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养蜂怎么入门
一、初学养蜂者怎样购置蜂群?
首先同时购进两个小群为宜。就气候来讲最好选在春季和秋季,并且气温在20—30℃之间的时候,此时外界气候温和,蜂群活动能力较强,丰富的蜜源植物开花,此时购买蜂群繁殖较快。初学养蜂者,由此开始边学边实践,使知识在实践中逐步得到巩固,使蜂群在繁殖中逐步增加,为日后扩大养蜂打下坚定的基础。
二、怎样选购好的蜂群?
选购蜂群时,首先要作蜂箱外部观察,如工蜂出入勤快,带花粉回巢的工蜂比例大,一般是好的;开箱察看时,如蜜蜂安静,不扑人,表示蜂群性情温顺,便于管理;工蜂体色新艳,封盖子脾整齐,连成大片,表示蜂群健康;蜂王体壮,行动稳健,产卵整齐,动作迅速,全身密布绒毛,颜色鲜艳,说明蜂王年轻,体质好。此外,还要观察老蜂与幼蜂,糖脾与子脾的比例,体色鲜艳,幼蜂与子蜂比例大的为好蜂群。此外刚开始学养蜂者,买蜂时最好要求带一部分空的旧巢脾。
三、如何选择理想的养蜂场地?
养蜂无论是定地饲养,转地饲养,蜂群的繁殖和越冬等场地的选择,都是养蜂生产成败之关键。一个理想的养蜂场地,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蜜粉源丰富,水源良好,交通便利,地势高燥,地形开阔,在半径2—3公里内没有其它蜂场,没有农药污染。如果定地饲养一定要选择在阳光充足,正面有开阔的南麓山坡,北面有山挡住西北风,夏季又有南风吹达,正属冬暖夏凉之地。同时还要考虑全年至少要有一种以上的主要蜜源和多种花期交错的辅助蜜源,才可能保证蜂群的繁殖和获得大量的蜂产品。但是如果蜂场高度集中,蜂群密度太大,即使蜜源条件再好,也难免产生“僧多粥少”的局面。因此,这些因素对于养蜂人来说是必须要考虑到的。此外,养蜂场的环境必须要安静、清洁,不宜把蜂场设在靠近铁路、牧场和蜜蜂敌害较多的地方,特别是农药仓库和蜂产品加工厂附近(因为加工蜂蜜时有大量蜜香飘出,引诱蜜蜂而至,易进难出,造成大量蜜蜂致死)。在山区养蜂,还应注意防洪和防火。
四、怎样检查蜂群?
随着季节的变换和外界蜜源的交替,蜂群内部也就会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在春季分蜂热产生之前和主要流蜜期的开始与结束,以及蜂群越冬前的准备等,都必须对蜂群进行仔细的检查,以便更好地掌握蜂群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根据不同情况,检查可分为全面检查、局部检查和箱外观察等三种方法。
1、全面检查:对蜂箱各巢脾进行检查,叫全面检查。全面检查应选择风和日暖,气温在14℃以上的时候进行。检查前须准备好应有的工具,检查员一定只能站在蜂箱的侧面,并背靠阳光。操作要细心,动作要稳、准、轻快。当蜂箱装满巢脾时,应先取第二脾,暂放蜂箱旁边,或放在待用箱内,如没满脾的箱,只要将边脾向箱边推移。检查各巢脾时,两手紧握脾框的框耳,垂直提脾。先观察巢脾一面,观察时与眼睛保持约一尺远的距离。看完一面后,再将上梁竖起,并以梁为轴向外转半圈,然后两手放平观察另一面。观察时要看虫、卵、蜂、花粉和蜂王的情况。分蜂季节要看有无自然王台。放回巢脾时,要注意莫挤压蜜蜂,蜂路宽窄要造当。
2、局部检查:只需了解蜂的某些情况,或者在外界气温低又缺蜜源,而不宜作全面检查时,只提少数巢脾进行检查,叫局部检查。检查时如发现巢脾边角有存蜜,说明不缺饲料;巢脾中间有新产的巢,说明有蜂王存在;巢脾上出现有新蜡,表示蜂群有修造巢脾能力。
3、箱外观察:进行箱外观察,可以通过巡视蜂箱,观察蜜蜂在巢门口的活动来判断蜂群情况。如采集蜂出入繁忙,采集量大,甚至有回巢落在踏板上并有啪啪响声,这就表示进入大流蜜期;工蜂在巢门口来回爬行,显得焦急不安,这可能失王的表现;如巢内发现不时爬出翅膀残缺的幼蜂,是受蜂敌危害的象征;箱内箱外经常发现蜘蛛和粉沫粪便,则有巢虫危害象征;不分气候,蜜蜂随时飞出巢外,而巢门前一、二米处发现有新死的蜂,搬起蜂箱又感觉很轻,则可能是巢内缺蜜。早春或越冬进行箱外观察,对及时了解蜂群情况是很有必要。
五、养蜂应具备哪些主要用具?
养蜂用具包括:蜂箱、巢框、摇蜜机、巢础、蜂帚、割蜜刀、起刮刀、移虫针、蜂帽、喷烟壶等。
六、养蜂主要用具的用途
蜂箱:蜂箱是蜜蜂的巢穴,可防外界蜜蜂天敌的侵害和为蜜蜂避风挡雨、保温;
巢框:是固定巢础的外框;
巢础:是用来诱导蜜蜂做巢房的模具;
巢房:是蜂王产卵和酿造蜂蜜的地方;
割蜜刀:取蜜时如果装蜜的巢房已经封盖,则需用割蜜刀割开巢房盖,使蜜能摇出来。
割蜜机:用来摇取巢房内蜂蜜的工具;
蜂帚:取蜜时将巢脾上的蜜蜂扫落的工具;
起刮刀:是检查、管理蜂箱时常用工具,用它可以撬动粘连的巢框,刮蜂胶、除赘脾和蜡屑,还能用来起 钉子和卡子;
蜂帽:开箱检查、管理蜂群、取蜜时防止蜜蜂螫刺而佩戴的帽子;
移虫针:迁移王台幼虫的工具;
喷烟壶:开箱检查、取蜜、收集野蜂群时遇到性情凶暴的蜂群时,一用来防止蜜蜂螫到而喷烟的工具。
七、养蜂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对于养蜂经验欠缺的初学者来说,最容易造成养蜂失败的原因是病虫害。对于有经验的养蜂者来讲,放蜂场地的选择失算、恶劣的气候和意外事故,则是造成失败的原因。
八、怎样合并蜂群?
在某种情况下,往往出现蜂群强弱悬殊或失王现象,那就务必采取合并办法来处理,但合并只能以弱并强或无王群并有王群,如果两群蜂王诸在,务必先将较次的蜂王除掉,然后再并。在大流蜜期和早春蜂群定地陈列时,以及晚秋冬前,可直接合并法;合并时,选择一个傍晚时间,将无王群的蜂连脾放进有王群的蜂箱边,使两群相隔一寸距离,再全部喷洒一次蜜酒溶液,使两箱气味一致,第二天再将巢脾靠拢,这时若无争斗现象,合并就算成功。
为了安全可靠,一般可取间接合并法,即在合并前,用铁纱板隔离放在一起,经过一昼夜,当两群蜂气味一致时,撤除铁纱板合并,也可用报纸代替铁纱(报纸上打些小孔),让蜂将报纸咬通,自然合并。
如果失王时间较长的蜂群要先补一、二框封盖子脾,然后再合并,效果更佳
B. 怎么和中国养蜂研究所取到联系
网络农林卫视专网
C. 蜜蜂养殖技术
春繁期,将每两个蜂箱并列放在一起,在无风的傍晚,给每群蜂喂糖水(蔗糖:水=1:1)或兑水蜂蜜250~300ml,2小时后,待蜜蜂兴奋散团,箱内温度升高,即可进行抖蜂紧脾。
紧脾时,只选留1张脾即可,多余的脾全部提出,能促使蜂王快速产卵。这样可防止早春低温多寒潮的袭击,使产卵圈不受冻,蜂子健康发育,同时也使一部分蜜蜂得以休息,延长寿命。
将紧脾后的1张脾放在蜂箱中央,此时蜂足以保护巢脾。靠近邻箱的一侧放1隔板,另一侧放1隔板,板外再放保温物。箱外保温的做法是:箱底垫草,两蜂箱之间填杂草,用塑料布防湿保温,在阴雨天或较冷的傍晚,用塑料布将蜂箱全部覆盖,谨防堵死巢门。傍晚视气温隋况,可关闭巢门。
(3)如何加入中国养蜂技术扩展阅读:
蜜蜂的主要分类:
1、中华蜜蜂
躯体较小,头胸部呈黑色,蜂王体长17.5mm左右,体色呈黑色或棕红色,全身被覆黑色和深黄色绒毛。工蜂体长11mm左右,喙长5mm左右,腹节背板呈黑色,有褐黄色环,处于高纬度、高山区的中蜂腹部色泽偏黑。
2、意大利蜜蜂
体形较黑蜂小,腹部细长,吻较长,因此可利用它为红三叶草授粉。腹板几丁质颜色鲜明,腹节背板第2~4节的前部具黄色环带。性情温顺,在提脾检查时,能保持安静。抗病力弱,对蜂螨的抵抗力弱。
3、卡尼鄂拉蜜蜂
大小和体形与意蜂相似,腹部细长,腹板呈黑色,腹部背板第2~3节通常有棕色斑,少数个体具红棕色环带,几丁质黑色,覆毛短而密,体表绒毛灰色,雄蜂绒毛灰至灰棕色,吻长与喙长均6.6mm左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蜜蜂
D. 怎样养蜂。
目前,养蜂业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它不仅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也有着较好的经济效益。怎样才能养好蜜蜂呢?就我个人的一些经验介绍如下,供蜜蜂初养者参考。
一、认识蜂业
(1)投资与收入:初养蜂者要去向周围养蜂前辈了解,养一群蜂要投资多少,又能有多少收入;一个人能养多少群蜂;丰年与次年收入相差多大,风险系数又有多高等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2)蜂业动态:从宏观上了解中国蜂业的现状秘未来,认清中国蜂业的优势与不足,结合自身条件,刻苦钻研,争取为中国蜂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蜂场选择
(1)地理位置及环境:意蜂养殖只适于海拔600m左右,避开污染严重、噪音较多的地方。还要给蜜蜂创造一个空腹上飞、饱肚下飞的采集环境,选择光照充足、清静避北风的优良场所放养。
(2)蜜粉源调查:购蜂之前,还有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蜂场周围有没有两个以上的主要蜜源,并且要求长年有辅助的蜜粉源,因为只有良好的辅助蜜粉源才能保证蜂群的正常繁养。
三、备好蜂具,购蜂学艺
(1)养蜂用具:养蜂用具大到蜂箱、巢框、继箱等,小到起刮刀、镊子、移虫针,都要在购蜂之前备好,以解用时之急。有关用具及其规格在《养蜂手册》一书上有详述。
(2)购蜂:先要定其品种,是养浆蜂还是糖蜂,然后根据自己的家庭劳力具体情况确定所购群数。
(3)学艺:养蜂关键是技术,怎样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养蜂技术。本人总结的一条捷径就是:在哪家蜂场购蜂,就在哪家蜂场带蜂学艺。因为养蜂技术中的许多环节,不但要知其理论,更要着重实践。带蜂学艺不但可以进行大量而直观的实际操作,更能在养蜂技师的指导下把所购蜂群繁养好,尽量让初养者少走或不走弯路。
E. 我是以养蜂为职业的农民,想多掌握一些有关养蜂的技术,请问怎样才能加入养蜂协会
自己过来找协会里的师傅,并跟着他学习一段时间。具体的入会手续比较简单。对于养蜂户个人来说,只要本人到蜂业协会来办一个会员证,并交纳会费,即可成为会员
F. 养蜂有什么好处
蜜蜂为植物进行授粉,维持生态平衡,维持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同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蜜蜂还提供蜂蜜、蜂胶、蜂王浆等蜂产品,为各项工业、民用等产品提供基础原材料,保证国民身体健康。
养蜂的好处养蜂不受城乡限制,不占用耕地,没有公害,可以有效改善生态,而且蜂产品价值稳定,可以明显增加蜂农的收入,是农民致富的好门路。
一群蜂一年内可产蜜20~30千克,蜂王浆数千克,产蜂蜡0.25千克以上,收入胜过一头大肥猪。一个劳动力能养蜂50~100群,收入相当可观。
G. 在哪能学习养蜂技术
养蜂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其技术要点如下:
(一)场地选择
场地周围2.5公里半径范围内应有充足的主要蜜粉源和辅助蜜粉源,且主辅蜜粉源应搭配适宜。场地宜选择南向近山坡地,阳光充足,背有高山为屏,上有自然遮荫,夏季通南风,冬季阻北风,且土质肥沃,蜜源植物生长旺盛,花期长,水量充足,交通较便利。
(二)蜂群的选购
1.购买时间:北方宜在4~5月份,此时正当蜂群繁殖期,挑选比较稳定,且外界环境好,饲养易成功。
2.挑选方法:在巢门口观察,如工蜂出入勤奋,采集蜂带花粉比例较多的,一般是有生气的好群。再开箱检查,如工蜂安静不惊慌,说明性情温顺;如蜂王体大、足粗、身高、胸宽、腹部长而丰满、全身密披绒毛、产卵灵活迅速而不惊慌,说明蜂王年轻健壮,产卵力强。
3.蜂群的排列:依场地大小、养蜂多少和季节情况而定。有四种排列方式:单箱排列、双箱排列、交错排列、三箱排列。
(三)饲养
1.补助饲养:即在蜜源缺乏时所进行的人工饲喂。其方法有:①补饲蜂蜜。可用蜂蜜加温水二成稀释(结晶蜂蜜,需稍加水煮溶)。稀释后的蜂蜜,可采用灌脾的方法或者倒入框式饲养器内饲喂蜜蜂。②补饲糖浆。糖浆是以白糖加水五成,经加热充分溶解后凉至微温,最好在糖浆中加入0.1%的柠檬酸,以利于消化和吸收,此时不宜用红糖。
2.奖励饲养:在蜂群繁殖期和蜜蜂生产期所进行的人工饲喂,一般给少量60%蜜液或50%的糖浆,早春时隔日1次,以后消耗增加,可每天1次,时间从流蜜期前40天起,直到外界有大量蜜粉采入为止。每框蜂每次奖励50~100克糖浆即可。
3.饲喂花粉:目的是补充蛋白质饲料。在越冬后期及早春,补给前一年秋季保存下来的花粉,也可用黄豆粉代替。饲喂方法如下:①液喂。将花粉加糖浆10倍,煮沸,待凉后放入饲养器内饲喂。②饼喂。将花粉或代用花粉加等量蜂蜜或糖浆,充分搅拌均匀,做成饼状,外包塑料纸,两端开口,置于框梁上供蜜蜂采食。遇寒流时,经常采用此法。
4.饲喂水分及盐类:一般每个蜂群每天需采水200~300毫升,在饲养器内盛水或在纱盖上放湿毛巾,供自行采水,在糖浆中加入1%的食盐。
(四)管理
1.春季管理:①促进蜜蜂飞翔排泄。巢中央温度提高到33~35℃,有足够的蜜粉源或奖励饲养,及时打开箱盖和保温物,使其出巢飞翔排泄。②蜂巢的保温。排泄后即进入繁殖期,须人工保温,紧缩蜂巢,密集群势。多群同箱饲养,箱内、外保温,北方直到4~5月份。
2.流蜜期的管理:①初期调整和组织好采蜜群。②保持强群采蜜。控制蜂王产卵,可用隔王板将蜂王限制在巢箱的一区或巢箱中。断子取蜜,可在大流蜜期前5天,从采蜜群中提出蜂王和1~2张巢脾带蜂另组小群,第二天给采蜜群诱入一个成熟王台,可大大提高产蜜量。注意小群管理,对于那些不能采蜜的弱群,应创造条件,促使群势迅速发展。在适当采蜜的前提下,要抓好繁殖,以便补充群势。
3.秋季管理:①培育新王,更换老劣王。②培育适龄的越冬蜂。适龄越冬蜂是指在越冬前羽化出房,仅进行过二三次排泄飞翔,没有做过哺育和采集工作,未分泌过王浆的幼蜂。为使越冬蜂能安全越冬,必须控制流蜜期以后出生的幼蜂出生,以保蜂群的群势。控制的方法是在流蜜期一定时候迫使蜂王停止产卵。③适时早断子。在培育越冬蜂的后期,先采取蜜粉压脾,用蜂蜜浇2~3次,这样蜂王就会停产,同时将蜂群搬到阴冷的地方,将蜂略扩大1倍,并从蜂巢中提出花粉脾,撤出保温物,即可提早断子。
4.冬季管理:①调节巢门。巢门高6~7毫米,宽60~70毫米为宜。②防蜂蜜结晶。加强保温,或由巢门向箱内塞一些湿棉花球,以减少通风。③北方室内越冬。应在水结冰、大地未积雪之前入室,入室时,蜂箱在室内应离墙20厘米,第一层离地40厘米。室温保持在0~2℃,湿度保持在75%~80%之间。
H. 如果想要养蜂,有什么养蜂最佳的技术推荐的
一、收蜂技术
收蜂是养蜂必不可少的技术之一,在养蜂生产中经常需要用到,尤其是发展中蜂养殖时更为重要,事实上很多人饲养中蜂都是从收捕野生中蜂群开始的,而大多数野生中蜂群都筑巢在树洞、石洞等隐蔽的地方,这就需要养蜂人能将其收捕回来,同时在蜂群自然分蜂时也要求养蜂人能将分出去的蜂群收回来。
二、分蜂技术
分蜂是蜜蜂扩大种群数量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自然分蜂和人工分蜂两种,小规模中蜂养殖一般是让蜂群自然分蜂,意蜂养殖和大规模中蜂养殖多采用人工分蜂,采用自然分蜂时养蜂人要知晓分蜂的大致时间也便及时收捕分蜂群,而人工分蜂则需要养蜂人具备一定的分蜂技术,否则极有可能导致分蜂失败。
六、防病技术
蜜蜂的疾病虽然相对来说比较少,但一旦发病处理起来则极为麻烦,稍不留神便可能导致全群覆灭甚至波及全场,很多养蜂新手对蜂病防治不注意导致蜜蜂整箱整箱的死亡,从而造成极大的损失,同时蜜蜂在自然界的天敌也非常多,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胡蜂(马蜂),几只金环胡蜂便能够毁灭一个蜂群。
总结:养蜂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新手建议前期以不超过10群为宜,同时要一步一步的摸索学习,多和专业的养蜂人交流学习,等具备一定的养蜂技术后再进行大规模养殖,切勿好高骛远、眼高手低。
I. 怎样才能成为养蜂的行家
养蜂是涉及面较广的养殖业,它不同于畜牧的其它养殖业。它不仅仅需要掌握好养殖技术,预防控制蜜蜂的各种疾病,养好蜂群,而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蜜蜂的生物学特性、气候条件和外界蜜粉源情况,结合蜜源,有计划地养好蜂,这样才会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要成为养蜂的行家,就要做到“知蜂”,“知术”,“知天”。所谓“知蜂”,就是了解蜜蜂的生物学习性;“知术”,就是要了解蜜蜂的饲养技术、疾病防治技术及养蜂用具的简单制作、维修及使用技术。“知天”,就是要了解养蜂所需的客观环境及所利用蜜源的物候学特点。蜜蜂生物学特性、客观环境中蜜源物候特点,是客观存在的,或者说是“天”定的,它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养蜂者只有去充分地认识它,才能有效地利用它。
蜜蜂饲养技术,疾病防治技术及蜂具的制作、维修、使用技术,是人为可学会的,其掌握程度取决于人为的努力程度。
一个成功的养蜂人,就是尽可能努力完整地掌握了养蜂的知识和技术,又了解了养蜂环境的蜜粉源物候特点后,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蜂群和蜜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人,也就是努力做到了“知蜂”、“知术”、“知天”,并把它们完整地结合在一起,灵活地加以运用的人。
J. 养蜂的技术
养蜂的技术 养蜂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副业。它投资小、发展快、收益大,又不占耕地。蜂蜜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蜜蜂授粉,能显着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因此,发展养蜂生产大有可为。 (一)种蜂的选择 我国饲养的蜜蜂有中国蜂和西方蜂两种。种蜂宜在繁殖期挑选,南方上半年在2—3月份,下半年在9~10月份,北方在4~5月份。种蜂.选择的条件是:出入勤奋,巢内有3~4框以上的蜂数,幼蜂和子脾封盖整齐,贮蜜多。蜂王体大,全身密披绒毛,腹部修长丰满,产卵数多,巢脾整齐接近满框,雄蜂房少。意蜂每群应有10框巢脾。 (二)蜂场的选择 蜂场周围有丰富的蜜粉源,如大田作物的油菜、紫云英、苕子、芝麻、向日葵、棉花·、荞麦等:果树的柑橘、荔枝、龙眼、柿、枣、枇杷等,屑大田作物蜜源,每个采蜂群要有3~6亩的蜜源作物面积,冬暖夏凉,不受牲畜、化工厂及农药等的影响。 (三)养蜂用具 10框标准蜂箱,箱内放置10个445×235mm的巢框,16框卧式蜂箱,适于转地饲养,高窄式蜂箱是饲养中蜂的一种改良式蜂箱。管理蜂群的用具有:面网、喷烟器、钉锤、起刮刀、蜂扫、隔王板。取蜜用具有:割蜜刀、摇蜜机,生产王浆用具有:王浆框、蜂棒、移虫针。此外,还有巢础、巢础机、雄蜂捕杀器、盗蜂预防器、花粉收集器、饲喂器、脱蜂器、王台保护圈和蜂王笼等。 (四)蜂群的一般管理 1.蜂群的检查:全面检查包括:蜂王的有无、蜂量、粉蜜贮存、子脾(卵、虫、蛹)的消长及有无病虫害等。在转运前后均须进行全面检查,平时只要对个别有疑虑的蜂群进行检查。检查蜂群应在20℃以上进行。春秋季节,宜在中午检查:夏天炎热季节,宜在早、晚检查。 2.蜂场的安置:蜂场应设置在背风向阳、地势高燥、无噪声和无家畜来往的地方。意大利蜂可以集体排放数引,而中蜂要散安放。巢门不能同一个方向。转地的中蜂,到达目的地后,应先洒水。蜜蜂群的位置放妥后,不能随意改动。如果需要迁移时(50m内),应逐日将蜂箱向前或向后移动,每次移1m。若作长距离的迁多,暂养个把月,再迁预定位置。高温季节运蜂,要保持群内有充分的空间(脾多于蜂),适当给水(灌水脾)。装运宜在晚上进行。移运在3天以上,应在运蜂1天后,卸车放蜂1次,让蜜蜂活动5小时晚上再装运至目的地。 3.巢脾的筑造:若外界蜜源较多,蜂群发展较快,应着手筑造巢脾。宜采用小群(5框群)和自然分蜂群造脾。大流蜜到来之前,可利用大群造脾,大流蜜开始后,应立即停止造脾,转入王浆,蜂蜜的生产。添加巢础,位置应插入蜜脾和小幼虫脾之间。新脾要随即抽出再加新巢础进去。当1箱造好3张新脾时要停止造脾,将新脾加入分蜂群和新王群中产卵,老脾贮蜜。 4.蜂群的合并:冬、春季节,弱小的蜂群无御寒和繁殖能力,须将两群或多群蜂合并。大流蜜期为夺高产,把中等群合并,形成强大的群势进行王浆和蜂蜜的生产。蜂群失王或蜂王老化时,也必须与产卵力强的蜂群合并。 5.盗蜂的预防及制止:盗蜂是飞向它群箱内抱食蜂蜜的蜜群,常在秋天发生。当盗蜂刚发生时,应立即将被盗群的巢门缩小,或用稻草覆盖蜂箱,虚掩巢门。或将盗群移开原位3—5m,原位放上1只空箱,经1—2天后,把盗群迁还原位,或立即将蜂群运至8km以外停放。 6.工蜂产卵的处理:工蜂失王3~5天,意蜂2~3周后,少数工蜂可产未受精卵。发现工蜂。产卵,应及早引入一个成熟的王台或老王到群内,也可将他群的小幼虫脾调入1~2张,让其做部分急造王台。有了王台,工蜂产卵会立即停止。 7.逃群的处理:蜂群的逃跑主要是外界的骚扰和内部缺蜜、盗蜂、病虫害的侵犯以及自然王台的出现所致。发生蜂群逃遁时,当工蜂尚未大量出巢离飞或蜂王未起飞时,应立即将箱盖启开,换上纱盖,并喷上冷水使蜂群安静下来,然后检查逃跑的原因,并立即处理。若逃群离巢远逃,应待蜂团落定后,用有幼虫的巢脾收集进箱。 (五)春夏季主要蜜源期的蜂群管理 1.春季油菜开花初期、红花期的蜂群管理:在油菜开花初期,应选哨暖天进行蜂群的检查和整顿,抽掉无蜂;少蜂、雄蜂多的巢脾和霉湿的蜜脾并把脾间缩小到9mm,为蜂王产卵、扩大子脾面积创造条件。不足一脾的群,应合并。为了多保存蜂王,可将弱小群组成双王群,以利蜂,群发展和保温。蜂王产卵时,要加强巢内、外的保温。晴天(不低于14℃)还应把巢箱内的保温物取出曝晒,以消灭霉菌和驱除湿气。箱体外面用稻草或塑料薄膜覆盖。根据气温的高低,要随时调节巢门大小。缺蜜时,应加巢脾,可在上午11B寸至下午3时(不低于14℃)换上贮备的巢脾,也可把蜜液微热灌于巢脾两面,随后加入箱内,供蜂食用。在蜜脾或换脾工作无法进行时,可将溶化好的蜂蜜或白糖,泡入饲喂器从,置于箱内的保温稻草上,并放一些短草或木片悬浮,以免蜂采食时淹死。油采开花初期,不论群内存蜜丰歉,均需饲喂稀蜜水,浓度为40~50%,以刺激蜂王产卵和促进工蜂内勤工作。7框以下,每箱每次喂0.25kg:8框以上,每框每次喂0.5kg。整个花期均要饲喂。当巢内花粉消耗殆尽时,应给予补喂。可用脱脂大豆粉、食母生粉、红薯粉、脱脂奶粉等与蜜汁掺合湿润,然后涂于空巢房内或置于饲喂器中,或在巢箱底上垫上1张纸,把代用花粉撒于纸上供蜜蜂采食。油菜后期、红花初期,应培养蜂王。如3月1日养王、10日分蜂、20日前处女王可交尾成功,月底可产卵2—3脾。蜂群在恢复期内应做到蜂多于脾,若封盖蜜围子圈时,可用刀削除蜡盖让蜂搬移打扫,便于蜂王产卵。当子圈边沿被蜜压缩时,宜将少量的成熟子脾抽出摇取边蜜以扩大子脾面积。当蜂群进入增殖期,应及时添加无雄蜂房的优质空脾,使蜂群迅速繁殖。箱内(或巢门口)、箱外应设置喂水器,水中加入0.5~1%的食盐,供蜜蜂采食。当蜂群进入红花期,外面有良好蜜源时,应多造新脾更换老劣巢睥,以刊新王群的使用和大流蜜期有足够的空脾贮蜜。红花草盛开时期,蜂群由迅速增长进入新蜂积累期,气候稳一时,应抓紧生产王浆和蜂蜜,以避免分蜂现象。当新王产卵满一脾且又封盖时,应从强群中抽取成熟的封盖子脾带幼蜂加入新王群内,促使蜂王大量产卵。 2.夏季山乌桕花期蜂群的管理:山乌桕的开花期自6月初至7月上旬:大流蜜期在6月中旬至6月下旬,约20~25天。此时正是盛夏,除了添加空框箱外,还应将青草或树皮覆盖于蜂箱上遮荫。同时,还可用清水喷洒在蜂箱上或巢门前,降低巢外温度。最好把蜂箱放在树下,减少太阳直射。在蜂场上也要设置水盆,内盛0.5%的盐水,供蜜蜂采食。山乌桕大量流蜜时,一框蜂能取蜜4~5kg,最多可达10kg。这时应在早上7时以前摇蜜。流蜜中期,要做到蜂睥相称或蜂略少于脾,把蜂群中多余的巢提出。同时,从小群中抽调封盖老子脾补助采蜜群,以增强蜂群;山乌桕的花粉少蜜多,后期基本无粉,为做好下一个蜜源期采集蜂的繁殖,应补充天然花粉或人工花粉,促进蜂王产卵。在大流蜜过后,箱内进蜜减少时,应及早地把蜂群迁移到山下有粉源的地方进行繁殖。 (六)秋冬季主要蜜源期的蜂群管理 1.秋冬荞麦花期蜂群的管理:当蜂群进入莽麦场地之后,要狠抓治螨。用25%马拉松1mL加清水2500ml,均匀喷于蜂体。4天喷1次,连续喷2~3次,可消除螨患。也可用升华硫7份加萘(卫生球)粉3份,混匀后装入塑料奶瓶,瓶口用双层纱布扎口,使用时压挤奶瓶,使药粉均匀地喷于蜂体和封盖子脾上,呈现一层白粉即可。10天一次,每个花期施药1~2次。如果小蜂螨严重而且封盖子脾又较多时,应将所有的封盖子脾抽出用硫磺烟熏3~5分钟,熏后通风10~20分钟将脾归还原箱。常见的蜜蜂疾病还有大肚病(痢疾病)、黑蜂病(瘫痪病)和美洲幼虫腐臭病。大肚病大多是因消化不良或没有及时排泄所致,可用酵母片、柠檬酸混合蜜水饲喂。黑蜂病主要因低温、潮湿引起,发病后可用20万单位金霉素或新生霉素糖浆治疗,每隔2次喂一次,连续喂3~4次。美洲幼虫腐臭病,是蜜蜂幼虫的一种危险性病害,危及蜂群。发病后,可用磺胺塞唑钠、四环素和土霉素交替或混合使用喂蜂。每片混合稀蜜液喂蜂16框,连续喂7~10天。 荞麦花蜜丰厚,花粉丰富,可在大流蜜前抽取一部分粉脾贮备,供翌年春季繁殖之用。在大流蜜期应留足越冬饲料(每箱2—3张封盖的成熟蜜脾),同时适当地收取一些商品蜜,以免产生蜜压缩子圈。蜂群进入荞麦场地后,要迅速地对蜂群进行整顿,不到5框的蜂群都应合并,过于强大的蜂群要将部分子脾调入小群,使各蜂群应相差不太悬殊。蜜源结束后要缩小巢门,紧缩蜂路至9mm,有利保温和防止盗蜂。 秋末羽化出来的工蜂,经过排泄飞行,但未参加采集活动,是越科适龄蜂。培育适龄越冬蜂应在霜降前,加奖励饲喂,促进蜂王产卵。11月中旬羽化,适于越冬。随着蜜源的结束或减少,盗蜂活动频繁,要经常检查蜂群。放蜂场地不宜设在上风口,也不宜离荞麦地太近,应设在背风、向阳、无家畜处。在无花可采时,蜜蜂会采蚜虫排出的粪便,食后消化不良,胀腹而死。因此,荞麦收割后,附近有松树的地区不宜停放蜜蜂箱。同时,必须控制蜂王产卵,使其安定休息。方法是:抽去箱内粉脾,把蜂群置放阴暗处,或幽闭蜂王。胡蜂对蜂群危害甚大,不仅会咬死蜜蜂而且会啃坏子脾,应注意扑灭。 2.冬季野桂花花期蜂群的管理:野桂花的种类很多,开花期也不一致,早的在10月下旬开花。此时气温较高而稳定,适宜于蜜蜂采集。利用野花开花前也应将蜂群进行调整,使蜂群在5脾以上。同时剔除老弱蜂王,让年轻体壮的蜂王产卵,要避免子脾过多的蜂群采不到饲料蜜。早期的野桂花在霜降后、立冬前流蜜量大,当巢内的贮蜜达80%以上时,可进行取蜜:但每箱应先留足1—2张蜜蜂,同时箱内须留1~2张中蜜脾,以防以后气候突变,发现缺蜜象。小雪过后。摇蜜更要慎重,做到“少摇、多次”,如果没有3天连续好天气,切勿取蜜。在蜜源丰富的花期要及时培育体格健壮的新王,以保持蜂群的持续发展。野桂花期培育蜂王应在10月25日左右进行。立冬前后新王出房,大流蜜期间交尾,成功率高,小雪即可产卵。这期间蜜茂盛,将老的劣蜂王更换上新王,能适时地繁殖一批越冬适龄蜂,野桂花期昼夜温差较大,白天蜜蜂受热散布仓箱,晚上收缩成团,这时要加强保温。白天温度升高,如见蜜蜂聚集巢门口扇风,应及时取出保温物,待傍晚凉爽后再归还箱内。寒潮来时,巢门也要适当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