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为什么都说国产车不好那方面不好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我觉得国产车还是有一些问题的,第一个要讲的就是发动机的问题,其实很多国产车的发动机到现今为止依然使用来自东安三菱的4A91发动机,这台发动机可谓是给我们的国产车立下了汗马功劳。虽然说现在有很多自主品牌的车型,比如说吉利或者是长城,研发出了属于自己自主设计的发动机,但是拆开内部结构你依然还是能够发现三菱发动机的影子。虽然说如今国产的发动机相比于合资品牌发动机的噪音和震动震动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国产发动机的油耗的表现就差太远了,比如说吉利的那一台1.8t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很多网友都说它的市区油耗可以轻松的达到15升左右,这对于合资发动机来说是很难以忍受的,一般来说2.0t的发动机,即使是比较高性能版本的宝马520的2.0t发动机,它的油耗基本上也都可以维持在10升左右,这也显示出了国产发动机和合资品牌发动机的差别。
国产车的底盘质感相比合资车我觉得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的,在很多合资车里面即使不放置吸音棉或者是隔音棉的材料它的行驶噪音表现依然是要比那些堆砌了很多隔音材料的国产车要好一些。特别是在经过一些起伏比较大的路面,或者是一些非铺装路面的时候,这种感受是十分明显的。
❷ 中国汽车制造为什么不发达
是大国,但不是强国
自1953年汽车工业开始起步以来,经过40余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1999年的产量接近180万辆,约占当年世界汽车总产量的1/30,被国际汽车制造商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汽车生产国之一。汽车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支柱产业的地位初步显现,尤其在上海、吉林、湖北、天津等汽车工业相对发达的省、市,汽车不仅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而且带动了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汽车业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然而,中国汽车业取得的这些成就丝毫不能掩盖它的虚弱。虽然1999年中国汽车产量接近180万辆,但其中真正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实在不多,而完全为中国人自主开发的更是太少。
永远都做组装厂?
以代表汽车工业发展水平的轿车为例,目前国内的9个定点生产厂家没有一家是完全依靠中国人自己的技术力量建立起来的,清一色为合资或合作。其中占领国内轿车市场近一半份额的上海大众,自1984年与德国大众合资以来,虽经引进和消化,但至今仍未完全角成整车开发能力,只是在国产化率上有所提高。不久前,国内有些媒体还对上海大众90%以上的国产化率颇感欣慰,从而对上海的汽车制造水平大加赞赏,说其制造技术已与世界同步等等。其实,这样的宣传并无多少实际意义,因为拥有生产能力与拥有技术开发能力完全是两码事。引进国外的生产线或是在外方指导下设计生产线,生产出国际水平的产品并非难事,这方面,巴西人也许比我们做得更好,但又如何?所以,即使上海大众的国产化率达到100%,也不能改变上海大众寄人篱下的局面。事实上,从上海大众16年来先后推出的三代桑车:普桑、桑塔纳2000型以及帕萨特来看,没有一款不是借助于德国人的技术开发出来的;况且无论更换什么车型,使用的都是人家的商标,所以只要上海大众没有资格“独立”,它就只能是德国大众的一个下游组装厂。
同样,一汽大众、湖北神龙、天津夏利、北京吉普、广州本田、长安奥拓等无一不是移植国外厂商技术建立的。虽然天津汽车在80年代曾经孤独地扛了几年民族大旗,但随后便投靠到丰田门下。只有一汽的“红旗”也许是个例外,“红旗”轿车作为我国唯一拥有全部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轿车,其在中国汽车工业中的地位自然举足轻重,但它的心脏——发动机技术却依赖国外,而且从外型上看,与“奥迪”实在没有太大的区别,也就是说,“红旗”至今尚未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而没有自己设计风格的产品在市场上是没有多少竞争力的。至于被上海市政府列为1998年一号工程同时也是国内目前最大的汽车合资项目的上海通用,尽管1999年4月正式投产时的国产化率已达40%,而且通用保证3年后别克的国产化率达到80%,此外,双方还共同出资成立了泛亚汽车技术中心,但要指望通用把最新技术转让给中国,实在有点不太现实。
由于技术力量薄弱,缺乏自主开发能力,而国外厂商又不愿转让先进技术,中国的合资汽车企业只能产生一些在国际上不很先进甚至是淘汰的产品。据有关专家分析,目前,我国汽车产品整体水平落后于国外两至三代。这些产品,之所以能够占领国内市场,主要得益于关税的保护。如在国际市场上早属淘汰车型的“普桑”,1985年在中国市场推出,15年来,之所以能以高于国际市场50%~150%的价格畅销国内市场,就是因为有高关税阻挡进口车所形成的保护。随着1999年11月15日中美两国正式签署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中国“入世”的日期已指日可待。而根据中美双方达成的协议,到2005年,中国汽车的进口关税将由目前的80%~100%降至25%,进口配额也将取消,届时国内汽车企业头顶上的保护伞将基本消失。这意味着,在未来5年内,如果中国的汽车企业仍未开发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就只好把国内市场拱手让给别人了。
所以,摆在国内汽车企业面前最紧迫的任务应该是大力加强研究与开发,以尽快形成自主开发能力,避免被国外巨头吞并。然而国内汽车企业在这方面的表现却相当令人失望。
无远虑,必有近忧
不少企业热衷于搞合资或合作,希图通过引进、消化提升自主开发能力,但很少有几家从长远利益考虑,建立自己的研究开发体系。即使在与外方合资过程中,也不注意引进、消化对方的技术。
不久前,国家机械工业局国产化鉴定工作专家组在对包括上海通用、广州本田等合资企业的整车与自制件的国产化鉴定中发现:绝大部分企业没有经中外方共同确认的技术引进资料目录清单,对方给什么资料就接受什么资料,不清楚技术转让涉及的技术资料是否到齐。如此以来,何以能真正提高国产化水平?另外一些企业,由于市场份额所限,迟迟收不回投资,哪里还支付得起产品开发的巨额费用?据统计,国内汽车企业去年用在科技开发上的费用不足5亿美元,不及年销售额的1%,而国际上的着名厂商的这一比例至少为3%,从绝对数额来看,通用、福特每年用于技术开发的费用甚至比我国轿车工业的龙头老大上海大众的年销售总额还多。这使得原本就在技术上落后国外一大截的中国汽车企业更加后劲乏力。
更令人担忧的是,面对即将到来的生存威胁,国内汽车生产企业却显得并不那么关切。尽管不少企业的老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均谈到“入世”后可能面临的挑战,但到目前为止,仍未见到有多少企业采取实质性的因应措施,部分厂家甚至还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天真地以为凭借地主之利以及与国外合作伙伴的多年老关系,即使“入世”后,对方也不至于马上解除“婚约”,自己仍能偏安一隅。这真是一厢情愿!在日趋白热化的国际竞争中,从来就没有热情与温情的栖身之地。国际汽车诸强为了打入中国市场并站稳脚跟,与国内同行进行合作并暂时让出一定的利益,这完全是他的权宜之计。
事实上,就在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与中国企业进行密切合作时,他们正在联合出笼一项旨在占领全球市场(当然包括中国市场)的PNGV(新一代汽车合作)计划,从这项计划的经济、技术目标来看,美国不仅要推出一代技术上全新的汽车,以在汽车市场中筑起一道真正意义上的高技术壁垒;而且要使新一代汽车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从而确保美国汽车工业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保持世界领先地位。这对长期以来坚持走引进、消化再创新之路的中国汽车业来说将构成极大的威胁。
可以说,今天的中国汽车业已经到了生死关头,这种局面当然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汽车业沦为今天这般田地呢?
❸ 为什么中国造不出好的汽车……
制造工艺不发达,对质量的要求不高,人才的匮乏,没有对产品进行针对性的统筹。我想,这些是主要因素。
❹ 我国为什么造不出“一流”的汽车
作为中国举世闻名的高铁、扫码支付、网上购物和自行车共享四项新发明,尤其是让留学生依依不舍的高铁,已经作为中国引以为豪的技术传播到土耳其和莫斯科。然而,许多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在高速铁路技术超过西方国家的情况下,无法制造出一辆好汽车。今天,我会告诉你原因。值得思考。中国可以建造世界级的高速铁路,但不能建造汽车。为什么?
在旅行的情况下,有飞机上班和地铁,买车就没那么重要了。一旦市场得不到回报,就没有信心和动力再次进行研发。因此,我们国产汽车崛起的原因之一是努力开发不落后于其他汽车的技术。第二,更多的车主会考虑给自己一个购买国产汽车的机会,并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好。
❺ 中国制造业现在这么强大,为什么还造不出超级跑车
汽车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在的年轻人开始依赖汽车,没有汽车寸步难行。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速度非常快,国内车企早已具备了三大件的自主研发能力,造车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可是我国造出的车子只是民用车为主,大多集中在中低端车型,很少造高端车和超跑。拆了这么多发动机,中国为何造不出超跑?原因很现实。
认清现实后许多国产品牌都不愿意生产超跑,与其在研究高性能发动机上下功夫,还不如造性价比更高的民用汽车和民用发动机。老王给大家举个例子,如果五菱推出100多万的超跑,奇瑞推出200多万的性能车,有几个中国人敢买呢?既然没人买单,国产车企为什么要做赔钱的买卖,与其研究超跑还不如老老实实造汽车。
世界上很多车企都造过超跑,其中大多数都失败了,丰田曾经花费上百亿研究出了一款超级跑车,最大马力超过1000匹,但是新车上市后销量并不高,口碑也不太好。吃了几次亏后车企不愿意轻易涉足超跑领域,超跑品牌永远只有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家。
❻ 为什么中国造不出像诸如德国品牌奔驰宝马奥迪等等的汽车
最根本的原因在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太落后,造汽车的设备都是依靠进口,而进口的生产设备又是比较落后或者在国外淘汰下来的生产线,高精度和高效率的刀具也基本全是进口的,命脉把握在人家手里。我们单位也替MAG代工过发动机的机床底座,可是最终产品精度超过设计图纸的三倍不止(宽2.5米x长6米x高1米的范围内,平面度0.02,垂直度0.01,几十个定位销孔的位置度0.012)。
国内对质量的控制和严谨性又不如国外,特别是装配工的技术水平与国外相关甚大,所以喽,中国的汽车始终造不好。发动机可以说是体现汽车质量重要标志。结构相同的同一款发动机,国内和国外生产比较
主要差别:配件的材料,配件加工精度
次要差别:装配精度
往往同样结构的发动机,进口发动机功率大,油耗小,故障率低,可靠性高。
国产的相反。
现在国内合资企业的管理和装配都抓上来了,但是材料问题和配件加工精度问题是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
❼ 国产汽车做不好的原因都有哪些
我国汽车产业相对于欧美国家来说起步比较晚,建国以后才开始筹划自己的汽车产业,一直到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才破土动工,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建设自己的汽车厂,那个时候只生产大型农用汽车,对于轿车领域来说我们国家还是空白的,没有技术、没有人才更没有配套设施和零配件生产厂家,我们能够从那样的环境走过来可见我们老一辈汽车人付出了多大的心血与汗水。
第二、国产汽车设计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很多国产汽车都是喜欢跟风而不去设计自己的特点,比如外形模仿欧美豪车、配置模仿日系车、地盘模仿德系车这样出来的车就是四不像,虽然质量上没有大的缺陷可是没有自己的特色,这样让人觉得不那么好,从心里就不看好国产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