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古代各国定都位置
西夏(兴庆)
北宋(开封)
金(中都北京—开封)
南宋(临安杭州)
元(大都)
明(南京——北京)
清(北京)
B. 中国的古代遗址都有哪些分布在什么地方
中国古代遗址非常多,数量巨大而分散,因此只列举10个最着名的作为代表。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皇朝的故居,已有1000年以上历史。
西安秦始皇陵。中国第一代皇帝秦始皇的陵墓,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圆明园遗址。位于北京市,原为清朝皇家园林,八国联军侵华时被焚毁。
西汉南越王陵。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西汉南越国第二代国王赵昧之墓,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西夏王陵。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国少数民族政权“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墓,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布达拉宫。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国少数民族吐蕃人所建造的宫殿,距今已超过1000年历史,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高句丽皇城及贵族墓葬。位于吉林省集安市,北方游牧民族高句丽所建立的政权,至今已有500年历史。
马王堆。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女尸历经2000余年,尸身不腐,被誉为“考古界的奇迹”。(马王堆并非干尸)
湖南大学。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大学前身为岳麓书院,建于公元976年,是中国惟一具有1000年历史的学府。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始建于公元493年,集合历代皇朝的佛像和书法摹本,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C. 古代中国现在在哪里
所谓“历史上中国的范围”是指用什么标准来判断中国古代疆域的范围。关于这个问题,以往大致有以下五种意见:一是以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的版图作为历史上中国疆域的范围;二是以今天的中国版图作为历史上中国疆域的范围;三是以历史上不同时期形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作为历史上中国疆域的范围;四是以接受了汉族文化或儒家文化的地区作为中原王朝的疆域,即以文化标准来判断疆域的范围;五是以汉族建立的王朝的版图作为历史上中国疆域的范围。其中第四种意见近10年来很少听到了,最后一种意见已消声匿迹,绝大多数学者持第一种意见。 “中国”一词始见于西周初,普遍用于春秋时代。春秋前,天子所居京师称“中国”,即处于中枢地位之国。后又将地理上处于中心区的国称中国。秦汉时,被统一的诸侯国所在地区都可以称“中国”。“一般说来,一个中原王朝建立了,它的主要统治区就可以被称为中国,而它所统治的边远地区以及统治范围之外就是夷、狄、蛮,就不是中国”,“中国也是一个文化概念,一般即指汉族文化区”。“广义的‘中国’就等于中原王朝,凡是中原王朝的疆域范围都是‘中国’。狭义的‘中国’则只能是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汉族聚居区或汉文地区。”
D. 中国古代国都建在哪里最好
这个得按当时的政治军事格局来看,立都要便于管理全国,且要有险可守,救济发达,秦汉时陕西一带是首选,三国之后政治军事中心渐渐从北方转移到南方,直到宋朝在南方城市建都
E. 中国古代分为的九州分别是现在的哪些地方,具体位置在哪
相传大禹治水后把中国大地划分为九州,并以九州为素材打造了九鼎,以此来象征着中华大地。很多人就好奇了,古代所谓的九州分别指的是哪几个州呢?来看看有没有你的家乡。
梁州包括重庆、成都、云南和西藏等地。最后一个就是雍州,雍州是主要为位置是西北方,历史上关于这里的记载比较少,不过这里的荒漠、沙场倒是引起了众多文人骚客写诗的素材,这里也是边疆之地,有不少的将领也向往这里的沙场,肆意人生。
F. 中国几大历史地址
革命摇篮——井冈山
革命圣地--延安
红色故都--瑞金
天府之国--四川
芙蓉王国--湖南
蝴蝶王国--台湾
植物王国-- 云南
G. 历史古代中国地理方位在什么地方
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从来都没有改变过。都是位于亚洲的东方,太平洋的西岸。
H. 中国历史朝代都定都哪里
夏:斟鄩(河南洛阳偃师西)、阳翟(河南禹州)、帝丘(河南濮阳西南)、夏邑(今河南商丘东)、安邑(山西夏县西北)、原(河南济源西北)、老丘(河南开封东北)、西河(河南安阳东南)。
商:亳(河南商丘)、西亳(河南洛阳偃师西)、嚣(河南郑州西北)、相(河南濮阳北、安阳内黄南;一说今河南安阳洹水北)、西亳(河南洛阳偃师西)、奄(山东曲阜)殷(河南安阳)、朝歌(河南淇县)。
西周:镐京(陕西西安长安西北)、成周(河南洛阳)、犬丘(陕西咸阳兴平东南)、南郑(陕西渭南华县)
东周:雒邑(河南洛阳)
秦: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西汉:洛阳(河南洛阳东)、栎阳(陕西西安临潼东北)、长安(陕西西安西北)
东汉:雒阳(河南洛阳东)、长安(陕西西安西北)、许昌(河南许昌)
三国时期:【魏】许昌(河南许昌)、洛阳(河南洛阳东)公元221年--公元265年【蜀】成都(今四川成都)【吴】建业、建业(江苏南京)。
西晋:洛阳(河南洛阳东)长安(陕西西安西北)。
东晋:建康(江苏南京)
隋:大兴(陕西西安)、洛阳(河南洛阳)。
唐:长安(陕西西安)、武周神都洛阳(河南洛阳)、洛阳(河南洛阳)。
北宋:东京(河南开封)
南宋:南京(河南商丘)、临安(浙江杭州)
辽:上京临潢府(内蒙古巴林左旗)、中京大定府(内蒙古宁城西南)公元1007年—公元1125年
金: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东城东南)、中都大兴府(今北京城西南)、南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归德府(今河南商丘)。
元:大都(元京师,北京)
明:南京 (江苏南京)、北京(北京)公元1420年—公元1644年
清:兴京(辽宁新宾西)、辽阳(辽宁辽阳)、盛京(辽宁沈阳)、北京(北京)。
(8)中国古代地址在哪里扩展阅读:
长安与洛阳的角色互转
汉朝是刘姓王朝,有刘邦(高祖)建立的前汉和刘秀(光武帝)建立的后汉之分,后世史学家习惯将前汉称为“西汉”、后汉称为“东汉”,此叫法即因各自都城方位不同而来。
公元前206年,刘邦受封“汉中王”。在“楚汉相争”中,刘邦打败了项羽,于公元前202年定鼎天下。当年2月28日,刘邦在山东定陶汜水之阳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初都洛阳,群臣拥护,认为“其固足可恃也”。
但不久,刘邦改变了想法,将洛阳设为陪都,而定长安城为首都。原来,谋臣张良的分析起了决定作用。《汉书·张良传》记载,张良认为洛阳“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长安则“金城千里,天府之国”。
到了建武元年(公元25年),洛阳终于迎来转机,由“着名陪都”转正为东汉的“着名首都”。这年冬十月,刘秀与王莽的更始政权决裂,在鄗(今河北高邑)登基称帝,为表明自己的刘姓正统和汉家重兴,仍以“汉”为国号,此即东汉。刘秀确定洛阳为首都(东都)后,设长安为陪都,称为“西都”。
I. 中国历史悠久,各个朝代都建都在哪里
中国各个朝代国都:
1、夏
阳翟 河南禹县
斟鄩 河南偃师
阳城河南登封
安邑 山西夏县西北
西河 河南安阳东南
原 河南济源西北2公里庙街原城
帝丘 河南濮阳
纶城 河南虞城西35里
夏邑 河南夏邑
老丘 河南开封东45里国都里村
商丘 河南商丘
2、商
亳 河南商丘东南
西亳 河南洛阳偃师
嚣 河南郑州
相 河南安阳西
邢 河北邢台
耿 山西河津
庇 山东菏泽郓城
奄 山东曲阜
殷 河南安阳小屯
朝歌 河南淇县
3、西周
镐京陕西长安西 文王
雒邑河南洛阳 成王
4、东周
雒邑 河南洛阳偃师 公元前770年
5、春秋十五诸侯
宋商丘河南商丘 西周
陈宛丘河南淮阳 西周初
鲁曲端口山东曲阜 西周初
卫 沫 河南淇县 西周初
曹 陶 山东定陶 西周初
齐营丘山东临淄 西周初
蔡 上蔡 河南上蔡 西周初
晋 翼 山西翼城东 西周初
吴 吴 江苏苏州 西周
邢 邢台 河北邢台西 周初至春秋中期
郑 新郑 河南新郑 春秋初
秦 雍 陕西凤翔东南 公元前677年
楚 郢 湖北江陵纪南城春秋前期
燕 蓟北京城西南 春秋
越 会稽 浙江绍兴 夏
6、战国七雄
齐 临淄 山东临淄 西周初
楚郢湖北江陵纪南城 公元前689年楚文王自丹阳迁都于此。
陈河南淮阳 公元前278年楚平王自郢迁都于此
燕 蓟 北京城西南 春秋
赵 中牟 河南鹤壁公元前425年迁都中牟。
韩 新郑 河南新郑公元前375年韩哀侯自阳翟迁都于此
魏 大梁 河南开封公元前364年自安邑迁都于此
秦 咸阳 陕西咸阳东北 公元前350年自栎阳迁都于此
7、西汉
长安 陕西西安北 前202年刘邦建
8、新朝
常安陕西西安北 公元8年王莽建
9、东汉
雒阳 河南偃师 前25年刘秀建
许昌 河南许昌 196年汉献帝迁都于此
10、三国
魏 洛阳 河南洛阳 220年曹丕建
蜀 成都 四川成都 221年刘备建
吴建业江苏南京222年孙权建
11、西晋
洛阳 河南洛阳 265年司马炎建
12、东晋
建康江苏南京 317年司马睿建
13、南朝
宋建康江苏南京420年承晋
齐 建康 同上 479年承宋
梁 建康 同上 502年承齐
陈 建康 同上 557年承梁
14、北朝
北魏
盛乐 内蒙古和林格尔北 386年建
平城 山西大同 398年迁此
洛阳 河南洛阳 494年迁此
东魏
邺 河南安阳 534年建
北齐
邺 同上 550年承东魏
西魏
长安 陕西西安 534年建
北周
长安 同上 556年承西魏
15、隋
大兴 同上 581年承北周
洛阳 河南洛阳 炀帝605年建
16、唐
长安 陕西西安 618年承隋
洛阳 河南洛阳 承隋
17、五代
梁 开封 河南开封朱温于907年建
唐 洛阳 河南洛阳李存勖于923年建
晋 开封 河南开封石敬瑭于936年建
汉 开封 同上刘知远于947年建
周 开封 同上郭威于951年建
18、北宋
东京 开封府 河南开封 960年承后周
南京 应天府 河南商丘
西京 河南府 河南洛阳
19、南宋
南宋无明确的首都,临安(杭州)为行在。
20、辽
临潢 内蒙古巴林左旗耶律阿保机于916年建
大定府 内蒙古宁城西南 1007年建
辽阳府 辽宁辽阳 938年建
析津府 北京城西南 936年建
大同府 山西大同 1044年建
21、金
会宁府 黑龙江阿东城东南完颜阿骨打于1115年建
中都 北京城西南完颜亮于1153年迁此
大定府 内蒙古宁城西南 1122年建
大同府 山西大同 1 122年建
开封府 河南开封 1214年建
辽阳府 辽宁辽阳 1621年建
22、西夏
兴庆府 宁夏银川 元昊于1038年建
23、元
大都 北京城 1267年建
大夏国 重庆 1363年建
24、明
应天府南京 江苏南京1363年朱元璋建
开封府北京 河南开封1363年朱元璋建
顺天府 京师 北京 1420年明成祖迁
25、清
京师 北京城 1644年迁此
盛京 辽宁沈阳1625年建
J. 中国在古代属于哪国
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中,埃及文明随着希腊罗马的侵入而中断了,巴比伦文明也由于波斯等外族的入侵消失了,印度这个同样被称为东方古国的国度也由于种族的战争而中断了古文明.
中国,这个历经五千年文明的东方巨龙,却在经受着频繁的外族入侵中愈来愈强,无论是蒙古的征服还是女真的入关,最终被征服的却是他们,他们逐渐被汉化,共同的属于了华夏民族.
我们知道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征服后,日耳曼民族却也皈依了基督教,西方靠的是宗教的信仰征服,而东方的中国自上古以来所有的宗教都没有过类似西方的如此高的地位和影响力,然而周边的民族却同样被汉文化征服,融入到汉人的生活当中,何以至此.人们都说宗教的信仰是强大的,它的力量足以征服人的心灵.在中国,真正征服外来民族的却不是宗教,这好象也谈不上信仰一类的东西,那么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中国文明,或者汉文明为什么能在世界上成为东亚文明的中心,影射整个远东,五千年的积淀当然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应该是我们汉文明它自身所具有的特点.
说到我们国家的传统文明,当然是以儒家文化为主流了.西方一些人把"儒家"称作"儒教".在中国也早有"三教"之说.其实儒到底是不是宗教也无关紧要,它的内髓确和宗教有着本质的区别,而它的影响却又不逊色与任何一个宗教.儒家提倡的思想早已成为广大华夏文化圈内人们潜意识下的一种定式,非是有一套彻底革新的思想是无以和它对抗的,即使是皈依了宗教的人,他内心中依然会存留着儒道提出的类似与"三纲五常"的东西,这是一个习以为常,理所当然的事情.
中华文明在上古和先秦时代并不是以儒家为尊的,这一点人人尽知.上古的思想大多为神话为主,而先秦时代的无论是夏商周还是春秋战国,中国的思想观点都是各言其是,而这也是中国文化大放异彩的时候.孔子的儒家却只是当时其中一个不合时宜的部分.不过他的思想确实是高深得让诸侯都敬佩的,他的威望也是很高的,他这一学派的组织势力也让他派不可小视.其实儒家组织上以及内在的稳定性才是它在以后获胜的真正法宝.
稳定性,这就是汉民族内身一直存在的一套生活模式,也是我们的秉性所在.而这种稳定性足以满足统治的需要,并不比任何一个宗教的思想作用差,甚至会更奏效.而又是这个稳定性让汉民族一直延续了下来,外族一旦进入,却也只能随着一同稳定了,因为无论是何种民族,"稳定"对于他们都是必须的.可是又是因为这种内性的"稳定"甚至是融入了道家"无为"了的稳定却让我们安于一套模式,甚至于不去关心和干予任何不关自己的事情,因为人们都在为了维护这个"稳定",更大意义上是自己的"稳定".鲁迅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的劣根性也应该是由于这个"稳定"所导致的.
在古代中国,中原的汉民族绝对是先进的,文明的.而周边的少数民族通常被称做蛮夷.中原是一个安定的状态,人们乐于如此的生活,这着实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乘,而却淡化了整个民族身上那种勇力与魄力.大家都是很自豪的称自己为"天朝上民".汉民族却一直遭受着少数民族的侵扰,这并不是因为汉民族真的军事落后,而正是因为民族的凝聚力在安逸的条件下逐日淡化了.为什么汉武帝时驱逐了匈奴,为什么唐太宗时收服了突厥?这其实都是因为他们团结这个本来就超强大的民族.近代中国屡战屡败,却只要一团结马上就会有胜利,这是经验更是教训.
"安"可生财却也可以堕志.中国古代的"安"让周围的民族为之钦羡,故而纷纷朝华,或者意图占领中原.中国文化的"和"与"统"使他们不得不加入到华夏文明潮流之中.因为当时中国是世界的中心,它的文化影响是不能用武力征服的,全世界人都渴望过他那样的生活.
现在如果再"安"就不现实了,因为中国已不是世界的中心.我们在维持这种"稳定"已经失去了过去的效果,我们只能谋求新的突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