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战中,苏联给中国援助了多少武器装备
二战中,苏联给中国援助了多少武器装备?
在整个抗战中.苏联共提供T26坦克82辆.火炮1600门.炮弹200万发.提供飞机1285架.其中歼击机777架.教练机44架.运输机56架.轰炸机408架架,杜-2俯冲轰炸机328架,重型轰炸机50架,航空炸弹21万5千枚。机枪1万4千挺.步枪11万支.步枪弹1.5亿发.国民党共有将近50个师装备有苏式枪械。
1942年后 援助总额才与俄国2000名“志 愿”飞行员,500 名军事顾问以及大量大炮、军需品和石油。
② 汶川地震后各国捐款名单
各国政府为四川地震捐款明细,沙特捐助6000万美元
截至今日,各友国对四川地震灾区伸出援手。
沙特国王阿卜杜拉决定沙特向中方捐赠5000万美元现金和1000万美元物资,帮助中国抗震救灾。
美国政府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50万美元。
俄罗斯政府向灾区捐赠的首批救援物资昨天下午运抵成都。首批总值30多万美元的救援物资共约30吨,包括帐篷、被褥等,将直接运往灾区。俄罗斯政府近日还将派出3架专机,再向四川地震灾区运送100吨救援物资。
泰国前总理差瓦立昨天也特地来到中国驻泰国使馆,向使馆负责人转交他给中国政府的慰问电。此前泰国政府表示,准备向中国捐款50万美元,支援中国救助灾民。截止记者发稿时,中国驻泰使馆已经收到来自泰国各界人士的捐款总额1500万泰铢,约合375万元人民币。
波兰外交部表示将通过中国红十字会向灾区提供10万美元援助。
比利时政府向我地震灾区提供65万欧元资金援助。
日本政府将向地震灾区提供约5亿日元的紧急援助。
英国政府将向地震灾区提供100万英镑的援助物资。
韩国政府将向地震灾区提供约100万美元的紧急援助。
意大利政府将一所野战医院、一线抢救物资、灾民住宿帐篷等物资通过空运运往中国,还将根据中方需求,提供其他紧急救援物资。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处承诺向我受灾地区提供30万美元的紧急援助。
挪威政府决定向中国提供2000万挪威克朗(约合390万美元)捐助款。
德国政府已通过德国红十字会向中国地震灾区提供第一笔总数为50万欧元的救灾援助。
法国表示可向中方提供人员、设备和物资,尤其是专业救援人员。
乌克兰政府准备向中国派出由102人组成的战地移动医院.
③ 俄罗斯火灾中国捐款了多少
中国政府向俄罗斯提供了100万美元现汇援助和价值2000万元人民币的救援物资,由于森林大火位置发生在俄罗斯的西部地区,加之中国国内缺乏飞机等灭火设备,中国并没有派救援队和装备前往。美国向俄罗斯提供了5万美元救灾援助。 截至目前,有超过550名外国救援人员、13架不同类型的外国飞机参与俄灭火工作。
④ 抗美援朝时苏联给了中国哪些援助
一、提供轻武器援助
在进入朝鲜战场的初期,志愿军面临着武器装备不统一的问题。当时志愿军手中的武器还多来自缴获,型号五花八门,规格极其混杂,仅步兵武器就有多达11个品种。
这一情况给弹药供应带来极大的困难,当时入朝作战的志愿军有12个军36个师的兵力,但是却仅有6个步枪和机枪弹药基数。针对这一问题,苏联在战斗初期向志愿军提供了大批轻武器援助,包括14万支步枪,2.6万支自动抢,9000挺机枪,配套1.75亿发子弹,等等。
二、提供坦克车辆援助
建国之初,我国的重工业基础还非常薄弱,入朝作战的志愿军十分诸如坦克与装甲车。针对这一问题,初苏联在1950年以后将众多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运到中国,这其中有T-34坦克300辆,IS-2型重型坦克60辆,ISU-122/152重型突击炮40辆,中国利用这批装备建立训练了3个坦克师和3个独立坦克团。
三、提供战机援助
当时志愿军的空军装备也几乎是“一片空白”,由于缺乏空军,早期的志愿军面对敌军拥有优势火力的空军往往束手无策。
针对这一问题,苏联也向中国提供了飞机,苏联最初提供的是米格-9歼击机,然而这种飞机性价比不好,非常不适合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后来苏联于1951年向中国提供了372架先进的米格-15战机,中国用苏联提供的这批战机装备了6个空军师,极大弥补了空军建设得空白。
此后,苏联又陆续向中国出口1000架米格-15战机,由于米格-15的整体性能优于当时美军装备的F-84,因此志愿军空军获得了与美军空军叫板的能力。
四、帮助训练专业化兵种
中国部队使用这些装备。志愿军来到朝鲜战场之初,只有地面炮兵,非常缺乏反坦克炮兵与防空炮兵,后来苏联帮助志愿军组建了相应的兵种。
苏联在帮助中国军队进行训练建设得同时,也将相关的战争经验传授给了中国,包括苏联的大炮兵主义、纵深进攻战术等等,这些战争思想对后世中国军队有着极大的帮助。
(4)俄罗斯援助中国物资多少扩展阅读: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巩固了中国新生的人民政权,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顶住了美国侵略扩张的势头,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如果说美中战争是美国和中国“军事、政治、经济、外交上的全面较量”的话,那么可以说结果是不分胜负。对于刚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虽然在这场战争中牺牲了很多,但通过与美国对等作战,完全确立了革命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另外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军作战,经受了“现代战争的考验”,成长为一支能够适应现代战争的正规军。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场战争中得到很多,可以说它是一个预料之外的胜利者。
在国内,中国积累朝鲜战争时总体战的经验,从1953年到1957年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了农业合作化等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变革,为国家社会主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抗美援朝
⑤ 疫情防控期间面对疫情,有哪些国家向中国伸出援助之手
有伊朗,俄罗斯和巴基斯坦。
2月6日,柬埔寨航班将向中国机场运送约1.4吨捐赠物资。截至目前,已经免费运送了6批物质,总计约4.5吨,为中国,成都,深圳,温州,福州等地提供了援助。 2月3日,伊朗外交大臣扎里夫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发表了文章并说伊朗一直站在中国身边。 2月5日,外交部发言人说,伊朗外交大臣扎里夫是第一位公开支持中国的外交部长,这表达了伊朗人民对中国人民的诚挚感情,体现了中国与伊朗伙伴关系的传统友谊。伊朗方面还向中国提供了300万个医用口罩,并表示将继续提供援助,与中国合作抗击该流行病。
⑥ 汶川地震多少国家援助中国
汶川地震共有45个国家给中国带来了援助。
自5·12汶川地震发生以来,国际社会向中国政府和人民表达了真诚同情和慰问,并提供了各种形式的支持和援助。截至2008年7月18日,外交部及中国各驻外使领馆、团共收到外国政府、团体和个人等捐资17.11亿元人民币。
其中,外国政府、国际和地区组织捐资7.70亿元人民币;外国驻华外交机构和人员捐资199.25万元人民币;外国民间团体、企业、各界人士以及华侨华人、海外留学生和中资机构等捐资9.39亿元人民币。
来自日本、俄罗斯、韩国、新加坡的4支境外救援队伍,陆续抵达灾区开展救援行动。俄罗斯51人的救援队在绵竹市开展救援。日本两批60人的专业救援队在青川、北川开展救援。韩国47人的救援队、新加坡55人的救援队在什邡市开展辛苦救援、俄罗斯的救援队在彭州开展救援。
沙特阿拉伯王国国王阿卜杜拉决定沙特向中方捐赠5000万美元现金和1000万美元物资,帮助中国抗震救灾。(共计约合人民币4.2亿元)
加拿大政府捐助超过3100万加元;印度政府决定向中方提供500万美元救灾物资;日本政府决定提供约5亿日元紧急援助;爱尔兰政府决定向中国红十字会提供100万欧元现金援助;马来西亚政府决定向中方提供150万美元援助。
以色列政府向中方捐赠价值150万美元的救援物资;比利时将提供65万欧元紧急援助。巴基斯坦政府向灾区捐赠价值100万美元的救援物资;意大利政府向中方提供50万欧元和150万欧元的救灾物资;土耳其政府决定向中方提供200万美元援助。
⑦ 抗战时期苏联曾给中国哪些援助
抗战时,苏联对中国的援助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贷款和物资援助,一类是人员及技术援助。
1、抗战爆发后,苏联很快与中国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并向中国提供了三笔援华军购贷款,贷款金额高达2.5亿美元,实际到位资金约为1.731亿美元。
这些贷款主要用于购买苏联的武器,以中国的茶叶、桐油等物资进行偿还。此外,苏联还给予了中国非常优惠的物资购买价格,大部分武器其实是半价出售的。
由于当时中国抗战形势危急,对物资需求非常迫切,所以很多军事物资还没签订合同就已经运到了。
2、抗战中,苏联向中国提供了1200余架飞机、1317门火炮,82辆坦克、1800余辆汽车、14025挺机枪以及大量的武器弹药和石油等物资。
抗战劲旅200师就是由苏联援助物资组建的。苏联的援助一定程度上解了中国的燃眉之急,有力的支持了中国的抗战。
(7)俄罗斯援助中国物资多少扩展阅读:
揭秘:抗战时期苏联对中共的资金支持
抗日战争时期苏联对中国共产党的援助问题是苏联与中共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长期以来,学术界比较关注的是苏联对中共的武器援助问题,而对资金援助问题的研究较少。
抗日战争时期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1937—1943.5)》等一批俄罗斯档案文件的陆续披露和出版,使这一问题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
苏联向中共提供资金援助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共一大召开以前。
到1934年夏秋间,莫斯科与中共中央及中共在各地的武装力量失去电讯联系后,苏联和共产国际对中共的援助基本都停止了。
此后直到1936年,在三个重要因素的作用下,又恢复了苏联对中共的援助。
第一,中共建立了稳定和可靠的根据地;第二,双方的电讯联系得到恢复;第三,中共的经济状况需要资金帮助。
1936年冬,苏联和共产国际的资金援助终于送来了,共产国际通过宋庆龄转交给中共中央5万美元。
1940年底以前,陕甘宁边区、各抗日根据地及军队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两部分构成:其一是根据国共协议,国民政府发给的薪饷;其二是国内外进步人士的一些财力物力援助。
以陕甘宁边区为例,1937年7月至1940年底,其财政收入的半数以上均来自外援。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外援中占最大比例的是国民政府提供的经费。由于对外援依赖较大,根据地财经很容易受其影响而陷入困境。为了摆脱困境,中共多次向苏联和共产国际寻求帮助。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揭秘:抗战时期苏联对中共的资金支持
⑧ 世界各国为中国地震捐了多少钱啊
●沙特国王阿卜杜拉决定沙特向中方捐赠5000万美元现金和1000万美元物资,帮助中国抗震救灾。
●英国首相布朗表示英国将提供100万英镑援助。
●波兰外交部表示将通过中国红十字会向灾区提供10万美元援助。
●比利时政府向我地震灾区提供65万欧元资金援助
●日本政府将向地震灾区提供约5亿日元的紧急援助。
●英国政府将向地震灾区提供100万英镑的援助物资。
●韩国政府将向地震灾区提供约100万美元的紧急援助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处承诺向我受灾地区提供30万美元的紧急援助。
●美国将向中国提供50万美元援助。同时,美方将考虑提供任何额外的资金援助。
●挪威政府决定向中国提供2000万挪威克朗(约合390万美元)捐助款。
●德国政府已通过德国红十字会向中国地震灾区提供第一笔总数为50万欧元的救灾援助。
●比利时决定向中国提供25万欧元救灾款。
⑨ 苏联人帮了我们多少
苏联援华指的是苏联对当时的中华民国的政府和新中国的人民政府采取的援助形式,是属于外交手段的系列。
抗战时期
应中国政府邀请,自1937年11月开始,苏联政府陆续派遣军事顾问和技术专家来华。仅武汉抗战期间,援华苏联军事专家达3665人,军事顾问200多人,在中国服务的苏联总人数约5000人(含志愿飞行人员)。参与援华的军事顾问中,包括苏联卫国战争中着名的朱可夫、巴季茨基、崔可夫、雷恰戈夫、日列加夫等苏联元帅和将军。仅1938年5月至8月的武汉空战中,苏联空军志愿队与中国空军9次并肩作战,共击落日机62架,给日空军以有力打击。苏联空军志愿队大队长等15名空中勇土,为中国的抗日战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我们也应注意到:苏联对华援助的目的主要是使中国紧紧缠住日本,使其不能北进,防止由此导致日本对苏联进攻。苏联对中国的军事援助始终保持在一定限度之内,1939年起苏联开始放慢援助计划执行速度。1941年4月13日,苏联不惜牺牲中国利益,和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实际上停止了对中国的援助。中国的抗战也支援了苏联。中国死死拖住了日本侵略军的主力,挫败了日本“北进”计划。日军1938年7月之所以放弃对苏作战的张鼓峰进攻计划,一方面是由于进攻失败,更重要的原因则是由于中国的英勇抗战。
抗美援朝
1950年10月,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决定出兵抗美援朝,并派周恩来、林彪赴苏联洽商武器问题。斯大林急切地希望中国参战,表示可提供所需各种武器。
苏联援助
中国入朝部队出发前,10月13日毛泽东致电在莫斯科的周恩来,希望他向斯大林交涉,所取得的武器最好采用租借方式,苏方却要将装备折价算作对华贷款。1951年2月,周恩来与苏联驻华军事总顾问扎哈罗夫大将在北京签订了关于苏联向中国政府提供军事贷款的协定,规定以1950年10月19日中国出兵抗美援朝为界,此前订货以全价付款,此后以半价付款。对此,苏方的解释是援朝应“共同负担”,两国各出一半的钱。当时中国对朝鲜的全部人力物力援助都是无偿的,苏联却对武器款斤斤计较。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斯大林也曾无偿提供过部分装备,主要是为了弥补双方不愉快而做出的政治姿态。此间苏联提供的陆军装备,几乎全部是二次大战用过的旧品。如苏军已装备AK-47自动枪,对华只提供波波沙-41冲锋枪。苏军已逐步用T-54坦克换装,便把淘汰下来的3000余辆T-34运到中国,许多车体上还留有对德作战时的弹痕,只是刷上一层新漆。苏联起初对华提供的七个师空军装备,有六个师配备米格—9这种1946年苏联研制出而感到不满意的第一种喷气式战斗机。中国空军领导人认为其无法同美军F-84交锋,更不能抗衡F-86,为此同苏联顾问发生争吵。斯大林考虑到两国关系,才于1951年5月两次致电毛泽东致歉,并无偿送给372架米格—15。中国接受苏援第一批武器后,将三个师装备无偿转交朝鲜人民军,斯大林闻讯后为显示其更高的风格,决定再无偿对华援助20个陆军师的武器。1952年,苏联决定将60架伊尔-28轻型喷气式轰炸机卖给中国,这也是斯大林在世时唯一对新中国提供的现役新式装备。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苏联总共向中国提供了64个陆军师、23个空军师的装备,大部分装备系有偿(半价)提供,就此中国欠下苏联军火债30亿人民币,在当时折合13亿美元。1955年苏军从旅顺撤退时,又移交了折价9.8亿人民币的装备。这些军事欠款,占了中国对苏欠款总额的六成以上。解放军掌握这些武器,对于迅速提高战术技术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1970年毛泽东会见金日成时说:“我看还是要感谢苏联,它总帮助了我们军火和弹药嘛,算半价,还有汽车队。
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苏联领导人中间赫鲁晓夫对华援助的质量最高、意义最重大中苏关系破裂后的很长时间里,国内曾出现一种传说,即称斯大林时期援华慷慨热情,赫鲁晓夫则扮演了撕毁援助合同和“逼债”的角色。其实,若是仔细研究历史档案和亲历者的回忆,在苏联历届领导人中,对华提供援助最多且质量最高者恰恰是赫鲁晓夫。
1953年3月斯大林突然去世,临终前没有明确指定接班人,这使苏联领导层出现最高权力的争夺。同年9月,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其地位还不能同斯大林担任的总书记相比,急需得到中共的支持。据俄罗斯解密的档案记载,1954年9月赫鲁晓夫首次来华前主持召开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决定对华大幅增加援助作为礼物。伏罗希洛夫发言称这是苏联经济难以承受的,赫鲁晓夫则说非如此不能使中国人感受到友谊。果然,在这次来华参加新中国成立5周年庆典期间,赫鲁晓夫改变了斯大林过去的大国沙文主义做法,废除了中苏关系中一些不平等约定,议定从旅顺撤军和交还基地。对于提供常规武器,苏联也改变了斯大林时期主要提供已淘汰的旧品的做法,改为提供现役新装备样品和生产技术。
1954年11月起,苏联向中国提供了米格—17样品及全套资料,中国于1956年仿制成功命名为歼—5歼击机。1955年1月以后,苏联向中国转交了AK-47自动枪、C-41半自动步枪、捷克加列夫轻机枪等技术资料,中国于翌年分别仿制成56式冲锋枪(实际应称自动步枪)、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轻机枪。苏联还提供了现役的T-54A坦克和各种火炮的样品图纸,中国仿造成功后命名为59式坦克和带“5”字头的各式火炮。中国军工水平就此于50年代后期又实现了一次代的飞跃,在常规装备领域已接近或达到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
赫鲁晓夫时代对中国提供的最重要的援助,是帮助建造核弹、导弹生产企业和相应技术。1954年赫鲁晓夫
来华时,毛泽东曾提出过是否能在核弹、导弹技术方面提供帮助,苏方采取了婉拒态度。1956年东欧出现反对苏联控制的波兰、匈牙利事件,1957年6月苏共党内莫洛托夫等元老又要求推翻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在掌握军队的朱可夫主持下打倒了多数中央主席团成员,却未摆脱内外交困的处境。同年7月上旬,赫鲁晓夫派主席团委员米高扬来华介绍情况,希望中共中央对他表示支持。毛泽东连夜主持开会研究,中共中央最后决定为照顾中苏关系,并考虑到赫鲁晓夫是当时苏共领导中比较好打交道的一位,公开表态支持苏共中央的决定。鉴于赫鲁晓夫在政治上有求于中国,7月18日聂荣臻提出,应利用这一机会交涉核技术援助,周恩来请示毛泽东后马上做出安排。此次苏方反应空前迅速,7月20日苏联驻华总顾问阿尔希波夫代表政府做出同意答复。据前些年已经解密的俄罗斯档案记载,赫鲁晓夫不顾军方坚决反对,决定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生产技术,帮助建立核工厂。
1957年9月,聂荣臻所率的中国代表团访苏,赫鲁晓夫在确认毛泽东同意访苏的消息后,同意签订了中苏国
防新技术协定。同年11月,毛泽东到莫斯科参加了六十一国共产党、工人党会议,在大会发言中表示了支持赫鲁晓夫战胜“反党集团”,同时拥护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的“为首”地位。从同年末开始,苏联开始履行协议,对华提供了P-2导弹作为中国导弹事业的起步的最早样品。翌年,苏联又向中国提供了所需核工业设备,并派出近千名专家,建成了湖南和江西的铀矿、包头核燃料棒工厂及酒泉研制基地、新疆的核实验场,中国正式进入了核工业建设和研制核武器的新阶段。
⑩ 建国后苏联的对华援助有哪些
苏联对中国的援助主要集中在建国初期,1949年苏联以设备、机器和各种材料的商品形式向中国提供3亿美元贷款,利息1%,为期5年。苏联的3亿美元贷款按1950年汇率折算人民币约合9亿元,在三年恢复时期中央政府总投资62.99亿元中,所占比例高达14.3%。另外,苏联政府帮助援建恢复经济急需的煤炭、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化工、机械和军工部门的50个重点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因情况变化,撤消了1个项目,合并了2个项目,实际建设项目为47个。涵盖了以下行业:一、能源工业,二、原材料工业,三、民用机械加工,四、国防军工,五、造纸工业,按国家统计局1953年3月11日的统计报告,3年累计实际进口46974万卢布,完成合同68.7%。
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急需得到中国共产党的支持。据俄罗斯解密的档案记载,1954年9月赫鲁晓夫首次来华前主持召开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决定对华大幅增加援助作为礼物。果然,在这次来华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周年庆典期间,赫鲁晓夫改变了斯大林过去的大国沙文主义做法,废除了中苏关系中一些不平等约定,议定从旅顺撤军和交还基地,在谈及撤军时毛曾说“我认为苏联军队此时撤出旅顺和大连是不合适的”,但因赫态度坚决而作罢。对于提供常规武器,苏联也改变了斯大林时期主要提供已淘汰的旧品的做法,改为提供现役新装备样品和生产技术。
在中国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苏联援华的重点是称为“156项”的基础工业设施建设。这些项目的机器设备,主要是以货物贸易而不是以贷款交付的,而提供技术是免费的。1952年中国制定“一五”计划时,斯大林同意帮助建设141项重点工程,1954年赫鲁晓夫又追加15项并提升质量,成为奠定中国工业化基础的着名的“156项”。后来落实的工程共150项,其中44项是军工企业,包括陆海空三军各种主战装备的制造厂。赫鲁晓夫时代对中国提供的最重要的援助,是帮助建造核弹、导弹生产企业和相应技术。
据前些年已经解密的俄罗斯档案记载,赫鲁晓夫不顾军方坚决反对,决定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生产技术,帮助建立核工厂。从1957年末起,苏联开始履行协议,对华提供了P2导弹作为中国导弹事业的起步的最早样品。翌年,苏联又向中国提供了所需核工业设备,并派出近千名专家,建成了湖南和江西的铀矿、包头核燃料棒工厂及酒泉研制基地、新疆的核实验场,中国正式进入了核工业建设和研制核武器的新阶段。
1953-1957年,中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工业化初步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