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文学史历代诗人及代表作
初唐
代表人物:“初唐四杰”杨炯,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张若虚,陈子昂。
四杰的特点: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
代表作
杨炯(650-?)初唐诗人,善五言
《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王勃(650-676)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滕王阁序》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一作“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节选)
卢照邻(生卒不详)初唐诗人,其诗以歌行体最佳。
《行路难》
君不见长安城北渭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
昔日含红复含紫,常时留雾亦留烟。
春景春风花似雪,香车玉舆恒阗咽。
若个游人不竞攀,若个娼家不来折。
娼家宝袜蛟龙帔,公子银鞍千万骑。
黄莺一一向花娇, 青鸟双双将子戏。
千尺长条百尺枝,月桂星榆相蔽亏。
珊瑚叶上鸳鸯鸟,凤凰巢里雏鹓儿。
巢倾枝折凤归去。条枯叶落任风吹。
一朝零落无人问,万古摧残君讵知。
人生贵贱无终始,倏忽须臾难久恃。
谁家能驻西山日,谁家能堰东流水。
汉家陵树满秦川,行来行去尽哀怜。
自昔公卿二千石,咸拟荣华一万年。
不见朱唇将白貌,唯闻素棘与黄泉。
金貂有时换美酒,玉麈但摇莫计钱。
寄言坐客神仙署,一生一死交情处。
苍龙阙下君不来,白鹤山前我应去。
云间海上邈难期,赤心会合在何时。
但愿尧年一百万,长作巢由也不辞。
骆宾王(640-684)初唐诗人,善七言。
《咏鹅》(七岁时作)
鹅, 鹅 ,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讨武檄文》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 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 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加 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神人之所共嫉, 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鸣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藜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帝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以清妖孽。
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 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 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公等或居汉地,或协周亲;或膺重寄于话言,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 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 无废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 后至之诛。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张若虚(生卒不详)唐开元时诗人,生平事迹不可考。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陈子昂(661-702)初唐诗人,诗歌词意激昂,风格高峻。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唐田园诗人
孟浩然(689-740),湖北襄阳人,曾居鹿门山。医生以浪漫隐逸为主。多写山水。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王维(701-761),字摩诘,山西祁人,他诗歌的成就,在盛唐时期,除李白,杜甫,无人能及。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边塞诗人
王昌龄(698-757)擅长五言古诗和五七言绝句。唐代着名边塞诗人。
《从军行》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高适(702-765)着名诗人,和岑参并称。唐代边塞诗人的代表。
《别董大》
潜力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李白
李白,是中国盛唐时期诗坛的代表作家。现存诗歌九百多首,有《李太白集》三十卷传世,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庄子和屈原后又一伟大作家。
代表作: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望庐山瀑布水》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杜甫
杜甫(712-770)是盛唐时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博大精深的内容,感时伤势的情感,沉郁顿挫的风格,使他的诗歌达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是的高度统一。深刻的放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和现实生活,堪称唐代由盛到衰的“诗史”。
代表作: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字号香山居士。是继杜甫之后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旗手。他的作品现存三千多首。
代表作
《卖炭翁》
苦宫市也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温庭筠与花间词
晚唐诗人,与李商隐并称“温李”。是花间词的创始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词闻名的诗人。
《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宋/////
李煜
李煜(937-978),精通音律,工书善画,尤其善于作词。
代表作: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柳永
柳永(987-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因为排行老七,又名柳七。福建崇安人,有《乐章集》传世。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畅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进江西吉安人。
代表作《醉翁亭记》
苏轼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中期伟大的文学家。
代表作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底,短松冈。
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是中国两宋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
代表作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武陵春。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是继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之后出现的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它不仅创作了一万多收诗歌,内容丰富,数量惊人。而且以杜甫现实主义风格为体,以李白浪漫主义风格为用。集前人之大成,成为中国古代最后一位超一流的大诗人。
代表作: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元///////
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
王实甫,代表作《西厢记》
2. 哪些诗人能进入第一梯队,凑齐中国古代十大诗人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西周初期的诗经到清朝末年的三千年间,中华民族的诗词创作就没有停滞,其间有名的诗人和无名氏的诗数不胜数,怎么能说凑足十大诗人呢?随便一数,最少也要有一百名大诗人吧!大诗人当然就是最有名的诗人了。
屈原“众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梅花九首》其一
明 高启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这是一个伪问题,历史上争论不休,没有定论。此处,我只能说我个人观点,从诗的角度(不包括"词"),论写作水平,我认为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杜牧、刘禹锡、王维、王昌龄、张若虚、苏轼等等写作水平较高,贡献较大。李煜也不错,有一定影响,但死得太早。
3. 中国各个时期诗人代表从唐朝到清末
一、唐
【初唐时期】
“上官体”代表:上官仪、上官婉儿、李世民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复古革新”代表:陈子昂
“文章四友”: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
【盛唐时期】
“吴中四士”:贺知章、张旭、张若虚、包融
边塞诗派: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
田园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
盛唐最高成就标志:李白、杜甫
【中唐时期】
“元白诗派”:白居易、元稹、李绅、张籍、王建一
“苦吟诗派”:韩愈、孟郊、李贺、贾岛
承前启后:柳宗元、刘禹锡
【晚唐时期】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温李:温庭筠、李商隐
二、宋元
【北宋时期】
“西昆体”:杨亿、钱惟演
“苏梅”:梅尧臣、苏舜钦
影响最大:苏轼、黄庭坚
【南宋时期】
“中兴四大诗人”:陆游、尤袤、杨万里、范成大
民族最强音:文天祥
【元代】
元好问
三、明清
【明初】
高启、刘基
【明代中叶】
“前七子”代表:李梦阳、刘景明
“后七子”代表:李攀龙、王世贞
“唐宋派”代表:归有光
“公安派”代表:袁宏道
【清初】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钱谦益、吴伟业、王士祯
【清中叶】
郑燮、袁枚
【清末】
“三百年来第一流”:龚自珍
编排整理不易,或有不尽详细之处,还望体察~
4. 中国古代诗人排名
诗歌是诗人一时灵感写成的。一代有一代之诗,一国有一国之诗,一人有一人之诗,不同的人,对于不同的诗句,理解起来,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诗无达诂说,经常被奉为诗坛圭臬。我愿意以以朝代来论诗人,我认为他们才当时第一流的诗人(无排名):
代表作《诗经》,代表人物,尹吉甫、孔子。《诗经》作者大多佚名,尹吉甫是《诗经》的采风者、编纂者,是中华诗祖,而孔子是修订者。他们二人对中华诗歌的贡献最大,是奠基者,所以写在这里。
代表人物:屈原。代表作《离骚》、《九章》、《九歌》等。可以会有人问为什么没有宋玉?,他是优秀的辞赋家,基本没什么诗作 ,非要列,庄子等人也能列入,庄子的作品可比诗都美。
代表人物:周文(周章),代表作《吴江夜泊·去魄如秋水》、《游韬光庵与沈千秋分韵作》、秋日泛舟怀友》。周文可能大家不熟悉,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他是中国最早的五言诗(也有专家说班固的《咏史》是第一首文人五言诗)和七言诗的创作者,作品中质量较高。
代表人物:曹操、曹植、曹丕、蔡文姬(准一流)。代表作有《古诗十九首》(作者佚名,五言诗之冠)、《碣石篇》、《龟虽寿》、《观沧海》、《白马篇》、《杂诗集》、《七哀诗》、《燕歌行》、《胡笳十八拍》等。“三曹”和后世的“三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名的两大文学世家。单论诗歌成就,三曹要高于三苏中两苏的。曹丕是当时七言诗的开创者,也是当时的高峰,而曹植和曹操是五言诗的高峰。曹丕在诗方面,可能没有曹操和曹植出名,但在文学史上贡献上,绝对大于他们的,是他从政治和方学两方面合力推出了“建安七子”,七子中,王粲的诗歌水平较高,但算不得一流,故不在列,另外汉武帝刘彻诗作也不错,但不属一流,不在列。单列出《胡笳十八拍》是因为长篇骚体叙事诗在当时是绝对的高峰,说蔡文姬是准一流诗人,因为她拿出手的作品并不多,算不上合格的诗人。至于五言《悲愤诗》有作者有争议,故不列出。三曹,连迅翁都赞叹:天三明月三分,二分独属曹家
代表人物:阮籍、嵇康、陆机、陶渊明(超一流,屈原以后,最传大的诗人之一)、鲍照(李白的偶像)、谢灵运(山水诗开创者)、庾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之人)。代表作阮步兵《幽愤诗》、嵇叔夜《幽愤诗》(四言诗高峰)、陆机《百年歌》(七言成熟作)、陶渊明《田园诗集》、《形神影》(五言高峰)等,鲍照《扶风歌》、《拟行路难》。谢灵运《登池上楼》、庾信《咏怀》。这四百年间,是中国历史最黑暗的四百年,军阀混战,族群侵并、政权频繁倾覆,生灵涂炭。这一切,跟汉末的宦官、外戚、士族有关,正是这样的乱世,文学的发展倒是百家齐放,巍巍壮观。
隋基本没有一流诗人,像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都是北朝时期的诗人,边塞诗有一些,质量不高,倒是隋炀帝杨广的诗作不错,算不得一流,故不列,以下只列唐代一流诗人:
代表人物:初唐四杰、陈子昂、张九龄、王翰、贺知章、张旭、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白居易、李商隐、杜牧、李贺、柳宗元、韩愈、刘长卿、李益、刘禹锡、孟郊、贾岛、温庭筠等。代表作:太多了,不列了,这些诗人我们都熟悉。另外,没列进来的,相较其它时代,都算一流诗人了。唐朝特别是盛唐中、晚期,是中国诗歌的高峰,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这个时期一样,有这么多的诗人和诗歌产生,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找不到这样的现象,稍值一提的只有“拉美文学大爆炸“(只是小说方面)。
两宋主要是词的发展,词是诗的变体,可能有朋友说既然词算到诗里面,那赋为什么不算,楚辞后,赋一般是归为散文类。
代表人物:李煜、晏殊、欧阳修、仲淹、柳永、晏殊、苏轼、秦观、黄庭坚、王安石、岳飞、李清照、周邦彦、辛弃疾、陈亮、陈师道、陈与义、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姜夔、吴文英、文天祥。
上述人物中,大多既作词,也作诗。宋词是宋代诗人的另辟蹊径的最成功的尝试,因为唐未,诗的音律发展已经到达高峰,要是继续五、七言这种句法中去探寻新境地已不通可能,而词这一体裁,本来是为了配合音乐而创作的歌辞,能真正体现诗的音乐和艺术美,被宋代诗人找到了,并发扬光大。词大约从隋朝就开始有了,唐时期有一些优秀作品,但真正达到空前繁荣的,就是在宋朝。另外,宋诗的发展,不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达到另一个高度,宋诗有自己的特点,偏议论化和散文化,唐诗主抒情,而宋诗主梳理。钱钟书曾总结道:
“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宋诗繁荣期有两次,第一次是北宋中期的的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四大家,另一次是南宋初年的“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尤袤,另外,南宋末的文天祥也是宋诗发展的最后一次高潮期。
代表人物:杨维桢、元好问、张养浩、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刘因、赵孟頫、陈孚、徐再思、白朴、马致远、王冕、王实甫、郑光祖、关汉卿 、杨载、张可久、姚燧、脱脱、管道升、卢琦、郑元祐等
金元时期,诗歌发展远不如宋代,一流诗人有元好问、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姚燧、杨维桢等,元好问和杨维桢(文妖之称)是金元时期的超一流诗人,而四大家中杨载的七言诗很有特点。元朝时期,元曲得以蓬勃发展,元曲也叫北曲,主要来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学艺术形式,是继宋词后,诗歌的又一次自我革新和创造,元曲这种艺术形式,发展出了杂剧和散曲两种,元曲较之唐诗宋词,格律方面更自由,内容方面泼辣,大胆,讽刺性和反抗性极强。初期是杂剧和散曲的繁荣发展,代表诗人有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张养浩等。中期主要是散曲的发展,向文人化、专业化方面发展,代表诗人有郑光祖、睢景臣、乔吉、张可久。未期主要向格律化方面发展,代表诗人有张养浩、徐再思。
明朝代表人物:高启、陈子龙、冯惟敏、李贽、徐渭、王世贞、吴梅村 、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钱谦益等。
明代由于政治制度较为守旧,唯儒、唯农,禁锢了人们的思维,文化和艺术方面都没有太大的创新,初期杰出诗人代表有“吴中四杰”中的高启,中期有“后七子”中的王世贞、未期有钱谦益。较之唐宋元,民朝诗人在数量和质量上成就都不高。
清朝代表人物:王士禛、朱彝尊、查慎行、纳兰性德、沈德潜、赵翼、郑燮、袁枚和龚自珍、林则徐、谭嗣同等。
由于清初大多诗人都是明末的,比较钱谦益、顾炎武、屈大均、八大山人等。所以就不列了,中期康雍乾嘉时期,清诗有了气象,这一百多年间的诗坛人才辈出,流派纷繁,最具代表性的是袁枚为主的性灵派,让诗歌艺术方面达到了高度,而清晚期,人才虽不多,但出了一个让诗歌直追盛唐气象的“三百年第一流的”龚自珍,《己亥杂诗》自唐以后,很少有诗人的作品思想性和艺术达到如此高度,龚自珍对后世诗人的影响不可估量,他的粉丝太多了,有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柳亚子、胡适、鲁迅、冰心、毛泽东、孙立人、余世存等一批杰出的文化大师。粉丝们把“集龚”当成交流的暗语,足见龚定安的魅力。
总结
由于字数原因,清代以后就不列了,一流的诗人也没几个,此话许多人不服,可专列文进行讨论。或者欢迎在底下评论。
5. 唐代的第一流诗人都有一种怎样的追求
很多年前,华东师大的施蛰存老先生招考研究生时出了一道题目:“唐诗是什么?”这是一个大有意味的问题。唐诗只是风花雪月麼?只是文学遗产麼?只是语言艺术麼?当然是的,可是我们又总觉得不够。
原来,唐诗与中国文化内心深处的梦境一脉相通。
唐诗是一个美好的词语。汉语中有很多美好的词语。比如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等。唐诗也是汉语中最美好的词语之一。我们提起唐诗,就有一种齿颊生香的感觉。唐诗只是风花雪月麼?只是文学遗产麼?只是语言艺术麼?当然是的,可是我们又总觉得不够。我们仅从风花雪月去看唐诗,或许表明,我们的人生可能太功利了。我们仅从语言艺术和文学遗产去看唐诗,我们又可能把唐诗看得太专业了。唐诗还可不可以指向一些更远更大的东西?
我知道,唐代有相容并包的文化精神:丝绸之路,以长安为中心,西至罗马,东至东京,各种宗教,和平共处;有世界主义的文化精神:国力极强盛,版图辽阔,经济发达,文化既大胆拿来,又讲送去主义,元气淋漓,色彩瑰丽;有继承创新的文化精神:秦汉帝国的文化格局、南北朝职官、府兵、刑律等等融为一炉。在教科书上,似乎只有这些才是唐诗的文化精神。不是说这些不重要,然而谈到唐诗的文化精神,就只能是“遥想汉唐多少宏放”,我觉得这似乎是一个成见。今天我们都不从这些大地方讲起,诗歌毕竟是关于心灵的事情,我们从唐诗的心灵世界讲起。不是说这些不重要,而是心灵性才更是唐诗幽深处的文化精神。
我常讲诗歌,也常常想起杭州的西湖边上,花港观鱼的旁边,曾经住着近代的老先生、仙风道骨的诗人马一浮先生。
诗是什么呢?马先生有四句话说得好:诗其实就是人的生命“如迷忽觉,如梦忽醒,如仆者之起,如病者之苏”。后来叶嘉莹教授说,这是关于诗的最精彩的一句定义了。诗就是人心的苏醒,是离我们心灵本身最近的事情,是从平庸、浮华与困顿中,醒过来见到自己的真身。我们为什么说仅仅从风花雪月、语言艺术、文学遗产、汉唐气象等来读唐诗,总觉得不够呢,那就是隔了一层,没有醒过来跟自己的真身相见。
这似乎有点玄了。有没有真身,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进一步论证的事情。但是我这裏姑且将它作一个比喻:人生有很多幻身、化身,诗是这当中那个比较有力量、自己也比较爱之惜之的那个自我,而且是直觉的美好。我又想起古代有两个禅师有一天讨论问题。第一个禅师说了一大套关于天地宇宙是什么的道理。轮到第二个禅师时,他忽然看到池子裏边有一株荷花开了,就说了一句:“时人见此一枝花,如梦相似”。我读唐诗,似懂非懂、似问似答之间,正是“见此一枝花,如梦相似”。因为读诗是与新鲜的感性的经验接触,多读诗,就是多与新鲜的感性的经验相接触、相释放,就像看花。也因为读诗读到会心,又恍然好像古人是我们的梦中人,我们是古人的前世今身。
我只举一个小例子,我十五岁离开家去当工人的时候,心裏只是想家呀,沛然莫之能御。有一天读一首小小的唐诗: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我忽然就觉得,那个大风大雪中,快要回到家中的夜归人,就是我自己的背影啊,心裏一下子有说不出的温暖与感动。为什么唐诗会这样呢,我想这是因为唐诗表达了我们古今相通的人性,而且是用永远新鲜的感性的经验来表达。所以唐诗一方面是永恒的人性,另一方面又永远是感性的、新鲜的。而这个古今相通的人性,恰恰正是中国文化内心深处的梦。我想我们中国文化做梦做得最深最美的地方,就是古今相通的人性精神。永远的风花雪月,背后是永远的人性世界。
具体而言,唐诗中所表现的中国文化的人性精神,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谈?我先把结论写在下面,然后再来一个一个证明。
尽气、尽才的精神尽心、尽情的精神
人生要尽气尽才,永不舍弃
唐诗裏头有一个主要的声音,是说人在这个世界裏要善待自己,要不负此生,不虚此生。以诗仙李白为例,他一生集书生、侠客、神仙、道士、公子、顽童、流浪汉、酒徒、诗人于一身,如果说别人尽十分气、十分才,即是尽气尽才,李白就是尽二十分、三十分。
《尚书》有一句老话:人为万物之灵。这表明,人的生命,是天地间最美好的事物。这是古老的中国文化的一项重要的发现。《诗经》裏有句诗:“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意思是说早晨起来,晚上睡下,都要想想,是不是对得起自己的生命。我想,如果没有古代先民对于人的生命美好的发现,就不会有这样的对于生命美好的爱惜,像一个爱清洁的人家,每天都窗明几净,开开心心地过生活。我们简单说,“人为万物之灵”有这样几个意思。一、人是宇宙的善意的创造。二、生命是生来美好、高贵、不可贬抑的。三、人在世的意义,正是善待生命的美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不负此生、不虚此生。四、无论如何艰难困顿,人生永不舍弃。
为什么讲唐诗要讲到这裏呢?我们说唐诗裏头有一个主要的声音,是说人在这个世界裏要善待自己,要不负此生,不虚此生,这是我的一个直觉。我们从简单的常识讲,以诗仙李白为例子。李白,我常常想,中国文化中有李白这个词语,真是一个美妙的亮点。有点像美国文化裏的自由女神,法兰西文化裏的马赛曲。如果说别人尽十分气、十分才,即是尽气尽才的生命,而李白是尽二十分、三十分。根据我们的描述,李白一生,集书生、侠客、神仙、道士、公子、顽童、流浪汉、酒徒、诗人于一身,日本学者还说他是官方的间谍,超量付出了才与气。尽才尽气的表现,现代人的说法就是自由。自由有两种。一是积极自由,即充分实现自己生命的美好。二是消极自由,即不受外来力量的束缚。积极自由在李白身上,好像有光有热要燃烧,有不能自已的生命力。李白的消极自由表现在鄙弃权贵、笑傲王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是中国知识人中,最能自尊自爱、最不受拘限的一个典型。李白,几乎成为真正的文人自爱的一个美好的理想。
杜甫是一个厚字,结实扎根在地上。他最后死在回中原的船上,伏在船上写诗说:“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中国唐代诗学的两座主峰,一个是天的精神,一个是大地的精神,真实做人、积极用世,不管他们有没有建立了什么功业,他们的生命是活得有声有色、有光有热。他们对于他们的时代、社会,是尽心、尽气、尽才的,他们并没有从他们的时代得到什么,但是他们的时代却因为他们的存在而伟大。
唐代第二线的大诗人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都是做人做事有担当,有作为的。韩愈一生最精彩的是谏佛骨,苏东坡说他是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在举世滔滔的佞佛大潮中,障百川而东之,挽狂澜于既倒。柳宗元一生最突出的是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被贬谪的后半生不屈身降志,又做出了影响深远的政绩。白居易最亮点的是领导了中唐的新乐府运动,“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让诗歌文学发生社会良心的作用,深刻影响了后世中国文学。李商隐与杜牧都是博学多识、才华盖世的士人,不仅仅是诗人。正是他们压抑的才华得不到实现,才成全了他们美丽的诗歌,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诗歌,正是他们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证明。所以我们可以说,唐代的第一流的诗人,个个都是要拿出自己生命的美好,要做一点事情,都是想要让自己的才智充分得到表现的。
有关唐诗学的一些关键字,譬如盛唐气象、兴寄风骨、诗赋取士、诗史精神、歌诗合为事而作、讽谏诗等,都指向刚健有为、向社会负责、以天下有道的关怀,做到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时代精神。
这些关键字,正可以简明有力地代表唐诗的基本精神。我看唐代人对唐代人的诗歌评论,也是推崇尽气的精神。譬如盛唐诗人任华《寄李白》:“古来文章有能奔逸气、耸高格,清人心神、惊人魂魄。我闻当今有李白。”可见我们不是无根据的。白居易说:“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高度概括了这种时代精神,表明:好诗是天意之所在,天意之肯定。这是一整个要好诗的时代。诗人最懂得这个道理,他们是要让天下都成为美好的诗。
大家会问:你说的是盛唐精神,那么晚唐呢?不是都有点气脉衰败了吗?如果是跟盛唐比,晚唐是不够尽气了。但是不要忘记,晚唐诗人使尽才的生命精神突出出来了。到了晚唐,好诗才成为一种可以使人终身赴之、类似于宗教信仰一样的美好追求。王建说“惟有好诗名字出,倍教少年损心神”;白居易说“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所以,从初盛唐尽气的生命到中晚唐尽才尽情的生命精神,其实仍然是善待生命、高扬人性美好,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文化精神的表现。如果没有中国文化的这个人性亮色的底子,就不会有唐诗的这种表现。所以,我认为唐诗背后有一个秘密,有一种很深的精神气质,就是尽气尽才的精神,就是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时代集体意识。如果有谁敢说自己的生命是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用中国文化的说法,我们就可以说他是得了唐诗的真精神。
唐诗是早晨,不是下午茶
早晨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是清新的样子,是神采飞扬。我们要让我们的民族在千年长途的风霜满面中,有少年精神,在朝九晚五的风尘仆仆中,有做梦的机会,那么,就让我们的下一代多读唐诗吧!
现在我们来读读那些千年传诵的名句吧。我们看诗人动不动就说“秦时明月汉时关”,动不动就说“万里长征人未还”,诗人动不动就说“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动不动就说“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我们发现唐诗的世界大得很,力量充沛得很,精神豪迈得很。
初盛唐的人要是失恋了,痛苦了,说的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就会哂然一笑,心情好起来了。要是暂时经过苦难,重新克服了困境,就会说:“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就会对前途重新有希望。诗人要是曾经被打败,曾经受大挫折,后来又东山再起,拨云见雾,就会说:“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又重来!”心裏充满自豪的感情。诗人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了,他就会有这样的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人看不惯有些小人得势,说“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是唐诗中骂人最厉害的一句话,骂得很有力量,以历史时间作尺度,眼界十分开阔。
唐诗是可以提升人的人格,振作生命的活气的。读到不少唐诗,真的就是“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心花怒放的感觉。这也是我们喜欢唐诗的一个原因。所以,叶嘉莹教授接着马一浮先生的话说,诗歌是一种生生不息的不死的心灵。
唐诗中常常提到大江大河、高山平原,因为唐诗主要是中国北方文化发展到极盛时期的诗,所以要写就写高山大河,所以宋词多半是小桥流水,唐诗多半是高山大河。中国文学写高山大河写得最好的作品,我敢说至今没有超过唐诗的。比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豪情雄壮,比如“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比如“白日依山尽”“大漠孤烟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比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比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都力量充沛得很,生命强健得很。长江、黄河、高山、大川、太阳、月亮,唐诗就是想来一个惊天动地,就是想贯通宇宙生命之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这个风烟,大气得不得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天姥连天向天横”,这个“上青天”、“向天横”都是直上直下将人的生命与宇宙生命相贯通。盛唐诗人、宰相张说大书诗人王湾的诗于政事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正是代表唐人的审美意识:天地之大美、自然之伟观———黎明、春天、新年,一齐来到人间,使人间成为美好的存在。“生”字、“入”字,热情奔放,是生命化的大自然。天行健,生命刚健、积极有为,迎向清新与博大。
有些看起来很平常、很安静的诗,也有一种有天有地、贯通宇宙的元气之美。比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那个“水穷处”,通往那个“云起时”,都是宇宙生生不息的气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这“青未了”三个字,不正是生生不息的春色天边无际地流淌麼?有一个诗人有一天晚上突然睡不着觉了,找不到原因,只觉得身子很暖和,原来经过了一个冬天,地气开始回暖了,于是他写诗说“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你们看,诗人的生命节奏,感通着宇宙的生命节奏。老杜有一句诗:“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后代的诗人特别喜欢。那是安史之乱后黑暗的唐朝社会,一个无月的黑夜,诗人忧心如焚,彻夜不眠,忽然,窗外那黑黝黝的山嘴裏,一下子吐出了一轮晶莹的明月,楼外的水池,月色之中,也波光粼粼,明亮起来了,诗人的心境,也由忧苦而惊喜,而充满了对天意的默默的感动。杜甫有一首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裏的文字,小孩子都懂得,平凡得不得了,但是读起来舒服极了,通透极了,有一种生命与宇宙透气的感觉。杜甫还有一首绝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一种生意盎然之美,一种随处生春之美,读久了就觉得生命很亮丽,很新鲜活泼有力。
有一些表面上看起来是有些感伤的诗,实际上骨子裏生命的力量依然充沛得很。比如柳宗元的《寒江独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么,是不是宇宙就死掉了呢?没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越是雪大风寒,越是千山万径,越显得那个钓鱼的渔翁,生命力十分强健。又如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听起来诗人好感伤呀,怜香惜玉的一个样子,但你没有读懂。你想一下诗人半夜裏被风雨声惊醒,但清晨又是一个好天气,又是一个春光明媚,他也又是一个好心情,躺在被窝裏,听叽叽喳喳鸟儿窗前啼叫,阳光透过窗格儿满满地洒进来,好不开心!那些风风雨雨,雨雨风风,总会过去,而人类社会,宇宙自然,正是这样,在风风雨雨中,花开花落中,永恒地往前生长,往前发展,任何东西也阻挡不了生命的生长。小小的一首唐诗,一共才不过二十个字,说的竟然是这样有益于人生,有益于生命的道理,敞开的竟然是这样一个无限的世界,你能说唐诗不是一个不死的心灵麼?唐诗难道不正是这样表达了中国文化青春少年的梦麼?唐诗是早晨,是少年,不是下午茶。下午茶的精神是反省的、回味的、沉思的、分析式的,要不停想问题的,而早晨是不提问题的,不分析的,不反省的,早晨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是清新的样子,是神采飞扬。我们要让我们的民族在千年长途的风霜满面中,有少年精神,在朝九晚五的风尘仆仆中,有做梦的机会,那么,就让我们的下一代多读唐诗吧!
唐诗中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生命精神,不仅来自国力、开放等时代气象,而且来自开明、先进的政治文化:即科举、尚贤、纳谏。“进士致身卿相为社会心理群趋之鹄的”,这跟科举考试有很大的关系,跟汉魏以来中国古代知识人的地位大幅度上升有很大的关系,跟全社会崇尚诗歌、崇尚人文、崇尚美有很大的关系,跟唐代的国力有很大的关系,这是中国文化的复兴之象。只有这样的时代,才会有尽气的精神突出表现,只有社会上有一种尽理尽心的气象,文学上才会有尽才尽气的表现。
我们今天似乎特别缺少英雄主义了,特别缺少提澌生命的真实力量了。这跟我们对人性的看法有关。现代以来,科学主义将人性不当回事,以为只不过是DNA的合成,可以做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现在甚至还有了譬如百忧解这样的医学成果了。科学的傲慢,加上消费主义的物化浪潮,人性这个东西,要么是零散化,成为没有理性构架、没有主心骨、没有人格意识的拼贴;要么是空洞化,成为没有真实内容、真实需求的虚无主义;要么是幽暗化了,成为一团人欲物欲;要么游戏化,成为一种商业性大众化的表演。现代性主张人是经济动物,是潜意识盲动与升华,是宇宙中的过客。这些问题很大,我今天不可能讨论现代思想的利弊,但我们对于现代思想的反思与怀疑,也成为我们读唐诗的一个背景,使我们懂得珍惜,懂得引申发扬。
6. 为什么隋朝没有出着名的诗人
有
江总 词1 诗24 薛道衡 诗21 杨广 诗43
杨素 诗7 卢思道 卞斌 诗1
蔡允恭 诗1 岑德润 诗4 陈政 诗1
崔仲方 诗3 大义公主 诗1 丁六娘 诗6
杜公瞻 诗1 段君彦 诗1 沸大 诗2
何妥 诗6 贺若弼 诗1 弘执恭 诗4
侯夫人 诗7 胡师耽 诗1 慧晓 诗1
孔德绍 诗11 李德林 诗6 李巨仁 诗5
李密 诗1 李孝贞 诗7 李月素 诗1
刘斌 诗4 刘端 诗1 刘梦予 诗1
作者: ∫返舫蟓·钟 2005-7-15 17:13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隋朝诗人简介
江总(519~594),南朝陈诗人。字总持。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他出身高门,早年即以文学才能被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侯景之乱后,他避难会稽,又转到广州,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江总传》)。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灭陈,江总入隋为上开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苏扬州)。江总是陈代亡国宰相,后宫“狎客”,宫体艳诗的代表诗人之一,在历史上声名不佳。但随着国家兴亡和个人际遇的变化,他的诗也渐渐洗去浮艳之色,而时有悲凉之音。《陈书·江总传》载有集30卷。但今存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所辑《江令君集》仅1卷。
作者: ∫返舫蟓·钟 2005-7-15 17:14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隋朝诗人简介
薛 道 衡
薛道衡,生于东魏孝静帝兴和二年( 540年),卒于隋炀帝大业五年( 609年)。字玄卿,隋河东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人。历仕北齐、北周、隋王朝,与李德林、卢思道齐名,为当时文坛领袖。
薛道衡出身官僚家庭,六岁时父母双亡,成为孤儿。但他专精好学,13岁时,读《春秋左氏传》,有感于子产相郑之功,作《国侨赞》一篇,词藻华美,世时人称为奇才。由此以文才召世。北齐时,薛道衡待诏文林馆,兼主客郎,负责接待、应对北周及陈的使者,与当时文坛才子李德林、卢思道等常相过从。
北齐亡,周武帝用薛道衡为御史二命士,薛道衡自以为不受重用,便弃官归乡里。后来又入仕途为州主簿,不久又为司禄上土。
杨坚作相时,薛道衡效力于大将军梁睿府下,参与平定王谦之乱。后又从征突厥,还朝后,被任命为内史舍人,仕途上开始有起色。当时薛道衡还兼任聘陈主使,多次往还江东,对陈朝的腐败情况了解很深,所以多次上奏隋文帝,要求对陈“责以称藩”,也就是不承认陈朝和隋对等,实有灭陈、统一南方之意。
隋文帝开皇八年( 588年),薛道衡被任命为淮南道行台吏部郎,随从晋王杨广、宰相高颖出兵伐陈,专掌文翰。隋师临江,高颖问薛道衡:“此番举兵,能否克定江东,请君言之。”道衡回答说:“凡论大事成败,先须以至理断之。《禹贡》所载九州,本是王者封域,南北分裂已久,战争不息,否终斯泰,以运数言之,其必克一世;有德者倡,无德者亡。自古兴亡,皆由此道。我隋主上躬履恭俭,忧势庶政,陈叔宝峻字雕墙,酣酒荒色。其必克二也;为国立体在于用人,陈重用小人,命将非才,其必克三也;陈甲土不过十万,西至巫峡,东至沧海,分之则势悬而力弱,聚之则守此而失彼,其必克四也。”高颖听完之后,忻然叹服,说:“君言成败,事理分明,吾今豁然矣。本以才学相期,不意筹略乃尔!”从这里可以看出,薛道衡对当时的局势分析得极有见地,表明他是一个有政治才能的人。
在隋文帝时,薛道衡倍受信任,担任机要职务多年,当时名臣如高颖、杨素等,都很敬重他。因而他的名声大振,一时无双。皇太子及诸王都争相与之结交,引以为荣。这对薛道衡来说本来应该是值得荣耀的事,然而,他却因此得罪晋王杨广而罹祸。
薛道衡曾与晋工杨广一起伐陈,杨广对薛道衡的文才极其爱慕。隋文帝时,有一次,薛道衡被人弹劾在朝中结党,被除名,处以流放岭南。当时晋王杨广正坐镇扬州,听说这件事后,就秘密派人到长安通知薛道衡,让他取道扬州到岭南,等他到了扬州,就上奏皇帝,把他留在扬州幕府中。但薛道衡讨厌杨厂的为人。就没有走扬州路,而走了江陵道。从此,杨广对薛道衡就怀恨在心。
后来,杨广夺取帝位,是为隋炀帝。薛道衡从地方上回到京师。当时的隋炀布对薛道衡尚有一丝爱才之心,本打算委以秘书监显职,但薛道衡不识时务,写了一篇《高祖文皇帝颂》奏上。隋炀帝看了以后,老羞成怒,对大臣苏威说:“道衡至美先朝,此《鱼藻》之义也。”。《鱼藻》是《诗经》中的一篇,据《诗序》讲,此诗通过歌颂周武王而讥刺周幽王。薛道衡是否有此意不得而知,但隋炀帝猜忌心很强,又专横独裁,他岂能容忍别人把自己和周幽王联系在一起,由此便产生了杀害薛道衡之心。
当时,薛道衡的朋友司隶刺史房彦谦(唐初名臣房玄龄之父),觉察到隋炀帝对薛道衡的歹意,就劝薛道衡杜绝宾客,闭门自守,以求保全,但薛道衡却不以为然。有一次,朝臣们在一起讨论新令,争论不已,薛道衡就说:“向使高颖不死,令决当久行。”薛道衡的文人气太重,出语尖刻,当下有人受不了,就密报了隋炀帝。高颖在杨广与杨勇争夺太子之位的斗争中站在杨广一边,被杨广诛杀。薛道衡公然讲崇敬高颖的话,隋炀帝岂能容忍。当时正是好大臣裴蕴担任御史大夫,他知道炀帝讨厌薛道衡,就上奏弹劾,说:“道衡负才恃旧,有无君之心。见诏书每下,便腹非私议,推恶于国妄造祸端。论其罪名,似如隐昧,源其情意,深为悻逆。”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隋炀帝却览奏大喜,称赞裴蕴说:“公论其逆,妙体本心。”下令将薛道衡逮捕审讯,没有实据,最后逼令自尽,天下冤之。
隋炀帝杀薛道衡,另一个原因是妒忌薛道衡的文才。薛道衡从少时就是一个用心于文章字句之间的人,他喜欢在沉静中构思,史称:“道衡每至构文,必隐坐空斋,踢壁而卧,闻户外有人便怒,其沉思如此。”尤其长于诗作,比如他的《出塞诗》一首:“绝漠三秋幕,穷阴万里生。寒夜哀笛曲,霜天断鸿声。”诗中有一种边地的悲论情调,而又弥漫着一股粗犷壮大之气,体现了北朝文风的特点。同时,薛道衡因多次出使江南陈朝,受南方文风的影响也较深,比如他的《昔昔盐》一诗,辞采绚丽,对仗工整,描写铺排,极为细腻,其中“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一句,为千古吟诵的名句。当时,薛道衡的诗名就极着,《隋书》讲:“江东雅好篇什,陈主犹爱雕虫,道衡每有所作,南人无不吟诵焉”。文风极盛的南方都很推崇道衡的诗作,可见其成就之高。但遗憾的是,这样一位风流才子,却生活在隋炀帝的统治之下,隋场帝是个极其自负的人,他曾对别人说,“别人总以为我是承接先帝而得帝位,其实论文才,帝位也该属我。”他的内心如此狭隘,怎么能容得下薛道衡呢?难怪他在杀了薛道衡后还说:“看你还能再作出‘空梁落燕泥’否!”这固然是隋炀帝丑恶的内心世界的大暴露,但另一方面,也说明薛道衡在当时确实是诗才出众。
薛道衡死后,尚有文集70卷行世,后散失,明人辑有《薛司隶集》,从中还可略窥这位隋代大文豪的风采。
作者: ∫返舫蟓·钟 2005-7-15 17:15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隋朝诗人简介
杨广
隋代诗人。即隋炀帝。小字阿□。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文帝次子,母独孤氏。开皇元年(581),立为晋王。后阴谋争夺其兄杨勇的太子之位,于开皇二十年(600)得逞,立为太子。文帝暴卒,遂即位称帝。他为了控制江南,满足自己的游乐生活,于大业元年(605)广征民夫,兴修运河,但南北四大水系也由此而沟通。他对人民奴役征敛十分苛重,使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在人民大起义的打击下,部下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将他缢死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杨广爱好文学艺术,曾命臣下将禁中秘阁之书,抄录副本,分为三等,藏于洛阳观文殿的东西厢书库中,又在殿后另筑二台,聚藏魏以来的书法名画。
其文初学庾信。为晋王时,召引陈朝旧官、才学之士柳□、虞世南等100余人,“以师友处之”(《北史·柳□传》),于是爱好梁陈宫体。《隋书·文学传序》称:“炀帝初习艺文,有非轻侧之论。暨乎即位,一变其风。”今存其诗多为乐府歌辞,内容或为应酬赠赐,或写声色游娱,显然沾染齐梁之风。但他也有显示帝王之尊的雅体,“虽意在骄淫,而词无浮荡”,如《饮马长城窟行示从征群臣》及《白马篇》 2首。清代沈德潜认为这类作品“气体自阔大,而骨力未能振起”,“比陈后主胜之”(《古诗源》)。由于他曾亲历塞上,远征辽东,故诗中描写的自然景物和戎马生活,也有其实践基础。他又有精工的诗句,如“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回”(《春江花月夜》),明代胡应麟以为“绝是唐律”(《诗薮·内编》),对初唐近体发展有一定影响。
《隋书·经籍志》着录《炀帝集》55卷,《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事迹见《隋书》本纪。
作者: ∫返舫蟓·钟 2005-7-15 17:16 回复此发言
--------------------------------------------------------------------------------
5 回复:隋朝诗人简介
杨素(?~606)
隋代诗人、大臣。字处道。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出身北朝士族。北周时任车骑将军,曾参加平定北齐之役。他与杨坚(隋文帝)为北周丞相,深相结纳。杨坚为帝,任杨素为御史大夫,后以行军元帅率水军东下攻陈。灭陈后,进爵为越国公,任内史令。杨广即位,拜司徒,改封楚国公。卒谥景武。
杨素与诗人薛道衡友善。今存其诗都是与薛唱和相赠之作。大业二年(606),作五言诗《赠薛播州》14章(一谓14首),共700字。从天下纷乱说到统一,又从求才、立朝、出守写到归闲,末致相思相勉之意。一题数章,章法整齐,而不露排偶之迹。《隋书》、《北史》本传誉为“词气宏拔,风韵秀上,为一时盛作”。清代王士□认为杨诗“沉雄华瞻,风骨甚遒,已辟唐人陈、杜、沈、宋之轨”(《古诗选·凡例》),显示着隋诗向风骨、声律并重的初唐诗歌发展的趋势。
《隋书·经籍志》着录《杨素集》10卷,已佚。《全隋诗》录存其诗6首(一作19首)。事迹见《隋书》本传。
作者: ∫返舫蟓·钟 2005-7-15 17:17 回复此发言
--------------------------------------------------------------------------------
6 回复:隋朝诗人简介
卢思道
【卢思道】(535~586)隋初诗人。字子行。保定涿州市人。少年时曾随邢邵学习,在北齐任过黄门侍郎,北周时官授仪同三司,后任武阳太守。隋初任散骑常侍。其诗多应酬游宴之作,浓艳有文采。其《从军行》、《听鸣蝉篇》最为人称道。《从军行》已略具唐初歌行体格调,开一代先声。明人辑有《卢武阳集》。
作者: ∫返舫蟓·钟 2005-7-15 17:18 回复此发言
--------------------------------------------------------------------------------
7 回复:隋朝诗人简介
蔡允恭
蔡允恭,荆州江陵人。有风采,善缀文。仕隋,历着作佐郎,起居舍人。炀帝属词赋,多令讽诵之。入唐,为文学馆学士。贞观初,除太子洗马。集二十卷,今存诗一首。
作者: ∫返舫蟓·钟 2005-7-15 17:20 回复此发言
--------------------------------------------------------------------------------
8 回复:隋朝诗人简介
岑德润(生卒年不详),南阳棘阳(今新野县东北)人,他博通文史,雅有辞笔,官至中军吴兴王记室,今存诗4首,为《鸡鸣篇》、《咏石灰》、《咏鱼》、《赋得临阶危石》,俱为借物赋意,发个人情怀之作。如他的《咏鱼》诗中借鱼儿“敛影侵波合”、“安用上龙津”的自由嘻戏,抒写了自己甘心遁迹、不慕虚荣、恬淡自适的情怀。《赋得临阶危石》则描绘了当阶危石之难名之状,“带山疑似兽,浸波或类鲸”,像入云之峰与屋栋相接,映入水中又如莲花生于檐下。其想象奇特,把危石写得又高又大又美,但这像卞和之玉一样价值连城的物什,却被闲置于阶下无人赏识——以危石自喻,表现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思想。�
作者: ∫返舫蟓·钟 2005-7-15 17:22 回复此发言
--------------------------------------------------------------------------------
9 回复:隋朝诗人简介
陈 政
开辟漳州的将领陈政(616-677年),字一民,号素轩,河南光州固始人。以良家子从军,青年时随其父陈犊攻克临汾等群,唐太宗任其为左郎将。
公元669年(唐高宗总章二年),闽中曾镇府年老乞休,又因泉(治今福州)潮州"蛮僚"啸乱,唐廷遣戎卫归德将军陈政更代,晋升陈政为朝议大夫,统岭南行军总管事,率府兵三千六百人入漳。此时,福建多为狂锋獠之地,百事待兴。入漳伊始,受尽劳累病苦。陈政所率唐军来到柳营江畔(今江东)扎营,并打退少数民族武装,进军盘陀梁山之下。后来,少数民族首领组织更大规模的狙击,陈政以众寡不敌退守九龙山(今九龙岭),且耕且守。同时,奏请增兵,朝命以陈政之兄陈敏、陈敷带领五十八姓军校南下支持。
公元670年(唐咸享元年),陈敏兄弟奉母魏箴与年仅十四岁的陈元光同行。至须江县(今浙江省江山县)地,陈敏、陈缚不幸相继病逝。陈政迎其母,葬二位兄长于汉兴(今福建浦城),领众军校入闽会合。陈政采纳军咨祭酒丁儒之策,瓦解柳营江西少数民族武装,教化西北山峒的黎民,围歼少数顽固之敌于蒲葵关下,打通了南进的道路,于是,进屯梁山外的云霄镇。在边事稍有安息时,便建宅于云霄火田村居住。他曾经渡云霄江,指着江水对父老说:"此水如上党之清漳",因改云霄江名?quot;漳江"此即后来,以漳命州名的来由。
公元677年(唐仪凤二年)四月,陈政病故于军中,享年六十二岁。公元1150年(南宋绍兴二十年,追封陈政祚昌开佑侯。
作者: ∫返舫蟓·钟 2005-7-15 17:23 回复此发言
--------------------------------------------------------------------------------
10 回复:隋朝诗人简介
崔仲方
崔仲方,字不齐,博陵安平人也。祖孝芬,魏荆州刺史。父宣猷
,周小司徒。仲方少好读书,有文武才干。年十五,周太祖见而异之
,令与诸子同就学。时高祖亦在其中,由是与高祖少相款密。后以明
经为晋公宇文护参军事,寻转记室,迁司玉大夫,与斛斯徵、柳敏等
同修礼律。后以军功,授平东将军、银青光禄大夫,赐爵石城县男,
邑三百户。时武帝阴有灭齐之志,仲方献二十策,帝大奇之。后与少
内史赵芬删定格式。寻从帝攻晋州,齐之亚将崔景嵩请为内应,仲方
与段文振等登城应接,遂下晋州,语在《文振传》。又令仲方说翼城
等四城,下之。授仪同,进爵范阳县侯。后以行军长史从郯公王轨擒
陈将吴明彻于吕梁,仲方计策居多。宣帝嗣位,为少内史,奉使淮南
而还。
会帝崩,高祖为丞相,与仲方相见,握手极欢,仲方亦归心焉。
其夜上便宜十八事,高祖并嘉纳之。又见众望有归,阴劝高祖应天受
命,高祖从之。及受禅,上召仲方与高颎议正朔服色事。仲方曰:“
晋为金行,后魏为水,周为木。皇家以火承木,得天之统。又圣躬载
诞之初,有赤光之瑞,车服旗牲,并宜用赤。”又劝上除六官,请依
汉、魏之旧。上皆从之。进位上开府,寻转司农少卿,进爵安固县公
。令发丁三万,于朔方、灵武筑长城,东至黄河,西拒绥州,南至勃
出岭,绵亘七百里。明年,上复令仲方发丁十五万,于朔方已东缘边
险要筑数十城,以遏胡寇。
丁父艰去职。未期,起为虢州刺史。上书论取陈之策曰:
臣谨案晋太康元年岁在庚子,晋武平吴,至今开皇六年,岁次丙
午,合三百七载。《春秋宝乾图》云:“王者三百年一蠲法。”今年
三百之期,可谓备矣。陈氏草窃,起于丙子,至今丙午,又子午为冲
,阴阳之忌。昔史赵有言曰:“陈,颛顼之族,为水,故岁在鹑火以
灭。”又云:“周武王克商,封胡公满于陈。”至鲁昭公九年,陈灾
,裨灶曰:“岁五及鹑火而后陈亡,楚克之。”楚,祝融之后也,为
火正,故复灭陈。陈承舜后,舜承颛顼,虽太岁左行,岁星右转,鹑
火之岁,陈族再亡,戊午之年,妫虞运尽。语迹虽殊,考事无别。皇
朝五运相承,感火德而王,国号为隋,与楚同分。楚是火正,午为鹑
火,未为鹑首,申为实沉,酉为大梁。既当周、秦、晋、赵之分,若
当此分发兵,将得岁之助,以今量古,陈灭不疑。臣谓午未申酉,并
是数极。盖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况主圣臣良,兵强国富
,动植回心,人神叶契。陈既主昏于上,民讟于下,险无百二之固,
众非九国之师。夏癸、殷辛尚不能立,独此岛夷而稽天讨!伏度朝廷
自有宏谟,但刍荛所见,冀申萤爝。今唯须武昌已下,蕲、和、滁、
方、吴、海等州更帖精兵,密营渡计。益、信、襄、荆、基、郢等州
速造舟楫,多张形势,为水战之具。蜀、汉二江,是其上流,水路冲
要,必争之所。贼虽于流头、荆门、延州、公安、巴陵、隐矶、夏首
、蕲口、盆城置船,然终聚汉口、峡口,以水战大决。若贼必以上流
有军,令精兵赴援者,下流诸将即须择便横渡。如拥众自卫,上江水
军鼓行以前。虽恃九江五湖之险,非德无以为固,徒有三吴、百越之
兵,无恩不能自立。
上览而大悦,转基州刺史,征入朝。仲方因面陈经略,上善之,
赐以御袍胯,并杂彩五百段,进位开府而遣之。及大举伐陈,以仲方
为行军总管,率兵与秦王会。及陈平,坐事免。未几,复位。后数载
,转会州总管。时诸羌犹未宾附,诏令仲方击之,与贼三十馀战,紫
祖、四邻、望方、涉题、干碉、小铁围山、白男王、弱水等诸部悉平
。赐奴婢一百三十口,黄金三十斤,杂物称是。
仁寿初,授代州总管,在职数年,被征入朝。会上崩,汉王谅馀
党据吕州不下,炀帝令周罗�攻之,中流矢卒,乃令仲方代总其众,
作者: ∫返舫蟓·钟 2005-7-15 17:25 回复此发言
--------------------------------------------------------------------------------
11 回复:隋朝诗人简介
月馀拔之。进位大将军,拜民部尚书,寻转礼部尚书。后三载,坐事
免。寻为国子祭酒,转太常卿。朝廷以其衰老,出拜上郡太守。未几
,以母忧去职。岁馀,起为信都太守,上表乞骸骨,优诏许之。寻卒
于家,时年七十六。子民寿,官至定陶令。
○于仲文兄凯 从父弟玺
于仲文,字次武,建平公义之兄子。父实,周大左辅、燕国公。
仲文少聪敏,髫龀就学,耽阅不倦。其父异之曰:“此儿必兴吾宗矣
。”九岁,尝于云阳宫见周太祖,太祖问曰:“闻儿好读书,书有何
事?”仲文对曰:“资父事君,忠孝而已。”太祖甚嗟叹之。其后就
博士李祥受《周易》、《三礼》。略通大义。及长,倜傥有大志,气
调英拔,当时号为名公子。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有任、杜
两家各失牛,后得一牛,两家俱认,州郡久不能决。益州长史韩伯俊
曰:“于安固少聪察,可令决之。”仲文对曰:“此易解耳。”于是
令二家各驱牛群至,乃放所认者,遂向任氏群中。又阴使人微伤其牛
,任氏嗟惋,杜家自若。仲文于是诃诘杜氏,杜氏服罪而去。始州刺
史屈突尚,宇文护之党也,先坐事下狱,无敢绳者。仲文至郡穷治,
遂竟其狱。蜀中为之语曰:“明断无双有于公,不避强御有次武。”
未几,征为御正下大夫,封延寿郡公,邑三千五百户。数从征伐,累
勋授仪同三司。宣帝时,为东郡太守。
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
,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
众,斩首五百馀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
、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贼势逾盛,人情大骇,郡人赫
连僧伽、敬子哲率众应迥。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馀骑,
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
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
内,为之下泣。赐彩五百段,黄金二百两,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
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时韦孝宽拒迥于永
桥,仲文诣孝宽有所计议。时总管宇文忻颇有自疑之心,因谓仲文曰
:“公新从京师来,观执政意何如也?尉迥诚不足平,正恐事宁之后
,更有藏弓之虑。”仲文惧忻生变,因谓之曰:“丞相宽仁大度,明
识有馀,苟能竭诚,必心无贰。仲文在京三日,频见三善,以此为观
,非寻常人也。”忻曰:“三善如何?”仲文曰:“有陈万敌者,新
从贼中来,即令其弟难敌召募乡曲,从军讨贼。此其有大度一也。上
士宋谦,奉使勾检,谦缘此别求他罪。丞相责之曰:‘入网者自可推
求,何须别访,以亏大体。’此其不求人私二也。言及仲文妻子,未
尝不潸泫。此其有仁心三也。”忻自此遂安。
仲文军至汴州之东倪坞,与迥将刘子昂、刘浴德等相遇,进击破
之。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
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生
获五千馀人,斩首七百级。进攻梁郡,迥守将刘子宽弃城遁走。仲文
追击,擒斩数千人,子宽仅以身免。初,仲文在蓼堤,诸将皆曰:“
军自远来,士马疲敝,不可决胜。”仲文令三军趣食,列阵大战。既
而破贼,诸将皆请曰:“前兵疲不可交战,竟而克胜,其计安在?”
仲文笑曰:“吾所部将士皆山东人,果于速进,不宜持久。乘势击之
,所以制胜。”诸将皆以为非所及也。进击曹州,获迥所署刺史李仲
康及上仪同房劲。檀让以馀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
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
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
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
作者: ∫返舫蟓·钟 2005-7-15 17:25 回复此发言
--------------------------------------------------------------------------------
12 回复:隋朝诗人简介
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
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
,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
,遂取金乡。诸将多劝屠之,仲文曰:“此城是毗罗起兵之所,当宽
其妻子,其兵可自归。如即屠之,彼望绝矣。”众皆称善。于是毗罗
恃众来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
,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
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荥阳人
家,执斩之,传首阙下。勒石纪功,树于泗上。
入朝京师,高祖引入卧内,宴享极欢。赐杂彩千馀段,妓女十人
,拜柱国、河南道大行台。属高祖受禅,不行。未几,其叔父太尉翼
坐事下狱,仲文亦为吏所簿,于狱中上书曰:
臣闻春生夏长,天地平分之功,子孝臣诚,人伦不易之道。曩者
尉迥逆乱,所在影从。臣任处关河,地居冲要,尝胆枕戈,誓以必死
。迥时购臣位大将军、邑万户。臣不顾妻子,不爱身命,冒白刃,溃
重围,三男一女,相继沦没,披露肝胆,驰赴阙庭。蒙陛下授臣以高
官,委臣以兵革。于时河南凶寇,狼顾鸱张,臣以羸兵八千,扫除氛
昆。摧刘宽于梁郡,破檀让于蓼堤,平曹州,复东郡、安城、武定、
永昌,解亳州围,殄徐州贼。席毗十万之众,一战土崩,河南蚁聚之
徒,应时戡定。当群凶问鼎之际,黎元乏主之辰,臣第二叔翼先在幽
州,总驭燕、赵,南邻群寇,北捍旄头,内外安抚,得免罪戾。臣第
五叔智建斿黑水,与王谦为邻,式遏蛮陬,镇绥蜀道。臣兄顗作牧淮
南,坐制勍敌,乘机剿定,传首京师。王谦窃据二江,叛换三蜀。臣
第三叔义受脤庙庭,龚行天讨。自外父叔兄弟,皆当文武重寄,或衔
命危难之间,或侍卫钩陈之侧,合门诚款,冀有可明。伏愿下泣辜之
恩,降云雨之施,追草昧之始,录涓滴之功,则寒灰更然,枯骨生肉
,不胜区区之至,谨冒死以闻。
上览表,并翼俱释之。
未几,诏仲文率兵屯白狼塞以备胡。明年,拜行军元帅,统十二
总管以击胡。出服远镇,遇虏,破之,斩首千馀级,六畜巨万计。于
是从金河出白道,遣总管辛明瑾、元滂、贺兰志、吕楚、段谐等二万
人出盛乐道,趋那颉山。至护军川北,与虏相遇,可汗
7. 历史上有哪些一流的文学家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中国诗坛第一人——李白
古文运动倡导者——韩愈
伟大戏剧家——关汉卿
塑造中国人民灵魂的巨匠——鲁讯
“文学良心”大师——巴金
中国的巴尔扎克——茅盾
诺贝尔获奖者------莫言
8. 为什么当代没有像李白杜甫一样的大诗人,或者可以视为经典的诗篇
现在的确没有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其实,李白杜甫生前虽然诗名不小,但是,都很坎坷落魄,灰头土脸的,完全不像文学史教科书中的光景:头戴桂冠,浑身发光,令人匍匐景仰。就是说,李白杜甫活着的时候,也许有唐朝人会问:“现在为什么出不了陶渊明谢灵运那样的伟大诗人?”事实上,李白杜甫本人,也未必想得到,自己死后会得到“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的光荣称号,尽享尊荣。毋庸讳言,厚古薄今是人类的通病。
时代环境方面,包括唐代的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物质环境等。唐太宗奠定的李唐文艺政策,是无比宽松的。诗人们写什么、怎么写,朝廷不加任何限制,没有任何要求。讥讽皇家奢靡、批评朝政、批判制度、揭露社会黑恶、鞭挞官吏贪婪,都不会惹祸上身。唐代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众多皇帝后妃王公将相加入作诗者行列、诗歌是唐朝最重要的文艺娱乐样式等等文化环境因素,使得诗人能够成为当时社会耀眼的明星,给予他们以必要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成就感和荣誉感,可以源源不断地转化为诗歌创作的动力。唐朝对外开放,外国商人、文化人云集长安,使得诗人们眼界开阔,心胸广大,价值观念多元化,审美理念国际化,这些又使得诗人们的作品,更加大气隽永,传之久远。太平日久,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空前富足,“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杜甫《忆昔二首》之二)。使得包括李白杜甫在内的唐代诗人少年时代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青年时代能到处游历,接受自然山水之美的熏陶,广交朋友,增长见识,切磋诗歌艺术,丰富内心精神世界。
个人努力方面,杜甫学习诗歌的刻苦精神广为人知。有诗为证,“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戏为六绝句》之六)。就是给许多人留下潇洒飘逸印象的李白,在诗歌艺术上,也是有远大志向,下过苦功夫的。《古风》其一,“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理由可以举出十条八条,但是,李白杜甫只有两个。理论充其量只能解答诞生李白杜甫的可能性,不能证明诞生李白杜甫的必然性。
当今神州,有十几亿人口,数量是唐朝全盛时期的二十余倍,许多方面的条件(例如交通、旅游),远比唐朝要好,单仍然未能产生李白杜甫那样中国文学史上有超一流成就与地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家的原因,恐怕主要得从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等方面去寻找吧。
9. 古代诗人按朝代排序简介
1、汉朝三国
司马相如、卓文君、扬雄、孔融、曹操、曹植、曹丕、蔡文姬、阮籍。
2、两晋南北朝
陶渊明、谢灵运。
3、隋唐
杨广、李密、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陈子昂、宋之问、杜审言、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崔颢、贺知章、王昌龄、李白、杜甫、白居易、张继、柳宗元、许浑、韩愈、韦应物。李贺、刘禹锡、温庭筠、李商隐、杜牧、罗隐、陆龟年、皮日休、王建。
4、五代宋
欧阳修、苏轼、陈师道、黄庭坚、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王安石。
5、金元
元好问、王冕。
6、明清
高启、杨慎、厉鹗、朱尊彝、张问陶。
1、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2、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3、陆游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代表作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
4、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
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作为着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代表作有《别韦参军》、《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效古赠崔二》、《封丘作》等。
5、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符亮,又名潜,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诗人
10. 中国一流诗人
汉魏六朝
【刘 邦】
【曹 操】
【曹 丕】
【曹 植】
【阮 籍】
【嵇 康】
【陶渊明】
【谢灵运】
【鲍 照】
【谢 脁】
【左 思】
【阴 铿】
【何 逊】
【沈 约】
【庾 信】
唐
初唐
【王 勃】
【陈子昂】
【张若虚】
盛唐
【王 维】
【孟浩然】
【常 建】
【王昌龄】
【崔 颢】
【李 颀】
【高 适】
【岑 参】
【王之涣】
【张 继】
【张九龄】
【贺知章】
【李 白】
【杜 甫】
中唐
【韦应物】
【刘长卿】
【卢 纶】
【司空曙】
【韩 愈】
【孟 郊】
【李 贺】
【刘禹锡】
【柳宗元】
【元 稹】
【白居易】
【李 绅】
【刘方平】
晚唐
【杜 牧】
【李商隐】
【贾 岛】
【温庭筠】
【黄 巢】
宋
【范仲淹】
【晏 殊】
【欧阳修】
【晏几道】
【柳 永】
【王安石】
【苏 轼】
【秦 观】
【周邦彦】
【李清照】
【陆 游】
【岳 飞】
【辛弃疾】
【姜 夔】
【史达祖】
【吴文英】
【张 炎】
元
【张可久】
【白 朴】
【乔 吉】
【郑光祖】
【关汉卿】
【马致远】
【张养浩】
明
【刘 基】
【李梦阳】
【于 谦】
【曹学佺】
【钟 惺】
【袁 凯】
【张 灵】
【夏完淳】
清
【查慎行】
【蒋士铨】
【陈 沆】
【朱彝尊】
【袁 枚】
【江 湜】
【龚自珍】
【丘逢甲】
【康有为】
这些够了吗?简介可以搜,这里写不下了。是不是一流我不能妄断,但是历史上没说过哪个是二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