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烟花的来历
无论是过年过节,还是结婚嫁娶,进学升迁,以至大厦落成、商店开张等等,只要为了表示喜庆,人们都习惯放鞭炮来庆祝。代表着喜庆,热闹与祥和。和对新一年的祝福,而在古代,鞭炮则是来驱退鬼神保平安的。
这个习俗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荆楚岁时记》曾经这样记载,正月初一,鸡叫头一遍时,大家就纷纷起床,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来逐退瘟神恶鬼。
当时没有火药,没有纸张,人们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虽然这只是迷信,但却反映出了古代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
到了唐朝,鞭炮又被人们称为“爆竿”,是将一支较长的竹竿逐节燃烧,连续发出爆破之声。南昌诗人来鹄的《早春》诗句:“新历才将半纸开,小亭犹聚爆竿灰。写的就是当时春节燃烧竹竿的情景。
后来,炼丹家经过不断的化学试验,发现硝石、硫黄和木炭合在一起能引起燃烧和爆炸,于是发明了火药。有人将火药装在竹筒里燃放,声音更大,使得火烧竹子这一古老习俗发生了根本变化。北宋时,民间已经出现了用卷纸裹着火药的燃放物,还有单响和双响的区别,改名“爆仗”,后又改为“鞭炮”。
爆竹亦称“爆仗”、“炮仗”、“鞭炮”,为中国特产,其起源很早。如果我们追溯爆竹的起源,就会了解古代人燃放爆竹的本意及其衍变的历史。
据《神异经》说,古时候,人们途经深山露宿,晚上要点篝火,一为煮食取暖,二为防止野兽侵袭。然山中有一种动物既不怕人又不怕火,经常趁人不备偷食东西。人们为了对付这种动物,就想起在火中燃爆竹,用竹子的爆裂声使其远遁的办法。这里所说的动物,名叫“山臊”。古人说其可令人寒热,是使人得寒热病的鬼魅,吓跑山臊,即驱逐瘟邪,才可得吉利平安。
到了唐初,瘟疫四起,有个叫李畋的人,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后使其发出更大的声响和更浓烈的烟雾,结果驱散了山岚瘴气,制止了疫病流行。这便是装硝爆竹的最早雏形。以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黄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到了宋代,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关于爆竹的演变过程,《通俗编排优》记载道:“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
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湖南的浏阳是我国着名的“花炮之乡”,广东的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以及浙江的温州等地也是着名的烟花生产地,其生产的爆竹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
燃放爆竹已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人们除了辞旧迎新在春节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诸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婚嫁、建房、开业等,亦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
渊源历史:
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是我国古代的炼丹家在长期的炼制丹药过程中发现的,公元808年,唐朝炼丹家清虚子撰写了《太上圣祖金丹秘诀》,是世界上关于火药的最早文字记载,而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里,火药的用途除了用于制作武器以外几乎只是用来做鞭炮。燃放鞭炮已成为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除了过年过节要放鞭炮外,无论喜庆的事还是悲伤的事,只要是重大的事情都是需要放鞭炮的。
中国烟花爆竹的发源地,有一说法为江西的上栗,也有说法为湖南醴陵,,还有一种说法为湖南浏阳,三地方都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最初,人们燃放鞭炮是为了趋鬼避邪,后来,燃放烟花爆竹渐渐地成为了一项娱乐活动,在古代已经变得非常流行了,逢年过节时,不管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喜欢放爆竹、燃焰火,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宋代着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曾在他的诗《元日》中这样描绘过过年时燃放鞭炮的情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目,总把新桃换旧符。”清代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中也对当时除夕爆竹做了如下记载:“除夕之次,子夜相交,门外宝炬争辉,玉河竞响。而爆竹如击浪轰雪,遍乎朝野,彻夜不停。”从这里便可以看到旧时新春燃放烟花的盛况。可以说,在1300多年的发展中,烟花爆竹已不仅仅是一种风俗,更成为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一直延续至今,并随着中世纪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一起走出了国门、传遍了全世界。
花炮祖师:
爆竹究竟在什么时候被发明?至尽仍然是个未解之谜。民国时期出版的《中国实业年志》有个说法:“湘省爆竹之制造,始于唐代,发达于宋末,而发源于浏阳也。”据此,盛产烟花鞭炮的浏阳人认为,同乡李畋最早发明了爆竹。
李畋,唐初浏阳大瑶人,被后人尊称为花炮的始祖。
唐《异闻录》记载,“李畋居中,邻人仲叟家为山魈所祟,畋命旦夕于庭中用竹着火中,鬼乃惊循,至晓,寂然安贴。” 据传,李畋是个猎人,他曾向当时的炼丹家、药王孙思邈学习过火药的使用技术。
“药王孙思邈曾经在浏阳隐居,还留下了不少传说和遗迹,像孙隐山、洗药井、洗药桥等。”浏阳花炮燃放专家李心谷介绍了一些民间传说,据称,当时孙思邈隐居在浏阳孙隐山,在洗药井洗药炼丹。李畋前去寻求帮助,孙思邈给了他一包火药,并告诉他,把火药装在一节一节的小竹筒里,点燃后即可爆裂,发出巨响。李畋回家后,按照孙思邈的方法实验果真如是。历史上最早的爆竹就此诞生。
可是,竹筒制作的爆竹虽然响亮,但危险性大,极容易伤人。李畋希望加以改进,他苦思冥想,通过不断地实验,终于成功地采用纸筒来包裹火药——两头用泥巴封好,一头插上点火线。这样,真正实用的爆竹就产生了。
李畋用鞭炮的巨大声响和硫磺气味驱散了瘴气,吓走了鬼魅,被后人尊称为“爆竹祖师”。如今,中国三大鞭炮中心浏阳、醴陵、萍乡的许多鞭炮作坊,仍然供奉着李畋的牌位。每到“祖师爷”的生辰日或者其他一些重大节日,人们都会燃烛点香,祭拜“祖师爷”。
距浏阳市大瑶镇汇丰社区约8公里,有个叫东风界烂泥湖的小山村。“听上辈人说,李畋的后人以前就住在这个村子,后来从这里搬走了。”当地一位李姓村民介绍,“许多关于李畋的故事都是从这里传出去的。”
如今的大瑶镇早已通进水泥公路,被建设成全国最大的花炮原材料集散中心。人们在这里建起李畋公园、李畋广场,雕刻李畋雕塑,来纪念这位花炮始祖的光辉业绩爷。
鞭炮中心:
唐代浏阳大瑶人李畋,相传是花炮始祖。但爆竹烟花成为一种产业,却是在明清时期。湖南浏阳随后便有幸成为爆竹产业的滥觞之地。
相关历史文献可资佐证。据《浏阳县志》记载,清干隆年间,浏阳成为“湖南爆竹制造之中心也”。咸丰同治年间,“浏阳鞭炮庄号广设于省内各重要口岸,粤、鲁、晋各省帮客纷纷来湘贩运。”当时浏阳有“十家九爆”之说,东、南、西3乡从事鞭炮制造的有逾10万人,城关镇亦有作坊300余家,工人2500多人。
在清末这一时期,浏阳鞭炮声誉远播,产业被推广于邻县。后来,这些邻近地区如醴陵、江西的萍乡等生产的鞭炮也运来浏阳,并且都打上了“浏阳爆竹”的名号,“故世人只知道浏阳鞭炮”。
清光绪初年,浏阳鞭炮开始出口,从上海或港澳转口,远销南洋。到1911年,外销增至4.8万担,价值92.2万两白银,全县从事鞭炮生产的达30余万人。
随后的1933年美国芝加哥万国博览会上,浏阳花炮作为工艺品参展世博会并获得奖牌。浏阳的烟花、爆竹为更多人认识。
民俗烟花:
我国古代认为:火,可以拨除不祥;火花,是喜事降临的预兆;声响,能惮吓鬼魅,驱散疬气;烟使阳气上升。烟花鞭炮在燃放时正好产生这样一些声、火、烟、光等效果,很自然地与人们的观念相结合,因而成为人们理想的喜庆用品。 我国在各种节日都要燃放烟花鞭炮,表达吉庆欢乐之情,祈求平安福祉的心愿。如春节、元旦、元宵节、国庆节、迎财神日(正月初五),各民族自己的节日、结婚、生意开张、新寓乔迁、生子添丁、高堂祝寿、功成名就、释嫌致歉、国家重大庆典活动等,古时朝廷举行重大活动、庆典、接待国外宾客及举行重要礼仪都要燃放烟花鞭炮。除夕放鞭炮、包饺子、看电视成为我国的民俗,放烟花鞭炮是三民俗之翘首。
❷ 烟花的来历
唐太宗李世民被山鬼迷缠,久治无效,遂诏书全国求医。时年24岁布衣猎人李畋应诏揭榜,借打猎用土铳原理,采用竹筒装入硝,爆驱逐山魈邪气,使皇上龙体康复,遂封李畋为爆竹祖师。
上栗人历来对李畋顶礼膜拜,早在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就在始建于东晋九年(公元354年)的上栗南街佑圣观中设立了“爆竹祖师李畋之神位”,后李畋回乡以爆竹为业,并逐步把制造爆竹的工艺传给乡邻。李畋造福桑梓,得到百姓的尊重。
明太祖洪武三年(即公元1370年),当地人就将每年的4月18日(李畋生日)定为“爆竹鼻祖”的诞辰纪念日,一到这一天,湘赣边界的麻石、大瑶、金刚、文家市、桐木、白兔潭等地的群众便成群结队自发祭奠纪念李畋,一直沿袭至今。
(2)烟花从哪里进入中国扩展阅读
花炮是利用烟火药,通过燃烧或爆炸发出声、光、色等效果,以供观赏的火工娱乐产品,是中华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花炮生产、出口和消费国,花炮产量占到全球产量的90%,其中烟花产量更是占到95%的份额。
从区域分布来看,我国花炮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湖南省浏阳、醴陵两市,江西省万载、上栗等市县和广西北海市,其中,浏阳、醴陵、上栗、万载是花炮产业最集中的几个区域,烟花爆竹辅料、半成品及配套产品的生产也多集中于此,尤其是浏阳市的烟花爆竹产值约占到全国总产值的50%,在我国花炮行业的地位优势明显。
❸ 烟花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烟花是中国唐朝时的道士李畋发明的。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四月十八日生于湘赣交界的浏阳醴陵上栗交界处的麻石村(麻石村属醴陵市)。据传,当时灾害连年,瘟疫流行,李畋以小竹筒装硝,导引点燃,以硝烟驱散山岚瘴气,减少了瘟疫的流行,爆竹因而很快推广开来。
李畋因此被烟花爆竹业奉为花炮祖师。现在花炮主产区的湖南浏阳、醴陵,江西的上栗、万载均对其进行祭祀缅怀,李畋广场为多地地标,浏阳烟花节更是世界闻名。而醴陵是第一个拥有李畋祭祀祠堂的城市。
(3)烟花从哪里进入中国扩展阅读:
燃放危害
1、燃放时噪音污染严重,无论是城市或乡村都会受到影响。
2、一般的烟花都会在燃放时放出较多空气污染物,如SO2、NO、NO2等以及灰尘,这些气体会引发酸雨等环境问题;据了解,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气体,这些有毒有害气体是无形的杀手。
3、烟花爆竹不仅给城市卫生带来了尴尬,还带来了安全隐患。由于许多人随地燃放鞭炮,之后第二天才能被环卫工人清理完。一旦火苗未熄,在当前北方地区长时间的干旱情况下,极其容易引燃干透了的树木和草,发生火灾。
❹ 烟花是从哪里过来的
烟花是中国人创造的,湖南浏阳是中国的花炮之乡。花炮的始祖叫李畋。其他的我不记得了,去浏阳的相关网站肯定有全部信息。
❺ 烟花起源于哪个国家
烟花起源于中国。据史书及相关的文学书籍记载,在唐朝已有了烟花的发明,在北宋宣和(1119—1125年)年间,我国以火药为原料的真正烟花发展成熟,已有了大规模的成架烟火。
❻ 奥运会开幕式的烟花来自哪里
来自 湖南浏阳 ~
7月23日,北京奥组委发布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焰火燃放方案。根据该方案,8月8日开幕式当天将燃放焰火约3.5万发,总时长20分钟左右。也许很多人不知道,本届奥运会所用烟花大多数是由国内烟花生产企业供应的。
据国际烟花协会的李忠诚介绍,北京奥组委对于烟花技术标准的要求非常严格,首先是安全,要保证烟花燃放过程中不会对鸟巢内外,特别是顶棚的纳米防护涂层造成损害。其次是环保,开幕式燃放的烟花全部使用新型的无烟烟花,烟花燃放后的降解物要达到环保标准。除此之外,技术也是奥运烟花的一项重要要求。开幕式燃放的烟花需要有精确的特定图案和颜色,如五环、笑脸等等,这对平面图案和角度变换要求很高,涉及到烟花燃放过程中定向和定位问题。本届奥运会开幕式将首次使用计算机程控技术来控制烟花燃放,可以使烟花燃放更加精确安全,这是历届奥运会所没有的。在奥运会烟花供应商公开竞标活动中,浏阳的两家企业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正是因为在以上几个方面领先于其他企业。
奥组委指定烟花供应商之一,东信烟花集团自友分厂厂长刘章勇介绍说,从安全方面来说,通过与浏阳质量技术检测中心合作,东信集团成为了国内目前唯一一家对烟花原材料进行质量安全检测的企业。从科技方面,东信集团有一个专门的科研中心在从事烟花产品的技术研究,人力资源上整合了外聘专家与本厂核心技术人员,这次在奥运会开幕式将使用的焰火燃放控制系统就是科研中心的技术成果,可以称得上是我国烟花产业在电子设备上的一次突破。
李忠诚表示,奥运烟花的高标准、高要求,促进了我国烟花产业质量与点火技术的双提升。这是中国烟花产业的一次新突破,为我国甚至世界范围内的烟花产业树立了一个新标杆,将促进烟花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据李忠诚介绍,世界烟花的发源地在中国,中国烟花的发源地在浏阳。中国是全世界烟花的生产中心,全球约95%的烟花都在中国生产。虽然美、日等国家的烟花产业也在发展,但总体实力远远无法与中国比肩。中国烟花产业在世界上占据领先地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历史悠久、市场需求巨大之外,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也为烟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另据国际烟花协会刘水帅介绍,浏阳烟花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如今已经进入了产业化、标准化的发展阶段。浏阳出台的一系列烟花爆竹标准,对烟花爆竹生产环节、工序、具体技术参数和使用要求都做出了规定。花炮作为浏阳的支柱产业,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全面发展,同时,还带动了印刷、包装、造纸、化工、服务等上下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李忠诚认为,虽然中国烟花产业产销两旺,但不能因此忽略中国烟花产业存在的问题。总体来看,烟花产业从全国产业来看仍属于一个小产业,利润低,抗风险能力较小。另外,中国的烟花生产企业品牌意识还不够,产品多为中低档,在高档烟花市场中的竞争力还有待加强。
北京市汇源北路工贸有限公司的陈金武经理认为,目前我国烟花产业内部仍存在不正当竞争的问题。个别销售商利用烟花一次性消费无法当场检测质量的特点,销售产品质量不合格的烟花,给消费者的安全造成隐患,扰乱烟花市场的秩序。这些问题都需要有关部门尽快解决,以促进烟花产业进一步健康快速发展。
❼ 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兴起燃放烟花
鞭炮是吉祥的象征,过年燃放烟花爆竹是我们的传统习惯。今年春节,电子鞭炮在人群中悄然兴起。它能发出普通鞭炮的模拟声,并且能随着响声并发出闪光。而燃放传统鞭炮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造成各种伤残及火灾事故。这个东西的兴起可能会有取代鞭炮的作用。
❽ 烟花起源于那个国家
鞭炮烟花起源于中国。我国民间自古有放鞭炮欢度春节的习俗。
鞭炮,古称爆竹,在我国有2500多年历史。最早的爆竹,是指燃竹而爆,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鞭炮最开始主要用于驱魔避邪。南北朝梁朝宗懔撰《荆楚岁时记》曾记载,正月初一,鸡叫头一遍时,大家就纷纷起床,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来逐退瘟神恶鬼。当时没有火药和纸张,人们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
到了唐朝,鞭炮又被人们称为“爆竿”,大概是将一根较长的竹竿逐节燃烧,连续发出爆破声。南昌诗人来鹄的《早春》诗句:“新历才将半纸开,小亭犹聚爆竿灰。”这写的就是当时春节燃烧竹竿的情景。
后来,炼丹家经过不断的化学试验,发现硝石、硫黄和木炭合在一起能引起燃烧和爆炸,于是发明了火药。有人将火药装在竹筒里燃放,声音更大,从而代替了用火烧竹子的古老习俗。北宋时,民间已经出现了用卷纸裹着火药的燃放物,还有单响和双响的区别,改名“爆仗”,后又改为“鞭炮”。
火药是中国汉族发明于隋唐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药发明后最初被当做药类。因为易着火爆炸,于是又被用于军事。
烟花又称烟火、焰火,在中国发明较早,主要用于军事上,盛大的典礼或表演中。南朝梁沈约《伤春》诗:“年芳被禁籞,烟花绕层曲。” 《后武林旧事》记有宋孝宗观海潮放烟火的情景说:“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八月十八日,上诣德寿宫,共请两殿往浙江观潮……管军命于江面分布五阵,乘骑弄旗,标枪舞刀,如履平地。点放五色烟炮满江、及烟收、炮息,则诸船尽藏,不见一只。”
唐太宗李世民被山鬼迷缠,久治无效,遂诏书全国求医。时年24岁布衣猎人李畋应诏揭榜,借打猎用土铳原理,采用竹筒装入硝,爆驱逐山魈邪气,使皇上龙体康复,遂封李畋为爆竹祖师。上栗人历来对李畋顶礼膜拜,早在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就在始建于东晋九年(公元354年)的上栗南街佑圣观中设立了“爆竹祖师李畋之神位”,后李畋回乡以爆竹为业,并逐步把制造爆竹的工艺传给乡邻。李畋造福桑梓,得到百姓的尊重。明太祖洪武三年(即公元1370年),当地人就将每年的4月18日(李畋生日)定为“爆竹鼻祖”的诞辰纪念日,一到这一天,湘赣边界的麻石、大瑶、金刚、文家市、桐木、白兔潭等地的群众便成群结队自发祭奠纪念李畋,一直沿袭至今。
❾ 烟花的发源地到底是中国吗
是.
二、爆竹祖师李畋确是上栗麻石人。
麻石有几位老人,自发组织了一个爆竹祖师李畋故居修善理事
会.负责人是张昌招。他们之中有上栗人,有湖南醴陵人,也有浏阳
人。年龄大的80多岁,小的也有60岁,都是地方上的长老,对地方
历史非常清楚。他们看到现在花炮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到处都在寻
祖问根,便想把自己了解和掌握的花炮祖师的真实情况介绍出来,作
为李畋祖师的故里,他们感到有责任、有义务,予以正确宣传,以正视
听。他们为此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从他们掌握的大量事实来看,李
畋确是上栗麻石人。
证据之一:李氏族谱有记载。麻石李氏族谱明确载明:李畋,字
文田,生于唐武德四年即公元621年,殆于公元699年,享年七十八
岁,因发明爆竹为李世民驱妖治病有功,敕封为爆竹祖师。为了进一
步证宴李畋的出生地,麻石几位老同志自费到福建、浙江、广西、湖南
及本省的宜春、萍乡等地查阅了30多套李氏族谱,里面都有关于李
畋是麻石人的记载。
❿ 烟花是由中国人首先发现的吗它发现之后经历了什么过程呢
烟花是由中国首先发现的,我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根据历史的记录,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烟花的发展过程以及它发展出来之后被利用在了什么方面。
古代称之为焰火其实事实上是我们现代所说的烟花,焰火是什么时候被发现的?也就是说明了烟花是什么时候被发现的?烟花是在中国唐代的时候被发明出来的。烟花在古代会被人们称为焰火,也有的人说烟火或者是炮仗,中国劳动人民很早时候就发明了这个东西,在很盛大的表演或者是礼仪当中我们都可以见到过。现代烟花的使用也比较常见,经常作为跨年活动的一个助兴物。
以上这个故事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如果有任何错误,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