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改革的第一个突破口是什么
农村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突破口。
⑵ 中国改革的第一个突破口是什么改革
法律分析:中国改革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为突破口和第一推动力的。
法律依据:《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及关于报告的决议》 一、1991——2000年的主要目标和指导方针
(一)奋斗目标和总体蓝图
总的要求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把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在大力提高经济效益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基础上,使国民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到本世纪末比1980年翻两番。按照这个目标要求,到2000年,以1990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1100亿元,10年平均每年增长6%。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6.1%。其中: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3.5%;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6.8%。
——人民生活从温饱达到小康,生活资料更加丰裕,消费结构趋于合理, 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健康水平继续提高,社会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发展教育事业,推动科技进步,改善经济管理,调整经济结构,加强重点建设,为二十一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奠定物质技术基础。
——初步建立适应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达到新的水平,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进一步健全。
以上几个方面,是有机联系、相互促进的,体现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基本方面的客观要求。它既要求经济总量的增长,更注重经济素质和效益的提高;既重视经济建设,又重视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对外开放;既考虑经济的发展,又考虑社会全面进步。在实际工作中,要把这些要求很好地结合起来,全面加以实现。
按照以上奋斗目标的要求,到2000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出现多方面的重大变化: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显着增强,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的位次进一步提前,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将有较大增长;产业结构明显改善,生产门类更加齐全,地区经济布局趋于合理;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将有较大提高,一批行业的主要生产技术达到或接近世界较先进的水平,若干高新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并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国防现代化建设将达到新的水平;人民生活将发生由温饱上升到小康的阶段性变化,人民的健康水平、营养状况、平均寿命和识字率等生活质量指标,达到或超过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社会主义新的经济体制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秩序安定,社会风气更加健康向上。总之,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取得全面发展和进步,社会主义中国将以新的姿态进入又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⑶ 中国改革是以什么实施为突破口和第一推动力的
中国改革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为突破口和第一推动力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是我国现阶段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当年,小岗村粮食大丰收。该“生死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开始。
(3)中国改革的第一大突破口是什么扩展阅读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在处理“三农”问题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上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实践和探索。新中国的成立圆了农民的土地梦,实现了世代农民“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这一阶段,农业主要是承担着为国家工业化提供原始积累及解决农民温饱问题的责任。然而,“政社合一”、“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的推行,使农民处于有田却无权的尴尬境地,不仅没给农民带来“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而且新中国成立近30年中国仍有2.5亿农民的温饱不能保障。改革开放给中国农村带来生机与活力,使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发展道路。
⑷ 中国改革的第一个突破口是()
A农村改革,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改革的第一个突破口。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是村、组)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它是我国现阶段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在农业生产中农户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承包经营集体的土地和其他大型生产资料(一般做法是将土地等按人口或人劳比例分到农户经营),按照合同规定自主地进行生产和经营。
其经营收入除按合同规定上缴一小部分给集体及缴纳国家税金外,全部归于农户。集体作为发包方除进行必要的协调管理和经营某些工副业外,主要是为农户提供生产服务。
(4)中国改革的第一大突破口是什么扩展阅读: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最基本的资源,人类将长期继续在土地上生存和发展。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曾经说过: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有保障功能、发展功能,尤其对于我国广大的农民来说,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当年,小岗村粮食大丰收。
⑸ 我国改革的第一个突破口是
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1979年设立经济特区
3、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
4、1984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
5、1986年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启动
6、1987年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提出
7、1988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
8、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9、1993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0、1993年进行分税制改革
11、1993年提出金融体制改革目标
12、1994年外贸体制综合配套改革
13、1992、1994年 医疗、住房市场化改革施行
14、1995年提出“两个根本性转变”目标
15、1996年 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16、1997年 “十五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7、1999年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8、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
19、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20、2002年 “十六大”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1、2003年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提出
22、2004年推进资本市场发展的“国九条”颁布
23、2004年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
24、2004年保护私有财产入宪
25、2005年农业税条例废止
26、2005年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27、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启动
28、2006年作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决定
29、2007年《物权法》出台
30、2007年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⑹ 中国改革的第1个突破口是
法律分析: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1979年设立经济特区3、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4、1984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5、1986年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⑺ 我国改革的突破口是
人类步入信息化地球村时代,民主法治已成为大势所趋,任何阻挡民主法治潮流坚持一条道走到黑的国家和个人不但最终力不从心,还必将受到无情的历史清算。
这是一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代文明规律!
任何存饶幸心理者不但表现出不可救药的弱智短视;也是对自己的亲人和家族的未来极端不负责任!
尽管民主宪政已成为文明世界的共识,可四大文明古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亚洲第一共和国,文明最为悠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却仍在民主宪政的门外徘徊,近两年甚至表现出渐行渐远倒退回独裁文革的悲剧趋势。
中国一旦长期游离于民主大门之外,必将错过现代文明的最后一趟末班车,被世界文明远远抛在后面。悲剧性的平民大革命不可避免,当初坚决抵制民主宪政的势力将付出最为惨重的代价。满清特权阶层就是前车之鉴。
如果倒退回独裁文革,用雇佣大蛇对付粮仓硕鼠的集体自杀手段来应对社会危机,中华文明将灾难性解体,永远丧失东山再起的机会。既得利益集团一样在劫难逃,多数将被打为“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受尽凌辱折磨。普通民众最终兔死狗烹,象嚼过的口香糖一样被权力粗暴踩在脚下。文革期间湖南道县大屠杀、广西大屠杀和九大后清算造反派、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就是对“奉旨造反”民众的反攻倒算。唯一的胜利者独裁强人最终也难逃天谴。
所以民主宪政是共和国的唯一出路!
令人痛心的是:共和国依旧没有形成民主宪政的朝野共识!
中国抵制民主宪政的主要责任方是特权集团!这个集团内部的“守旧派”(以权谋私不怕洪水滔天派)不愿放弃凌驾于平民头上作威作福伤害国家民族并最终反噬自身的任何特权享受,昧着良心妖魔化“民主宪政”,甚至把“民主”列为敏感词?
中华民主的停滞不前甚至暂时倒退,平民大众也并非完全无辜?“杀尽贪官”的呼声和“一蹴而就的普选”令特权集团心怀恐惧,不但坚定了“守旧派”一条道走到黑的顽固;也把体制内的“良心开明派”推向孤立无援无法影响大局的劣势。
结果官民双方在民主宪政的十字路口纠结成互为仇寇的敌对局面,无法形成推动民主改革的共识与合力。中国民主变革不但无法前进哪怕一小步,甚至在二十年前的位置上大大倒退了。
这不但是国家民族的悲剧,也是执政集团的悲剧,更是人民的悲剧!
中国民主改革的钥匙是:和解、宽容、面向未来!
通向和解、宽容大道的铺路石是“大赦”!
⑻ 我国改革的突破口是()
我国改革的突破口是农村。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启了改革的历史进程。改革在农村拉开序幕。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之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从土地上转移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出路,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工业和整个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在农村改革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开始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
⑼ 中国改革的第一个突破口是
法律分析:农村改革。自从1978年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开始了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经济改革,这在当时的确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为农业养活工业、农村养活城市提供了更强的动力基础和更广的经济源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第十三条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发包;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发包。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发包的,不得改变村内各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所有权。
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农村土地,由使用该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小组发包。
⑽ 中国社会改革取得成功的突破口有哪两个
中国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所以“第一个”突破口是农村的家庭承包经营;兴办经济特区是继农村改革之后的“另一个突破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被称为农村改革的“意外收获”,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整个“新时期”的前提、基础和历史转折点,不只是“突破”的意义。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