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夏侯诸葛,闻人东方,公孙仲孙,轩辕令狐,都是出自《百家姓》吗
夏侯诸葛、闻人东方、公孙仲孙、轩辕令狐都是出自《百家姓》。
1、夏侯(Xià hóu)
夏侯,汉族复姓之一。
公元前445年楚国灭杞,杞简公的弟弟佗逃往鲁国,鲁悼公因为他是夏禹的后代,周初祖先又封为侯爵,于是称他为夏侯氏,其后代子孙因以夏侯为氏,称夏侯氏。夏侯姓姓氏人口排名第560位,人口2万人。分布于山东曲阜、泗水、江苏南京一带。夏侯姓以后多省文简化为夏姓、侯姓,故此已相当少见。
2、诸葛
诸葛氏是中国的一个复姓,大部分诸葛姓由葛姓衍化而来。诸葛姓的杰出代表人物有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吴国大将军诸葛瑾等。诸葛氏的起源单一。早在商朝,伯益的后裔葛伯,被封为诸侯,灭亡后,后世有一支迁居诸城(今山东省诸城),后迁至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当地已有葛姓,故后来的葛姓取“诸葛”二字为他们的姓氏。
3、闻人
闻人是源自于中国的一个复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少正氏,属于以世称名号为氏。鲁国的孔子和少正卯两个人都在开班讲学,听少正卯讲学的人越来越多,其中包括孔子的学生也来了一部分,孔门出现了“三盈三虚”,孔子称少正卯是“小人之桀雄”。少正卯在讲学中很快成为了当时文人学士公认的“闻人”(名人)。后来,孔子当上了鲁国的司寇,代行宰相职务,传说他捕杀了少正卯,并把他的尸体示众三天。
4、东方
东方,汉族的传统复姓之一。以地为氏。伏羲氏“出于震,位主东方”,子孙遂以东方为氏,但已无从查考。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后代以东方为姓,奉其为始祖。到了唐朝,东方姓已经成为平原郡的大姓望族之一。历史上的东方姓名人还有东方虬、东方显等。
5、公孙
公孙姓:汉族复姓之一。据传,源于5000多年前的华夏时代,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28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春秋时期,各国诸侯不论爵位大小,多喜欢称公。按照周朝制度,国君一般由嫡长子继位,即位前称为太子,其他的儿子便称为公子,公子的儿子则称公孙。他们的后代便有不少人便以公孙为姓。
6、仲孙
仲孙姓,出自姬姓,仲孙氏复姓或是一个古老的汉族姓氏。仲孙氏复姓或是一个古老的汉族姓氏,但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三十位门阀,望族居高阳郡(今山东临淄)。仲孙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2. 现在的上官姓是不是人口最多的姓氏
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人的姓氏都是单姓,只有极少部分人为复姓,所以大家非常羡慕姓复姓的人,毕竟物以稀为贵,在《百家姓》中,单姓有400多个,复姓仅有100多个,而且,在这100多个复姓中,人口超过一万的复姓也只有11个。复姓读起来朗朗上口,以复姓取名也充满着美感,下面就和大家聊聊中国人口最多的4个复姓。
中国人口第四大复姓,夏侯。夏侯这个姓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少见,这个复姓非常古老,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最早出自姒姓,是大禹的后人,得姓始祖为姒佗。相传,早在周朝,夏禹裔孙东楼公被周武王分封为杞侯,建立了杞国,后来杞国被楚国灭了,杞简公的弟弟佗公逃到了鲁国,鲁国国君念在他是大禹的后代,就封他为夏侯氏。就这样,他的子孙后代就以“夏侯”这个爵号为氏。
夏侯这个姓氏的源流很单纯,几乎所有的夏侯氏后人都是大禹的后裔。在曹魏时期,夏侯家族和曹氏家族都为皇族。到了当代,姓夏侯的人有3万人左右,主要分布在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山东、陕西、河南、广东等地。
中国人口第三大复姓,皇甫。皇甫【huáng fǔ】是一个古老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于子姓,相传西周末期,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皇父的子孙后代都以其字为姓氏,称为皇父氏。因古代”父”“甫”相通,后来,皇父鸾将“皇父”改成皇甫,称为皇甫氏,皇父鸾成为改姓的始祖。此外,皇甫姓还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现在,姓皇甫的人有5.3万人,主要分布在四川、江苏、河南省、内蒙古、辽宁等地。
中国人口第二大复姓,上官。上官这个姓氏我们大家都很熟悉,此姓的历史非常悠久,相传春秋时期,楚怀王封他的小儿子兰为上官邑大夫,至此,子兰的后世子孙就以邑名“上官”为氏。姓上官的历史名人有很多,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唐朝红颜宰相上官婉儿等。目前全国姓上官的人有7.5万人,主要分布在江西南昌、福建三明、山西运城,以及广西玉林等地。
中国人口第一大复姓,欧阳。欧阳这个复姓非常古老,得姓历史有两千三百年余年,最早可追溯到夏朝,源出姒姓。相传,夏朝君主姒少康封他的庶子无余在会稽,形成越国。后来越国被楚国所灭,越国君主无疆之子蹄被分封在乌程欧余山之阳(今浙江吴兴),称为欧阳亭侯,至此,其后世子孙遂以“欧阳”为氏。欧阳姓是全国第一大复姓,人口达到了32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