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银行原油宝穿仓,客户理应愿赌服输,为什么这么多人质疑中行
中行遭到质疑的最大问题在于原油宝产品的设计问题。
中行设计的原油宝对标的产品是wti原油期货,wti原油期货交易时间到凌晨两点多,而中行交易到晚上十点就停止交易了,也就是说wti原油期货如果在22:00后剧烈波动,原油宝用户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而不能交易。
到期多头必须平仓的漏洞给了资本家收割投资者的机会,在最后的两小时被疯狂砸盘,却又不得不在如此低的价格平掉05合约,导致客户韭菜被连根拔起,不仅本金没有还要赔偿,这怕不是要成为国际资本的笑柄。
B. 中国银行在原油宝事件中造成了多大的亏损情况
4月21日凌晨2点后,WTI原油期货5月合约价格急剧下挫,跌至史无前例的最低-40美元附近。CME公布官方结算价-37.63美元/桶,这个价格也成为了原油宝美国原油2005合约到期平仓的结算价,而并非实时交易价格,这不是炒股票,也是国际期货交易的原则。
从产品设计上,原油宝并没有什么违规之处,造成原油宝客户巨大亏损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情况,银保监会所处罚的还是原油宝的违规宣传和客户资质审查等方面。
C. 中国银行原油期货被国外资本收割了三百多亿,得到了什么教训
关于中行原油宝这件事情经过媒体报道以后,在那段时间里一直闹得沸沸扬扬的。要知道原有宝智慧树是有很少的投资者会购买的,但是没想到却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中国银行原油期货直接被外国的资本大佬收购了300多亿。关于这件事情,有不少人都认为这将会成为世界金融史上一件非常有代表性的事件,虽然说牵连到的投资者只有几千人,但是却带来了非常大的损失。
其实作为投资者这是避免不了的,这种情况随时可能说有就有,赚了钱也就赚了,可以自己偷着乐,但是一旦亏钱了他们也就不乐意了,马上就找上了政府。既然选择做了高风险的投资,那么就应该对自己负责,要做好承担风险的准备。总而言之,如果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投资者,在投资这方面就应该多用一些心,如果没有一定的经验或者是准备就尽量别投资,有些东西一定要弄清楚以后再去做,不要跟风。还有很多人都比较相信专家,在这方面最相信的应该就是自己,要不然受罪的就是钱包。
D. 中国银行原油期货这次灾难,谁损失最大,谁是最大受益者
关于中国银行原油宝事件给中国投资者上了一课,原油期货可以跌到负值,本金亏完还可以倒欠钱的行为。
这次原油宝事件让中国投资者亏损超300亿,这笔钱已经落入了做空机构,而且这些做空机构肯定是以美国为首,所以美国是最大赢家,这些钱都进了美国口袋。
见证历史奇迹的一年
美国疫情严峻,让整个美国都大动荡,美国股市在3月份出现4次熔断,创出了历史奇迹。
根据市场专业人士分析,这件事完全就是美国在背后做手脚的,并非是单单由于疫情影响,导致原油市场供需严重失衡,才会出现原油暴跌,但暴跌至负值是无法让人想象。
总结
通过原油宝事件可以告诉所有投资者一个道理,期货投资风险是无法预估的,风险爆发之时一刹那的时间,所以建议大家一定要注意风险。
经过原油宝事件后,投资者们要提高风险意识,但国内各大金融机构同样也要做好风险防控意识,保护好投资者的利益。
E. 中国银行原油期货怎样避免强行平仓
中国银行的叫原油宝,不是期货,是参考纽约原油和伦敦布伦特油的指数进行买卖。
原油宝不具备杠杆,所以不存在强行平仓的风险。
F. 如何看待中国银行的原油宝
中行原油宝是纸原油性质的账户交易类产品,“纸原油”产品属于原油期货“衍生品市场”的产品,不能像一手原油期货那样交割实物,但可以进行多空操作。理论上,购买纸原油采用全额保证金,不具备杠杆效应,风险不高。理论与现实的矛盾引发了人们关于原油宝产品设计缺陷的争议。
1、首先,5月合约未在5月合约到期前提前移仓。通常情况下,不进行实物交割期货的交易者一般会选择提前一个星期交割或者移仓。不进行实物交割的机构,例如全球最大的石油ETF基金、美国的USO基金在4月14日移仓。
国内的工商银行在4月14日22:00之前移仓,建设银行也在14日左右移仓。中行原油宝同样是一款不交割石油现货的纸石油产品,却选择以交割日前最后一天的结算价格为移仓价,而价格易在最后一天产生巨大波动。
2、其次,停止交易时间无法对账户操作。4月20日22:00,中行原油宝停止投资者交易时,投资者无法操作,只能眼看着本金亏损直至账户为负。中行原油宝客服对媒体回应称,若为合约最后交易日,交易时间为8:00—22:00,超过22:00银行不会进行强制平仓。
3、最后,在交易时间外缺乏强行平仓的风险控制机制。一般来说,期货产品都有风险控制机制,例如油价保证金低于20%就自动平仓。
正常情况下,当投资者无法在22:00操作账户,中国银行发现了油价保证金低于20%,会自动平仓,投资者也会避免无底线亏损。可在当晚的交易中,担任“最后守门员”的这项规则,没有发挥作用。
(6)中国银行原油期货怎么样扩展阅读
银行在宣传纸原油产品时,大多没有强调产品风险,甚至把产品当做理财产品去宣传。大部分没有理财经验的投资者意识不到期货交易的风险,但银行作为做市商,需要提前告知投资者可能存在的风险。
另外,像“纸原油”这类衍生品市场中的产品风险控制体系仍有待完善。假如风控体系健全,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4月15日公告允许负价格交易时,中行内部的风控体系就应该察觉负价格交易背后的风险,提醒投资者规避风险,提前移仓。
G. 中国银行“原油宝”这类产品的真实面目是什么样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早已不满足将钱存在银行里吃少得可怜的利息了,更多的人选择了用理财的方式使自己的资产得以升值。而在理财这一块里,最受欢迎的必然就是银行理财了,道理很简单,因为信任银行,信任实体,也觉得有银行在,至少出了问题有个地方可以说理。银行理财在某个群体中,被认为是和存款同样零风险的理财方式,区别仅在于这个利润更高。可事实真得是这样的吗?银行理财真得能做到万无一失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否则也就不会有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原油宝”事件了。那么,像“原油宝”这样的理财产品的真实面目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不管是银行理财还是其它类型的投资理财方式,投资者需要清楚的是投资总是有风险的,即使是银行理财也不可能避免这样的结果。所以,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还是需要按照自己的真实实力去挑选产品,万万不可盲目的追大追热。
H. 世界原油期货走低中国人民银行亏了多少钱
在此先说下,是中国银行不是中国人民银行,后者是中国央行
在全球(冠状病毒)流行、原油市场波动剧烈的情况下,中国银行对原油‘宝’投资者的损失深感不安。
中行原油“宝”是一种面向散户投资者的结构性产品,直接与包括WTI和布伦特在内的国内外原油期货合约挂钩。美国WTI期货周一首次跌破0美元/桶,尾盘为惊人的负37.63美元/桶,交易员为摆脱石油而付出代价。
由于冠状病毒大流行、主要产油国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引发的价格战以及过剩石油储备短缺,全球油价今年大幅下跌。
中行表示,约46%的客户积极结清合约头寸并退出市场,约54%的客户在到期日(也就是周一)转手或结清头寸。
中行的“宝”允许投资者将自己的头寸转入未来几个月,或在合约到期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自动平仓。WTI期货的暴跌发生在5月合约的最后一个交易日。
中行原油宝此次穿仓部分的损失近60亿元人民币,客户保证金损失超过40亿元。中行赔偿20%本金,意味着还要赔偿8个亿,加上穿仓损失60亿,中行损失将近70亿元,是此次负油价的最大受害者。
I. 中行的原油期货,为何惨遭华尔街欺压
主要是中行在这次石油战中并没有用很好的风险意识去对待这次石油价格战,相比于中国的其他银行,中行在这次的石油价格战中反应迟钝,在移仓日期上中行的不以为然态度直接让中行的心态崩了。
中行直接在这次石油博弈中让自己被美国资本家爆仓血亏了一把,所以说我们国家的金融行业还是对风险意识准备不足,所以说此后的我们必须加强这种安全意识的学习。
J. 中国银行原油期货这次灾难,这几百亿就这么没了谁的责任
所有交易数据都在华尔街手中,真不明白中国投机者的胆量来自哪里?有人说是方向判断错误,其实根本没有什么方向,如果有中国卖家有单未交割,你哪来的油交割,交割地买油交付?信不信在交割地点,不花100美金你一桶油也买不到。
现在的问题是这原油宝是中行的产品,他不是芝交所的交易合约,它只是参考了芝交所的交易指数。那么这问题很明显。中行到底是交易所,经纪公司,还是经纪人操盘手?交易所和经纪公司是不会参与买卖的,他们拿的是合约的交易佣金。目前看应该是扮演的交易所,原油宝是产品,完全按照芝交所的规则在操作而已。
瑞辛就是个例子,瑞辛的人可以称得上堆里的尖子了吧,照样玩砸了,不过人家不亏,反正拿了几百亿都花在国内了,老外一分钱好处美捞着,大不了以后不出国,美国人拿瑞辛也没折,美国人对中概股是又爱又恨,毕竟投了中概股上万亿,这要是棍子抡重了,倒霉的还是自己的钱,所以开公司要学瑞辛,千万不能学中行,把自己的钱放别人账户上等着杀,国人以后做生意得稳当点,只能把钱弄大陆来,只进不出,现在所有的中资在国际市场都是狙击的对象,这一点在疫情过后会显得更加明显,当心当心当心,重要的话说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