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国军官说这个中国人“一个能顶五个师”,他是谁
钱学森是一位杰出的中国科学家。在1950年,当他准备从美国返回中国时,美国国防部海军次长金贝尔在得知他的计划后警告司法部:“绝对不能让钱学森离开美国,他了解的信息太过重要。我宁愿将他枪毙,也不让他返回中国,因为他无论身在何处,都相当于五个师的战斗力。”
2. 美国各州华人
美国的华人华侨
梅显仁
摘要:
除东南亚外,美国是海外华人华侨移居最早与聚居人数最多的国家。第一个移居美国的中国人是在1820年。如今,美国华人人口估计已突破200万人。美国华人受教育程度较高,经济收入也相应较多,参政意识比较强。他们为美国的繁荣与强盛作出了开拓性和历史性的巨大贡献,也为自己赢得了全美公认的民族的尊严与荣誉,被美国历届政府赞扬为“模范少数民族”。
除东南亚外,美国是海外华人华侨移居最早与聚居人数最多的国家。据美国移民委员会记录,第一个移居美国的中国人是在1820年。1950年,美国华人华侨人数达到117,629人。随着移民配额的增加和中美建交以及印支难民的涌入,美国华人华侨人数急剧上升,1980年达806,027人,1990年达1,645,472人,如今,美国华人人口估计已突破200万人。据美国普查局调查,移居美国的华人97%以上生活在美国的城市里,主要分布在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约占全美华人总数的40%;其次是东部的纽约,约占18.4%;再次便是中部的伊利诺斯、南部的德克萨斯和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等各州。
早期移居美国的华人大多是来自中国东南沿海各省的契约华工,文化程度并不高。由于华侨华人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和具有高学历的新移民的到来,今日美国华人社会中,华裔受教育平均年限已达13.4年,高于全美的平均年限;高中文化程度者占华人总人口的71.3%,36.6%的美国华人持有大学以上的毕业文凭,华裔博士占全美博士的7%,华人受教育程度高居美国各民族之前列。这还不包括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港澳地区数以万计持F-1签证的留学生。美国华人素质的提高使其就业领域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和扩大。许多华人进入科技、工程、商贸、法律、文化、教育、医学、金融、经济、政治、军事等行业,从事技术性或管理性的工作,取得诸如教师、律师、工程师、会计师、医师、建筑师、议员、法官、行政官员、军队将领等令人羡慕的社会职位。据美国普查局统计,美国华人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约占其人口的26.5%。全美约12万第一流的科学家中,华裔占了四分之一。在美国高科技中心--硅谷,平均每两个工程师中就有一位是华人。美国华人中出现了如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和吴健雄、陈省身、田长霖、贝聿铭、朱经武等许多蜚声世界的第一流的科学家。在步入主流社会的同时,美国华人的经济收入也相应提高,1982年美国华人家庭平均年收入达22,259美元,高于全美平均数19,917美元。1992年美国华人企业已超过16万多家,其中不乏营业额达数亿乃至数十亿美元之巨的金融企业与高科技企业,全美华人资产远远超过1,000亿美元,表明美国华人社会中已涌现出一个人数不菲的有相当经济实力的中产阶级。
与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相比,美国华侨华人有一个显着的特点,那就是参政意识比较强。美国华人华侨积极参与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反对种族歧视、争取平等权利的民权运动并取得了胜利。在当今的美国政治舞台上,活跃着许多以凝聚旅美华侨华人力量,支持华人参与美国政治,维护族群合法权益,帮助新老移民融入主流社会,促进美中人民友谊为宗旨的华人团体,如美华协会、旧金山华人进步会、华人权益促进会、纽约亚洲人平等会、美国华裔政治委员会等,以及一大批代表美国华人利益的着名的政治明星,如吴仙标、陈香梅、吴家玮、邝友良、余江月桂等。
移居美国的华人凭着中华民族特有的聪明才智与坚韧不拔的精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战胜了异国他乡的种族歧视与排斥,为美国的繁荣与强盛作出了开拓性和历史性的巨大贡献,也为自己赢得了全美公认的民族的尊严与荣誉,被美国历届政府赞扬为“模范少数民族”。美国前总统里根曾说道:“他们克服了无数艰难困苦,实现了美国之梦。他们的成功,不仅为美国同胞,也为至今仍在不断加入美国民族大家庭的亚太裔诸民族带来了希望和鼓舞,他们为我们树立了榜样。”然而美国毕竟不是人间天堂,美国华人社会也存在不容忽略的阴暗面,如党派、帮会纷争,住房拥挤,以及语言、文化、就业、健康、养老等诸多问题。美国华人中,仍有相当数量的人在从事低收入的体力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新移居美国的华人,即便是学有专长,却因其专业知识不符合美国社会需要而找不到满意工作者在美国也比比皆是。
3. 为什么美国IT公司里高管有许多印度人,却罕见华人
首先致敬在加勒万河谷战斗中受重伤、牺牲的英雄们,祁发宝、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在硅谷三巨头中,除了苹果,谷歌和微软的CEO都是印度裔。不仅在硅谷,全美500强企业里,有超过10个印度裔的CEO,有印度裔高管的企业超过30%。
但是在互联网产业高度发达的硅谷里,一位华裔CEO都没有,高管也基本为零,大多是程序员和工程师。
在我们的印象里,印度人自私自利、懒惰好色、不讲卫生,可在美国,他们为何普遍比我们踏实肯干的中国人混得好?
同样是“外来务工”,留在美国的印度人,基本是印度的精英人群,这群人无论是家庭背景、人脉资源资源还是受教育程度都站在印度 社会 金字塔顶端。
而中国人去美国又分为两个人群,一种是中国的最底层群体,一种是受教育程度最高人群。但是受教育程度高的这部分群体,并不代表他们的背景就强,也有许多中国中产阶层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这两个人群,前者追求的是“养家糊口”,后者选择的是“小富即安”。
这样的背景下,印度人的企图心是极大的,并且是无路可退的。
为什么说他们无路可退,这是由国情决定的。
2.国情
印度,一个被我们戏谑为“神一样的国度”。在那里,没有能与硅谷待遇比肩的本土公司,没有能与美国比肩的创业环境,没有能与美国一线城市比肩的居住环境。
但中国有。
金字塔顶端的印度人到了美国,只能拼尽全力往上爬,他们一旦走出印度,就不会再想回到孟买、新德里生活,他们有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
而有着广阔退路的中国人,尤其是受教育程度高的中国人,多数会选择回国去往北上广深发展。
中国人没有留在美国跟印度人一较高下,并不是因为编程技术、职场能力等方面怂了。
网络的李彦宏、高瓴的张磊、红杉的沈南鹏、赛富的阎焱、IDG的熊晓鸽、搜狐的张朝阳、美团的王兴、携程的梁建章、宜信的唐宁等等,如果留在美国,一样能打拼出一番成绩。
3.美国的戒备心
中国是东方巨龙。
美国人对可能会威胁到他们国家霸权的中国,是有很强烈的戒备心的,并且始终想把“美国文化”凌驾于“中国文化”之上,防范中国人基本就是美国企业的共识。
而这种情况不会在印度人身上出现,美国人对印度人是全方位信任的。
至于原因,那就是中国人比印度人更优秀。
2020年世界500强里,印度只有7家,而中国却高达13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