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是怎么供暖的

中国是怎么供暖的

发布时间:2022-06-10 23:27:31

㈠ 暖气是如何供热的

1、水暖利用壁挂炉或者锅炉加热循环水,再通过管材链接到暖气片,最终通过暖气片将适宜的温度输出,形成室内温差,最后进行热循环使整个室内温度均匀上升。

2、气暖则是加热空气,冷空气一进来就被暖气片加热成热空气,热空气上升与屋子的冷空气形成对流, 冷空气又循环到暖气附近被加热成热空气,热空气在屋里循环,房间就暖和了。

(1)中国是怎么供暖的扩展阅读

常用供暖方式

1、集中供暖

集中供暖是热力集团把市政热力通过管线输送到用户家中,是清洁且有保证的一种供暖方式。该方式价格便宜,且安全性能相对较高。

2、地板辐射供暖

该方式可以由分户式燃气采暖炉、市政热力管网、小区锅炉房等各种不同方式提供热源。这种供暖方式温度均匀,较为节能,但对管材要求较高,时间长了还会使家具变形。

3、燃气供暖

该方式以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气、电为能源,可自行设定供暖时间,分户计量,但存在安全隐患。

㈡ 我国古代如何屋内取暖

火炕、火墙、火盆、火塘。
1。现在河北、内蒙、东北还普遍使用火炕。
2。火墙现在比较少见。八十年代以前,北方村镇的小医院、单位、学校、工厂,还在使用。
3。火盆,现在少见了。是用黄泥制成,比脸盆大一点,深很多。把柴草的余火放进去,一般是烤手取暖。还可以烧薯仔、爆米花。
4。火塘,照片上见过。堂屋挖一个坑,坑里烧木柴。一般在屋顶开一个洞,出烟。
5。俄国人、日本人的屋子,有一种取暖炉,叫“别勒达“(音译)。别勒达是钢板制作的,很高,从地面到天花板。安在四间屋墙交会处,一个”别勒达“同时给四个房间供暖。
6。另外,就是大家在外国电影上看到的”壁炉“。烧木柴,很绅士。
7。怀炉。扁扁的一个白铜盒子,一端有丝绵涵养的煤油,另一端是燃烧室。小小的蓝色火苗,
散发着热量。人们把它拿在手上,放进怀中取暖。一般都是富贵人家的太太、小姐使用。

中国哪些省份冬季集中供暖

中国集中供暖省份有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中国供暖分界线位于北纬33度附近的秦岭和淮河一带,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中国在苏联援助下为城市居民安装集中供热系统。但当时的中国正面临严峻能源短缺,于是作为中国南北分界线的“秦淮线”就成为集中供暖的界限。



(3)中国是怎么供暖的扩展阅读

2015年11月15日开始,北京、河北、陕西等多个省市正式供暖,标志着北方大部分地区进入了冬季供暖季。近年来,每逢供暖期,呼吁“南方集中供暖”的话题都会成为热点。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的调研报告显示,并非所有南方城市有供暖需求,真正需要的是国家划定的“夏热冬冷”地区,包括上海、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四川等。这些省份冬季室温远低于北方城市集中供热时的室内温度。

㈣ 中国冬季供暖以长江为界有什么依据或历史背景

一种说法是:在中国,国家划定冬季供暖的区域为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14个省份,涉及大约2亿城市居民。另一种说法是:国家规定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南冬季不供暖,长江以北冬季供暖。还有一种说法是:以黄河为界,黄河上游地区供暖,中下游地区不供暖。第四种说法是:以温度为界,每年日平均气温小于和等于5摄氏度的天数在90天以上的地区供暖。主要是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 这些说法可都是公开见诸报端的。 国家是什么时候做的这个规定?规定到底有哪些细节?为什么要如此规定?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在计划经济年代,财政困难情况下,基于最低保障考虑的规定。不列入冬季供暖的地区,意味着国家预算不会为其列支供暖经费。而在计划经济年代,供暖的费用基本上是由政府包下来的。 事情就是这样,16摄氏度,是人体对寒冷忍受程度的一个界限,过了此线,人即没有了舒适感。南方的许多地方,冬季的大部分时间是低于这个界限的,但政府的一个规定,让南方人的冬天过得非常痛苦。作家池莉有一篇小说,写到武汉人的冬天,看得人毛骨悚然。 应该考虑南方人的采暖问题 在北方,许多年里,人们的取暖问题是和单位密不可分的。 如果你住着单位分给你的房子,那么,你就什么心也不用操,舒舒服服享受就行了。如果你住着其他单位的房子,那么,你要把按房屋面积收取的采暖费交给对房子有管理权的单位,再拿单据到你自己的单位去报销。 在北方,许多年里,不同单位的人们之间比较单位优劣,冬季的供暖稳定是一个重要指标。

㈤ 中国供暖区域按什么划分

按照秦岭淮河为分界,分为南北区域。

之所以出现供暖的“南北差异”,主要就在于解放初制定的秦岭淮河供暖划界。但是当时制定这条线是基于经济发展水平的考虑,而非实际需要。没有暖气的南方,比北方更冷,甚至连许多北方人都受不了南方的冬天。一旦出现冰雪天气,南方气温降至零度以下就更让人“伤不起”。

继续按照百年前划定的南北划界线来决定是否供暖显然早已不合时宜。事实上,为南方集中供暖的呼声已有多年,然而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相关提案至今未得到决策层面的认可。反对方的依据主要是能耗巨大。

(5)中国是怎么供暖的扩展阅读:

1、我国集中供暖模式沿袭苏联

中国的集中供暖制度始于20世纪的50年代,参照当时苏联的模式,初步建立了住宅锅炉供暖体系。当时苏联将室外5摄氏度以下定义为冬天,而我国规定只在日平均气温不超过5℃的日数在90天以上的地区集中供暖。

主要包括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纵观世界各国的冬季取暖模式,无论是集中供暖的俄罗斯(即前苏联)还是分户供暖的欧洲各国,都没有像中国这样以地理界限来划分供暖区域。

2、南北界限划分不科学

上世纪50年代,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定北方为集中供暖区,南方不集中供暖,这即为南北供暖线。但据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现在“南方”很多地区冬季平均温度经常打破“不超过5摄氏度”这一制定集中供暖参考的数据记录。

“不超过5摄氏度”只是从人体对温度的感受出发,并没有考虑湿度、风速等其他相关因素,因此根据南北分界线一刀切来决定是否集中供暖的做法,对接近分界线的周边地区来说并不合理。

㈥ 古代人冬天如何取暖宫廷又是怎么取暖呢

1、古代人用火或者火塘来取暖。

(1)烧火取暖

其实,远在旧石器时代,北京人就已经会使用和控制火了,考古学家曾经发现,北京人用火来烧烤食物、照明和取暖。在这一时期的居住遗址内,还发现过用火的烧土面和灶坑,可以推断,那时候的人们主要是通过烧火取暖。

(2)火塘取暖

火塘也叫火炕,是中国最古老的取暖方式。北方的民居一般都设有火炕,内有孔道,在冬季通过燃烧产生热量进入炕内通道来加温,同时配备有火盆等取暖设施,这种取暖方式,直到现在,北方农村依然在使用着。

穷人在家里只能用灶灰取暖,条件稍好一点的人家用泥制的盆盛装烧火做饭的“灶灰”取暖。

2、宫廷利用”夹墙“来取暖

中国古人的智慧是值得尊敬的,早在秦朝,就已经有“高速公路”“下水道”等等基础设施了。古代的宫廷建筑师们,采取了更多科学的方法为皇宫供暖。

具体做法是将宫殿的墙壁砌成空心的“夹墙”,俗称“火墙”。墙下挖有火道,添火的炭口设于殿外的廊檐底下。炭口里烧上木炭火,热力就可顺着夹墙温暖到整个大殿。

火墙在中国已有悠久历史。西安阎家村汉代建筑遗址的炉灶,其排烟道先曲折,后直上通于户外,近似后世的火墙。火墙由炉膛、火墙体和烟囱三部分构成。热烟气在墙内流程长,则蓄热时间长,散热均匀。烟囱是火墙的排烟通道。火墙的炉灶可以做饭,热烟气则通过火墙体供暖。

(6)中国是怎么供暖的扩展阅读:

古代也有"取暖费"

中国封建时代公务员的工资收入中,主要由俸银、禄米、柴直(值)银三大部分组成。柴直银,就是包括冬天的薪炭费用在内的生活补贴。

早期烤火费多是实物发放,如宋代,每年从阴历10月到次年正月发炭,宰相、枢密使每人发200秤,其余官员从100秤、30秤、20秤、10秤不等。主要用来做饭、烧水的薪柴,则是常年按月发放。

㈦ 国家供暖标准是什么

1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对于负荷计算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数据。在《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发布之前,大部分暖通行业人员使用的是1987年版《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中的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计算参数已不适用于当前的负荷计算。为保证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的准确性和节能性,本次规范编制所使用的原始数据来自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象资料室。规范编制初期是2009年,还没有2010年的基础数据,由于气象部门建议最好选用整十年的气象参数作为基础计算数据,因此编制组选用1971年~2000年的数据整理计算形成了附录A。2010年底,规范编制进入末期,为了能使设计参数更具时效性,编制组又联合气象部门计算整理了以1981年~2010年为基础数据的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经过对比,1981年~2010年的供暖计算温度、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及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上升较为明显,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等夏季计算参数也有小幅上升,以北京为例,供暖计算温度为-6.9℃,已经突破了-7℃。考虑到近两年来冬季气温较往年同期有所下降,如果选用1981年~2010年的计算参数,与原数据相比跨越较大,对工程设计,尤其是供暖系统的设计影响较大,为使数据具有一定的连贯性,编制组在广泛征求行业内部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最终决定选用1971年~2000年作为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的统计期。
2舒适与节能的室内设计参数 随着我国对节约能源意识的不断加强,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只有制定合理的室内设计参数,才能科学的计算冷、热负荷,选择经济合理的供冷及供热设备,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室内计算参数主要是指建筑室内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以及新风量等,这些参数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室内的热环境以及建筑的能耗。室内各计算参数,对于室内热舒适和空调系统能耗的影响程度是各不相同的,有些参数的变化对室内热舒适环境影响较大,对能耗影响却较小,而有些参数的变化则恰恰相反,因此如何均衡地考虑舒适和节能是制定室内设计参数的关键。
对于供暖室内设计温度,基于节能的原则,本着提高生活质量、满足室温可调的要求,在满足舒适的条件下尽量考虑节能,因此选择偏冷(-1≤PMV≤0)的环境,将冬季供暖设计温度范围定在18℃~24℃。从实际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建筑供暖设计温度为18℃~20℃。对于舒适性空调的室内设计参数,考虑不同功能房间对室内热舒适的要求不同,分级给出室内设计参数,热舒适度等级由业主在确定建筑方案时选择。
3民用建筑室内设计新风量 关于"每人所需最小新风量"的讨论涉及两类主要观点:一是消除异味和污染物,保证人的健康舒适;二是尽可能减少疾病传播。规范组对Yaglou传统新风理论、Fanger基于舒适和适应性的新风理论和JoklM.V.污染物指标新风理论进行研究,并且对国际相关标准ASHRAEStandard62、prENV1752、DIN1946、CIBSEGuideA、NKB-61、《日本医院设计和管理指南》进行比对研究,分别对公共建筑主要房间每人所需最小新风量、设置新风系统的居住建筑和医院建筑、高密人群建筑每人所需最小新风量的确定方法进行了规定。
4散热器供暖供回水温度 以前的室内供暖系统设计,基本是按95℃/70℃热媒参数进行设计,实际运行情况表明,合理降低建筑物内供暖系统的热媒参数,有利于提高散热器供暖的舒适程度和节能降耗。近年来,国内已开始提倡低温连续供热,出现降低热媒温度的趋势。规范组通过研究发现:对采用散热器的集中供暖系统,综合考虑供暖系统的初投资和年运行费用,当二次网设计参数取75℃/50℃时,方案最优,其次是取85℃/60℃时。同时规范组调研发现:国外集中供热系统的二次网供回水设计参数存在向低温供热发展的趋势。其中丹麦、芬兰、德国、波兰和韩国等国家由于其纬度与中国北方供暖城市的纬度相近,因此这些国家的供热系统更有参考价值,这些国家的集中供热系统二次网的供水温度参数约为70~80℃,二次网回水温度参数约在40~65℃之间,二次网的供回水温度多采用70/40℃、70/50℃、80/60℃、75/65℃等设计参数。目前,欧洲出现60℃以下低温热水供暖,这也值得我国参考。
5复合通风 目前,我国民用建筑中大空间建筑逐步增多,采用复合通风系统通风效率高,通过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手段的结合,可节约风机和制冷能耗约10%~50%,既带来较高的空气品质又有利于节能。复合通风系统是指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在一天的不同时刻或一年的不同季节里,在满足热舒适和室内空气质量的前提下交替或联合运行的通风系统。复合通风系统设置的目的是增加自然通风系统的可靠运行和保险系数,并提高机械通风系统的节能率。复合通风在欧洲已经普遍采用,复合通风适用场合包括净高大于5m且体积大于1万m3的大空间建筑及住宅、办公室、教室等易于在外墙上开窗并通过室内人员自行调节实现自然通风的房间。
6空调冷负荷计算 空调冷负荷的计算是暖通空调设备选型的基础,其准确性对整个建筑的节能情况、运行效果都影响很大,一种准确、有效、合理的空调冷负荷计算方法对于暖通空调行业至关重要。规范组通过研究,对国内全部的商业负荷计算软件以及两家美国主流商业软件进行五次现场比对,多次网络及电话会议比对,共计算43个算例,处理近千组数据,对空调冷负荷计算方法和软件进行规范、统一、改进。
规范组对我国现行的传递函数法和谐波反应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我国现有空调冷负荷计算方法进行了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计算软件的计算水平。我国现有的两种主流空调冷负荷计算方法传递函数法和谐波反应法,虽然两种方法使用不同的理论,经过完善后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的一致性较好,两种方法都符合我国现行规范的要求,计算精度满足工程需要,两种方法可以互相验证、共同存在。
7空气调节系统 建筑物空调系统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规模、使用特点、负荷变化情况、参数要求、所在地区气象条件和能源状况,以及设备价格、能源预期价格等,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对规模较大、要求较高或功能复杂的建筑物,在确定空调方案时,原则上应对各种可行的方案及运行模式进行全年能耗分析,使系统的配置合理,以实现系统设计、运行模式及控制策略的最优。规范分别对全空气定风量空调系统、全空气变风量空调系统、风机盘管加新风空调系统、多联机空调系统、低温送风空调系统、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直流式(全新风)空调系统的选择原则及设计进行了规定。
8冷源与热源 当前各种机组、设备类型繁多,电制冷机组、溴化锂吸收式机组及蓄冷蓄热设备等各具特色,地源热泵、蒸发冷却等利用可再生能源或天然冷源的技术应用广泛,由于使用这些机组和设备时会受到能源、环境、工程状况使用时间及要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应客观全面地对冷热源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分析,以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确定合理的冷热源方案。
空调冷热水参数应保证技术可靠、经济合理,规范对以水为冷热媒对空气进行冷却或加热处理的一般建筑的空调系统采用冷水机组直接、蓄冷空调系统、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蒸发冷却或天然冷源制取空调冷水、采用辐射供冷末端设备、采用市政热力或锅炉供应的一次热源通过换热器加热的二次空调热水、采用直燃式冷(温)水机组、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等作为热源、采用区域供冷系统等情况的供回水的温度和温差进行了规定。对定流量一级泵空调冷水系统、变流量一级泵空调冷水系统分别对其设计进行了规定。为了保证水泵的选择在合理的范围,降低水泵能耗,对空调水系统循环水泵的耗电输冷(热)比进行了规定,对空调水系统中循环水泵的耗电与建筑冷热负荷的比例进行了限制。
9检测与监控 检测与监控系统可采用就地仪表手动控制、就地仪表自动控制和计算机远程控制等多种方式。设计时究竟采用哪些检测与监控内容和方式,应根据系统节能目标、建筑物的功能和标准、系统的类型、运行时间和工艺对管理的要求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系统规模大,制冷空调设备台数多且相关联各部分相距较远时,应采用集中监控系统;不具备采用集中监控系统的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宜采用就地控制设备或系统。
10消声与隔振、绝热与防腐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 产生的噪声与振动,只是建筑中噪声和振动源的一部分。当系统产生的噪声和振动影响到工艺和使用的要求时,就应根据工艺和使用要求,也就是各自的允许噪声标准及对振动的限制,系统的噪声和振动的频率特性及其传播方式(空气传播或固体传播)等进行消声与隔振设计,并应做到技术经济合理。
为减少设备与管道的散热损失、节约能源、保持生产及输送能力,改善工作环境、防止烫伤,应对设备、管道(包括管件、阀门等)应进行保温。为减少设备与管道的冷损失、节约能源、保持和发挥生产能力、防止表面结露、改善工作环境,设备、管道(包括阀门、管附件等)应进行保冷。近年来,随着我国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物数量的增多以及由于绝热材料的燃烧而产生火灾事故的惨痛教训,对绝热材料的燃烧性能要求会越来越高,设计采用的绝热材料燃烧性能必须满足相应的防火设计规范的要求。

㈧ 全国供暖时间是怎么定的

《北京市供热采暖管理办法》(2009年市政府令第216号)规定,我市的法定供暖时间为当年11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
根据《北京市供热采暖管理办法》第十二条,“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气象等实际情况调整采暖期时间”。

㈨ 北方集体供暖暖气怎么来的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北方主要参照苏联模式,初步建立了住宅锅炉集中供暖体系。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共有156个供暖项目在苏联的援建下实施,包括哈尔滨、西安、长春等城市的热电厂建设项目。

当时的热电厂以工业生产用蒸汽为主要负荷,建筑采暖负荷很少,主要用于工厂办公楼、车间、集体宿舍等,很少为城市民用建筑供应生产和生活用热。

1958年,北京市建立了我国第一家煤气热力公司,主要向中南海和长安街沿线的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大型公共建筑实施集中供热。

也是在那个时期,我国开始划定南北集中供暖的界限。由于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水平落后,能源紧缺,在节约经济成本的前提下,优先考虑了气候寒冷的北方地区。

(9)中国是怎么供暖的扩展阅读

供暖方式

1、集中供暖

集中供暖是热力集团把市政热力通过管线输送到用户家中,是清洁且有保证的一种供暖方式。该方式价格便宜,且安全性能相对较高。

2、地板辐射供暖

该方式可以由分户式燃气采暖炉、市政热力管网、小区锅炉房等各种不同方式提供热源。这种供暖方式温度均匀,较为节能,但对管材要求较高,时间长了还会使家具变形。

3、燃气供暖

该方式以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气、电为能源,可自行设定供暖时间,分户计量,但存在安全隐患。

阅读全文

与中国是怎么供暖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英国补办长期护照要多久 浏览:873
中国和印度之间发生什么 浏览:122
意大利语下载什么软件 浏览:23
法国意大利哪个给的时间长 浏览:963
中国到智利有多少公里 浏览:497
北京意大利餐厅哪里最好 浏览:754
1965年印尼华人大屠中国做了什么 浏览:809
英国羊怎么防盗 浏览:984
在line上为什么找不到印尼 浏览:338
意大利和法国哪个更加艺术 浏览:352
中国最大的卧佛是哪里 浏览:404
1965年印尼对中国做什么 浏览:764
伊朗现在怎么收款 浏览:1002
越南语ba是什么意思 浏览:464
越南女性怎么上户口本 浏览:176
伊朗文字世界文明怎么说 浏览:974
伊朗为什么越来越强大 浏览:247
印尼鱼鹰有什么用 浏览:500
印尼苹果12手机多少钱 浏览:506
美国退出伊朗有什么影响 浏览: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