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你平时读过那些报纸请写出则这些报纸的名称。(至少8种)
报纸名称: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环球时报、中国少年报、扬子晚报、少年先锋报、华 商 报、泉州晚报、广州日报、南方日报。
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出版物。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
中国印世界第一份报纸——天宝四年(公元745年)1582年,约明朝末年时在北京有第一份私人出版的报纸。
第一份官方报纸———《北洋官报》(1902年,天津设立总局全国发行)。
第一份商业性报纸———《香港船头货价纸》(1857年,香港)。
第一份我国境内出版的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广州)。
第一份英文报纸———广州记录报(广东记事报)(1827年,广州—英文)。
第一份国内现代报纸(也是第一份外文报刊)———《蜜蜂华报》(1822年,澳门—葡萄牙文)。
第一份近代华文报刊(也是第一份宗教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15年,新加坡)。
㈡ 中国有哪些报纸
1、新民晚报
《新民晚报》是中共上海市委直接领导的面向广大市民的综合性报纸,以“宣传政策,传播知识,移风易俗,丰富生活”为编辑方针,着眼于“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内容上,力求可亲性、可近性、可信性、可读性。
2、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创刊于1984年2月11日,以“反映社会,服务改革,贴近生活,激浊扬清”为特色;以“关注民生,彰显爱心,维护正义,坚守良知”为己责;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熔于一炉,寓思想教育于谈天说地之中。
3、齐鲁晚报
《齐鲁晚报》是由大众报业集团主办的山东省唯一的省级晚报,1988年1月1日,《齐鲁晚报》创刊,邓小平为晚报亲自题写报头。
4、大河报
《大河报》于1995年8月1日创刊,是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一份以“关切民生、倡导时尚、贴近生活、服务大众”为宗旨的综合性都市生活日报。日出四开80版,其中全国版64版,省会郑州市区版16版,彩色印刷。
5、羊城晚报
《羊城晚报》,在陶铸的主持下,创刊于1957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后办起的第一张大型综合性晚报。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停刊。1981年春节前复刊,并由叶剑英题写报头。
㈢ 中国五十年代都有什么报纸和杂志
各省、市日报(小的市不一定有日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少年儿童报(后改为中国少年报)流行的刊物有《连环画报》、《中国妇女》、《新观察》、《大众科学》、《科学画报》、《语文知识》等。《红旗》于1958年6月报日创刊是党中央理论刊物对象是县团级以上干部和理论工作者。
㈣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有哪些报纸
国民党的《中央日报》《民国日报》《扫荡报》(军队报纸)
共产党的《新华日报》
上海民营报纸《申报》《文汇报》《大公报》《新闻报》
北平民营报纸《新民报》
天津民营报纸《益世报》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50913/16491965085.shtml
解放前各种报纸多如牛毛。解放后民营报纸取缔,《人民日报》一统天下,“和谐”了?????
㈤ 中国近代着名报纸有哪些
在我国出版的第一张汉文日报,是1858年在香港创办的《外中新报》。
林则徐,现代有人说他是清王朝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所办的《澳门新闻纸》,是我国最早的译报。《澳门新闻纸》和《l澳门月报》(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所用名)虽然名为报纸,但不公开发行。
1872年广州出版的《羊城采新实录》,是我国内地出版的第一家近代化报纸。
《昭文新报》:1873年艾小梅、汉口创办,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中文报纸。
【我国近代报纸】新青年戊戌变法时期 《时务报》
辛亥革命时期 《民报》
五四运动时期 《新青年》,成为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
㈥ 中国有哪些主要的报纸
中国的主流报纸有:
参考消息、环球时报、人民日报、中国经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
1、《参考消息》由新华通讯社主办、参考消息报社编辑出版,于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创刊,是国内发行量第一、世界排名第五的报纸,拥有日均340万份的发行量。1956年《参考消息》筹备改版,重新设计报头,决定从鲁迅手迹中搜集了这四个字,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2、《环球时报》(Global Times)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人民日报》社主办与出版的国际新闻类小报,创刊于1993年1月。原名《环球文萃》,1997年改名为《环球时报》。2009年4月20日,《环球时报》英文版创刊,这是中国第二份面向全国发行的英语综合性报纸。也是唯一向国外传达符合中国基本国情综合新闻的一份报媒。
3、人民日报(People's Daily)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1948年6月15日在河北省邯郸市创刊,由《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而成。人民日报是中国第一大报,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报纸之一。
4、《中国经营报》1985年1月创刊,是中国最早发行经济类的报刊之一,原名《专业户经营报》、《中国农村经营报》,1989年1月正式更名为《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报》以其权威性、实用性、可读性皆备的鲜明特色,在众多经济类报纸中脱颖而出,迅速博行了读者的喜爱,并受到工商界广大经营者的关注。它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经济类报纸,也是版数最多、广告经营额涨幅最大的经济类报纸。
5、《经济日报》是由国务院主办的中央直属党报,是党中央、国务院指导全国经济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是全国经济类报刊中权威性、公信力最强的报纸,是传播发布党和国家关于经济方面政策信息的重要渠道,是国内外了解中国经济发展动向的重要窗口,是政府和企业沟通的重要桥梁。
6、《光明日报》是中共中央机关报之一,是由中宣部直接领导的大型、全国性的官方新闻媒体之一,属于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创刊于1949年6月16日,最初是由中国民主同盟主办。
选自其他资料
㈦ 中国最早的报刊
(一)中国最早的报纸——唐朝的官报中国古代的报纸起始于唐朝。最先问世的是唐朝政府发行的官报(内容是宫庭动态,读者是首都官吏)。“开元杂报”出版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是已知的最早的一份官报。唐人孙樵所写的《读开元杂报》一文,是关于这份古代官报的最早的记载。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收藏的“敦煌邸报”(内容是通报归义军节度使的使臣到朝廷索要符节的经过情节),发行于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被发现,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报纸,也是世界现存的古老的报纸。
(二)宋朝的“邸报”和“小报”
封建官报在宋朝有了较大的发展,当时称为“邸报”、“朝报”、“邸钞”、“进奏院状”、“状报”,“邸报”是其中最流行的称呼。“邸报”的发行机构是各地派驻首都的进奏院。“邸报”的发行制度:门下省编定,给事中判报,通过进奏院的各地进奏官“报行天下”。“邸报”的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命令,皇帝的起居言行,封建政府的法令、公报,有关官吏任免赏罚的消息和大臣的章奏文报(重大军情)。“邸报”的新闻发布工作受到封建政府当权派的严密控制。宋朝的新闻检查制度:“定本”制度。(新闻检查制度。公元999年。为控制新闻发布,进奏院要把编好的样本送枢密院审查,通过的样本叫“定本”)宋朝的“邸报”大部分是手抄的,其中的小部分可能使用雕板印刷。
“小报”起始于北宋末年,流行于南宋,被当时的读者隐称为“新闻”,是一种非官方的报纸。“小报”的内容以“邸报”所不载的大臣章奏和官吏任免消息为主,也发表过一些要求抵御金兵入侵的议论。“小报”的发行人是一部分进奏官,中央部门的中下级官员和书肆的主人。它的出版,受到当时政府的查禁。
(三)明清两朝的官报和民间报房所出版的报纸
明朝的官报由通政司负责传发,清朝的官报由通政司和提塘官负责传发,官报的内容经常受到皇帝和当权大臣的控制。清朝末年,通过官书局等单位,创办了一批近代化的政府官报,其中主要的有《官书局报》、《政治官报》等。16世纪中叶以后,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在封建政府的监督下,编选一部分从内阁有关部门抄来的一部分邸报的稿件公开发售,这一类报房大多设在北京。它们所发行的报纸,通称“京报”(有时也混称“邸报”。报房在京城,又从京城向外传发。内容由皇帝谕旨,朝廷政事,官吏的奏折三部分组成)。报房出版的“京报”有报头。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以后,普遍使用活字印刷(明末邸报的活字印刷是我国新闻传播技术一大进步)。出版和派送京报,从明朝中叶起,成为一项公开的职业。明末的“京报”曾经刊载过社会新闻。但在官方的严密控制下,清朝的大部分“京报”只能刊载一些官方允许发布的文件和消息。清朝入关后,北京的报房曾经达到十家以上,它们所出的报纸仍称“京报”。内容与明朝后期的“京报”相近。(清末《京报》和近氏报有相似处)
㈧ 八十年代都有什么主要报纸
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新华日报、解放军报、中国儿童报、工人日报
㈨ 各种报纸的名称有哪些
有很多,例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解放日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等等。
㈩ 民国时期的主要报纸有哪些
1、《进步日报》
《进步日报》 于1949年2月27日在解放后的天津创刊,是解放区新创办的第一份民营的报纸,她的前身是天津《大公报》。《进步日报》经理是徐盈(后为孟秋江) ,总编辑是宦乡(后为张琴南) ,主笔杨刚,副总编辑有李纯青、李光诏、赵恩源等,该报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在知识界、工商界中发挥了某种特殊的作用。
该报出版了三年零十个月, 共1400号,于1952年12月31日停刊, 与上海《大公报》合并,于1953年1月1日起改称《大公报》在天津出版,成为一张以财经、国际宣传为重点的全国性综合类报纸。1956年10月1日起, 该报又迁往北京出版,于1966年9月10日停刊,并且升格为中央一级的、全国性大报。
2、《救亡日报》
《救亡日报》,抗日战争时期报纸。1937年8月24日在上海创刊,上海市文化界救亡协会主办。创办时,经国民党和共产党协商,由双方派出人员并共同提供经费。郭沫若任社长,夏衍任总编辑。内容侧重文艺,以多种形式宣传抗日救亡,介绍前线战况。
同年11月22日停刊。1938年1月1日在广州复刊,10月21日广州沦陷后停刊。1939年1月10日在桂林复刊,1941年2月28日被国民党勒令停刊。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5年10月10日改名为《建国日报》在上海复刊,12天后再度被国民党封闭。
3、《中央日报》
《中央日报》是中国国民党机关报,于1928年2月1日由中国国民党中央创刊于上海,一年后迁至于南京。报社采总编辑制,社长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兼。主要为台湾地区。港、澳及美、欧华侨华人社区亦有发行。该报现编有国际版向海外发行,每期2张8个版。
4、《救国日报》 1920年9月创刊于三原。主办人杨憾尘。当时正值全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者侵占山东半岛风起云涌之际,人民爱国运动达到高潮,杨本人又善于讲演,到外宣传鼓动,不断在报端写文章,呼吁同胞奋起自救,影响极大。后因发表言论,批评军人的不法行为,杨憾尘被冯子明暗杀,该报遂停刊。
5、《救亡情报》
《救亡情报》是全国抗日救国联合会的机关报,及时报道了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华北等地的侵略罪行,及民众请求政府立即对日宣战、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呼声。近日,我市着名红色收藏家陈建昌觅得这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珍贵历史资料。
《救亡情报》自发刊以来的所有报纸的合订本,该册由红旗出版社于解放初装订,天蓝色封面。据了解,《救亡情报》是全国抗日救国联合会的机关报,1936年5月6日创刊,同年12月25日停刊。
这份刊物仅历时7个多月,出刊30期。该报的报名是由当时已97岁高龄的马相伯所题。马相伯是上海震旦公学、复旦大学创始人,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教育家和爱国人士,全国各界抗日救国会领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