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上海中银大厦的介绍
上海中银大厦(原名上海国际金融大厦)位于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1-7-3地块。基地面积9918.9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412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3000平方米。大厦由日本日建设计股份有限公司(Nekken Sekkei Limited)设计,建筑总高度258米,地下3层,地上53层。项目总投资2.3亿美元,是以中国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等为主投资兴建的一幢集金融、办公、餐饮、休闲于一体的超高层甲级智能化办公楼
㈡ 花园道1号中银大厦6楼怎么翻译
中银大厦
是中国银行在香港的总部大楼,位于香港中西区中环花园道1号,由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设计,原址为美利楼,地处中区经济和金融核心地带
中银大厦自1982年底开始规划设计,1985年4月动工,1989年建成,基地面积约84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地上70层,楼高315米,加顶上两杆的高度共有367.4米,建成时是全亚洲最高的建筑物,也是美国地区以外最高的摩天大楼。大厦外型像竹子的节节高升,象征着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基座的麻石外墙代表长城,象征中国。
㈢ 中银大厦的介绍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由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设计,中银大厦是中银香港的总部,位于香港中西区金钟花园道1号。在1989年竣工,1990年启用。原址为美利楼。大厦为香港第4高的建筑物,仅次于环球贸易广场、国际金融中心及中环广场。总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地上70层,楼高315米,加顶上两杆的高度共有367.4米。建成时是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亦是美国地区以外最高的摩天大厦。结构采用4角12层高的巨形钢柱支撑,室内无一根柱子。外型像竹子的“节节高升”,象征着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基座的麻石外墙代表长城,代表中国。
㈣ 香港中银大厦的介绍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由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设计,1990年完工。总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地上70层,楼高315米,加顶上两杆的高度共有367.4米。建成时是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亦是美国地区以外最高的摩天大厦。结构采用4角12层高的巨形钢柱支撑,室内无一根柱子。仔细观察中银大厦,会发现许多贝氏作品惯用的设计,以平面为例,中银大厦是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4组三角形,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节节高升,使得各个立面在严谨的几何规范内变化多端,至于平面的概念,可以溯至1973年的马德里大厦,马德里大厦亦是以方正的正面做多边的分割,分析其组合,乃系两个平等四边形的变化。外型像竹子的“节节高升”,象征着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基座的麻石外墙代表长城,代表中国。
香港中银大厦座落于香港维多利亚港附近,中环花园道1号,是中国银行香港总部所在地。由享誉盛名的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着名结构师Leslie E. Robertson担任结构设计。中银大厦自1982年底开始规划设计,1985年4月破土动工,到1990年5月大厦正式开幕。
Robertson向贝聿铭建议采用合成的超强结构体,即以钢组构成盒状,内灌注混凝土,做为抗风力暨承重的主干。整座大楼采用由八片平面支撑和五根型钢混凝土柱所组成的混合结构“大型立体支撑体系”,此钢砼结构立体支撑体系,从而有效地改进了结构的性能。
大楼地上70层,地下4层,总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楼高315米,加顶上两杆的高度共有367.4米,建成时为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也是世界第五高建筑物。其设计灵感源自竹子的“节节高升”,以平面为例,大楼是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4组三角形,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如同节节上升的竹子,象征着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对于银行而言,其中的含意也不言而喻。其建筑特点是将中国的传统建筑意念和现代的先进建筑科技结合起来,由四个不同高度结晶体般的三角柱身组成,呈多面棱形,好比璀璨生辉的水晶体,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不同色彩。
㈤ 中国银行总行地址
中国银行总行大厦位于离故宫约2公里的西单商业闹市区长安街边,大厦主体高度为45米,南面和东面两个入口各宽54米,高9米,进深14米,在仅有45米的高度衬托下,建筑的体量显得很大。中国银行总行大厦曾被贝聿铭自称“收山之作”,2002年,贝聿铭又接受了苏州博物馆与澳门青少年科技馆设计任务。
历史渊源:
贝聿铭家族与中国银行有极深的历史渊源,他的父亲贝祖贻在上个世纪20年代创办了中行香港分行。时隔60年的1984年,贝聿铭设计了70层楼高300米高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大厦。1989年,贝聿铭又指导儿子贝建中、贝礼中开始设计中行总行大厦。
北京中国银行总部大厦占地面积1315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4869平方米,地下4层,局部6层,地上15层,屋顶高57.5m,是一座智能化的办公大楼。大厦由着名建筑大师贝聿铭担任设计顾问,美国贝氏建筑师事务所(PPA)主持设计,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绿色建筑与生态城研究中心担任绿色咨询。 建筑西侧、北侧主楼部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东侧、南侧附楼部分为钢、混凝土结构。因建筑功能要求,本工程四个区段间没有设缝,全部整体连接,整个结构为板柱框架—剪力墙体系。地下室墙为800mm厚地下连续墙结构,地下室四周设置预应力锚杆。采用筏基,底板厚16~23m。空间网架位于建筑物中部,弦腹杆均为焊接件,节点采用特殊钢板焊接空心节点。东侧、南侧两个主入口处采用大空间托空钢桁架,高6.9m,长55.2m,上部托有8层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首层地下室中部为大跨度空问,柱距39m,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
㈥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的建筑特色
大楼地上70层,地下4层,总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楼高315米,加顶上两杆的高度共有367.4米,建成时为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也是世界第五高建筑物。其设计灵感源自竹子的“节节高升”,以平面为例,大楼是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4组三角形,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如同节节上升的竹子,象征着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对于银行而言,其中的含意也不言而喻。其建筑特点是将中国的传统建筑意念和现代的先进建筑科技结合起来,由四个不同高度结晶体般的三角柱身组成,呈多面棱形,好比璀璨生辉的水晶体,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不同色彩。
这座大厦在建造时也是备受挫折。迷信风水的香港人认为它是不吉之物,因为大厦尖削的外形像个三棱的刀,会切去阴阳之间微妙的平衡,殃及尖角对应的邻居,这引起了许多反对之声。为此,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和贝聿铭花了很多时间与港英当局的有关部门交涉,终于使设计施工得以顺利进行。最后,在这场暗含着两国、两个世界级大师的同城较量中,贝聿铭以完美的建筑造型,节省了1/3的钢材、造价比汇丰便宜几亿美元的业绩,占据了上风。
㈦ 香港中国银行的造型与几何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由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设计,1990年完工。总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地上70层,楼高315米,加顶上两杆的高度共有367.4米。建成时是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亦是美国地区以外最高的摩天大厦。结构采用4角12层高的巨形钢柱支撑,室内无一根柱子。仔细观察中银大厦,会发现许多贝氏作品惯用的设计,以平面为例,中银大厦是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4组三角形,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节节高升,使得各个立面在严谨的几何规范内变化多端,至于平面的概念,可以溯至1973年的马德里大厦,马德里大厦亦是以方正的正面做多边的分割,分析其组合,乃系两个平等四边形的变化。外型像竹子的“节节高升”,象征着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基座的麻石外墙代表长城,代表中国。
香港中银大厦自1982年底开始规划设计,至1990年3月19日银行乔迁开始营业,历时六年有余,大厦基地面积约8400平方米,是一块四周被高架道路“缚绑”着的局促土地。要满足楼地板面积需求,要在高楼林立的香港中环区“出人头地”,唯有向高空发展,这就是如今315米的主要原因之一。
楼高加上当地台风季节强劲的风力,使得建筑物的结构系统需要非比寻常的解决方式,结构工程师罗伯森,这位ENR杂志1989年的风云人物,向贝氏建议采用合成的超强结构体,即以钢组构成盒状,内灌注混凝土,以之做为抗风力暨承重的主干。
仔细观察中银大厦,会发现许多贝氏作品惯用的设计,以平面为例,中银大厦是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4组三角形,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节节高升,使得各个立面在严谨的几何规范内变化多端,至于平面的概念,可以溯至1973年的马德里大厦,马德里大厦亦是以方正的正面做多边的分割,分析其组合,乃系两个平等四边形的变化。
中银大厦整栋大楼以三楼营业厅,17楼高级职员专用餐厅兼宴客厅与顶端70层的“七重厅”等处最受瞩目。
两层楼高的营业空间恢宏,以石材为室内主要建材更增加其气派,位在该层中央直达第17楼的内庭,其在询问服务台上方的天花处形成一个金字塔,令人联想到巴黎罗浮宫整建案的设计,同样是金字塔造型,两者有着不同的空间意义,罗浮宫一案是由玻璃形成一个罩覆的实体空间,中银大厦是在一个实体空间中塑出虚负的空间。贝氏极为知名的华盛顿艺廊东厢,在东西两廊间的广场,有数个小金字塔错落地分布在喷泉,这些小金字塔是以其雕塑性来丰富景观代间,同时为两廊之间的地下通道采光,若追根究底贝氏采用的最早之金字塔造型,是拟建于剑桥的肯尼迪纪念图书馆,该案因为基地未获解决而夭折,这四个案子的金字塔尺度大为殊异,唯一共同点是皆具有采光的功能。
17楼是第一个有斜面屋顶的楼屋,斜面达7层楼高,在北侧的休闲厅,透过玻璃天窗可以仰视到大厦的上部楼层,自中庭可以俯看到营业大厅,空间的流畅性在此再现得淋漓尽致。
第七十楼的“七重厅”是举办盛大宴会的场所,大厅中有张可坐24人的大桌,两侧有数组沙发,南侧是备餐间,储藏室及男、女厕所,整层就是一个大房间,加上高斜的玻璃屋顶,尺度巨伟,通常建物的顶屋是机械房,贝氏却将香港中银大厦机械房安排在第六十九层,在其上层创造一个充满阳光的玻璃厅,引进阳光,引进风光,将人们对空间的感觉引进至高的层次,令人衷心地佩服建筑师的气魄,这是贝氏一贯的设计手法——结合阳光与空间。
玻璃帷幕墙需要定期清洗,中银大厦的造型独特,清洁维护需要特殊的设计配合,因为建筑物没有平台,清洁工作台得储藏在第十八、三十一、四十四与六十九楼的机械房内,操作时,工作台得由特别设计的窗门出入,斜面的部分,与喷泉地大厦的方法相同,在斜面周边设计轨道以架设工作台,受大斜撑构体的影响,垂直的窗棂不是连续的,工作台的挂勾特别加长以增加安全性,一幢建筑施工完成并不意味结束,日久天长的维护工作随着业主迁入而开始,建筑师有责任藉着良好的设计为业主考虑,中银大厦是一个典范。
中银大厦有个三层楼高的石质墩座其上是玻璃帷幕墙楼层,这点是贝氏作品的特例,通常贝氏设计的高楼,由底至顶通体只有一个建材,墩座是因应基地的斜坡而设计,同时希望藉着厚重的石材,增强稳定的感觉,墩座部分的窗框呈“冂”形,在窗底加一横石,而非四边连续呈口字形,相同的窗框出现在好莱坞的艺人经纪中心;石柱顶端的四方菱形白色石饰,则可在巴黎的罗浮宫整建与北京香山饭店见到;第十七楼与七十楼的遮阳设施,同样地曾用在华盛顿国家艺廊东厢与达拉斯梅耶生音乐厅;大厦南大门两侧的灯座,使人想到了台中东海大学校区内的类似设计,这些“似曾相识”的建筑语汇与元素乃是经过历练的设计结晶,凡能经得起考验的,就是历久弥新的设计,这就是贝氏作品隽永的原因。
大厦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庭园,园中有流水、瀑布、奇石与树木、流水顺着地势潺潺而下。水在此具有双重意义,实质方面,水声可以消灭周围高架道路的交通噪音,另一方面水流生生不息,隐喻财源广进,象征为银行带来佳运,西南解处耸立朱铭的“和谐相处”铜塑,对着的两个个巨大青铜像在灰色的花岗岩衬托下,甚是抢眼,铜塑的位置正是到香港观光胜地山顶缆车站的必经之处,就整个敷地计划而言,颇有点睛之妙,贝氏从事敷地计划,未若香港一般的惯常方式将建筑盖满整个基地,而用心地在东西两侧规划了庭园,为人挤楼拥的香港创造了精致的室外空间,诚乃可贵之举。
结构分析:
整座大楼采用由八片平面支撑和五根型钢混凝土柱所组成的混合结构“大型立体支撑体系”,此一混凝土--钢结构立体支撑体系,在改进结构性能方面具有如下独到之处:
1.采用几何不变的轴力代替几何可变的弯曲杆系,来抵抗水平荷载,更加经济有效。
2.利用多片平面支撑的组合,形成一个立体支撑体系,使立体支撑在承担全部水平荷载的同时,还承担了高楼的几乎全部的重力,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立体支撑抵抗倾覆力矩的能力。
3.将抵抗倾覆力矩用的抗压和抗拉竖杆件,布置在建筑方形平面的四个角,从而在抵抗任何方向的水平力时,均具有最大的抗力矩的力偶臂。
4.利用立体支撑及各支撑平面内的钢柱和斜杆,将各楼层重力荷载传递至角柱,加大了楼层重力荷载作为抵抗倾覆力矩平衡重的力偶臂,从而提高了作为平衡重的有效性。
㈧ 青岛中银大厦的介绍
青岛中银大厦是青岛国际金融中心的原名。位于青岛市东部开发区香港中路与福州南路交汇处,大厦总建筑面积为10万平方米,楼高为241米,总层数58层。集功能与艺术为一体,以金融、商场、餐饮、商住、办公为主的综合性高档写字楼,是突出刻意创新、富丽辉煌为主导的划时代建筑。该工程由中建一局三公司总承包。 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就设在大厦内。大厦的1-20层以及49、51和52层为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的办公地点。
㈨ 冬奥网点中行员工人数
28名。
作为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唯一官方银行合作伙伴,中国银行致力于在赛时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北京冬(残)奥村支行是中行在北京地区筹建的三家冬奥临时网点之一,占地面积249平方米,网点内设置了客户服务区、柜台服务区、客户洽谈区、内部办公区、辅助区域等非常齐全的功能分区。
其中,柜台服务区设置了4个人工柜台窗口,客户服务区设置自助兑换机(外币兑换机)、现金智能柜台、ATM存取款一体机,移动智能柜台等自助设备。
在网点人员配置上,中国银行北京冬(残)奥村支行共有28名工作人员,是从中行北京分行选拔出来的综合素质优、服务水平高、战斗能力强的员工,均接受了专业知识、业务技能、语言交流、服务礼仪、应急处置等多维度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