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女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裹小脚的
宋朝皇室与宋朝上层社会是最早开始缠足的。
汉族人追求女子身材美感由来已久,古来就有“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说法,历朝历代歌颂美女们身材娇好,步履轻盈的诗句不胜枚举。宋朝统治者的推崇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般女性从四、五岁起便开始缠足,直到成年骨骼定型后方将布带解开,也有终身缠裹者。
元代的缠足继续向纤小的方向发展。明代的缠足之风进入兴盛时期,出现了“三寸金莲”之说,要求脚不但要小至三寸,而且还要弓弯。清代的缠足之风蔓延至社会各阶层的女子,不论贫富贵贱,都纷纷缠足,但不缠足者也不在少数。
(1)中国妇女什么时候裹脚扩展阅读:
清朝统治者对女子缠足极其反感,还未入关,太宗皇太极就于崇德三年(1638年)谕旨“有效他国衣冠、束发裹足者,治重罪”,“他国”是明朝。后孝庄皇后谕“有以缠足女子入宫者斩”,这是对满族女子缠足的最严厉惩罚。
顺治十七年(1660年)下诏,要求普天下女子不再缠足,终因积习难改,后禁令取消。但对八旗女子从未开禁,道光皇帝还于十八年(1838年)重申禁令。有身份的旗人对女子缠足极为鄙视,《红楼梦》中常用的“小蹄子”一词,有人解释是骂缠足。
禁令归禁令,缠足的风气依然很盛。军阀孙殿英盗干隆、慈禧墓时,发现干隆帝身旁躺着一位殉葬的女性,是金莲三寸的汉族女子。缠足时髦,且“脚小能遮三分丑”,为了对抗谕旨,八旗女子发明了一种不同于汉族三寸金莲的缠足方式。
把脚缠得“既瘦窄又平直,瘦削有如利刃,故名‘刀条儿’。”据说光绪中叶最盛行时,八旗女子几乎无人不缠。“刀条儿”不求四趾曲折,不成弓形,且在女子十五六岁时缠,一般五寸左右。痛苦较汉族女子的“小脚一双,眼泪一缸”要小得多。
“刀条儿”属“下有对策”,虽比“盈尺莲船”好一点,但在酷爱三寸金莲者看来,仍是其丑无比,有《嘲旗足》诗曰:“亭亭如玉站门头,似与人看又似羞,怪底风流谁氏女,不谙缠足善梳头。”
清朝灭亡后,对满族女子的缠足禁令已成废纸一张,满族女子为了生计,主要是与汉族通婚的需要,模仿汉族女子缠足,不过此时缠足之风已是强弩之末了。
Ⅱ 中国妇女什么时候开始不裹脚
中国妇女1912年3月11日开始不裹脚。
裹脚即把女子的双脚用布帛缠裹起来,使其变成为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莲。三寸金莲也一度成为中国古代女子审美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古代妇女缠足起始时间,却始终是一个谜。
直到民国时,孙中山总统于1912年3月11日发布《大总统令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文》,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劝禁缠足文。直到这时缠足之风才逐渐停止。
(2)中国妇女什么时候裹脚扩展阅读:
中国流行裹脚呢有两个原因,一是统治者的意志对天下百姓的影响,另外就是文人欣赏和赞美。裹脚就起源,就与统治者相关。
据说裹脚是起源于那位吟唱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南唐后主李煜,他的嫔妃们用布把脚缠成新月形,在用黄金做成的莲花上跳舞,李后主认为这是至美,于是后宫中就开始缠足,后来又流传到民间。
只要皇帝喜欢什么,民间一定会流行什么,唐代的皇帝喜好道教文化,唐玄宗甚至号称自己是道教皇帝,所以,道教在唐朝达到了发展的颠峰,干隆皇帝酷爱书法,所有推动了书法的发展。
李后主喜欢小足女人,所以就流行了裹脚。关于裹脚的起源,还有几个说法,有说是起于南朝齐废帝妃潘玉儿,有说是起于唐末,有说是起与隋炀帝等等,但是无一例外地都与统治者们发生了关系,这也说明了这个原因。
除了统治者的意志之外,那就是文人对社会风俗的影响。古代妇女很注重头饰,然后就脚了,成语品头论足、品头题足都有议论妇女的容貌体态的含义,头和足,成为文化人眼里女性美的一个重要标准。
Ⅲ 中国古代妇女"缠足"开始于何时
缠足最早开始于公元969-975年南唐李煜在位的时期,李后主的一个窅娘别出心裁,用帛将脚缠成新月外形在金莲花上舞蹈取悦天子。
后来这种风气渐渐普及到了百姓人家,女子都以缠足为美。
那时候的封建文人和士大夫都有着病态的审美,视女子为玩物,赏玩女子的小脚成了一种癖好。
另外,古代有着父权制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习俗,女子裹脚之后行动不便会减少出门,所以裹脚也成为约束女子的一个重要办法。
古代女子缠足之后,人们称作“三寸金莲”。
这个裹满布条的小脚成为了最为隐私的部位,专供自己的男人使用。
在当时,小脚是绝对不能让其它男子看到或碰到。如果不小心被碰到,此女子会视为人生最大的耻辱。
缠小脚最早开始于公元969-975年南唐李煜在位的时期,也有人以为,早在公元前770-476年的战国时期,缠小脚就已出现了,或许更早还可追索到商代。
总之,缠小脚这一封建社会的恶俗具有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残害了数不清的中国妇女。
可以说,缠小脚是父权制传统下“男尊女卑”最突出的表现之一。
Ⅳ 中国历史上女性裹小脚是从什么年代开始的
据传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爱好导致的,所以女性裹小脚的习俗自然是从南唐开始的。所谓裹脚就是从女性三四岁脚还柔软的时候把脚趾向后弯曲再拿布条定型的过程,这个过程极其痛苦所以才会有“小脚一双、泪眼一缸”这种话,幸好现在这种畸形的美已经消失了,真不知道裹了一千多年脚的女性受到了多大的痛苦。
再然后就是宋朝极其推崇裹脚,可以说就是当时创造出的三从四德彻底改变了女子的地位。尤其是后来朱熹他老人家提出来的学问更是把女德推到了风口浪尖,因此当时小脚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为了限制女子出门,毕竟他们认为贞洁的女子就应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明清时期女子的思想禁锢越发严重所以裹小脚的习俗一直都在流传,直到清朝末期西方思想进入人们的视野一些先进的大学生才开始了反抗裹脚的运动。
Ⅳ 中国女人裹脚从什么时候开始
缠足开始于北宋后期,兴起于南宋。
缠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装饰陋习。其具体做法是用一条狭长的布袋,将妇女的足踝紧紧缚住,从而使肌骨变态,脚形纤小屈曲,以符合当时的审美观。
在封建时代,绝大多数妇女大约从四五岁起便开始裹脚,一直到成年之后,骨骼定型,方能将布带解开;也有的终身缠裹,直到老死之日。
缠足在宋朝时就非常普遍了。明朝时,它更成为了坊间女子的时髦。清朝入关后曾禁止过汉人女子缠足,遭到了汉人的反对。康熙七年,一道开禁令使得一些满人女子竟也缠起了脚。
(5)中国妇女什么时候裹脚扩展阅读:
放足
放足运动真正意义上拉开序幕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战败,激发知识分子强烈的民族危机感,他们认为缠足不仅危害了女性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削弱了中华民族的抵御能力,女子因缠足而身体羸弱,使大丈夫无法专心御敌。
将国家弱小归因于女性缠足虽然有些可笑,但是却直接激发了放足运动的兴起。康有为于1882年开办全国第一个"不缠足会",并率先将自己的女儿和侄女放足。
此后,"改良派"将"反缠足"作为一项重要的纲领,社会上反缠足渐盛。1902年,慈禧太后颁布劝戒缠足上谕,首次从官方的态度上对缠足陋习表态,全国上下的"不缠足"风潮由此掀起。
秋瑾说过,"放足后,出外无须把男子求,自活成时堪自立,女儿资格自然优。"不仅是"半边天"得以解放,中国向现代社会之转变亦由"不缠足"始。
Ⅵ 中国女人裹脚的历史有多少年
中国女人裹脚的历史有一千多年。
缠足是中国古代一种陋习。是用布将女性双脚紧紧缠裹,使之畸形变小。一般女性从四、五岁起便开始缠足,直到成年骨骼定型后方将布带解开,也有终身缠裹者。缠足开始于北宋后期,兴起于南宋。元代的缠足继续向纤小的方向发展。明清时期缠足进入鼎盛期。缠足之风蔓延至社会各阶层的女子,不论贫富贵贱,都纷纷缠足,但不缠足者也不在少数。
清朝被推翻后,孙中山正式下令禁止缠足。到了五四运动时期,缠足更成为各派革命运动和激进分子讨伐的对象,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都曾撰文痛斥缠足对妇女的摧残和压迫。新中国成立后,缠足恶习被彻底废止,中国的妇女才得到了彻底的解放。
Ⅶ 中国裹脚的习俗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有多久的历史
缠小脚最早开始于公元969-975年南唐李煜在位的时期,李后主的一个窅娘别出心裁,用帛将脚缠成新月形状在金莲花上跳舞取悦皇帝。后来这个做法流传到民间,缠小脚之风渐渐普及到了百姓人家。
但也有人认为,早在公元前770-476年的战国时期,缠小脚就已出现了,或许更早还可追索到商代。总之,缠小脚这一封建社会的恶俗具有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残害了数不清的中国妇女。
民国初期,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进一步推行禁缠足政策。
1906年梅山地震,长辈开始同意家中小女孩不用缠足,政策得以顺利推行。
孙中山总统于1912年3月11日发布《大总统令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文》,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劝禁缠足文”。
(7)中国妇女什么时候裹脚扩展阅读
清朝有个叫方绚的,自称“评花御史”,又称“香莲博士”。对古代女子缠足一事从诸多角度和方位予以分题描绘,他关于中国女子小足的“专着”——《香莲五观》把女人小脚按照品相高下做了比较细致的分类,即臭名昭着的“香莲十八名”。
比如,“并蒂莲”,大拇指跷起来的小脚;“朝日莲”,用后跟走路的小脚;“分香莲”,两条腿往外拐的小脚;“同心莲”,两条腿往里拐的小脚;“缠枝莲”,走起路来成一条线的小脚;“西番莲”,半路出家之莲,或根本没缠过的小脚。
有学者认为,小脚之所以称为金莲,应该从佛教文化中的莲花方面加以考察。莲花在佛门中被视为清净高洁的象征,故而以莲花命名妇女小脚当属一种美称。而在浙地,大于三寸在四寸左右的小脚则之称为“银莲”。
Ⅷ 中国妇女缠足是从什么朝代开始的
缠足开始于北宋后期,兴起于南宋。
根据高洪兴《缠足史》考证众多史料证明,缠足起源于北宋,缠足风俗兴起于南宋。
缠足始于五代之说,源自南唐李后主的舞女窅娘,美丽多才,能歌善舞,李后主专门制作了高六尺的金莲,用珠宝绸带缨络装饰,命窅娘以帛缠足,使脚纤小屈上作新月状,再穿上素袜在莲花台上翩翩起舞,从而使舞姿更加优美。
元代的缠足继续向纤小的方向发展。明代的缠足之风进入兴盛时期,出现了“三寸金莲”之说,要求脚不但要小至三寸,而且还要弓弯,但清以前的出土女尸尚未发现有缠足者,可见在当时缠足也并不十分普遍。清代的缠足之风蔓延至社会各阶层的女子,不论贫富贵贱,都纷纷缠足,但不缠足者也不在少数。
(8)中国妇女什么时候裹脚扩展阅读
缠足,是一种摧残肢体正常发育的行为。缠足的女子要从幼年开始裹束自己的脚,慢慢地拗折足部骨骼,使之畸形。缠足后的一双小脚,不仅在实际生活中有种种不便,而且在整个裹脚过程中,妇女要承受极大的伤残痛苦。这种毫无实际效用,又使承受者极端痛苦的事,普遍流行,成为社会风俗,绵绵近千年。
统治者的意志对天下百姓的影响。裹脚就起源,就与统治者相关。缠足开始于北宋中后期,兴起于南宋。宋朝皇室与宋朝上层社会是最早开始缠足的。《鹤林玉露》记载:建炎四年“柔福帝姬至,以足大疑之。颦蹙曰:金人驱迫,跣行万里,岂复故态。上为恻然”。
《宋史·五行志》记载:“理宗朝,宫人束脚纤直”。这是宋朝皇室、宫中女子缠足的例证。苏轼《菩萨蛮 咏足》称女子小脚为“宫样”,曹元宠在一首词中称小脚为“官样儿”,这也足见缠足起自宋朝官僚贵族阶层等宋朝上层社会。 无一例外地都与统治者们有关系,这也说明了这个原因。
Ⅸ 中国历史上女性裹小脚是从什么年代开始的
女子裹小脚的起源据说是这样的:南唐李后主(公元937——978)因为喜欢宫嫔睿娘的小脚状态,就让她缠足做新月状,并因此成为皇宫里最受宠的一个女人。于是皇宫里开始流行缠足。由于皇帝的表率作用,小脚成为时尚,继而官场与民间也相继流行。
民间谚语说得十分形象:“裹小脚一双,流眼泪一缸”。缠足开始的年龄,一般从4、5岁开始,耗时3、4年,到7、8岁初具模样。缠足前以热水烫脚,趁着脚还温热,将脚拇趾外的四个脚趾向脚底弯曲,紧贴脚底,并在脚下趾间涂上明矾,时间一长,脚缠得弓弯短小,使脚底凹陷,脚背隆起,脚的长度会被缩短。
Ⅹ 中国妇女何时开始缠足的,何时又废除了缠足
缠足开始于北宋后期,兴起于南宋。元代的缠足继续向纤小的方向发展。明代的缠足之风进入兴盛时期,出现了“三寸金莲”之说。
满清封建王朝被推翻后,孙中山正式下令禁止缠足。
一、起因
说到缠足起因,大概说来有四个方面:审美的要求、两性隔离制度、宋明理学的推动、处女嗜好的促进
二、影响
身体和心理:缠足不仅严重影响了女性足部的正常发育,还让人们形成了畸形的审美心理。
艺术和体育:缠足减少了女性从事舞蹈和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比如朝鲜和日本从中国引进的舞蹈艺术一直持续发展,而与此相反,在中国,舞蹈艺术的发展随着缠足的发展而越发停滞不前。
缠足严重侵害了妇女的权利。
缠足时代女子多以“没脚蟹”自比。脚小难行,动必扶墙摸壁,拄杖持杆,有条件则是婢女扶持,甚至‘扶婢仅能到中庭’,而完全依仗他人抱持背负的也时有所闻,倘若孤立无助,那么由此室移至相邻的彼室也难以做到。至于出门行路, 即使持杖扶婢,也是行不了多远便已气喘吁吁。时不时地靠扶婢肩,倚柱而息,摸捏莲钩解痛除乏。施君美《幽闺记》所谓“步迟迟,全没些气和力”;关汉卿《闺怨》所谓“行一步叹息,两行愁泪脸边垂,一点雨问一行凄惶泪,一阵风对一声长吁气”,正是缠足者举步维艰的真实写照。
缠足妨碍了女子的一举一动,富家的贵妇名媛,凡有所需自有婢仆供其驱使,但是一般平民女子却要依靠自己,只好膝行洒扫,跪坐陇亩。甚者尚需推磨踏碓、插秧割稻,其中的辛酸苦辣非过来人无法述说。
缠足之苦,层层切骨,刻刻痛心,初缠阶段尤甚。每至缠束,剧痛难忍,呜咽悲泣,在所不免。缠束又多在早晚二时,因此早晚女孩哭泣哀号之声在缠足时代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惨景。
缠足使女子无端遭受折磨和痛苦。步履维艰,妨碍了女子正常参加社会工作,阻扰了女子的社交活动。女子困守闺阁,孤陋寡闻,又失去了谋生本领,从而滋长了女子的依赖心、骄惰性和自卑感,也就使得女子的社会地位愈加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