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为什么中国封建社会屡次攻打朝鲜,又久攻不下
朝鲜还是有其战略意义的,首先,中国在古代汉族主体社会中掠夺性不强,常取守势,在东北方的敌人是日本,朝鲜是一个不错的战略缓冲,谁取得朝鲜谁就占据主动,同时朝鲜是日本进攻中国的跳板,所以中国必须控制朝鲜,就算国力不强的时候也要尽量保护朝鲜,因为这个道理,所以后来丰臣秀吉倾全国之力进攻朝鲜,而当时明朝在走下坡路的时候也毅然支援朝鲜! 李世民并不是去进攻朝鲜,而是因为当时朝鲜处于百济、高句丽和新罗三国鼎立时期,日本为侵略中国与百济、高句丽联合进攻新罗,李世民为保障中国东北方的侧翼安全,与新罗联军打败百济、高句丽和日本联军,其后新罗一举统一朝鲜,而日本也认识到了唐朝的强大,开始向唐朝学习,派遣留学生! 中国也不是打不下朝鲜,而是守不住,像汉武帝时就曾派楼船将军杨仆攻占朝鲜,但随后就失去了。1231年蒙古军进攻高丽,1258年朝鲜崔氏政权跨台,国王投降蒙古。成为元朝属国,达鲁花赤驻开城监督国政。但红斤军起义后元朝也无法再维持统治
‘贰’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始终不把朝鲜纳入领土
你好,这是多方面原因
朝鲜看似弱小,实则难以征服,隋炀帝几次远征高句丽都铩羽而归,动了国家根基,直接导致隋末天下大乱。
唐太宗自以为一代明君,数次征讨高句丽也是无功而返,损失惨重,所以只要他们名义上归顺就行,真正的征服是得不偿失的
不止是朝鲜,包括周边越南,蒙古等等,其实古代王朝都没有实际控制权
望采纳
‘叁’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完全占领过朝鲜半岛.
清朝时候占领过。
1618年明朝和后金作战,朝鲜王国派军援助明朝;后两次被后金击败。朝鲜第一次战败后与后金订兄弟之盟。
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朝鲜使臣拒绝行君臣之礼。皇太极大怒以“朝鲜败盟逆命”为由,决定发兵讨伐。
十二月二日十时,皇太极率军起行。朝鲜国王李倧预料“朝夕被兵”, 寄希望于明朝支援,实际落空了。
是役,清军攻占朝鲜全境,国王投降,订君臣之盟改向清朝朝贡,成为清朝的册封国。
(3)中国为什么管不住朝鲜扩展阅读:
1627年,八旗侵入朝鲜,仅仅数万军队。半个月内就占领了朝鲜大半国土,朝鲜国王在仓皇中逃往江华岛避难,在2个月后订下城下之盟,八旗军劫掠三天后撤军。
1636年,因朝鲜不够顺从,八旗再次攻伐朝鲜,一个月后在南汉城包围了朝鲜国王,围而不攻,对勤王的各路朝鲜军队大肆杀戮,最后朝鲜国王下跪投降,正式成为清朝属国。
第三次是袁世凯,1880年朝鲜发生兵变,执政的大院君在清日之间摇摆不定,吴长庆率领约300淮军登陆朝鲜,在袁世凯主持下诱捕了大院君并带回天津。
这虽然没动武,但能把对方最高统治者说抓就抓还能带回来,可见朝鲜真是弱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朝鲜
‘肆’ 日本能征服朝鲜半岛为什么中国不能
根本原因是当时内蒙,东北地区一直处于北方少数民族的实际控制范围之内。中原地区政权,要实现对朝鲜半岛的有效控制,就必须先实现对内蒙,东北地区的有效控制。
这就是为什么只有在元明清时代,朝鲜才臣服于中国,成为中国藩属的原因。也是为什么唐朝薛仁贵即使灭掉了高句丽,建立的安东督护府也无法实现对朝鲜半岛的有效控制。因为只要内蒙,东北一线出现问题,中原与朝鲜的联系就立即中断,根本无力实现对朝鲜半岛的控制。
而日本与朝鲜半岛之间,只有黄海和日本海交接的一片狭窄海域。只要日本能取得这片海域的制海权,就能保证与朝鲜半岛之间的联系,维持对朝鲜半岛的控制。
丰臣秀吉两次出征,都以失败告终。就是因为他在李舜臣和中朝海军面前,无法取得这片海域的制海权。
而近代日本能占领朝鲜半岛,关键在于黄海海战的胜利。否则,即使清军在陆地上一溃千里。只要北洋水师能保住对这边海域的制海权。那么日本在甲午战争中,也只能步上丰臣秀吉的老路。
所以从以上对比可见,中国与日本相比,控制朝鲜半岛的先决条件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中国中原政权要实际控制朝鲜,就必须首先实现对内蒙,东北一线的稳定控制,然后才能实现对朝鲜半岛的控制。而日本只需要实现对,黄海与日本海交接附近海域的控制,就能有机会实现对朝鲜半岛的控制。
‘伍’ 中国历史上为何一直没有把朝鲜纳入版图,因为鸡肋吗
朝鲜半岛自西周时期,相继出现了不同的政权,能够被历史记载下来有:箕子朝鲜、卫满朝鲜、汉四郡、高句丽、马韩、辰韩、牟韩、新罗、百济、高丽王朝、朝鲜王朝等这些国家。
其中箕子朝鲜、卫满朝鲜、汉四郡、高句丽的势力范围在朝鲜半岛北部,马韩、辰韩、牟韩、新罗、百济范围在朝鲜半岛南部,而高丽王朝、朝鲜王朝占领整个朝鲜半岛,其势力在鸭绿江以南。
历史上除汉四郡是直接受中国古代汉朝控制之外,其他时期都没有被中原王朝直接统治。不过自唐朝灭了高句丽之后,新罗跟唐朝闹掰,和唐朝瓜分了高句丽的地盘,新罗从此完全统治了朝鲜半岛地区,之后出现的高丽王朝、朝鲜王朝都对中原称臣,但其国王依旧拥有朝鲜半岛的生杀大权,虽然是附属国,除了例行一些礼节外,政权却是独立的。
针对这一点,一些韩网民却说:中国古代兵力太弱,不能直接出兵灭了朝鲜半岛政权,并收归成自己领土。还有一些韩网民吐槽:对中原王朝称臣,只是不想引发战火,为了治下的百姓才做出的牺牲等等。
商朝末期,商纣王的叔叔箕子因政见不合,带领5000余人出走,成为了继微子启后的一大反对派势力,其势力范围在现在的长白山一带。
早在周朝,朝鲜半岛就是中国领土,分封土地时是萁子的领地。西汉时,前109年汉武帝在那里设置玄菟、乐浪、真番、临屯四郡。东汉时迫于灭貊、马韩的压力,放弃了玄菟郡的全部和乐浪郡的一部分,辖境内缩。东汉末公孙氏占据乐浪郡,向南发展并设置了带方郡(治今朝鲜黄海北道沙里院之南)。公孙氏和后来的曹魏、西晋还基本上控制了今朝鲜北部北大峰山脉以东地区。不久,高句丽崛起,日益强大,到西晋末年完全占据了乐浪郡,同时南方的马韩政权也吞并了带方郡。
随着强横的唐朝建立,中国转而册封了新罗,并且灭掉了有威胁的高句丽和百济,唐帝国恢复了对半岛大部分地区的直接统治,新罗不开心了,在公元671年攻下了安东都护府,并且称霸全朝鲜。不过唐王朝此时正是强盛之时,要是说收复半岛也完全可以做到,不过唐王朝明显对半岛提不起兴趣,在《房玄龄传》中就可以窥见唐王朝对半岛的态度“彼高丽者,辟侧小丑,潜藏山海之间,得其人不足以彰圣化;弃其地不足以损天威。何至乎疲中国之人,倾府库之实。”可见在李唐眼中半岛就是一个累赘,关于出征高丽时“臣以为征之不如不征,灭之不如不灭。”于是最强横的李唐王朝放弃了半岛的统治权。
9世纪,农民起义,在朝鲜半岛上相继又建立了后百济和高丽王朝,史称后三国时代。926年,高丽统一朝鲜半岛。此后,高丽相继被契丹和女真人击败,成为了辽和金的属国。1280年,高丽被元朝所灭,成为元朝的一个省。
很多人在学历史的时候不免发出一个疑问,朝鲜半岛离中国的中央王朝那么近,中国又不是没有实力统一朝鲜半岛,为什么就没有把朝鲜半岛给打下来呢?
有人说朝鲜半岛资源匮乏,不值得中央王朝纳入版图,是的,朝鲜半岛在古代的确不像今天的韩国那么精致,但是也不是资源匮乏,朝鲜半岛的北部跟今天的辽东半岛的气候差不多,南部和今天山东半岛的气候差不多,你能说它资源匮乏吗?比朝鲜半岛气候更恶劣的新疆地区,早在汉代就已经设置西域都护府管辖了,清朝最终在1884年把新疆设为行省,但是朝鲜半岛在大部分历史时期是藩属国的地位。
那么到底是什么致使朝鲜一直没能被纳入中华版图呢?
其中一个原因还要从朱元璋说起。朱元璋赶走蒙古人后建立了明帝国,他结合自己对皇朝兴替的看法编撰了《皇明祖训》,希望通过对子孙的训戒来巩固朱家的王朝。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列出了十五个不征之国,分别为朝鲜、日本、大琉球、小琉球、安南国、真腊国、暹罗国、占城国、苏门答腊国、西洋国、瓜哇国、湓亨国、白花国、三佛齐国、渤泥国。朱元璋的意图很明显,他认为明朝的疆域已经很大了,管理这么庞大的明朝都非常困难,而自己后世的子孙生长在深宫,才能肯定比不上自己,能守住江山就不错了(朱元璋好自恋啊)。朱元璋的这样想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当时明朝的人口和土地还远远没有达到饱和,还有大片的荒地可以耕种,假如明朝内部不出乱子,那么没有任何外敌可以灭亡明朝,最后明也是先亡于农民起义。在一个就是防止继位的皇帝以开疆扩土的名义劳民伤财,比如像隋炀帝那样来个三征高丽,花费巨大人力物力,可能大好的江山,就这样给作没了。
第二个原因便是对自身安全的考虑。明清统治者都认为这些藩属国都是一道道屏障,就像周朝的周天子一样,诸侯守在天子四周,保卫着天子。而朝鲜,越南这些国家正是在中国的四周。比如日本要攻中国,就是需要朝鲜这个跳板,所以要进攻中国,必须先拿下朝鲜。第三个是成本问题,那时没有火车,没有电报,假如占领这些国家,不但会受到本土人的激烈反抗,而且运送士兵的物资就需要花费亿巨,所以朝臣都主张策土司而封之,使其永镇我华夏四方。这个想法开始是对的,但是到了清朝后期就不适用了,清朝后期不扩张不开放的原因还是在于自认为天朝上国的思想,不愿意去开拓蛮夷之地。
‘陆’ 中国古代为什么一直没有征服朝鲜
清朝的时候征服了。
崇德元年(明崇祯九年,1636年)十一月十九日,皇太极以“朝鲜败盟逆命”为由,决定发兵讨伐。十二月二日十时,皇太极率军起行。
朝鲜国王李倧预料“朝夕被兵”,寄希望于明朝支援,实际落空了。清军于十二月十日渡鸭绿江,十三日抵安州,来势凶猛,史称“丙子虏乱”。
第二年正月初七日,清军战胜朝鲜全罗、忠清两道援军,李倧逃到南汉山城“势穷情迫”,称臣请罪。皇太极要求严惩朝鲜挑起衅端的大臣,同时造船发兵攻入江华岛,获朝鲜王妃、王子及阁臣等人。
三十日,李倧亲至皇太极面前伏地请罪,史称“丁丑下城”。举行受降仪式后,当即留下其长子及次子为质,其余被俘妻子家口二百余人遣送还京。
二月初二日,皇太极自朝鲜班师。从此清朝代替明朝把朝鲜变成了藩属。朝鲜对清朝由以前的兄弟之称,更执藩臣之礼。
(6)中国为什么管不住朝鲜扩展阅读:
1618年,努尔哈赤公布对明的《七大恨》后,开始攻打明。努尔哈赤和明都想联合朝鲜,使光海君处在进退两难之地。
光海君打算中立。但由于明帮朝鲜击退了倭寇,朝鲜的大臣们大多数都支持帮助明打女真。1619年,朝鲜就曾在萨尔浒之战中派兵支援明。
1623年,仁祖反正,光海君被废。仁祖即位后,开始执行更公开的助明打女真的策略。不过1624年,李适造反使得朝鲜军中大乱。
李适造反被平定后,仁祖仍需在汉阳部署重兵以维护首都稳定,使防卫北部边疆的军力不足。1627年,努尔哈赤的侄子阿敏带领3万女真部队征伐朝鲜,史称“丁卯胡乱”。
双方最后议和订立“兄弟国的盟约”。朝鲜停止使用明天启年号并遣王子李觉赴后金为人质。后金、朝鲜互不侵犯对方的领土。
由于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朝鲜大臣认为明助朝鲜击退倭寇,朝鲜理当与明交好抗击后金。这最终导致1636年皇太极攻打朝鲜,迫使朝鲜成为清的藩属国,史称“丙子胡乱”。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皇太极
‘柒’ 为什么中原王朝从不把朝鲜纳入中国版图
对于朝鲜从来没有被纳入中国版图,我觉得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 中原王朝那时候实力可能还不够强大,没时间去理这种小国。而且早期的时候中国版图并没有这么大,人口也没有那么多,当然对朝鲜那边控制力也有限。并且从整个古代的战争史来看,中原王朝一般只会对北方的一些游牧民族进行拉拢或兼并,比如蒙古突厥等。所以可能对朝鲜那边就比较松一点。
总的来说,当时的朝鲜只是一个弹丸小国,对我国根本起不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威胁不到我国的地位,而且地方比较贫穷,挺乖的一主儿,地方也就巴掌大,我国没必要为了这丁点地方去浪费粮草兵力。
‘捌’ 为什么中国没有统一朝鲜
匈奴不是被打垮了,而是被赶走了,之后他们与罗马人作战,扩大版图,建立了奥匈帝国。
没有征服朝鲜是有多方面原因的,简单来说有:
汉族人主要出于中原,想要征服朝鲜半岛需要跨过关外,度过鸭绿江(虽然此江不宽,但势必会对补给造成影响)。也就是说先要征服东北少数民族。
另外,即使征服了东北少数民族,度过了鸭绿江,还要继续与朝鲜开战。既然是战争,就要权衡利弊。结果是弊大于利。朝鲜盛产粮食(当时,而且是相对来说),但矿藏并不丰富(同前)。加之朝鲜民族自保心强烈,权衡利弊,甘于进贡,汉族及其他后来一统民族也甘于放弃。
朝鲜半岛有过很多国家,其中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与中原王朝有着同盟关系。
‘玖’ 古代中国为什么不占领朝鲜背后有哪些原因呢
中国古代,跟朝鲜发生过几次战争,由于各种原因并未全面占领朝鲜,反而扶持当地力量,从而换取朝鲜政府臣服。
中原和朝鲜半岛的地形图可以看作是一个以渤海和黄海北部为中心的大盆地,如下图所示,西部有太行山脉,东部有朗林山脉和太白山脉,左上有蒙古高原,裹挟着燕山山脉走向大海,右上有长白山脉延伸到辽东半岛,一直延伸到渤海附近。西边是黄河冲积的华北-黄淮大平原。上面是东北大平原的南部。在朝鲜半岛,由于缺少大河,沿岸只有一个分散的小平原。
明朝时期,占领安南,由于巨大财务支出,当地人反抗,迫使明朝只能放弃。
综合所述:
朝鲜作为附属国,本就老实,又年年纳贡,这样个听话小弟留着很有用,没必要花费巨大精力占领这里,还不定讨好。中国古代不是不想占领,而是不想占领这块蛮荒之地,任其自由发展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