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的日本独资企业有哪些
中国的日本独资企业
1、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是由世界知名医药集团—日本卫材株式会社全额投资成立的独资制药企业。
2、三洋电机(蛇口)有限公司:是三洋集团中作为独资企业在中国的第一家公司。
❷ 中国在日本有哪些企业
中国银行,海尔,金山,联想,阿里巴巴,网络,这些都在日本有分公司
❸ 登陆日本的中国企业有哪些家
日本新接触之一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历史和现实的交织令中日关系时常呈现出复杂而浓烈的情绪,复杂的世界需要多棱镜,中国是新兴市场中最耀眼的明星,日本是发达国家中的佼佼者,2007年是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财经媒体之一,促进中日民生福利责无旁贷。
2007年年初本版推出《中日沟通2007》系列报道,4月本报高级记者赵亿宁赴日本采写的《日本百人访谈》系列连续刊发,更多从现实主义视角描述了一个《转轨中的日本》(中信出版社),10月本报特派记者张凤安再度赴日,更多从新自由主义角度观察日本、解剖中日经济关系以及商业机会。
连续7天,记者走访日本国土交通省、经济产业省、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产业经济研究所、大公司等核心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企业,辗转大阪、东京等地,深入探寻日本在开放战略、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节能环保、区域竞合、大交通体系、文化输出等微观领域,力图勾勒出日本新自由主义的身影。
一年的时间,本报特派记者两度深入日本,力图呈现更多真实的日本,更多真实的中日关系,更多彩的中日关系。若能如此,编者当心可稍安,愿中日民生福利蒸蒸日上。
本版将陆续刊登本报记者张凤安采写的“2007中日沟通”,本期是为开篇。
联合国潜在对内投资指标排行中日本位列全球第14位,日本非常具有投资潜力。但对内直接投资余额/GDP比率,日本已经被131个国家远远抛在后面。这带来多种困局。
复杂的世界中,日本力图破解这一“悖论”,开放投资的努力已经开始,中国企业也因此获益。2006年无锡尚德收购了日本太阳能电池厂家“MSK”,成为日本产学研甚至官方眼中的经典案例。
贸易立国,限制对日直接投资,这是战后日本维持将近60年的开放型经济战略。如今,它要为这开放的限度付出更多的代价和努力,去招商引资。
“1日元以上的投资,我们都会热情受理。”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总部,负责对日直接投资的前川直行课长向本报记者表示。
在中国许多地区已经强势进入招商选资的阶段的时候,日本开始放低姿态,无非是强调吸引外资的决心。
这是日本前首相小泉的政治遗产。2003年1月,在施政方针演讲中,小泉发表了5年后将对日投资增加1倍的计划。这是日本战后将近60年内,第一次明确将对日投资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次。这一举措,被认为是日本再开放,以此弥合开放的限度。
2006年底,日本海外投资累计余额达到了534760亿日元,而对内直接投资仅有128033亿日元,海外投资是对内投资的4倍多,体现在其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就是日资超额外流。
这样的状态已经持续多年,但问题突然被重新提起。
“在少子化和老龄化的冲击下,这样一个态势,已经成为日本经济的隐忧。”负责日企海外竞争信息调查工作的平井澄仁告诉记者。作为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海外调查部部长,平井澄仁收集全球的经济信息报告,直接呈送日本经济决策当局。
两个五年目标
2006年安倍内阁上台后,进一步加速了对日投资的布局,对小泉的目标进行了修正,即不再提及对日直接投资绝对额增长的目标,而将其修正为“对内直接投资余额/GDP的比率,增长一倍。实现目标的时间也从2007年延后到2010年。
而此时,在对内直接投资余额/GDP这个比率,日本已经被131个国家远远抛在后面。2006年安倍内阁上台后,最近的比较显示:到2005年底,日本的这个比率只有1.9%,而同期的美国是13%,英国是37.1%。
为推动对日投资顺利进行,日本从中央政府、地方自治体到重要经济行政独立法人团体,都行动起来。
2003年3月,在制定促进对日投资程序中,对于国内外的信息发送、企业经营环境的完善、行政手续的修正、雇用与生活环境的完善、地方和国家的体制的完善等五项内容,提出了取消限制等有关具体措施的建议。
作为政府的努力,日本贸易振兴会和日本政策投资银行对对日直接投资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日本贸易振兴会通过在海外举办对日投资的研讨会等,不仅提供了对日投资的相关信息,还把对投资感兴趣的企业和自治体进行了匹配。
位于东京市中心附近的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六楼,则甚至为打算进入日本的外国企业,提供50天免费的办公室和会议室,并为这些企业提供充分的投资信息。
对于寸土寸金的东京来说,这一做法,每年吸引了1000多家欧美企业申请入驻。中国通讯设备巨头中兴通讯也在日本设立了代表处,而它的跳板也正是日本贸易振兴机构。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官方背景,直接缩短了我们对日本投资环境的程序。”中兴驻日本代表处负责人王锐新向记者表示。
此外,日本政策投资银行还在海外进行引进对日直接投资的活动,并接受有意对日投资的外资企业的投资和融资咨询。
与中国地方政府一样,日本地方自治体因为牵涉本身利益,就更为积极一些。为了能够迅速传递有关投资的信息、简化手续,还设置了能一次办好所有手续的专门机构,积极地进行引进产业的工作。
日本FDI挑战
FDI战略,日本有自己的信心。
联合国就对决定对内直接投资具有重要影响的GDP增长率、高等教育就学率、基础设施完善状况等12项因素,对140个国家的对内直接投资与这些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这一数值称为潜在对内直接投资指标,它表示的是把一个国家经济结构考虑在内的期望对内直接投资额。
分析的结果,让日本信心大振。根据该调查的最新年份数据,2000-2002年日本排名在第16位,这与前述的,在140个国家中,日本在FDI数值排名132位的现实情况,形成强烈对比。结果只能说日本是一个潜在的颇富魅力的对内直接投资对象国。
令人惊讶的是,对上述的差异,也从未有过像样的调查分析,为什么日本的对内直接投资水平保持这样一个低水平。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日本对吸引直接投资的态度。
直到2002年,日本产经省对在日本投资的企业进行了一个问卷调查,给出了这样一个解释:高成本是企业指出的最多的一个障碍。具体的说,就是认为人工费和办公楼的租金比其他的国家价格高。其次,众多的企业指出的障碍则是客户的要求过高。其他的障碍,按照回答率的高低,依次为高税率、流通渠道繁杂、使得新入企业困难重重的限制竞争的商业惯例等。
不过这样的结果似是而非。因为与日本同质性很高的美国,仅2006年一年吸引直接投资达到1750亿美元,这个数字相当于日本历年累计直接投资余额的两倍。
日本政府的智囊机构经济产业研究所浦田秀次郎研究员认为,很难说在美国投资的企业,不遇到诸如高成本这样一个障碍。而对于外国企业指出的高成本结构和顾客的要求过高等障碍,有很多是无法用政府的对外国企业的政策来解决的。
复杂的问题于是有了简单但却有力的解释:政府在干什么?
浦田秀次郎研究员说,在外国企业指出的障碍中,有一些是可以通过政府来解决的。例如高税率、使得新入企业困难重重的限制竞争的商业惯例、由于行业团体的封闭性而难以获得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善、限制和政府指导、难以获得优惠措施等。
“其中,对于限制和政府指导等障碍,不仅是政府可以直接解决的,而且据几种分析结果认为,它是国外投资进入的最大障碍。”浦田秀次郎研究员总结道。
但对于长期秉持开放限度的日本来说,并非首相的一份施政报告一个目标就可以让纠缠多年的问题得以轻易解决。
如2003年3月在制定的促进对日投资程序中,对于国内外的信息发送、企业经营环境的完善、行政手续的修正、雇用与生活环境的完善、地方和国家的体制的完善等五项内容,提出了取消限制等有关具体措施的建议。
“本来希望与这些建议有关的行政组织能够迅速地采取行动,但是好像也有很多部分的处理并不十分尽如人意。”浦田秀次郎研究员分析道,“尽管有人认为应该取消禁止和限制外国企业进入的限制政策,但是迟迟不能取消限制的原因在于,遭到了会因取消限制而蒙受损失的人们的强烈反对。”
中国企业在日本
尽管挑战重重,但从统计数据来看,局面已经朝着越来越令人鼓舞的态势进行。
2002年底日本累计FDI余额是9.4万日元,但到了四年后的2006年底,这个数据已经达到12.8万亿日元,四年增长了36%,年均增长9%。远高于日本的经济增长率。
拥有日本消费者强大购买力支撑的市场,掌握尖端技术的企业和人才,以及与世界的发展中心中国等东亚各国邻近等等,这些都将成为日本作为投资对象国的魅力所在,
日本政府智囊机构经济产业研究所的相关研究报告对日直接投资上升做了如下分析归纳:放宽限制扩大了外资可以涉足的领域;破产企业的增加和收购动向;有关吸收合并(M&A)的法制的建立健全;互相持有股份的减少;世界范围的行业重组热潮;日元的不断升值等因素提高了市场的魅力。
在上述的因素下,许多中国企业开始大胆进入日本。
来自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统计,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到日本投资,已经从单纯的贸易机构扩及到银行、软件、机械(如2004年上海电气集团收购日本“池贝”)、网络游戏、医药、通信、餐饮(小肥羊火锅连锁已经在东京小有名气)等。
2003年10月,三九集团收购了日本的“东亚制药厂”。2006年无锡尚德收购了日本太阳能电池厂家“MSK”,这一收购如今已经成为日本产学研甚至官方眼中的经典案例。
日本是最早进行太阳能研究并产业化的国家,已经有30年的经验和投入,但成立仅仅6年的尚德后来居上,这对日本触动很大。在日本最主要的官办新能源开发机构NEDO的内部报告中,尚德的名字,已经是一个频繁出现的字眼。
在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统计表上,中国企业投资日本,数量上已经占到了10%左右。但从投资额来说,并不算多。
“中国是我们商务支援中心的重点关注区域,中国企业,无论大小,我们都欢迎。”2007年10月26日,来自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对日投资部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而陪同的两位同事,都已经能够说一口流利的中文。
中兴通讯(37.65,-0.62,-1.62%)日本代表处,如今已经雇用了5个日本员工。看起来不过一个很小的代表处,但是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指定的,每个月至少会与代表处的负责人王锐祥沟通,看是否需要提供帮助。
王锐祥则告诉记者,中兴在日本的通讯设备零部件采购,每年就高达50亿元人民币。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海外调查部部长平井澄仁也告诉本报记者这样一个事件:为吸引中国企业到日本投资,日方驻新加坡懂中文的员工,悉数被调往中国。
❹ 被日本控股的中国大公司有哪些
最着名的是阿里巴巴,第一大股东是日本软银,主要集中在高科技民营企业,尤其网络科技,通过风险投资的形式参与。
❺ 请列出在中国被日本注资或持有 的中国原生企业
新浪不是,康师傅是的
康师傅在2005年10月26日 被收购的
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0322.HK)1月5日表示,由朝日啤酒株式会社及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分别持有80%和20%股权的A-IChinaBreweries将以现金收购即将注册成立的康师傅饮品控股公司50%股权。康师傅饮料事业的企业价值作价为9.5亿美元,康师傅控股在此次交易中的预期收益将有望达到3.848亿美元。
套现3.848亿美元
饮品业务是康师傅第二大收入来源。根据康师傅2003年第三季度报告,其饮品业务净利润较2002年同期有较大程度下滑。这次康师傅以超过20倍的市盈率出售饮品业务,证券界一致认为非常有利。康师傅1月5日股价水涨船高,最高达到2.675港元,收盘于2.325港元。康师傅有关人士认为,康师傅的品牌价值令这一交易呈现出好看的数字,经过专业商标公司的评估,康师傅的无形资产已经达到3.46亿美元。
康师傅将把此次交易的收益继续投资于康师傅集团的核心业务———方便面业务上,以进一步加强其在中国市场上的领导地位,同时,所得款项还将用于发展其他投资及偿还集团借款。业内人士分析,潜力巨大的中国农村方便面市场是康师傅看中的又一块领地,虽然康师傅在中国方便面高档市场中占有率达到40%,但在平价面市场中的份额只有不到30%。
在交易完成之前,康师傅旗下的饮料子公司需要实现成功重组,并且交易获得股东的批准。有关人士透露,所有交易完成的时间大约还需要两到三个月的时间。
携手打造饮料巨人
朝日啤酒株式会社执行役员岩崎次弥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称,虽然朝日在中国内地起步较晚,但在日本却是相当成熟的消费品牌。选择康师傅平台进军内地,可以使朝日能够立即在这一市场占有领先地位。康师傅不仅拥有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消费品品牌,以及遍布全国的13家生产基地,而且已成功打造了一个中国覆盖面最广的销售网络。
康师傅控股财务长林清棠在香港表示,康师傅饮品目前已有逾60个品种,2003年销售量达68万吨,营业额达3.5亿美元,当中即饮茶占61%,果汁占34%,包装水则占5%。他表示,即饮茶在中国市场份额为45%,排名第一,而果汁则占20%份额,排名第二。
合作三方表示,合作充分得益于内地迅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及把握不断增长的家庭收入所带来的巨大商机。新公司在进一步提升现有产品及竞争力的同时,还将研制开发运动型、能量功能型及咖啡型饮料等新产品。三巨头携手联盟将进一步加强康师傅在内地非碳酸饮料市场上的领导地位。
新浪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网站之一,同搜狐、网易、TOM都是土生土长的国产品牌,有人宣称新浪的控股方是日本人,真是无稽之谈。从北京到华尔街,从纳斯达克到平民百姓手握的证券,哪一个地方写有日本人的名字?好事者居然列出了一大串日本公司的名字,宣称都是新浪的股东,真不知道这些公司从何而来?说这些公司控股新浪又是从何而来?了解新浪内部的人士更该明白,新浪不被任何一家日本财团或政府势力控股。
传闻更多的是新浪的名字sina在日本语中译为“支那”,是日本人对中国的侮辱,更是毫无道理。近来已有不少业内人士出来澄清,所谓“新浪——支那”完全是竞争对手的蓄意攻击和个别媒体不负责任的炒作。新浪是由四通利方和华渊资讯网合并而成,,当时华渊旗下的网站叫www.sinanet.com。在拉丁语系中, Sino是 “中国”之意,而在古印度语中,Cina也是中国的意思,与英语China 合并,取名sina,意为“中国”。这才是新浪名称的真正由来,所谓“支那”根本就是捕风捉影。
简单说,在电力、汽车、电脑通讯、机械、石油、商业、交通、文化……都有。至于具体有多少家独资或合资企业,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回答得了。至于为什么,不知道你关注的是什么方面的问题,一般说这是有多种因素的,大概经济利益应该是最主要的。但也有例外,交流和交往也是很重要的。
❻ 日本在中国投资的企业有哪些
在可供比较的16150家日资(含与日合资)企业中,无疑在上海的企业是最多的,达到了6126家,所占比例37.9%,也就是说,近五分之二的日资企业选择了上海。看来日企看中的是上海的开放和中国金融中心的地位。最近有报道说央行的二部准备迁往上海,这无疑为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作出了最好的注脚。 不过,排在第二位的不是北京,也不是广东,而是辽宁,日企有2142家,占可比数据总数的13.3%。想想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辽宁的地理位置与日本相对较近,辽宁又是我国的工业重地,在东三省中又最为发达。投资辽宁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排在第三的是山东,日企在山东有很长的投资历史,与日本地理位置也相对较近,在山东的日资企业为1678家,所占比例为10.39%。排在第四的是江苏,江苏与上海地理位置很近,经贸关系十分密切,而物价水平相对较低。在此的日资企业有1515家,所占比例为9.38%。其中又有十分之一的企业在苏州昆山市。 在日资企业在华地域分布排名中,北京排在了六,882家,低于排在第五的天津(949家)。而广东的排名较为靠后,486家,其中深圳199家,广州72家,珠海52家。 日资企业在华地域分布 省市自治区 家数 北京 882 上海 6126 广东 486 四川 168 山东 1678 重庆 67 河南 71 海南 39 河北 159 广西 27 浙江 762 云南 45 江西 36 安徽 65 福建 441 黑龙江 95 甘肃 24 贵州 11 湖北 78 湖南 28 吉林 79 江苏 1515 辽宁 2142 内蒙古 30 宁夏 7 青海 3 山西 28 陕西 102 天津 949 西藏 0 新疆 7 注:1.这里所讲日资企业均包括与日合资企业,并不限定纯日资企业。 2.台湾省、香港、澳门资料暂缺。 3.本次分析所选数据均为可比较的数据,数据会有一定偏差,仅供参考,如引用,还需核实。 4.本数据来源为伊梅名录在华日企数据库,数据结构略有调整。
❼ 中国企业进入日本市场的有哪几个
华为2005年进入日本;海尔在2012年进入日本仔日本成立研发基地;联想公司去年投资1.75亿美元,与日本电气公司(NEC)合资在日本销售电脑;中兴推动对日本客户的智能手机和4G设备销售;还有网络搜索在日本占有的市场比重比较大。中国的机械、汽车、高端电子等企业很难进入日本市场,即使进入也很难有较好的市场。
❽ 日本控股中国的品牌有哪些
青啤、康师傅、中国人保控股公司与日本住友生命合营公司、日本软银将持有千橡集团约40%的股份,千橡集团旗下有“MOP”和“校内网”还有不少吧
❾ 日本软银在国内都有哪些投资
日本软银在国内的投资有阿里巴巴、网络、雅虎、携程等。
【拓展资料】
日本软银,就是softbank,老板叫孙正义,韩裔。起先是日本雅虎(日本最大的综合网站,相当于中国新浪+淘宝+世纪佳缘)的大股东。孙正义是1957年8月11日出生在日本的朝鲜半岛韩裔男子,他1981年在日本东京创立软件银行。2006年2月28日,其股价总额约为328亿美元。(直至1991年,孙正义才正式归化为日本人, 所以在1991年的时候他还不能称为日本籍。)
软件银行集团,简称软银,是一家致力于IT产业投资的综合性风险投资公司,由孙正义于1981年9月3日创立,1994年在日本上市。软银业务包括宽带网络、固网电话、电子商务、互联网服务、网络电话、科技服务、控股、金融、媒体与市场销售等,在全球投资过的公司已超过600家,是世界500强企业。2021年11月8日,软银发布2021财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软银第二季度销售净额1.5万亿日元,第二季度净亏损3,979.4亿日元。
软银股份有限公司是日本一家电讯与媒体领导公司,其业务包括宽带网络、固网电话、电子商务、互联网服务、网络电话、科技服务、控股、金融、媒体与市场销售等。软件银行拥有多个不同的公司,如日本宽带公司Cable& Wireless IDC、有线电视公司BB-Serve与游戏公司GungHo Online Entertainment。另外,软银与多个外国公司的日本子公司都有合作关系,如Yahoo!、E*Trade与Morningstar。2006年6月,多个媒体报道软银正与苹果公司共同为日本市场研发内建iPod播放器的3G手机。一年以后,iPhone面世,但由于2G网络不兼容,未在日本市场发售。其升级版iPhone 3G和iPhone 3GS,相继于2008年和2009年在日本市场推出。
softbank对日本社会最大的影响应该出于2个:让日本的普罗大众习惯依赖于互联网的生活(日本雅虎),给日本的服务行业带来免费的运营模式(之前的网络申请免费,现在演变成申请NTT光缆倒贴几万日元;而手机间通话免费也开始渐渐被其他2个运营商:DOCOMO和AU接受借鉴)。
❿ 有哪些中国的大企业,日本是大股东的
1,淘宝,阿里巴巴,日本软银控股19%,在淘宝上消费,在阿里巴巴上进货,产生的100圆利润19圆给了日本软银。
2,PPLive,日本软银控股35%,看PPlive,就是给日本人送钱
3, 人人网,整个千橡就是日资控股的公司,在人人,56网上聊天,看视频,打游戏就是帮日本人印教科书
4, 分众传媒,日资控股,很多写字楼里都有分众的LCD,要想办法把他们断电,否则这些广告会直接影响写字楼白领的消费习惯,从而帮日本人赚钱
5,携程,日资控股,千万别在携程上订机票酒店,这不是让日本人赚钱吗?日本乐天持股3年获利500%
6,凡客诚品,软银赛富控股,同汇源果汁,盛大网络,完美时空,橡果国际,雷士照明,神州数码,58同城同一股东
7,58同城,别看杨MM叫的欢,整个一家日资控股公司,赶紧倒闭
8,顺驰不动产,记住这个名字,日资控股,买房,租房都别找它
9,麒麟游戏,汉奸公司,拿日本人的钱来骗中国人的钱,再送给日本人
10,康师傅,德克士,三洋食品株式会社控股
另外还有完美时空,波司登,汇源,还有好多IT,网页游戏,生物制药,能源,地产,传媒等公司,都是日资控股的,
有日资背景的a股上市公司包括广汽集团、东风汽车、合肥三洋、厦门钨业、东睦股份、黄河旋风、嘉麟杰、大冷股份、三花股份、江苏三友、景兴纸业、通富微电等。
控股的有, 日本乐天, 中国人, 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