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养老面临的挑战
产业的困境
据民政部统计,到2025年,我国老龄人口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养老产业也成为10万亿+元的大买卖。目前包括万科、绿城、保利地产、远洋地产等龙头房企已将养老地产写入年报发展计划。
然而,当前渴望摆脱以往销售模式的养老产业依然面对行业缺乏标准、服务经验缺乏、人员流动过快等问题困扰。尤其是行业如何赚钱依旧是个难题。目前来看,房租+护理费+餐饮等其他费用是养老机构的主要收益。
专家分析,在日本,养老由政府扶植;在美国,则有医保、养老保险的进入覆盖,但这两点在中国都尚不具备。目前来看,养老客户的支付能力仍旧是行业的最大难题,推出养老保险或将是解决途径之一。但目前这也意味着企业的盈利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不能像传统养老机构那样,过分依赖政府的补贴。
同时,受传统观念影响,养老行业不像医疗和地产那样,有长期的积累,社会还缺少养老服务方面经验;此外,由于居家养老占据主流,而政府保障性机构提供的又是基础服务,因此,对于中高端的养老需求,没有与之匹配的市场化标准。
② 中国式养老改革的难点在于什么地方
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海外观察人士认为,这只是中国式养老改革“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中国式养老要真正实现公平和可持续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一直以来,城乡二元藩篱阻断了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海外媒体和专家普遍认为,在全国层面启动公共服务体制并轨,其意义不容低估。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说,这一决定是朝着惠及广大农村人口迈出的一步。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亚洲部项目经理容恺桦说,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国发展面临的长期难题之一,“此次改革是突破性的,具有成为打破二元结构第一步的潜力。”
当然,实现城乡养老“并轨”,只是中国建立公平、多维度养老保障体系迈出的第一步。实际上,在中国多轨养老制度中,公平问题并非仅仅体现在城乡居民间,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企业等不同身份的群体养老待遇差异悬殊。
美国芝加哥大学保尔森研究所去年发布的《应对中国养老金体系》报告认为,在中国至少并存4种不同的养老金体系。从更长远角度看,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并不仅仅是城乡居民并轨,最终目标应该是为全体国民统一设计的不分户籍、职业身份,既平等又保障有力的养老保险制度。
实现财务的可持续性是养老制度改革另一块难啃的骨头,这包括人口老龄化、如何设置合理福利水平、资金来源、运营等方方面面的挑战。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着名华裔经济学家姚树洁说,中国人口老化速度加快,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提高,对中国养老提出严峻挑战。统计显示,2012年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人口老龄化先于工业化、城镇化来临,中国将面临“银发浪潮”挑战。
英国经济分析机构凯投宏观中国经济学家王秦伟对新华社记者表示,建立统一养老保险制度,中国政府任务艰巨,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区域间社保水平差别较大,各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差异也较明显,而实现城乡养老制度的统一需要部分依赖地方政府的财政转移。此外,城市移民或农民工在实现跨区域社保账户转移方面也面临诸多困难。
其实,人口老龄化、养老金入不敷出的压力并非中国独有。在全球经济放缓背景下,各国政府和社保机构的养老支出压力日渐增大,公共养老金大多面临可持续发展挑战,并被迫寻求其他对策以帮助恢复系统的财务偿付能力。如德国从2012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将法定退休年龄提高到67岁的法规。又如日本政府制定了延期支付养老金的法案,到2025年时,满65岁才能领取养老金。这些对于中国进一步改革养老制度都具有借鉴意义。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最终形成更加公平的全体国民基本保障制度奠定了基石。而进一步深化相关改革,建立起公平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仍需谋求更大突破。
③ 对于中国现在养老的严峻问题,怎么样做到智慧养老
据了解,中国是现在世界人口老龄化程度较深的国家,面对家庭养老问题,很多家庭已经明显力不从心,可见中国养老任重道远。为做到智慧养老,现在我国政府大力支持建造养老院,鼓励社会资金以独资、合资等方式兴办养老机构。山西的慈行静苑孟家井老年公寓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
④ 如何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障)
1、适当放宽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数量适当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适当减缓。
2、适当延长退休年龄,使在职人员的数量适当增加,退休人员的数量适当减少,减轻社会负担。
3、加大改革开放的步伐,使得经济的快速增长适应人口的老龄化需求。
4、改变固有的养老观念,使养老问题成为个人、家庭、社会、企业等多方面共同担负的责任。
5、建立健全中国的养老保障体系,扩大养老基金的投资收益渠道,使保障更为合法化。
⑤ 低龄老人照护高龄老人,中国养老困局应该怎么破
我觉得中国目前的养老困局,主要原因是生育率降低,老龄化问题加剧造成的。
总结
目前,人口老龄化,生育率降低,我觉得是我国所面临的首要问题,而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必然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鼓励。
⑥ 如何解决中国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
养老保险:至少累计缴纳满15年社保,不过多缴多得,退休后(男60,女55)就可以享受养老待遇。就目前而言,任何人累计买十五年社保,就可以在退休时享受当地退休养老待遇。
⑦ 究竟如何更好应对人口老龄化、破除养老领域痛点难点
人口老龄化现象逐步恶化,老无所养,老无所依的情况也在一步步的发生,这是我们都不想看到的,但是却是我们即将迎来的一幕,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去做才能够更好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破除养老领域的痛点和难点呢?下面我将进行简单的分析。
首先是人口老龄化问题,要想缓解这一现象,就必须提高人们的生育意识,人们的生育意识高了,我国的出生率就会逐步的增长,这对于缓解人口老龄化现象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只要我们在行动,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⑧ 未来中国如何解决养老问题
没填投保单?
这个情况应该是没有的,保险合同的成立第一步骤就是要投保人先填写投保单。然后投保单上交公司由核保部门核保,核保通过后从银行账户扣费,保险合同正式成立。然后正式保单会下发到业务员手里,再交到客户手中,客户填写回执单后交回公司,整个流程结束。此时客户开始有10日的犹豫期,犹豫期可无条件退保,保险公司须全额退还保费。
如果说你爸爸是在银行里买的话,那么在银行也会填写一些相关的文件的。因为银保产品一般偏重理财型的,保障方面的基本上是保意外身故的,所以很多客户都免体检的。如果想退保的话,既然他只有一个收据,那么你就拿着收据去退好了。如果说什么都没有填过,就交了保费了,而且只给了手写的收据,那么估计你爸爸是被骗了,建议报警去了。
⑨ 怎么解决中国的养老问题
近来,关于“延迟退休”、“养老基金入不敷出”、“养老金亏空”的话题不断。人保部官员放风“要延迟退休”,引起全社会广泛讨论与争议。 值得一提的是,前些年在一直大力宣传和鼓吹计划生育的时候,口口声声说:“养儿养女都一样”、“独生子女好”、“国家包养老,养老不用儿”。刚刚不过几年,就变成了“国家养老不能持续”、“养老基金入不敷出”、“必须延迟退休”了。这岂不可笑?当政者简直是拿国策当儿戏,耍国人玩。 讨论养老金的问题其实不是问题,也就是伪命题。真正是问题的是国家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如果中国没有这么多的公务员、如果公务员都和企业职工同样缴纳社保、如果中国的公务员没有比普通企业职工高很多的工资、福利待遇和优厚得多的退休金待遇、如果社保基金管理没有那么多的漏洞和腐败,社保基金和养老基金还会有数万亿元的亏空吗?还用得着担心无力支付养老金吗? 中国真的非常奇怪,问题明明不在养老金本身却偏要去抠养老金的问题,这无异于缘木求鱼。不从制度上着力解决实在是舍本求末。主张或者讨论“延迟退休”的中国官员以及众多学者实在可笑! 我三年前写过文章,论述过建立中国新型养老制度的重大意义和可行性。今天不妨再次重申: 第一、建立国家统筹养老基金。国家统筹养老基金来源:一、中央政府每年从国税中提取恰当的比例建立和补充国家统筹养老基金(我个人认为以10%-15%比较合适);二、加强央企红利收缴,每年从央企红利中提取30%-40%;三、出卖国有企业资产与股份。 第二、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建立地方政府养老基金。地方政府养老基金来源:一、地方政府每年从地方税收中提取恰当的比例建立于补充国家统筹养老基金(我个人认为以10%-15%比较合适);二、加强地方国企红利收缴,每年从地方国企红利中提取30%-40%;三、出卖地方国有企业资产与股份。 第三、建立企业员工退休个人账户制度。设立包括国家统筹养老基金个人账户(25%)、地方政府养老基金个人账户(25%)、企业年金个人账户(25%)和个人缴费养老账户(25%)相结合的方式。 第四、建立公务员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个人账户制度。包括两类:一、非中央级别机关工作人员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设立包括国家统筹养老基金个人账户(33%)、地方政府养老基金个人账户(33%)、个人缴费养老账户(34%)相结合的方式;二、中央级别机关工作人员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设立包括国家统筹养老基金个人账户(66%)、个人缴费养老账户(34%)相结合的方式。 第五、取消退休金双轨制,实行全国统一工资级别与退休金级别。 第六、对于因病或意外死亡而尚未领回个人账户总额的差额部分由其法定继承人继承。既可以一次性结算清户,也可以转移至继承人个人缴费账户。 第七、对于养老基金的管理和运作严格立法,实行管理人与责任连带人终生追责制度,杜绝黑箱操作与腐败发生。 中国只要按照我提出的方案来实施,就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养老基金入不敷出的难题。 面对养老金的困境,现在相关管理部门和部分学者谈论“延迟退休”无异于舍本求末、缘木求鱼。
⑩ 面对全球人口老龄化,针对中国实际情况,如何有效解决养老问题
社会面向老年人口提出了“9073”式的养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的养老难问题。
90%的居家养老,7%的社区养老,3%的养老机构养老子女方面。子女应该常回家看看,不要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后悔不已。企业方面。应该遵守国家出台的“孝老假”“敬老假”针对于独生子女而言酌情宽松几天。
当前社会的各类福利保障虽有提高,但针对于老年人的保障还是不够完善。例如:看病难,看病贵,进口药物不报销等问题。
(10)中国式养老如何破局扩展阅读:
有效解决养老问题介绍如下:
居家养老由于其独到的优势而不断被人们认识并接受,正逐渐成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和发展趋势的养老模式。但居家养老的实施也面临了一些问题:居家老人情况监控不到位,无法及时监护和预警;
周边服务网络不健全,无法真正帮助老人全面照顾生活;数据没有与医疗系统打通,不能做到医养结合等。对涉老信息自动监测、预警甚至主动处置,使这些技术实现与老年人的友好、自主式、个性化智能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