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如何鉴赏中国画

如何鉴赏中国画

发布时间:2022-01-22 07:03:18

❶ 怎样欣赏中国画

首先必须了解中国画的历史和中国画的艺术规律,其次还要有较深的艺术修养。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的发展历程映射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史。中国画受中国哲学、美学观点的影响,不要求像照相那样非常逼真,而是借景借物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半是物,一半是我。”通过画面传给人一种深沉、一种苍茫、一种宁静、一种生机……一种无言的会意。西方绘画是大自然的再现,而中国画却是对大自然的一种再创作,是一种融入了自我的再创作。

除了这种深层次的欣赏之外,还有画面的欣赏。一般的衡量标准,一是笔墨雄健、精湛,不造作,不含混,脉络清楚气势旺盛,大胆下笔,细心收拾。二是立异标新,有激情,有生气,能够第一眼就抓住人心,使人看过后印象深刻,回味无穷。三是布局要奇,从全局着眼,细处着手,虚实相间,繁简相宜,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四是造型要美,要有神韵,有灵气,比描写对象更高更美。切忌形似华美,内容空洞。最后,画中所配的诗文、书法、印章皆应与画面协调统一,浑然一体。

因此,欣赏中国画时有许多地方要靠领悟,其中的博大精深之处还需反复体味才能领略到。

❷ 如何鉴赏中国画

你可以从以下的方面来鉴赏中国画表面: 初看国画,要欣赏的不仅仅是画面,还要看下列各项是否精美。 1.画工: 一幅作品,可表现出作者的成就。画面的形象,就是画工的具体表现,我们往往主观的评价一幅画的优劣,主要还是受画工的影响。 2.书法: 中国画和西洋画不同之处,其中一项就是书法。中国画画面上常伴以诗句,而诗句是画的灵魂,有时一句题诗,如画龙点睛之笔,使画增色不少。而画中的书法,亦影响画面至大。书法不精的画家,大多不敢题字,虽然仅具签署,亦可窥其良莠。 3.印章: 画面上常见的印章有:画家的印鉴,题字者的私章,衬托用的闲章,收藏者的印章,欣赏者的印章,鉴证者的印章等。而各种印章的雕工,印文的内容,盖印的位置等,都在评价之列。尤其古画,往往有帝皇,名家,藏家和鉴赏家的印鉴,可鉴真伪。4.装裱: 中国画的装裱别具一格,常见的有纸,绫两大类。绫裱较精。裱边的颜色,宽窄,称边,接驳,裱工等,都十分讲究。日本近代的裱工另有风味,对现代的裱画方式有影响力。好的装裱,能把一幅画衬托得更为精美悦目,名贵大方。 5.框饰: 如用压镜方式将画藏在玻璃框下,其采用的框边材料、颜色、大小等对画的美观影响极大。近年北美画家多采用西式框饰代替中式装裱,亦颇有可观。 6.内涵: 中国人欣赏字画不单单欣赏表面工夫,更着重作品和作者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7.功力: 从事书画修养越久的人,他表现出的功力,是初学者无法比拟的。尤其是书法,老手多苍劲有力,雄浑生姿。在国画方面,其线条,设计, 意境亦表现出作者的功力。所以经验丰富的艺术家,其作品往往较年轻画家有所不同,这表现的就是功力。 8.布局: 布局看来像是画面的设计,其实是作者胸怀中的天地,从画面布局中表现出来。中国画与西洋画不同的地方甚多,最明显之处就是“留白”。国画传统上不加底色,于是留白甚多,而疏、密、聚、散,成为留白的布局。在留白之处,有人以书法,提诗,盖印等来补白,亦有让其空虚,故从布局中可见作者独到之处。 9.学养: 功力及布局,可于画面窥其一二,至于作者的学养,对其作品影响至大。故中国有“文人画”之称。着名文人,其作品的与众不同之处,就是一种“书卷气”。画家与画匠之分别,学养是条件之一。10.人品: 字画中的诗文词句,往往代表作者的心声。一首好诗,亦能表现作者的内涵和学养。一句好句,亦给作品画龙点睛。最难得的,就是作者能为自己的画面题诗,不抄袭他人旧作,更显独特。至于书法亦然, 抄一首古人的诗,别人看来,只观其字,因为内容不是作者心声,而是古人翻版而已,到底欠缺了作者的灵魂。12.印文: 无论字或画,常有“压角”的闲章出现。所谓压角,就是画面或书法留白的角落。而印上的文字,有时对作品的影响很大。从印文中亦可见作者的心态,或当时的环境。好的印文,配以好的雕刻刀法,盖在字画上,使作品更添光彩。 以上对中国画的鉴赏,较侧重形式美,属于表面欣赏。只是停留在初级鉴赏阶段。 如果能从作品产生的背景,作者的个人经历和思想情感,从作品创造的意境中领悟作者的用心,与画家一同喜怒哀乐 ,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这就提高了一个层次,达到了由感官进入到理性鉴赏阶段。如果能对中国画发展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把画家的具体作品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去考察,找出它的继承和成就,认识画家的独创性,并借助联想和想象。理解作品的意义,那就进入到了更高的理性阶段。 中国画的鉴赏,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标准,而中国画的鉴赏标准往往和创作的标准是一致的。最完整的古代中国画创作和鉴赏标准是‘六法论’,他是南齐人物画家谢赫提出的。了解古人的评画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客观的品评古代美术作品,做到以古人之法评古人之画,以解其意。

❸ 如何欣赏中国画

一幅中国画,如何来欣赏,如何来评价?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必须了解中国画的历史和中国画的艺术规律,有较深的艺术修养,才会有较高的鉴赏力。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的发展历程映射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史。中国画受中国哲学、美学观点的影响,不要求像照相那样非常逼真,而是借景借物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半是物,一半是我”。通过画面传给人一种深沉、一种苍茫、一种宁静、一种生机……一种无言的会意。西方绘画是大自然的再现,而中国画却是对大自然的一种再创作,是一种融入了自我的再创作。

除了这种深层次的欣赏之外,还有画面的欣赏。一般的衡量标准,一是笔墨雄健、精湛,不造作,不含混,脉络清楚,气势旺盛,大胆下笔,细心收拾。二讲主意要新,有激情,有生气,能够第一眼就抓住人心,使人看过后印象深刻,回味无穷。三是布局要奇,从全局着眼,细处着手,虚实相间,繁简相宜,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四是造形要美,要有神韵,有灵气,比描写对象更高更美。切忌形似华美,内容空洞。最后,画中所配的诗文、书法、印章皆应与画面协调统一,浑然一体。

中国画的发展有2000多年的历史,有各种不同风格、流派的画。经过历代画家的探索和发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因此欣赏中国画,不能仅以自己的好恶或从狭隘的角度去评价。中国画博大精深,许多地方要靠领悟,靠感觉,靠意会,你才能得到更多的精神享受。

❹ 如何鉴赏中国画[转载]

中国画对于我们每一位青年学生来讲都不陌生,但是对于如何鉴赏一幅中国画,恐怕有些同学很难说出个子丑寅卯来。长期以来,很多人一直凭个人感觉来品评,喜欢就肯定,不喜欢就予以否定,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可供参考的标准。中国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门类繁多、形式各样,品评、鉴赏中国画或许本来就难有什么固定的标准,那么到底怎么来鉴赏一幅中国画的品质优劣呢?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一、气韵 。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做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这里所说的“意”和“神”就是指的“气韵”。“气韵”是中国绘画艺术领域当中特有的字眼,也是中国画当中最重要的构成元素。她并不是实质的、具体的某种东西,而是一幅画当中,作品客体作用于鉴赏主体的一种意象的东西,具体体现在表现形式的匠心独运,布局安排的别出心裁,并尤其体现在笔墨运用的灵活和巧妙上,总体的画面表现上能抒发一种主观性灵,描绘一种美的意境,体现一种生活情趣,感官上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和愉悦心情。在人物画中,指人物精神意态的传神生动。《世说新语、巧艺》云:“顾长康画人物,或数年不点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美丑),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这里)中。’”顾恺之所说的“传神写照”就是指的“气韵”。在山水画领域中,主要指超凡脱俗的绘画意境。明代唐志契《绘事微言》曰:“写意,写画亦不必写到,若笔笔写到便俗,神到写不到乃佳。”而花鸟画则是指画面简淡、夸张、概括、不求形似,更求意达,注重抒发主观情趣和个人思想。如元人汤垕《画鉴》云:“寄兴写意者,慎不可以形似求之。”这里所讲的都是强调“气韵”要生动。南朝萧齐着名画论家谢赫在他的《画品》中提出“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就把“气韵生动”放在第一位。尽管当时谢赫是用来品评人物画的,但在唐以后,“气韵生动”被绘画界引申到所有绘画领域,并被公认为品评中国画的最高美学准则。“气韵生动”在中国画当中不能独立存在,她的实现要依靠笔墨的灵活运用,布局的巧妙安排,设色的准确生动来共同完成。 二、 笔墨 。中国画的绘画技法十分讲究笔墨技巧的运用。笔是指皴、擦、点、勾、勒、擢等运笔方法和技巧。墨是指烘、染、破、积、泼等用墨方法和技巧。笔法讲究长短、粗细、缓急、曲直、方圆、顿挫、转折等变化,以表现不同物质的质感。布墨讲求干、湿、浓、淡,以塑造形体、烘托气氛。在中国画里,笔与墨的关系就如同骨与肉的关系。两者结合起来运用,画面才能血肉饱满。韩若拙《山水纯全集》云:“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荆浩《笔法记》又云:“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彩自然。”以上都说明了用笔与用墨的关系,即作画笔为主导,但须与墨有机结合,相互辉映,才能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笔墨能否很好地结合运用,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气韵”生动,而“气韵”生动是笔墨技巧在画面中最突出的反映。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曰:“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运墨而五色俱,是为得意。”也指出了立意和笔墨的主从关系。在一幅中国画中,笔墨也是画家传统绘画功底是否深厚最为突出的体现。也是画家绘画表现技能和技巧是否高超最为突出的反映。我国古代品评画作有“神品”、“妙品”、绝品”之分,是根据画作的“气韵”区分的,实际上也是对笔墨运用所体现的视觉效果的一种定位。 三、 构图。 中国画落笔讲究布局,也就是构图落幅,即画面内容所处位置的具体布置和安排。南朝萧齐谢赫“六法”中的“经营位置”大体也是指的这个意思。中国画与西画迥然不同,落幅不讲究焦点透视,勾画不拘泥于外表的肖似,主要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和表现绘画对象的客观性灵。在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很多丹青妙手或因形势须要,或因材料限制,或因个人偏好,创造出了种类繁多的绘画构图形式。比如常见的长卷、立轴、册页、扇面等等。在具体的构图技巧上,也一般不遵循西方的黄金分割定律,而是或独幅,或连续的形式,灵活多变,大胆夸张地构图,甚至高宽、大小比例失调,正所谓不求形似,重在传神,“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种构图方法能表现特殊的意境。中国画构图讲究运“气”。下笔如围棋,所谓“金角银边草肚皮,”“气”居“天元”(中心)容易滞,正是中国画构图的潜规则。比如“计白当黑、”“疏处可跑马、”“密处不透风,”等等很多具体的构图技巧就是说“构图意简而气足,”“疏处不漏气,”“密处不堵气。”这些构图技巧能表现一些通透灵动的意 境。在山水画方面,构图又称为“起势”。北宋画家郭熙之子郭思整理的《林泉高致》就明确提出“三远”,即“平远、”“高远、”“深远”三种有关山水画的起势法则。不仅如此,中国传统的移步换景式的“散点透视”法则的运用,还能突出表现出山峰层峦叠嶂之势,江河咫尺千里之感。在中国美术史上,运用“散点透视”最典型的作品就是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作品虽然归类于风俗画,但在方寸之地,却表现出宋都东京汴河一带几十里城乡生活气象,较之山水画不失气度恢弘之势,令人视野开阔,有俯瞰天下之感。一幅中国画,构图的巧妙与否,直接影响到“气韵”是否生动,而“气韵”生动与否也是对构图是否合乎情理的一种反映。并且构图也制约着笔墨的发挥,笔墨的发挥同时也可以说是构图的形成。 四、设色。 中国画颜料多为矿物质和动物外壳的粉末,色泽明丽,附着力强,经久不变。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历史上,自远古绘画产生开始,一直到清末民初,几千年来几乎各种形式的中国画设色多为平涂,但是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历代画家对绘画技巧都有所探索和创新;他们在发展了构图形式和笔墨技巧的同时,也改进、丰富了很多设色技巧和方法。如唐代人物画的着色,张萱、周仿二人开创了“三烘九染”的明丽厚重的设色方法;明末以曾鲸为代表的波臣派,因受西画技法传入影响,开始在人物画方面有所突破,在人物面部施以不同色相和色度的色彩,以表现人物面部的立体结构;设色技巧在近现代得到更大的发展,种类变得更多,设色方法更为复杂,尤其在现当代绘画中,人物画设色流派纷呈,技巧多样。但是无论哪种设色技巧,都是以追求形象生动地反映人物的外在气质和精神面貌的和谐统一为最终目的的,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形神兼备”。在山水画当中,因为设色不同,我们把它分为水墨山水、青绿山水、浅绛山水、金碧山水四大类。青绿山水始于隋唐时期,主要以石青、石绿等色来表现葱郁秀润的山水风景;浅绛山水为元代黄子久所创,即在山体或树木之上施以淡赭石,表现清淡简约的山水田园生活;金碧山水为唐人所创,多以朱砂、朱墂、金粉等色彩施以山岩绝壁、亭台搂阁、晨云晚霞,以表现金碧辉煌、绚彩夺目的山水风光;水墨山水相传始于唐代王维、张澡二人,虽然不设颜色,但是墨色自身的变化赋予了画面更加恬淡、清雅的山水田园意境。在花鸟画中,因为表现形式有工笔和写意之分,设色更是林林总总。有的色彩清润淡雅,富有诗情画意;有的响亮明丽,精显富贵华丽;有的大胆浓烈,饱涵现代气息。无论朴实与华丽,还是粗放与儒雅,都是各有千秋,难分伯仲,但是,不管何种形式的中国画,设色方法一般都要和绘画材料相适应。不同的绘画材料,就要选用相应的且富有表现力的色彩来着色。不仅如此,在绢本或纸本的中国画当中,设色还要和笔墨的运用相协调。有时墨与色以不同的比例相融合,不但能达到意想不到的色彩效果,甚至将设色直接成为笔墨运用的一部分。所以,设色技巧一般要靠笔墨的运用来实现,并且和笔墨紧密结合,直接构成画面的表现手段,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气韵”生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在不断地运用当中逐渐丰富着构图。 如上所述,中国画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意在笔先”,未画竹而“成竹在胸”,不写山川而方寸已定。所以气韵、笔墨、构图、设色在实现时段上几乎没有先后之分。中国画的特殊意境几乎是后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画妙在实现“气韵”生动,而重在体现笔墨运用,巧在展现构图别出心裁,要在表现设色独具匠心。“气韵”生动是最终目的,笔墨、构图、设色都是实现手段。“气韵”主要靠“笔墨”来实现,“笔墨”主要靠“气韵”来反映;“笔墨”完善着“构图”,“构图”制约着“笔墨”;“设色”以“笔墨”为依据,“笔墨”以“设色”为补充。四者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在有机统一中共同构成了中国画的四大“要素”。我们在鉴赏中国画时,要充分考虑四者的相互关系,不可偏执于一端。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到中国画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与内容的丰富多彩。学会从各个角度全面地、客观地、历史地、辨证地分析问题。鉴赏中国画也不能以个人好恶而见优劣,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更不能拿品评西画的标准来鉴赏中国画。

❺ 如何欣赏中国画,从那些方面入手

欣赏一幅中国画作品,对于一般人来说,常常是能否“看懂”作为评判标准。欣赏步骤是:画的是什么?画得像不像?画家画这种形象的寓意是什么?如果都回答出来了,便认为是看懂了,如果回答不出来,便认为是看不懂。这种方法就是一种传统的讲“故事”的方法,对于绘画作品的欣赏往往过多借助“文学性”的描述。用这种方法来欣赏中国画,一般来说,工笔的、写实的作品就容易欣赏,因为它是具体、真实的,属于看得懂范畴。

但如果是粗放的。写意的作品,尤其是水墨写意的作品,就较难欣赏了,因为它不写实,形象不具体,就看不懂,而且更无从知道作者的寓意了。当然,一般人用这种方法欣赏中国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画得像,看得明白,才容易引起联想、产生共呜。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一幅中国画作品的好坏,却不是以“像”或“不像”来衡量的。

就艺术而论,我们衡量一件绘画作品的好坏,或我们欣赏一件绘画作品,首先不在于它像或不像,而在于绘画作品的主题,或者说绘画作品中所辐射出的某种观念、某种思想、某种情绪,能否紧紧地抓住观赏者的心弦,能否给人以充分的艺术审美享受,并使人从中获得某种启迪和教育。应该说,这才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真正目的。像与不像仅仅只是作品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因此像与不像就不能作为衡量作品的好坏或欣赏作品的标准。

那么,画家们是怎样来看画的呢?就国画而言,看画一般是看画面的整体气势,用中国画术语来说就是先体味其“神韵”,或者“神似”,然后再看它的笔墨趣味,构图、着色、笔力等。最后才看它的造型,即像不像或“形似”。这种抓“神韵”的欣赏方法,就是抓住了画的实质,因为“神韵”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审美享受,常常是中国画家们追求的目标。

当然,要从画中去体验到一种“神韵”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不但需要一定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国画基本知识,特别是通过“画”而训练出来的一种“感觉”。所以要很好地欣赏国画,还得具备多方面的才能和艺术修养。

艺术欣赏需要经过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三个阶段,中国画也是如此。

审美感知就是要求我们直观地去感知审美对象,即艺术作品本身,我们可以去感知作品上画的是什么?画得像或是不像,色彩是鲜明的或是灰暗的,线条是流畅的或是笨拙的,表现手法是工笔的或是写意的等等,总之要自己亲自地平心静气地进行直观的感受。

第二步,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审美理解。即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和思考,把握作品的意味、意义和内涵。这种理解包括对作品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的理解;对作品表现的内容和表达的主题的理解;以及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精神的理解等等,这就需要充分调动我们的思考能力。

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地想下去:作品画的内容要表现什么?是怎样表现的?所采用的艺术手段是否恰当?能否充分地表达出主题?同时,透过作品的画面,猜测作者的心思,是热情地歌颂或是辛辣地讽刺;透过画面的气氛,体验画面的情调:是深沉或是豪放,是乐观或是悲伤。再还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结合作者的身世、创作特点和所处的时代背景等进行分析。

到了这一步,艺术的审美欣赏并没有完结,还有一个审美创造阶段。就是通过审美的感知和审美的理解后,在对作品审美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通过自己积累的审美经验、文化知识、生活阅历等进行丰富的联想、升发开去,再创造出一个新的意象来。

这样,你才真正获得了启迪和教育,欣赏中国画才获得了真正的意义。朋友不妨用这种方法去欣赏中国画(或其他绘画),认真试一试,看能否有所收获。

❻ 如何欣赏中国画

对于一般人来说,能否欣赏一幅绘画作品常常是能否“看懂”,他们的欣赏步骤是:画的是什么?画得像不像?画家画这种形象的寓意是什么?如果都回答出来了,便认为是看懂了,如果回答不出来,便认为是看不懂。这种方法就是一种传统的讲“故事”的方法,他们对于绘画作品的欣赏往往过多借助“文学性”的描述。那么,用这种方法来欣赏中国画,一般来说,工笔的、写实的作品就容易欣赏,因为它是具体、真实,看得懂。
但如果是粗放的。写意的作品,尤其是水墨写意的作品,就较难欣赏了,因为它不写实,形象不具体,就看不懂,而且更无从知道作者的寓意了。当然,一般人用这种方法欣赏绘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画得像,看得明白,才容易引起联想、产生共呜。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一幅绘画作品的好坏,却不是以“像”或“不像”来衡量的。
就艺术而论,我们衡量一件绘画作品的好坏,或我们欣赏一件绘画作品,首先不在于它像或不像,而在于绘画作品的主题,或者说绘画作品中所辐射出的某种观念、某种思想、某种情绪,能否紧紧地抓住观赏者的心弦,能否给人以充分的艺术审美享受,并使人从中获得某种启迪和教育。应该说,这才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真正目的。像与不像仅仅只是作品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因此像与不像就不能作为衡量作品的好坏或欣赏作品的标准。
那么,画家们是怎样来看画的呢?就国画而言,内行人看画一般是看画面的整体气势,用美术术语来说就是先体味其“神韵”,或者“神似”,然后再看它的笔墨趣味,构图、着色、笔力等。最后才看它的造型,即像不像或“形似”。内行人的这种抓“神韵”的欣赏方法当然是抓住了实质,因为“神韵”就是一种高的艺术审美享受,常常是中国画家们的追求达到的目标。
中国画从它的诞生初期就已形成了,以寓意表达画意,也就是用心来画,借物抒情(醉翁之意不在酒)。中国画而且是一门综合艺术,诗书画印俱全综合表达画意思想的艺术,是一门独特的中国艺术。当然,一般的人要从画中去体验到一种“神韵”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不但需要一定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艺术方面的基本知识,特别是通过中国绘画而训练出来的一种“感觉”。所以要很好地欣赏中国画,还得具备多方面的才能和艺术修养。
但是,如果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欣赏绘画作品也许更能理解一些。有人提出,艺术的欣赏需要经过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三个阶段,那么从这样三个方面去欣赏中国绘画作品是很有道理的。
审美感知就是要求我们直观地去感知审美对象,即艺术作品本身,我们可以去感知作品上画的是什么?画得像或是不像,色彩是鲜明的或是灰暗的,线条是流畅的或是笨拙的,表现手法是工笔的或是写意的等等,总之要自己亲自地平心静气地进行直观的感受。第二步,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审美理解。即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和思考,把握作品的意味、意义和内涵。这种理解包括对作品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的理解;对作品表现的内容和表达的主题的理解;以及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精神的理解等等,这就需要充分调动我们的思考能力及多方面的才能和艺术修养。这是一个综合能力的体现和发挥。
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地想下去:作品画的内容要表现什么?是怎样表现的?所采用的艺术手段是否恰当?能否充分地表达出主题?同时,透过作品的画面,猜测作者的心思,是热情地歌颂或是辛辣地讽刺;透过画面的气氛,体验画面的情调:是深沉或是豪放,是乐观或是悲伤。再还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结合作者的身世、创作特点和所处的时代背景等进行分析。
到了这一步,艺术的审美欣赏并没有完结,还有一个审美创造阶段。就是通过审美的感知和理解,在对作品审美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通过自己积累的审美经验、文化知识、生活阅历等进行丰富的联想、升发开去,再创造出一个新的意象来。也就是通过你自己的喜怒哀乐融入到欣赏作品中,只有中国画具有独特的不定性,才能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心情下,所欣赏的作品感觉出不同的审美情趣,(通俗的说,你每天看一副同样的作品,每天所看到是不一样的感觉)这样,你才真正获得了启迪和教育以及审美情趣,欣赏中国画才获得了真正的意义。青少年朋友们不妨用这种方法去欣赏中国画,认真试一试,看能否有所收获。

❼ 怎么鉴赏国画

初看国画,要欣赏的不是画面如此简单,还要看一下几项是否精美。
画工
画家作品,可表现出作者成就。画面的形象,就是画工的具体,我们往往主观批判该画的好与坏,就是受画工的影响最大。
书法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不同之处,其中一项就是书法。国画画面上常伴有诗句,而诗句是画的灵魂,有时候一句题诗如画龙点睛,使画生色不少,而画中的书法,亦影响画面至大。书法不精的画家,大多不敢题字,虽然仅具签署。亦可窥其功底一二。
印章
画面上常见印章有各方面使用:
画家的印玺、题字者私章、闲章、收藏印章、欣赏印章、鉴证印章等。而各种印章的雕工、印文内容、印章位置,都在评介之列。尤其古画,往往有皇帝、名家、藏家及鉴赏家的印鉴,可佐真伪。
装框
中国画装裱独具一格,常见有纸裱、绫裱两大类。纸裱较粗,绫裱较精。裱边的颜色、宽窄、衬边、接驳、裱工等都十分讲究。
功力
从事书画修养越久的人,他表现出的功力,是初学者无法掌握。尤其是书法,老手多仓劲有力,雄浑生姿。国画方面,其线条、设计、意景亦表现出作者功力。所以人生经验丰富的艺术家,其作品往往较年轻画家有不同表现,这就是功力。
布局
布局看来似是画面的设计,其实是作者胸怀中的天地,从画面布局中表现出来。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不同地方甚多,最明显之处就是"留白",国画传统上不加底色,于是留白甚多,而疏、密、聚、散称为留白的布局。在留白之处,有人以书法、诗词、印章等来补白。亦有让其空白,故从布局可见作者独到之处。
诗句
字画中的诗词,往往代表主人的心声。一句好诗能表现作者的内涵和学养,一句好诗,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明代画家张宏所作的《村径柴门图》,画家自题:“村径绕山松叶暗,柴门流水稻花香。”描绘松林环抱,崇山拱卫的庭院山庄,高大葱郁的苍松分为两组,如同两把打开的折扇,掩护着山坳中的村落。村前稻田临水,田园丰美,正有辛弃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词意。
印文
无论字或画,常有"压角"的闲章出现。所谓闲章就是画面或书法留白的角落。而印上的文字,有时影响字画甚大。从印文中也可看到者作者心态,或当时的环境。好的印文,配以好的雕刻刀法,盖在字画上,使作品更添光彩。

❽ 中国画一般的鉴赏方法

赏析的基本方法

中国画的鉴赏按科分,各有鉴赏重点

山水画:一看笔墨,二看大势,三看气韵。

人物画:一看笔墨,二看造型(形态),三看神韵。

花鸟画:一看笔墨,二看形神,三看赋彩。

中国画的鉴赏,如果按欣赏的距离说,要把握住近看笔墨,中看构图,远看气韵。

说得具体一点,可操作性一点,即:一二步看笔墨,四五步看构图(大势),八九步看气韵。

看笔墨主要是看笔触美不美,笔力是否遒劲,力能扛鼎。墨色是否充盈华滋,是否浑然一体。

看构图主要看大势是否得体,有气势,是否新颖。

看气韵主要是看是否形神兼具,生动放逸。

(8)如何鉴赏中国画扩展阅读

中国画的特点

中国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传统的中国画,依南朝谢赫的古画品录评论:

讲究“气韵生动”,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

讲究笔墨神韵,笔法要求:平、圆、留、重、变。墨法要求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

讲究“骨法用笔”,不讲究焦点透视,不强调环境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的影响。

讲究空白的布置和物体的“气势”。

可以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

国画是要表现“气韵”、“境界”。

绘画的工具

“笔墨纸砚”是中国古代文人不可缺少的工具,号称“文房四宝”,其意义不止于书写绘画方面,中国文人对其给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感情,历代文人书画大家和笔墨纸砚相关的故事举不胜举。

毛笔是中国所创,并影响到朝鲜,日本,等亚洲广泛地域的传统书写习惯。毛笔分硬毫,软毫和兼毫,硬毫以狼毫(黄鼠狼尾)为代表,软毫以羊毫(山羊须)为代表,根据写字绘画,种类,以及个人习惯的不同,用笔也不一样,羊毫柔软,狼毫刚健,兼毫柔中带刚。

中国的书法和绘画,都是与毛笔的使用分不开的。尤其以湖州(今浙江善琏)之湖笔,宣州(今安徽泾县)之宣笔,及江西进贤之笔为上。

墨分“油烟”和“松烟”两种,油烟墨用桐油或添烧烟加工制成;松烟墨用松枝烧烟加工制成。古代徽州所产之墨,历来为文人所喜爱,徽墨有金不换之美称。

颜料有两种,使用起来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其一种是植物质的,如花青、滕黄、胭脂、牡丹红等,性能是透明、质细,但年久会褪色;另一种是矿物质的,如朱砂、朱漂、头青至三青、头绿至三绿、赭石、石黄、白粉等,性能是不透明,有覆盖力,年久不褪色。

中国画用纸种类广泛,如宣州所产宣纸,四川的皮纸,河南禹县布纸、湖南来阳棉纸等等,推而广之,不但是纸,绫,绢等织物都是绘画的材料。

但宣纸种类多,产量高,品质好,其特性将国画要求的笔墨神韵能最好的发挥出来,且较绢等价格便宜,故宣纸几乎已成为国画用纸的代名词。

宣纸分生宣和熟宣两种。熟宣是用矾水加工过的,水墨不容易渗透,在上面可以工整细致地描绘,反复地上色,因此像绢织物一样,适合于画工笔画;生宣是没有经过矾水加工的,水墨容易渗透,落笔为定,无从更改,而且渗透开来,能产生丰富的笔墨变化,所以写意画多用生宣。

砚是磨墨用的。要求细腻滋润,容易发墨,并且墨汁细匀无渣。砚以安徽歙县之歙砚,广东端溪的端砚,甘肃的洮砚、及山西的澄泥砚、最为名贵,号称四大名砚。常有古人为求一方名砚,不惜倾其所有。

除文房四宝之外,印章、印泥、笔架、笔洗、笔筒、文镇等相关绘画用具还有很多,广义的文房四宝也将以上所举列入其中。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画

❾ 如何鉴赏国画

1、欣赏作品要看气韵

早在1500年前,南齐的谢赫就提出了品画艺术的标准“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项法则。气韵生动,是对作品的总体要求,是艺术达到的最高境界,也是品评、赏析中国画的主要原则。

气韵,在传统中国画中,是指神气与韵味的总和。石涛曰“作书作画,无论老手后学,先以气胜得之者,精神灿烂,出之纸上”。元代杨维桢指出:“故论画之高下者,有传形,有传神。传神者,气韵生动是也。”清代唐岱谈到:“六法原以气韵为先,然有气则有韵,无气则呆板矣。”清方薰则说:“气韵生动,须将生动二字省悟,能会生动,则气韵自在”。由于历代艺术家的分析、总结,气韵生动成了绘画的首宗要义,成为画家在创作中追求的最高目标,也成为中国画品赏的主要准则

以水墨染出阴翳的天空,山石皴笔不多而气象雄浑

总之,气韵生动是绘画的一种整体感应,是一种精神透析,是一种生命状态领悟。好的作品总是伴随着气韵而生,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佳作,都具备气韵生动的特点。

图中上部,主峰高耸,几出画外,但其势柔婉,与北方画派的坚凝、雄强显然不同。画法方面,谁能用淡墨长披麻皴,不为奇峭。

2、欣赏作品要看笔墨

“六法”中,谢赫将“骨法用笔”列在第二位。“骨法”在中国画中指的是运用线条作为骨架进行造型的方法。它融合了汉字书法中用笔的规律和美学原则,体现出线条的力度、质地和美感。通过不同的线条去体现笔墨的动态、势向、韵律、节奏,以写神、写性、写心、写意为目的。

中国画以线条构成,是与中国艺术家对线条的情有独钟和独特感受分不开的。我们绘画的先祖认为,以点作画易于零散、琐碎,以面作画易于模糊、平板,用线最易捕捉物体的形象及动感,最适宜发挥毛笔、水墨、宣纸绢帛的特性。可以说,线条是中国画家独到的艺术语言,是中国画的灵魂。

此画在空间处理上,前实而浓重,远景虚淡,更接近真实的自然风景,表现的是江南的秀色和渔民生活。江边高树坡石,其上远山层叠,江中渔舟有停泊,一幅秀润美丽的江山渔乐图卷。

用于绘画的线条是有生命力的。千百年来,中国艺术家伏案笔耕,利用不同的笔法书写着粗细、曲直、刚柔、毛涩、疾徐、虚实、顺逆、繁简等不同质地、不同感觉的线条,并用这些含情线条的渐变、排列、组合、交搭、分割、呼应,在画面上构成造型的诸多形式。抑扬顿挫、疏密粗细、快慢虚实、浓淡干湿、无不显现着画家的才思、功底。

作品取全景式山水,气势宏阔,皴笔细密扎实,墨韵浑厚,画树木呈“蟹爪枝”状,是典型的北派山水面貌。

笔韵是中国画家追求的较高境界。运笔时所表现出的一种内在节律,情感起伏,通过气与力的统一变化而形成用笔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亦是画家心弦的拨动。笔力、笔气、笔韵是有机的统一,以气统力、统韵,以韵助气、助势,三者完美的结合,方称上佳的用笔。或浑厚苍劲、刚健挺拔,或含蓄内敛、简约空灵、飘逸洒脱,无不是画家千锤百炼,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的结果。

❿ 如何鉴赏中国画

主要从悬赏分数来鉴赏值得做不

阅读全文

与如何鉴赏中国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尼腊肉怎么做 浏览:633
英国现在兵力多少 浏览:644
瑜伽是古印度什么派别 浏览:695
红葱头中国哪里产 浏览:983
印尼巴士模拟器人怎么下车 浏览:500
英国邮编ec4n6jp是什么区 浏览:650
越南有什么好企业吗 浏览:138
英国克利夫顿学院留学有什么条件 浏览:164
印尼用电量是中国多少钱 浏览:752
越南高速费用多少 浏览:510
意大利人想你怎么说 浏览:433
意大利着名的冰激凌有哪些品牌 浏览:938
葡萄牙与伊朗哪个队强 浏览:236
自媒体去印度用什么器材 浏览:360
越南2018年有多少人口 浏览:4
一美金是多少印度尼盾 浏览:310
中国有多少保险人员 浏览:373
意大利丸子在哪里 浏览:137
意大利存款证明怎么说 浏览:161
美国电器在中国怎么用 浏览: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