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散打如何借鉴武术功夫

中国散打如何借鉴武术功夫

发布时间:2022-06-24 19:14:06

1. 散打与传统武术的理念是否是相同的

。。。。。。这样的问题我竟无言以对,非常无语。

散打跟传统武术的理念怎么可能相同。。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就连训练方式都是完全不同。。

散打跟传统武术的关系是什么?
我想起了高中政治课的一句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句话完美的表达出散打跟传统武术的关系。

散打就是中国武林开发出来应对各类格斗术的武术,一改传统武术追求形式,追求意境的模式,简单高效的格挡,直截了当的攻击,完美的跟现代格斗术接轨,成为中国武林中的“现代格斗术”。。。

就在训练方式上,就已经截然不同,更加追求效率,传统武术是“要学内家拳,先站三年桩”,我的天哪,学个拳还要站三年桩,纯属浪费时间。。而散打根本无需如此,各类经过现代生物学研究得出针对性肌肉训练,更加高效,等你去站三年桩,我都变成肌肉男了好吗。。。力量,耐力,抗击打能力,完全不在一个层级。

2. 关于中国武术和散打

首先你要明白咱们的祖宗创造武术这个东西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表演,也不是为了相互练着玩,而是为了杀伤对手,保护自己活命。最初的武术不能叫做武术,称作拳术似乎更准确(当然也包含下盘功夫),因为那时的“武术”并没有太多的道理可讲,实战能杀人就是硬道理。后来人们的思想发展了,仅仅杀伤对手已经不完全是练习者的追求,武术开始结合哲学思想,从简单的保护自身慢慢发展成修炼身心、提高思想境界,目标是让人更好的融入自然融入环境。这时候的武术才是真正意义上“武术”。融入自然当然也包括排除环境中的威胁,也就是杀伤对手。也就是说,发展成熟的武术没有减弱它在创造之初的杀伤力。
然后这一点大家都知道的啦,现在毕竟不是战争年月了,社会治安需求和人们素质的良莠不齐决定了武术的教育和宣传不可能突出其实战能力。在美国每个公民都可以合法持枪,结果美国人没有因此而变得安全,反而枪击事件频发。武术就像人们手中的枪,如果让大家都知道这是枪而不是玩具,而且人人都可以拥有,那么中国的治安状况可想而知。所以在宣传国术方面,武术的健身修心以及表演价值被有意放大,这样有利于保存国术和推广国术,同时保证社会治安。这样宣传这样推广,不等于武术的真实杀伤力就这样失传了。存在还是存在的,只是不再随便公开。
第三,中国武术有一个独特之处:它有套路。这一点世界其他武术和拳术是没有的。泰拳、柔道、空手道、合气道、跆拳道、卡波拉、巴西柔术,都是只有招式,没有完整套路。套路这东西让人感觉就像做早操一样,由固定的动作串联起来,周而复始。但是深入学习就会发现,套路不是祖先创造出来给我们锻炼身体的:每一个拳种都有循序渐进的套路,每一个套路都有它的训练作用,比如陈式太极拳一路练柔劲,二路练爆发劲。而套路又是由各个散手招式稍作改变串联行程,改变之后套路就有了隐蔽性,外人看来你练的套路就是一些动作的组合,至于这些动作有什么用,只有内行才知道。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套路的每一个动作单独拿出来都有攻守含义,只要还原了它本来的样子,再由师傅加以点播,你就能明白它怎么用。学习套路,就是在学习一本攻防招法的书——该怎么练怎么用,书上已经写清楚了,至于你自己在实战中怎么用,要看你自己会不会灵活变通。要是搞教条主义,完全按照套路来实战,那么就很搞笑了。。。这一招之后一定要接那一招,不被人打才怪。
第四,要知道中国传统武术相比散打、拳击、泰拳之类的,除了有套路之外,最重要的是它还有思想内涵。而且每一个拳种的核心思想都不尽相同——例如“形意拳有它自己的歪理。”中国武术确实有很强的自我保护价值,在习练方法上,除了保证实战的威力,还很顾及习练者的身体。还是拿形意拳举例:形意拳讲究三不练——有攻无守的不练,有守无攻的不练,攻守兼备然对身体不益的不练。所以,练太极拳的大师一般能活到90,练八极、八卦、形意的一般也能活80以上。这些得道之人不仅仅是活的时间长而已,他们在高龄之时依然可以手脚有力,身法灵活,实在是不简单。八极拳大师李书文80岁的时候依然能用牙齿嚼碎铁路的铺路石,身体不是一般的好。然而泰拳高手,活过50岁的人都不怎么多。
第五,就像楼上几位说的,中国武术是不适合上擂台的。因为它的实战思想就是杀伤对手,最好一击解决问题,省力省事——迟则生变啊。在擂台上如果点到为止,有时候可以被看做是武德高尚,有的时候则被认为是侮辱对手,杀伤与不杀伤都牵扯到很复杂的尊严、道德以及门派问题,不能指望每一个上擂台的人都有很高的思想觉悟——有的人学武术就是看中其杀伤力,完全不考虑什么思想内涵,这种人历史上层出不穷。当然,较高的思想觉悟也不是谁都能有,这也决定了武术思想发展的艰难——需要修心,需要坚实的基础,需要有一定的哲学思想才能领悟招式上的一些奥妙,这样的高要求本身就不适合当今人们快节奏的生活以及崇尚简单的心态。所以跆拳道能在中国风行,因为它在宣传上刻意降低了思维的门槛,同时将杀伤性的拳法变成竞赛性的打法。
最后,要说明的是,中国传统武术并不玄,但是也不像武林大会那样的擂台活动一样,不是街头打架。传统武术在招式上讲究手法和身法的紧密结合,同时讲究效率(实战中打头部当然效率高)。武林大会不让攻击头部,同时又是靠打点得分而不是杀伤,所以很多技术动作根本不能用或者是发挥不了特色。不过,传统武术很难学好,因为需要先打下坚实的基础,需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品,这些较之实战招法都比较枯燥而且很耗时间。想练成强杀伤力的武术招法,更需要时间和毅力。因为中国武术和其他国家武术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要把所有动作练成身体的条件反射作用。
要补充说明的是,中国武术中的传统武术有实战价值,简化套路和表演竞赛套路都只是用来推广的,几乎没有实战价值。

3. 武术和散打有没有关系

有关系,散打是武术中的一个项目。
2009年国家体委对武术定义为;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散打就是格斗的一种表现形示。只所以散打会有别于传统武术的攻防形式是因为散打被定义为是一种体育运动项目,是在有规则的条件下,只能使用腿、拳、摔三种技法,不可以击打后脑、裆部、颈部。

散打的发展史;一九七九年,体委按照现代竞技体育模式,首先在浙江省体委、北京体育学院和武汉体育学院进行了武术对抗性项目的试点训练。并在上述三个试点各设置了至少一个体积在八十厘米高,八米见方的擂台,以方便参加项目的运动员在上面进行比赛及训练。当时的散手比赛允许使用踢、打、摔等各种技法,但不允许使用擒拿肘膝也不许攻击喉、眼、裆、后脑等人体要害部位;而运动员则分体重、穿护具在相同的条件下平等竞争。

武术散打在技法上,通过对传统技击术进行归纳、整理,舍弃它们的具体形态;找出其中带有共性的规律,即通过把中国各拳种门派的基本拳法和基本腿法进行规整并最终总结出它们的基本运动形式。并大胆借鉴或是直接使用国外的搏击技术。所以大家觉得散打有些不像武术。

4. 散打跟中国武术的关系是什么

散打的形式勉强可以说是传承传统武术的技法,

现代散打运动作为体育这一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已经不完全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武术实用散手,它不仅仅是对武术中的传统技击术进行简单的继承和实现,而是将传统武术不同风格的技击术,在继承的基础上,遵循现在体育精神进行了改造和发展,这也是一种文化转型的必然结果。根据武术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精神进行了改造和发展,这也是一种为竞技体育运动并大力推广,从转型的模式上讲,就是在“制度层面”把武术的散打纳入体育运动系列,使之成为“竞赛项目”。由于体育竞技运动的规律和要求,其技术表现和运用不可能完全保持原来的面目,需要对传统技击术进行有目的的舍取与整合,使之能够符合体育竞赛的特点。正是这些变化,最终产生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变化,即“意识层面”的更新,使得体育性质的武术散打概念得以确立,这也反映了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要求。

5. 散打与武术的联系

中华传统武术与散打的区别

中华拳术攻防之道,确有自己在理法术功各个方面独到的见解。传统拳术的技击与现在流行的“中国现代散打”,虽同为格斗项目,但在训练和攻防运用上却有着很多质上的不同。

中华拳术的修炼与运用,在理论上是“外遵天道自然的法则、规律;内顺自身内外各部位器官的性情”,内外统一而修,内外统一而用,表现为最节能、全方位的攻防技击的技术、技巧、功夫。自身内外各部位器官的才能,技术、功夫,是在自身统一攻防的协调下完成的。其机动灵活的攻防变化,时时处处体现出内在的法则与规矩,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现代散打,既不是西方的拳击运动,又不是中华传统拳术技击功夫的体现。从散打运动员在赛台上的表现及技术风格来看,其攻防方法运用表现为招法零碎;其自身整体表现为身体与四肢分家,内在的神、意、气机与身法、步法、手法组成的攻防方法亦不统一。

用力的所谓刚柔程度,充其量亦不过类似前人所说“二八是散手”的水平,即硬的多,柔的少,自身阴阳不平衡。

总之,由于散打的理论体系不完整,修炼功夫的技术宗旨体现得不明确,虽吸收了各种搏击、格斗、拳术技击的外在招法,但未能在散打运动员身内“同化统一”,没有一定的法则、规矩,任何攻防方法全凭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主观愿望的揣测、想象而施之。故运用时身体各方面名符其实地显现为“散”。

从以上大致分析可以看出,中华传统拳术功夫的技击和散打运动的格斗,不是一回事,功夫艺境是不一样的。

那么,到底中华传统拳术的技击和散打运动,有哪些本质上的不同呢?下面做一些相互间的比较。

理论体系不同:中华传统拳术是中华民族文化在武学拳门的结晶,其理论是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具体是:运用易经的学说阐明拳术的理、法、术、功,确立修炼和运用拳术的法则、规矩、规律;进一步以道德经学说为理论经典,指导、修炼“拳道”的艺境;以黄帝内经为首的一系列中医理论,认识和阐发拳术修炼时,拳术技术、功夫与人体各方面的关系,阐明拳术健身强体,开慧增智的方法、效果及生化机智的道理;以兵法学说指导拳术攻防的战略和战术原则;以诸子百家学说,包括中国佛学理论,指导传统拳术功夫的修炼与运用。故可以说,中华传统拳术是一门理法术功内容博大精深的学问,故修炼拳术必须明理而知法,按法而修能得术,按术而用见功夫。

中国现代散打,是按照西方体育的模式加上一些人自己的主观见解和愿望,拼凑而成的一种搏斗运动。其理论体系尚未成立,其训练内容和搏击的形式,尚属幼稚时期的表现阶段。

“呼吸”的修炼方法不同。传统拳术以“气沉丹田德润身”为法则,必先以修炼自身的内劲的生成为宗旨,修气沉丹田的逆式呼吸。若用于技击尚须相继修炼“气入丹田、气射丹田、气炸丹田、声田内转”,最后达到内气的意呼吸运动,则能气贯全身,以气催劲,做到以内劲劲势逆运行的方式决定外在攻防招法拳势的运用。

故修炼中华传统拳术功夫,随气沉丹田功夫的成熟,腹部外显的肺呼吸功能横纹,会随功夫艺境的提高而下降,到内在功夫艺境全体透空层次,代表肺呼吸的横纹降至耻骨处。

故此传统拳术功夫,可以根据气沉丹田的功夫的不同艺境,而将功夫层次水平分为五个不同阶段:熟手、好手、巧手、妙手、神手。

在熟手功夫阶段时,气沉丹田功夫成,在剧烈的攻防变化中,呼吸自然就不会憋闷喘满,故可以长时间进行技击而不疲倦。这一方面体现了气沉丹田的逆式呼吸功夫,另一方面说明招呼其实技击应该是最节能的。

散打选手没有此项专门训练的方法,故腹部的肺呼吸线横纹,仍停留在上腹部位(曾多次观察过数位获得过很好名次的散打运动员,其水平最高者,呼吸线亦仅在肚脐上二寸左右),故在散打攻防运动中易生喘满、呼吸急促、气喘吁吁的现象,不能坚持长时间的搏斗,易产生疲劳而不能充分发挥拳脚的效用。其根本原因是现代散打乃“用心耗精”的一种运动形式。
传统拳术攻防招法的运用,讲求神、意、气、劲、形、中六合一统,相互主从而用,形体要求具备虚实分明的外六合而又柔弱无骨的功夫艺境,攻防变化依从曲化直发的法则,柔化刚发地运用,随势而变,因势而用。讲求身法立如平准、活似车轮、中土不理位、阴阳遁使、以定用手、以重击中,攻防功夫任自然。

“手眼身法步、肩肘腕胯膝”,处处讲章法,时时见功夫;“闪展腾挪,拿打踢摔”,招招讲技巧,法法见艺境,故从熟手功夫起就可做到攻防变化流畅、自然。

散打运动的攻防方法的运用,表现为仅见手、足部位的击打,运动员身体内部的法则、规矩,毫无中华传统拳术身法、步法、手法等全方位内在统一协调的功夫的味道可言。相互攻防变化显示的是力量的较量和顶、偏、丢、抗等方法的抗争。

传统拳术讲求攻防招法“劲、形阴阳合一”,“内练丹田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内外功夫合一,即内劲和形体筋劲骨力的配合运用,由此产生招法的拳势。有劲形顺从、逆从两种具体方法,同样的招法会有不同的艺境效果,处处体现出运用刚柔的技术、技巧;身法、手法、步法,内外一气贯穿,周身一家功夫艺境的运用,其特点是用必打犯而不伤人。

散打运动员身上没有内外功夫修炼和运用的区别,其训练方法是“直接以形体锻炼攻防方法,而又直接用于攻防之中”,只凭自己本有的筋劲骨力的形体,再加上主观的运用力量、速度,来施用于攻防方法中。

外在身体的某种松活,并不体现中华其实讲求的柔韧,仍属形体僵硬的运用。因为散打教练和运动员都不遵从“成非所练,得非所求”这一传统拳术功夫修炼的法则,故散打运动员所采用的攻防方法不容易掌握分寸和做到适度。

传统拳术,修炼的是“有限的攻防招法,无限的变化运用”。“一手变八手,八手变一招”的变化法则、“一手拆八手,八手破一招”的拆手法则,此两者合用,便是拳术攻防的“拆变”法则,双方较技的拆变艺境无穷。

传统拳术功夫,技术、技巧、招法、拳势,练习与运用是有分别的,“大练小使,知常达变”,就是“练用有别”的修炼法则和运用法则。

散打的攻防方法,体现的是练、用相同,怎样练攻防方法,就怎么用攻防方法,很少存在或根本就没有一法多变的运用方法,故观看散打运动的竞技比赛,对传统拳术的好手来言是毫无吸引力的。

传统拳术讲求攻防手法的运用是“出手不见手,见手不为能”;“打人不见手,见手必定有。”说的是明招暗手为法则,即“拳花一大片,真打一条线”,故能招中套招、法中有法。

腿法中踢、扫、勾、挂、蹬、点、拦、绊皆在手法中相机而用,绝不会单纯明用腿法的踢、点、蹬、绊的,因为“出腿半边空”,明用则对手易破,自己不得变化。

散打运动员所施用的手法、踢法,乃明使明用,上用手法和下用腿法毫无内在的有机联系,不讲攻防的轻重缓急节奏,一味的力量加速度。有是散打运动中的摔法,更显出运动员对摔法理解和认识的肤浅。摔法在传统拳术中有“打摔、踢摔、剪摔、绊摔的分别以及肘法简摔、靠法抖摔等等,不应出现搂抱、撕缠不开的现象,各种摔法的运用皆在瞬间完成。

从以上几个具体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传统的中华拳术攻防之道和现在流行的“现代散打“运动的竞技内容,确实存在理、法、术、功等练习和运用各个方面本质上的的区别。但若从都是人体赤手空拳的格斗方式这一共性着眼,从事散打的运动员和教练员,完全可以将传统拳术的理、法、术、功的内容,传统拳术修炼和运用的方法准则,攻防招法,变化运用的法则等“移植”到散打运动中去,提高散打运动员的攻防技术、技巧,可使散打竞技比赛的质量水平迅速提高,使散打运动员训练自身内在攻防技术、法则、规矩的内容和运用攻防方法、准则的内容充实起来,才能保证这项现代兴起的搏击运动向更高水平发展。
如果散打运动移植传统拳术的理、法、术、功的工作做得好且质量高,散打竞技才可当之无愧地归于中华武术这一大旗之下,比赛才会更精彩,才能体现出中华传统拳术这一国粹的精华,国之瑰宝的价值。

6. 你说“散打本身就是取百家功夫所长”

又是你啊,当年体委为了发展一种武术的对抗形式经过许多种尝试,当时定下了散打这种形式,散打的踢打技术是借鉴于一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开放拳、腿、膝法的比赛,加入了摔法,但戴了拳套,可谓有些不伦不类,其实当时若能改作分指手套就更好一些

散打打几拳就抱摔这个很正常,打克擒,擒克摔,摔克打,不开放反关节技术的情况下自然是摔占优势,UFC也差不多,绝大多数情况也都是打几拳就扭一块了,完全放开反关节技术就不带那样

当然,散打现在很有市场,但其成份以国外的现代搏击居多,在武术界认同度不高,对于体委的最初目的而言也不成功,所以现在还在弄什么武林大会、wma等一些对抗形式进行新的尝试。

可以这么说,官方的推广武术的形式都比较失败,真想学中国武术,还是得在民间,但是不要去抹杀散打,对于初学者来说,散打是种非常好的入门方式,它可以让初学者对格斗体系有一定的了解,并且使学员具备一定搏斗能力的效率较高,商业化程度比传统武术要好,随便找个散打馆,技术都很统一,而找传统武术学,往往就找到一大堆打着盖世神功的骗子

7. 散打和武术有什么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记得是80年前后,张文光教授出了一书叫《散手》,精选了功夫中的招式。但绝对不是今天的散打。
就说简单的一个直拳吧,练功夫的具有撑、提、裹、缠、采、叫、勾、挂的劲力,现在的散打有吗?他们讲究的就是一个快、准、狠,把真正的东西都给弄没了!!
你会说,功夫的直拳看起来和散打的一样啊,可是内涵没了,练法也不一样啊,效果就更不用提了!!
总之,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是武术(功夫),散打只不过是畸形儿而已啊。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认为,不当之处请谅解。

8. 中国武术与散打的区别与联系

中国武术是表演与实战的区别.......
联系吗???
随着现代武术市场的日益扩大,人们越来越关注武术技击的本质在竞技赛场上的体现,武术散手(或叫散打)已真正成为人们热衷的竞赛项目。然而禁锢了多年的武术散手一经出现,就引来了众多纷纭、褒贬不一。贬主要来自一些传统武术爱好者,因为他们所见到的“中国功夫”和他们练的(传统武术)、听的(师傅所传、评书所讲)、看的(武侠小说、武打电影)大相径庭。于是,有人对散打一直耿耿于怀:这是中国武术吗?

从武术的发展看现代散打的形成与发展

早在一九二八年四月二十八日,中央国术馆在南京举办“第一届国术国考”,参加者是国术馆的教师和学生。武术散手采取双淘汰制,三局两胜。比赛在长方形的场地上进行,打法不讲流派,不以体重分级,临时抽签分组比赛。不带护具,凡击中对方任何部位得一点。一九三三年在南京举办“第二届国术国考”,武术散手以点到为止,没有时间限制。一九二九年由浙江国术馆承办了“国术游艺大会”,进行了武术散手比赛。比赛擂台高1.3米,长20米,宽18米。以被打倒者,或自视不能胜而认输者为负方。一九三三年在南京举办了第二次“全国运动会”,武术散手以性别分组,按体重分级,并带有护具;头和裆部都是禁区,将对方击倒为胜一次,三局两胜,没有时间限制。在这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武术散手并没有继续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内地有过很短暂的武术散手比赛时期,包括短兵器对抗比赛 ,随后在文革批判“唯技击论”观点下,中断十多年,直到一九七九年三月国家体委重新决定在浙江体委、北京体院和武汉体院三个单位进行武术对抗性项目试点训练。通过一九七九年到一九八八年十年的试验、总结、研究,使内地武术散手项目的竞赛、训练、裁判、规则日益完善。因此在一九八九年,国家体委正式将武术散手确定为竞赛项目。同年十月在江西宜春市举行了第一届“全国武术散手擂台赛”,一九九○年正式出版了《武术武术散手竞赛规则》。武术散手从表演进入到正规的比赛时代,于是就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武术散手运动。

我们现在开展的武术散手运动与历史上的武术散手已有了质的区别。从技法表现的特质上看,作为武术表现形式之一的现代武术散手已不再仅仅是对武术中的传统技击术进行简单的继承和再现,而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了过去的东西。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把传统中注重“招法”的观念改变发展为把招法、体能与知能综合起来进行“运用”的思想,从而突出了它的实际操作能力。与此同时,现代武术散手还把传统中不同风格的技击术进行“科学抽象”的“糅合”,使之成为带有共性意义的徒手格斗技术。这是现代武术散手的成功之处,也是对中华武术的弘扬光大。

传统武术与现代散打的区别与联系

有人认为现代武术散手基本上是以“拳击+腿击+摔法”的模式存在的,较少体现了传统武术的技击风格和功夫,那么何谓传统武术的功夫呢?中国武术的技击风格是什么呢?“手眼身步法,精神气力功”,即在赛场上行武者带有门派特征的身架气势:身随步转,步随身动;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牵一发动全身,一触即发,一发即止,迅如闪电。此即传统武术的技击风格,他是以传统武术的“功夫”作为底蕴的。

现代武术散手在训练中,非常注重体能素质锻炼,如长跑、跳绳、负重等不同的练习方法,练习步法的移动,拳法的出拳速度及技击力量,同时结合一些腿法,摔法等训练,并配备一些辅助设备,如拳套、脚把、手把、沙袋等,经常性的和同伴练习踢打摔拿等实战练习,并在艰苦的训练、实战中获得经验及勇气和自信心。而传统武术在训练中,都有着自己一套的训练的方法,它在力量速度上追求一种能量的整体提高:整体发力。其训练过程,须得有师傅引导,自身感悟。如心意六合拳,先是通过站桩、试力锻炼,来改善生活中的习惯用力方法,从而体验拳术的劲力。然后再通过发力,推手,走步等训练方法,将自身感悟到的各种劲力完整复合,再经过不断的实战劲力转化,运用到实践中去。其训练方法系统、完整、细致。核心为如何训练心理素质培养勇气和胆量。

由此可见,现代武术散手在训练方法上较为直接,训练者以自身体能为基础,或拳或腿,或踢或摔,见效较快,技击中讲究局部狠打重击,抢占有利时机,摔打并进。而传统武术在训练方法上较为隐涩,重视基础训练以培养根本所谓“根深则叶茂”,训练过程在时间上有着承前启后的先后秩序,功夫分阶段蜕变进化,训练效果与师傅引导,个人的修养感悟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技击中以扎实的功夫为基础,在自身体架均衡状态下,有效的感应,破坏对手身体平衡,随机应变,运用本能发力,借力打力,攻守合一。虽然,现代武术散手与传统功夫有着相同的技击功效,但是在技术能力结构上还有着一定程度的差别,在练功的方法和方式上也有着本质的区别。以我们多年的习武经验,认为“劲力”就是传统武术的核心,传统功夫在技击中,经过周身各处,头、肩、肘、腕等将劲力有效的释放出来。而擂台当中,套路虽然限制了传统技击的某些技术的发挥,但对于一个训练有素的传统技击者来说,一个套路的作用当不至于极大的阻碍身体的整体力量的运做。如“肩与跨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和螺旋劲,争力“寸劲”等。因此练习传统技击者也不妨与众多传统、非传统人士交流,体验武术散手规则下,传统技击的发挥,尽可能的将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散手相适应。同时也可以体验传统武术技击技术中的某些层次。

传统武术与现代散打应互为补充

如何使现代武术散手体现传统武术技术和风格,而摆脱拳击、泰拳、跆拳道的阴影,创出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武术散手模式呢?笔者以为应首先从改革比赛的规则入手,开放规则,开放技法,鼓励运用传统武术技法。通过比赛规则的引导作用增加现代武术散手与传统武术之间的联系,将传统武术技法中的理、法、术、攻的内容以及传统拳术修炼和运用的方法准则与法则融汇于武术散手之中,以期迅速提高武术散手竞技比赛的质量和水平。要多组织各种类型的传统武术对抗比赛,让传统武术呈现百家争鸣的良好态势,以期望出现更多的把传统武术技击方法运用与现代武术散手技术的高手;其次对技击要不断的总结和归纳,探讨全面提高传统武术技击价值的途经。要鼓励、支持并带动武术散手从业人员,特别是教练员、科研人员加强现代武术散手及传统武术技法的学习、研究,提高自身修养;再次要加强对外交流,学习国外搏击术的优秀理念,提高武术散手技击水平。在这点上世界着名技击家李小龙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典范,其创造的中外拳术合成体 — 截拳道就是把中国传统武术与西方拳种有机的结合的产物。

9. 散打与武术的关系

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术,是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现代汉语词典》)武术还有其他名称:功夫,武功和国术或武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其内容是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武术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目前武术划分为散打和套路,散打又叫散手,是武术的擂台形势,套路则为武术的表演形式。散打也叫散手,古时称之为相搏、手搏、技击等。简单而言就是两人徒手面对面地打斗。散打是中国武术一个主要的表现形式,以踢、打、摔、拿四大技法为主要进攻手段。另外,还有防守、步法等技术。散打也是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双方按照规则,利用踢、打、摔等攻防战术进行徒手搏击、对抗。是中国传统武术的擂台形式,也是中国武协为了使武术能够与现代体育运动相适应所整理而成。

10. 传统武术动作在散打中的作用最好可以举例子讲解一下

“散打”并不是什么新名词儿,古代武术讲的“打”或“实战”就是散打!就算现代中国擂台散打的那些创始人们,也是原来搞传统武术的。他们试图将中国武术推向擂台再推向世界,已经做出了非凡的贡献。搞过散打的人,在规则的限制下,在擂台上的功夫定位,按照古代“道法招式”标准,已经超越了“式子”和“招儿”,具备了“道法”的影子。常说实战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虽然不该说的这么绝对但很有道理。 抛开规则不说,散打靠的是感觉和经验,拼的是硬度和体力,一个人到了这一步已经是非常了得。但反过来说,散打运动不是尽善尽美,它缺的是能体现中国传统武术的技术,换句话说,就是技术不全面。这似乎是无止境的研究方向

阅读全文

与中国散打如何借鉴武术功夫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燃气公司哪个好 浏览:529
中国哪个省太漂亮了 浏览:6
意大利的哪个市长是个盲人 浏览:364
乌干达对中国人怎么样 浏览:273
印度格列卫药哪里能买到 浏览:480
印度和沙特哪个面积大 浏览:822
现在想要去印尼怎么办 浏览:81
越南没身份证怎么办 浏览:527
希腊和意大利哪个国家大 浏览:131
意大利赫兹和诗芬尼哪个好 浏览:738
越南为什么叫广北 浏览:924
印尼虎鱼用什么颜色鱼缸背景好 浏览:467
中国的哪个地方卤蛋比较多 浏览:378
伊朗人怎么评价中国 浏览:795
中国城市哪个适合定居 浏览:396
印度降水分配的季节盛行什么季风 浏览:733
印度什么牌子的眼镜最好 浏览:221
为什么印度人五官周围黑 浏览:58
伊朗怎么不敢打美国 浏览:341
在越南什么工作有人伺候 浏览: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