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在二战时期为什么要派遣远征军
说好听点是国民政府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抗击日本法西斯,实际是为了保障唯一一条外援线——滇缅公路的畅通 同时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当然,背后还有很多复杂的因素,特别是美国的态度。美国从保护其在亚太的利益出发,也选择了支持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2. 中国远征军出征的直接原因
日本人通过长期的战争,国内资源,人源消耗严重,如果打持久战,日本必输!!由于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的顽强抵抗,日本人损失惨重,所以转而实行封锁,分裂政策,先扶植汪伪政府,然后封锁沿海城市。当时的中国,全国一天只能产200斤的汽油,可见中国战争物资百分之90全是由国外进口的。沿海被封,唯一的国际运输线路只有缅甸公路,所以,日本人一定要占领。一旦占领,中国将无力与日本人交战,不战自败,所以双方对缅甸都志在必得,这是中国远征军出征的最直接的原因
3. 中国远征军的作用和意义的 哪位高人知道的 给说说啊 谢谢啊
有两个意义:一军事上讲打通了滇缅公路,为同盟国给中国的抗日战争的物资疏通了通道,为中国的抗日战争的物质保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二是中国加入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极为重要的标志。三为中国今后在世界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当年为什么会有中国远征军
主要原因是处于自身安全的考虑,防止日本占领缅甸,切断中国最后一条国际补给线滇缅公路,经云南进入中国,与中国境内的日军夹击西南大后方,再加上1941年《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的签订,国民政府组成远征军赴缅甸协助英军作战。
远征军在东南亚的战况主要分为2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2年2月-6月,这支远征军总计10W人,下辖第5,第6和第66 3个军,其中第5军是国民政府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之一,第5军的200师是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经历了同古保卫战,取得了仁安羌大捷,此后由于中英2国在协同作战方面的分歧(更多是英国不厚道),没能阻止日军在缅甸的前进,远征军撤退回国,第5军的新22师和新38师撤往印度,200师在翻越野人山时遭遇重大损失,师长戴安澜将军阵亡,至此第一次远征失败,远征军伤亡5W多人(其中3W人死在野人山的丛林里)。
第二阶段:1943年3月-1945年4月:第二次远征主要由2支部队,第一支就是在第一次远征时撤往印度的新22师和新38师,这2支部队在印度接受了一年的全套美式训练,并且完全按照美国陆军的模式进行装备,国内大批知识青年,投笔从戎,新22师和新38师为基础扩编为新一军和新六军,组成了中国驻印军,第二支就是国内成立的中国远征军,下辖7个军,也是全套美式装备(不过和驻印军的装备不能比),但是兵员素质和战斗力比驻印军要低不少。驻印军在缅北大反攻(胡康河谷,孟供河谷战役)中歼灭日军18师团全部,及53师团、第2师团、第56师团各一部,打通了三分之二的滇缅公路,而中国远征军(史迪威指挥)的7个军在进攻日军56师团腾冲,龙陵一线时受挫,历经4个月才攻下,自身损失超过6W。
5. 中国远征军是怎么回事
中国远征军是根据一九四一年成立的中英军事民盟而组织的。当一九四○年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六月四日英法军在敦克尔克弃甲丢盔大溃败之后,英伦三岛岌岌可危,英国希图借中国人民长期抗战的伟大力量,支援它在远东殖民地特别是缅(缅甸)、印(印度)、马(马来亚)方面的军事,挽救远东大后方的危机。同时,在中国方面,为了要取得抗战最后 的胜利,当时也必须确保滇缅路这条最后国际交通运输线。因此,自一九四○年十月间起,英国首先开放封锁已久的滇缅路,接着酝酿中英军事民盟。一九四一年春,英国邀请“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到缅甸、印度、马来亚作军事考察。以后几经协商,才在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签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成立中英军事同盟。 根据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的意见,中英军事同盟本来早应成立,以便中国军队及早开入缅甸布防。可是英方迟迟不决,直到一九四二年二月间,中国军队才先后动员入缅;三月十二日,即仰光失守后第四日,才正式成立“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原定第二路在越南方面,以后情况变化未发表),指挥三军在缅甸与英军并肩作战。这就是本文所称的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随着当时情况的发展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和三种不同任务、不同作战地区的组织。前一阶段,自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一日中国军队动员入缅开始。属于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指挥范围。第一次入缅远征失败后退入印度的部分军队改称为“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简称“驻印军”或“中国驻印军”;另一部分军队退至本国境内怒江东岸,连同以后新增加的部队到一九四三年春重新成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司令部”,此为后一阶段。但因一般都称“远征军”,以致历史资料中,经常混淆不清。特别是这三种任务不同的部队在三个战区作战,先后又统归史迪威指挥,更易造成错觉。 现在我把中国远征军前后两个阶段、三种情况的实际组织分述如次:第一阶段:可以概括为自珍珠港事变、日寇侵缅、中国出兵远征的时期。 时间:自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一日中国军远征军开始入缅起,至一九四二年八月间。 地点:包括全境内同古(即东瓜)、叶带西、斯瓦、仁安羌(即彦南阳)、乔克巴当、棠吉(即东枝)、腊戍、曼德勒(即瓦城)、惠通桥诸战役及失败后分头撤退的地点。 部队番号及指挥官: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司令长官卫立煌,未到任,由杜聿明代理,继任罗卓英,副司令长官杜聿明;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兼,第二百师师长戴安澜、新二十二师师长廖耀湘、第九十六师师长余韶,游击司令(即第五军新兵训练处)黄翔;第六军军长甘丽初,第四十九师师长彭璧生、第九十三师师长吕国铨、暂五十五师师长陈勉吾;第六十六军军长张轸,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新二十八师师长刘伯龙、新二十九师师长马维骥。 第二阶段:可以概括为准备反攻及打通中印公路(亦称史迪威公路)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又分为两个方面:印度方面:时间:自一九四二年八月间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及新二十二师、新三十八师等部队退入印度至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止。 地点:包括中缅印边境孟拱、密支那、八莫及畹町会师、打通中印公路诸战役。 部队番号及指挥官: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总指挥史迪威兼,副总指挥郑洞国(前为罗卓英);新一军军长郑洞国,继任孙立人;新三十师师长胡素,继任唐守治;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继任李鸿;第五十师师长潘裕昆;新六军军长廖耀湘,新二十二师师长李涛,第十四师师长龙天武。 中国方面: 时间:自一九四三年四月前后至一九四五年三月前后。 地点:包括中缅边境松山、腾冲、龙陵、畹町会师诸战役。 部队番号及指挥官;远征军司令长官司令部司令官陈诚,继任卫立煌,副司令长官黄琪翔;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第二军军长王凌云、第六军军长黄杰,第七十一军军长钟彬、第五军第二百师师长高吉人;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第五十三军军长周福成、第五十四军军长阙汉骞;直属部队,第八军军长何绍周。本文所述,只是远征军第一阶段一些惨痛的回忆。
记得采纳啊
6. 最终推动国民政府下令中国远征军出征的原因是什么
4月4日,罗斯福再次致电蒋介石,强烈要求中国远征军开始反攻。4月中旬,马歇尔电令暂时停止发送援助中国远征军的各类物资,中国远征军出动后再恢复供应。据此,霍恩将军把4月份供给中国远征军的734吨作战物资调拨给美军第14航空队使用。
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4月13日发出了“策应驻印军攻击密支那”的电令。17日,远征军长官部拟订出作战计划。
7. 中国当时在抗日期间为什么还派远征军去缅甸
为了打通滇缅公路获得国际援助。
在中国全面抗战中,云南是中国与反法西斯同盟国联系并取得援助的陆、空国际通道滇越铁路、滇缅公路、驼峰航线、中印公路的所在地,为防御日军从中南半岛北犯中国战场西南大后方的最后战略屏障。
1940年6月,日本乘英国在欧洲战场身处困境之机,胁迫英国关闭了中国唯一的对外口岸滇缅公路,英国被迫妥协 ,与日本签订了封路协定,企图以牺牲中国为代价,阻止日本攫取英国在亚洲的殖民地。
1940年9月23日,日军从陆路和海陆路进入法属印度支那北部,完全切断了中越国际通道。中越、中缅国家通道被切断,进一步增加了中国抗战的困难。
1941年,日本陆相东条英机为了彻底扼杀中国对外运输,纠集了相当于10个师团的兵力,东起浙江宁波,南迄雷州半岛,发动了一连串的海上封锁作战。
2月4日切断香港到韶关的运输线,3月3日攻占雷州半岛,3月底占领并破坏汕头、潮州一带港端口,4月中强行登陆福州附近的马尾地区,4月19日占领浙江诸暨,封锁了从宁波到温州最后的缝隙,中国海上通道被完全封锁。
中国为了取得抗战最后的胜利,必须确保滇缅路这条最后国际交通运输线。缅甸等地为争取国外援助的最后生命钳制线。
如果滇缅公路不保,外援即无法轻易进入中国,与日本的作战也将陷入补给不足之劣势,因此中华民国方面极力争取与英国间的军事同盟以保障作战资本,派遣军队入缅与英军协同作战。
(7)中国为什么要远征军扩展阅读:
滇缅公路的价值意义:
第一,从战略意义上看,滇缅公路在抗战初期抢筑成功,对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妄想是一个有力的回击,而对于中国来说,滇缅路成了维系中国和东南亚两大战区的纽带,大批援华物资源源不断运入中国,打破了日军的封锁战略。
第二,滇缅公路被誉为“抗战输血管”,从物资上给抗战巨大的支持。据统计,缜缅公路货量1939年为27980吨,1940年为61934吨,1941年为132193吨。
在运入外国援华物资的同时,也输出了大量英美所急需的作为偿还物资的钨、铜、锡等有色金属及桐油等物资,支持了英美的反法西斯斗争。
第三,滇缅公路的迅速建成有利于后方民族工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战时交通状况的改善使得内迁的工厂迅速恢复了生产。因此,滇缅公路为中国抗战的胜利奠定了有力的物资基础。
第四,滇缅公路的修筑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提高了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和决心。中国人民在缺乏先进工具的情况下在短短九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一项连英美专家都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伟大工程。
在当时严重失利的抗战形势下,这对于国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也使世界充分认识到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远征军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滇缅公路
8. 中国远征军为什么要缅北大撤退和进入野人林
中国远征军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可歌可泣的军对生涯,我们的远征军为了祖国的安宁做出了重大的牺牲了,而当时从缅北大撤退进入野人林是迫于无奈,只能这样做,才能避免全军覆没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