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资讯 > 中国第一巨佛是哪个

中国第一巨佛是哪个

发布时间:2022-06-07 13:38:33

⑴ 乐山大佛的资料,急需

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的岩壁上,依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佛坐像,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

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造型庄严,排水设施隐而不见,设计巧妙。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和尚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海通死后,海通的弟子接手修筑。直至唐德宗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历时90年。 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乌尤山、巨形卧佛景观等组成,面积约8平方公里。景区属峨眉山风景名胜区范围,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 乐山大佛双手抚膝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10余米,手持戈戟、身着战袍的护法武士石刻,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形成了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右侧是九曲栈道。佛像雕刻成之后,曾建有十三层楼阁覆盖,时称“大佛阁”,“大佛阁”,宋时称“天宁阁”。可惜毁于明末的战乱,被张献忠的起义军焚毁。可以从大佛两侧的山崖上看到几十处孔穴,那是当年建造楼阁时,安置梁柱的地方。而今日,梁柱早已被拆除,而雄壮的大佛仍巍然屹立着。
大佛两侧的岩石是红砂岩,乐山的红沙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比花岗岩软,是很好的适宜于雕塑的材料。但佛像雕好后,容易受到侵蚀、风化,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乐山大佛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仍免不了遭到各种各样的破坏,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各个朝代都对它进行过维修。自明、清以来的数百年间,大佛饱受自然风雨侵蚀,以致佛身千疮百孔,面目全非。1962年,政府拨专款对佛像作全面维修,1982年2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政府拨款对大佛头部进行了比较彻底的维修。同时增加了一些配套设施及服务设施。1996年12月,峨嵋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专家桑塞尔博士·席尔瓦教授实地考察时,赞誉“乐山大佛堪与世界其他石刻如斯芬克司和尼罗河的帝王谷媲美”。大佛来历
据唐代韦皋《嘉州凌云大佛像记》和明代彭汝实《重修凌云寺记》等书记载,乐山大佛开凿的发起人是海通和尚。海通是贵州人, 乐山大佛
[1]结茅于凌云山中。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和尚见此立志凭崖开凿弥勒佛大像,欲仰仗无边法力,“易暴浪为安流”,减杀水势,永镇风涛。于是,海通禅师遍行大江南北、江淮两湖一带募化钱财,开凿大佛。佛像动工后,地方官前来索贿营造经费,海通严词拒绝道“自目可剜,佛财难得”,地方官仗势欺人,反而说:“尝试将来”。海通从容“自抉其目,捧盘致之”,“吏因大惊,奔走祈悔”。海通这种专诚忘身之行,激励众心,克诚其志。 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大约过了十年的时间,剑南西川节度使 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韦皋始撰《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载录了开凿大佛的始末,原碑尚存大佛右侧临江峭壁上。 乐山大佛耸立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汇流之处,一千多年来,乐山大佛阅尽多少人间春色,经历多少朝代更迭,依旧肃穆慈祥,心旌不摇。构造拾趣 乐山大佛头部近照 发髻用石块嵌就
观赏这尊唐代佛像,往往只看到依山凿就的外表,看到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而对大佛部位结构则看不真切。大佛顶上共有螺髻1021个,这是1962年维修时,以粉笔编号数清的。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单块螺髻根部裸露处,有明显的拼嵌裂隙,无沙浆粘接。螺髻表面抹灰两层,内层为石灰,厚度各为5-15毫米。1991年维修时,在佛像右腿凹部中拾得遗存螺髻石3块,其中两块较完整,长78厘米,顶部31.5×31.5厘米,根部24×24厘米。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深约25厘米的窟窿,维修工人从中掏出许多破碎物[2],细看乃腐朽了的木泥。这证实了南宋范成大在《吴船录》中的记载“极天下佛像之大,两耳犹以木为之”。由此可知,长达7米的佛耳,不是原岩凿就,而是用木柱作结构,再抹以锤灰装饰而成。在大佛鼻孔下端亦发现窟窿,内则露出三截木头,成品字形。说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不过,这是唐代贞元十九年竣工时就是如此,还是后人维修时用这种工艺修补,已不可考证。
编辑本段排水系统布全身
乐山大佛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佛像不至为雨水侵蚀。清代诗人王士祯有咏乐山大佛诗“泉从古佛髻中流”。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分解表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长9.15米、宽1.26米、高3.38米的左右相通洞穴;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互未凿通,右洞深16.5米、宽0.95米、高1.35米,左洞深8.1米、宽0.95米、高1.1米。这些妙的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千百年来对保护大佛,防止侵蚀性风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左右互通的两洞,由于可汇山泉,内崖壁上凝结了厚约5-10厘米的石灰质化合物,而佛身一侧 崖壁仍是红砂原岩,而且比较干燥。那左右不通的两洞穴,孔壁湿润,底部积水,洞口不断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约有2米宽的浸水带。显然,这是由于洞未贯通的缘故。不知道当年修建者为何不把它打通。
编辑本段胸部有残碑
据1962年维修的负责人黄高彬和罗伯介绍,当时发现大佛胸部有一封闭的藏脏洞。开洞一看,里面装的是废铁、破旧铅皮、砖头等,而封门石竟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唐代大佛竣工后,曾建有木阁覆盖保护,以免日晒雨淋。从大佛膝、腿臂胸和脚背上残存的许多柱础和桩洞,证明确曾有过大佛阁。宋代重建之,称为“天宁阁”,后毁。但不知何年,因何原因,这天宁阁的纪事残碑唐竟然嵌在了大佛的胸部。维修者将此残碑移到海师洞里保存,可惜1966年被人毁掉了。

乐山大佛神圣庄严
乐山大佛是是一尊弥勒佛。唐代崇拜弥勒佛,按佛教教义,弥勒佛是三世佛中的未来佛,象征着未来世界的光明和幸福,在佛祖释迦牟尼涅盘后的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将接替佛祖的地位,于华林园的龙华树下广传佛法,普渡众生。佛经说弥勒出世就会“天下太平”,武周时期,武则天曾下令编造了一部《大云经疏》,证明她是弥勒转世,百姓对弥勒的崇拜帮助她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登上帝位。由于武则天的大力提倡,使全国塑凿弥勒之风大行。乐山大佛的修造距武则天时代仅20余年,所以当海通修造乐山大佛时,自然选择了弥勒佛,而且弥勒佛既是能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未来佛,这同平息水患的镇江之佛要求是一致的。 乐山大佛
中国汉地佛教文化中,弥勒佛造像的变化是很大的,第一阶段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交脚弥勒;第二个阶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第三个阶段是布袋弥勒。乐山大佛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照《弥勒下生经》所描述,弥勒佛像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就要求他的五官、头、手、脚、身都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的特征。乐山大佛整个形体超凡脱俗,头上的发髻、阔大的双肩、高而长的眉毛,圆直的鼻孔都是按照佛教典籍的规定修建的印度佛像的“宽肩细腰”,在大佛身上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壮实的双肩,饱满的胸脯,体现了唐代祟尚肥胖美的时尚。乐山大佛坐立的姿式是双脚自然下垂,这与印度佛像的“结跏趺式”也不一样,因为大佛是修来镇水的,这种平稳、安定的坐式可以带给行船的人战胜激流险滩的勇气和决心。 布袋弥勒佛是根据中国五代时期的一个名叫契此和尚的形象塑造而成的。契此是浙江奉化县人,乐善好施,能预知天气和预测人的吉凶,经常拿着一个布袋四处化缘,在逝世前他曾说“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因而大家都认为他是弥勒佛的化身,寺庙里的弥勒佛也塑成了他的形象——一个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布袋和尚。大佛特色
编辑本段设计特点
乐山大佛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第9层和第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也有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但互未凿通,孔壁湿润,底部积水,洞口不断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约有2米宽的浸水带。这些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防止了大佛的侵蚀性风化。 沿大佛左侧的棱云栈道可直接到达大佛的底部。在此抬头仰望大佛,会有仰之弥高的感觉。坐像右侧有一条九曲古栈道。栈道沿着佛像的右侧绝壁开凿而成,奇陡无比,曲折九转,方能登上栈道的顶端。这里是大佛头部的右侧,也就是凌云山的山顶。此处可观赏到大佛头部的雕刻艺术。大佛顶上的头发,共有螺髻1021个。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深约25厘米的窟窿,长达7米的佛耳,不是原岩凿就,而是用木柱作结构,再抹以锤灰装饰而成。在大佛鼻孔下端亦发现窟窿,露出三截木头,成品字形。说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 大佛胸部有一封闭的藏脏洞。封门石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洞里面装着废铁、破旧铅皮、砖头等。据说唐代大佛竣工后,曾建有木阁覆盖保护,以免日晒雨淋。从大佛棱、腿臂胸和脚背上残存的许多柱础和桩洞,证明确曾有过大佛阁。宋代重建之,称为“天宁阁”,后遭毁。维修者将此残碑移到海师洞里保存,可惜于后来被毁。
编辑本段凌云寺
大佛头部的右后方是建于唐代的凌云寺,即俗称的大佛寺。寺内有天王殿、大雄殿和藏经楼等三大建筑群。轶事传说。 乐山陈列室中保存的大佛闭眼照片
传说唐朝初年,凌云山上有一座凌云寺,凌云寺里有一个老和尚,叫海通。当时凌云山下,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水深流急,波涌浪翻,经常吞没行船,危害百姓。海通和尚眼看船毁人亡,心中十分不忍。他想三江水势这样猖獗,水中必有水怪。要是在这岩石上刻造佛像,借着菩萨的法力,定能降服水怪,使来往船只不再受害。
编辑本段乐山大佛四次神秘显灵:
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死人无数,乐山大佛脚下的河流,饿殍泛滥,大佛不忍目睹人间惨剧,痛苦地闭上了眼睛。1976年,毛、朱、周三领导俱逝,唐山大地震死伤数十万,大佛怨天不公,面露怒色。2002年,中国加入世贸、申奥成功,喜事连连, 2002年出现的佛光
乐山大佛再现难得一见的“神秘光环”——佛光。2002年5月7日上午9时43分,乌云还未褪去的乐山大佛上空,突然出现日晕现象,刚刚升起的太阳四周闪现出一个直径约300米、内红外紫的五彩光环,色彩时明时暗。千年难遇万人争睹。11时许光环开始散发出耀眼强光,来自四海的游客无不赞叹这一天下奇观。不少人双手合十,闭目祈愿,纷纷庆幸大佛之旅带来的吉祥。中午时分佛光慢慢淡化、散去。整个佛光现象持续了3个多小时。以上三次,乐山陈列室内有照片为证。最神秘的是,1989年大雨,乐山被雨水冲开一洞,内现一佛,佛面酷似那年上任的国家领导人。
编辑本段乐山大佛景区
简介
乐山大佛景区包括乐山大佛、灵宝塔、凌云禅院、海师洞、九曲—凌云栈道、巨型睡佛、东方佛都、佛国天堂、麻浩崖墓、乌尤山等
凌云胜景
凌云山各峰上的寺宇,现在还保存的有栖峦峰的凌云寺和灵宝峰的灵宝塔。凌云寺规模颇大,大佛就凿于离寺不远的崖上。从这里可以沿一条凿于悬崖边上的陡直小路,下到大佛的脚边,在此凭栏看佛,可以仔细观赏大佛头部各个部位的细微之处。因为大佛凿于凌云寺前,所以大佛也就称为凌云大佛。而凌云寺也因有了这尊大佛,而被人们称为大佛寺。凌云山有了大佛,山更出名,大佛在凌云山上,山更增色。 凌云山周围还有东坡楼、竞秀亭等亭台楼阁。山上还有很多汉崖墓,有的悬崖深达十多米,周围有精细的雕塑,里面还有陶佣之类的陪葬品,这是四川特有的古迹。 大佛右侧的石壁上,是着名的“九曲栈道”,是与修建佛像闪光灯同时开凿的。栈道最宽处1.45米,最窄处0.6米,共217级石阶,沿崖迁回而下,可到大佛脚底。崖壁上留下的石刻佛龛,遗憾的是它们的风化现象非常严重。绕过佛脚是位于大佛左侧的“凌云栈道”。削壁穿洞,隐藏在乐山大佛左侧悬崖绝壁间。栈道开凿于1983年初,1984年竣工,同年十月开放,全长 约500米,与大佛右侧 的九曲栈道一起构成一条回环曲折的旅游路线。 凌云寺是建于唐代,位于大佛头部的右后方,俗称大佛寺。唐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凿佛像时,寺字又有扩建。唐建凌云寺,毁于元顺帝战乱,明代进行了两次较大修复,明末又经毁。现存凌云寺是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重新修建的。以后又经多次修葺。寺门正中匾上集苏东坡书“凌云禅院”四字。两旁联文是“大江东去,佛法西来”。此联既使人有佛法庄严之感,又表明了凌云寺所踞地理位置,还巧妙地将“大佛”两字嵌于其中。寺内有天王殿、大雄殿和藏经楼等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筑,藏经楼,原为寺内收藏佛教经卷的地方,于1930年新建。结构和外形可以看到近代建筑风格,楼下新辟“海师堂”,塑有大佛发起建造者海通法师、以及继任建造者章仇兼琼、韦皋的全身像,以此寄托后人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灵宝塔又名凌云塔,因其耸立在凌云寺后的灵宝峰巅,故以山峰命名。塔建于唐代,塔形呈密檐式四方锥体,砖砌而成,坐东向西,高38米,共十三级。塔体中空,内有石阶沿塔轴盘旋至顶。塔顶为四角攒尖式。灵宝塔每级都开有窗眼。根据山川形势,修建此塔的目的,主要还是作为三江合流处的标志。高71米的大佛是为了镇水保平安,灵宝塔则作为航船标志,使船工提高注意力,以便安全渡过急流险滩,灵宝塔是嘉州古城的一座标志,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东坡楼是凌云山着名古迹之一,东坡楼也叫东坡读书楼。位于栖鸾峰巅,系由楼、廊、亭组成的庭院建筑。东坡楼为歇山式单体木质两重楼房。门额横匾“东坡楼”三字是集黄庭坚手书而成,楼堂正中苏东坡斜倚坐像。东坡楼正对临崖处有一亭,即清音亭。在清音亭凭栏远眺,江天悠远,山清水秀。 佛国天堂融古建筑、摩崖造像、雕塑、壁画、彩 绘为一体,景色优美,仿唐式古建筑有天桥、天门、 天梯、云台、云梯、三大宝殿等
东方佛都
1994年5月建成开放。距乐山大佛仅一里之遥,是乐山大佛旅游景点佛文化的延伸、是乐山大佛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在20万平方米范围内,集中仿制了国内外佛像三千多尊,利用自然山体延伸,采用摩崖圆雕、浮雕、雕刻、壁画等表现形式,选用不同材质,有石刻、铜铸、彩塑、墨玉等各类大小佛像雕塑。
麻浩崖墓
麻浩崖墓位于凌云、乌尤两山之间的溢洪河道东岸,麻浩是其地名。崖墓是川西,特别是乐山地区则流行一种凿山为墓的一种墓葬形式,其特征是沿着浅丘,山谷的砂质岩层由人工凿成方形洞穴,然后安葬遗体和殉葬品。从外部看去,是一个个神秘的山洞。这种墓葬因流行于1800多年前的东汉至南北朝时期,故称东汉崖墓。麻浩崖墓早年就以规模大,画像雕饰精美而被誉为“南安各墓之冠”。墓中保存着汉代画像石和汉崖墓出土的精美文物。不仅包括了各式汉代建筑、画像石棺、人物服饰、车马伎乐、鸟兽虫鱼图形,而且有不少历史题材和神话故事以及书法题刻。已开放的是一个“前堂三穴”的大型墓。墓门上均有精工雕刻,飞檐、瓦当、斗拱,花纹图案,无一雷同,乐山东汉崖摹分布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沿岸和浅山谷的崖壁上,数以万计。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石刻之丰富居蜀中之首。麻浩崖墓系汉代墓葬,麻浩一带较为集中,是乐山崖墓群中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墓葬群,在长约200米、宽约25米的范围内有崖墓544座,墓门披连,密如蜂房。该汉代墓群于1988年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乌尤寺
乌尤山即古离堆,相传为秦时蜀郡守李冰开凿,以“避沫水之害”。乌尤山与凌云山并肩立于岷江之滨,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林木茂盛。乌尤山因孤卧江中,好似一头乌牛,故又名“乌牛山”,相传宋代诗人黄庭坚至此,嫌其名不雅,而见山上古木繁荫,便更名“乌尤山”。 山上有创建于盛唐的乌尤寺,和凌云寺毗邻,两山之间隔一水,有吊桥相通,和凌云山合成一个完整的风景区。山上有乌尤寺,建筑顺山势设计,曲折高低,玲珑雅致,别具一格。除了佛殿以外,还有旷怡亭、听涛轩、尔雅阁等精巧建筑。现存庙宇系清以后的建筑,是四川省内保存较完整的寺庙。旅游服务
相关介绍
[3]相关介绍 发源于川北大雪山的岷江,进入成都平原,来到乐山城下,已经是一条水面开阔的大江了。在这里,同波涛汹涌的大渡河,水流湍急的青衣江汇合。世界上最高的弥勒石刻大佛——乐山凌云大佛,位于凌云山上三江汇合得地方。 大佛背靠得这座凌云山早在隋唐时就是着名的风景区和佛教胜地。凌云山紧傍岷江,上有凌云寺,建于唐代。凌云山共有9个山峰,最高峰140米。峰峦错落,临木葱茏,俯视浩瀚三江,再加上合峰上建有寺庙,因此,一千多年前就受到人们的称赞。宋代文人邵博曾赞美说:“天下山水之冠在蜀,蜀之胜曰嘉州,嘉州之胜曰凌云”(嘉州就是乐山)。乐山大佛以人文遗产精粹和自然遗产的有机结合为特色,乐山大佛面对着滚滚东流的江水,体态雍容,深情自若。比例匀称,山水交融,与峨眉山遥相呼应。数十里外都可以看到。大佛背靠山崖,面临大江。当游客们观赏大佛时,同时也就游览了凌云山的胜景。[4] 1989年一位广东游客在大佛附近发现了乐山大佛背后的乌尤山、凌云山、龟城山构成的乐山巨形睡佛景观。山形似一尊巨型睡佛,形成了“佛中有佛”的奇观。“巨型睡佛”四肢齐全,体态匀称,安详地漂卧在青衣江山脊线上,直线距离约1300余米,,仰面朝天,慈祥凝重。乐山大佛不偏不倚正好端坐在巨佛的心胸部位。巨佛的头、身、足,分别由乌尤山、凌云山和龟城山三山连襟组成。佛头由整个乌尤山构成,山上的石、翠竹、绿荫、山径、亭阁、寺庙,分别呈现为巨佛的发髻、睫毛 鼻梁、双唇和下颚;景云亭如“睫毛”,山顶树冠各为“额、鼻、唇、颌”。佛身由凌云山构成,山上九峰相连,犹如巨佛宽广的胸膛、浑圆的腰和健美的腿;脚板翘起的佛足是龟城山的一部分。佛的整个体态十分逼真、自然、和谐,这是大自然无意的巧合,是天造地设的奇迹,一睡佛、一坐佛,一天然生就、一人工凿成,观看卧佛的最佳位置就在乐山市滨江路“福全门”。 游览乐山大佛和凌云山,可以从成都搭公共汽车或旅游车前往,有高速公路连接成都。从成都到乐山的高速公路于1999年全线贯通,全长为169公里。从乐山至峨嵋山只有30多公里,也通公共汽车。因此,游览乐山,观赏大佛,可以和游览峨嵋山安排同一游程。

传说唐朝初年,凌云山上有一座凌云寺,凌云寺里有一个老和尚,叫海通。当时凌云山下,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水深流急,波涌浪翻,经常吞没行船,危害百姓。海通和尚眼看船毁人亡,心中十分不忍。他想三江水势这样猖獗,水中必有水怪。要是在这岩石上刻造佛像,借着菩萨的法力,定能降服水怪,使来往船只不再受害。 于是他请了两个有名的石匠来商量刻佛像的事。这两个石匠一个叫石诚,一个叫石虚。老和尚对他们说:“我准备在这凌云山岩上刻造佛像,请你们来商议商议。”石虚一听要在岩石上刻石像,心里很高兴。他想,这凌云山十分秀丽,凌云亭非常宏伟,每年来这儿朝山拜佛的人很多,我若在山岩上刻出许多各式各样造型的佛像来,我的本事岂不就一下传扬开来!以后请我刻像的人就会愈来愈多了。想到这里,他就说:“三江水怪,十分凶狠,我看只有造千尊佛像才能把它镇住。”这时,老和尚见石诚在旁边一言不发,就问他:“石诚师傅,你觉得如何?”石诚不慌不忙地说:“我看就刻一尊像这山岩一样高大的佛像吧。”石虚一听忙摇头说:“山岩这样高,石头这样硬,你这尊佛像哪年哪月才能刻好?”石诚说:“这岩石硬就能经受风吹雨打,佛像大才能镇住三江妖魔。”老和尚见二人争持不下,就说:“你们二人不要再争了,干脆一个刻大佛,一个刻千佛吧。” 说完,海通和尚就出外化缘去了。从此,石诚、石虚两人就各自选岩构图,雕琢佛像。石虚选择了那最显眼,石头不太坚硬的沿江一片红砂岩,开始雕琢起来。他刻了释迦牟尼得道成佛,又刻了南海观音慈航普渡,刻了十八罗汉降龙伏虎,又刻了普贤菩萨指点迷途。只听凿子响,只见石片飞,他刻了一尊又一尊。刻了两年,眼看就要刻完了。而石诚呢,却选择了一块又高又难走又硬的大岩石。他和徒弟们在山岩上搭建了架子,攀着岩石,开始雕琢大佛。石虚的千手佛刻完了,而石诚的大佛连一只脚也没有刻完。石虚讥讽地说:“我两年刻了千尊佛,你两年还没刻完大佛的一只脚。”石诚毫不气馁地说:“你千尊佛,万尊佛,抵不上我大佛的一只脚。”说完又继续雕琢起来。 老和尚化缘回来还请了许多凿石造像的能工巧匠,让他们和石诚一起雕琢大佛,附近的老百姓听说老和尚请人雕琢大佛镇压三江水怪,也纷纷赶来帮忙。有的烧茶,有的送饭,一时之间,凌云岩上人来人往,锤声如雷,岩片似雨。 住在岩下深潭里的水怪,每天被岩上的石块打得胆战心惊,眼看巢穴快要被填平了,它涌起千丈巨浪,想把工人们从岩上卷到水里淹死。石工们眼看怪物涌起水来,就纷纷拣起岩上的石块向它打去。岩石像冰雹一样,不一会儿,就把水怪埋葬在乱石堆里。从此大佛岩下,风平浪静,而大佛的样子也一天天显露出来。 这时,嘉州有个官吏,爱财如命。他听说老和尚从外地化了许多银两,便打起了坏主意。有一天,他带着几个官兵来到凌云寺,对老和尚说:“胆大的和尚,你修建大佛,不先报官立案,目无王法,罚你银两一万两,限三天交齐。”老和尚说:“大人,修建大佛是为了镇压三江水怪,解除百姓苦难,这银子是我化缘来修建大佛的,不能动啊!”那官吏见老和尚不答应,就恐吓说:“要是不交钱,就剜去你的眼睛。”他以为老和尚怕剜去眼睛,就交银子。谁知话刚说完,老和尚面不改色地说:“我宁愿把眼睛剜去,也不能动修建大佛的钱!”说完,就自己剜去双眼,端在盘子里向那官吏走去。那官吏见老和尚真的剜去双眼,吓得不停后退。谁知一时忘了身后是悬崖,一下子摔死了。 这时,那一对眼睛又飞回老和尚的眼眶里。那些贪官污吏见了,再也不敢去敲诈老和尚的钱了。 后来,老和尚生病快要死了,但大佛还没有完工。他把几个弟子和石工们叫到床前:“我可能看不到大佛完工了。我死以后,你们一定要继续造大佛。”说完,他就咽气了。老和尚死后,他的徒弟就领着大家继续建造大佛。不久,石诚也死了,他的徒弟们仍旧在雕琢大佛。就这样一代接着一代,经过了90年,大佛终于建成了。 因为这座石刻大佛是天下最大的佛像,所以人们就叫它大佛,又叫乐山大佛。大佛旁边的那座凌云寺,也改名叫大佛寺了。

⑵ 济南千佛山弥勒大佛实际尺寸

济南千佛山弥勒大佛高20米。

弥勒胜苑正门的牌坊为四柱三门冲天式,高9.9米,宽12.5米,整体造型庄重博大,气势不凡。主体造像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大肚弥勒佛,佛像通体高20米,采用3mm铜板焊接而成。

花岗石质的莲花宝座高约9米,直径30米,号称江北第一大佛,佛像周围辅以白色大理石栏杆,后边则是记载弥勒佛传说、生平业绩的浮雕。

(2)中国第一巨佛是哪个扩展阅读:

千佛山巨型佛像的耳、下颌、颈部由千佛山公园西北门至千佛山公园北门牌坊之间的山体组成,耳部位于千佛山公园西北门入口处之绿岛,耳部轮廓明显。

该巨佛佛像面部及头顶部分应处于经十一路至经十路之间部分,已建成多处楼房。颈部往南的身体部分呈坐姿,而千佛山山脊形成的右臂自然下垂,置于右腿之上。

顺山势再往南,巨佛左腿半立,右腿横卧,双腿呈左舒坐状。巨佛右脚东侧为千佛山公园南门(佛慧门),左腿膝盖处为公园东门,脚踝处为辛亥革命烈士陵园。

左脚底部位于鱼翅皇宫大酒店门前路北,尤其明显的是巨佛左脚跟部、脚弓、脚趾各部位明显,比例协调,甚为传神。

⑶ 排名前三的诡异巨佛雕像,我国的哪两座上榜了

多彩的雕刻艺术

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千姿百态,雕刻艺术也是伟大的文化瑰宝之一。很多举世闻名的雕刻宝藏都是出自一代大师之手,比如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埃及的狮身人面像等等。世界上的雕塑各种各样,所表达的意境也不尽相同。比如有的是表达一个时代的人们生活状态,有的是表达庄严肃杀之意,而有的则是寄托了人们的信仰和信念。

日本仙台大观音

只是这尊观音像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并不像表面上看去那么简单,它还拥有二十一米的地下建筑。这尊观音像也不是如我国的金佛和铜佛一般通体金色,而是白色的。至于人们为什么觉得这种观音像最为诡异,主要原因还是出在它巨大佛像上,给人一种无论到了何处都会被它盯着的心理暗示。

⑷ 哪个佛像最大

乐山凌云大佛。
发源于川北大雪山的岷江,带着大量的雪水,滚滚南下。当它进入成都平原,来到乐山城下,已经是一条水面开阔的大江了。在这里,它同波涛汹涌的大渡河,水流湍急的青衣江汇合。就在这三江汇合得地方,坐着一尊世界上最大的佛像-乐山凌云大佛。

这座佛像凿塑于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鸾峰临江一面的崖壁上,和乐山城隔江相望。它面对着滚滚东流的江水,体态雍容,深情自若。

这尊雄伟的佛像高71米,也就是快有北京饭店新楼这么高了,数十里外都可以看到。它的头长14.7米,宽10米。头顶上每一个螺髻都可以放入一张大圆桌。他的耳朵长7米,耳朵眼里可以钻进两个人。它的脚背宽8.5米,可以围坐100多人。它比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最高的大佛要高出三倍,过去认为世界最大的阿富汗巴史安大立佛,高53米,而乐山大佛比它要高出18米,乐山大佛真是大的惊人。游人们在瞻仰它的时候,莫不对我国古代的雕塑师们在设计和塑造这尊佛像时所表现出来的伟大魄力和高度的智慧,表示赞叹和钦佩。

据新华社1990年报道,在乐山大佛外围,发现了一尊全身长达4000余米,有几座山体组成的“巨型睡佛”。这尊睡佛四肢齐全,体态匀称,面目清秀,安详地漂卧在青衣江山脊线上,仰面朝天,慈祥凝重。着名的乐山大佛不偏不倚正好端坐在巨佛心脏部位。巨佛的头、身、足,分别由乌尤山、凌云山和龟城山三山连襟组成。佛头由整个乌尤山构成,山上的石、翠竹、绿荫、山径、亭阁、寺庙,分别呈现为巨佛的发髻、睫毛 鼻梁、双唇和下颚;佛身由凌云山构成,山上九峰相连,犹如巨佛宽广的胸膛、浑圆的腰和健美的腿;脚板翘起的佛足是龟城山的一部分。佛的整个体态十分逼真、自然、和谐,犹如天造地设,毫无人工刀迹斧痕。现观看卧佛的最佳位置就在乐山市滨江路“福全门”。

无独有偶,此后不久乐山市又发现一尊形态逼真长3000米的巨型“女卧佛”,它由三龟山、东岩山构成。下龟山为女佛的头,下、中龟山间为其颈,中龟山一峰凸起犹如其胸,上龟山、东岩山为其双腿。两佛抵足相连。观看女佛在“福全门”上游百米之内。

这座大佛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713年),由凌云寺的海通和尚发起造像,工程一度中断,直到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才由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完成,历时九十年。

令人惊异的是,在没有科学仪器的情况下,古人是用什么方法保证它的各个部分之间比例适当、体态均称的呢?

细心的游人会发现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凿有纵横的排水沟,一场大雨后,积水很快就通过这些排水沟排走了,使佛像不至为雨水侵蚀。这座大佛,经过一千多年仍能保持完好,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这套科学的排水系统。1990年国家拨款对大佛进行了比较彻底的维修。同时增加了一些配套设施及服务设施。把这一旅游点建设得更加完善。

大佛背靠山崖,面临大江。当游客们观赏大佛时,同时也就游览了凌云山的胜景。

大佛背靠得这座凌云山早在隋唐时就是着名的风景区和佛教胜地。

⑸ 世界上最大的佛像在哪里

世界最大的佛像在中国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尧山佛泉寺,河南中原大佛,是目前(截至2018年)世界上最大的佛教造像。

河南中原大佛高208米,莲花座高20米,金刚座高25米,须弥座高55米,整体佛像铸造用铜3300吨,黄金600公斤,特殊钢15000余吨,表面面积为11300平方米,通过焊接13300块铜板而成。中原大佛是世界上最高的佛教造像,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认定为:”世界第一精美青铜佛。”

(5)中国第一巨佛是哪个扩展阅读:

中原大佛景区坐落在鲁山县城西50公里,郑州至尧山高速公路终点,与311国道交汇处,拥有世界第一佛、第一钟,大陆第一汤,伏牛山区第一寺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是集佛教文化,温浴辽养、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是河南伏牛山生态游的龙头景区。

历经10多年的建设,景区初具规模,知名度日渐提高,已经成为豫西南具有重要影响的旅游景区。景区有牌坊、佛泉寺、愿心台、福慧大道、礼佛台、中原大佛、天瑞吉祥钟、佛教文化宫殿、文化碑廊等景点景观,及配套服务设施组成。

在博鳌亚洲论坛举行的“二零零九世界旅游精英博鳌峰会”上,鲁山大佛景区被授予“国际王牌旅游景区”,被国际旅游营销协会吸纳为白金会员。投资十二点六亿元的鲁山大佛景区二期工程建成后,将成为集拜佛祈福、温泉疗养、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为一体,国际一流的温泉度假区和世界佛教文化圣地。

⑹ 四川十大佛所指具体是哪些

排序问题仅仅是因为查的不同资料,并不是在前面就更厉害。。。不过资料过多,如有所偏颇还请楼主原谅。

第一尊——峨眉山报国寺瓷佛
瓷佛为明代烧制,仪容庄重,体态丰满。此像通高为二点四米,在明代瓷像上,称得上是比较少见的珍品。该像身高一点七四米,盘膝间的宽度为零点九四米,胸宽零点八三米,头部长零点三八米。整体比例适当,俨如真人。自腿至肩,有小佛十五排,大小相同,均为座式,每排小佛数量各异。其座为莲台,高零点七二米。座上莲瓣四排,底排为十一瓣,以上皆为十二瓣,合计四十七瓣。每莲瓣的长宽皆为十八厘米,上附小佛九个,共计四百二十三个。加上散布身上的小佛,全部数量不少于一千个。瓷佛共分三节,盘膝至胸部为一节,胸部上及头又为一节。其用料是带磁性的铁骨泥,所上釉质为白色,略带淡黄。此像系根据《梵纲经》“一花一世界,千叶千如来”意而作。其名为“毗卢遮那佛”,略称“卢舍那佛”。佛书《大乘义章》里有佛具法身、报身、应身三身之说。此像即为报身佛。拔云山庵在峨县城北的双福乡境内,后更名为瓷佛寺。1975年,在七佛殿莲座上供出,为掩饰其身含接痕印,塑工涂成现在天蓝色,但其座上有一小佛未涂,藉观原来釉色。

第二尊——乐山巨形睡佛
巨型睡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在乐山大佛外围,有一尊全身长达4000余米,由几座山体组成的“巨型睡佛”。这尊睡佛四肢齐全,轮廓清晰,宛如陷入熟睡之中,呈仰面朝天之势,姿态端详凝重。着名的乐山大佛不偏不倚正好端坐在巨佛心胸部位。巨佛的头、身、足,分别由乌尤山、凌云山和龟城山三山联襟组成。

第三尊——乐山大佛
名列十佛之冠的四川乐山石刻弥勒佛坐像背靠凌云山西壁,足抵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处的滔滔江水。佛像之头与山相齐,这尊石佛,一只耳朵就有7米长,耳朵中间可并立二人,头顶若置一圆桌,可围坐百余人。可以说“山是一尊佛, 佛是一座山”。乐山大佛从唐朝开元元年,即公元713年,由陵云寺名僧海通和尚发起修凿,贞观十九年,即公元803 年完工,历时90 年。工程之浩大,费时之长也是首屈一指的,不愧为是世界上最壮观的佛像。

第四尊——四川荣县大佛
位于荣县县城东郊,为唐代所刻,佛像坐南面北,通高36.67米,是一尊代倚坐佛装弥勒摩崖石刻造像,有中国第二、世界第三大佛之称。大佛气势雄伟,造型优美,衣纹流畅,神韵飘然,肉身贴金,衣纹施彩,金光灿烂。不愧为古代艺术家们的鬼斧神工之作。

第五尊——四川潼南金佛
位于重庆潼南的定明寺,始凿于唐代,全身通高27米。号称为天下第一的“中华金佛”。巨大的贴金大佛释迦牟尼,依山面水而坐,巍巍然端坐在高高石刻佛龛上,全身金装,光彩眩目。佛像面目端庄、神态和谐,比例匀称、衣纹流畅,透出南方“丝绸之路”与“小乘佛教”的影响,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确属唐代石雕中的精品、杰作。

第六尊——屏山大佛
位于四川宜宾屏山县境内的八仙山白云缠绕,山有8个主峰,有如8个罗汉排成一排,盘膝打坐,所以叫做“八仙山”。其中的屏山大佛,身高32米,胸宽11米,静静地直立在龙溪河岸山腰海拔891米高处的石崖上。万绿丛中远眺,发如螺髻,身着袈裟。右手托钵,左手下垂,形态丰满,庄严慈祥,是一龛典型的西方接引佛造像。为世界第一立佛。

第七尊——四川大足宝顶卧佛
全长31米,头北脚南,背东面西,右侧而卧。两眼半开半闭,似睡非睡,安祥,平静,佛经里叫释迦涅盘圣迹图。涅盘是佛教的最高境界,是修行圆满,从生老病死以及各种欲望忧虑的苦海中解脱出来,进入“不生不死”、尽善至美的理想境地,这也是众生皈依佛法后所追求的最高理想。因此,这幅图画给人的感觉是肃穆宁静的气氛,会自然而然让人觉得有去除杂念、超脱凡尘、心明如镜的平静之美。而且宝顶山这尊卧佛是半身像,其下半身隐入石岩之中。这种意到笔不到的手法,有种于有限中产生无限联想的艺术效果。故大足民间对宝顶山卧佛有“身在大足,手摸巴县,脚踏泸州”的说法,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翅膀。

第八尊——禹迹山大佛
位于南部县碑院镇,因而又名碑院大佛,距南部县城15公里,是四川十大名佛之一。佛高17.5米,腰宽6.13米,下摆宽5. 2米,肢掌长、宽均为1.3米。面颇丰满,两耳及肩,双目微启平视,鼻尖粗壮,鼻尾直贯 额心,嘴角微微上翘,容态肃穆安详。头有肉髻,袒胸束腰,裸肘赤足,左手平举与胸齐,掌心向上,托舍利一枚,右手高举,掌心向左,拇指与中指、无名指相扣,作施“说法印”状。身着僧衣,外为镶花袈裟罩体,刻工精细,造像严谨。面南而稍向西,负岩而立,除背上部与山崖相连外,全身不与岩石相属。下肢离崖2米,可环腿游览。臀后石隙有水流出,脚后洼地常年积有清泉。

第九尊——万年寺铜菩萨像
从另一条路线登山,则可先至万年寺。这是山上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寺内有一座穹窿顶方形无梁砖殿,明代建筑,结构别致。殿内有一普贤骑白象的青铜铸像,是少有的大型铜制古物,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峨眉山是佛教释迦牟尼弟子普贤传道的场所。

第十尊——四川广元千佛崖
千佛崖在嘉陵江东岸,离城4公里,是我国着名石窟群之一。石刻南北绵亘200余米,现存龛窟400余个,造像7000余,颇有敦煌莫高窟的气势。原先千佛崖有造像17000,可惜在1935年修筑川陕公路时炸掉大半,否则,千佛崖的名声要更大一些。即使这样,尚存的石窟造像仍很精彩。

⑺ 巴米扬巨佛因何被毁这其中有什么故事呢

2001年2月27日,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传出一条令全世界震惊的消息:在阿富汗执政的塔利班最高领导人奥马尔下令摧毁全国所有的佛像,包括闻名遐迩的具有2000年历史的世界最高的石雕立式佛像——巴米扬大佛!奥马尔在向各位部长下令毁佛时,称这次行动是为了“扬善抑恶”,弘扬伊斯兰文化。
塔利班驻巴基斯坦大使萨拉姆-扎伊夫在接受路透社电视台记者的访问时,大言不惭地声称:“就算这些石头、泥塑或者铜铸的塑像对某些人来说再有价值,我们都要摧毁它们。这是塔利班宗教学者做出的决定,必须执行!”至3月12日,塔利班已将巴米扬佛像全部摧毁,喀布尔博物馆所藏的6000座佛像也未获幸免。

⑻ 中国最大的仰天卧佛在那里

中国最大的卧佛在弋阳县龟峰景区龙门岩。卧佛全长416米,最高处达68米,眼睛直径8.6米、嘴巴宽为12.3米、头部长50.5米、大脚趾宽为5米、脚趾厚度为1.2米。

中国最大的卧佛在江西省弋阳县龟峰景区龙门岩安家落户,弋阳卧佛山体自然天成,“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该卧佛全长416米,佛身高差68米,系利用山势雕琢而成,自然山体展示着令人振撼的释迦牟尼涅盘群图的艺术神韵,为世界最大的佛祖形象。
据弋阳县旅游局的翁贵祥介绍,卧佛全称为龙门巨型岩雕卧佛,地处该县龟峰景区内的龙门岩。由着名美术师尼玛泽仁设计,根据龙门岩山体长400余米,峰高110米,最大石峰落差40米,自然体貌酷似一座卧佛的特点,源引佛教文化的丰富内涵,确定在此雕琢以大佛涅槃为主体的佛雕群。于2002年5月1日动工花费了两年多的时间致2004年10月13日完工。
卧佛整个工程总投资近400万元。佛雕群分为上中下三层,在长400多米,佛祖高110余米的山体中,除神态祥和的释迦牟尼卧佛外,在其中部还塑造了佛教僧团的十大弟子形象。卧佛上部同时安插了“天龙八部”诸神,所有雕像无不栩栩如生,却又神态各异。
弋阳系佛教南禅宗的发源地,佛教历史悠久,寺庙众多。据县志记载,古代全县有佛教场所170多处,其中以唐代始存的“中华第一佛洞”南岩寺,宋朝22岩寺以及龙门岩寺等享有盛名。相传山底岩洞为神禹所凿,因石骨盘绕如巨龙而名龙门岩;明末清初,僧人上熊依穴建寺,为龙门岩寺;干隆年间,县令何掞更名为“天成寺”,意道“自然天成”。从天生桥孔进入其间,顿然佛国意境,清弋阳邑令王度立匾曰“飞来禹迹”。
南岩寺位于一处高30米、宽70米、深30米的天然岩石巨洞中,位于大卧佛的背后,有着千年历史,掩藏在丹霞丘陵中

阅读全文

与中国第一巨佛是哪个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不会越南语英文怎么自由行 浏览:188
欧若为印度多少 浏览:789
意大利的润滑油在哪里 浏览:608
英国如何买国内药 浏览:665
印度联邦实力如何 浏览:129
英国王室延续多久 浏览:268
越南为什么人口增长过快 浏览:45
印尼什么插座标 浏览:965
百香果们为什么要去意大利 浏览:528
中国有多少对列车 浏览:208
中国最漂亮山是什么山 浏览:414
意大利面怎么做造型 浏览:535
出差印尼买些什么 浏览:899
韩国在中国的衣服品牌有哪些品牌 浏览:814
意大利哪个国家确诊人数最多 浏览:988
中国被割了多少地 浏览:975
意大利进口男鞋有哪些品牌 浏览:492
印尼的天空在哪里 浏览:62
伊朗拐点是什么意思 浏览:525
意大利拉瓦洗车机哪里生产的 浏览: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