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为什么中国的日历里面要写西方节日
中华民族的节日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受到尊重和传承,西方的节日应该由西方人去遵循,这跟什么发展真理没有一毛钱关系!
⑵ 中国历史为什么不用农历记要用西方公历记呢
中国采用公历纪年是在1912年元旦开始的,在此之前的几个月,也就是公元1911年10月10号,属于宣统三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从此以后规定中国采用公历纪年。
公历纪年是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的纪年办法,简单方便。
农历纪年其实也没有废除,毕竟是中国优秀的纪年方法,凝结了中国人几千年的智慧结晶。你去买一本日历,上面一般都会有农历的呀,只不过通用性不如公历而已。而且农历是与四时节气相关的,是本土产生的,所以比较准,比如每年端午节前后都会下雨,但放在其他国家就不准了。所以农历也是不能抛弃的,否则农业生产会受影响。
⑶ 中国人生日,为什么按阴历算,西方国家,日本都是按阳历算的。是不是要改下,按阳历算
首先我要纠正你的错误观点,为什么要改下?因为西方和日本都这样做?那狗吃屎,你是不是也要吃屎?整天只知道崇洋媚外,全然没有一点自己的文化意识形态!
至于为什么安阴历算,这是历史因素,因为之前我们就一直用的是阴历,阴历在国家社会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指导农业生产。阳历虽然我们国家也有,但是现在用的阳历是西历,西历现在是世界通用的阳历。
不要问为什么,这样做有他的道理,有他的合理性,你要是不愿意,你想啥时候过随便你,但请你不要只知道用别人的而忘了自己的,不要数典忘祖
⑷ 为什么中国古代用的是阴历而西方用的是阳历
你的说法是不对的,中国的阴历确切的说是阴阳历,真正的阴历是古代两河流域用的,他们的阴历严格按照月亮的变化周期来,最明显的特征是一个月一般只有27天或28天,而如你所理解的,中国是农业国度,中国的阴历为了指导农时,考虑了节气因素,这也是中国阴历最大的特征。而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的。所以中国的阴历有个更合适的称谓:农历。中国的农历最初的雏形来自于夏、殷时代,所以历史学上研究把这两个时代的农历分别称为夏历和殷历。
二十四节气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二十四节气又分为12个中气和12个节气,二者相间排列。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在阳历中它们的日期是基本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在6日,中气在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中气在23日,二者前后不差1~2日。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气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反应季节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称八位;反应气候现象的是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应气候变化的有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中国的农历为了符合太阳和月亮的周期变化,创造了闰年和闰月的概念。与阳历中的闰年闰月概念不同,中国的闰月是闰一个月,即那一年有十三个月,有闰月的那一年即为闰年。闰年的规律是十九年七闰,即每十九年中有七个年份是闰年。这是中国的首创,西方在这方面比中国晚很多。
而我们所说的阳历,的确是西方发明的,它是太阳历,即以太阳运动变化周期创定的,也经过很多修改,现行的阳历是格里历,是以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的名字命名的。阳历的源头在埃及,是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的涨落发明的。大概七千年前,古埃及人观察到,天狼星第一次和太阳同时升起的那一天之后,再过五、六十天,尼罗河就开始泛滥,于是他们就以这一天作为一年的开始,推算起来,这一天是7月19日。最初一年定为360天,后来改为365天。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太阳历。后来埃及人的太阳历经过古罗马人和西欧人的不断修改,成为了现今的阳历,又叫公历。我国是从1912年1月1日正式使用格里高利历的,即辛亥革命成立南京国民政府的那一天。
至于你说的西方航海文明发达,应该用阴历。其实西方航海文明主要是从中世纪中后期兴盛的,那时公历已经比较准确和普遍。而航海主要是利用星盘、罗盘和星星定位的,这和用指导时间的公历不矛盾。
⑸ 为什么部分中国传统节日要用西方的公元纪年计算
中国的节日除了国庆,其他都是按农历来的。24节气是中国古人根据气候变化总结出的,当然是农历计算的。还有我们的生日。清明用阳历是因为农历清明日期不固定,而阳历不是4号就是5号便于记住。
⑹ 现在使用的公历是什么历法,哪里的,谁发明的
叫阳历,是学家里利乌斯发明的。
历法,是为了配合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根据天象而制订的计算时间方法。 根据月球环绕地球运行所订的历法称为阴历;根据太阳在不同季节的位置变化所订的历法称为阳历。我国普遍存在的对历法的两种称谓:公历,农历(闰年有13个月,原因是其年月亮要绕地球13次才满一年)。
从分类标准来说,阴历是和阳历对应的,再加上阴阳历,只有这三种历法。世界上任何一种历法也跳不出这三种历法的分类。世界上通行的“公历”(新历)实际上是一种阳历,而中国传统历法的“农历”(旧历)属于阴阳历。
中国农历、印度历、犹太历是阴阳合历,一年有12或13个月;伊斯兰历是太阴历,一年只有12个月。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开始采用西方的公历,俗称“新历”,与中国旧有的历法相对。
所谓历法,简单说就是根据天象变化的自然规律,计量较长的时间间隔,判断气候的变化,预示季节来临的法则。中国古代天文学史,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一部历法改革史。
时间长河是无限的,只有确定每一日在其中的确切位置,我们才能记录历史、安排生活。我们日常使用的日历,对每一天的“日期”都有极为详细的规定,这实际上就是历法在生活中最直观的表达形式。
年、月、日是历法的三大要素。历法中的年、月、日,在理论上应当近似等于天然的时间单位——回归年、朔望月、真太阳日,称为历日、历月、历年。朔望月和回归年都不是日的整倍数,一个回归年也不是朔望月的整倍数。
但如果把完整的一日分属在相连的两个月或相连的两年里,我们又会觉得别扭,所以历法中的一年、一个月都必须包含整数的“日”。
⑺ 为什么中国传统实用农历(月亮历),而西方使用阳历(太阳)
文化习俗不同吧,中国人对于月亮的神话多一点。
埃及人几千年前发明的太阳历,和现在标准的时间一天只差几十秒。而中国的农历却差了一个月。
⑻ 农历的来历,怎么制定的为什么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是在农历而西方节日都是在阳历
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旧历,是东亚传统历法之一。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历,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但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的变化特征,所以又有阳历的成分。
阴历——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
阴历定月的依据是月亮的运动规律:月球运行的轨道,名曰白道,白道与黄道同为天体上之两大圆,以五度九分而斜交,月球绕地球一周,出没于黄道者两次,历二十七日七小时四十三分十一秒半,为月球公转一周年所需之时间,谓之“恒星月”。唯当月球绕地球之时,地球因公转而位置亦有变动,计前进二十七度余,而月球每日行十三度十五分,故月球自合朔,全绕地球一周,复至合朔,实需二十九日十二时四十四分二秒八,谓之“朔望月”,习俗所谓一个月,即指朔望月而言。
阴历定月的方法是用朔望月周期给出,朔所在日为初一,朔望月长约29天半,所以农历大月30天,小月29天。
阴历定年的依据是地球的运动规律:地球绕日一周,即月绕地球十二次又三分之一,一年内之月数不能有奇零,故一年十二个月,仅354日,与岁实相比较,约余11日,积至三年,余33日,故每三年须置一闰月,尚余三日或四日,再积二年,共余25日或26日,可置一闰月,平均计算,每十九年须置七闰。以有节无气之月为闰月,有闰月之年为闰年,闰年有十三个月,其中某一月为闰月,月名依前一月名而定,如前月是八月,闰月则为闰八月。平年则十二个月。农历平年有十二个月,全年354天或355天,闰年为十三个月,闰年全年383天或384天。
人们因为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因而常把夏历称为“农历”,但二十四节气应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而决定,应该属于太阳历部分。因此把夏历称为阴历是不恰当的。 夏历是世界上广泛使用的历法中,唯一既照顾到太阳历,又照顾到阴历的历法。因此,有人说西方的历法比中国科学,这显然是错误的。比如,公历中,一个“月”的概念首先就已经违背了“月”这个初始的概念。夏历既符合了月(朔望月),又符合了年(回归年),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科学的历法之一。
⑼ 百度说中国古代就有阳历和阴历,但是为什么又说阳历是欧洲传来的呢
阳历是外国的东西。
中国古代都是用阴历。
中国用阳历是民国时期才开始用的,为的是和世界接轨,统一历法。
但是农业还是用阴历,特别是24节气什么时候种地,什么时候收割农历是很准的,特别是中原,华北一带。
⑽ 为什么西方的阳历被传到了世界各地而中国的农历为什么没有和西方的阳历一起被传到世界各地
因为农历也就是阴历叫法不同但世界上许多地方都早有了,因为是按月亮加气候变化周期定的。
公历是按太阳周期定的,比农历准,所以通用。
可惜公历并不是中国发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