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人说中国人没信仰,你同意吗,为什么呢
不同意,中国人有信仰。
中国人的信仰已经融入文化的血脉里,信仰一直是在潜移默化的我们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有信仰的。
我们从来不缺少英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还有那抗倭出名的将军戚继光,一代忠相诸葛狼,还有那力挽狂澜的岳飞。直到现在的南仁东,李铁....他们的姓名在我们的生活中响亮,他们的事迹也体现了中国精神。为什么会说中国人没有信仰?这些都是有信仰的人,他们都是真正的英雄。
我们有自己的志向,我们注重现实。我们要做的是顶天立地的人,信的是人心齐干坤移。中国便是我们最大的信仰。
❷ 中国大部分人为什么没有宗教信仰
宗教是统治工具,是利益集团。既然是统治工具,而社会也一直是在统治系的统治中,人呢,何必为自己去多戴一幅枷锁。生活已大不易,既然不能挤进利益集团中获取利益。又何必为利益集团,奉献自己的金钱与时间。
………华夏的祖先,对神的定义,已开解得很清楚了。我们遵从祖先的忠告,敬而远之就是得体。华夏的先祖,是射日与绝天地通和封神的存在,我们的先祖,就是我们的信仰。我们的血脉,也决定着我们不是羔羊。
………而那些号称有信仰的,都信成了什么呢?满世界的血于火,一瓶洗衣粉就灭一国,研究和散播病毒。你嘛也不信,也不至于成了这种非人哉啊!魔鬼的女儿还出天使呢,那么号称是最充满虔诚信仰的一群,到底在信的是个啥?
❸ 为什么全世界都说中国人没信仰
因为中国人的信仰都是和吃喝有关系,吃喝怎么能是信仰呢?吃喝是人生存的基本条件,不是信仰,但是中国人却把它和信仰联系在一起,所以说中国人没有信仰不为过。
信仰,就是在一贫如洗的时候也不能放弃,也不能和吃喝联系在一起。
但是很多中国人,甚至几乎所有的中国人,穷困潦倒的时候就放弃理想,信仰,甚至还为此出个辩论会,没有饭吃的时候要不要道德?真是愚蠢可笑到极点。
❹ 中国人为什么没有信仰求解
邓晓芒教授以四点来作深刻的剖析:中国人什么时候有过人文精神、什么是真正的信仰、中国人为什么缺乏信仰、我们可能有什么信仰。他的演讲风趣,思想深邃给人以深刻启迪。他说,我们可以建立超越宗教和教派上的精神层面上的信仰追求。真善美可以作为信仰,其前提是要求个人独立,形成保障思想自由的体制和自由精神对话的氛围。当前要紧的是中国的知识分子做好人格建设的任务,促进个人精神生活达到自我意识的觉醒。
讲座一开始,邓教授就提出一个问题"我们什么时候有过真正的信仰".他谈到90年代曾经有人讨论过中国人文精神失落的问题,但最终没有结果.他说,实际上"中国人文精神的失落是一个假命题".中国的精神不是人文精神,而是自然精神,天地精神.纯粹的人文精神是不会因物质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因而也就不会有人文精神的失落的问题.人文精神具有超越性,它是纯粹的精神,与物质完全分离,而中国的精神却是建立在自然界之上的,以人为本的,与世俗紧密联系的精神,也就是说中国人没有真正的信仰.首先,什么是真正的信仰呢?
最初的信仰源于宗教,而宗教主要有自然宗教、实用宗教、自由宗教。自然宗教更多的是迷信,实用宗教起源于古罗马,是统治者统制人民的工具;而自由宗教则是真正的宗教,其代表是基督教。
基督教强调不依赖耶稣的法力,反对迷信,推崇纯粹的精神超越。无怪黑格尔说,基督教是绝对宗教。现在答案揭晓了,真正的信仰是精神的独立,是一种纯粹的精神超越。邓教授说了一个故事。以前一个学生告诉他,自己信教了,问是什么教,说是基督教,再问为什么信教,答曰精神痛苦,又问为什么不信佛教,又答曰信佛教也可以。宗教真的彼此间无区别,只是像马克思所说,是人间的鸦片,因为它可以麻痹人们的精神吗?其实不然,邓教授说,佛教能给人安慰;而基督教则教人承担痛苦,树立独立人格。这就是绝对宗教所具有的特质。信仰不同于迷信,迷信多是与物质相连,有所求才会迷信。而信仰是一种内在超越,它甚至可以忽略温饱问题。真正的宗教推崇超出动物式的生存模式。基督教认为,上帝面前无贫富,它承认一切人都是自由的。有信仰的人,越谦卑越高贵。
那么,我们为什么没有真正的信仰?中国古代的张载有一个闻名天下的理想:为天地立心,为百姓立命,为往圣继绝学。邓教授说,这是典型的知识分子精英理想,有理想性,但无超越性,在解决百姓温饱问题后,很容易产生失落感,所以这并不是信仰。如果,我们今天为我们没有信仰感到悲哀,这不是我们信仰的失落,应该说是发现了我们信仰的真相。我们应该做的不是捡回我们的信仰,而是反思我们为什么没有真正信仰的原因,并且了解西方宗教信仰的根基。为什么没有真正的信仰?实际上,我们的自我意识没有独立,更谈不上用逻辑的眼光去分析我们的自我,去跳出,不断地跳出。当然,中国也有反思的思想,比如吾日三省吾身,也讲慎独,但这反思精神是一次性的,有个既定的标准,即用传统天道、天理,以三皇五帝传下来的那套法则来反思自己,看自己是不是符合,不符合就自我批评,符合就继续做下去。这是一次性的,不能不断地跳出自我。这是中国人自我意识没有独立起来的明显体现:没有建立独立的内心的精神生活,也没有个人独立的精神需要。个人与群体是融合为一,不可分割的。天理、天道都是群体的法则,个人不能例外,亦不能跳出去;相反,个人必须用这套现成的法则来办事、来衡量。它是一套既定的标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怎么样等等,从远古时代就这么传下来,没什么道理可讲的。中国人从生下来就生活在这种群体关系之中,很难有独立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
所以,中国人在懂事之后,就更加自觉地把自己沉默在群体之中,比如说,他受到委屈和伤害,只有在群体中才能找到安慰,或者说就能找到安慰,因为他没有更高的精神要求。西方人在群体中、家庭中可以得到保护,但寻求不到精神安慰。因为他们个体独立了,有他个人的精神追求,与别人无关,在这方面,他们的痛苦和失败在群体中找不到安慰,必须寻求纯精神的上帝才能安慰他们。所以,中国人这种群体使人有一定的精神性,但这只是群体意义上的精神性,而且与群体的物质性是密不可分的,正如前面讲的,拯
❺ 为什么很多人认为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
有关于中国人信仰的问题,和其他信仰不同,信奉某种特定宗教的人群对其所信仰的神圣对象,由崇拜认同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即为宗教信仰,宗教信仰者会从根本上改变自我意识,产生新的基本态度,价值尺度,并且会发生彻底的思想转向。
儒教信奉的神就是"天","天"在凡世间的代言就是"天子",也就是皇帝,而皇帝又是儒教的“教皇”,他手握神权,主管天下的教徒与教会,朝廷是整个中国的总教会,古代官僚机构为组织,每个家庭则是小教会,每个家庭的家长就是教会的主教或者牧师,每个中国百姓便是儒教的教徒,以天坛、宗庙、孔庙、泰山为祭祀场所,以郊祀、祀祖、祭社稷、雩祀、释奠礼、五祀为祭祀仪式,以十三经(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为教义经典。
❻ 分享一个脑洞,为什么说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
说中国没有宗教信仰的是西方基督教徒,首先在他们意识里世间只有耶稣基督,其它宗教是没有神的,中国以共产党为核心以马列主义为核心也就是政府书面上以唯物主义不承认唯心主义(玄学)的存在,在西方人的世界观里只有神可以化身成人,而不能人化身成神的结果。所以说中国没有宗教信仰,其实是一种无的表现
❼ 为什么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
应该说大多数中国人没有信仰。因为中国人比较聪明,知道,信阳市骗人的东西。 信仰本身就是欺骗老百姓的东西,是让老百姓为之牺牲,一生为之奋斗的枷锁。特别是上升为政治信仰 时,更具有欺骗性。中东的恐怖分子他们有信仰,已经从宗教信仰上升为政治信仰,他们为了信仰去牺牲,是不是很可悲。
❽ 为什么我们中国人没有信仰
早在封建社会我国人民普遍信仰的是道教和儒教
还有一部分信仰佛教,尤其儒教礼法根深蹄固,
辛亥革命后人们开始接受民主思想,信仰三民主义的
信仰共产主义的都有,当然大部分人的信仰仍然
停留在了封建时期,但是后来的50年里战争不断
社会动荡旧的信仰并不能带给人们多少安慰,
加上宗教设施基本都被损坏,人们逐渐淡化了信仰,
建国后 反封建 唯物主义 无神论的盛行,加上后来的
文革运动封建相关的信仰者几乎没有了,人人都成了
唯物主义者(至少表面这样),后来到了80年代
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后,有的人接受了西方的思想
有的人又捡回了来思想,有的人什么都信却又什么
也不信,这样的一百年,一家三代人的经历不同信仰亦不同
大家都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受不同思想教化,
自然而然形成了一种 用到的时候就信,用不到就不信的
实用思想,加上引导不足 人们不可能坚信某种信仰了,
所以表面看起来就是没有信仰
❾ 为什么说中国人没有信仰
因为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信仰只有利益,绿教对宗教的迷信,不是信仰。西方人自称信仰基督,但他们殖民美洲,当地土着成了稀有动物,他们可以向中国输入鸦片,他们更是屠杀了几百万的犹太人。哪里什么信仰?
❿ 中国人为什么没有信仰
信仰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因为每个人都有内心的、精神上的渴望和需要。哲学教授邓晓芒在《》一文中认为,中国人“没有真正的信仰,是因为我们没有独立的个体,没有内心独立的精神和需要”。这个观点不完全正确。信仰,是一种社会心理,它反映特定的社会结构;它一般需要特定人群的支撑,因此一种信仰往往不是个人的,而是社会性的。譬如,中国人追求了很久的科学,科学这种事物也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情,它同样具有社会性。国家出了一两个出色的科学家,不等于这个国家就崇尚科学并具备了科学精神。所以,本文认为的“中国人没有信仰”,是一个社会问题、传统文明的问题。 我们知道,世界上有几大代表性的宗教,它们就是不同种类的信仰。这些宗教往往是一种代表性的文明出现了的标志。因此,信仰与文明母体不可分离,在这个文明母体之下的人们,一般都会成为相应的教徒。例如,传统美国社会中的美国人一般都是基督新教的信奉者。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文明一旦成长、进化,往往会与自己的母体发生一定的分裂。所以,当下的文明并不能够完全反映人们的信仰;因为信仰与文明母体的关系非常密切,几乎可以认为是等同的。也就是说,信仰有原始性、原生性。我们可以比喻地说,信仰,就是一种回忆,是女性祖先的子宫内的混沌、有待分娩的状态,它代表着温暖、舒适和生命永恒的希望。因此,不同的环境可以产生出不同的信仰。原始图腾多种多样,鸟兽虫鱼、石头草木,成为了不同部落顶礼膜拜的对象。 宗教都有种族性、区域性的特点,它一般都有自己的神灵。这些神灵创造世界,发布教义,指明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犯罪,目的就是维持一种人世间的社会秩序。世界上几大代表性的宗教都产生于文明社会(以文字的出现为标志),而这些宗教应该是更早的原始宗教发展的产物。而原始宗教又是蒙昧时代和野蛮时代留下来的。所以,所有的宗教也是一种民族记忆和回忆;不同的宗教也由此成就了它的种族性和区域性。由于宗教是一个区域之内的人们的共同心理结构,因此,各大宗教社会都经历了“政教合一”的国家模式。但由于文明的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扩大,这种国家模式终于又被人们打破了。可见,宗教也是一种族群意识。族群意识的觉醒既是好事,但也可能是坏事。在《群氓之族》一书中,作者伊罗生认为:族群意识可以建立一个国家,也可以撕裂一个国家。 在文明高度发达的当下,人类的精神世界越来越趋于分裂,在没有得到彻底解放之前,人类再次将目光往历史的深处探寻,并试图借此来消解精神的彷徨无助。寻根意识的兴起,其实就是寻找精神家园、信仰和宗教。但是,对于普罗大众而言,根在哪里,往往不可求得。个体的人在越来越复杂的社会中,就像一根漂浮在河流之中的落草。寻根不得的结果,就是皈依宗教。在一种模糊的历史意识和来世意识之中,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永生。但是,我们应当清醒的是,真实的世界却是向死而生的。人,本来就不是属于自己的,他的命运在于群体的关系和结构之中。生、死本身也没有多大区别,你、我、他、她,也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认为“众生平等”。但是,这些宗教同时告诫信徒“不要信别的神”——它也是摩西十戒中的第一戒,然而,这个教义恰好表明了,这个世界上还有别的神存在。因此,它在逻辑上是非常矛盾的。人们往往忽略了这样的一个事实——正如摩尔根所说的一样:人类拥有一个共同的起源。但是,理性无法代替宗教信仰,二者大多数时候是相互冲突的。当代社会的危害来自理性的泛滥,而现代以前,不同的宗教信仰也导致了人类的巨大冲突和历史悲剧。 但是,“不要信别的神”的教义并非完全没有道理。简单地说,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有自己的特殊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在世界逐步走向融合的今天,坚持自己的“神”、自己的宗教信仰,但又不至于彼此侵犯,肯定是好事,是价值多元的体现。韦伯认为,现代社会就是一个诸神并存的社会,尽管信仰不再像过去那样“迷魅”,人们的精神世界越来越趋向理性。但是,理性并非惟一的,非理性同样有存在的理由。例如自由主义所信奉的宪政,往往是以欧美为典范的。但是,一味地追随西方的结果,可能反而被西方所抛弃。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欧美的价值观和文化已经渗透到了世界每个角落。其结果就是被渗透的区域失去了自己,包括自己的价值观、文化,以及经济利益。例如,中国就是一个信仰别的神的典型。中国经济的外源性就是例证。我们在依赖国际资本的同时,民族产业却每况愈下,更加致命的是,中国几乎被外资经济垄断和控制了。可见,信奉自己的神是否能够坚守,需要一种民族竞争力。合理的民族主义是需要的。 问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了自己的神。信仰是一种社会结构,但中国却缺少这样的培育信仰的社会结构。而且,中国人既没有民族精神,也不是一个公民社会。个中缘由,乃宗法伦理和政治权力的渗透,而改变了中国人的社会心态。除了伏羲女娲,中国是一个神话很少的国家;尽管中国历史文献浩如烟海,但是信史却只能从公元前841年开始计算。这大概是“文王演易”、孔子删改历史的“功劳”。自从孔子之后,中国人就“敬鬼神而远之”了。儒家学说是所谓的“入世”学说,注重的是现世的人伦实用。而且,中国学界主流至今都不承认,中国人是从非洲走过来的,我们坚持着中国人种的独立起源说。在抹杀原始记忆的同时,我们却树立起了若干个活着的“圣人”。这是权力作用下的“造神运动”。而这种“造神运动”不过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它不承认古始和真实。因此,中国人的“神”是“不务正业”的,它主要的功能是驯化百姓。 有意思的是,在中国人朝着“文明的罪恶”高歌猛进的时候,西方人却在返璞归真。不仅现代如此,近代西方文明的世界征服也是从打破基督教垄断世俗权力开始的。启蒙运动的一个特征就是“杜撰”出了一个人类的“自然状态”,再加上达尔文的进化论,这些都是典型的寻根现象。而在后现代西方,人们在承认诸神并存、价值多元的同时,更发现了人类的同源和同构。在上帝死了的震惊之后,人们发现大写的人也死了。这些西方思想,共同促成了这样一个事实——就像布什所说的那样:权力被关进了笼子之中。这是文明的真正的进步。以现代的这种文明,我们才可能发现古始的“道”。也就是说,人类可能通过这种渠道,返回到人类远古的女性共祖的子宫内,找到足以安顿心灵的和谐故园。但是,我们需要警惕的是,西方国家尽管出现了这样的了不起的思想成就,然而,国家作为迫不得已的恶,仍然在为资源和利益而争抢、侵略甚至杀戮。同样是那个被关进了笼子之中的布什,却悍然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可见,一切权力的不当利用,都可能制造罪恶。因此,在人类越来越趋同、正在成为一个整体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相反的力量仍然十分强大。伊罗生在《群氓之族》中写道:“面对世界资源与权力的前所未有的激烈争夺,人类社会正把自己撕裂,撕裂成越来越小的碎片。” 很多人担忧中国出现了什么“极端民族主义”,我觉得这是一种无根的民族主义和虚热的爱国主义,它并不可怕,对社会建构也毫无价值。“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已经在20世纪末终结了,中国人已经没有力量在这个方面兴风作浪了。中国要兴起,在文化观念上,应该允许国家统一下的民族主义——但遗憾的是,这样的民族主义可能已经不存在了;同时,在政治形态上,中国应该实现更多的地方自治,培育地方政治的实验场。民族主义和地方自治的充分发展,就是在“矛盾”中寻找全体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增强族群认同的意识。这就是所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之真正涵义。但是,如果将权力视为一种图腾,如果权力失去了公共资源的特性,如果权力不再亲近生命个体,我们就无法达到这个目标,这样的社会就是一个表面和谐实则分裂的社会。哲学教授邓晓芒的观点之所以不完全正确,是因为他没有看到,中国人由于没有信仰,缺少族群认同的意识,所以自我中心主义特别发达,这是回应权力作为图腾的最狡诈、最不道德的策略;反之亦然。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消解权力图腾的过程,就是一个树立各自的信仰、发育各自的生命力的过程。“不要信别的神”积极的政治学意义就是,不要由权力来规定信仰——这种权力无疑是指来自任何国家和势力、集体的垄断性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