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画颜料怎么用
这一类的绘画颜料必须要根据绘画作品的主要色彩特色进行颜料的有效叠加使用才会更好。
⑵ 中国工笔画中的胶矾水该怎么用呢。谢谢(请不要直接复制粘贴回答我。尊重别人,尊重自己)
胶矾水主要用来刷纸和固色,这就是把生宣做成熟宣或用来刷露矾的熟宣。固色是在重彩颜料里使用为了固定石色防止多次上色时候石色上翻混色
⑶ 画好中国山水画有什么好的技巧
熟能生巧,技艺由心发。
(一)、笔法:中国画在用笔方面的要求是很高很严格的,这些严格的要求就是所谓“笔法”。
唐代张颜远在《历代名画记》里提到“夫物象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式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
1、笔法的原理
自古用笔讲“笔意”、“笔理”、“笔法”、“笔趣”,“意”即主观感情、认识,“理”即客观规律,“意”与“理”结合即产生“法”和“趣”,“法”是主客观辩证统一的产物。李苦禅说:“画至书为高度,书至画为极则。”好的中国画,合起来看,笔笔都是形象。折开来看笔笔都是书法。这也就是“见笔而又无笔痕”的原理所在,实际上是用笔合于自然规律,使人看了之后,感受到的是形象而忘记了是用笔的笔痕。
2、用笔的几点要求:平、留、圆、重、变
(1)平,如“锥划沙”(力量匀实,不结不滞)
(2)圆,如“折钗股”(丰腴、圆润、富有弹性)
(3)留,如“屋漏痕”(高度控制,积点成线)
(4)重,如“高山坠石”(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5)变,如“百川归海”(极尽变化,复归统一)
(二)、墨法
用笔和用墨是分不开的,所以称为“笔墨”。明代莫是龙在《画说》中提出:“古人云:有笔有墨,笔墨二字,人多不晓,画岂无笔墨哉?但有轮廓而无皴法,即谓之无笔;有皴法而无轻重、向背、明晦即谓之无墨。”
墨法很多,下面作重介绍“积墨”和“破墨”两种。
1、积墨法:
简单说即是层层递加。要点有三:
①第一遍干后再加第二遍
②第二遍是第一遍的补充、交错,不是第一遍的重复与描绘复线,加之结果是多种笔法的交汇统一。
③每加一次都要保持极强的整体观念,当疏则疏,吾密则密。
2、破墨法:是在前一笔不太干时,趋势再补充上去另一笔使其融和渗化,合二而一浑然一体,产生鲜活生动,和谐滋润的效果。
只有积墨,易厚而不润活,只有破墨,易活而不厚实。
(三)、色法:
①色墨重叠法
②色墨对比法
③色墨混合法
④用水、黄宾虹说“水是用的,不是洗的”。水在作画时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材料。
⑷ 中国画的用水技法是什么
墨法、笔法虽妙,主要还是由于对“水”的运用所致,没有很好地掌握用水的技法,是不会产生好的艺术作品。黄宾虹(画语录)云:“古人墨法妙于用水,水墨神化,仍在笔力,笔力有亏,墨无光彩。”笔蘸墨调水画在宣纸上才反映出墨色变化,水调不好,墨色无光彩。墨的浓、淡、干、湿都是通过水的调节而形成的。如齐白石画虾,虾身、虾头。虾脑都是用墨调不同分量的水画成的。作画时某个局部出现过浓、过板时,可随即用一支干净笔蘸些清水于其上进行点画,以便冲破开那些不理想的部分,产生一个新的效果,这叫水破墨。再墨破水,先把纸用清水刷湿,或在某个局部根据构图需要点点画画,趁其未干时,再以浓、淡墨进行挥毫描绘,这样水墨浑融,自然渗化,运用得当,效果极妙。比如画远山,先以清水打底子,然后以淡墨略加勾皴,显其空灵清雅。
⑸ 水在中国画中的作用,好的画家是如何利用水的
水是创作中国画的媒介,中国的水墨画没有了水就没有了灵魂!
我欣赏南宗国画家们的用水,水墨淋漓,水色淋漓,把水的作业发挥到极致。
有道是“水可载舟,也可覆舟”,画中国画,也是这个道理,把水玩转了,画面气息才好,气韵生动的中国画离不开水的滋润。
中国水墨山水画
但是,水分把控不住,画面则没了形,也焦灼难受,又何谈气韵呢?
作为一名中国画创作者,特别是水墨画创作者,我对用水感触颇深。
我的回答可解决了问题?
⑹ 中国画用水、用墨、用色、用笔的方法及审美特质是什么
中国画在观察认识、形象塑造和表现手法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在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中,采取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方法,并在活动中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事物,甚至可以直接参与到事物中去,而不是做局外观,或局限在某个固定点上。它渗透着人们的社会意识,从而使绘画具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认识作用,又起到“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的教育作用。即使山水、花鸟等纯自然的客观物象,在观察、认识和表现中,也自觉地与人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郭凤祥国画欣赏
趣相联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 中国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讲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其形象的塑造以能传达出物象的神态情韵和画家的主观情感为要旨。因而可以舍弃非本质的、或与物象特征关联不大的部分,而对那些能体现出神情特征的部分,则可以采取夸张甚至变形的手法加以刻画。在构图上,中国画讲求经营,它不是立足于某个固定的空间或时间,而是以灵活的方式,打破时空的限制,把处于不同时空中的物象,依照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创作的法则,重新布置,构造出一种画家心目中的时空境界。于是,风晴雨雪、四时朝暮、古今人物可以出现在同一幅画中。因此,在透视上它也不拘于焦点透视,而是采用多点或散点透视法,以上下或左右、前后移动的方式,观物取景,经营构图,具有极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同时在一幅画的构图中注重虚实对比,讲求“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中国画以其特有的笔墨技巧作为状物及传情达意的表现手段,以点、线、面的形式描绘对象的形貌、骨法、质地、光暗及情态神韵。这里的笔墨既是状物、传情的技巧,又是对象的载体,同时本身又是有意味的形式,其痕迹体现了中国书法的意趣,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由于并不十分追求物象表面的肖似,因此中国画既可用全黑的水墨,也可用色彩或墨色结合来描绘对象,而越到后来,水墨所占比重愈大,现在有人甚至称中国画为水墨画。其所用墨讲求墨分五色,以调入水分的多寡和运笔疾缓及笔触的长短大小的不同,造成了笔墨技巧的千变万化和明暗调子的丰富多变。同时墨还可以与色相互结合,而又墨不碍色,色不碍墨,形成墨色互补的多样性。而在以色彩为主的中国画中,讲求“随类赋彩”,注重的是对象的固有色,光源和环境色并不重要,一般不予考虑。但为了某种特殊需要,有时可大胆采用某种夸张或假定的色彩。中国画,特别是其中的文人画,在创作中强调书画同源,注重画家本人的人品及素养。在具体作品中讲求诗 、书、画、印的有机结合,并且通过在画面上题写诗文跋语 ,表达画家对社会、人生及艺术的认识,既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又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
⑺ 各们师父,,有谁能告诉我,中国画里的山和水是怎么调色的
这个一般用墨比较好~`~绿~赭石~青~~这三个比较好用~~你可以去书店看看书~`看大师怎么画
⑻ 谈中国画中的“水”拜托各位了 3Q
以水作调和剂,使用胶质透明颜料在特定的纸张上作画,使视觉效果呈现出清新、淡雅、抒情、隽永独特的艺术特征。由于水彩颜料取材方便,水彩画表现内容又十分广泛,所以备受多国艺术家的喜爱并逐渐成为一门能与油画相抗衡的独立的画种。人们常把水彩画比作轻音乐和抒情诗,这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水彩画自身的美学品质。从材料和技术特点看,水彩画强调作品中水味和色味两大要素的体现,尤其是画面中的水味要素,更是油画和其他画种无法具有的审美特征。画家通过“水”和“色”的相互作用,使画面具有透明、轻快、…
⑼ 中国画颜料怎么用
中国画颜料如何调配? 根据色彩学的原理,红、黄、蓝为三原色。原色与原色相调配,可调成间色;间色与间色相调配,成为复色。合理的调配,三原色便可以调成所有不同的色彩。 中国画调色也是基于这个原理,曙红、藤黄、花青可视为中国画色彩中的基本三原色。原色与原色相加,就形成绿、紫、橙等间色,即花青加藤黄为绿色;花青加曙红为紫色;曙红加藤黄为橙色。间色与间色相加,便可以产生更丰富的复色。由于中国画颜料中的红色不局限于曙红,还有大红、牡丹红等,所以曙红并不是应用最广的颜料。中国画用色又必须考虑到传统中国画用色特点,中国画讲究用墨,在墨与色之间,赭石最能起到调节作用,所以赭石是应用最多的颜料之一。 色彩的丰富性,还体现在基色的配比不同所产生的变化。如用3 分花青与7 分藤黄,可调配成嫩绿,当改变花青与藤黄的配比时,便可以产生草绿、新绿、老绿等各种绿色。如加入墨色,又可以产生不同色调的墨绿。墨色的参与体现了中国画用色的基本特点。 初学者练习调色,可由简到繁,逐步开展,为了便于掌握基本调色配比,拟定以下调色表,参考练习并可在这基础上增减基色,使色彩产生更多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