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国产机床和国外差距
中国什么床子都能做得出,但是高档机床很难产业化,虽然现在是
世界第一大机床生产和消费国,但是与德国、日本等国家差得远了。
国产数控机床:系统,轴承、丝杠也基本上是以进口为主的,所以这一快不会相差太大。
首先热处理这一块与国外是有差距,如床身,看起来是一块铁,但很有讲究的。导轨吧,
特别是硬轨硬度什么都是达不到要求的,但有时候为了销量,恶性竞争等原因,只能偷
工减料。床身根本没有去消除应力等。
工艺设计:还是缺乏改进,工艺设备很重要的,有时候通过简单得测绘,是很难盗版好的。
装配技术:标准是有了,但是一般都不是很按规矩执行。
国产机床目前很少有能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的。出口的都基本上次一些低档机床,都是出口
到一些贫穷的第三世界国家。像日本有森精机,mazak、大隈、三井、丰田等都是响当当的牌子,全世界都有用,都不错。
国产机床和国外差距有时候很难用落后多少年等数字还表达,核心部分肯定都还是被国外品牌
控制了,系统有fanuc和西门子,轴承NHK等。 总之一句话,要追赶,真的要下很大功夫和时间
㈡ 全球的机床行业中,哪个国家最强
2020年,中国在全球机床生产大国中名列前茅。随着机床产值达到约169亿欧元,中国的市场份额提高到29%。中国、德国和日本是全球三大机床制造商,而美国(40 亿欧元)和意大利(47 亿欧元)分别占全球机床产量的 8% 和 7%。
世界上最大的机床制造公司包括中国沉阳、德国通快和德国DMG森精机。总体而言,亚洲国家占全球机床产量的 50% 以上。亚洲领先的机床生产国和地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印度。
国家\ 市场份额\亿欧元
中国\ 29 %\169
德国\ 15 %\87
日本 \14 %\82
意大利\ 8 %\47
美国 \7 %\40
其他 \27 %\157
国家 \出口额(百万欧元)
德国\ 5,981
日本 \5,133
中国 \3,534
意大利 \2,621
中国台湾 \1,824
瑞士 \1,654
韩国 \1,563
美国\1,257
比利时 \747
奥地利 \698
㈢ 世界上机床品牌排名是什么
赛迪顾问发表了全球精密机床排行榜,其中日本和德国以及美国全部包办,前十名全部被这三个国家包办,其中日本德国各占四席,美国占两席,中国没有一家上榜,不要说中国没有上榜的,就算其他欧洲发达国家都没有能挤进前十的。
而中国的高端机床水平相差太远,我们目前没有高端机床方面非常突出的表现,我们在中低端机床上面占领了市场,但是高端机床的份额上面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机床为工业之母,没有好的机床是称不上工业强国的,我们现在只是工业大国并不是工业强国,工业基础太差,从机床领域就可以看出来,其中还包括操控系统方面现在我们使用的都是日德的系统,在这上面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行。
㈣ 我国的高端机床制造技术与德国日本究竟有着怎样的差别
如果说制造业是国家的基础和命脉,那机床则是制造业的重中之重。没有机床,就没有电掣风驰的高铁;没有机床,就没有鹰击长空的战斗机;没有机床,就没有飘洋远行的航母。
这十八家企业默默支撑着我国当时整个装备制造业乃至工业的发展,到1965年底,这些企业累计掌握的高精度精密机床品种达26种。
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先进的技术和机床流入中国,受外来技术的冲击,原本落后的机床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十八家企业经历了破产、兼并、重组,外资企业在中国建厂,民营机床企业也正式进入市场。
事实上,虽然这些机床产业发达的国家在中国赚的盆满钵满,但是真正的核心技术却一直禁止出口到中国。比如用于加工哈勃太空望远镜镜面的超精密机床,1990年已经制造出来,而这种机床对于加工航空发动机叶面卓卓有余,然而20年后的今天,中国企业还在苦苦探索。
再比如控制器,控制器是数控机床的核心,相当于电脑的CPU,是制造数控机床的关键技术。然而目前,以日本FANUC和德国SIEMENS为首的控制器巨头的产品垄断市场80%以上,高端产品不仅垄断,而且限制中国进口。日本人称“没有日本的机床,中国的汽车产业将寸步难行。中国对日本的依赖只会越来越加强而不会越来越削弱。这就意味着“日本越来越有能力控制中国”。这些话虽然有些狂妄,但中国在工业产生领域的弱项却是事实。
这些国家还有一些惯用套路,在中国还生产不出五轴机床的时候,只在中国卖三轴机床,当中国研发出五轴机床的时候,他们的五轴机床立刻在中国倾销。这样一来既禁止了高端机床技术进入中国,又阻碍了中国机床企业的发展。
二、
可以说,中国机床企业一直在夹缝中生存。不仅高端机床和技术被限制进口,而且市场也在被外来企业不断蚕食中。
中国的高端机床市场,一直被日本的FANUC、MAZAK、大隈、牧野,德国的DMG、哈默,美国的哈斯这样的国际一线机械生产企业凭借着顶级的技术和一流的品质牢牢把控;而在中低端市场,台湾地区的丽驰、友嘉、东台、台中精机等又成为大陆企业最强的对手。
大量的国产企业因为缺少技术只能沦为最低端机床的生产商,机床价格低廉、品质规范化管理方面差、故障率高,甚至有一些企业只是代装组装机床,用户自行购买光机、数控系统、丝杆、刀库等部件。
而这些问题的出现正是因为虽然我们的机床产业发展迅速,但是在核心技术上仍然受制于人,只能凭借着相对低廉的价格来吸引用户。比如数控系统,我国高端机床的数控系统大部分来自于日本FANUC、德国西门子、德国海德汉等企业。虽然我国也有华中数控、广州数控等企业研发国产数控系统,但实用性、可靠性、兼容性以及稳定性等方面始终有所差距。
而在基础材料科学、工艺、设计上的差距,则使国产机床的丝杠、导轨、伺服电机、力矩电机、电主轴、编码器,这些主要功能部件大部分还主要依赖于国外产品。以丝杠为例,虽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产国,但是在基础材料科学上的差距,国内根本生产不出制作优秀丝杠的钢材。
“高端机床制造技术,我们与德国、日本的差距有15到20年。”一位知名国产机床企业的负责人曾说道,“和国外设备比,国产机床在稳定性、可靠性、效率等方面差距明显。国外机床可以24小时不停机,国产设备不行;国外机床1秒可以加工1个零件,国产设备可能要1.5秒。虽然近几年国内企业也开始做高端机床的集成,但核心技术如数控系统主要还掌握在德国、日本等少数企业手里。”
㈤ 比教我国与日本、德国的数控机床的特点并说明原因… 希望大家能给出答案!谢谢拉
我国没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产品~~
就像咱们用的数控机床的系统,多数是西门子,法纳克的~~你自己装配出来了数控机床还要给人家付一定的知识产权费用,相当于跟咱们分红~~~
日本,德国都有自己完全知识产权的数控机床及系统~~~
㈥ 欧洲的机床市场很好吗
你是指哪方面,如果你是想将机床出口欧洲,那么我告诉你很好,如果你想进口,那也很好,2008年下半年,中国出口机电上升24%
㈦ 我国机床行业水平和德国以及日本相差多少
差距不小的,其实大陆还赶不上台湾的。高端上还是德日的天下,中端上我们赶不上台湾。中国现在巨大的机床行业主要是在中低端占领市场。
㈧ 中国的数控机床到底处在世界上什么样的水平
中国是制造大国,不是制造强国,因为中国的数控技术起步很晚,所以中国的数控机床目前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您可以留意一下,身边的国产数控设备,基本上都是搭载日本,德国的数控系统,包括台湾的设备都是,系统是机床的大脑,虽然广数近几年发展比较快,可实际上他没多少东西是自己的,而且广数系统大多用于经济型数控车床上面,所谓经济型,就是打价格战的流量型产品,利润很低。相对而言,为啥日本的和德国的系统贵,为啥还那么多人买呢,值得数控从业人员深思,至于机床本体,跟国外也存在差异,中国追求的是量,国外很多机床厂不是追求品质,他们一年可能生产一千台产品,但每台的附加值高,中国机床厂就是一年生产十万台,一台基本无附加值,利润低,所以靠量取胜,看起来是有不少钱,但实际上是浪费钢铁资源,时间一长,如果原材料一涨价,就歇菜,跟着涨价吧,消费者不买账,不涨价吧,生存不下去,所以很尴尬
㈨ 中国能赶超日本或者德国的机床工业水平吗
人家研发生产和市场环境都比我们好,知识产权保护到位,技术迭代,资本积累的良性循环,关键是没有恶性竞争,这些我们国家到现在都没做到或者意识到,拿什么跟人家比?
关键是中国人口众多,又是后发国家,必须有计划的从低端至中端直至高端步步推进。参加国际竞争,必须有竞争力。要物美价廉。这几十年来,功夫不负苦心人,航天航空高铁超高压真流输电样样都走在世界的前列。让西方人感到担心,其实也是正常反应。有竞争,自然会有压力,落后就会落伍。
如果技术更新换代的够快,你看客户要不要换新?什么机床用很久,所以需求不大。这句话我真的想笑。比如你现在可以同时加工五个面,两年时间就技术升级到同时可加工七个面,精度更高,效率更快,你看客户他换不换新。轴承是一方面,主要还是在控制系统方面也是落后于日、德、美,日本的发那科和三菱的数控还有德国的西门子数控系统是世界领先地位,日本的山崎马扎克1919年成立。这些,我们在五年内可赶上和超越?当然,现在我们国家发展的也很快,希望在未来几年能赶超欧美,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