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新中国是如何形成的

新中国是如何形成的

发布时间:2022-06-13 11:44:10

㈠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怎样形成的

楼主的问题也太强悍了吧,这问题一是不知道怎么回答,二是真的要完整回答可以写专着了。我给你找了个答案来,不是我自己的... 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许多民主人士写文章、发表演讲,大都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来称谓将要建立的新中国。 1949年6月,在北京举行的政协筹备会上,一些代表对这个原先拟订的国名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清华大学张奚若教授说:“有些同志认为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名字太长,他们建议去掉‘民主’二字了,我看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好。有人民就可以不要‘民主’二字了,哪里会有人民而不民主的呢?况且民主这个词来自希腊语,原意与人民相同。人民这个概念已经把民主的意思表达出来了,不必再重复写上‘民主’二字了。” 张奚若教授这个建议经过讨论被接受了,并被写进了当时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 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在天安门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名称。

㈡ 新中国成长发展的历史

历史对民族的兴亡提出了三个严峻结论: 民族是人类生存竞争的结晶体,是大浪淘沙的结果。任何一个能够自立于世界的民族,都曾经经历了种种严酷的生存考验。无论大河民族、山地民族、岛屿民族、草原民族,只要她能够稳定的占据一定的生存空间并持续发展一定的时间阶段,她就获得了自立的根基。

一个优秀的民族,必然尊重自己的历史,正视自己的历史。因为那是经过漫长严酷考验的、能够证明自己其所以优秀的事实。那种无法撼动的事实中存在着一个民族原生文明的强大力量,存在着百试百灵行之有效的生存大智慧、抗争大技巧与饱满激扬的生命状态。紧要关头对历史的反思,往往能激发一个民族的智慧与勇气,从久经考验的生存大技巧中创造出适合于本时代的生存谋略。

总结中国历史,这种抵抗艺术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强力反弹,有限扩张。面对强敌,坚决反击,此所谓强力反弹。反击胜利,适可而止,此所谓有限扩张。从总体上看,中国民族在每次战胜大危机之后,都没有西方帝国或东方成吉思汗式的爆发扩张,而总是将胜利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对于这个“度”的把握,充分体现了中国民族深邃的战略洞察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奋起反击不难,大胜之后适时刹车却极难。历史上举凡曾经强大而一朝覆亡的帝国民族,如古罗马、拜占庭、西夏、辽、金、元、希特勒第三帝国等,莫不是不知进退而衰竭枯涸。否则,这种把握如何称得上艺术境界中国是世界上产生兵书最多的国家。春秋战国的学问家流派中,兵家堪称威名赫赫。在中国,知兵而成“家”成“学”者,绝非浪得虚名。

还是让我们具体看看中国民族“强力反弹,有限扩张”的历史吧。

中国民族第一次的生存大危机发生在春秋中期。周王室东迁洛阳后百余年间,王权的衰落与诸侯国内部的争斗,对外夷的防范早已经形同虚设。野蛮部族如汪洋大海般从四面进逼中原。那时侯,岭南、江南、东海、陇西、高原、草原,无处不敌。南苗、东夷、西戎、北胡,四方皆夷。大约数以百计的野蛮部族从各个方向向中原蚕食。华夏民族危在旦夕!这时候,却恰恰正是中原世界发生革命性变化的前夜,各种形式的新旧较量都正在激烈进行。然而,就在内部革命如此激烈的时候(请注意,“革命”是中国上古话语——汤武革命),华夏民族的新一代贵族精英却深明大义,表现出了族群生存至上的伟大情怀。当时绝对有争霸天下之实力的齐桓公姜小白与丞相管仲,毅然放弃中原争霸的革命,利用齐国巨大的号召力举起“尊王攘夷”的大旗,全力倡导天下诸侯以东周王权为中心,坚决反击夷祸。这个主张的实际含义是,齐国牺牲了自己的霸主地位而拥戴王室,从而“九合诸侯”,凝聚华夏民族抗击外患。九次联合反击,各种野蛮部族全数被驱逐出中原地区。值得深思的是,中原诸侯在胜利后并没有无限度出击,将那些小部族赶尽杀绝,而是北到阴山、南到吴越、东止海滨、西止陈仓(今日陕西宝鸡),所有的诸侯都适可而止的停止了反击追杀。这场大反击保证了华夏民族近二百年平安,直到战国末期北方匈奴卷土重来。诚实的孔子曾经感慨,若非桓公 管仲,中原人都成夷胡了(吾将为左衽矣)!这一次,强力反弹之后的有限扩张,主要是边缘诸侯夺取了野蛮部族向中原进犯的部分根据地,如楚国向岭南的有限伸展、秦国向陇西的有限伸展、晋国燕国向河套草原的有限伸展等。倒是起核心作用的齐国鲁国等老牌诸侯国的土地没有什么伸展第二次危机是北方林胡、东胡、匈奴兴起后对中原华夏民族构成的巨大威胁。这次危机虽然不是全面大危机,但却是一场长达百年的长期危机。战国中期开始,中国南部“苗蛮”的威胁已经基本消除,但北方草原与西部草原的游牧部族却形成了很大的势力。他们举族为兵,逐水草而居,倚仗马背民族特有的剽悍灵动,不断从广袤的沙漠戈壁向南推进,占据了水草丰茂的阴山与敕勒川为根据,向中原燕赵秦三国的北部频繁的攻击掠夺与骚扰。西部则沿着河西走廊东进,占据今日甘南草原与临洮河谷地带,不断对秦国边陲袭扰。从这时开始,从秦始皇到汉武帝,中国民族进入了长达百年左右的反匈奴战争。

㈢ 新中国是怎样产生的中国共产党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是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结果
中国共产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提供正确的政党领导,阶级基础,革命道路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理论旗帜,起了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以上内容主要参考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

㈣ 中国是怎样形成的

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是中国古代各民族的大融合的过程。
中国的民族大融合有3次:
1,周朝建立,到秦国灭六国,到两汉时期。
周朝时,封了几百个诸侯国,几乎每一个诸侯国就是一个民族。在春秋不断的兼并中,在战国时形成了战国七雄。任何一个国家的形成都是民族大融合的过程。到秦国灭六国后直到两汉时期,是民族大融合完成的第一个阶段,在这期间中原地区,关中地区和江南地区形成了统一的文化,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文明。
2,两汉之后,进入三国时期。在三国时期,因中原战乱,人口剧减,曹魏内迁了大量的少数民族人口到中原地带(估计占中原地区人口的三分之一多),包括匈奴人(南匈奴人投降了东汉王朝,北匈奴人远遁西方),鲜卑人等等,其中匈奴人最后灭掉了西晋;蜀国也迁了不少少数民族人口到其地盘上;孙吴则是,中原大量人口南迁江南,开发了原来地广人稀的江南。
在西晋短暂的统一后,又陷入了分裂。在北方中国,五胡乱华,前前后后大的国家有十六国。五个少数民族逐鹿中原。后来曾经两次统一北方中国的也是两个汉化,实行汉族文化的少数民族的人:前秦的符坚(他是少数民族,具体哪个忘记了),还有北魏的拓跋氏(拓跋氏的另一支到了今天的西藏青海地区,最终形成了藏族)。上面两个少数民族都靠着汉化,也就是同中原的先进汉族文化同化而统一了北方中国。而这时南方中国则由南渡的东晋王朝统治,大量的北方人口(约占八分之一)涌向南方中国,促进了南方中国的开发。
统一中国的隋朝和唐朝,他们的统一者也是汉化的少数民族,如李唐是西域的沙陀人后裔。这时中国又形成了一次民族大融合,匈奴等民族被汉族同化。汉族的含义也不再是汉朝时汉族的含义,而是包含了匈奴等少数民族,匈奴等民族退出了历史舞台。

3,唐朝末年,中国再度分裂,这时又是有好几个少数民族对北方中国进行了统治。中国又进入了民族大融合,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到宋朝时期,宋朝统治淮南地区,其民族是唐朝大融合时的汉民族;辽国则包括了原本住在辽国的汉民族,其人口可能占大多数,还有契丹和北部的其他少数民族,可能也包括高丽人。西夏则是西部的一些少数民族,和唐宋时居住在西夏的汉族。
上述三个国家除了宋朝本来就是汉族国家外,西夏和辽国金国(金国后来代替了辽国)经过200多年的统治,都不同程度的汉化,都采用了汉民族的文化。
到了元朝,忽必烈统一中国,中国在全中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民族大融合。蒙古人在采取汉族文化和保留本民族文化中斗争了90多年,除了今天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地区的蒙古人没被同化,在中原地区和江南地区的蒙古人都被汉化了。元朝因为滥发纸币而引起通货膨胀,激起人民的反抗后,蒙古的上层王公被明朝逐回了漠北。
4,元朝时期是全中国范围民族大融合形成的重要过程,明朝清朝延续了元朝的全国范围民族融合过程。元朝以后的中国,都是在今天中国的大致范围内而统一的,中华民族大致形成。这时的汉族包括了被同化的蒙古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在内。
在明朝后面的清朝,也是少数民族满蒙统治中国,最终也被汉族同化了,当然除了上层王公除外,而即使是上层王公也采取了汉族的文化,在文化上跟汉人没什么两样了。
清末,中华文化碰上了从所未有的强大的西方文化的入侵,中华文化奋起抵抗,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而中华民族的觉醒是以几千年华夏各民族融合而形成的中华文化为基础的。中国人对自己的认同是以对中华文化的自我认同为基础的。
中华民族不是随便就提出的一个名词,就像美利坚民族一样,都是以共同的文化为自我认同而形成的一个民族。执泥于汉族,非汉族是不能说明古代中国的变迁的。因为汉族的内涵本来就是随时在变的。现在的汉族,他的祖先可能是匈奴人,也可能是鲜卑人,也可能是蒙古人,汉族本来就是几千年来华夏无数个民族大融合形成的。

㈤ 中国是怎样形成的

沙漠是干燥气候的产物。就世界范围而论,干燥气候区的形成主要与纬度、海陆位置和大气环流等因子有关。中国的沙漠是在干燥气候和具有丰富的沙质来源等自然条件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下,长期发展演变而成的。若单就纬度来说,中国的西北、内蒙古等地区,是不应该成为干燥气候区域的。但由于中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是东亚季风盛行的地带,中国的降水主要是受夏季风的影响,夏季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来自西南、南和东南沿海。而西北和内蒙古地区则深居欧亚大陆中部,距海洋远,特别是它的南部和东部边缘有许多高大山系,阻挡了夏季风表的深入。冬季,欧亚大陆处于强大的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控制下,加之本区北方地形比较开阔,无高山屏障,干燥的大陆气团和北冰洋的寒冷气流可以倾注直泻,从而使这里异常干燥寒冷。这样中国西北和内蒙古广大地区就终年处于极端干旱的情况下,从而形成了世界上最大、最典型的干燥大陆性气候的温带、暖温带干旱区,而干旱盆地周围的丰富沙源又成了沙漠形成的物质基础。此外还有人为的原因,如滥伐森林、过度放牧和盲目开垦,破坏了森林草原;或因战争等原因毁坏了干旱地区的灌溉工程等等,促使沙漠不断扩展,形成“人造沙漠”。如陕北榆林一带的毛乌素沙地,年降水量有400毫米左右,历史上曾经是一片肥美的草原,在草原的洼地和坡地上分布着相当数量的“沼泽丛林”,但后来因滥垦大肆破坏草原,致使长城以外60多公里宽的地带变成了一片茫茫的沙漠。

㈥ 新中国成立的资料 中国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约5000年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进而形成国家,后历经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局面的国家。

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历史:

中国古代史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原始社会(170万年前-公元前2070年)、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046年)和封建社会。

其中封建社会可分为五个阶段:战国、秦、汉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阶段。隋唐五代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辽、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阶段。明、清,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阶段。

中国近代史的时间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这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 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6)新中国是如何形成的扩展阅读:

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定都北京。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1979年起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把工作重点放到现代化建设上。通过改革经济体制、政治体制,逐步确立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

㈦ 中国是怎么形成的

中原部落向周边发展,与周边部落融合成华夏族,击败南方部落,向南方进军,融合许多南方部落,形成汉族,北方民族大量融入汉族,东北及新的北方民族先后入主中原,同时向西发展,逐渐与汉族及其他民族形成政治共同体并向青藏高原发展,形成中国的雏形。

㈧ 新中国是怎么建立的,求详情!

解放战争打出来的。
具体来说:
20世纪初年,当时中国军阀割据,四分五裂,列强分割利益,大资产、买办掌控社会资源,社会混乱,可谓不破不立,用孙中山的话说,就是"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中国,仍然酝酿一场大的变革,各种政治思潮风起云涌。此时共产主义思想不声不息地流传进了中国,悄悄在地下生长,后来慢慢长到了地上,虽然只是星星之火,而且主要表现形式只是学者理论,如李大钊等人,但总也在影响着一些人。各地慢慢形成了一些共产主义小组,一方面交流讨论,一方面形成政党雏形。1921年,一些志在用政治斗争改变中国的人在一起在上海开了共产党一大,当时全中国党员共50多人,参加一大的代表10几个人。(电影《建党伟业》中,周佛海还是谁的夫人说了听说他去开一大,说了一句“一个党50几人,真是笑死人了”)
就此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从它成立的一开始时起,其政治手段就已经确定,因为当时中国的局势用上层政治斗争来实现政治理想几乎不可能,国民党都斗不赢,何况他们这几个人。所以他们立志要通过“革命”来夺权,最初的日子里,他们主要就是宣传、策动,在城里组织工人和无业人员搞暴动等,他们主要活动的地方在上海、广州、武汉等大城市。他们向往着如同巴黎公社一样控制一个城市,实施他们的政治模式,以此昭示天下,或者如同俄国十月革命、中国前革命党人的南昌起义一样,一声枪响,全国蜂起。可是中国当时的局势,以及他们当时的弱小影响力,也注定了他们的这些路线实现不了。但是,必竟,在这些斗争中,他们的声势不断壮大起来。
而此时,国民党酝酿的一场大革命也到了前夕,他们敏感地意识到他们找到了自己的盟友,于是他们渐渐和国民党走到一起,孙中山面对当时中国革命形势的低下,也非常欣赏中共的革命理想和决心,很认同他们。于是国共两党牵了手,在国民党的广州革命政府建立陆军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1924年北伐,从国共合作到北伐这一段过程,是中共大规模成长的一段重要历程,此时他们的影响力随着大革命的风潮迅速扩大。
本来这样下去很好,北伐一路高歌,北洋军阀几大家朝不保夕,革命前景如何且不说,但和国民党共同夺取政权是指日可待。但实际上,国共合作后不久,孙中山就死了,死后各派各家争革命政府头把交椅的局势已形成,如国民党元老汪精卫、国民党新晋的黄埔军校校长,革命军实际领导人的蒋介石,粤军大佬许崇智等,都在明争暗斗。共产党当然不可能争得过他们,而且人家早想把他们清理出局了。只不过那一刻还没到而已。而当北阀横扫了半个中国,革命政府对中国局势的控制局面已近在眼前时,这刻到了,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清理共产党人,汪精卫在武汉也发动政变,清理共产党。他们在反共的基础上达成了共识,史称“宁汉合流”(南京蒋政府和武汉汪政府)他们是合流了,但共产党整得惨了,大革命的成果丢失贻尽,生存空间几乎丧失。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群共产党和国民党搞大革命时,有一群共产党人也在搞他们的“小革命”,他们在农村开始发动群众,宣传革命,代表如毛泽东。而当蒋汪等清理共产党的运动暴发后,这些人普遍认识到了,“枪杆子里出政权”,于是,几个大革命期间在革命政府活动的重要人物,如周恩来等人,在南昌组织革命军起义,拉起了共产党的队伍,与此同时,毛等各地搞农民运动的人也纷纷搞起了武装起义,如着名的“秋收起义”等,这样,南昌起义的部队突围后,四散到各地,与农村的武装汇合在一起,在各地农村建立了武装根据地,军队叫红军。最重要的是在江西,如井岗山,还在江西瑞金建立了政府。从此共产党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路线。虽然这时,中共的中枢机构还在上海等城市搞地下活动,而且中枢的一些人对这些农村根据地很不以为然,但挡不住这种形势。蒋介石对这些根据地很头痛,但当时也只能当他们是“匪”,不可能尽全力去剿灭,因为他的军队要防着一些和他作对的军阀,还要防着日本人。于是剿剿停停,总是剿不灭,根据地还越来越壮大。但是我说了,中共中央一些人对根据地不以为然,觉得他们打游击是流寇战术,那些中央派到根据地的领导总是瞎指挥,一会搞主力会战,一会打县城,红军损失很大,两种路线斗争很激烈,而蒋的剿共也规模越来越大,终于,1934年,错误路线的指挥导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大失败。此时红军做出了一个很无奈也很英明的决定:战略转移,北上抗日。
转移和北上抗日有什么关系呢。分析这个决定,是有道理的:一方面,长征的目的地主要在陕西山西,那里的一些地方军阀势力和老蒋面和心不和,共产党的生存空间大些;二方面,那里也有规模比较大的红军根据地,可以汇合;三方面,往那里去可以走西部路线,一路上蒋势力的控制也比较薄弱,有利于长征。四方面,当时日本全面入侵中国的局势日益明朗(1931年九一八东北已沦陷)抗日无疑也是赢得民心,扩大实力的契机。
于是1934年,南方的红军先后开始了长征。长征路上,经历了国民党和地方军阀的围追堵截,也经历了内部高层政治斗争,红军损失惨重。但总算是转移成功了。在北方站稳脚后,共产党开始全力主张抗日,避免被剿,并策动张学良等人发动了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蒋也不想冒天下之大不讳,所以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的局面基本形成。1937全面抗战爆发后,这种形势更不可避免,1938年,西北的中央红军正式被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十八集团军),也就是我们说的八路军,后来东南的一些根据地的游击队又被整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也就是我们说的新四军。形式上受国民党政府领导,但实际上基本自主活动,受共产党领导。
八年抗战期间,共产党一边在敌后搞一下日本人,一边充实军力,扩展地盘,到1945年抗日结束时,实力已今非夕比。日本人走了,国共之间终要有个了结。这时有两种选择,一是大家继续合作,共同组新一个政府,一种是你死我活。但显然以毛的性格,以及共产党对蒋的仇恨,根本不可能真正和其继续合作,只是当时中共虽然实力大大增强,但也不敢与蒋全面战争,所以并没首先挑动战争;而蒋那里,也不顾社会上的一些舆论以及美国等方面的意见,坚决不想放过共产党,所以首先挑起了全面内战。只是他错误估计了共产党的实力。
接下来的事你都知道了:从1945年到1949年,四年的全面内战,国民党除早期占点优势外,几乎一、两年局势就完全扭转,共产党已经势不可挡,转入了全面反攻。经过1948年至1949年初的三大战役(辽沈、平津、淮海),国民党的失败已不可翻盘了。国民党中枢转移到台湾,留下来打的部队也被解放军横扫,1949年4月,解放军将红旗插上了南京总统府。1949年10月,毛在北京正式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解放新缰,1952年解放西藏。
这就是新中国成立的过程。这也是中国甚至人类历史上最曲折也最波澜壮阔的一次革命史。(不带任何政治情感,完全客观评价)
----------------------------------
推荐你看一部电视剧,这部电视剧是本人自认为看到过的中国有史以来最牛的两部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其中一部,是孙红雷等主演的《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部电视以小见大,从几个家庭及黄埔军校同学之间的关系为线索,全景展现了国共两党从广州大革命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段历史的恩恩怨怨,看过之后回味无穷,会对这段历史有一个很深刻的体会。

㈨ 新中国的成立是怎样的

十月一日下午三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三十万群众集合在天安门广场,高举红旗,雀跃欢呼。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亲手按电钮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鲜艳的国旗,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

新中国成立了!欢庆的浪潮迅速从北京扩展到全国各地,亿万人民欣喜若狂。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二十八年艰苦曲折的斗争,终于获得了辉煌的胜利。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这个日子,作为开辟新纪元的伟大、光辉的节日而载入史册。

㈩ 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的过程是怎样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接着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口号。

1919年的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6月初,运动发展成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并取得了初步胜利。1920年,共产主义小组在各地相继建立,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诞生了。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战争。

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还击,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由此揭开。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国民政府被迫对日作战。

1944年,解放区军民开始局部反攻。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大”。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9日,毛泽东发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号召,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在美帝国主义援助下向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从1946年夏到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1947年6月底,人民解放军开始了全国性的反攻。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23日解放南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败退台湾,至今不能统一。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

(10)新中国是如何形成的扩展阅读: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从1918年11月的“公理战胜强权”庆典,到次年1月的巴黎会议,短短两个月时间,当时的中国充分诠释了“自古弱国无外交”的定律,所谓的“公理战胜强权”不过是一个美丽的童话。

面对这样屈辱的局面,从5月4日开始,北京的学生纷纷罢课,组织演讲、宣传,随后天津、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工人也给予支持。

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史一般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注意这里的“封建”一词是泛化的封建观),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阅读全文

与新中国是如何形成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舞有哪些曲目 浏览:165
英国人为什么不踢正步 浏览:726
印度的战斗机都是哪些国家的 浏览:953
越南有多少个美国人 浏览:997
印尼宽带怎么选择 浏览:437
中国财务大咖齐昊哪个大学毕业 浏览:670
印度汇丰银行在哪个城市 浏览:282
英国人对水过敏怎么办 浏览:702
巴厘岛哪里可以兑换人民币印尼币 浏览:69
越南到济南运费每吨多少钱大概 浏览:711
哪些意大利的服装品牌卖给中国 浏览:129
人民币去越南什么地方可以换 浏览:305
美国香槟市纬度相当于中国哪个 浏览:434
伊朗女人戴的头巾叫什么 浏览:411
中国有哪些彩票合法 浏览:745
印尼进口多少冷冻牛肉 浏览:708
英国的地图怎么涂色 浏览:114
英国留学怎么接机 浏览:837
fol在印度什么意思 浏览:481
为什么英国人爱脱发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