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上其他国家是怎样称呼中国的为什么
有很多称呼,而且不同的时代,称呼也不一样,战国时期,称呼为Cīna(梵文)大概是秦的意思,汉代以后,随着丝绸之后打开,波斯人称呼我们Cīn,阿拉伯人称呼我们Sīn,罗马人称呼我们Sinae,希腊人称呼我们Serice。都有“丝”的意思,也就是说那时候外国人叫我们“丝国”。到了唐代,随着佛教的兴盛,我国又将Cīna这个称呼音译了回来,叫做“至那”(不带贬义的)。到了明清,俄罗斯又将我们称作Китай,和“契丹”发音极为接近(齐塔伊)。航海时代西方人在航海日记里China(中国)。但也有说法,China很早就有了,是因为中国的瓷器广受海外欢迎。
一、中国春秋战国——汉
最早记载我国称呼的是我国的邻国印度,在古印度着名的两部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首次出现了对我国的称呼:Cīna(梵文)。
三、 明清
到了明清,俄罗斯又将我们称作Китай,和“契丹”发音极为接近(齐塔伊),俄罗斯民族形成时间比较晚,他们了解的中国都是从蒙古人那里听到的,而蒙古崛起前,契丹统治了中国北方200多年。
中世纪以后,随着葡萄牙航海时代的开启,他们在航海日记里直接记录了中国,后被英国学者翻译,China一词才正式出现在英语里,直到现在。
2. 忽然想到中国历史上的所有正统的朝代和国家都是一个字的国号,除了民国和天朝,这个是为什么呢
你错了,元朝的国号是“大元”,明朝国号是“大明”,清朝是“大清”
元朝之前的确实大多一个字,比如唐国号就是“唐”,大唐只是后人习惯这么叫,而不是其国号
不过也有很多其它的国号,比如辽国在很长时间里,国号是“契丹”;明末起义军有个国号,叫“天完”
3. 清朝时候称自己的国家叫中国吗
那时后它的正式国名是大清国,“中国”是一个广义是称呼。1616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多尔衮率领清兵入关,至1659年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后又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逐步掌控全国。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间,中国的传统社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清初人口增殖,土地增垦,物产盈丰,边境无事,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相对繁荣稳定,综合国力远胜于汉唐。
鸦片战争后多遭列强入侵,中国人民进行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近代化的探索和改革。1912年2月12日,北洋大臣袁世凯诱使清帝溥仪逊位,颁布了退位诏书,清朝从此结束。
清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清朝统治者统一蒙古诸部,将新疆和西藏纳入版图,积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
干隆年间,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世界大国的格局最终确定。极盛时期的清朝,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西北包括唐努乌梁海,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亚,东到太平洋(包括库页岛),南达南沙群岛。包括50多个民族,国家空前统一。
4. 中国古代“天朝上国”的思想是怎么形成的
中国古代“天朝上国”思想的形成其实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形成的。
一:在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前,“亚洲”还不知道有“欧洲”,“欧洲”还不知道“亚洲”。信息与思想都比较封闭,中国认为中原地区就处于“世界”的中心。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天朝上国”的思想不是一时促成的,而是由于长期的强大,先进或者说封闭思想所造成的这种现象。
5. 中国这个名是从什么朝代开始叫起的为什么叫“中国”的
事实上根据法条考证,各朝代都有叫天朝或中国的例子。最早的确切考古物件中,以文字形式出现中国词汇,前11世纪的青铜器上,在西周初期。
考证表示,历朝代都有使用自称中国的例子,并不只有汉族建立的政权才说自己是中国,宋金之间就发生过谁才是正统中国的争议。
在春秋战国后,中国成为统治王朝的泛称,汉朝时则将其统治的九州地区皆称为“中国”,如《汉书·西域传》云:“及秦始皇攘却戎狄,筑长城界中国,然西不过临洮”,
在描述与匈奴等战争中以“中国”与异域外邦相对称,可见于《史记·大宛传》,载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着,颇与中国同业。或相对描述异地民族,如描述安息人为:“其俗人长大平正,似中国人而胡服”,描述新罗人为:“其言语名物,有似中国人”
韩愈《谏佛骨表》:“夫佛者…,自后汉时传入中国…”。《宋史卷列传第一百九十四》 胡安国子:“自古中国盛强, 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
《明史/志/卷三十一志第七历一/历法沿革》“大西洋归化远臣庞迪者、熊三拔等,携有彼国历法,多中国典籍所未备者。”
又如明万历帝写信给丰臣秀吉写 咨尔丰臣平秀吉,崛起海邦,知尊中国 (你崛起在海外的国家,也知道我们中国?),还有关于西域,郑和下西洋的书籍 介绍‘’其国去中国十万馀里,民物咸若 : 熙皡同风,刻石于兹永示万世‘’,如马欢与瀛涯胜览描述中,对外也自称中国 ,自己查查史书就可以知道,非常多 。
近代清朝的人确实会称呼自己是叫中国的,如大清法律中便有明确规定对外需称呼为中国,如《钦定大清会典》,《礼部·主客清吏司·賔礼·朝贡》卷五十六皆有。
另外,凡涉及中外国际交涉部分,称本国为“中国”,并本国人为“中国人”“中国人民”等,可见《修订法律大臣沉家本等奏进呈刑律》《修订法律大臣沉家本等奏进呈刑律分则草安折并清单》…等
在很多的着作都有写到,最明显的是来当时到中国的外国传教士记录,1869年,美国传教士倪维斯着作《中国与中国人》中,有清楚描述到中国人讲起自己的国名,最常用的是“中国”,发音是“Chung-Kwoh”,另一个是中华,发音是 “Chung- Hua” ,意思是在中央的国家。
其他方面有不少举例
刘铭传:中国自与外洋通商以来,门户洞开,藩篱尽撤,自古敌国外患,未有如此之多且强也。《刘壮肃公奏议/卷二、谟议略/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摺》
张之洞:此时朝鲜已与中国无涉,俄据韩则雄于东方,倭踞韩则俄永无出路。此次和约虽言韩为自主之国,但伊藤与李相明言中国不得再管韩事《张文襄公选集/张文襄公选集三/致俄京许钦差》
连横:日本与中国为邻,唇齿之国也。明亡之季,士大夫之东渡者,络绎于途。而郑氏复有渭阳之谊,往来尤繁。《台湾通史/卷十四外交志/日本聘问》
6. 为何中国陆军被称为陆军之王
这是中国人民对自己军队的爱称。
就如,你身在天朝,虽然你不知道在天朝。许多网友都称中国为天朝,虽然实为自嘲,但是回想一下清朝时自称为天朝就明白了。
为何我们老是认为中国军队为陆军之王呢?
第一:是因为,中国在抗美援朝时凭借极差的装备,坚强的革命意识,伟大的保家卫国的精神。
第二:因为中国一直以来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大的军队,没有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拥有300到500万的军队,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还是世界第一,拥有200多万军队。而中国军队很大一部分都是陆军。
第三: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陆军很快开始实现摩托化和机器化。
我们只所以认为中国陆军为陆军之王也就是在军事精神、数量、和现代化这三者上建立的。
希望采纳
7. 外国人歧视中国人的称呼
第一个,Seres(丝国)
古希腊和罗马、地中海一些国家对中国的称呼,当时洋人看到中国丝绸,惊为圣物,只有超级贵族才能穿得起,因此就把中国成为丝国。汉朝开始的丝绸之路,主要贸易物品就是丝绸。
第二个,China
这个一直沿用至今,是瓷器的意思,除了丝绸之外,洋人还特喜欢中国瓷器。其实,china来源于地名的谐音——“昌南”镇,景德镇的之前名称,随着这个地方的瓷器闻名,逐渐就成了中国的代名词。
第三个,Chink(清国人)
这是一个种族歧视的词语,意思是窄眼、小缝隙,起源于19世纪末。因为当时大清实在太让人无语,鸦片战争被打败了之后,依然不思改变,最后竟然被改革开放30年的日本击败,不被嘲笑可能吗?
第四个,Chinoiserie(中国风)
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时,欧洲正在发生巨变。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用遥远东方的事情,来说明欧洲需要改变,尤其是选官制度,就是这一时期欧洲引进了科举,形成现代欧洲文官制度。
第五个,掌柜国
这是朝鲜对大清的称呼。因为清朝人会做生意,很精明,所以朝鲜人给予这么一个称呼,带有贬义,意为守财奴。中华一直是礼仪之乡,但清朝改变了,所以朝鲜人嘲笑清朝人。
第六个,Nuoc Tau(船国)
这是越南民间对中国的叫法,因为古代中国人去越南,如宋明时期,常常乘坐大船而去,越南人很羡慕中国发达的造船技术,于是就这么称呼中国了。
第七个,唐人
由于大唐的广博胸怀,气吞万里如虎,影响力惊世,如今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唐人街”。唐朝灭亡以后,海外很多国家如日本、欧美国家、东南亚国家,继续称中国人为唐人。
第八个,生理人
这主要是16、17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对华人的称呼,由“生意人”转译而来,但一定程度上带有歧视性。当时西班牙人还狂妄的号称,60人就能征服中国。
第九个,清国奴
这是日本和朝鲜对清朝人的称呼。这两个国家一直不认可清朝的正统身份,认为清朝统治者是蛮夷,当时清人只是满洲贵族的奴才。他们认为,中国已经没了中华文明,正统文明花落日本和朝鲜了。
第十个,支那
这是近代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蔑称。在甲午战争之前,尤其是清朝之前,日本人一直把中国当成天朝上国,但甲午战争赢了大清,让日本人对大清开始了蔑视。支那最早来源于印度对中国的称呼,有智慧之意。
另外,关于外国人对中国的称呼,还有汉人(主要是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国的称呼),尼堪(满人崛起时对汉人的歧视蔑称)等。当然,每个朝代的时候,外国人正式的称呼是:汉人、唐人、宋人、明人等。
8. 把我们的国家从什么时间开始叫做"中国"的
什么是中国?如果我们今天的中国的话,大家不会有什么疑问,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它是一个国家的政治或者地域的概念,但是历史上面可不是这样。中国最早这个词儿,我们现在发现是在出土的一件铜器上面,叫做“何尊”,上面有中国这两个字,时间大概在西周的初年,一般地说,也就是大家认为公元前11世纪的时候,离今天已经三千多年了。那个时候中国是什么意思呢?主要的是指被周朝所推翻的商王朝,它统治的中心地区。以后我们看到在《书经》里面,在《诗经》里面都有中国这个词,到了春秋战国的时候,中国这个字出现得越来越多,那么它指什么呢?它主要还是指当时王朝统治的中心地区。但是以后,随着中央王朝它疆域的扩展,特别是在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权政权以后,那么它的统治区,基本上就称为中国了。周围逐步逐步随着来自中原的人民它迁移,慢慢把当地周边的少数民族,也都变成了汉族了,都是华夏的人了,中央政府开始在各地建立它的郡县,它的行政机构了,这样逐步逐步扩大了,中国的概念也逐步逐步扩大了。
不过,一直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以前,中国还不是我们王朝正式的代名词。比如清朝,它一般不叫中国,叫大清。你们看它挂的旗子,平时的文书,我大清,大皇帝,什么什么都大清。当然以前的话,明朝它不会叫中国,大明,皇明都这么来的。但是慢慢慢慢,特别我们发现到明朝以后,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叫中国,主要是外国人、西方人到中国来,他们喜欢用China来称呼中国。我们知道中国这两个字,可以称为China,但是也可以翻译成CentralEmpire,中央王朝,中国这多好,所以以后就是清朝的时候,他们有的时候西方称中国为中国,我们自己也称中国。
外国称中国,从明朝开始,最初是一些周边国家比如尼泊尔老挝等这样叫
9. 为什么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农名起义运动,是有它道理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那朱元璋集团,算不算最大的农民起义运动?
红巾军起义是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等领导的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于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的颍州。因起义军头裹红巾,故称"红巾军",又因其烧香聚众,亦称"香军"。1355年-1363年,刘福通在亳州(今安徽亳州谯城区)立韩林儿为"小明王",国号"大宋"。1363年,刘福通孤立无援,军事斗争失败,投奔当时已经拥兵自重,独立发展的朱元璋。原属红巾军的朱元璋独树旗帜,将韩林儿杀害,1368年正月,在南京称帝,建元洪武,国号大明。
可见,红巾军存在的时间,是12年,比太平天国少了一年。但是它控制的范围,只有安徽、河南、湖北等几个省,远不及太平天国的。
朱元璋主要是在刘福通后期,才正儿八经独立发展。时间上只用了6年时间,就拿下大都了。刘福通死后,红巾军已经瓦解变质。各地大将自立为王,已经变成了新贵族,新地主阶级,新土豪绅士集团间的军事对抗,已经不再是农民军了。
此时他们为了争夺江山,打来打去,已经不再将推翻元朝,作为第一要务。这是新贵族间,新老贵族间的生死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