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制成是在什么时候
安庆内军械所红红火火地办起来了,曾国藩每隔两三天都要到军械所去转一转。安庆内军械所很快进行了蒸汽机的制造。造蒸汽机必须依赖数学、力学和物理学等知识,还必须有制造机械的实际工艺经验。徐、华对于前者已具备必要的条件,对于后者却是缺乏基础的,加之军械所设备简陋,全靠手工操作,困难很大。但他们经过好几个月的艰苦努力,成功地于1862年8月制造出中国第一台蒸汽机。
清朝在进入19世纪之后,政治腐败,生产停滞,民不聊生,国力日衰。1840年,英国凭借坚船利炮,撞开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继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法、俄、美等列强接踵而至,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封建社会原有的矛盾,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逐渐为世人所接受,一帮有识之士纷纷兴办洋务,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试图制造能与“洋人”一较高低的洋枪洋炮。安庆内军械所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㈡ 中国在几几年造出第一个蒸汽火车
由于年代的久远,资料的缺少,中国制造的第一台机车至今还是个迷,一时难以真相大白.在1982年以前,普遍认为中国制造的第一台机车是1881年唐胥铁路通车时试制成功了一台0-3-0型的蒸汽机车.这台机车只有三对动轮,没有导轮,机车全长18英尺8英寸,把它命名为“中国火箭号”,可是中国工人却在机车两侧各刻一条龙,把它叫做“龙号”机车.”
1982年,台湾出版了《中国铁路创建百年史》一书,书中刊登了一幅标明“中国铁路第一辆机车(1882)”的照片,经过有关专家的分析,认定这台“极其奇形怪状的二轴蒸汽机车”的确是由矿用机械零部件拼装而成的,是真正的“中国火箭”号.从这以后,许多书刊和文章都将这台机车当做中国制造的第一台机车.但是,这张照片实在无法看到(中国火箭)的字样.
新中国的第一台蒸汽机车是1952年7月,由四方机车车辆工厂制造出的,定名为解放型,代号JF,轴式1-4-1,构造速度80km/h,模数牵引力235.6 kN,全长(机车加煤水车)22634mm,这种机车随后成批生产,到1960年停止生产时,共制造了455台.
㈢ 建国后第一台使用蒸汽机车的城市
“八一”号蒸汽机车是新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1952年7月26日诞生于青岛四方机车工厂,该机车因为“八一”前夕诞生而被铁道部命名为“解放”型“八一”号,编号为解放“2102”。
㈣ 我国第一台自制的蒸汽机车是什么时候试制成功的呢
蒸汽机车不是我国发明的,我国最早用的蒸汽机车都是进口的。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龙”号,是1881年利用煤矿起重机的锅炉和一些旧钢材装配制成的。真正完全国产的蒸汽机车是1952年7月由四方机车车辆厂试制成功的解放型蒸汽机车。
要问谁是蒸汽机车的发明人,恐怕大多数人都会说,是英国的乔治·史蒂芬森(1781~1846 年)。但是,正像汽船的发明人不是富尔顿一样,最先制造蒸汽机车的人并不是史蒂芬森。的确,史蒂芬森对蒸汽机车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改革,奠定了现代机车的基础,参与了斯托克顿——达林顿之间的铁路(1825 年通车)和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1830 年通车)的建设,为铁路事业的迅猛发展铺平了道路。在这个意义上,把他称作铁路之父是对的。但是,他并不是蒸汽机车的发明人。蒸汽机车的发明人是英国人理乍得·德来维西克(1771~1833 年)。
㈤ 我国第一台蒸汽机车是谁发明的
蒸汽机车不是我国发明的,我国最早用的蒸汽机车都是进口的。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龙”号,是1881年利用煤矿起重机的锅炉和一些旧钢材装配制成的。真正完全国产的蒸汽机车是1952年7月由四方机车车辆厂试制成功的解放型蒸汽机车。
㈥ 中国第一辆蒸汽机车在哪里
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火车站附近的一段旧路基上。
我国第一台蒸汽机车即“龙号机车”,又名“中国火箭号”,于1881年6月9日投入使用。现在该中国火箭号(复制品)机车停放位置是中国自办的第一条标准轨距的铁路,过去叫津榆铁路。
“龙号机车”按照当时的英籍工程司金达的图纸制造,于落成运行之日被当时开平矿务局总工程司薄内的妻子命名为“RocketofChina”,意为“中国火箭号”,这是依照斯蒂芬森研制的着名机车“火箭号”而命名。中国工匠在车头两侧各镶嵌了一条金属刻制的龙,因此又被称为“龙号机车”。
㈦ 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制成是在什么时候
1862年(同治元年)
㈧ 蒸汽机车的发展历程
蒸汽机车问世至今已有180年的历史。它的发展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牵引力和功率的发展,表现为动轮轴数和辅助轴数的增加,锅炉和汽缸的加大;另一方面是热效率和机械效率的发展,表现为炉床面积和锅炉受热面积的增大,蒸汽压力和温度的提高,废热的利用,蒸汽机的改进,滚动轴承的采用等等。 瓦特发明蒸汽机后,1804年英国人R.特里维西克创造了一辆铁路蒸汽机车(图1),锅炉蒸汽压力为0.294兆帕(3.0千克力/厘米2),锅炉内装有一个平放的汽缸。机车有两对动轮,由齿轮传动,轴列式为0-2-0。机车装有一个大飞轮,借助于它的旋转惯性动力,保持汽缸活塞的往复运动。机车重4.5吨,时速8公里,能牵引10吨货物,5节车,可乘70名旅客。这一实践证实两个重要现象:光滑的铁的机车驱动轮可在光滑的铁轨上运行而不会空转;机车可以拖动比机车本身重得多的东西。后人继起研究,得知轮轨间粘着力、粘着重量、粘着系数、粘着牵引力等的相互关系。这个问题涉及如何利用有限的机车粘着重量牵引更多的载重,至今仍在继续探讨。
1804年7月英国发明家G.史蒂芬·孙造出他的第一辆机车,被誉为首次成功的机车。后来主要由G.史蒂芬·孙之子R.史蒂芬·孙设计建造的“火箭”号蒸汽机车(见彩图)于1829年10月参加蒸汽机车比赛,以运行可靠、速度最快得奖。比赛时最高时速为47公里。“火箭”号机车采用卧式多烟管锅炉,传热面积大,生成蒸汽快,锅胴与火箱拼接在一起,锅炉蒸汽压力为0.345兆帕(3.5千克力/厘米2);有两个与水平线成35°角斜装于锅炉两后侧的汽缸;有一对装于机车前部的动轮,动轮车轴左右各装一曲拐,互成直角,使机车动轮曲拐停在任何位置均能起动,轴列式为 0-1-1。乏汽从烟筒喷出,以诱导通风,促进燃烧。“火箭”号重4吨,能牵引装载重量三倍于机车自重的车厢。这是第一辆初具现代蒸汽机车基本构造特征的蒸汽机车。1830年R.斯蒂芬森又造出“行星”号机车,将卧式锅炉的内外火箱和烟箱制成一整体,这种形式的锅炉后称为机车式锅炉。“行星”号机车的两个汽缸装于锅炉前端的烟箱下部车架内侧水平位置,称为内汽缸式机车,只有一对动轮,装在后部,轴列式为1-1-0。运行时上下颠抖减轻。蒸汽机车的基本构造形式除广泛采用外汽缸式(汽缸装于车架前端两外侧)外,迄今无多大变化。 1830年以后,美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先后开始制造蒸汽机车。这个时期机车动轮由二对或三对发展至四、五、六对。最早使用二轴引导转向架是美国于1832年制造的 2-1-0式“乔纳森兄弟”号机车,大型机车还在动轮后面装有较小的从轮。借助于从轮,机车可装载一个较宽大、较重的火箱。
1884年瑞士人A.马利特发明关节式机车,牵引力大,并能顺利通过曲线。1888年建成第一台。最大的关节式机车是2-4 4-2式“大人物”号(图2),整备重量为543吨,锅炉压力为2.068兆帕(21.1千克力/厘米2),在时速120公里条件下,发挥出功率6000马力以上。
1875~1900年广泛地应用蒸汽两次膨胀原理,创造了复胀式机车,提高了机车热效率。1900~1920年由于采用蒸汽过热和给水加热等装置,机车的热效率、牵引力和功率又有提高。
1872年,英商为推销近代交通工具,在天津原法租界“紫竹林”码头一带,沿海河岸边的土路上铺设了一条环行1.5公里的“广告铁路”,将一台总重量为1020kg的小“火轮车”安装在轻便的窄轨上,经试运转后,是年9月14日,开始免费载客运行。此消息传开后,轰动天津城。据天津《申报》报道:“此次火车之来中国,可谓创观,其制作也可谓精美之至,均甚便捷,甚为适用之物……”由于这一“广告火轮车”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给国人留下了一些新式运输工具的形象。
1876年7月3日,中国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窄轨)建成通车,那台英制名曰“先导号”的蒸汽机车(机车总重量1420kg)时速为24—32公里,为我国第一台外国蒸汽机车。
1881年11月8日,建成了中国第一条自办铁路——“唐胥铁路”(唐山至胥各庄)。在“唐胥铁路”修筑路基的同时,中国工人凭时任总工程师的英人金达(C.W.Kinder)的几份图纸,利用矿场起重机锅炉和竖井架的槽铁等旧材料,试制成功了一台“0—3—0”型的蒸汽机车。(只有三对动轮,无导轮和从轮),被金达、薄内(Burnet)等英国专家命名为“中国火箭号”和“龙号”,为我国自制的第一台蒸汽机车(曾存于北京府右街交通陈列馆内,并可生火行驶,以供众览,“七七事变”后失踪,至今查无下落)。
1887年“津沽铁路公司”(原址为旧三岔河口西岸)从国外进口了数台小型蒸汽机车,其中一台为“0—2—0”型(只有两对动轮,无导轮和从轮,称“0”号),此机车是我们现在保存完好的、曾在“津沽铁路”上运行过的最古老机车,曾在国外展出过。该机车由英国制造,总重量为1320kg,也是世界上最小的蒸汽机车之一。从这台蒸汽机车出现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大地上行驶着英、美、德、法、日、比、俄等国各种蒸汽机车,被人们誉为“万国机车博览会”。据1949年《铁道月刊》第188期记载:当时全国共有4069台蒸汽机车,其中有8个国家、30多家工厂生产的198种型号,其中天津铁路管理局辖管的运用机车为671台。
1920年以后,蒸汽机车的性能进一步得到改善。20~30年代,机车的锅炉压力由 1.373兆帕(14千克力/厘米2)提高到2.000~2.069兆帕(20.4~21.1千克力/厘米2),试验性高压机车的锅炉压力甚至高达9.807兆帕(100千克力/厘米2)以上。高压机车采用水管式锅炉,虽然热效率较高,但构造复杂,重量大,造价高,维护困难,维修费高,而且极易发生故障,运用可靠性差,因而未能正式投入运用。但一般机车的锅炉压力以美国、加拿大最高,为2.068兆帕(21.1千克力/厘米2)。40~50年代,有些国家进一步提高了过热蒸汽温度,如苏联JIB和2-4-2型机车最高温度达430~440℃。奥地利人G.吉士林根创造的高效率矩形通风装置(扇烟筒),已为2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采用。利用废气热来加热给水的混合式给水加热器已得到广泛应用。中国的前进型、建设型和人民型蒸汽机车都已安装这种设备。为了提高机车热效率,仍在继续研制凝汽式蒸汽机车。还提出了蒸汽机车使用沸腾炉床,燃用煤气等建议,希望使蒸汽机车的热效率达到10%以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蒸汽机车由于热效率低,已大部分被热效率高的柴油机车和电力机车所代替。 1952年,四方机车车辆厂制造出了中国第一台“解放”型蒸汽机车。其后,四方、大连、唐山、大同等机车车辆厂陆续生产了近万台蒸汽机车。蒸汽机车一度成为中国铁路运输的主要牵引动力。1988年12月21日,大同机车厂停止蒸汽机车生产,标志着中国蒸汽机车制造史的结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蒸汽机车已被内燃、电力机车、动车组取代。
蒸汽机车在美国、西欧国家、日本和苏联等国已于1960~1977年期间相继停止使用。在印度和一些不发达国家,蒸汽机车仍占铁路机车一半以上。在中国,蒸汽机车还是铁路的主要的牵引动力。
2005年12月9日,在内蒙古大板附近的铁道边上,最后一列蒸汽机车执行完任务后,见证了蒸汽机车退出历史舞台的最后一刻。 蒸汽机车的退出,让很多人有一种怀旧心理,深圳福顺通科技发公司制作的仿蒸汽式的旅游观光小火车,填补了很多人这种怀旧情怀,让蒸汽机车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㈨ 中国第一辆蒸汽集叫什么号
我国第一台蒸汽机车即“龙号机车”,又名“中国火箭号”,于1881年6月9日投入使用。
㈩ 中国第一台火车头由哪个机车厂生产
山东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今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获得新生,当家做主人的四方厂工人满怀报效祖国的赤诚之心开始了艰苦的创业。1952年7月,工厂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自行研制出新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命名为“八一”号),结束了中国人不能制造火车的历史。
1804年,一个名叫德里维斯克的英国矿山技师,首先利用瓦特的蒸汽机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这是一台单一汽缸蒸汽机,能牵引5节车厢,它的时速为5至6公里。这台机车没有设计驾驶室,机车行驶时,驾驶员跟在车旁边走边驾驶。因为当时使用煤炭或木柴做燃料,所以人们都叫它“火车”,于是一直沿用至今。
最早进入中国的火车是啥模样?我们不妨翻开尘封的史册,从古董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