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故宫反映的时代文化是什么
故宫反映的时代文化应该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建筑文化,皇家建筑。
② 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紫禁城对于中国文化有何意义
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紫禁城对于中国文化是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的,因为紫禁城是中国这么多年来,很多皇帝的文化都城也是重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所以整个都城对于中国文化来说的话,是有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的,那么紫禁城在现在中国文化历史上,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印象的话都是你的皇帝的寝宫,或者是行政办公单位,但是我们现在要明白的是紫紧城在古代和在现代的意义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 希望紫禁城能长久的保存下去能让后代也能看到它的宏伟壮观。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大展紫禁城,对于中国的文化是一个结束,也是一个历史的开始,是古代的封建社会的结束,是我们现代社会的开始,因为我们自从现代社会以后,中国步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所以对于紫禁城的话,也属于我们历史文化中的一部分,是历史长河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璀璨,所以在我们这么长的历史长河中紫禁城,对于我们中国的文化的话是有着深刻,并且非常重大的意义的。
③ 简述北京故宫的建筑特色和她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
故宫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使人们对故宫古建筑价值的认识有了深化。故宫所代表的是已经成为历史的文化,而且有着宫廷文化的外壳,同时它却代表了当时的主流文化,经过了长时期的历史筛选和积累,当然不能简单用“封建落后”来概括。
故宫和博物院不是毫不相干或对立的,而是有机的统一,相得益彰。把它们结合起来,就可看到,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极少数同时具备艺术博物馆、建筑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宫廷文化博物馆等特色,并且符合国际公认的“原址保护”、“原状陈列”基本原则的博物馆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精神是文化的多样性,从世界文化遗产的角度,人们努力挖掘和认识故宫具有的突出的和普世的价值。
学术价值
从故宫学的视野看待故宫,不仅认识到故宫古建筑、宫廷文物珍藏的重要价值,而且看到宫廷历史遗存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古建筑、文物藏品、历史遗存以及在此发生过的人和事,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文化整体。
这一认识是故宫学得以产生的重要依据,也有利于进一步挖掘故宫的历史文化内涵。故宫文化的这一整体性,也使流散在院外、海外、国外的清宫旧藏文物、档案文献有了一个学术上的归宿。
基于此,两岸故宫博物院在学术研究上的交流与合作就是不可避免的,人为地阻隔只能是暂时的,事实上这种交流也是在不断地发展。
④ 故宫是中国文化遗产吗
故宫是中国文化遗产。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在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是中国文化遗产吗
故宫旧称紫禁城,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故宫于1406年开始建设,1420年建成,曾经成为过明清两朝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
故宫不仅仅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也是全世界的瑰宝,在整个人类史上有重要意义,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
⑤ 试论述故宫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
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建成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明、清两朝长达600年的统治历史中,共有24个皇帝生活居住在紫禁城里,演绎出一幕幕兴衰史剧。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之一。故宫是我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名为《紫禁城》,在这里曾经有24个皇帝住过的地方,被称为古老建筑中的精华。
故宫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故宫用了14年的时间建完,到今年已将近快六百年,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三大殿是指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或者举行盛典时用的宫殿。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午门:午门是紫禁城南面的正门,在这里也是颁发皇帝诏书的地方,同时也是明代皇帝处罚大臣的“廷杖”也是在午门举行。
太和门:太和门在明代是“御门听政”之处,皇帝也在此接受臣下的朝拜和上奏,颁发诏令,处理政事。清代初年的皇帝也曾在此赐宴,后来“御门听政”改在乾清门。顺治元年(1644年)九月,满族统治者定鼎北京后的第一个皇帝福临即在太和门颁布大赦令。
太和殿: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太和殿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大典的场所。皇帝的登基、大婚、册立皇后和每年的春节、冬至节、皇帝生日以及公布进士黄榜、派将出征、宴会等大的庆典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中和殿: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的地方。凡遇皇帝亲祭,如祭天坛、地坛,皇帝于前一日在中和殿阅视祝文,祭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还要在此查验种子和农具。
保和殿:保和殿于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朝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册立皇后、皇太子时,皇帝在此殿受贺。
乾清门:皇帝也会在乾清门上朝,在清代又兼为处理政务的场所,清代的“御门听政”、斋戒、请宝接宝等典礼仪式都在乾清门举行。
乾清宫: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的地方。皇帝也在这里读书学习、召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节以及举行内廷典礼和家宴。一些日常办事机构,包括皇子读书的上书房,也都迁入乾清宫周围的庑房。
交泰殿:交泰殿为皇后千秋节受庆贺礼的地方,生日时接受庆贺礼的地方。清朝,于此殿贮清二十五宝玺,每方玉玺都有专门的用途。
坤宁宫:坤宁宫是皇帝皇后的重要职责之一。是明清两代皇后的中宫。明代皇帝住在乾清宫,所以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皇帝大婚时候的宫殿。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大婚,溥仪结婚都是在坤宁宫举行。
神武门:神武门设有钟、鼓,用以起更报时的地方。候旨进宫的人及侍卫、值更者临时休息处。也是清代选秀女,将嫔妃迎入宫中均走此门。门外上方匾额“故宫博物院”为着名历史学家郭沫若于1971年题写。
紫禁城宫殿继承了传统的宫殿建筑思想,根据《周礼》和古代“礼制”中规定的法则进行规划,通过空间的整体布局和装饰材料等诸多手段,完美的表达出了宫殿建筑中所蕴含的君权神授、天子之尊的核心思想。布局完整、规模宏大、气势雄壮的紫禁城,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一个完整典型。
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同时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
在故宫建筑中,不同形式的屋顶就有10种以上。以三大殿为例,屋顶各不相同。故宫建筑屋顶满铺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黄色为主。绿色用于皇子居住区的建筑。其它蓝、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等五色缤纷的琉璃,多用在花园或琉璃壁上。
太和殿屋顶当中正脊的两端各有琉璃吻兽,稳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兽造型优美,是构件又是装饰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龙凤、狮子、海马等立体动物形象,象征吉祥和威严,这些构件在建筑上起了装饰作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对故宫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同时整理出大量的文物。1961年国务院颁布故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宫博物院现存文物150万件(套)。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辟为“故宫博物院”。
⑥ 故宫的意义
故宫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使人们对故宫古建筑价值的认识有了深化。建筑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纪念碑,伟大的建筑往往成为一个城市、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的象征物。故宫就是这样的象征物,故宫不只是宏伟的古建筑,还包括珍藏其间的文物精品,它们联结在一起,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与中华文明成就的一个标志。
故宫所代表的是已经成为历史的文化,而且有着宫廷文化的外壳,同时它却代表了当时的主流文化,经过了长时期的历史筛选和积累,当然不能简单用“封建落后”来概括。故宫和博物院不是毫不相干或对立的,而是有机的统一,相得益彰。
把它们结合起来,就可看到,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极少数同时具备艺术博物馆、建筑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宫廷文化博物馆等特色,并且符合国际公认的“原址保护”、“原状陈列”基本原则的博物馆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精神是文化的多样性,从世界文化遗产的角度,人们努力挖掘和认识故宫具有的突出的和普世的价值。
建造过程
北京本来是燕王朱棣的封地。靖难之役以后,永乐元年(1403年),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奏称,燕京北平是皇帝“龙兴之地”,应当效仿明太祖对凤阳的做法,立为陪都。明成祖于是大力擢升燕京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称为“行在”。
⑦ 故宫建筑与中国文化有什么联系
1、中国讲究对称之美,故宫是东西对称的,中轴线也是老北京的中心。
2、典型的华夏建筑体系,另外还有部分华夏审美。还有一部分是满族审美和喜好,是文化融合的代表
⑧ 故宫长城算是中华文化么
文化是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故宫长城当然算,它不仅见证着中国的历史,更是中古古代建筑的典范,故宫表现古代皇权制度的建制和封建王朝的价值观念以及北方建筑的特点,例如宫殿的布局及命名等体现着中华传统文化。长城是从秦汉时期就开始修筑的,军事价值重大,更体现中华劳动人民的智慧。
⑨ 故宫体现了怎样的民族内涵急!
在故宫现有的150万件文物中,论其时代,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宋元明清直至近现代;论其范围,囊括了古代中国各个地域的文明精华;论其民族,包容了汉族和古代许多少数民族的艺术精粹;论其类别,我们藏有25大类、69小项文物。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在故宫博物院的各类藏品中都能一一得到充分的印证。
故宫最为人们瞩目的皇家建筑,也是文化整体里的一部分。故宫的建筑群包括了政治、宗教、祭祀、文化、家居、休闲、娱乐等各种功用,它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最高艺术成就和营造水平,甚至可以说是古代东方建筑的典范之作。
一条中轴线、金色的琉璃瓦、朱红的高墙,故宫的一砖一瓦都将皇权、礼制的语言铸造在其中。故宫的建筑是以凝固的形态,留住了历史的精神气质。
故宫遗产价值
1987年,北京故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组织对故宫的评价是:“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故宫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使人们对故宫古建筑价值的认识有了深化。故宫所代表的是已经成为历史的文化,而且有着宫廷文化的外壳,同时它却代表了当时的主流文化,经过了长时期的历史筛选和积累,当然不能简单用“封建落后”来概括。故宫和博物院不是毫不相干或对立的,而是有机的统一,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