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资讯 > 中国岩石核心在哪里

中国岩石核心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2-04-11 04:05:20

㈠ 中国成矿区域

成矿区带划分是一项综合性的地质矿产基础研究。由于各国地质发展历史和地质成矿特征的差异,划分成矿区域的原则和依据也不尽相同,一般以大地构造单元作为划分成矿区带的背景和基础。

郭文魁对中国的内生金属成矿规律有系统深入研究。1987年,他根据中国的主要成矿地质事件,以构造岩浆为主要因素,兼顾金属元素性能,作为成矿区划的原则,划分了中国的一级和二级成矿单元。

1.古亚洲成矿域

2.滨太平洋成矿域

滨太平洋成矿域外带

东北成矿省

华北成矿省

华南成矿省

滨太平洋成矿域内带

3.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

在上述大区域的成矿域和成矿省之间,又根据具体的构造-岩浆活动特征、成矿时代及矿产组合,进一步划分出66个成矿区(带),如阿尔泰华力西期铁-金-铜-镍褶皱断裂成矿带,长江中下游燕山期铁-铜-铅-锌-钼-金断裂成矿带,三江喜马拉雅期、印支期、燕山期、前寒武纪铅-锌-锡-铁-汞-锑断裂成矿带等。这66个成矿区(带)都清晰地反映在郭文魁(1987)主编的《中国内生金属成矿图》(1∶400万)上。

裴荣富等(1995)在论述中国矿床模式的地质环境时,按成矿地质背景将中国划分出四个构造成矿域和27种成矿环境。这四个构造成矿域是:

1.前寒武纪构造成矿域

2.古亚洲构造成矿域

3.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成矿域

4.滨西太平洋构造成矿域

陈毓川和陶维屏(1996)在其《中国的金属和非金属矿产》一文中,划分了中国的五个成矿域:

1.前寒武纪中朝-扬子古陆成矿域

2.古亚洲成矿域

3.中-新生代环太平洋成矿域

4.特提斯成矿域

5.秦岭-祁连山-昆仑山成矿域

陈毓川等这一划分方案与裴荣富的类似,不同之处是将处于中国中部的秦岭-祁连山-昆仑山成矿域独立划出,其依据是李春昱在1984年提出的将秦祁昆构造域作为中国四大成矿域的观点。

翟裕生(1999)认为,区域矿床的分布主要受构造运动控制。成矿区域的范围大小有不同,但它总与一定的大地构造单元,一定的构造-岩浆带和构造-岩相带相吻合。因此,成矿区域的划分,应以大地构造单元或区域构造单元作为划分的基础,而一定的大地构造单元又产出一定的岩石建造,大多数工业矿床又萌生和依附于一定的岩石建造之中。因此,构造-岩浆-成矿带或构造-岩相-成矿带是对大多数成矿区、岩浆成矿带或构造域的合理概括。

成矿区域划分中面临着一个复杂但很实际的问题,即成矿时代问题。中国境内大体可划分为九个成矿时代:太古宙、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在每一成矿区域中可有一个或几个成矿时代。

除了上述的成矿大地构造、成矿时代两因素外,区域岩石圈的结构和组成特征也是划分成矿区域时应考虑的重要因素。岩石圈的化学组成和地球化学作用是区域成矿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成矿作用。区域中能产生哪些矿产,哪些是优势矿产,哪些是劣势矿产,归根到底是由区域岩石圈特别是上地幔-下地壳的化学组成,主要是成矿元素丰度所决定。

综上所述,翟裕生以区域大地构造演化为基础,区域构造、成矿时代和区域岩石圈三者结合作为划分成矿区域的依据,将中国境内的成矿区域划分为六个成矿域(图7-3)。这六个成矿域是:

Ⅰ.天山-兴蒙成矿域

Ⅱ.塔里木-华北成矿域

Ⅲ.秦-祁-昆成矿域

Ⅳ.扬子成矿域

Ⅴ.华南成矿域

Ⅵ.喜马拉雅-三江成矿域

每个成矿域中包括不同成矿时代,其中Ⅱ和Ⅳ是以前寒武纪陆块为主体及外围造山带构成的成矿域,Ⅰ,Ⅲ,Ⅴ,Ⅵ则是以造山带为主体(其中夹有微陆块)的成矿域。而滨西太平洋构造成矿域的有关内容则被包括在中国东部的几个成矿域或成矿带(兴蒙、华北、扬子、华南和东秦岭)中,未将其单独划出。

笔者将扬子成矿域和华南成矿域两者独立分出,主要是考虑到这两个区域的成矿特色都比较明显,而且地质构造背景也有很大差异,为了突出扬子陆块在中国大陆形成史中的特殊地位,也为了显示华南成矿域花岗岩型钨、锡、稀土金属在全球金属成矿中的重要意义,将扬子和华南这两个成矿域分开是必要的。

图7-3 中国大陆成矿区域划分图(翠裕生等. 1999)

在以上六个成矿域中,又按照次一级的地质构造单元和成岩、成矿特征,主要是成矿组分特征,再划分为27个成矿带,每个带中都有一定的成矿系统。

1.阿尔泰金-铅-锌-铜-镍-铁成矿带

2.准噶尔铬-金-锡-铁-铜成矿带

3.天山铁-铜-锰-金-镍成矿带

4.鄂尔古纳铜-钼-银-金-铅-锌成矿带

5.大兴安岭-东蒙铜-铅-锌-钨-锡-钼-金-铁成矿带

6.小兴安岭-佳木斯铅-锌-铁-金-铜-镍-钼成矿带

7.塔里木及周边铅-锌-铁-铜-金成矿带

8.华北陆块北缘铅-锌-金-铁-钼-铜-稀土成矿带

9.华北陆块东部铁-铝-金-铜成矿区

10.华北陆块南缘东缘金-钼-铜-铅-锌成矿带

11.阿拉善地块及南缘镍-铜-金-铁成矿带

12.北秦岭银-金-铜-铁-铅-锌成矿带

13.南秦岭铅-锌-金-汞-铜成矿带

14.祁连山铜-铁-铅-锌-铬-镍-钨-钼成矿带

15.柴达木及周边铅-锌-铬-钾成矿带

16.东昆仑-阿尔金铁-铬-镍-铅-锌-铜成矿带

17.西昆仑铁-铬-铜成矿带

18.江南地块金-锑-钨-铅-锌-锡成矿带

19.长江中下游铁-铜-金-硫-铅-锌成矿带

20.上扬子汞-锑-金-铅-锌成矿带

21.康滇地块铁-铜-钒-钛-镍-锡-钨-铅-锌成矿带

22.东南沿海铅-锌-银-铜-金成矿带

23.湘赣粤桂钨-锡-稀土-铅-锌铀成矿带

24.右江铅-锌-金-银-锑-锡成矿带

25.松潘-甘孜金-铀-铜-钴-镍成矿带

26.三江铜-铅-锌-锡-钼-金-银-镍-钴成矿带

27.雅鲁藏布江铬成矿带

近年来,我国地质大调查和有关矿产勘查项目在中西部地区找矿工作中,有重大发现,如冈底斯成矿带等,为了更全面地进行中国成矿区划,正在实施的《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2006~2010),专门组织了“成矿区带课题组”,由徐志刚、陈毓川主持,约请常印佛、翟裕生、汤中立、裴荣富及各省(区)地矿厅(局)原总工程师及各大区地调中心有关专家,经多次研讨、反复修改,形成了《中国成矿区带划分方案》(2008)。该方案吸收已有各方案优点,并充分反映地矿工作新成果,将中国成矿区带(成矿单元)按规模划分为五级:

Ⅰ级成矿单元为全球性的成矿域,受控于全球性的洋、陆格局及其地球动力学体系,先分出与古亚洲、特提斯和滨太平洋三大构造域相对应的三大成矿域后,再考虑到秦祁昆巨型造山系之宏大规模以及在中国地壳演化及其成矿作用中之重要性,分出秦祁昆成矿域;而对十分重要的前寒武纪成矿作用及其矿产,则置于四个显生宙成矿域中,以“基底”成矿作用方式加以表现。

Ⅱ级成矿单元为区域性的成矿省。Ⅲ级成矿单元称成矿区带,其范围总体上相当于成矿省内较大级别、相对独立的成矿单元,是成矿省内一种或多种矿化集中分布区,是全国成矿区带划分中的核心。在Ⅲ级成矿区带内还可分出Ⅳ级(成矿亚带或矿带)和Ⅴ级(矿田)成矿单元。

中国西部的地壳演化主要表现为陆块裂解成洋、洋盆俯冲-闭合、陆(或弧)-陆汇聚碰撞及其碰撞后造山伸展等诸多板块构造活动及相应的成矿作用,其板块构造格局及其地球动力学特征仍较清晰,成矿构造单元(以Ⅱ级和Ⅲ级为主)与古板块及其内的大地构造分区能较好吻合;而中国东部晚前寒武纪-古生代(或南华纪-中三叠世)古板块体制受到中-新生代滨太平洋构造域/成矿域的强烈改造,成矿作用亦以中-新生代为主,并主要受控于由中-新生代地球动力学和先期构造(如基底之隆坳构造和大型断裂构造)所形成的构造-岩浆带,致使许多中-新生代成矿区带斜叠在先期的成矿区带(或大地构造分区)之上。因此,对中国西部,把由地块及其周缘造山带组成之古板块作为成矿省,将地块及周缘的一些造山带视为Ⅲ级成矿区带;而对中国东部,则将华北和扬子两陆块及兴蒙、吉黑、秦岭-大别-苏鲁和华南诸造山带作为成矿省,再兼顾其内次级(Ⅲ级)构造单元及上叠的中-新生代构造-岩浆-成矿带,划分出Ⅲ级成矿区带。

这样,《中国成矿区带划分方案》(2008)将中国西部分为阿尔泰、准噶尔、伊犁、塔里木、华北(仅指阿拉善地区)、阿尔金-祁连、昆仑、秦岭-大别(西段)、巴颜喀拉-松潘、喀喇昆仑-三江、冈底斯-腾冲和喜马拉雅11个成矿省(未计阿拉善地区)和45个Ⅲ级成矿带。将中国东部分为大兴安岭、吉黑、华北、秦岭-大别(东段)、扬子和华南五个成矿省(秦岭-大别成矿省东段未重复计入)和45个Ⅲ级成矿区带,全国共计分出16个成矿省和90个Ⅲ级成矿区带。为了更好地反映中国成矿区带划分之成矿地质背景及其与大地构造单元之间的关系,徐志刚等编制了《中国成矿区带划分图(1∶500万)》。

㈡ 大陆与大陆岩石圈

对固体地球的一个组成部分大陆,应该回答“大陆有多深”这一问题。板块学说建立的全球体系中,大洋和大陆可处于同一板块(如澳洲板块、非洲板块),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但是,板块学说回答了另一个问题:大陆岩石圈和大洋岩石圈是不同的,大洋岩石圈是相对年轻的而且最终将通过板块俯冲而“回到”地幔内部,而大陆岩石圈是以古老的陆核为核心的块体,既不“轮回”,也不再生。从物理化学性质与成分看,大陆是地球顶部密度较低及含硅铝质地壳较厚的块体。有人认为,大陆是由于质量较轻而受浮力作用上升到海平面上的块体。这些定义都不能令人满意,也没有能回答“大陆有多深的问题”。

在板块构造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先完善“大陆岩石圈”的概念,然后再研究与它关联的下部软流圈和地幔过渡带(上地幔),这就是本讲要讨论的内容。我们说.“大陆岩石圈”是位于地理大陆下方的地壳和浅地幔,位于软流圈之上,其厚度变化较大,一般在50~300km以内,它相对软流圈是刚性的,所以可以作为一个块体在其上飘移。典型的大陆岩石圈指古老地盾及克拉通地区的岩石圈,它是长期稳定的块体,有人也把它称为狭义的大陆岩石圈。

另一个问题,“陆洋的地质边界在哪里?”这个问题如果从板块的观点是难以回答的。从动力学的观点看,陆洋之间一般不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间断面,而存在着过渡带(即大陆边缘),在过渡带中正发生各种地质作用和物质运移,使大陆岩石圈增生。

“大陆岩石圈的底界在哪里?”有不同的说法。上面我们说这是从刚性岩石圈过渡到粘滞性软流圈的边界(力学边界层),是从流变学的角度出发的。还有人说,这是Vp从8.1km/s下降到7.8km/s以下,或Vs从4.7左右下降到4.4以下的边界,即上地幔高速带的底或低速带的顶,这是所谓的“地震岩石圈”底界。还有人从地热学理论出发,由热边界层(TBL)来定义这个界面,这就是所谓的“热岩石圈”。当热量传递和经过热岩石圈(TBL)时形成很陡的温度梯度,其厚度与时间的开方成正比。假定岩石圈为均匀介质,大陆热岩石圈的厚度可达200km以上.中国大陆平均131km。不难看出,热岩石圈的厚度与地震岩石圈厚度有一定差异,而流变学的岩石圈厚度目前还主要依靠地震资料来估计。因为温度升高同时导致波速降低和粘滞性增加。处在运动中的大陆岩石圈底部还是一个剪切性的边界层,因此,有可能激发反射地震信号。

“能否用上地幔高导层的顶面作为岩石圈的底界?”从第一讲的岩石物理资料可知,温度升高将同时导致岩石电阻率降低和粘滞系数降低,因此软流圈应反映为高导层。但是由于岩石电阻率的影响因素太多,大陆岩石圈下部的浅地幔电阻率就可能很低(见图1.12),一般很难根据电阻率的变化来准确确定岩石圈的厚度。

近年来对大陆上地幔的研究取得的一个最重要的认识是:大陆岩石圈应视为地幔物质分异产生的残渣。用句俗话打比方,可以说它是“地球演化形成的垃圾堆”。地球演化到现今的高级圈层结构,经历了熔融的软物质上涌、分异和在表层凝聚的过程,而大陆岩石圈就是这种化学作用过程形成的边界层。早期最轻的富硅物质(垃圾)离析后形成原始大陆地壳及浅地幔,后续的这种过程使“垃圾堆”增生,并经历了变形、变质、重熔等一系列地质作用,形成古老而复杂的大陆岩石圈。这种过程的继续将使大陆岩石圈增生和扩大,最终成为覆盖整个地球的固体圈层。正是因为“垃圾堆”的保存,才使地质学家在研究地球演化时有可靠的线索。

关于大陆岩石圈的“残渣”起源说,有以下依据:(1)大陆岩石圈的波速相对地高,而且含有明显的各向异性,说明富含橄榄岩石,尤其是镁橄榄石,与此相反的是高辉石和高氧化铁含量在高温下都会导致地震波速的降低。镁橄榄石是化学分异的固体残余成分,不象石榴子石(富CaO及Al2O3)那样易熔而具有活动性。(2)岩石学分析认为壳幔熔融物质与地幔原岩相比富含CaO、Al2O3和FeO,估计古老而稳定的大陆岩石圈可能亏损石榴子石与FeO。(3)大陆岩石圈作为负载长期浮在软流圈之上,并不断增生,它应是化学分异的产物,而不是地球形成初期重力分异的产物。

同时,目前趋向于认为大陆岩石圈是整个地幔(甚至包括外核)化学分异的产物,而不仅仅是上地幔分异的产物。其主要依据是:大陆地壳聚集大多数互不相容的元素,它们中至少有部分来自下地幔,因此大陆岩石圈的形成涉及整个地幔的分异作用。因此,要了解大陆岩石圈,就必须研究整个地幔,这个问题将在下一讲讨论。首先来讨论上地幔。

㈢ 地理(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主要分布在中国哪里

岩浆岩中,喷出岩在中国主要在火山或古火山分区地区分布,如新疆火山分布区、东北火山分布区(如长白山、五大连池)、山东昌乐火山、海南古火山、腾冲火山、台湾大屯山等,侵入岩主要分布在以侵入岩为主的造山带上,如河北燕山山区、山东青岛崂山、福建武夷山等,花岗岩分布非常广泛。
沉积岩遍布中国,因为沉积岩是覆盖地表最广泛的岩石,在中国每个省都有沉积岩分布,只是由于沉积相的不同,沉积岩呈现不同的岩性和厚度。
变质岩主要分布在出露的古老基底地层(如山西吕梁山)或高压变质带(如秦岭、大别山)上

㈣ 中国的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哪里,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头顶是透蓝的天空,一碧如洗,纤云未染;脚下是五彩的山峰,神韵十足,绚丽秀美。这里的山,独具一格。世人谓五岳之中,泰山独尊、雄伟壮丽,世人谓珠峰高耸入云、直冲九天,而称此处的山峰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站在这里,放眼望去的每一处景色都好似倾尽心血的画作,完全勾住了前来欣赏的人儿的魂魄,令他们赞不绝口,痴迷忘返。

其他地区的山峰都是由灰黑色的岩石组成,而这里的山峰却是五彩缤纷的,为何?这里是丹霞地貌,是红色的砂岩经过长期的风化作用和流水作用,加上气候变化的影响形成的。丹霞地质构造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世纪的水平或者缓倾的红色地层中,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张掖祁连山丹霞交错层理、四壁陡峭、垂直节理、色彩斑斓。

一般情况,每年的6月-9月是来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观赏的最佳时间。因为甘肃省深居内陆,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仅为130mm左右,而这里的6月-9月降水比较集中,空气较为湿润,相比其他月份更适合来旅游。

㈤ 请教地质问题:我国或陕西常见的岩石种类及有关知识,谢谢了

最常见的几种岩石

1.岩浆岩

(1)花岗岩花岗岩是地壳上分布最广的一种酸性侵入岩。颜色以浅灰、肉红色为主,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中石英占30%左右,为不规则粒状,白色或烟灰色,具有油脂光泽,硬度很大;正长石约占30%~60%,肉红色、白色或微黄色,板状晶体,玻璃光泽,硬度比石英略小;黑云母约占5%,褐黑色,鳞片状,油光闪亮,可用小刀剥成薄片。花岗岩岩体往往很大,常形成巨大山脉的核心。

(2)流纹岩流纹岩是一种酸性喷出岩,它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与花岗岩基本相同。流纹岩的颜色浅淡,常为白、粉红、浅紫等色,具隐晶斑状结构。斑晶为石英和长石,暗色矿物少见。基质由微晶或玻璃质组成,流纹构造发育。流纹岩在我国浙江、福建沿海一带分布较广。

(3)玄武岩玄武岩是一种黑色致密、比重较大的喷出岩(玄武就是黑色的意思)。经几次变化后成暗绿、暗红色。它的主要矿物成分是基性斜长石和普通辉石,也常含有少量的橄榄石和角闪石。玄武岩具隐晶质斑状结构。斑晶为斜长石、普通辉石或橄榄石。气孔、杏仁构造发育。杏仁部分多为方解石、绿泥石、玉髓等。玄武岩是地壳上分布最广的基性喷出岩,如我国河北省张北汉诺坝台地和印度德干高原都是由玄武岩构成的。

2.沉积岩

(1)砾岩直径大于2 mm的岩石碎屑叫砾,已经磨圆了的俗称卵石。砾和卵石被其他物质胶结起来形成的岩石,称为砾岩。砾石多半为较坚硬的岩屑或矿物组成,如石英、燧石等。胶结物一般为黏土、钙质、硅质等。由二氧化硅胶结的砾岩特别坚固,抗风化能力最强。

(2)砂岩直径2~0.05 mm的岩石碎屑叫做砂,由砂粒胶结而成的岩石,称为砂岩。砂粒的成分以石英为主,其次是长石,重矿物很少。砂岩颜色常为白色、灰色、淡红色和黄色等。如果含有90%以上的石英砂粒,则称为石英砂岩,质地坚硬,纯者可用做玻璃原料。

(3)页岩主要由颗粒细小的黏土矿物组成。具有明显的页理构造,可以分裂成薄片,好像书页,故称页岩。层面上常有云母碎片,光泽暗淡 。页岩颜色多种多样,常与所含杂质有关,如黑色或灰色(含碳质或低价铁)、红色(含氧化铁)、绿色(含绿泥石等)、黄色(含褐铁矿)等。质地致密,常形成隔水层。页岩抗风化能力弱,在地形上往往形成低山沟谷。

(4)石灰岩石灰岩俗称“灰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致密性脆,硬度不大,小刀可以刻动。一般为白色、灰色,因含杂质颜色变深,呈黄、浅红、褐、灰黑等色。遇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气泡。灰岩能溶于水,在湿热多雨的石灰岩地区,常发育奇峰异洞。在钢铁冶金、烧石灰、制水泥等方面都要用石灰岩。

3.变质岩

(1)大理岩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重结晶变质而成的。矿物成分以方解石为主,白云石次之。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在断面上可以看到闪亮发光的小方解石颗粒。大理岩遇稀盐酸起泡。大理岩色泽美观,硬度不大,容易雕刻,是工艺和建筑上广泛应用的装饰石材。云南大理是我国大理岩着名的产地,大理岩也因此得名。

(2)板岩由页岩和黏土岩变质而成。主要成分有云母、石英粒、绿泥石、黏土等,颗粒极细,不易辨认。颜色多种多样,有灰、黑、灰绿、紫、红等色。岩性致密均匀,容易劈成薄片,称为板理构造。质地坚硬,击之有清脆响声。板岩可以做石板、缸盖和屋瓦等。

(3)片岩主要由片状、柱状矿物如云母、绿泥石、滑石、角闪石等组成,它们主要形成云母片岩、绿泥石片岩等。片状和柱状矿物在压力作用下沿一定方向排列形成片理构造。片理面凹凸起伏,具有较强的丝绢光泽,沿片理极易劈开。片岩多由沉积岩或某些火成岩变质而成,是一种变质较深的岩石。

(4)片麻岩这是变质很深的岩石,由多种岩浆岩和沉积岩变质而成。晶粒较粗,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黑云母及其他暗色矿物。其中矿物颗粒定向排列或拉长,黑白相间,形成断续条带,称为片麻构造。岩性较硬,但极易风化破碎。这种岩石分布地区,常代表年龄最古老的地带。片麻岩在我国北方分布较广。

㈥ 岩石哪里有

岩石主要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火成岩
也称岩浆岩。来自地球内部的熔融物质,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当熔浆由火山通道喷溢出地表凝固形成的岩石,称喷出岩或称火山岩。常见的火山岩有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等。当熔岩上升未达地表而在地壳一定深度凝结而形成的岩石称侵入岩,按侵入部位不同又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 花岗岩、辉长岩、闪长岩是典型的深成岩。花岗斑岩、辉长玢岩和闪长玢岩是常见的浅成岩 。根据化学组分又可将火成岩分为 超基性岩 (SiO2 ,小于45%)、 基性岩 (SiO2 ,45%~52%)、 中性岩 (SiO2 ,52%~65%)、 酸性岩 (SiO 2 ,大于65%)和 碱性岩 (含有特殊碱性矿物,SiO 2 ,52%~66%)。火成岩占地壳体积的64.7%。

沉积岩
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物质、火山碎屑、有机物及少量宇宙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形成的层状岩石。按成因可分为 碎屑岩 、 粘土岩 和化学岩(包括生物化学岩)。常见的沉积岩有 砂岩 、凝灰质砂岩、 砾岩 、粘土岩、 页岩 、 石灰岩 、 白云岩 、 硅质岩 、 铁质岩 、 磷质岩 等。沉积岩占地壳体积的7.9%,但在地壳表层分布则甚广,约占陆地面积的75%,而海底几乎全部为沉积物所覆盖。 沉积岩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具有层次,称为层理构造。层与层的界面叫层面,通常下面的岩层比上面的岩层年龄古老。二是许多沉积岩中有“石质化”的古代生物的遗体或生存、活动的痕迹-----化石,它是判定地质年龄和研究古地理环境的珍贵资料,被称作是纪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变质岩
原有岩石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根据变质作用类型的不同,可将变质岩分为5类:动力变质岩、接触变质岩、区域变质岩、混合岩和交代变质岩。常见的变质岩有 糜棱岩 、碎裂岩、 角岩 、板岩、 千枚岩 、 片岩 、 片麻岩 、 大理岩 、 石英岩 、角闪岩、片粒岩、榴辉岩、 混合岩 等。变质岩占地壳体积的27.4%。 岩石具有特定的比重、孔隙度、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等物理性质,是建筑、钻探、掘进等工程需要考虑的因素,也是各种矿产资源赋存的载体,不同种类的岩石含有不同的矿产。以火成岩为例,基性超基性岩与亲铁元素,如铬、镍、铂族元素、钛、钒、铁等有关;酸性岩与亲石原素如钨、锡、钼、铍、锂、铌、钽、铀有关;金刚石仅产于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中;铬铁矿多产于纯橄榄岩中;中国华南燕山早期花岗岩中盛产钨锡矿床;燕山晚期花岗岩中常形成独立的锡矿及铌、钽、铍矿床。石油和煤只生于沉积岩中。前寒武纪变质岩石中的铁矿具有世界性。许多岩石本身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如北京的汉白玉(一种白色大理岩)是闻名中外建筑装饰材料,南京的雨花石、福建的寿山石、浙江的青田石是良好的工艺美术石材,即使那些不被人注意的河沙和卵石也是非常有用的建筑材料。许多岩石还是重要的中药用原料,如麦饭石(一种中酸性脉岩)就是十分流行的药用岩石。岩石还是构成旅游资源的重要因素,世界上的名山、大川、奇峰异洞都与岩石有关。我们祖先从石器时代起就开始利用岩石,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的衣、食、住、行、游、医……无一能离开岩石。研究岩石、利用岩石、藏石、玩石、爱石已不再是科学家的专利,而逐渐变成广大群众的喜爱.

㈦ 中国大陆成矿域

中国大陆成矿域的划分,虽然有不同方案,但近年来,已逐渐趋于共识(例如,翟裕生等,1999;陈毓川等,1999;裴荣富等,1998),主要包括:①前寒武纪成矿域;②古亚洲成矿域;③秦-祁-昆成矿域;④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⑤滨西太平洋成矿域。从空间展布来看,前寒武纪成矿域主要分布于中朝克拉通、扬子克拉通周边;古亚洲成矿域,秦祁昆成矿域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主要分别受北侧的西伯利亚大陆与中朝-塔里木中轴大陆、中轴大陆与扬子大陆、塔里木-扬子大陆与印度大陆的控制,分别呈东西走向,北西西走向和向北东突出的弧形带;滨西太平洋成矿域则主要受太平洋俯冲带控制呈北东—北北东向展布,交切前寒武纪、古亚洲、秦祁昆3个成矿域。

5个成矿域的空间展布与中国大陆的拼合形成的阶段密切相关。中国大陆是由中朝、扬子与塔里木等几个比较小的克拉通与其间的造山带拼合而成的一个复合大陆,大体上可划分为3个阶段:①拼合前阶段,②主体拼合阶段,③拼合后的阶段(任纪舜等,1999;Wang等,1995;邓晋福等,1996)。震旦纪前为大陆主体拼合之前的阶段,是几个克拉通块体独自形成的过程,前寒武纪成矿域与这个阶段的形成过程密切相关。震旦纪—三叠纪是中国大陆主体拼合阶段,古生代是中朝和塔里木及其周边造山带拼合形成北方拼合大陆的时期,古亚洲成矿域及秦祁昆成矿域的北带形成与此过程密切相关,由此,古亚洲成矿域主体呈现东西向展布,秦祁昆成矿域的北带呈北西西向展布,其中祁连成矿带则是呈北西走向展布。同时,此阶段是以扬子克拉通为主体与周边造山带拼合形成华南拼合大陆的时期。三叠纪则是以中轴大陆为核心的北方拼合大陆与以扬子克拉通为主体华南拼合大陆的拼合,完成中国主体大陆的拼合。由此,秦-祁-昆成矿域主体呈现北西西向展布。一旦中国主体大陆拼合完成,它的几何形态与边界条件就与前两个阶段完全不同了,此时,中国主体大陆西南部的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受到塔里木-扬子克拉通的限制,呈现向北东突出的弧形展布,中国主体大陆的东部则受到蒙古-鄂霍次克构造带,伊佐奈崎(Izana-gi)和太平洋俯冲的影响形成总体北东—北北东走向的滨西太平洋成矿域,并与处在中国东部的前寒武纪、古亚洲和秦祁昆三个成矿域交切叠加,使原有的成矿域发生重大改造。

由上可以看出,除前寒武纪成矿域之外,其他4个成矿域是夹持于西伯利亚、中朝(燕山期开始为鄂尔多斯)、塔里木、扬子、印度等克拉通块体,以及太平洋俯冲带之间的显生宙造山带。上述克拉通块体主要均为1800 Ma前形成的,是从地幔中分离出来的最早的一批大陆,现今地球物理探测表明,它们均有一个深达 200~400 km 的大陆根(Boyd,1986,1989;Polet 等,1995;邓晋福等,1996a,1998,1999a)。其特征是,地温低(冷),岩石圈地幔为亏损玄武岩组分的方辉橄榄岩,缺乏挥发分,密度低(浮力大),强度高(因为缺乏挥发分),下面的软流圈薄或不发育。然而,它们之间的造山带没有大陆根,岩石圈的亏损程度低,密度大,强度低,软流圈发育。这样,古亚洲、秦祁昆、特提斯-喜马拉雅和滨西太平洋成矿域的岩石圈是中国大陆内部的构造薄弱带,可称为巨型的岩石圈尺度的不连续(lithosphere-scale discontinuities),可与成矿域对应;造山带与克拉通的边界,造山带内部相对稳定的块体的边界,不同时期形成的造山带以及缝合线,克拉通内部的古老造山带或裂谷带等就构成不同级别的岩石圈尺度或地壳尺度的不连续,可与成矿省成矿区(带)对应。

㈧ 中国有哪些岩石

山地的中的岩石极为多样,差别很大,进行工程分类十分必要。《94规范》首先按岩石强度分类,再进行风化分类。按岩石强度分为极硬、次硬、次软和极软,列举了代表性岩石名称。又以新鲜岩块的饱和抗压强度30MPa为分界标准。问题在于,新鲜的末风化的岩块在现场有时很难取得,难以执行。

岩石的分类可以分为地质分类和工程分类。地质分类主要根据其地质成因、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和风化程度,可以用地质名称(即岩石学名称)加风化程度表达,如强风化花岗岩、微风化砂岩等。这对于工程的勘察设计确是十分必要的。工程分类主要根据岩体的工程性状,使工程师建立起明确的工程特性概念。地质分类是一种基本分类,工程分类应在地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目的是为了较好地概括其工程性质,便于进行工程评价。

为此,本次修订除了规定应确定地质名称和风化程度外,增加了岩块的“坚硬程度”、岩体的“完整程度”和“岩体基本质量等级”的划分。并分别提出了定性和定量的划分标准和方法,可操作性较强。岩石的坚硬程度直接与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质有关,其重要性是无疑的。岩体的完整程度反映了它的裂隙性,而裂隙性是岩体十分重要的特性,破碎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较完整岩石大大削弱,尤其对边坡和基坑工程更为突出。

本次修订将岩石的坚硬程度和岩体的完整程度各分五级,二者综合又分五个基本质量等级。与国标《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协调一致。

划分出极软岩十分重要,因为这类岩石不仅极软,而且常有特殊的工程性质,例如某些泥岩具有很高的膨胀性;泥质砂岩、全风化花岗岩等有很强的软化性(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可等于零);有的第三纪砂岩遇水崩解,有流砂性质。划分出极破碎岩体也很重要,有时开挖时很硬,暴露后逐渐崩解。片岩各向异性特别显着,作为边坡极易失稳。事实上,对于岩石地基,特别注意的主要是软岩、极软岩、破碎和极破碎的岩石以及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的岩石,对可取原状试样的,可用土工试验方法测定其性状和物理力学性质。

举例:

1 花岗岩,微风化:为较硬岩,完整,质量基本等级为Ⅱ级;

2 片麻岩,中等风化:为较软岩,较破碎,质量基本等级为Ⅳ级;

3 泥岩,微风化:为软岩,较完整,质量基本等级为Ⅳ级;

4 砂岩(第三纪),微风化:为极软岩,较完整,质量基本等级为V级;

5 糜棱岩(断层带):极破碎,质量基本等级为V级。
岩石风化程度分为五级,与国际通用标准和习惯一致。为了便于比较,将残积土也列在表A.0.3中。国际标准ISO/TC182/SCl也将风化程度分为五级,并列入残积土。风化带是逐渐过渡的,没有明确的界线,有些情况不一定能划分出五个完全的等级。一般花岗岩的风化分带比较完全,而石灰岩、泥岩等常常不存在完全的风化分带。这时可采用类似“中等风化-强风化’“强风化-全风化”等语句表述。同样,岩体的完整性也可用类似的方法表述。第三系的砂岩、泥岩等半成岩,处于岩石与土之间,划分风化带意义不大,不一定都要描述风化。

3. 2. 4 关于软化岩石和特殊性岩石的规定,与《94规范》相同,软化岩石浸水后,其承载力会显着降低,应引起重视。以软化系数0.75为界限,是借鉴国内外有关规范和数十年工程经验规定的。

石膏、岩盐等易溶性岩石,膨胀性泥岩,湿陷性砂岩等,性质特殊,对工程有较大危害,应专门研究,故本规范将其专门列出。

3. 2. 5、3. 2. 6 岩石和岩体的野外描述十分重要,规定应当描述的内容是必要的。岩石质量指标RQD是国际上通用的鉴别岩石工程性质好坏的方法,国内也有较多经验,《94规范》中已有反映,本次修订作了更为明确的

㈨ 沉积岩产地在哪里

沉积岩地区的地质概况
一、地层是研究地质学的基础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科学,就目前的科学水平而论,主要是研究地壳部分。而地壳则由各种岩石组成。所以,研究地质学的第一个对象,就必须跟岩石打交道。比如我们在研究各种矿产资源跟某些地质情况发生哪些关系时,先得把赋存矿产的岩石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而且还需要进一步说明这许多岩石的形成过程及其历史,建立它们的纵剖面;同时,还要将与此相关而出露各地的岩层作同类同期的对比和归纳,即建立横剖面。
由此看来,如果把组成地壳的各种岩石能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关系确立起来,那么,研究地质学的基础也可以说奠定了。比如要阐明某地地质构造的变动情况,研究某种矿产的形成年代及其展布情况,某地的沧海桑田的变迁等等,都有所依据了。
何谓地层?就广义的概念来说,地层不仅包括沉积岩层,而且应该包括由火成岩、变质岩所组成的岩层。不过,作为赋有相对年代次序的地层来说,沉积岩是主要的。火成岩与变质岩的年代的确定还得依靠与其相邻的沉积岩层的年代作间接的推断。由此可见,沉积岩层在地层领域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
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地质旅行时对沉积岩层的注意,特别重要。作为基础地质的调查或研究,首先就得选择在沉积岩发育的地区开始,这是十分自然的事。具体地说,任何地质图、地质柱状图、地质剖面图的编制以及任何野外地质研究都是首先在查明当地沉积岩层的地质年代、性质、成因和产状的基础上而进行的。至于沉积矿产的普查,诸如石油、煤炭、水泥原料、陶瓷原料、建筑材料等等,更离不开沉积岩。因此,明确沉积岩区的地质旅行任务,是极为重要的。

㈩ 中国大型花冈岩石矿在那里

花岗岩,陆地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结形成的火成岩 ,属于深层侵入岩。主要以石英或长石等矿物质形式存在。 我国花岗岩的储量估计达240亿立方米,主要集中在中东部诸省,最多的要算河南、福建、广东、山东,其次是黑龙江、辽宁、浙江、吉林等省,这八个省的花岗石储量占全国总预测量的77%以上。

阅读全文

与中国岩石核心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越南沿海城市怎么样 浏览:835
怎么拆信封的印尼 浏览:354
日本大名相当于中国什么 浏览:620
印尼泛印集团怎么样 浏览:798
苏格兰为什么给意大利庆祝 浏览:429
印度以什么树木为主 浏览:490
印尼最近有什么节假日 浏览:963
jojo意大利面怎么做 浏览:897
娶越南姑娘一般要多少钱 浏览:369
美国要求关闭中国领事馆是什么意思 浏览:189
标准的中国行政区图在哪里查 浏览:828
90万越南盾等于人民币多少钱 浏览:877
伊朗博主长什么样 浏览:866
知乎伊朗是怎么样 浏览:654
意大利人婚姻怎么样 浏览:50
和平精英国际服哪里有申请列表 浏览:60
印度的土地是什么土 浏览:995
世界杯伊朗是什么球服 浏览:494
森淼意大利怎么样 浏览:805
美国总统特朗普什么时候到中国访问过 浏览: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