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绿色农业三大特点
1、注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着力实现清洁生产,将废弃物进行有机化处理,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
2、倡导“以人为本”。绿色农业要生产出营养合理、卫生安全、数量充足的绿色食物。生产过程中以安全为标准,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3、倡导农业全程一体化管理。 将农产品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全程进行绿色化管理和控制。绿色农业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可促进农业与工业的协调,环境的良性循环,人与自然的协调,维持人类的持续生存。
绿色农业是指将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起来,在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户收入的同时保护环境、保证农产品的绿色无污染的农业发展类型。绿色农业涉及生态物质循环、农业生物学技术、营养物综合管理技术、轮耕技术等多个方面,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综合概念。
绿色农业是指一切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农产品数量与质量安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形态与模式。绿色农业在其循序高级化过程中会逐步采用高新绿色农业技术,形成现代化的产业体系。产业高级化的关键是规模、市场和技术,目标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确保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满足新世纪城乡居民的生活需要。绿色农业的发展是成熟的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模式向农业的全面推广和示范,是一种“精英平民化”的发展模式。绿色农业涵盖一个“大农业”整体由低级逐步向高级演进的漫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随着社会和居民消费偏好的逐步升级,农业科学技术与管理手段的进步,绿色等级认证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在整个农业产业链条的实施,初级绿色农业模式渐进演变为高级绿色农业模式。
特征
开放兼容性
绿色农业既充分利用人类文明进步特别是科技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依靠科技进步、物质投人等提高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又重视农产品的品质和卫生安全,以满足人类对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体现了开放兼容的特点。
持续安全性
持续安全即在合理使用工业投入品的前提下,注意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之间的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自然流动和循环转移,把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过程中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重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并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做到可持续发展。
全面高效性
全面高效即绿色农业发展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高度有机统一。绿色农业既注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注重保障人类食物安全,也注重发展农业经济,特别关注推动发展中国家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规范标准化
规范标准即绿色农业鲜明地提出农业生产要实行标准化全程控制与管理,而且特别强调绿色农业发展的终端产品一绿色农业产品的标准化,通过绿色农业产品的标准化来提高产品的形象和价格,规范市场秩序,实现“优质优价”,并提高绿色农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 中国发展绿色农业有哪些优势
第一,我国在自然资源当中,发展绿色农业提供了怎样的优势?
我国农业在自然资源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优势,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具有多样化特点,在整个地图板块中,自北至南跨越九个热量带,地域辽阔、多山多草原、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品种丰富,中西部地区尤其是东北、西北、西南地区,绿色资源多,为发展各类特色绿色农产品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二,我国在人力、物力中,发展绿色农业具有哪些特点?
中国农业在人力、物力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特点,中国农民经过几千年积累,具有丰富的精耕细作技术和绿色农业的传统基础。中国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且价格低廉,可发展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相集合价值大的绿色农产品。大部分地区虽遭破坏,但处于低工业污染或未达到难以逆转的化学中毒地步;中国有数千年食品烹饪史、中医药史、保健史及传统绿色食品的多样性。
第三,发展绿色农业,国家给予绿色发展哪些支持?
中西部地区绿色农业也在迅速崛起,绿色农副产品深加工、精加工、环保生态产业等二、三产业正迅速发展。东部地区技术、人才、资金与西部绿色资源相结合,将迅速发展出口创汇绿色农业与农产品的农工商一体化基地。国家在交通、电力、通讯、农业项目资金补贴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为开发绿色农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尤其是中国这届政府提出的新农村建设发展方向,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加大,从而全面提高农村生存环境的改善,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双重投入,都会引起一系列经济和生活变化。所以,这是农业产业结构变化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
12.jpg
第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具有哪些特性?
(1)折叠多样性
生态农业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
(2)折叠高效性
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
(3)折叠持续性
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第五,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具有哪些要求?
(1)端正指导思想
调动并保护好农民的积极性,农民积极性的源泉在于农民的经济利益。
(2)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农村经济滞后的原固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在于农民的行为只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而不是他人和社会的需要为前提,以更换手段、增值为目的的商品生产。
(3)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业产业化主要包括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从宏观上讲,要使农村的非农产业不断发展;农村的种植业、养殖业走上专业化,为商品化生产奠定基础。农村经济逐步走上工业化、现代化。
3. 中国绿色农业基地标准体系包括哪些
中国绿色农业基地标准体系包括哪些
食品安全法的落实要 建立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基础上,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实施要建立在绿色农业(食品)安全法基础上。
绿色农业应该成为未来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流方向,绿色食品 应该成为替代无公害食品和有机食品的主流食品。
随着绿色农业(食品)国际联盟的建立,加快中国绿色农业和绿色食品的国际化发展成为当前和未来中国农业发展 的重要任务。
本文提出了加快中国绿色农业指标体系建设的指导原则和构架,为绿色农业(食品)基地的建设和评估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提出了绿色农业(食品) 标准体系制定的指导原则和构架,为各部门和各专业人员制定食品安全标准提供建设性指导意见,以加快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
4. 中国主要的生态农业模式有哪些
搞活生态草业和乳品业.六位一体的循环生态模式....形成具有花溪特色的持续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谈谈可以使用和推广哪些生态农业工程和
5. 中国绿色农业基地标准体系包括哪些标准
中国绿色农业基地标准体系包括哪些
1.
食品安全法的落实要
建立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基础上,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实施要建立在绿色农业(食品)安全法基础上。
2.
绿色农业应该成为未来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流方向,绿色食品
应该成为替代无公害食品和有机食品的主流食品。
3.
随着绿色农业(食品)国际联盟的建立,加快中国绿色农业和绿色食品的国际化发展成为当前和未来中国农业发展
的重要任务。
4.
本文提出了加快中国绿色农业指标体系建设的指导原则和构架,为绿色农业(食品)基地的建设和评估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提出了绿色农业(食品)
标准体系制定的指导原则和构架,为各部门和各专业人员制定食品安全标准提供建设性指导意见,以加快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
6. 绿色产业有什么
绿色食品、绿色建材、环保家居、节能减排、低碳呀什么的, 都可以算是绿色产业里的,绿色产业在中国,未来应该是很不错的, 如果想要多了解一下相关知识, 可以到中国绿色产业网上多看看。
7. 中国现今有哪些农业生态模式
这十大典型模式和配套技术是: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平原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渔业模式及配套技术;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及配套技术;设施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观光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生态农业模式类型 (1)时空结构型。这是一种根据生物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和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而合理组建的农业生态系统,使处于不同生态位置的生物种群在系统中各得其所,相得益彰,更加充分的利用太阳能、水分和矿物质营养元素,是在时间上多序列、空间上多层次的三维结构,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佳。具体有果林地立体间套模式、农田立体间套模式、水域立体养殖模式,农户庭院立体种养模式等。 (2)食物链型。这是一种按照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而设计的一种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系统中一个生产环节的产出是另一个生产环节的投入,使得系统中的废弃物多次循环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转换率和资源利用率,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并有效的防止农业废弃物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具体有种植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模式、养殖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模式、种养加工三结合的物质循环利用模式等。 (3)时空食物链综合型。这是时空结构型和食物链型的有机结合,使系统中的物质得以高效生产和多次利用,是一种适度投入、高产出、少废物、无污染、高效益的模式类型。
8. 中国有生态农业吗哪里的生态农业最有名
云凤社理事长李云凤自2005年引进发酵床养殖技术,苦心钻研自然农业技术,十年的技术探索与研究,已克服诸多困难,可以实现生态种养循环。
云凤社发酵床养殖技术中的猪舍建筑、反补防疫、土着微生物控制、饲料制作、猪的秸秆食用、药食同源等技术,生态种植技术中的土壤改良、发酵肥与有机肥制作、育苗、病虫害防治(汉方营养液、天惠绿汁)、活力酵素制作与使用、乳酸菌、鲜鱼氨基酸、土着微生物平衡、稻草与落叶覆盖等技术,这些都已成熟使用多年,并且领先于生态农业行业领域。
9. 生态农业包括哪些
生态农业系统包括哪些方面?
生态农业系统的结构包括三个方面即物种结构,时空结构和营养结构。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不可分割的,这种相互联系,结合农业生产,即种植业与畜牧业,即生态农业也称农业生态。
1.物种结构
农业物种群结构,即农业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组成结构及各种农业生物物种结构。例如,农田中的作物、杂草与土壤微生物及农田作物中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等。
2.时空结构
农业生态系统的时空结构,即生物的配置与环境组分相互安排与搭配,进而形成了所谓的平面结构和垂直结构。农作物、人工林、果园、牧场、水面是农业生态系统平面结构的第一次层次,在此基础上各业内部的平面结构,如农作物中的粮、棉、油、麻、糖等构成平面结构。第二层次农业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是指在一个农业生态系统区域内,农业生物种群在立面上的组合状况,即将生物与环境组分合理地搭配利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光、温、水、热等自然环境,提高生产力。
3.营养结构
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即指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多种农业营养关系所联结成的多种链状和网状结构,主要是指食物链结构和食物网结构。食物链结构是农业生态系统中最主要营养结构之一,建立合理有效的食物链结构,可以减少营养物质的耗损,提高能量、物质的转化利用率,从而提高系统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率。
10. 绿色农业是什么
绿色农业是指将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起来,在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户收入的同时保护环境、保证农产品的绿色无污染的农业发展类型。绿色农业涉及生态物质循环、农业生物学技术、营养物综合管理技术、轮耕技术等多个方面,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综合概念。
绿色农业概念的提出源于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约二十年长足发展的丰富实践。事实证明,绿色食品的思想理念、管理方式和标准体系是符合我国国情、适合现代农业发展新形势的。
绿色农业是指一切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农产品数量与质量安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形态与模式。绿色农业在其循序高级化过程中会逐步采用高新绿色农业技术,形成现代化的产业体系。
(10)中国绿色农业有哪些扩展阅读:
传统农业是自给自足型的小农业,其优势是节约能源、节约资源、节约资金、精耕细作、人畜结合、施有机肥、不造成环境污染,但也存在低投入、低产出、低效益、种植单一、抗灾能力弱、劳动生产率低等弊端。
绿色农业是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有机结合,以高产、稳产、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不仅增加了劳力、农肥、畜力、机械、设备等农用生产资料的投入,还增加了科学技术、智力、信息、人才等软投入,使绿色农业发展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