① 如果全球都停止出口粮食,中国能否自给自足中国会发生粮食危机吗
中国人的粮食问题,不是靠进口,不是靠储备,而是靠年复一年的持续生产!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等重要粮食产区每年为全国提供新粮供应6亿多吨。
我们有足够的食物吃,没有必要每个人都囤积太多。 食物太多了。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只有一个后果,那就是食物因为不能吃而变质。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在购买粮油时,可以照常购买普通家庭,一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再购买也不算晚。
② 如果全球都停止出口粮食,中国能否自给自足
先说结论,中国粮食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不会产生网上所说的粮食危机,中国的耕地面积和产量可以保证国人的正常的口粮供给。这个也不需担心。但是可能粮食的价格会有一定的波动。会存在局部时间价格稍有上涨的问题。我从以下二点说明下我的观点:
二、粮食价格有上涨的动因
现在的粮食价格偏低。国家曾经三令五申要提高农民的收入,但是现在看由于国内普遍粮食价格偏低,这方面还有一定的困难,这也是最近在某些地方出现了抢收青麦的现象的原因,下一步国家可能会通过小幅上调粮食价格的方式鼓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国家需要能过调整粮食价格调整供需。粮食的需求本来就不是线性的,而是波浪性的,而且每个人的需要的种类都是不同的。国家可能会能过调整高端产品的价格来调整供需,同时进一步补贴人民日常食用的,大米和面粉的价格从而用价格杠杆来达到供需的平衡。
中国对外汇率的变化,会加剧国内通货膨胀的增加,带动粮食价格的上涨。最近国家汇率波动的非常的明确,会直接带动国内大宗商品的涨价,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国内的通货膨胀的比率。粮食作为人民生活的必须品,同样也会受到通胀因素的影响。会有缓慢价格上升的压力。
综合来说,国家对于粮食这种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品一定会进行有计划和调控,不会让随便涨价,一定会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不过影响到我们普通的正常的生活。可能针对于某些之前对营养搭配较高的高端人士可能会存在一些实质性的影响。需求的满足程度有所下降,所需付出的金钱也会大幅的增加。但是这些人只是极少数,他们的生活本来离我们平常人的生活就太远,我们不必为他们操心人家的生活。国家保证绝大多数人的正常生活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③ 中国国库的储备粮食全国能吃多少年
至少2年。
2019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中载明,截止到2018年中国国内拥有标准包容6.7亿吨,简易仓容2.4亿吨。两者相加后合计为9.1亿吨,这么多的粮食平均分配给14亿人口食用的话,按照每人每天吃掉1公斤粮食的量匡算,可以维持1年另9个月的时间,这是属于国家层面的粮食储备,另外还有地方性粮食储备。
虽然说2014年后国家对地方政府的粮食储备做了调整,地方储备并不是很多,但至少也是“产区保持3个月,销区保持6个月,产销平衡区保持4个半月”的储存标准。以产区地方上需要保持3个月的储存能力来说,加上国家储备能够维持14亿人口食用1年另9个月的时间,恰好就是2年。这也是中国国内粮食储备能够维持14亿国人正常食用的最短时间。
中国不仅有自己充足的粮食储备,关键是已经连续多年让粮食总产能维持在6亿吨以上。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能6.6384亿吨,小麦、稻谷、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可以维持国民食用粮食的自己率保持在98%。中国的粮食安全是可以让中国的老百姓放心的。
资料扩展: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得知,2016年,从各类果蔬,肉食之外,我国人均每年的主粮消费量包含原粮,谷类、豆类以及薯类的消费,分别为132.8千克,122千克,8.3千克,2.6千克。人均主粮一年的消费量为132.8加122加8.3加2.6等于256.7千克,相当于513.4斤,折合为每天消耗1.45斤及各类主粮。
那么14亿人每天需要消耗的主粮为1.45斤乘以14亿等于20.3亿进等于10.15亿千克,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指出,当前我国粮食生产已经连续四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470公斤左右,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