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文物文献有哪些

中国文物文献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6-26 03:12:36

‘壹’ 中国文化遗产有哪些

你好
一、文化遗产:
长城 ,北京故宫 ,北京颐和园 ,北京天坛,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孔府-孔庙-孔林 ,武当山古建筑群 ,西藏布达拉宫和大昭寺 ,平遥古城 ,丽江古城,苏州古典园林,明清皇家陵寝,龙门石窟 ,大足石刻 ,都江堰―青城山 ,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山西云岗石窟,澳门历史城区。
二、部分文化遗产介绍:

1、长城
长城(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2、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3、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平遥县内,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
山西平遥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
4、苏州古典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简称苏州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苏州古典园林素有“园林之城”之称,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誉,誉为“咫尺之内再造干坤”。
苏州古典园林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170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60多处,对外开放的有19处,主要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怡园等园林。
5、周口店遗址博物馆
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坐落在北京城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脚下,是一座古人类遗址博物馆,始建于1953年。1929年,中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先生在龙骨山发掘出第一颗完整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震撼了全世界。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贰’ 中国着名古文物有哪些急!

1、四羊方尊(国之重器)

通高58.3厘米,重达34公斤,1938年湖南省宁乡县出土

商代方尊的代表

铜尊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时期,是一种饮酒用具。这件四羊方尊是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

特征:浑然一体。尊的四肩、腹部及圈足设计成四个大卷角羊,增加了变化,在宁静中突出威严的感觉。方尊的边角及每一面的中心线的合范处都是长棱脊,其作用是以此来掩盖合范时可能产生的对合不正的纹饰。同时也用以改善器物边角的单调感,增强了造型的气势。羊角是事先铸成后配置在羊头的陶范内,再合范浇铸的,因为技艺高明,使全器有浑然一体的感觉。

动静结合。在中国古代的青铜器中,有不少器物以其独特的造型而引人注目,四羊方尊便是其中一例。它的造型以动静结合,寓雄奇于秀美之间,可谓巧夺天工。

四羊方尊

【注音】:sìyángfāngzūn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藏于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羊方尊器身方形,方口,大沿,颈饰口沿外侈,每边边长为52.4厘米,其边长几乎接近器身58.3厘米的高度。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四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尊腹即为羊的前胸,羊腿则附于圈足上,承担着尊体的重量。羊的前胸及颈背部饰鳞纹,两侧饰有美丽的长冠凤纹,圈足上是夔纹。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全体饰有细雷纹。器四角和四面中心线合范处均设计成长棱脊,其作用是以此来掩盖合范时可能产生的对合不正的纹饰。

据考古学者分析四羊方尊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即先将羊角与龙头单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进行整体浇铸。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四羊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把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融会贯通、把器皿和动物形状结合起来,恰到好处,以异常高超的铸造工艺制成。在商代的青铜方尊中,此器形体的端庄典雅是无与伦比的。此尊造型简洁、优美雄奇,寓动于静。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四羊方尊的出土地湖南宁乡,由于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出土了大批的青铜器,其出土青铜器被称为"宁乡青铜器群"。四羊方尊便是"宁乡青铜器群"的代表,也是宁乡出土最早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绝大多数与殷墟出土的青铜器特征一致。四羊方尊从造型与铸造特征方面考古学者认为是典型的商代青铜器,但出土地湖南当时是“荒蛮服地”如何会出土如此精美的商代青铜器?一般认为商文化南界到淮河流域。有些专家推测宁乡一带可能是商朝的一个方国;有人怀疑是后来带入湖南地域的,但是此类说法均缺乏相关的证据。

“尊”是一种盛酒器。尊一般为圆形、鼓腹、大口,也有少数方形尊。四羊方尊便是其中一例。“尊”,常与“彝”并称成组的青铜礼器,此类器物主要流行于商周时期,基本造型是侈口、高颈,圆腹或方腹、圈足较高。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尊的铸造盛期。以四羊方尊式的方形尊和觚式尊,共同特点是在器表的合范处多饰有凸起的棱脊,且通身雕满了精密繁缛的云雷纹、兽面纹、蕉叶纹,整个器物给人以雄浑厚重之感。

羊在古代寓意吉祥。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

类似像四羊方尊这样的商周时期青铜器大多属于国家文物,市场上不许流通。

德如羔羊——四羊方尊的文化解读

湖南出土的商周青铜器中,以羊为造型的器物不仅数量较多,而且制作几近完美,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着名的四羊方尊。四羊方尊被认为是中国青铜铸造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这件器物被认为是传统泥范法铸制的巅峰之作,由于这件杰作达到的水平令人难以置信,一度被误以为采取了新的铸造工艺。

羊成为青铜重器着力表现的对象,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

首先,羊在祭祀礼仪中的地位仅次于牛,商代国都所在的河南安阳小屯发现大量祭祀坑,最多的就是牛、羊、犬,商王武丁时期的一条有关商王室对武丁祭祀的材料中提到“卜用百犬、百羊”,另一条材料中提到“十五羊”、“五十羊”,可见羊作为祭祀的牺牲用量很大。

羊的个性也使之成为人们喜爱的对象。先秦时期,人们对羊的个性有两个归纳:善良知礼;外柔内刚。羊“跪乳”的习性,被视为善良知礼,甚至被后世演绎为了孝敬父母的典范;外柔内刚也被引申出许多神圣的秉性,传说的始祖皋陶敬羊,《诗经•召南》中也有“文王之政,廉直,德如羔羊”的说法,中国古代一种独角怪兽獬豸也被认为与羊有关,能看出人是否有罪,能分辨是非曲直。因此,后世以独角兽表示法律与公正。

羊最通俗或民间化的象征意义便是“吉祥”,至少从汉代开始,羊就与吉祥联系在一起,汉代瓦当、铜镜等铭刻中多见“宜侯王大吉羊(祥)”,吉祥有时直接写成“吉羊”,在这里,羊与祥不仅仅是字的通假,而是羊身上被赋予的上述种种秉性使然。

羊是带角的动物。角是许多民族尤其是原始民族崇拜之物,人类创造的神里许多带角,如中国古代战神蚩尤就是着名的带角的神与祖先。

甲骨文中的羌字,字形即为人头上戴羊角,世界各原始民族习见用羊角、牛角、鹿角为饰物,其含义有:

1、最早头上戴角、身披兽皮是为了狩猎时诱惑野兽的需要;

2、氏族节庆日,参加舞蹈的人头上戴双角或有角假面;

3、阶级分化后,部落酋长、显贵才戴羊角,有表示权力与尊荣之意;

4、巫师礼神作法戴羊角帽;

5、氏族崇拜的神也有角。

羊在甲骨文中约有四十余种字形,字形最明显的共同特征便是突出双角。

古人有“水之精为玉,土之精为羊”的说法,羊是各种艺术形式着力表现的对象。新石器时代有陶塑的羊,安阳殷墟商代妇好墓、山西曲沃北赵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晋侯夫人墓出土有玉羊、东汉有百戏吉祥画像石、东晋瓷器中有羊首壶。清代喜欢用三羊组成工艺品,意寓“三羊(阳)开泰”。

《易》中称羊者有三卦:〈兑〉为羊、〈夬〉中九四有“牵羊悔亡”、〈归妹〉上六有“士刲羊,无血。”羊在易学家的研究中被借为“阳”的象征符号。夏历正月为泰卦,六十四卦中,“泰”属三阳,“正月泰卦,三阳生于下,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此外,三阳在易卦中是初九、九二、九三爻,同属“阳”。故历来以“三阳开泰”为一年开头的吉祥语,有万物更新的象征意义。羊也是“和”文化的象征,古有“钟律和则玉羊见”的传说。因羊与阳在古音中同音可通假,加上羊形象可爱,性情柔中有刚,故人们以“羊”作“阳”的代号与具象符号,民间的绘画作品中,也用羊来表现“三阳开泰”、九羊启泰的主题。

广州着名的五羊传说很美丽,值得注意的是故事中把五羊与五谷联系在一起,晋裴渊《广州记》“五羊衔谷萃于楚庭”,也许包含了一些今天无法穷究的古老文化密码。

有意思的是,羊在许多文化背景中都充当过特别角色,不同文化中,羊的象征意义有不同也有相似的地方。西方的传统中,山羊角是“太阳”,牛角是“月亮”,太阳说与中国古代“三羊(阳)开泰”演绎的羊与太阳的联系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地中海文明中,头胎羔羊(或称为圣约翰的羔羊),被视为春天胜利的象征。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各类场合中,小羔羊是祭献的牺牲,尤其是“神的羔羊”包括羔羊的血,有救世、驱邪的象征意义,原始的基督教教义甚至指基督为羔羊,约翰对耶稣就说过“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的罪孽”。犹太教中用两只公山羊作“赎罪祭”,就是人们常说的“替罪羊”。

湖南出土的以四羊方尊为代表的着力表现羊的青铜器,一方面保留了原始的图腾崇拜,又有替代羊作为牺牲献祭给神明的意思,同时还包含了对羊等家畜养殖兴旺的期盼,也可能萌芽了后世关于羊的种种观念。对于当年羊尊的所有者来说,不是一件不能说话的器物,而是自己及其家国之希望所系。

2、兵马俑

(嘿嘿,咱西安滴)

兵马俑(TerracottaArmy;Terra-cottaFigures;soldierandhorsefigures)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为奴隶主陪葬,是殉葬品。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兵马俑多用陶冶烧制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先烧后接,有的先接再烧。其实当年的兵马俑各个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我们发掘过程中发现有的陶俑刚出土时局部还保留着鲜艳的颜色,但是出土后由于被氧气氧化,颜色不到十秒钟瞬间消尽,化作白灰。现在能看到的只是残留的彩绘痕迹。兵马俑的车兵、步兵、骑兵列成各种阵势。整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秦始皇兵马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艺术魅力。

3、(在中国自然要说到瓷器了,毕竟我们是china)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

类别:瓷器

年代:元代

文物现状:

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德举行的“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艺品”拍卖会上,以1400万英镑拍出,加佣金后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创下了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

简介

此罐高27.5cm,径宽33cm,素底宽圈足,直口短颈,唇口稍厚,溜肩圆腹,肩以下渐广,至腹部下渐收,至底微撇。

使用进口钴料绘出青花纹饰,共分四层,一层颈部饰水波纹,二层肩部饰缠枝牡丹,三层腹部为“鬼谷子下山”主题纹饰,四层下部为变形莲瓣纹内绘琛宝,俗称“八大码”。主题画面描述了孙膑的师傅鬼谷子在齐国使节苏代的再三请求下,答应下山搭救被燕国陷阵的齐国名将孙膑和独孤陈的故事。鬼谷子端坐在一虎一豹拉的车中,身体微微前倾,神态自若,超凡如仙,表现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神态,车前两个步卒手持长矛开道,一位青年将军英姿勃发,纵马而行,手擎战旗,上书“鬼谷”二字,苏代骑马殿后。一行人与山色树石构成了一幅壮观而又优美的山水人物画卷。整个青花纹饰呈色浓艳,画面饱满,疏密有致,主次分明,浑然一体。人物刻画流畅自然,神韵十足,山石皴染酣畅淋漓,笔笔精到,十分完美,正如孙瀛洲先生所说的:“元代瓷器‘精者颇精’”。

鬼谷子下山

“鬼谷下山”的故事出自《战国策》。故事说的是战国时期,燕国和齐国交战,为齐国效命的孙膑为敌方所擒,他的师傅鬼谷子前往营救,率领众人一行下山。元代青花人物罐“鬼谷下山”描绘的便是鬼谷子下山的情景:鬼谷子坐在由狮虎共拉的两轮车上,后面跟着两个骑马的人,其中一个穿着武官衣服打了一面旗写有“鬼谷”两字。

鬼谷子是中国古代着名的谋略家,最后他教出了孙膑、庞涓、苏秦及张仪等高徒。鬼谷子特别钟爱为人诚恳真挚的孙膑,将自己毕生绝学倾囊相授给孙膑。

庞涓也是鬼谷子的学生,学的也是兵法。有一次庞涓听说魏国花高价钱纳贤,他动了心要去魏国做官。鬼谷子有宿命通功能,早已知道,就对庞涓说,你出去摘一朵花来给我,庞涓就摘一朵小花拿过去,鬼谷子一看这朵花叫“马兜铃”,这种花一开十二朵,他告诫庞涓,这暗预你享受十二年富贵,这花是采于鬼谷,见日而萎,就是看到日光就枯萎了,鬼旁加一个委字正好是一个“魏”,魏国的魏,他说你一定和魏国有缘。鬼谷子又告诫庞涓不能够欺骗别人,如果你要骗别人的话,那以后你要上别人的大当,最后他就送给庞涓八个字:“遇羊而荣,遇马而卒。”后来庞涓不听鬼谷子的话,出于妒嫉,他不但欺骗孙膑,还残酷迫害他。结果最后自己上了孙膑的当,在马陵道被万剑穿身而死,遭到了恶报。元青花瓷器属于奇货可居。在存世甚少的元青花瓷器中,绘有人物故事题材的更是凤毛麟角。

题材奇特

目前,像“鬼谷子下山”图罐这样绘有人物故事的元青花罐,所知传世者仅有8件。即:东京出光美术馆藏“昭君出塞”罐(高28.4cm)、裴格瑟斯基金会藏“三顾茅庐”罐(高27.6cm)、安宅美术馆旧藏“周亚夫屯细柳营”罐(高27.7cm)、美国波士顿馆藏“尉迟恭救主”罐(高27.8cm)、亚洲一私人收藏家藏的“西厢记焚香”罐(高28cm)、万野美术馆藏“百花亭”罐(高26.7cm),外加台湾王定乾先生拍得的“锦香亭”罐和英国着名古董商埃斯肯纳兹先生拍得的“鬼谷子下山”罐。

2005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中,“锦香亭”图罐以4716万港元成交,将落户仙妮蕾德董事长陈得福在美国开设的陈氏博物馆。“锦香亭”罐上讲述的是“孟月梅写恨锦香亭”的曲折爱情故事,本身就十分诱人,加上工匠们精湛的画艺、施以上等青料,更为故事平添了几分色彩。此罐以庭院为背景,绘以戏曲故事,无论亭台、花草树木,或是人物,都栩栩如生,极为传神,充分显示出元代画工的高超技艺,弥足珍贵,而且与“鬼谷子下山”图罐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两件器物除了高度、直径一样外,其颈部所绘的水波纹相似,肩部所绘的牡丹纹也基本一样。甚至有市场人士认为,“锦香亭”罐的绘工比“鬼谷子下山”更为精细。那么,为什么“锦香亭”图罐只拍出“鬼谷子下山”图罐的1/4?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鬼谷子下山”图罐主题纹饰中的人物故事题材的少见和奇特。

题材的奇特之处更重要地体现在画面故事中的主角——鬼谷子身上。鬼谷子在历史上说法不一,始终是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人物。在中国历史上,确有鬼谷子其人。鬼谷子是战国中期楚国人,生卒年月不详。他早年周游列国,长于辞令,善于出谋划策,欲求闻达于诸侯,但因时运不济,仕途不显。后为成就纵横一家之言,独立门派,他隐居鬼谷,着书立说,广收弟子,因材施教。其隐居之处名曰“鬼谷”,因自号鬼谷子,人亦称鬼谷先生。当然这“鬼”非指鬼邪奸诈,而是指奇绝幽秘,智慧超人。

鬼谷子学识渊博,具有政治、军事、外交、天文、地理、数术等多种才能,既是一位隐士,又是一位政治思想家、谋略家和教育家。他在实用主义总原则下对当时百家争鸣的各种学说流派兼收并蓄,为我所用,展我所长。相传鬼谷子有弟子500余人,其中不乏功成名就、出将入相者。战国时期杰出的纵横家苏秦、张仪、毛遂及着名军事家孙膑、庞涓、尉缭子等皆是其门下高徒。鬼谷子系统总结了战国时代游说之士从事纵横外交、出谋划策的理论、策略和方法,集纵横术(即外交游说学说)之大成,编着写成《鬼谷子》一书,成为纵横家经典着作。经由苏秦、张仪等用之实践,建功立业,终使鬼谷子纵横学说名显当世。鬼谷子因此被尊称为纵横家鼻祖。同时,鬼谷子的另两名高徒孙膑、庞涓则深得兵学玄要,学成出山后成为一代名将,尤其是孙膑继承祖传《孙子兵法》写就《孙膑兵法》,在中国军事学上占有重要地位。鬼谷子因此又被尊称为兵家之祖。

秦汉之后,历代封建统治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视作“帝王之说”的鬼谷子纵横学说备遭贬抑,乃至禁绝。但鬼谷子学说以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千百年来流传不绝,可以说是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地受到了被极褒和被极贬同时并存的非常待遇。褒之者称其为“智慧禁果”、“旷世奇书”、“智谋宝典”,贬之者骂其为“险猾之术”、“妄言乱世”、“蛇鼠之智”。鬼谷子生时为隐士,死后遭贬抑,后来逐渐被神化成仙。道教尊其为王禅老祖,而在民间传说中他更成了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得道真仙了。看相的、算命的也都拉鬼谷子为祖师。鬼谷子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一位由真实人物转化为宗教人物和神话传说人物的典型代表。

作为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一部分,鬼谷子学说很早就名传海外,深受推崇。德国近代着名历史学家斯宾格勒曾说道:“鬼谷子的察人之明、对历史可能性的洞察以及对当时外交技巧(合纵连横的艺术)的掌握,必然使他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认为鬼谷子是“一个知识渊博的怀疑论者”。日本现代学者、企业家大桥武夫把鬼谷子智谋运用到企业管理与经营活动当中,认为《鬼谷子》是关于国际谋略的最早论着。在日本以及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还设有鬼谷子纵横术研究院,研究介绍鬼谷子纵横谋略思想等等。

画面故事中的另一主角—苏代也是一个令人很感兴趣的人物。苏代是苏秦的弟弟,洛阳人,名声没有他哥哥显赫,但也是一位出色的纵横家。后世人人皆知的成语“鹬蚌相争”的故事以及“借光”一词,均与他有关。苏代听说赵国将要攻打燕国,他替燕国当说客到赵国去劝阻。苏代见到赵惠文王后,给他讲了一个故事,说他自己从燕国来赵国途中,经过易水(今河北省中部的一条河,流经易县)时,看到一只蚌张开蚌壳,正在晒太阳,忽然飞来一只常在水边觅食小鱼、贝壳的鹬鸟,伸出细长的喙去啄蚌肉。蚌迅速把壳合拢,将鹬鸟的长喙紧紧地夹住。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被晒死。蚌说,我今天不放你,明天还不放你,你就会被憋死。双方相持不下,这时来了一个打鱼人,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它们都捉了起来。苏代生动形象的比喻,使赵王放弃了攻打燕国的打算。这就是着名的成语“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由来,至今还被人们常常引用。“借光”这个词由来已久。据《战国策·秦策》记载,秦国将军甘茂对苏代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条江边住着不少人家,有一位姑娘家境贫寒,买不起灯烛,便想和别的姑娘们凑到一起做针线活儿。姑娘们嫌弃她,拒绝她来。这位姑娘就说,我可以每晚都先来,打扫卫生,铺设坐席,为大家提供方便,让大家一来就能舒适地做活,反正你们的灯是要点的,借给我一点光又有什么损失呢?姑娘们听后,觉得她说得很有道理,便把她留下了。苏秦死后,苏秦的弟弟苏代继承了苏秦的事业,开始活跃在战国后期的政治舞台上,亦名显诸侯。

以鬼谷子为鼻祖的纵横家所崇尚的是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之技巧,其指导思想与儒家所推崇的仁义道德大相径庭。因此,历来文人学者对《鬼谷子》一书推崇者甚少,而讥诋者极多,以至以鬼谷子等纵横家为主题形象的古代艺术品也非常罕见。鬼谷子的形象出现在元青花瓷器上,是和元代的社会思想特征有密切关系的。

鬼谷子的纵横思想学说符合春秋战国变革的历史大趋势,即由分裂走向统一。鬼谷子认为在国家分裂时期,臣下要看清历史发展的趋势,《鬼谷子·忤合篇》说:“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之地,而转化之,然后以之求合。”鬼谷子的这种思想正好符合了元代蒙古统治者政治上的需要。元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放的一个朝代。《元史·地理志》称元王朝统一海内,其疆域为“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由于疆域辽阔,多民族融合其中。元朝统治者初期力图推行奴隶制的生产方式,甚至主张“汉人无补于国,可以悉空其人以为牧地”。后来虽然渐兴文治,信用儒术,但对诸子百家思想,对诸如道、佛、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各种宗教也都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政策,并不像汉以后各朝代汉族统治集团那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元代是蒙古人统治的开放性社会,当时中外交通,海外贸易都非常发达,各大城市里不仅有波斯、阿拉伯商人,还有不少欧洲和非洲的商人。特别是元代瓷器大量外销,元代汪大渊着《岛夷志略》较详细地记载了元代瓷器的外销。马克·波罗在他的《马克·波罗游记》中描述元朝宫廷生活用具的色泽时写道:“元代皇帝御用餐具是漂亮的镀金金属制成品。”由此可见元代宫廷不大使用瓷器,所以贡瓷就非常少了。在巨额利润的驱使下,大量精美的瓷器远销海外。民族融合、兼容并蓄、对外开放导致了元代社会在思想、文化、宗教等方面都十分活跃,所以诸如鬼谷子、苏代这样被历代正统文人学者和汉族社会伦理道德所摒弃的纵横家才能堂而皇之地出现在精美的外销瓷器上。

鬼谷子其人忽隐忽现,其书时有时无,其誉或褒或贬,自古神秘莫测。以其故事为图案的青花瓷罐如今赫然现世,其精美独特令今人叹为观止。

‘叁’ 中国流落在外的珍贵文物都有哪些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流失到境外的中国文物约164万件,分散在全世界47家博物馆,而海外民间的收藏预计是馆藏的10倍。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因战争、不正当贸易等原因,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个博物馆,其收藏中国文物的历史可追溯到1753年建馆时期,目前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3万件,长期陈列的约有 2000件。从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到明清瓷器等。
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着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

很多文物都是绝世珍藏,中国历史上各个文化登峰造极的国宝在这里皆可见到,且可谓门类齐全,美不胜收。

‘肆’ 中国十大文物简介

1、青铜第一宝:毛公鼎,毛公鼎通高近54厘米,重34.5公斤,大口圆腹,整个造型浑厚而凝重,饰纹也十分简洁有力、古雅朴素,标志着西周晚期,青铜器已经从浓重的神秘色彩中摆脱出来,淡化了宗教意识而增强了生活气息。

2、瓷器第一宝:汝窑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汝窑是北宋徽宗朝的官窑,以天青釉色着称于世。汝窑的传世作品不多,本院即藏有约二十件,其中这件水仙盆更是精品中的精品。

3、书法第一宝: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快雪时晴帖》是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以行书写成,纸本墨迹。纵23厘米,横14.8厘米,4行,28字。《快雪时晴帖》是一封书札,其内容是作者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朋的问候。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4、善本书第一宝:文渊阁四库全书,《钦定四库全书(套装共6册)》不但对内容精心制作,而且外观设计也力求庄重考究。《钦定四库全书(套装共6册)》囊括了经、史、予、集四部的所有文献,共计二百余万页,一百五十三张光盘。

5、出土文物第一宝:秦皇铜马车,秦陵彩绘铜马车一组两乘,1980年出土于秦陵封土西侧20米处车马坑中,现陈列于秦俑博物馆文物陈列厅内。秦陵一号铜马车为“立车”,是古代单辕双轮车并按照秦代真人车马1/2的比例制作。

6、玉器第一宝:大禹治水,高224厘米,宽96厘米,座高60厘米,重5000千克。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作品,也是我国的国之瑰宝。新疆和田青玉制。玉上雕有峻岭、瀑布、古木苍松。

7、绘画第一宝: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5厘米,绢本设色。

8、.雕刻第一宝:大理石枭形立雕,此件大理石雕像出土于河南西北冈1001 号大墓的翻葬坑中,是殷商时期的遗物。高34.1公分,长25.2公分,宽24.8公分。是殷墟大理石雕的精品,以一直立的枭为造型。尖喙圆眼,弧形粗眉,胸略凸出,形象生动。

9、篆刻第一宝:二十五宝玺,二十五宝玺是干隆皇帝根据周朝是历史上皇帝绵延代数最多的朝代,共绵延25代,干隆皇帝也想让自己的王朝能像周朝那样长久辉煌下去,这是表面的意思。

10、佛教第一宝:龙藏经,全称是《干隆大藏经》,它的另一简称是《清藏》。《龙藏经》就是把一切佛教经典汇集储存在一起的意思。《龙藏经》是中国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佛学大网络全书。

‘伍’ 中国十大文物

一、大禹治水图玉山
大禹治水图玉山是中国最值钱的十大文物 之一,这件文物是干隆皇帝亲自筹划雕琢而成的,总共用了10年的时间目前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面,这个文物采用比较珍贵的青白二色和田玉精心雕琢而成。

二、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时期的文物这件文物目前被收藏在湖北省博物馆,这件庞大的乐器是青铜铸成,大大小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的高低排序起来悬挂在大型的钟架上面。

三、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是唐朝的文物,这件文物目前被收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这件文物的壶腹两侧用模具冲压舞马图,特别的精美。这件文物是在1970年的时候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

四、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是1995年出土于徐州狮子山楚王陵,这件文物目前被收藏在徐州博物馆。是一件非常值钱的文物,是用1576克金丝连缀起,另外还有4248块大小不一的和田白玉和青玉组成的非常的名贵,这种玉的质量很好而且玉也多。

五、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是1965年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群中。这件文物十分珍贵目前被收藏在湖北省博物馆是春秋时期越国的青铜器。这把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所以至今都是完好的千年不锈。

‘陆’ 国宝背后的故事,中国国宝级文物有哪些

最近随着央视的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的热播,也掀起了一股文物热。其实除了节目中所展出的这些文物之外,还有十大堪称国宝级的文物。

10: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是一件唐朝的文物,1970年出土于陕西西安。这件文物的造型采用了皮囊和马镫相结合的形状,一定程度上提现了当时北方游牧民族的特点。壶身上的舞马造型栩栩如生,因为这件文物印证了玄宗驯养舞马的故事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9: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河北省博物馆)

金缕玉衣兴出现在稀罕文景时期,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在当时只有皇帝和一些近臣才有资格穿戴金缕玉衣下葬。这件金缕玉衣全都都是由手工磨制,一共用了多达2160块玉片,被誉为旷世难得的艺术瑰宝。

8:镶金兽首玛瑙杯(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镶金兽首玛瑙杯代表了唐朝最精湛的玉器做工,也是目前唐朝唯一一件俏色的玉器。杯身的材质都选用了非常罕见的玛瑙,兽嘴采用的镶金工艺,依然能够让人看到当年高超的制作水平。

7:马踏飞燕(甘肃博物馆)

马踏飞燕1969年出土于甘肃的武威雷台墓,这件青铜器代表了东汉时期高潮的铸造业水平。采用了浪漫主义的首发,来塑造了马踏飞燕的这个造型,非常富有感染力。

6:曾侯乙编钟(湖北省博物馆)

曾侯乙编钟是一件战国时期的文物,在1978年出土于湖北的随县。因为其高水准的铸造工艺和较好的音乐性能,在音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5:越王勾践剑(湖北省博物馆)

越王勾践剑是春秋挽起的青铜器,通过剑身上的铭文确定了是勾践的佩剑。虽然历经了两千余年的岁月,但是当时高超的防腐水平,现在我们依然可以清晰的看到剑身上的花纹。

4:大禹治水图玉山(故宫博物院)

大禹治水图玉山是由干隆亲自雕琢而成,共计花费了多达十年的时间,在美术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3:清明上河图(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伟大画作,原画长达528厘米,高为24.8厘米。画作生动的再现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华景象,对于研究北宋历史有着非常伟大的意义。

2:司母戊大方鼎(中国国家博物馆)

司母戊大方鼎1939年3月出土于河南安阳,传说是商王组庚祭祀母亲所制。司母戊大方鼎制作精美,代表了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水平。

1:四羊方尊(国家博物馆)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的青铜器,也是目前已知的商周青铜器中最大的一件。四羊方尊采用了两次分铸技术,整个造型一气呵成鬼斧神工,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以上十件国宝级文物,哪一件吸引到了你呢?欢迎留言讨论。

‘柒’ 古代文献的主要形态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古文献因书写文字、内容及材料的不同,可区分为不同的种类。以时代和其他标准,也可区分为不同的种类。

作为中国文物组成部分的古文献,主要有甲骨文、帛书、简牍、古文书、传世古写本和古印本。甲骨文是契刻于龟腹甲、龟甲背和牛肩胛骨的文字,合称为甲骨文。从时代讲,主要是商代和西周早期,即商代甲骨文和西周甲骨文。

殷王武丁贞问妇婡患疾刻辞卜甲

简牍以质地而论,简有竹简和木简之分,牍为木牍。从时代讲,有简、秦简、汉简、三国吴简和晋简。以出土地点分,有江陵楚简、、里耶秦简、阜阳汉简、银雀山汉简、武威汉简、定县汉简、敦煌汉简、长沙三国吴简等。

‘捌’ 中国文化遗产都有哪些

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从存在形态上分为物质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且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遗产日。

那么我国的文化遗产都有哪些呢?今天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1、北京故宫。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2、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3、长城(Great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4、天坛,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3万平方米。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干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

5、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坐落在北京城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脚下,是一座古人类遗址博物馆,始建于1953年。1929年,中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先生在龙骨山发掘出第一颗完整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震撼了全世界。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山西平遥古城,云冈石窟,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云南丽江古城,江苏苏州古典园林,重庆大足石刻,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甘肃莫高窟,西藏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河南龙门石窟,山东曲阜孔庙孔林孔府,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明孝陵、十三陵),四川青城山-都江堰、安徽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澳门历史城区,殷墟,开平碉楼与村落,福建土楼,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古建筑群,元上都遗址,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新疆天山。

此外,还有隶属于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新宁崀山等几大名山,隶属于文化景观遗产的庐山、山西五台山、杭州西湖文化景观,隶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昆曲、古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中国雕版印刷、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中国端午节、妈祖信俗、京剧、中医针灸、羌年(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麦西热甫(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活字印刷术(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皮影戏、赫哲族伊玛堪说唱(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及隶属于记忆遗产的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清朝内阁秘本档、清代大金榜、纳西东巴古籍文献、中国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案、《本草纲目》、《黄帝内经》、侨批档案、中国元代西藏官方档案、南京大屠杀档案等。

我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大国,文化遗产自然非常非常多的,只是这么多的文化遗产,有没有出乎意料呢?

‘玖’ 中国有那些着名文物

1、青铜第一宝:毛公鼎

毛公鼎通高近54厘米,重34.5公斤,大口圆腹,整个造型浑厚而凝重,饰纹也十分简洁有力、古雅朴素,标志着西周晚期,青铜器已经从浓重的神秘色彩中摆脱出来,淡化了宗教意识而增强了生活气息。

毛公鼎的高度和重量与其他殷商时期所挖掘到的巨大青铜器区别很大,但毛公鼎上刻的铭文却是当今出土的七千多件铭文青铜器中最多的,有32行,499字,是西周青铜器之最,相当具有研究价值。

2、瓷器第一宝:汝窑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

高:6.7公分 深:3.5公分 宽:16.4公分 长:23公分。汝窑是北宋徽宗朝的官窑,以天青釉色着称于世。汝窑的传世作品不多,本院即藏有约二十件,其中这件水仙盆更是精品中的精品。

水仙盆盆体简雅大方,由于重复施釉的关系,釉层略具厚度,并带有流动性。口沿处釉层较薄,隐约透出胎土色泽;而四个云头足的转折部分,又有釉层堆积,柔腻如脂。釉层的厚薄,造成全器釉色与质感的细腻变化,扣人心弦。存世汝窑器多有开片,独此件光洁无纹,益发显得匀净端庄,充分展现北宋制瓷工艺对于如玉釉质的无上追求。

3、书法第一宝: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

《快雪时晴帖》是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以行书写成,纸本墨迹。纵23厘米,横14.8厘米,4行,28字。《快雪时晴帖》是一封书札,其内容是作者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朋的问候。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4、善本书第一宝:文渊阁四库全书

《钦定四库全书(套装共6册)》不但对内容精心制作,而且外观设计也力求庄重考究。《钦定四库全书(套装共6册)》囊括了经、史、予、集四部的所有文献,共计二百余万页,一百五十三张光盘。它采用图像方式存储文献资料,保存了原书的风貌,并提供书目检索功能等。

5、出土文物第一宝:秦皇铜马车

秦陵彩绘铜马车一组两乘,1980年出土于秦陵封土西侧20米处车马坑中,现陈列于秦俑博物馆文物陈列厅内。秦陵一号铜马车为“立车”,是古代单辕双轮车并按照秦代真人车马1/2的比例制作。

铜马车整体用青铜铸造,大量使用的金银饰件重量超过14千克,零部件达3000余个,采用了铸造、镶嵌、焊接、子母扣连接、活铰连接等多种工艺组装而成,是我国考古史上截至目前出土的体型最大、结构最复杂、系驾关系最完整古代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

铜车马通体施以彩绘,有云纹、几何纹、夔龙纹等图案,红、绿、紫、蓝等色彩艳丽丰富,生动描绘了秦代皇家属车的华贵富丽。秦陵彩绘铜车马是秦代宫廷舆服制度的真实写照,对研究古代车制更是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阅读全文

与中国文物文献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美国为什么不救意大利 浏览:179
中国近代如何重建文化自信 浏览:373
印尼大米多少一斤 浏览:413
一般去意大利都代购什么 浏览:861
意大利刹车片品牌有哪些 浏览:164
意大利ac怎么发音 浏览:868
越南咖啡怎么冲水 浏览:754
小印度是哪个城市 浏览:113
印度为什么停止购买战斗机 浏览:280
如何办理中国移动英国卡 浏览:236
英国斯诺克纯手工杆多少钱 浏览:307
中国有多少个卫队 浏览:156
英国征服印度了多少人 浏览:446
1元换印尼盾多少人民币 浏览:183
伊朗人伊拉克什么关系 浏览:186
越南为什么打赢了战争 浏览:908
越南话不对怎么说 浏览:60
加勒万河谷冲突中国伤亡多少人 浏览:321
伊朗的逊尼派有多少人 浏览:567
中国和俄罗斯什么时候通公交车 浏览: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