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大陆有哪些大城市
中国的70大城市有北京、天津 、上海、重庆、石家庄 、呼和浩特、太原 、沈阳、长春 、哈尔滨、南京 、杭州、合肥、福州、南昌、济南、郑州 、武汉、长沙、广州、 南宁、海口、成都 、贵阳 、昆明、西安 、兰州 、西宁 银川、乌鲁木齐、大连、宁波 、厦门 、青岛、 深圳、唐山 、秦皇岛、包头、丹东、锦州 、吉林 、牡丹江 、无锡、扬州 、徐州 、温州、金华、蚌端口、安庆 、泉州、九江、赣州 、烟台 、济宁、洛阳、平顶山、宜昌、襄樊、岳阳 、常德 、惠州 、湛江、韶关、桂林、北海 、三亚 、泸州 、南充 、遵义、大理。
①北京,简称“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所在地,也是中部战区司令部驻地。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背靠燕山,毗邻天津市和河北省,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②天津,简称津,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天津位于华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汇流处,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海河在城中蜿蜒而过,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天津滨海新区被誉为“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天津是夏季达沃斯论坛常驻举办城市。
③上海,简称“沪”或“申”,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沪杭甬大湾区核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首批沿海开放城市。
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隔东中国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北、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
❷ 国家十个中心城市有哪些
1、2010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建设五大(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国家中心城市的规划和定位。
2、2016年5月国务院批复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成都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
3、2016年12月国务院批复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4、2018年2月7日下午,国家发改委官网正式发布《关于印发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
至此,已经确定的国家中心城市已有9个,其他城市只能竞争剩余1个名额。全国正式提出申请的城市有12个,分别是深圳、南京、沈阳、大连、青岛、福州、厦门、杭州、长沙、石家庄、苏州、合肥等城市。
(2)中国中心城市有哪些扩展阅读:
中心城市定位:
从总体上看,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应当引领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重庆地处内陆腹地,居承东启西重要战略地位。
武汉辐射带动中部和长江中游地区;郑州承担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交通的枢纽作用 ;西安立足古丝绸之路起点,发挥区位交通连接东西、经济发展承东启西、文化交流东西互鉴的独特优势。
北京:着眼建设世界型大都市,强化首都功能,发展首都经济,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提升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影响力,联袂天津引领环渤海地区发展。
天津:提升国际港口城市、生态城市和北方经济中心功能,重点开发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先进制造业和技术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协同北京辐射带动环渤海地区发展。
上海:优化提升经济功能,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大都市,联袂南京、杭州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发展。
广州:形成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服务体系融合发展格局。建成功能完善、辐射全球的大型国际航空枢纽。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高端服务和综合服务等功能。
强化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的地位,建成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联袂深圳、香港、澳门推进珠三角地区现代化。
重庆:围绕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强化重庆大都市区西部开发开放战略支撑和长江经济带西部中心枢纽载体功能,充分发挥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航运中心的作用。
成都: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增强成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武汉:坚持立足中游、引领中部、服务全国、链接全球,全面提升武汉现代制造基地、服务高地、创新源地、开放平台功能,强化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及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强化支撑和承启作用,拓展沿江发展新空间,挺起长江经济带脊梁。
加快建成以全国经济中心、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四大功能为支撑的国家中心城市。增强辐射中部的现代服务功能,打造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构筑面向全球的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国际知名的美丽宜居城市。
郑州:着力发展枢纽经济,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着力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努力建设具有创新活力、人文魅力、生态智慧、开放包容的国家中心城市,在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支撑中部崛起和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中作出更大贡献。
夯实产业基础,全面提升综合经济实力,突出改革创新,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发挥区位优势,打造交通和物流中枢,坚持内外联动,构筑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彰显人文特色,建设国际化现代都市。
西安:加快西安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加强西咸新区、西安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西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建设,强化面向西北地区的综合服务和对外交往门户功能,提升维护西北繁荣稳定的战略功能。
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丝路科创中心、丝路文化高地、内陆开放高地、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保护好古都风貌,统筹老城、新区发展,加快大西安都市圈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形成多轴线、多组团、多中心格局,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