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请问一下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在军事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1、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的武装力量领导体制
我国的武装力量领导体制,是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入而日渐完善。党的中央军委和国家中央军委并存,同时向中央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负责。
这种体制,既贯彻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又适应我军已成为国家主要成份的实际,进一步完善了国家武装力量的领导体制。
2、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建设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在毛泽东关于建设现代化革命武装力量的战略思想和邓小平关于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指引下,不断向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迈进,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3、进一步发展和健全了“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我国的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包括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4、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形成了一整套制度和优良作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加强了全民国防教育,特别是恢复并加强了对大学、中学在校学生的军训工作,使国防教育逐步纳入到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5、国防法规建设取得了显着成效
国防法规,国家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的基本法律依据,是调整国防领域中各种关系,坚持依法治军,全面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也是做好战争准备,赢得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⑵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军事成就有哪些
1、第一,人民解放军已经由单一军种的军队发展成为诸军兵种合成的强大军队:
新中国成立时,人民解放军只是单一陆军,没有空军,没有海军。陆军也基本上是步兵,炮兵和装甲兵部队极为有限;
军队武器装备基本上是在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中缴获的日军和国民党军队的武器装备,性能落后,型号繁杂,威力弱小。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解放军在这样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建立了海军、空军等军种和陆军的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铁道兵等技术兵种部队;
并都形成了作战能力,空军和陆军各技术兵种都有部队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2、第二,建立了完整的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体系:
新中国成立时,国防工业的基础也极为薄弱。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除空军一部分飞机和海军一部分舰艇是购买的外,陆军和第二炮兵武器装备基本都是自行研制的,我国自行建造的航空母舰已经下水。
3、第三,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军事法规体系:
新中国成立伊始,如何建设国家,如何建设国家军事,都没有经验,都是向苏联学习。
至2005年底,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为龙头,15部专门规范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法律以及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
181件军事法规、88件军事行政法规、3000多件军事规章的法体系。
4、第四,全面展开了军事人才队伍建设:
新中国成立时,人民解放军队伍中除有极少量知识分子和懂技术的干部外,总体文化素质很低。
今天,人民解放军各级领导班子文化程度均在大专程度以上,硕士、博士学位的领导干部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五支队伍建设已初具规模。
同时,采取措施鼓励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入伍当战士。
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军事有哪些成就
1、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不断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不断发展创新,这是我军始终保持蓬勃朝气、不断发展壮大的活力源泉,更是新形势下我军由大向强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我军取得的一切胜利和成就,都是在党的军事理论指导下取得的。
2、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改革开放初期,人民解放军员额达到602.4万人。军队臃肿庞大成为制约现代化建设的一大障碍,只有实行精兵政策,才能提高质量,省出钱来改善装备。我军积极顺应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实行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战略性转变,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向着“精兵、合成、高效”的目标大步前进。改革开放以来,军队规模一减再减,每一次精简整编都是脱胎换骨。
3、树立战斗力标准,聚集备战打仗。
20世纪80年代,军委强调和平时期要把“军队的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提出以战斗力作为衡量全军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全面提高官兵的军事素质和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缩短训练与实战的距离。
20世纪90年代,全军开展科技练兵,大力加强联合训练,推动军事训练向更高层次发展。进入21世纪,我军军事训练改革的主要方向是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整体推进军事训练向信息化聚焦。
4、遂行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解放军肩负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紧紧扭住能打仗、打胜仗,推进军事斗争准备,遂行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5、军队建设发展战略明确而坚定。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军队走过的路清晰而坚定。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明确提出,要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规定了军队建设的总目标和总任务。
20世纪80年代中期,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作出了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重大决策,即从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准备状态转到和平时期建设轨道上来,在军队建设上着重抓了合成军队的建设和诸军兵种合同训练。
90年代以后,提出国防和军队建设跨世纪的“三步走”发展战略,随后又对“三步走”发展战略做了充实完善:在2010年前打下坚实基础,2020年前后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
⑷ 中国建国以来在军事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①研制生产了坦克、战车、远程火炮、导弹、飞机、舰艇等各种常规武器。
②独立自主地研制了原子弹、氢弹、远程运载火箭等战略武器。
③在我国辽阔的后方建设了一批新的科研、生产、试验等基地。
④军工部门为煤炭、石油、民用航空、交通运输等部门生产设备,协助轻纺、
食品等工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并生产了各种耐用的消费品。
⑤培养锻炼了一支坚强的善于攻关的国防科技队伍,获得了许多科技成果和重大发明奖。现在我国不仅自己能研究设计出比较先进的常规武器装备,而且已成为拥有导弹、核武器和掌握空间技术的国家
⑸ 新中国成立后,在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你能列举四项吗
四项大的成果:经济上成为世界第二。科技上登上火星。军事上有了战略核潜艇。高压输变电世界第一。高铁,也是世界第一。
⑹ 简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防建设取得什么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防建设取得的成就:
1、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的武装力量领导体制我国的武装力量领导体制,是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入而日渐完善。1982年,党和国家设立中央军事委员会。
2、进一步发展和健全了"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武装力量是国家的正规军和其他武装组织的总称。我国的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包括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3、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建设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在毛泽东关于建设现代化革命武装力量的战略思想和邓小平关于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指引下,不断向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迈进,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4、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国防科技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先进,建立起了包括电子、船舶兵器、航空、航天和核能等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科研实验生产体系,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为我军现代化建设和切实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5、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形成了一整套制度和优良作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加强了全民国防教育,特别是恢复并加强了对大学、中学在校学生的军训工作,使国防教育逐步纳入到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⑺ 中国军事的成就
中国的军事成就基本分布平均:在陆军上中国最新的99式坦克火力和防护力都是一等一的强,坦克上还配备了激光致盲系统,能将对方驾驶员的眼睛刺瞎。99式坦克还进入了世界的十强坦克2008年排名中 ,99式在其中排名第四。是中国陆军的王牌突击师,但是成本有些过高,相比于漫山遍野的96式,性价比方面是稍低于96式的。
空军方面:中国军事虽然没有什么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也为中国空军的历程上留下了一块里程碑。比较多配备的歼-10战机是中国自主研究的第一种超音速战机。是中国空军力量的一个重大突破,虽然性能在世界上并不是特别强,但是随后出现的歼-20真的是异常耀眼了。歼-20是中国空军能与美国F-22猛禽正面对抗的重战斗机。但是歼-20还是有自重过大的缺点,但相比事故频发的吞金兽缺氧机F-22,歼-20可比猛禽要好多了。
海军方面最近便服役了一艘“辽宁”号航空母舰,事实上,这艘航母并不算真正的战斗航母,而且在一个国家的海军里,必须至少有3艘航母才能是一个完整的大国海军。辽宁舰毕竟拉回来时已经过了一半的寿命了,而且一个航母战斗群形成战斗力一般需要7-9年,所以路还是很漫长的。其它海军军舰没有什么大计划,原本说是要造一种万吨级的军舰,即巡洋舰级。但是后来因为违反了中国解放军不造入侵性的武器条例,所以排水量再轻,现在也不知道咋样了。
现在军事上面基本上就这些了,到以后发展才可能会更快点,军事突破也会比较快。
⑻ 祖国建设巨大成就有哪些(军事方面)
99A坦克
99改型主战坦克,是我军陆军兵器的最强代表。作为亚洲第一,世界前三的主战坦克,不论是火力、防护还是机动性能以及独特的主动激光致盲系统,都是世界最高水平的代表。该型坦克使我国的装甲突击力量在世界范围内领先。
卫士2D“WS—2D”火箭炮
我国的卫士2D远程火箭炮,是世界上射程最远的多管火箭炮系统,最大射程可达480公里。并且其打击精度相当高,具有突防能力,可媲美短程战术导弹。能够根据战场形势、打击目标类型,换用六种以上不同类型的战斗部。我国在火箭炮领域的发展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超过了美国、俄罗斯。我国的A300火箭炮,采用了卫星制导,打击精度更高。更厉害的是,在火箭弹飞行过程中,能进行“空中拐弯”,可有效突防敌防御网。
无人机系列
中国自主研制的多款无人机近30款。可隐身实施高速突防的无人机代表了中国在智能控制军用航空器领域的新技术。随着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的进行和战后形式的发展,无人机在这些低烈度不对称战争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东风5B洲际弹道导弹
解放军在2015年93大阅兵上曝光了东风5导弹的最新改进型0东风5B型洲际弹道导弹。据称,该型导弹能携带最多10枚分导弹头,发射准备时间也进一步缩短。
901型综合补给舰
是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的新型综合补给舰,舰队执行远海作战任务的有力保障,有人说是“航母奶妈”,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实际上是整个舰队的“奶妈”——为整个舰队提供必需的物资保障。
东风41战略弹道导弹
采用三级固体火箭为动力,其射程可达14000公里。可带6~10枚分导式核弹头,大大提高了突防能力和打击能力,采用惯性导航,采用多弹头独立重返大气层载具技术(MIRV),分弹头自适应变轨能力。
中子弹
中子弹是第三代核武器,是一种在氢弹基础上发展、以高能中子辐射为主要杀伤力、威力为千吨级的小型氢弹。它虽然杀伤力量小,主要杀伤人员,但对电子系统的破坏非常巨大。世界上只有美、俄、中三国能够制造中子弹。
红旗系列防空导弹(包括海红旗)跻身世界顶尖行列
红旗系列防空导弹涵盖了中远程、中高空到近程超低空的火力范围,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家族,担负着中国防空的重任。从红旗1到红旗26,构成了中国地空防空导弹的主体。
⑼ 新中国建国初期军事国防的伟大成就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国防和军队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第一,人民解放军已经由单一军种的军队发展成为诸军兵种合成的强大军队
新中国成立时,人民解放军只是单一陆军,没有空军,没有海军。陆军也基本上是步兵,炮兵和装甲兵部队极为有限,军队武器装备基本上是在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中缴获的日军和国民党军队的武器装备,性能落后,型号繁杂,威力弱小。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解放军在这样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建立了海军、空军等军种和陆军的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铁道兵等技术兵种部队,并都形成了作战能力,空军和陆军各技术兵种都有部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66年组建了战略导弹部队——第二炮兵。此后,随着军事技术发展,又相继组建了电子对抗部队和陆军航空兵部队。60年来,人民解放军全面履行保卫祖国、保卫人民和平劳动的根本职能,胜利完成了保卫国防作战任务,严密守卫边防、海疆,依法履行香港、澳门防务职责,震慑、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和统一的各种分裂、破坏活动,为国家繁荣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参加抢险救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支援国家建设,有力支持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参加国际维和、反恐、公海护航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多次精简整编和60年的现代化建设,人民解放军已经规模适度,结构明显优化,现代化水平和作战能力大为提高,形成了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等诸军兵种合成的强大人民军队。此外,还建立了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建立了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后备力量体制。
第二,建立了完整的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体系但中国整个工业水平和技术水平低,这些企业也只能从事旧杂式武器装备的修配和小批量生产不能生产坦克、大炮、飞机、舰艇等武器装备。新中国的国防工业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立和发展起来。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助中国156个建设项目中,有41个是国防工业建设军事综合信息网开通,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控制系统建设取得进展。地地洲际导弹试验、潜地导弹发功,导弹核潜艇建成下水,通信卫星、实用通信广播卫星、气象卫星先后发射成功。从年12月1日神舟一号发射成功,到2008年9月25日,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和神舟七载人飞船先后发射成功。2007年10月24日探月工程“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国防技事业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
第三,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军事法规体系
新中国成立伊始,如何建设国家,如何建设国家军事,都没有经验,都是向苏联学习。在学习过程中,1952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联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兵组织暂行条例》,1955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同年,人民解放军实行薪金制、军衔制和义务兵役制三大制度。人民解放军的一些规章,除《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草案)》是总结解放军政治工作历史经验制定的外,其他基本是照搬或参照苏联红军的一些军事规章。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军事建设贯彻“以我为主”的方针,从中国国情、军情出发,编写制定自己的条令、规章。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军事法规建设明显加快,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等。至2005年底,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为龙头,15部专门规范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法律以及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181件军事法规、88件军事行政法规、3000多件军事规章的法体系。
第四,全面展开了军事人才队伍建设新中国成立时,人民解放军队伍中除有极少量知识分子和懂技术的干部外,总体文化素很低。培养军事指挥和专业军事技术干部。改革开放后,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努力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此后军队各级领导班子的历次调整,严格按“四化”要求选配干部。进入20世纪90年代,建立了依托普通高等院校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21世纪以来,中央军委和总部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采取措施大力加强军事人才队伍建设,以建设指挥官队伍、参谋队伍、科学家队伍、技术专家队伍和士官队伍“五支队伍”为重点,造就大批适应信息化建设、胜任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任务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今天,人民解放军各级领导班子文化程度均在大专程度以上,硕士、博士学位的领导干部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五支队伍建设已初具规模。同时,采取措施鼓励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入伍当战士。胡锦涛主席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解放军已经过去弱小的单一军种的军队发展成为诸军兵种合成、具有一定现代化水平并开始向信息迈进的强大军队。我们建立起完整的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体系,国防实力不断增强。
二、60年来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几点启示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国防和军队建设成绩和经验是主要的,但也有失误和教训,这些为未来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而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工农兵学商,党政军民学,中国共产党领导一切的。建国60年来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巨大成就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因此,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解放军的绝对领导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魂。因此,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设更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规定,由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建立协调会议机制,具体研究解决国防和军队建设事务,由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组织实施。
第二,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首先加强国家经济建设
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建立强大的国防是新中国的两件大事,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两大战略任务,两者不可偏废。经济建设是解决包括国防和军队建设问题在内国家建设所有问题的基础,国防和军队建设是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保障。但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首先加强国家经济建设。关于这个问题,早在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就有深刻阐述。毛泽东指出:“国防不可不有。现在,我们有了一定的国防力量。经过抗美援朝和几年的整训,我们的军队加强了,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苏联红军要更强些,装备也有所改进。我们的国防工业正在建立。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我们不晓得造飞机,造汽车,现在开始能造了。”“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但是,过去我们也没有飞机和大炮,我们是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的。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怎么办呢?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步。”“你对原子弹是真想要、十分想要,还是只有几分想,没有十分想呢?你是真想要、十分想要,你降低军政费用比重,多搞经济建设。”“
第三,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与国家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与国家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这也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基本规律第四,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跟踪世界军事发展形势,从中国国情出发历史是发展的,世界的军事形势特别是军事技术装备不断发展。不了解世界,就会形成闭关自守,闭关自守就会被抛在世界发展潮流的后面。清朝末期的落后除朝廷腐败之外,主要是闭关自守也主要是不顾世界的发展潮流。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充分认识了军队武器装备落后在现代战争中的困难,从而加速了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1955年又根据世界核武器的发展,决定研制“两弹一星”,从而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充分认识了信息技术在高技术战争中的作用,从而加速了人民解放军的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但中国是个大国,人口多,底子薄,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有所为,有所不为,只能用有限的经费集中研究解决关键的高端技术。
第五,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人民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的主战装备是自主研制的,走出了自己的路子,虽然精度不高、数量不多,但不受制于人。因此,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必须有自己的“撒手锏”。2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家,“把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