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古代的升职叫什么

中国古代的升职叫什么

发布时间:2022-06-19 15:23:06

① 古代官职的升迁任免常用语

古代表示官职升迁任免常用语
1、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召:由皇帝聘请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拜:授予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选、简:通过推荐或选拔任以官职。

除:任命,授职。 授:授给、给予官职。

封、赏、赐: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

起:重新任以官职。 复:恢复原职。

仕、仕宦、仕进:做官,任官职。

2、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 绌、黜:废除官职。免:罢免官职。 夺:削除官职。
3、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 擢:在原官上提拔。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陟:晋升,进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 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 超擢、超迁:破格或越级提拔。
4、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贬:①降职。②降职并外放。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 窜:放逐,贬官。 左迁、左除、左降、左转:降职。 出、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
5、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转、调、徙:调动官职。 迁:调动官职。一般“转迁” “迁调”表示调职;“右迁” “迁除”表示升职;“左迁” “迁谪”表示降职。 补:补任空缺官职。 改:改任官职。 累迁:多次调职或升职。 荫补:靠先人的业绩补任官职。

6、表代理官职的词语。 行:代理官职。 署:代理、暂任。 权:暂代官职。 假:临时的,代理的。 摄:暂代官职。 守:代理官职。

7、表兼任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 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 。 判:高位兼低职。
8、表辞去官职的词语。

告老:官员年老。 解官:辞去官职。 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

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 。

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

移病:上书称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 谢病:托病隐退或谢绝宾客。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② 古代官职升降用语

一、关于提升职务的有:

擢、升、拔擢(用于由低级到高级的升迁)——《汉书·赵充国传》:“为后将军。”(后将军:武官名。);李密《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进(用于较高职务)——《史记·孙膑传》:“于是忌孙子于威王。”

起复(恢复原职务)——《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雨村道:“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正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枉法,是实不忍为的。”

超迁、超擢(越级破格提升)—— 《谭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史记·贾谊传》:“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二、关于调动职务的有:

转、移、调、徙(一般的调动,调迁)——《汉书·袁盎传》:“为陇西都尉。”;《史记·淮阴侯列传》:“齐王信为楚王。”;《宋史·理宗纪》:“程大元、李和以下将士六百一十三人补官资有差。”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汉书·翟方进传》:“方进转为博士。数年,朔方刺

史。”;《后汉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为太史令。”

出(指出京受任)——《张衡传》:“永和初,为河间相”(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

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罚臧否,不宜异同。”

补(补充缺职或由候补而正式任命)——《汉书·萧望之传》:“是时选博士谏大夫通政事者郡国守相,以望之为平原太守。”

三、关于降级免职的有:

罢、免、解、黜、夺(官员因过失而解除职务)——《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窦太后大怒,乃逐赵绾、王臧等。”;《汉书·贡禹传》:“免官爵。”;《国语》:“公将太子申生而立奚齐。”;韩愈《送李盘谷序》:“理乱不知,陟不闻。”;《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其官”。

放(“委任委派”的意思,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谭嗣同》:“即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

贬、谪(因过失而降级)——《旧唐书·刘禹锡传》:“连州刺史。”;《岳阳楼记》:“滕子京守巴陵郡。

革、褫(皆为“革除”的意思,指撤职查办。褫,音chì)——谢庄《上搜才表》:“张勃进陈汤而坐以爵。”(张勃因推荐陈汤而被革除爵位)

左迁(降级使用,贬官)——《三国志·魏书·卢毓传》:“心犹恨之,遂左迁毓。”

还有开缺(官员因故去职或者死亡,职位一时空缺,另选他人充任)、致仕(带职退休)等等。

(2)中国古代的升职叫什么扩展阅读:

古代官职指的是古代的从政人员的官职。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选官用人是国之大事,为了保证人才选拔,国家一方面大力发展教育;另一方面不断探索和完善选官制度。

中国古代的人才制度主要有两大类:世袭制和选拔制。

秦以前主要是世袭制度。西周时,天子以及诸侯分封天下。管理国家由天子、诸侯、卿、士分级负责;而各阶层按伦常,依照血缘世袭。到了东周,稳定的制度开始崩溃,于是有“客卿”、“食客”等制度以外的人材为各国的国君服务。

而选拔制主要有察举、征辟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

察举制实行于汉代;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存在的时间最长,从隋朝一直延续到清末。

从明代起,科举制的考试方法又产生巨大变革,改用八股方式衡文取士。历代小说以及人们对科举制的诟病,大多不是针对科举制本身,而是针对明清以后的八股文取士。

从历史发展脉络来看,春秋以前,官吏主要通过“世卿世禄”制度产生。战国时,“世卿世禄”制逐渐废除,官吏的选举发生了根本变化。秦在统一之前,“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而胜敌是其主要途径。秦统一后的官吏,也就多出于军功。

到了汉代,朝廷为了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在秦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了一整套选举统治人才的选官制度。这套制度包括察举、皇帝征召、公府与州郡辟除、大臣举荐、考试、任子、纳资及其他多种方式,不限于一途,而且还可以交互使用。

以后,我国古代官吏选用又分别出现了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及隋唐滥觞的科举制。这些选官用人制度对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表现出各种弊端。

“中兴以人才为本”,自古有“得人者昌”,“失贤者亡”之说。因此认真总结中国古代选官用人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③ 古代表示升官的词有什么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 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 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 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 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5) 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6) 表恢复的:复、还

④ 封建王朝的官吏升职叫什么

迁,擢,拔都可用来表示升迁。

⑤ 文言文中表示升职与降职的词有哪些

一、表“升官、加封”的词语。

1.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①《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拜亮为丞相。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③《史记·淮阴后列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④《指南录后序》:于是辞相印不拜。

2.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晋爵”。

3.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如《宋史·辛弃疾传》: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4.超迁:越级升迁。如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②《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

5.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官职。如①《南史·何远传》: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②《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6.超擢:破格提拔。如梁启超《谭嗣同》: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7.陟:提升官职。如诸葛亮《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8.升:提升。如梁启超《谭嗣同》:旋升宁夏道。

9.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如①《汉书·赵充国传》:拔之为后将军。②《文选·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10.提:提拔。如《北史·魏收传》: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

二,表“贬官、免官”的词语。

1.贬:①降低官职,降级。②降职并外放。如①《三国志·诸葛亮传》: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②《新唐书·柳宗元传》:贬邵州剌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③《旧唐书·刘禹锡传》:贬连州刺史。

2.窜:放逐、贬官。如韩愈《进学解》:暂为御使,遂窜南夷。

3.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梁启超《谭嗣同传》:既而胡即放宁夏道。

4.谪:降职,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5.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柳宗元《送李渭赴京师序》:过洞庭,上湘江,非有罪左迁者罕至。

6.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新唐书·裴延龄传》: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 (张)滂等官

7,出:离开京城外调,一般指贬官(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有时也指平调。如①《晋书卷二十八》:韦仁约弹右仆射褚遂良出为同州刺史。②《后汉书·张衡传》:永和初,出为何间相。③《晋书卷二十八》:迁侍中,以出为征虏将军。

8.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后汉书·明帝纪》: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

9.黜、绌:废掉官职。如①《国语·晋语一》:(晋献)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②《司马迁〈屈原列传〉》:屈平既绌。③高启《书博鸡者事》: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10.免:罢免官职。如《史记·吕后本纪》:王陵遂病免归。

11.夺:削去,罢免。如高启《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5)中国古代的升职叫什么扩展阅读

官职的任免升降:

“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⑥ 古代升官怎么说

古代升官有以下多种说法。

1、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例子——《晋书·谢安传》:初辟司徒府,除佐着作郎。

2、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例子(1)——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例子(2)——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3、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例子——《三国志·吴主传》: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4、荐: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5、举: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例子(1)《文选·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例子(2)《后汉书·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6、授:授予官职。

7、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例子——《史记·李将军列传》: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

8、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9、复:恢复原职务。

10、征: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征召,特指君招臣。
例子——梁启超《谭嗣同传》: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

11、仕:做官。
例子——《论语·子张》:学而优则仕。

12、仕宦:做官,任官职。
例子——《孔雀东南飞》: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13、仕进:进身为官。
例子——《晋书·许迈传》:迈少恬静,不慕仕进。

14、任:担负、担任。
例子——《史记·蒙恬传》:恬任外事。

⑦ 升职一词在古代怎么说

“升职”是“右迁”
“降职”是“左迁”
“平调”说“迁”或“任” 就可以。
语文老师教过的,希望可以鉴戒

⑧ 中国古代升职叫什么啊

关于提升职务的有:抉或(用于由低级到高级)、进(用于较高职务追加)、起复(恢复原职务)、超迁。。

“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迁常用以下词语: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2)除。拜官授职,提升官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而“左除”则是降级受职。

(3)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4)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5)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

(6)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7)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

(8)举:提升官职,对无官人士的提拔。

(9)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

(8)中国古代的升职叫什么扩展阅读:

古代的官吏选任制度 近现代西方国家的公务员考试来源于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这个观点,自法国的伏尔泰等人首先论述以来,似乎已成公论。其实,即使是为了形象表述,并非恰当地将专制社会的官员比附为法制社会的公务员,古代的科举考试也不等同于现代的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的由来

古人任官,必先具备“出身”,诸如门荫任子,察举征辟,吏道军功,科举及第,都是出身。有了出身,还须经过人事部门举办的考试才能正式授职。

约在西汉中后期陆续出台的一些措施,如博士必须策试授职,吏道必须先试书律等,大抵就是从考察文化素质和仕宦能力意义上之“公务员考试”制度的渊源了。

至东汉,由点及面,逐步铺开。先从弊病最多的举荐辟召几种资格入手。光武帝提出的原则是:“自今以后,审四科辟召,及刺史、二千石察茂才、尤异、孝廉之吏,务授试以职”,就是凡以这类资格入仕的,一概要经过考试才能授职。

⑨ 降职升职等古称

[ qiān ]

部首:辶 笔画:6 五行:金 五笔:TFPK

基本解释

1.机关、住所等另换地点:~居。~移。~徙。

2.变动,转变:变~。~就(改变自己的意见,凑合别人)。~延(拖延)。~怒。事过境~。

3.贬谪,放逐:~谪(贬官远地)。~客(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4.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升~。

⑩ 古代诗中升职与降职分别用什么词语

古时,官职的任免升降,都有专用术语,古代诗中升职多用如下这些词: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2、除,免去旧职而任新职。

3、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4、授,授予官职。

5、擢:选拔,提拔。

6、举,对无官人士的提拔。

7、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

古代诗中降职多用如下这些词:

1、左迁,为降职调动。

2、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3、黜,废黜,贬退。

4、罢,罢免、停职。

5、免,免除官职。

6、夺,罢官免职。

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左除,降级受职。

9、放,放逐,就是贬谪放逐的意思。“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

(10)中国古代的升职叫什么扩展阅读

古代官员官职任免机制-“三省六部”制

三省分别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为当朝的最高政务机构,三省都向宰相汇报工作,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吏部主要负责科举制度中的考核、官吏的任免与升迁等工作,常常与礼部合作,礼部多负责官员的选拔科举筹办。

除升职、降职外,还有很多平级调动、以及临时代理这个职位。也有别的称呼叫法,举例如下:

1、关于调动职务的多用移、调、徒和补。

2、关于临时代理这个职位的:领、摄、权、行和署。

阅读全文

与中国古代的升职叫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一瓶卵磷脂多少毫升 浏览:473
意大利知名女装品牌有哪些 浏览:374
印尼什么手串最好 浏览:342
英国商科读研怎么毕业 浏览:491
中国的重汽豪沃怎么样 浏览:950
英国蓝短猫可以干什么 浏览:912
在英国凡士林是什么 浏览:401
伊朗为什么用拖车 浏览:419
中国功夫运动员有哪些 浏览:298
伊朗的后院叫什么 浏览:881
英国扣船会怎么样 浏览:534
硫磺岛在中国的哪个位置 浏览:504
中国注册足球球员有多少人 浏览:680
三国时印度叫什么名字 浏览:875
越南人为什么被称为船佬 浏览:89
中国文化的特质主要有哪些 浏览:931
印度人主要吃什么植物油 浏览:981
中国女排杨昊在哪里工作 浏览:255
伊朗租俄罗斯多少港口 浏览:872
中国乐器有哪些种类 浏览: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