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禁塑令有哪些城市
法律分析:北京、上海、海南、江苏、云南、广东、河南、西安等多地都加快了推进限塑令执行的脚步,出台了升级版的禁塑地方法规。自2020年1月新版“禁塑令”出台后,省级“禁塑”政策出台明显加快,多个省份地区也陆续发布了当地的“禁塑令”。各省的禁塑节奏类似,均为2020年在几个主要城市试点,2022年推广全省,2025年达成全省禁塑的目标。
法律依据:《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 第一条 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
2. 海南为什么要实行“禁塑”
塑料制品在为消费者购物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巨大影响。从2019年起,这种情况将在海南省发生根本改变。
系统谋划和部署
“限塑”“禁塑”大不同
“据初步统计,海南省每年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使用量为11万吨-12万吨,其中省内产量约6.5万吨。“禁塑”已成为全球保护环境的共识和共同举措。海南出台“禁塑令”,是加强塑料废弃物污染防治的必要工作,也是积极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中央12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全面禁止在海南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现在关于全生物降解产品还没有全国标准,其他省份也没有相关标准,所以海南要创新,要制定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生物降解的地方标准。
据了解,早在2008年10月实施的《海南经济特区限制生产运输销售储存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规定》中就已开启“限塑”工作。但由于消费习惯、生产成本等原因,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消耗量和使用量的变化形势并不乐观。环保除垢剂厂家。
“限塑工作对大型商超有明显效果。据统计,近年来海南大型商超塑料袋的使用量约降低2/3,但对于农贸市场作用不大。”省生态环境厅土壤环境管理处副处长张静介绍说。
本文来自:人民网
3. 禁塑令的介绍
2008年1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从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袋,并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2015年1月1号开始,吉林省正式施行“禁塑令”, 规定全省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这也成为中国施行“限塑令”6年以来,首个全面“禁塑”的省份。从“限塑”到“禁塑”,新规在当地引发了广泛热议和关注。
4. 禁塑令在多个地区展开,值得全国范围推广吗
如今,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污染对人们造成的危害,因此,人们对环境的关注也越来越大。在这些污染物里面,有一种比较特殊的物种,叫做白色污染,这种污染物主要是一些不可降解的塑料导致的。这些白色污染污染到达哪里了,都会污染当地的环境。比如到了土壤里面就会污染耕地,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如果这些白色污染到了水里面,就会影响到很多水生动物的生存。因此为了减少白色污染,在很多年前就开始限制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如今限塑令已经在全国多个地区开展,这种限塑令,是不是真的值得全国推广?
5. 我国到哪一年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2020年底。
2020年1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发改环资〔2020〕80号),明确到2020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景区景点的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在《意见》基础上,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起草了《禁止、限制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塑料制品目录(征求意见稿)》,有13类塑料制品列入其中。
同年7月,国家发改委联合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发布《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在8月中旬前出台省级实施方案,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
禁塑令
2008年1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从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袋,并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
2015年1月1号开始,吉林省正式施行“禁塑令”, 规定全省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这也成为中国施行“限塑令”6年以来,首个全面“禁塑”的省份。从“限塑”到“禁塑”,新规在当地引发了广泛热议和关注。
自2019年起,韩国大型超市全面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以进一步减少“白色污染”。
2020年4月,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关于开展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4月至11月,海南将分步骤、分阶段组织重点行业和场所率先开展“禁塑”试点工作,为12月起正式全面“禁塑”的实施打好基础。
海南已进入全面“禁塑”倒计时。7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公布文件,要求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8月底前,各地要启动商场超市、集贸市场、餐饮行业等重点领域禁限塑推进情况专项执法检查。
以上内容参考:中新网-从禁用超薄到禁止非降解,塑料袋走过的21年、网络-禁塑令
6. “限塑令”是怎么一回事哪些地方先行禁塑
塑料曾经被称为十九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因为它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就比如说塑料袋,在我们生活中应用的什么广泛。我们生活中跟塑料有关的物品有许多,塑料的用途也非常的广泛,就比如矿泉水瓶、衣架、收纳盒有许多东西都是有塑料制成的,可以说,塑料早已走进千家万户了。
限塑令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市可以缓解塑料给人类带来的危机的,但关键我们还是得改变人们的意识。比如出门买菜购物尽量自己携带环保袋,定点投放塑料垃圾,实现垃圾分类。人人都要有保护环境的意识,这才是重中之重。
7. 明年起哪些场所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近日,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提出自明年1月1日起,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餐饮打包外卖服务以及各类展会活动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但是暂不禁止连卷袋、保鲜袋和垃圾袋。
同时,明年起全国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塑料棉签、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全国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但是牛奶、饮料等食品外包装自带的吸管暂不禁止。
(7)中国哪些地方禁塑扩展阅读
中国从“限塑”到“禁塑”
2008年1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从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袋,并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
2015年1月1号开始,吉林省正式施行“禁塑令”, 规定全省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这也成为中国施行“限塑令”6年以来,首个全面“禁塑”的省份。从“限塑”到“禁塑”,新规在当地引发了广泛热议和关注。
2020年年4月,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关于开展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4月至11月,海南将分步骤、分阶段组织重点行业和场所率先开展“禁塑”试点工作,为12月起正式全面“禁塑”的实施打好基础。目前,海南已进入全面“禁塑”倒计时。
2020年7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公布文件,要求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8月底前,各地要启动商场超市、集贸市场、餐饮行业等重点领域禁限塑推进情况专项执法检查。
8. 中国何时全面禁塑
新版限塑令来了!外卖、快递不能再随便用塑料袋
新版限塑令来了。
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19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明确了未来一段时间内塑料污染治理的具体时间表和路线图。
这些塑料制品禁止生产、销售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say goodbye”
意见提出,禁止生产和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禁止以医疗废物为原料制造塑料制品。全面禁止废塑料进口。
到2020年底,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到2022年底,禁止销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
其中,饱受争议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如今再度迎来禁令,这次真的要say goodbye了。
据了解,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最早于1986年开始在中国铁路上使用,由于废弃的餐盒严重破坏铁路沿线生态和景观,原铁道部于1995年5月起全面禁止在铁路站车使用发泡餐具。到1999年,原国家经贸委发布了《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国家经贸委令第6号),其中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限期在2000年底前淘汰。
不过,到2013年,国家发改委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在淘汰类产品目录中删除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从1999年起被禁14年之后重新回归市场。
外卖、快递行业迎来限塑令
近年来,电商、快递、外卖等新兴业态带来的快递塑料包装、外卖塑料餐具等的消耗量快速上升,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对此,意见提出了在电商、快递、外卖等领域逐步禁限部分塑料包装物使用的具体要求。
9. 全国两会有关于禁塑令的提案
原标题:吉林实施全面“禁塑令”实施效果仍有待检验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李琳、于中涛、李婷、蔡琳):从今年1月1号起,吉林省正式实施“禁塑令”,规定全省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违者将处1000元到3万元人民币不等罚款。这也成为中国首个全面“禁塑”的省份。 记者在吉林省长春市一些超市、市场走访发现,不少地方已经开始售卖、使用可降解塑料袋等制品。在一家豆腐加工厂,店主告诉记者,自己已经买来了可降解塑料购物袋供顾客使用。 “(进价)三毛多,现在我们不收费,先承担着。” 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多年来,市民使用免费的塑料袋装东西已经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许多商贩为了自己生意不受影响,都选择提供免费的可降解塑料袋给顾客。但是,这无疑会增加商家的成本,因此记者也发现一些小型超市和市场还在偷偷使用没有环保标识的塑料购物袋。在吉林长春市湖西路的一家小型便利店,店主仍然在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购物袋给顾客装盛食品,店主表示,小本经营,他无法承受免费提供可降解塑料袋的费用:“早就说不让用。关键是我卖环保袋肯定是不能免费的了,就像超市似的,3毛一个。” 对于“禁塑令”,记者还随机采访了一些长春市民,大多数市民对实施“禁塑令”表示赞同,但也有部分市民出于消费成本和需求等方面考虑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对长远来说是一个好事,最起码咱还有子孙,对社会的环境污染啥的可以减少。” “我担心的就是禁塑令出台之后能达到什么效果,政府提高这个法令主要是提高环保意识,那从根本上要解决这个塑料制品使用问题就应该让大家认识到这个危害性。” 1902年10月24日,奥地利科学家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物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可舒施尼做梦也没想到他的这项发明之后会给人类带来了环境污染的灾难,由于塑料袋大都是用石油基化工原料生产的,处理这些白色垃圾无论是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都会产生严重的污染。 许多国家都先后出台了相关政策来限制塑料袋的使用,中国也从2008年6月1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限塑令”,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并规定所有的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限塑令”实施以来,塑料购物袋使用量和丢弃量有所减少,“白色污染”问题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但是,由于没有替代产品跟进以及人们传统消费习惯的作用,加上塑料袋使用范围广泛监管困难,一段时间后,塑料购物袋的使用量又反弹了。 吉林有关部门表示,吉林省一次性塑料购物袋及餐盒年消费量约3万多吨,目前吉林的企业有足够的可降解塑料袋、餐盒生产能力,可以满足市场需求。此次吉林省启动实施的“禁塑令”,可以说是“限塑令”的升级版。到底能不能取得收效,还有待进一步检验。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认为,无论是过去的“限塑令”也好,还是如今的“禁塑令”,关键都在于限制生产:“一旦开始实施,你的生产厂家是不能生产的,而且(执法部门)也应当依照法律法规政策去处罚,这是关键。用户说实话不太好管理,因为老百姓有时候搞不清楚,你到农贸市场买东西人家给你一个口袋,你能搞清楚吗?所以我觉得主要是生产,对生产进行防御。”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史专家毛达认为,实施“禁塑”,应当吸取过去“限塑”的教训,制定具体的“禁塑”目标和时间表:“我觉得首先还要把责任部门落实清楚,我们一直提的一个建议就是一定要有责任部门,而且要有具体的目标,和达到这些目标的时间表。” 专家同时表示,要从根本上“禁塑”,降低白色污染,仍需通过各类宣传,让公众树立起环保意识,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逐渐养成少用、不用和重复利用塑料袋的习惯。 (原标题:吉林实施全面"禁塑令" 实施效果仍有待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