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应如何应对边境问题

中国应如何应对边境问题

发布时间:2022-06-22 02:40:06

Ⅰ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哪些严峻的挑战中国如何应对

中国周边地区事件频繁,使中国所处的周边国际环境出现了日益复杂化的趋势。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陆上有10余个邻国,海上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最为关键的是中国与这些国家都存在着领土和领海的争端。比较重要的有:与日本的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争端,以及东海石油问题;南海问题;与印度的领土争议问题;在东北亚方向上,朝鲜"拥核自保"意图日显,朝核半岛局势趋于严峻。美国明显加强了在我们周边的存在,加大了投入,而且不断增强对东亚区域合作以及对中亚的影响。可以说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是世界上最复杂的。
近年来我国的周边环境逐渐恶化,领土、海洋争端不断凸显,周边国家政局动荡,恐怖势力蔓延,这些都促使我们必须加紧重视周边安全角势。
中国与日本的争端主要是东海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 东海划界之争。2. 东海海底油气资源。3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土主权归属问题。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主要问题——南海问题:南海总面积达350万平方公里,其中散布有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其中的南沙群岛由于其显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引起了菲律宾、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南海周边国家的强烈兴趣,进而挑起南海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并发展成一个涉及多个国家且有国际势力插手的复杂问题。由于历史与现实原因。有关国家对我国的南海岛礁及其附属海域的非法侵占早已是既成事实,我国的主权领土及其宝贵资源遭到了众多东盟小国的侵吞瓜分,南海问题可谓积重难返。同时由于这一海域在地理位置上占有特殊的重要性引起了美日两国的高度重视。由此而使南海问题更为复杂化与尖锐化。目前我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主要对手是菲律宾与越南两国。越南占据着为数最多的南沙岛礁,菲律宾则态度蛮横且仰仗美国撑腰,不断带头对我国挑起事端。近期,菲律宾挑起的黄岩岛事件使问题更加紧张化。
中国和印度所存在的问题:中印之间主要是边境划界问题:印度与我国存在着领土争端,并坚持不合理的领土要求。两国边界全长1700公里,双方争议地区面积达12.5万平方公里。不仅如此,近几年印度以“中国威胁”为幌子,渐渐实现军事安全战略从北方陆地向南方印度洋的倾斜,其触角已延伸到靠近南中国海的马六甲海峡附近。最近几年印度不断扩充其军事实力,不断进行核试验、与俄罗斯共用中亚军事基地、大规模购买先进武器,对我国虎视眈眈。
其他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因素有:韩国与中国的海上争端,我国西部地区的恐怖势力,美国在中亚地区的驻军,泰国、缅甸等国的国内震荡,俄罗斯对中国的态度忽冷忽热的,朝鲜半岛问题等等。

Ⅱ 中印边界争端最优解决方案

一、教训印度

如果想给印度一个教训,事情的结果是明摆着,因为中方的战斗力毋庸置疑。但无论如何,谁也不愿意真走到战争那一步。应对疫情、拯救国民生命,应是印度的当务之急。

二、和谈

那么和谈呢?中方已经明确表示,要求印方与中方相向而行,回到对话和谈解决分歧的正确轨道上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同印度外长苏杰生通电话时也强调,双方应按照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通过中印边界特别代表会晤机制、边防部队会晤机制等既有渠道,就妥处边境事态加强沟通协调。

但前提是印方要端正态度,严惩肇事责任人,严格管束一线部队,立即停止一切挑衅性举动。在事涉中国领土主权的问题上,别再搞这种耍无赖的小把戏。

(2)中国应如何应对边境问题扩展阅读:

延伸阅读

9月14日中印外长在莫斯科签订五点解决分歧方法时刻,莫迪却对当前的中印边境对峙发表了最新讲话,他在讲话中呼吁印度议会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支持正在前线部署的印度军队,莫迪表示国家将与前线士兵共进退。16日,外国记者质问中印外交部发言人,为何中印外长答应解决分歧,中印边境军队却没有分离?

1962年中印战争就是10月打的,越往后,中印越紧张,越可能冲突。中印之间经过2017年洞朗对峙,2020年边境斗争,双方和平的基石已经失去了,印度此时撤军就算中国不“击其惰归”,民粹主义印度国内,莫迪也无法交代。再晚一些撤军,印度那糟糕的后方交通,应该会损失不少生命的。

据说班公湖第四指,中国已经建好永久营地,印度必须留下一些军人与中国做伴,否则来年2月,未定国界,中国一定会前出一定距离,这是印度不可接受的现实。

Ⅲ 中国应该怎样应对周边安全挑战

1、牢固树立新的安全观念。

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要求我们需要在理念上的更新。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已明确提出了非传统安全问题。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安全问题的新变化、新特点,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改变以往仅仅关注传统安全的思维定势,不断扩展和深化对国家安全问题的认识,高度关注非传统安全问题。

2、完善新的国家安全战略。

在新世纪,我们也应当从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正视非传统安全带来的问题,将应对非传统安全纳入国家安全战略范畴,使之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国家安全战略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军队的职能,把军队应对非传统安全作为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内容;从更大范围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出发,全面筹划和指导新形势下的军事斗争准备。

3、加强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研究。

非传统安全问题是军队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对军队建设、特别是军事斗争准备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应当加强非传统安全问题形成和演化的研究,深刻认识其内在规律和成因、特性,以及给国家安全带来的深刻变化,尤其对军队建设的长远影响。

注重借鉴、总结外军经验和做法,探讨针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军队力量使用方式。

4、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重在应急准备,建立科学、系统、完善的应对体系。建立预警报告机制,严密组织非传统安全情报,及时获取情报信息,加强判断预测。建立高效的指挥和协调组织,努力解决预警和预防问题,制定各种行动计划,建立专业行动组织,明确相关任务。

还应考虑设立一个有关专家小组,为指挥和决策服务。加强军事和地方反恐合作演习,完善国际行动合作机制,围绕打击恐怖主义、跨国犯罪、非法移民、突发事件等开展相关合作。加强针对性训练,组织重点学科演练,努力提高各级指挥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中国应如何应对边境问题扩展阅读:

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出现,反映了安全威胁的新变化:

1、多样化的威胁。

在冷战期间,人们关注的焦点是该国面临的军事威胁。然而,冷战结束后,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其负面影响带来了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出现,逐渐扩大了国家安全对经济、科技、信息、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威胁。

2、集成的威胁。

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时相互因果,构成多种复杂威胁。

3、复杂的威胁。

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安全角势的发展表明,一些非传统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威胁日益加剧。在过去,传统的安全问题是通过战争来解决的。当前,解决非传统安全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包括军事手段和多国合作。安全问题不确定性增加,国家安全更加复杂。

Ⅳ 中国周边安全角势面临哪些严峻的挑战

1.中国与日本的争端:集中在东海。主要有以下三种:(1)是东海划界争议。(2)东海海底油气资源(3)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土主权。
2.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主要问题——南海:南海总面积350万平方公里,其中东沙、西沙、中沙、西沙四大群岛。其中,南沙群岛战略地位突出,资源丰富,中国南海自然资源丰富,环绕着菲律宾、越南和马来西亚;中国对挑起南海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的强烈兴趣,它已发展成为涉及许多国家和国际行动者的复杂问题。
3.中国和印度所存在的问题:中印之间主要是边境划界问题:印度与我国存在着边界领土争端问题,同时印度并坚持不合理的领土要求。两国边界全长为 1700 公里,双方争议地区面积达 12.5万平方公里。不仅如此,近几年印度以所谓的“中国威胁”为幌子,渐渐的实现军事安全战略从北方陆地向南方印度洋的进行了倾斜,其触角已延伸到靠近中国南海的马六甲海峡了。
4.台湾问题:台湾本就是中国的一部分领土,由于早期战争问题,台湾好不容易回归中国,但是美国想让中国分裂,于是插足台湾问题,想方设法的想要改变中国。
5.疫情问题,新冠病毒蔓延已经三年了,中国首先控制住了病情,但是奈何国外疫情没有得到控制,总会到中国的外国人,所以疫情总是在反复复发,中国经济被打压,各行各业都不景气。
拓展资料:一.中国应对外部挑战的政策以及态度:
1. 应对外部挑战,关键是做好自己的事情,毫不动摇地打赢三场硬仗。特别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不应受到干扰。
2. 针对美国提高关税,我们国内要加快定向结构性改革,特别是要加快以减税为主的财政宽松。

Ⅳ 就现阶段国际形势和中国边境问题中国应如何发展应对

首先,要强化坚决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一切行动从维护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包括在联合国安理会的投票和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表态;其次,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在重大问题上要顶住外部压力,根据是非曲直来做决断;第三,要强化国际关系准则的意识,也就是处理国际问题要讲道理,讲准绳,符合国际关系准则的我们就支持,否则就反对。这样才能在国际上赢得更多尊重,更多信任。

Ⅵ 当下中国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中国当今面临的三大挑战是:
国内一些深层次矛盾特别是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中国的和平发展要赢得国际社会的真正认同尚需时日。
周边环境动荡,安全局势不容乐观。
第一:中国经济正进入结构性全面调整、创新阶段,面临体制性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场革命。要改变经济增长中资源与环境代价过大的状况,涉及面广,情况复杂,阻力大,尤其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发展还会遇到一些预料不到的困难。
第二:中国需要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为此,中国的和平发展模式需要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只有这样,中国才能融入国际社会,以实现互利共赢,进而促进中国经济的更大发展。
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中国和平崛起,实属世界空前。无论中国政府如何宣讲,人们总会用历史上英、美、德、日崛起的发展模式看待中国:英国用炮舰建立了日不落帝国;美、德、日用对外侵略扩张壮大自己。而中国是否也要走这条老路?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问号,因而疑虑重重。
第三:泰国、缅甸、吉尔吉斯斯坦政局不稳;西部边陲安全突出,三股恶势力活动猖獗;南海争端加剧;朝核六方会谈搁浅。许多周边国家大都采取“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的政策,故美国军事战略部署东移,打造亚洲式北约,以图包围中国,牵制中国发展建设。



(6)中国应如何应对边境问题扩展阅读:
当前国际形势跌宕多姿,变幻莫测。世界各种力量粉墨登场,加紧角逐,纵横捭阖,分化组合。
各国忙于本国经济尽快企稳回升,并为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布局谋篇,力争在国际舞台上占据有利地位。全球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在此形势下,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总体来看,机遇大于挑战。

Ⅶ 分析一下中印边界争端中国该如何做

要解决中印的边界问题,不能只从边界纠纷的局部看问题,而要从中国和印度的国家的战略高度看问题,中印边界的这几块地的归属关系到中国和印度的长期的国家利益和国力的涨缩。

许多人认为以前中国在中印战争获胜后拥有非常荒凉的阿克赛钦而放弃藏南和达旺是一个重大失误,因此许多人在解决中印边界的问题上要求现在中印交换领土,中国放弃荒凉的阿克赛钦而取得达旺和藏南,其实这些人没有深刻认识到这几块土地对中印整个国家利益的影响。

(7)中国应如何应对边境问题扩展阅读:

中印的争议领土主要是东部的藏南和达旺以及西部的阿克赛钦,现在中国拥有西部的阿克赛钦,而印度侵占着东部的藏南和达旺。阿克赛钦海拔高资源贫乏非常荒凉,而东部的藏南和达旺地势低,气候宜人,各种资源异常丰富,是西藏最富饶的地区。

而藏南和达旺远离中国内地,中国的军队调动和后勤保障却非常困难,中国要在藏南和达旺与印度进行长期的拉锯式的争夺战争会严重消耗中国的国力,而且在中国要在藏南和达旺与印度进行长期的拉锯式的争夺战争也不符合中国的战略要求。

Ⅷ 缅北战事威胁中缅边境安全,中国该怎么办

11月20日凌晨,缅北勐古、棒赛、105码、木姐县辖区等多地发生武装冲突。据缅甸地方武装方面消息,11月20日当地时间凌晨2点40分,果敢、德昂、若开和克钦四家武装近十个混合营的联合部队对缅军在勐古地区的勐古城郊、棒赛、彭线、木姐等多处驻点进行围援打点。缅军99师与克钦6旅爆发激战,截至上午8点,战斗仍未停止,

作为缅甸的友好邻邦,中方支持一切,有利于实现缅国内和平与民族和解的努力,我们将根据缅政府及有关方意愿,继续发挥劝和促谈的建设性作用,与缅方共同维护好,中缅边境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Ⅸ 中国如何应对复杂的周边安全环境求答案

一、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的不利因素
在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的连续出现,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是我国周边地理环境的复杂性。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有2.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我国还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马来西亚等国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它们是我国的海上邻国。此外还有非接壤但有着密切关系的近邻国家,如柬埔寨、泰国、新加坡、孟加拉国等,因此,我国被称为“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
我国不仅邻国的数量多,而且这些国家的情况十分复杂多样,这在整个世界上较为少见。我国所处周边环境特别复杂的性质,决定了在我国与邻国之间发生摩擦的概率要更大一些。
二是在我国与近邻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未解决的边界问题。其中包括中印边界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还有南我国海问题。在这些领土和领海的划界问题上,虽然我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但一些邻国不断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强化对争议地区的实际占领。这反映了周边某些国家的一种机会主义的心态,它们试图利用我国的和平主义政策,造成对我国不利的既成事实,谋取现实的利益,或者强化自身在未来边界谈判中的地位。
三是由于我国崛起带来的冲击。这一冲击既有物质的层面,也有心理的层面。从物质层面上说,我国崛起,首先意味着东亚地区国家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与实力对比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国家之间相对地位的变化。以中日关系为例,在过去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我国是东亚地区的政治大国,日本是东亚地区的经济大国,双方对这种地位结构已比较适应,也都能接受这样一个现实,双方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基本相安无事。随着我国经济地位迅速上升,日本东亚经济主导国的地位受到冲击。从发展趋势上看,似乎我国正在逐渐确立自身在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日本对这一前景并不是欣然接受,而是试图延缓这一进程,或者通过与其他国家联合的方式,制约我国影响力的上升。这就在一定时期内增大了双方发生摩擦的可能性。类似的情况,也在中印关系、中韩关系等双边关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
与实力地位的起伏相伴随的,还有心理上的失衡。在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公众过去的印象中,我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冲击了这种传统的心理印象。一部分人有意无意地把本国内部出现的种种经济问题,归结为我国经济竞争、我国货的大量涌入,也在客观上增强了其对我国的负面情绪。
印度对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我国国际影响力的迅速上升,并不感到服气。加上中印之间还存在尚未解决的边界问题,这意味着从政治、安全的角度来说,中印关系在未来一个时期内并不会平静。
当然,理解我国的安全环境,绝不能忽略美国这个因素。美国在东亚地区,存在着一个同盟体系。我国周边的日本、韩国、澳大利亚都是美国的盟国,此外,美国与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印度、巴基斯坦等保持着紧密的安全合作关系。特别是,日美同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针对我国的。美国的战略是维持在全球事务中的领导地位,并试图排除任何一个大国对美国领导地位可能发起的挑战。因此,美国对我国的崛起始终有着防范的一面,试图牵制我国的崛起。判断我国的周边环境,美国的影响是一个始终不能忽视的因素,并且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
在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同样存在着一些有利因素。
其中,最大的有利因素,就是我国实力的持续上升。在过去30年中,我国的综合实力获得了很大提升。不难发现,近两年在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中出现的不少摩擦,其实是由于我国实力上升带来的一个副产品。
国际社会普遍有一种预期,认为我国在未来不短的时期内,还会保持强劲的上升势头。也就是说,我国是一个继续处于上升进程中的国家。从根本上说,周边的这些国家并不愿意轻易得罪一个上升中的大国,因为从长远来说,这不符合它们的利益。这意味着,在我国崛起的过程中,我国与邻国关系中虽然会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但其程度和范围是有限的。周边关系中的摩擦,都不会发展到失控的程度。
另一个有利因素,是我国在周边地区逐渐增大的影响力。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额巨大,是许多周边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同时,我国在周边国家的投资也在迅速增长。周边国家对我国经济影响力的扩大,持一种多少有些矛盾的心态,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经济机会;另一方面,也有一些防范心理,担心从经济上受制于我国。但不管怎么说,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关系,是双边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稳定因素,这在几年前中日关系的“政冷经热”中已经有清晰的体现。
第三个因素,是国际社会对我国战略意图的认知。它们要判断,我国的实力足够强大以后,我国要干什么?我国会追求什么样的目标?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追求这些目标?在上个世纪90年代,很多周边国家对此感到焦虑,“我国威胁论”在周边地区比较盛行。我国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理念和政策举措,来缓解这方面的焦虑,包括新安全观、和平崛起、负责任大国、建立一系列伙伴关系、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与和谐周边等等。此外,我国积极参与与周边国家的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积极推动地区机制的建立和发展。我国与邻国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也在不断加深。现在,周边国家对我国战略意图的疑虑已经大大缓解。
最后,虽然从表面上看,近两年在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出现了不少纠纷或摩擦,但是,当我们从一个比较长的时间视野来考察时,就会发现,这些问题从其发展程度来看并不严重。我们的周边环境,从总体上看,还是呈改善的趋势。
三、应采取的对策
周边安全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有些因素是可以改变的。随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实力的巨大提高,我国营造周边环境的能力有了很大增强。面对当前的周边环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应对。
首先,最重要的还是发展,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一个国家特别是大国,它的国际地位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其物质实力。对我国来说,最重要的是,抓住当前的机遇,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提升营造有利的周边环境的能力。
其次,是努力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对全球事务和亚洲地区的事务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美国的态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影响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很多国家的政策。在我国周边许多热点问题的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由于我国被美国认为是最有潜力在未来挑战其主导地位的国家,美国对华政策中防范的一面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消失。但美国在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利益,在很多国际事务上,美国需要我国的合作。因此,只要双方做出足够的努力,中美关系可以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
第三,发展睦邻外交,拓展我国在周边国家中的影响力。综合实力的增强,使我国营造有利周边环境的能力也相应增强。我国虽然在周边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但与我国综合实力相比,两者之间并不相称。现在,我国与很多周边国家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支柱还处于经济合作的层面,如何加强我国与一些周边国家在政治、战略层面的合作,建立起高度稳定的、经得起国际环境变化考验的战略关系,还是一个需要努力加以实现的目标。
最后,是加强软实力建设。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改善我国在周边国家心目中的认识和印象,使我国形象在这一地区更具亲和力。同时要保持我国在战略上的威慑力,努力维持一种平衡。

阅读全文

与中国应如何应对边境问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石油行业哪个不釆油 浏览:59
在中国的茶叶里哪些是红茶 浏览:910
英国有些什么手机 浏览:218
上中国际部怎么样 浏览:475
伊朗跟中俄关系怎么样 浏览:842
伊朗和中国哪个国家强盛 浏览:928
成年英国斗牛怎么打理 浏览:145
印度人问候午饭怎么说 浏览:265
为什么印度订单还在增加 浏览:433
意大利tec喇叭哪里做的 浏览:298
英国授课型怎么读 浏览:441
印度高铁哪里造 浏览:555
500万印尼盾英文怎么说 浏览:794
越南清真寺有多少 浏览:352
越南人打疫苗要用什么手续 浏览:159
有多少个国家暗中支持伊朗 浏览:255
泰币和越南币哪个值钱 浏览:82
越南写中国字多少钱 浏览:196
印度如何吞并海得拉巴 浏览:470
凉拌的意大利面叫什么 浏览: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