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有哪些繁荣盛世

中国有哪些繁荣盛世

发布时间:2022-06-26 05:49:45

‘壹’ 中国历史上的五大盛世

中国历史上五大盛世有汉武盛世、明章盛世、开皇盛世、开元盛世、永乐盛世。
西汉时期,汉武帝时期,汉武盛世,汉武帝在位54年,于前高祖刘邦,汉文帝,汉景帝之后西汉皇帝,汉武盛世建立在文景之治的基础上与汉武商前半身雄才大略的产物。
东汉时期,东汉继光武中兴之后,汉明帝、汉章帝统治时明章二帝继承了并发扬了光武帝中兴大业,宽松治国,与民休息,刑理治国等等政策,开创的大世,明章盛世。
随朝时期,隋文帝在位二十多年时开创了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在北周基础上建立的盛世,开皇盛世。
唐朝时期,唐玄宗治理之下出现的盛世,开元盛世也称开元之治。
明朝时期,明成祖朱棣统治时期所出现的盛世,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永乐盛世。

‘贰’ 请问中国历史上的五大盛世是哪五个

1、西汉的“文景之治”

2、唐代“贞观之治”

3、唐朝的“开元盛世”

4、明代“永宣之治”

5、清代“康乾盛世”

1、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汉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汉文帝二年和十二年分别两次“除田租税之半”,文帝十三年,还全免田租。同时,对周边敌对国家也不轻易出兵,维持和平,以免耗损国力。这就是轻徭薄赋的政策。

汉文帝生活十分节俭,宫室内衣服没有增添,衣不曳地,车类也没有添,帷帐不施文绣,更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因此,国家的开支有所节制,贵族官僚不敢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文景二帝还重视农业,曾多次下令劝课农桑,根据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人员,并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生产。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解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

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汉朝的物质基础亦大大增强,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

文景之治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一个伟大时代,同时也是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的养精蓄锐时期。

2、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的清明政治,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

唐太宗继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

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3、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或称开元之治,是指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现的盛世。唐玄宗登基以后治国之道以道家清静无为思想为宗提倡文教。在政治上任用贤能,改革官职,整顿吏治,励精图治,使得唐中期的朝政趋于稳定。为以后经济的发展和恢复奠定了基础。

唐玄宗先从经济方面改革。为了增强国力,加大财政收入,制订新的经济措施打击豪门士族,解放劳动力;改革实施封制度,以增加政府财政收人,减轻人民负担;打击佛教势力,淘汰僧尼;大力发展农业。

唐玄宗还对兵制进行改革,还采取了其他很多的整军措施,在边境地区大力发展屯田,提高军队战斗力,扩张疆域。

对外实行和解的民族政策,改善民族关系,使国家得到进一步统一。同时,开元年间和睦的民族关系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由于唐玄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加上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使得大唐天下大治,经济迅速发展。此间的唐朝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人口也大幅度增长,天宝年间唐朝人口达到8000万人,国家财政收入稳定。

商业十分发达,国内交通四通八达,城市更为繁华,对外贸易不断增长,波斯、大食商人纷至沓来,长安、洛阳、广州等大都市商贾云集,各种肤色、不同语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装来来往往,十分热闹。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顶峰阶段。

因当时年号为“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4、永宣盛世

永宣盛世指明朝前期的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为中国历史五大盛世之一。

明太祖朱元璋削平群雄,驱逐元朝残余势力出长城以北,一统天下。经永乐、洪熙、宣德三代,近半个世纪的励精图治,开创了三十三年(1403—1435年)的繁盛局面,明王朝的统治进入鼎盛时期。

明成祖朱棣曾五次北进蒙古,南征安南,令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致万邦来朝,此举显现了明朝蓬勃前进的不已之势。朝廷组织编纂了大型丛书《永乐大典》,空前规模地、系统地、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了一次大的整理、大的总结。

明永乐年间北京、南京、苏州、扬州、广州、佛山以及一批沿海、沿江城市的商业、手工业先后相继发达、兴旺、私繁荣。其后的明仁宗和明宣宗,持守成之策,致力于政局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大明国力达到顶峰。

明永乐、洪熙、宣德年间,西北控制到大漠骥;西南改云、贵、川流不息土司制,归属中央;东北至兴安岭、黑龙江岸,广设卫所;东南临海戌边;周边安南、逻、朝鲜等均系属国,年年来贡,岁岁来朝。史称“永宣盛世”。

5、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康雍乾之治、康乾之治,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同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

该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干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在此期间,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

台湾等地的史学界及教科书中,将此时期称为康乾之治。西方传统史学界对此有不同看法,支持的人称这段时期为"High Qing" ,即清朝的高峰期。不支持的人之指出此期间制度僵化,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对外闭关锁国,使得这一局面无法长久。

盛世局面下隐藏着巨大危机,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各种衰败之象逐步显露出来,而清廷社会统治和管理能力日渐衰微。干隆后期各种民变相继爆发,也标志着清朝开始走向衰落,清朝遂陷入萧条冷落的嘉道中衰之世。

康乾盛世也是一个颇具争议的时期,学界对“康乾盛世”是否真的存在尚存争议,争议的原因:一方在用传统史学话语叙述,另一方则在用近代化全球视野叙述。

‘叁’ 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几大盛世分别是在哪几个年代

1、“文景之治”,西汉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

在文景时期,朝廷为了休养生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比如,汉文帝分别三次对田租进行减半和全面,让百姓的生活得到了很好的提升,这就是“轻徭薄赋”的体现。

而且文景二帝还十分的重视农业,鼓励农耕,甚至在春耕的时候亲自下地耕种,以此来给百姓做榜样;还鼓励工商业的发展,从根本上是百姓富裕起来。以此同时,朝廷还强化军权、安定边疆,给“文景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各方面的不断努力和发展,终于出现了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最高的盛世,据说当时国库里的钱多的数都数不过来,所以“文景之治”也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开皇之治

开皇之治是隋朝隋文帝在北周的基础上(根据学者岑仲勉、杨志久等人的考证,北周留给隋朝690万户以及大量隐瞒的人口户口,隋朝通过接手北周、陈的大量人口以及清查他们留下的隐瞒户口,在开皇年间就达到了860万户),在位二十多年时开创,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

隋文帝杨坚倡导节俭,节省政府内不少开支、废除了不必要的杂税并设置谷仓储存食粮。杨坚成功地统一了历经数百年分裂的中国。

3、“贞观之治”,出现于唐太宗时期。

当时经济繁盛,文化繁荣;当权者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

同时朝廷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此外,“贞观之治”也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把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推向了顶峰。

4、“开元盛世”又被称为“开元之治”,现于唐玄宗时期。

这一时期,有了前面“贞观之治”的稳定局面,唐玄宗励精图治,任用贤能;大力发展经济,解放劳动力,使得天下大治,社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人口增多,国家财政收入稳定。

同时还改革兵制。对外实行和解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的大统一。至此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因当时年号为“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经济出现了空前的发展,在当时的长安城常常可以看到各种肤色、各种语言的商人,十分的热闹。这个时期是我最喜欢的年代了,开明、繁盛,是一个难得的盛世。

5、“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康雍乾之治、康乾之治,这个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干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

在当时,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但是在这一盛世之下也隐藏这巨大的危机,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对外闭关锁国,使得干隆后期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相继爆发。

‘肆’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盛世”

六次盛世。

1、成康之治

成康之治又称成康之世,指西周初姬诵、姬钊的统治期间出现的治世。史家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

中国西周时周成王、周康王相继在位年间继承文王、武王的业绩,对内推行周公“明德慎罚”的主张,务从节俭,用以缓和阶级矛盾;对外不断攻伐淮夷,用武力控制东方少数民族地区,取得了很大胜利。

成康时期,是周最为强盛的阶段,故有成康之治的赞誉。康王在位期间,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后世将这段时期和成王末年的统治誉称为“成康之治”。

2、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汉朝时期的汉文帝、汉景帝在位执政期间呈现的社会现象。最初,由于多年的战争导致经济停滞不前,百姓生活不怎么样。汉文帝以“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为原则的政策。对百姓不施大压;与此同时,对敌对势力也保持不随便动兵,维护和平,尽可能避免消耗国力。

汉文帝的生活十分节俭,自己的服饰、车驾都没有增添,还下旨不许郡国向皇帝献上奇物异宝。因此,政府过了紧日子,所有开支十分节省,那些当官的更不敢奢华无度,就此大大减少了百姓的压力。

这两位皇帝还非常注重农业,多次下令给那些刻苦耕作的农民进行奖赏,甚至在春耕时他们还会亲自下地干活,给大家做范例。

文、景两位皇帝执政期间,世道非常太平,百姓逐渐富有起来。到了后期时,粮仓都十分饱满,府库里的钱常年不用,甚至于拿来穿钱的绳子都腐烂了。

随着消费水平日渐上升并且迅速地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表现出多年未见的富裕现象。文景之治是历史上第一个盛世,也是文化经济发展曲线最高的。

唐朝时期,唐太宗执政阶段呈现出的政治、文化、经济的大幅度提升的盛世现象被称为“贞观之治”。唐太宗继承了唐高祖制定的方略,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

唐太宗任用贤才,虚心纳谏;还采用以农为第一,节俭朴素(当官的出去不许吃肉),大力发展文化,并完善了科举制等方略。社会当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安定现象;并尊重其他民族的习俗,稳定了大唐边疆;赢得了几十年天下繁荣的理想结果。

根据当时的年号,是在贞观年间,因此这个阶段就被称作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同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历史上的传统农业社会推到了顶峰。

3、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也称开元之治,也是在唐朝的盛世。唐玄宗执政以后治国基本方略采用道家的喧嚣无为思想。同时任用贤才,整理官僚,最终使得唐朝中期的政治十分稳定。

为了增强综合国力,唐玄宗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政策,使得名门望族受到打击,百姓担负减轻,农业发展迅速。唐玄宗还停止军队变革,采取了更有效的治军措施,并在边远地区令军队进行屯田,同时进一步提升军队的作战能力,进而扩张领土。

对外民族以和平相处为原则的友好政策,改善了汉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使国家得到进一步统一。唐玄宗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同时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唐朝在各个点都到达了非常发达的程度。连人口也得到了大幅度增长,达八千万人 ;政府财政收入稳定,商业繁荣,城市更是繁华。

世界各地的商人都来到大唐,洛阳、广州、长安等大城市不同肤色、语言、服装的商人来来往往,非常繁华。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到达最高峰值。

4、永宣盛世

永宣盛世是明朝初期的永乐和仁宣之治。明朝建立者朱元璋削弱群雄,将元朝剩余的势力赶到长城以北,并统一了华夏。经永乐皇帝、洪熙皇帝、宣德皇帝三代,近五十年的精心治理,终于创出了三十三年“永宣盛世”的优秀政绩。明朝也就此进入了鼎盛时期。

明成祖朱棣曾经5次进军蒙古,南至安南,还传命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与世界相通。这么多举动彰显了明朝势如破竹的发展进度。永乐年间城市经济发达,以北京、苏州、广州、杨州、佛山、南京为主,以及一批沿海、沿内陆河城市的手工业、农业、商业兴隆昌盛。在历史中称为“永乐盛世”。

随后又在明仁宗和明宣宗的治理下,国力到达巅峰,疆土辽阔,周边邻国每年都进京朝贡,这就是仁宣之治。

5、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是历史上中国封建王朝的一次复兴,也是封建社会最后一次盛世。康乾盛世维持的时间长达134年之久,经过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以及干隆皇帝三代的治理,是大清王朝最辉煌繁荣的时期。

在此期间,我国的各领域的商业体系不断增高,经济框架达到极致。同时也不断地进行变革,社会的稳定、国力的强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中国清朝年间的领土版块更是宽广。

在盛世期间生活的人们是幸福的,没有战乱和暴政,甚至比我们现在的生活幸福指数都高。当然我也相信如今我们的生活在历史长河中也会是盛世。

6、武丁盛世

武丁盛世又称武丁中兴,盘庚侄子武丁执政时,殷商国势达到鼎盛。武丁在位共五十余年,他日夕思复兴殷,苦于未得忠良之佐,后来傅说等辅佐下,国势强盛,政治清明,百姓富庶。

商王武丁惟才是举,衣食朴素,推进了商朝最鼎盛的时期。武丁在位时期,灭躬方,亡土方,平西羌,定荆襄,扩疆数千里。故史书将武丁统治的59年间(公元前1250年—前1192年)称为“武丁中兴”。

‘伍’ 谁知道中国古代出现的所有盛世

一、夏王朝(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

1、禹启之治(禹、启)

2、少康中兴(少康)

3、杼槐之治(杼、槐)

4、帝芒之治(芒)

5、不降之治(不降)

二、商王朝(约前1600年——前1046年)

1、成汤之治(商太祖——成汤)

2、太甲之治(商太宗——太甲)

3、太戊中兴(商中宗[史记]——太戊)

4、祖乙中兴(商中宗[竹书纪年、甲骨文]——祖乙)

5、盘庚中兴(商世祖——盘庚)

6、武丁盛世(商高宗——武丁)

7、祖甲之治(商世宗——祖甲)

8、周王朝(前1046年——前771年)

9、成康之治(周成王——姬诵、周康王——姬钊)

10、穆王之治(周穆王——姬满)

11、孝王中兴(周孝王——姬辟方)

12、宣王中兴(周宣王——姬静)

三、西汉王朝(前202年——9年)

1、文景之治(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

2、汉武盛世(汉武帝——刘彻)

3、昭宣中兴(汉昭帝——刘弗陵、汉宣帝——刘询)

四、东汉王朝(25年——220年)

1、光武中兴(汉光武帝——刘秀)。

2、明章之治(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

3、永元之隆(汉和帝——刘肇)

五、西晋王朝(265年——420年)

太康之治(晋武帝——司马炎)

六、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

1、南朝——刘宋:元嘉之治(宋文帝——刘义隆)

2、南朝——南齐:永明之治(齐武帝——萧赜)

3、南朝——南梁:天监之治(梁武帝——萧衍)

4、南朝——南陈:天嘉之治(陈文帝——陈蒨)

5、北朝——北魏:太武之治(魏太武帝——拓跋焘)、孝文中兴(魏孝文帝——元宏)

6、北朝——北周:建德之治(北周武帝——宇文邕)

七、隋王朝(581年——618年)

开皇之治(隋文帝——杨坚),隋文帝在位开创的治世,政治安定、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

八、唐王朝(618年——907年)

1、武德之治(唐高祖——李渊)

2、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

3、永徽之治(唐高宗——李治)

4、武周之治(圣神皇帝——武则天)

5、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

6、元和中兴(唐宪宗——李纯)

7、会昌中兴(唐武宗——李炎)

8、大中之治(唐宣宗——李忱)

九、五代十国时期(907年——960年)

1、五代——后唐:明宗之治(后唐明宗——李嗣源)

2、五代——后周:显德之治(后周世宗——柴荣)

3、十国——吴越:吴越盛世(吴越太祖——钱镠、吴越世宗——钱元瓘、吴越成宗——钱佐、吴越忠逊王——钱倧、吴越忠懿王——钱弘俶)

十、辽王朝(916年——1125年)

1、辽国初盛(辽太宗——耶律德光、应天太后述律平)

2、景圣中兴(辽景宗——耶律贤、辽圣宗——耶律隆绪、萧太后)

十一、西夏王朝(1038年——1227年)

崇仁之治(西夏崇宗——李乾顺、西夏仁宗——李仁孝)

十二、金王朝(1115年——1234年)

1、大定之治(金世宗——完颜雍)

2、明昌之治(金章宗——完颜璟)

十三、北宋王朝(960年——1127年)

1、建隆之治(宋太祖——赵匡胤)

2、咸平之治(宋真宗——赵恒)

3、仁宗盛治(宋仁宗——赵祯)

十四、南宋王朝(1127年——1279年)

乾淳之治(宋孝宗——赵昚)

十五、元王朝(1271年——1368年)

1、至元之治(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

2、大德之治(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

3、至治改革(元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

十六、明王朝(1368年——1644年)

1、洪武之治(明太祖——朱元璋)

2、永乐盛世(明成祖——朱棣)

3、仁宣之治(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

4、成化新风(明宪宗——朱见深)

5、弘治中兴(明孝宗——朱祐樘)

6、嘉靖中兴(明世宗——朱厚熜)

7、隆庆新政(明穆宗——朱载垕)

8、万历中兴(明神宗——朱翊钧)

十七、清王朝(1644年——1912年)

康乾盛世(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十七、盛世介绍

1、建隆之治

建隆之治是宋太祖赵匡胤统治期间北宋王朝繁荣昌盛的一个阶段。

宋太祖非常重视帝王和百姓之间的关系,他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他继位以后,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百姓在这一时间段经济比较富足,北宋的国库也收入比较稳定。

但是,在这同一期间,国家连年征战,使刚刚发展起来的经济又缓慢增长,不过,因此北宋的兵马经过了严格的训练,很快统一了中原广大地区。

到了963年,百姓生活富足、兵马强壮、国库充裕、社会治安良好,达到了自唐朝开元盛世以后的又一强盛阶段,赵匡胤统治期间的北宋王朝经济富足、军队强大,是北宋王朝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历史上称“建隆之治”。

2、咸平之治

咸平之治,是指北宋宋真宗咸平(998年-1003年)年间出现的治世。宋真宗统治时期,勤于政事,任用李沆、曹彬、吕蒙正等人打理政事,政绩有声有色,减免五代十国以来的税赋。

注意节俭,铁制工具制作技术进步,土地耕作面积增至5.2亿亩,又引入占城稻,农作物产量倍增,纺织、染色、造纸、制瓷等手工业、商业蓬勃发展,贸易盛况空前。

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侵宋,宋朝多数大臣建议不抵抗,迁都躲避,以宰相寇准为首的少数人极力主张抵抗,最后他们说服宋真宗御驾亲征,双方在澶渊相交,宋胜。真宗决定就此罢兵,订立澶渊之盟以每年向辽纳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来收买与辽的和平。

尽管宋朝的面积、人口、资源都比前朝李唐差得多,但是,宋朝的经济,在风调雨顺的好年景时,岁入是唐朝的七倍;即便灾害频仍,岁入也是大唐的三倍左右。

经济繁荣,边贸红火,贡赋通达,税收富足,北宋的统治日益巩固,国家管理日益完善,史称咸平之治。

3、乾淳之治

乾淳之治指宋孝宗在位期间经济繁荣,出现的太平盛世。

宋孝宗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宋朝相对进入到一个兴盛时期,宋孝宗平反岳飞冤狱,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在内政上,宋孝宗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加强集权,重视农业生产。

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呈现政治繁荣的局面。南宋政府重视生产,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民和俗静,家给人足,牛马遍野,余粮委田,出现了天下康宁的升平景象。

此间宋朝的内政形势有所改观。宋孝宗专心理政,百姓富裕,五谷丰登,太平安乐,史称“乾淳之治”。

4、永乐盛世

永乐盛世是明成祖朱棣统治时期所出现的盛世,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

明成祖雄才大略,即位后励精图治,发展经济,提倡文教,采取了许多措施大力发展经济,使得天下大治,国家富强,疆域辽阔。明成祖年号为“永乐”,后世的史学家称这一时期为永乐盛世。以至称赞该时期“远迈汉唐”,

政治上明成祖完善了文官制度。明太祖由于废除了丞相制度,皇帝直接领导六部,事无巨细。明成祖时,在朝廷中逐渐形成了后来内阁制度的雏形,皇帝国事繁忙时,内阁作便依照皇帝的指示来替皇帝处理国政。这种制度影响了明清两朝,乃至西方。

明成祖还在1421年,正式将明朝的首都迁到了北京。在地方设置管辖架构,比如东北、西北、西南设立行省或管理司。设哈密卫、贵州建制等。

经济上大力发展农业,兴修水利,疏通大运河,减轻税负。军事上明成祖多次亲征漠北,南征安南,还组建了禁卫京师的三大营,为明军对外征战的主力。

明成祖对外不但宣扬国威,还大力开拓海外交流,派郑和下西洋,经营南海,还派陈诚出使西域,开创了万国来朝的局面。

此外,明成祖命人编纂了《永乐大典》。这是一本网络全书式的典籍。它包容了先秦以来所有经典的书,可以说就是本网络全书。这样的典籍客观上也备份了那些古籍,使得很多书不至于失传。同时还完善了科举制度。

明成祖开创的永乐盛世和后来的明仁宗、明宣宗开创的仁宣之治合称永宣盛世,为中国历史五大盛世之一。

5、仁宣之治

仁宣之治又称仁宣盛世、仁宣致治,是明成祖朱棣以后,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采取的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等一系列政策使得国家出现盛世的局面,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后人将永乐盛世和宣德时的太平合称为"永宣盛世"。

明初社会经济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的恢复发展,到仁宗、宣宗两朝,出现了社会经济的繁荣。永乐帝驾崩后,他的儿子朱高炽、孙子朱瞻基先后即位,是为明仁宗、明宣宗,这个时期被认为是明朝国力最强、政治最清明的时期。

明仁宗时“停罢采买,平反冤滥,贡赋各随物资产,陂池与民同利”。下令息兵养民,并停止宝船下西洋,停止皇家采办珠宝等行为。

这些做法,使社会矛盾缓和,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生产力得到发展,开启了一个稳定、强盛的时代。

明宣宗即位后迅速平定了汉王朱高煦的叛乱,并延续明仁宗的治国理念,实行重农政策,赈荒惩贪,继续重用“三杨”,息兵养民,赈荒惩贪,使明朝天下安定,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仁宣两朝,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溥、杨荣执掌朝政,多有建树。

他们在位期间政治清明,法纪严明,经济发展,仓廪充实,百姓安居,社会稳定,蔚然有治平之象,形成了明代早期国泰民安的升平景观。后世称之为“仁宣之治”,堪比周朝的“成康之治”、汉朝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贞观之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盛世

‘陆’ 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有过那几次繁荣盛世

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有过15次繁荣盛世,依次是:
1、”文景之治” - 首先是汉初的”文景之治”, 这段时期算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好时期, 文帝, 景帝奉行黄老之道, 讲究无为而治,即政府不过多干预经济, 让老百姓自由发展.所以大家觉得负担轻, 框框少, 日子好过..
2. ”武帝盛世” - 接下来应是”武帝盛世”, 但其和文景之治刚好相反, 武帝好大喜功. 连年征战, 虽大汉威名远播. 四海臣服. 但百姓过得不轻松.且武帝干预经济, 所有赚钱的生意如盐, 铁都要自己做, 搞垄断经营, 典型的与民争利. 不过, 这段时期大汉在邻国面前的确威风八面. 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对外强硬时期. 说盛世也不为过.
3. “昭宣中兴”- 汉昭帝和汉宣帝则既不象文景那么柔,也不象武帝那么硬. 比较平均, 对内讲法制, 体恤百姓疾苦. 轻傜薄赋. 对外也打仗, 但规模不太大.“昭宣中兴”算得上好时期.
4. “光武中兴”-光武帝建立政权前很会打仗, 但当上皇帝后却尽量避免战争. 以柔治国, 和文景一样, 百姓日子好过, 但对外比较软, 不过凭借西汉打下的威风, 邻国倒也不敢侵犯.
5. “明章之治”-汉明帝与汉章帝在东汉算是不错的皇帝, 但”明章之治”比起前朝的”文景”, “昭宣”就差了不少,时间也短一些. 至此, 汉朝的盛世算是结束, 中国进入了一个长达400年的混战时期. 基本没有盛世, 虽在西晋有过短暂的统一发展期, 但西晋朝王朝极其腐败, 和现在有得比, 相信百姓的日子不会好过.不过, 这期间有一些局部的, 小的盛世, 如:
6. “元嘉之治”-指南宋文帝时期有过短期的发展期, 虽不能与前面几个盛世相提并论, 但相对于当时天下纷争, 这也算是难得的好局面. 400年的战乱结束后, 中国开始进入了又一个大场面.
7.“开皇之治”-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并迅速拔乱反正. 国家马上走上正轨. 而文帝厉行节约, 并以身作则, 实在是当今贪官的一面好镜子. 不过百姓日子虽然好过, 但由于文帝猜忌心重, 大官反而提心吊胆, 过得很不踏实.
8. “贞观之治”- 这应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李世民能文能武, 治国方面发展生产, 轻傜薄赋, 与民休养生息, 百姓的日子迅速好起来. 而更难能可贵的是, 在政治上颇有民主风气, 听得进不同意见, 不会因为刻意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地位而护短. 如在当代做领导人, 定能带领中国走向民主.在国际上, 四面出击, 逐渐建立了大唐的领导地位, 而在打败对手之后, 并不赶尽杀绝, 能以比较平等的方式对待其他民族, 民族矛盾比较少. 各国都承认唐朝的大国地位, 这很像今天的美国. 只是三征高丽, 居然没有取胜,
有点遗憾.
9. “开元盛世” – 承接前面太宗, 武周留下的好局面, 继续发扬光大, 将唐朝的盛世推向高峰. 玄宗各方面也象太宗. 只是后半段经安史之乱, 迅速破产. 李隆基的名望也大打折扣.大场面结束了, 中国又进入了一个纷乱的五代十国, 不过也有偶尔的好时候.
10. “长兴之治” – 这是一个很短的时期, 前后才八年,但在五代那样的一个乱世. 有这么一个时期, 很难得,后唐明宗李嗣源虽没文化, 但人不错. 纷乱过后, 中国进入了统一的时期.
11. “咸平之治” – 指北宋真宗时的一段小康时期, 北宋经济非常发达, 文化也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 物资, 精神文明都搞得不错. 只是武力太弱, 只能向邻国割肉以维持和平, 从此中国再无汉唐的国威.
12. “永乐时期” – 明成祖朱棣文治武功算是不错, 百姓生活还算可以, 对外五征漠北, 打出了国威, 同时积极与外界沟通, 郑和下西洋的规模比汉朝的张骞通西域,唐朝的三藏西天取经都大很多. 只是好象历史上没有一个特定的”永乐之治”或”永乐盛世”的称号.
13. “仁宣之治” - 仁宗和宣宗是有名的仁慈守成之君, 百姓安居乐业, 仁宣很象汉代的文景. 但时间短.
14.”弘治中兴” – 明朝中后期的皇帝大多懒惰昏庸, 但明孝宗朱佑樘算是个例外. 勤政爱民, 把走向没落的明朝向上拉了不少. ”弘治中兴”名符其实.
15. “康乾盛世” – 康熙, 雍正, 干隆真有两下子, 这么大版图的一个国家. 居然能这么有效的治理. 这一点,汉唐都有所不如. 对外基本没有败仗, 对内百姓生活也基本可以。

‘柒’ 中国历史上的五大盛世是谁

1、“汉武盛世”是西汉时期汉武帝刘彻开创出的盛世。汉武帝在位54年,于前高祖刘邦,汉文帝,汉景帝之后西汉皇帝,汉武盛世是建立在文景之治的基础上与汉武帝本身雄才大略的产物。文学、史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等方面,在这一时期都有相当程度的发展。

‘捌’ 中国三大盛世与四大治世是什么

中国三大盛世与四大治世是汉武盛世、开元盛世和永乐盛世。文景盛世、开元盛世、永宣盛世和康乾盛世。

1、汉武盛世: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经济依靠文帝、景帝二朝的积累而成,国力强盛,对外实行“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名将多次攻打,将强横的匈奴逐北千里,让中原政权的势力首次到达蒙古地区。西击大宛,以武力树起汉朝在西域的统治,东灭朝鲜,南亡南越,达到了汉代疆界的极限。

2、开元盛世:唐朝经济鼎盛时期,百姓安居乐业,疆界虽不如高宗时大,但第一次让中国疆域占据整个东北。开元盛世的武功并不是最强的,它的治世主要是文治。它的鼎盛时期,开创了中原王朝四夷来贡的局面,真正建立了朝贡体系,并有40多个进贡称臣的蕃国。

3、永乐盛世:永乐时代,在强有力的经济基础支持下,永乐王朝五次北征蒙古。南边击败越军的胡氏安南,五代失安南后,再一次将中原旗帜插向安南。更是郑和下西洋创造了中国航海史,两万多人的庞大船队七下西洋,使中国声威大振,明朝也曾有数十个国家先后朝贡。

4、文景盛世:是古代社会最早的盛世。此时,社会较为安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百姓生活富裕起来。此时,汉朝的物质经济增长了一大步,真正算得上是百姓富足的国库。

5、开元盛世:唐代的繁荣可谓举世瞩目,唐代开元年间,政治清明可谓社会安定。唐代的各个朝代,都算得上是国泰民安了。唐朝开元盛世,经济和文化水平达到了顶峰,国力可谓空前强大。

6、永宣盛世:明代永乐、洪熙、宣德三帝在位期间,明王朝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十分活跃,永宣盛世开启了33年之久。尤其是中华传统文化,被大力宣扬。永乐皇帝时期,郑和下西洋使中华文化远出海外,社会经济、文化进入高度发展时期。

7、康乾盛世:到了盛世,国力雄厚,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迅猛。但是隐藏在盛世之下的,却是各种各样的腐败和矛盾。尤其在干隆后期,各种民变的爆发,使清王朝逐渐有进入衰败的趋势。

‘玖’ 中国历史上长期保持繁荣昌盛最鼎盛的五个时期,分别是哪些

第一个:西汉文景之治
时间:公元前前180年——前141年
第二个:光武中兴
时间:公元25年——公元57年
第三个:贞观之治
时间:公元627年——649年
第四个:开元盛世
时间:公元713年~741年
第五个:康乾盛世
时间:公元1662年——1795年

阅读全文

与中国有哪些繁荣盛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ac怎么发音 浏览:868
越南咖啡怎么冲水 浏览:754
小印度是哪个城市 浏览:113
印度为什么停止购买战斗机 浏览:280
如何办理中国移动英国卡 浏览:236
英国斯诺克纯手工杆多少钱 浏览:307
中国有多少个卫队 浏览:156
英国征服印度了多少人 浏览:446
1元换印尼盾多少人民币 浏览:183
伊朗人伊拉克什么关系 浏览:186
越南为什么打赢了战争 浏览:908
越南话不对怎么说 浏览:60
加勒万河谷冲突中国伤亡多少人 浏览:321
伊朗的逊尼派有多少人 浏览:567
中国和俄罗斯什么时候通公交车 浏览:784
英国能提供多少呼吸机 浏览:350
中国五菱宏光多少钱一辆 浏览:862
英国老式钱币长什么样 浏览:83
伊朗球员为什么很壮 浏览:938
小印尼虎喂什么最合适 浏览: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