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人容易缺乏哪几种维生素
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极少,可一旦缺乏就会导致代谢紊乱,出现缺乏病。其中人体容易缺乏的是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P、维生素B6及维生素C,这些维生素的缺乏应该特别要引起注意。下面分别介绍一下它们的生理作用、需要量、缺乏症的表现,以及那些食物富含维生素。以便人们可以及时发现及时补充。
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A缺乏的主要表现是夜间视力下降,夜盲,眼睛干涩易疲劳,眼干燥症;皮脂分泌减少,皮肤粗糙,鳞片状脱落,易感染;儿童、青少年缺乏可导致生长缓慢,发育不良。
天然的维生素A只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植物中的胡萝卜素进入人体后可在肝脏中转变为维生素A,所以胡萝卜素又被称为维生素A原。最好的维生素A来源是动物食品,动物肝脏如鸡肝、鱼肝维生素A的含量都非常丰富;肾脏、心脏、脾含量也比较高,而肌肉中则很少或者没有。绿色植物中含有的胡萝卜素较高,故也是维生素A的重要来源,而且胡萝卜素的含量与植物的绿色深浅关系密切,叶子颜色越深,胡萝卜素的含量越丰富,而且嫩小的蔬菜胡萝卜素的含量也较高。倘若食物中维生素A的含量来源不足,可口服一些鱼肝油来补充维生素A。
维生素D缺乏当缺乏维生素D时,可导致儿童生长迟缓、牙齿发育不健全,小儿易患佝偻病,可导致老人全身乏力、骨质疏松,甚至有疼痛、骨折等症状。佝偻病初期,提高神经兴奋性,患儿出现烦躁、夜惊、多汗,头部常在枕边转动摩擦形成“枕秃”,严重者逐渐发展为骨骼变形,如O形腿、x形腿、鸡胸等。
动物的肝脏中含有比较丰富的维生素D,特别是海鱼的肝脏中,其中比目鱼、剑鱼含量最高。禽蛋类的含量也比较高。奶类的含量不高,故以奶类为主食的婴儿和儿童应适量的补充鱼肝油,这样对生长发育有利。另外,维生素D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进行阳光浴,在阳光的照射下人体皮肤内的胆固醇物质可以转变成维生素D,对通常成年人而言,经常接受日照,可以不必另外再补充维生素D。但需要注意的是维生素D和维生素A都是脂溶性维生素,可以贮存在体内,倘若过高剂量的补充,会引起维生素A、维生素D中毒。
维生素B1缺乏正常情况下神经系统主要是依靠糖类的氧化获得能量,当体内维生素B1缺乏时,糖类代谢发生障碍,神经系统缺乏能源,以致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心情烦躁、健忘、思想不集中、易疲倦、失眠心慌,严重者会出现心血管症状,如心悸、气喘、血压低、浮肿。这些症状也被称为脚气病。
维生素B1广泛分布在植物中,其中谷类、豆类、酵母、干果含量很丰富。但谷类中的维生素B1主要存在于谷皮、米糠中,而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精白米、精白面中,几乎去除了所有的维生素B1,所以精制谷米尽量少吃,多吃杂粮。此外,动物内脏中的心、肝、肾、脑及瘦猪肉、蛋类等的含量也较高。
缺乏维生素B2人体内维生素B2缺乏可出现多种非特异性的症状,如唇炎、舌炎、口角炎、眼睑炎、视力疲劳、脂溢性皮炎等。
维生素B2多集中在肝、肾、蛋黄、奶类、酵母以及绿叶蔬菜等少数食物中。但在烹调、贮存的过程中维生素B2的损失较大,且遇光易被破坏。故应采用合理的烹调方法。
维生素PP缺乏维生素PP缺乏会导致癞皮病,其典型的症状是皮炎(裸露皮肤)、腹泻及痴呆。
维生素PP在各种动植物食品中广泛存在,但大多含量较少,动物的肝脏含量比较丰富,其次是肉类、豆类、全谷、花生和酵母。在谷类中玉米的维生素PP含量虽比大米高,但玉米中的维生素PP不是游离型的,而是结合型的,机体吸收利用困难。若将一些碱加入玉米中可使结合型的变为游离型的,从而有利于吸收。
维生素B6缺乏缺乏维生素B6时表现为贫血、记忆力下降、神经衰弱,儿童发育迟缓,反应迟钝。
人体可以从两方面获得维生素B6,一方面从含量比较高的食物中摄取,如蛋黄、肉类、鱼类、全谷、白菜、豆类。另一方面体内的肠道细菌可合成一部分。通常情况下,成人不会缺乏维生素B6,但是孕妇、在高温及受电离辐射、照射环境工作的人,需要维生素B6较多,而且服用异烟肼和口服避孕药的人,也应适当摄入较高的维生素B6,因为这些药物都是维生素B6的拮抗剂,可使维生素B6的吸收和利用降低。维生素C缺乏缺乏维生素C经常表现为季节性特征。在北方的夏秋季,蔬菜、水果较丰富,基本不会缺乏维生素C。但在冬季,蔬菜水果来源减少,并且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存放,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蔬菜水果中的维生素C,这样很容易导致缺乏维生素C,造成人体细胞间质这种粘连物质的合成障碍,增加血管壁的通透性,易导致坏血病,其症状表现为疲倦、虚弱、急躁、关节疼痛、牙龈出血、牙周炎、鼻出血。严重者出现眼结膜、视网膜及大脑出血。另外,在高温、寒冷、缺氧条件下劳动或生活的人,经常接触铅、苯、汞、砷等有害物质,所以,应酌情提高摄入维生素C的量。大剂量使用时,应遵医嘱,以免因长期大量的摄入维生素C而产生不良后果。
维生素C最主要的来源是水果和蔬菜,特别是酸味水果,如橙子、柠檬、柑橘、芥菜、菠菜、辣椒、圆白菜等。虽然肉类不是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但在心、肝、肾、脑、胰腺中也有一定含量。合理饮食才是养生之道
‘贰’ 中国人缺少什么
中国人缺少团结,勇气,素质,自信,自强;
因为不团结自己整自己,
因为没有勇气多数选择沉默;
因为没有素质搞的到处一团糟污染重
因为没有自信不敢反驳发达国家
因为不会自强才会存在很多寄生虫吞噬财力物力
‘叁’ 大多数中国人都缺钙,造成缺钙的原因有哪些
补钙,是中国家长们经常提起的一件事情,孩子说腿抽筋,腿疼,父母一般都会注重补钙,除了食用钙片以外,平时在饮食方面会很注重。中国是全世界上饮食结构最健全的国家,但是我国城乡居民饮食日常平均含钙摄入量为388.8克,成人每日应该摄入钙含量为800克,我们每日吃的食物种类繁多,但是摄入钙的含量只有国际水平的一半,导致我国国人非常的缺钙。所以,我国居民普遍缺钙。
人体对钙吸收还有很多制约因素,一般中老年人特别是绝经后的妇女,雌性激素分泌减少,会对钙的吸收减少;现在的人饮食大多不健康,胃肠道饮食消化不好,对于钙的吸收也有阻碍;特别喜欢吃肉的人,几乎不食用其他食物,也会导致钙吸收困难;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也会导致钙吸收减少;在现代人们饮食生活多不健康,大量饮酒,大量吸烟,过量的浓茶咖啡,不食用早餐或者简单食用,都会导致钙的减少了流失。
‘肆’ 中国人普遍缺乏的营养元素主要有哪几种
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极少,可一旦缺乏就会引起代谢紊乱,出现缺乏病。其中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P、维生素B6及维生素c在人体内容易缺乏,这些维生素的缺乏在营养上应该特别引起注意。下面分别介绍一下它们的生理作用、需要量、缺乏症的表现,以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便人们可以及时发现及时补充。
维生素A缺乏
维生素A缺乏的主要表现是夜间视力下降,夜盲,眼睛干涩易疲劳,眼干燥症;皮脂分泌减少,皮肤粗糙,鳞片状脱落,易感染;儿童、青少年缺乏时可致生长缓慢,发育不良。
天然的维生素A只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植物中的胡萝卜素进入人体后可在肝脏中转变为维生素A,所以胡萝卜素又称为维生素A原。维生素A最好的来源是动物食品,动物肝脏如鸡肝、鱼肝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肾脏、心脏、脾含量也较高,而肌肉中则很少或者没有。绿色植物中含有较高的胡萝卜素,故也是维生素A的重要来源,而且胡萝卜素的含量与植物的绿色深浅有密切的关系,叶子颜色越深,胡萝卜素的含量越高,而且嫩小的蔬菜胡萝卜素的含量也较高。如果食物中维生素A的含量来源不足,可口服一些鱼肝油来补充维生素A。
维生素D缺乏
当维生素D缺乏时,儿童可致生长迟缓、牙齿发育不良,小儿易患佝偻病,老人可致全身乏力、骨质疏松,甚至有疼痛、骨折等症状。佝偻病初期,神经兴奋性提高,患儿出现烦躁、夜惊、多汗,头部常在枕边转动摩擦形成“枕秃”,严重者逐渐发展为骨骼变形,如0形腿、X形腿、鸡胸等。
维生素D在动物的肝脏中含量较高,特别是海鱼的肝脏中,其中比目鱼、剑鱼含量最高。禽蛋类的含量也较高。奶类的含量不高,故以奶类为主食的婴儿和儿童应补充适量的鱼肝油,这样有利于生长发育。另外,维生素D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接受日光的照射,在日光照射下人体皮肤内的胆固醇物质可以转变成维生素D,对一般成年人来说,经常接受日照,可以不必另外再补充维生素D。但需要注意的是维生素D和维生素A都是脂溶性维生素,可以在体内贮存,如果补充的剂量过高,会引起维生素A、维生素D中毒。
维生素B1缺乏
正常情况下神经系统主要是依靠糖类的氧化获得能量,当体内缺乏维生素B1时,糖类代谢发生障碍,神经系统的能源不足,以致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心情烦躁、健忘、思想不集中、易疲倦、失眠心慌,严重者出现心血管症状,如心悸、气喘、血压低、浮肿。这些症状也被称为脚气病。
维生素B1在植物中分布广泛,其中谷类、豆类、酵母、干果含量很高。但谷类中的维生素B1主要存在于谷皮、米糠中,而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精白米、精白面中,维生素B1几乎都被去除,所以尽量少吃精制谷米,多吃杂粮。此外,动物内脏中的心、肝、肾、脑及瘦猪肉、蛋类等的含量也较高。
维生素B2缺乏
人体内缺乏维生素B2可出现多种非特异性的症状,如唇炎、舌炎、口角炎、眼睑炎、视力疲劳、脂溢性皮炎等。
维生素B2的分布多集中在肝、肾、蛋黄、奶类、酵母以及绿叶蔬菜等少数食物中。但维生素B2在烹调、贮存的过程中损失较大,且遇光易被破坏,故应采用合理的烹调方法。
‘伍’ 当今国人缺少的是什么
一是缺少社会对我们的要求;更加缺少社会对我们的保障。我不太能够分得清楚究竟是前种“缺少”还是后一种“缺少”,导致中国人目前的焦灼、烦燥和郁闷。
‘陆’ 中国人容易缺乏哪几种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占人体的体重不超过0.1%,但是它们却有着极为重要的生理功能,它们和维生素一样缺乏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铁缺铁症状:缺铁可减少血红蛋白的含量,发生缺铁性贫血,食欲减退、烦躁、无力、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免疫功能降低、指甲脆薄、反甲且出现纵脊是其常见现象。脑缺氧时可导致健忘,此外,还有口腔炎、唇炎、皮肤和头发干燥等症状。
铁含量丰富的食物:动物肝、肾、瘦肉、蛋黄、鱼、海带、木耳、香菇、菠菜、芹菜、豆类、枣、红果、樱桃、西红柿等。
锌缺锌症状:生长、发育停滞,食欲减退,味觉、嗅觉异常,或有异食癖,伤口愈合不良。皮炎。妇女不孕等。
锌含量丰富的食物:鱼类、贝壳类、肉、蛋、动物肝脏、豆类、全谷、粗粮、坚果等。
铜缺铜症状:缺铜可引发小细胞性贫血,出现骨骼生成障碍,骨质疏松、变软,毛发卷曲没有弹性,头发和皮肤缺失色素,引发白癜风及脱发症。婴儿缺铜可表现为进行性脑软化。
铜含量丰富的食物:动物肝脏、肾脏、贝壳类、豆类、核桃、芝麻、可可粉、葡萄干、坚果、辣椒、茶叶。
碘缺碘症状:嗜睡,心率加快,性功能衰弱,甲状腺肿大(粗脖子)。儿童缺碘可导致生长停滞、发育不全、智力低下、矮小,发生呆小病(即克汀病)。
碘含量丰富的食物:海鱼、海带、紫菜、海参、海盐以及含碘食盐。
硒缺硒症状:食欲减退、心悸、头晕、无力、气短(劳累后加重),严重者面部及下肢水肿,少尿,出现一系列的心脏病的体征,即克山病。
硒含量丰富的食物:海产品、蛋类、芝麻、麦芽、动物肝脏、大蒜、蘑菇、芦笋。
锰缺锰症状:成人出现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性功能障碍;儿童则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骨骼畸形。
锰含量丰富的食物:干豆、茶叶、粗粮、坚果、绿色蔬菜等。
铬缺铬症状:铬缺乏易患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
铬含量丰富的食物:粗粮、肉类、酵母、干酪、黑胡椒、可可粉。
微量元素具有高度的生物活性,在人体内维持恰当的比例时,才对健康有利。缺乏时要及时发现及时补充。但在补充时,用量不可过大,不然会出现微量元素中毒,对危害人体。
‘柒’ 中国人缺什么营养
中国人最缺什么营养素
1缺钙
根据第三次全国营养大调查,中国人目前最缺乏的是钙。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还不到400毫克,仅达到RDA(如果人体长期摄入某营养素不足,就会发生缺乏症的危险。当摄入量达到某一数值时,人们就没有发生缺乏症的危险。该数值称为RDA值。)要求的800毫克的49.2%。
因为缺钙而引起各类骨病屡见不鲜,比如骨质疏松、手足抽搐症、骨发育不全、佝偻病等。家庭日常的食物中,含钙较多的有牛奶、奶酪、鸡蛋、豆制品、海带、紫菜、虾皮、芝麻、山楂、海鱼、蔬菜等。
2缺铁
目前我国居民每天摄入的铁量已达到RDA值,但由于其摄入的铁主要是来自于大米、坚果、黑叶蔬菜等植物中的非血红素铁,其利用率和吸收率较低,远远低于动物性食物中所含铁的吸收率。加之,我国居民习惯食用谷物,而谷物中含有浓度较高的植物酸,植物酸会明显抑制人体对铁的吸收。
所以,尽管我国居民摄入的铁量不低,但真正被人体吸收的铁却较少,并不能满足人体的需求,这使得我国居民存在着广泛的贫血现象,尤其是妇女、儿童和老人。人体缺铁时,可引发缺铁性贫血,出现食欲减退、烦躁、乏力、面色苍白、心悸、头晕等症状。
3缺维生素A
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476微克(其中157微克为维生素A,319微克来自β-胡萝卜素的转化),仅为RDA要求的800微克的61.7%。维生素A的主要作用是维持暗光下的视觉功能以及维护上皮细胞组织的健康。维生素A缺乏的人有可能会出现一些皮肤干燥、粗糙,眼睛干涩、怕光的现象。直接影响骨质状况的成分是钙与维生素D,而中国大城市人群(20岁以上)中,维生素D正常的人仅占0.67%,严重缺乏者达到21%。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它是调节钙代谢的三大激素之一,可以防治骨质疏松和儿童佝偻病,对骨骼健康非常重要。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它的作用还远不止这些。近年的研究证实,维生素D缺乏还与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脂肪肝、类风湿性关节炎、口腔疾病、多发性硬化症等常见慢性病有关。
身体难受,可能缺营养素
以下一些身体小信号,大家可以对照着检查一下。如果发现自己也有同样问题,一定要及时调整饮食。
眼睛干涩、充血,容易紧张
B族维生素是中国人最容易缺的维生素之一,尤其是维生素B2。英国皇家全科医师学会会员丹宁博士称:
“B族维生素能调节眼窝内的液体总量,缺维B2时,眼睛表面的血管容易感染,导致眼睛干涩、结膜炎和红血丝。”维B2和所有皮肤黏膜方面的疾病都有关,比如口腔黏膜溃疡、牙龈红肿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最好先补维B2,如果还不好,再考虑其他原因。此外,B族维生素有减压作用,还能增强人的注意力、改善认知能力。缺维B的人,常常容易紧张。
含维B食物:奶制品、肉类、肝脏。
每日推荐量:维B2——英国男性1.6毫克,女性1.2毫克;中国男性1.4毫克,女性1.2毫克。王兴国指出,很多食物都含维B2,但又没有一种特别丰富,所以可能缺乏时,最好吃补充剂。
肌肉痉挛、失眠缺镁
厄休拉·阿伦斯表示,英国人普遍缺镁,因为他们的膳食多以快餐、汽水、薯片、饼干和细粮等低镁食物为主。大量食用奶制品等含钙量丰富的食品,也会降低体内镁含量。
中国人缺镁并不是很严重,可能和我们吃较多杂食有关。不过,常吃快餐和薯片的年轻人要多加小心。镁对于向肌肉传递信号的神经元至关重要,还能帮助身体产生更多褪黑素,调整人的睡眠规律。因此,轻微缺镁会导致肌肉痉挛和失眠。不过,可能英国人由缺镁导致的肌肉痉挛比较多,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它更多和缺钙有关。严重缺镁会引发心脏病和胃肠疾病。
含镁食物:玉米、全谷物食品、果脯、蘑菇和坚果。如果选择补充剂,要注意避免摄入奶制品和含钙丰富的食物。
每日推荐量:英国300毫克,中国350毫克。300毫克相当于9勺半玉米面、240克粗粮面条、11片全麦面包、20颗无花果、22颗小胡桃(镁的最佳坚果来源)。
尿道感染、伤口愈合时间长
西方人吃肉多、蔬菜少,因此更容易缺维C;在中国,缺维C的多是饮食不规律的年轻人。研究表明,维C可减少尿道里有害细菌的数量,如果缺乏,容易发生尿道感染。
它对于胶原蛋白的构成、皮肤组织的强健和伤口愈合也非常重要,只要微量缺乏,很快就会出现擦伤增加、经常淤青、伤口愈合时间长等现象。严重的维C缺乏会导致坏血病。
含维C食物:柑橘类水果、西兰花、红色蔬菜(西红柿、红叶卷心菜等)。
每日推荐量:维C是水溶性维生素,身体不能储备,所以需每天补充。英国推荐量60毫克,中国100毫克。60毫克相当于2个猕猴桃、8.5勺番茄汁。多补维C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因为多余的会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手脚冰凉缺硒
硒可以调节甲状腺功能,而甲状腺分泌激素,掌控身体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轻微缺硒的人血液循环不好,会觉得手脚冰凉;严重缺硒则导致免疫力低下、视力减退、易患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硒有一定的解毒作用,能和体内重金属结合,减少它们的危害。
含硒食物:最好的是贝类海鲜等,其硒含量比较稳定。
每日推荐量:英国男性75微克,女性60微克;中国50微克。英国推荐量相当于1.5个金枪鱼三明治、175克鳕鱼。
皮肤干燥粗糙缺维生素A
大多数人都是轻微缺少维A,真正严重缺乏的人很少。维A以保持皮肤的柔软、弹性着称,皮肤干燥、粗糙,暗光下视力差,小孩反复呼吸道感染都与它有很大关系。
含维A食物:猪肝、鸡蛋、奶制品、红色和橙色果蔬。
每日推荐量:英国0.8毫克,中国800国际单位。相当于100克黄油、2根胡萝卜、3/4个红辣椒和3块哈密瓜。
经前期紧张缺锌
中国人缺铁和锌比西方人更严重,和我们吃海产品、肉相对少有关。美国研究发现,女性在月经来临前的13天内,体内锌含量非常低,导致黄体酮和内啡肽分泌不足,因此心情非常紧张焦虑、痛感也会增强。“严重缺锌会影响前列腺健康,或导致孩子偏食、有吃土等异食癖。”陈霞飞说。
含锌食物:贝类、肉类、腰果、粗杂粮。
每日推荐量:英国15毫克,中国男性15毫克,女性11.5毫克。相当于3只牡蛎、2只螃蟹、272克牛肉。
疲劳、嗜睡缺铁
血液中运输氧气的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就是铁元素。阿伦斯说,稍微缺铁会让人疲劳、嗜睡,觉得死气沉沉、没精打采,严重的话会引起缺铁性贫血。王兴国认为,中国人缺铁更严重,这和我们多从植物中吸收铁有关,菠菜中含铁多,但吸收率只有1%,远不如吃瘦肉补充的铁好吸收。
含铁食物:红肉是最佳来源,其次是蛋黄和果脯。维C有助铁吸收,但茶叶里的单宁酸阻碍铁吸收。
每日推荐量:英国14毫克,中国男性15毫克,女性20毫克。14毫克相当于360克粗粮面条、51个杏脯、2个煮鸡蛋。
手脚麻痹缺钾
爱吃咸、爱出汗、常喝酒吸烟的人,体内的钾都容易流失。钾会影响神经传导,轻微缺乏让人觉得手脚麻痹、无力,严重了会影响心脏健康。含钾食物:杏仁、花生、扁豆、芦笋。
每日推荐量:英国3500毫克,中国2000毫克。3500毫克相当于8.75根香蕉、31颗杏脯、7个烤西红柿(烘烤减少西红柿水分,增加钾元素密度)。
‘捌’ 中国人一般缺乏哪些微量元素
人体是由各种元素组成的一个有机体。按各种元素在人体中所占的比例可分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宏量元素共有11种,按需要量多少的顺序排列为: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其中氧、碳、氢、氮占人体质量的95%,其余约占4%,此外,微量元素约占1%。在生命必需的元素中,金属元素共有14种,其中钾、钠、钙、镁的含量占人体内金属元素总量的99%以上,其余10种元素的含量很少。习惯上把人体内所占比例高于0.01%的元素,称为宏量元素,低于此值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如铁、锌、铜、碘、铅等。人体若缺乏某种宏量元素,会引起人体机能失调,但这种情况很少发生,一般的
~~~~~~~~~~~~~~~~~~~~~~~~~~~~~~~~~~~~~~~~~~~~~~~~~~~~~~~~~~~~~~~~
饮食含有绰绰有余的宏量元素。微量元素分必需元素、非必需元素和有害元素三类。必需微量元素虽然在体内含量很少,但它们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没有这些必需的微量元素,酶的活性就会降低或完全丧失,激素、蛋白质、维生素的合成和代谢也就会发生障碍,人类生命过程就难以继续进行。
~~~~~~~~~~~~~~~~~~~~~~~~~~~~~~~~~~~~~~~~~~~~~~~
中国人缺少哪些微量元素???
有些中国人缺少理性的思维!!有些所谓的缺少什么元素完全是国外一些商家的炒做!!
人体的元素是一个平衡的整体!不是说补什么就补充什么的!!就拿钙来说对于大多数人只要合理饮食经常晒一晒太阳光足以!!
‘玖’ 中国人缺乏什么营养
我们什么营养都不缺,因为其他营养元素基本上我每天都可以从食物当中获取,所以说是属于那种营养特别均衡非常健康的状态。
七大营养成分如下:
脂肪
脂类是油、脂肪、类脂的总称。食物中的油脂主要是油和脂肪,一般把常温下是液体的称作油,而把常温下是固体的称作脂肪。脂肪所含的化学元素主要是C、H、O,部分还含有N,P等元素。 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三酰甘油酯,其中甘油的分子比较简单,而脂肪酸的种类和长短却不相同。脂肪酸分三大类: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 脂肪在多数有机溶剂中溶解,但不溶解于水。
蛋白质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因此,它是与生命及与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物质。机体中的每一个细胞和所有重要组成部分都有蛋白质参与。蛋白质占人体重量的16.3%,即一个60kg重的成年人其体内约有蛋白质9.8kg。人体内蛋白质的种类很多,性质、功能各异,但都是由20多种氨基酸按不同比例组合而成的,并在体内不断进行代谢与更新。
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是相对主量元素(大量元素)来划分的,根据寄存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目前较受关注的主要是两类,一种是生物体中的微量元素,另一种是非生物体中(如岩石中)的微量元素。
游离糖
分子结构中含有还原性基团的糖,叫做还原糖,这个还原性基团有游离的醛基和游离的酮基。
食用纤维
是“植物性复合物通常无法为人体消化酶所分解”.所以在一般情况下纤维不被人体所吸收而排出体外.食用纤维包括存在于水果、蔬菜、谷类等食物中的纤维素、果胶、寡糖、木质素及胶质等,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食盐
氯化钠,无色立方结晶或白色结晶。溶于水、甘油,微溶于乙醇、液氨。不溶于盐酸。在空气中微有潮解性。用于制造纯碱和烧碱及其他化工产品,矿石冶炼。食品工业和渔业用于盐腌,还可用作调味料的原料和精制食盐。
食物胆固醇
这胆固醇又称胆甾醇。一种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胆固醇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尤以脑及神经组织中最为丰富,在肾、脾、皮肤、肝和胆汁中含量也高。其溶解性与脂肪类似,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醚、氯仿等溶剂。胆固醇是动物组织细胞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它不仅参与形成细胞膜,而且是合成胆汁酸,维生素D以及甾体激素的原料。
‘拾’ 中国人最缺什么营养
一、中国人严重缺乏的营养素
钙 钙是中国居民缺乏的严重程度排名第一的营养素。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405毫克,仅达到RDA(如果人体长期摄入某营养素不足,就会发生缺乏症的危险。当摄入量达到某一数值时,人们就没有发生缺乏症的危险。该数值称为RDA值。)要求的800毫克的49.2%。因缺钙,会有脚抽筋、盗汗、腰酸及骨质疏松等症状。
维生素B2 维生素B2是中国居民缺乏的严重程度排名第二的营养素。
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0.8毫克,仅占RDA要求的1.3毫克的58.4%。缺乏状况各地区之间差异不是很大。因缺乏维生素B2,一些人已出现嘴唇脱皮、皮肤发痒的症状。
维生素A 维生素A是中国居民缺乏程度排名第三的营养素。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476微克(其中157微克为维生素A,319微克来自β-胡萝卜素的转化),仅为RDA要求的800微克的61.7%。不少人都有皮肤干燥、粗糙,眼睛干涩、怕光的现象。
二、中国人缺乏的营养素
锌 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锌12.0毫克,比RDA的要求量少20%,属中国人缺乏的营养素。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缺锌比较严重,已影响部分儿童、青少年智力和身高的正常发育。
维生素B1 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1.2毫克,离RDA的要求差11.3%。因城市居民已广泛使用精白米面,而维生素B1主要含在大米、小麦的表面上,所以城市居民实际缺乏情况比调查数据还要严重。煮熟的大米所含的维生素B1基本上已被破坏。
硒 中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42微克,离RDA要求相差11.7%。
铁 调查食物摄入数据,中国人每天摄入铁已达到RDA要求,但据调查后分析,中国居民食用的铁,主要来自于大米、坚果、黑叶蔬菜等植物中的非原血红素铁,其利用率较低,吸收率也远远低于动物性食物中所含的铁。另外,中国人食用量最大的谷物中,含有浓度较高的植物酸,植物酸会明显抑制铁的吸收。所以,尽管摄入了一定量的铁,但真正被人体吸收的铁并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仍然广泛存在着贫血现象。
维生素C 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100.2毫克,已达到DRI的100毫克的要求。但是,维生素C主要来源于蔬菜中,中国居民饮食上习惯食用煮熟的蔬菜,其中多数维生素C已被破坏。
三、中国人不缺的营养素
磷 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1058毫克,而RDA的要求为700毫克,超出358毫克。因磷和钙最佳的比例为1∶1,如果磷大于钙的摄入量,钙的吸收就会被破坏。中国居民实际摄入比例为钙∶磷=406∶1058,钙与磷的比例严重倒置。这一点已引起中国营养界的高度重视。
铜 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2.4毫克,DRI推荐量为2.0毫克。过量的铜有明显的毒性,且铜过量会导致锌的损失。所以,中国摄入的铜是多了而不是少了。自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尚未发现任何国家有过铜不足的记录,反而关于铜中毒的记载却不少。
女士不缺维生素D 因成年妇女维生素D的需求量为5微克,仅为儿童和老人的一半,中国成年妇女已达到5微克的标准,故不缺维生素D,但儿童和老人因需求量比成年妇女大一倍,故有一定的缺乏。
泛酸 中国居民饮食范围较广,而泛酸广泛地存在于各类食物中。所以,调查发现,中国人根本不缺泛酸。
儿童、青少年不缺维生素E 我国儿童、青少年人均每天摄入的维生素E偏高,达到RDA的300%。主要是因为我国食用豆油、麻油等植物油远高于西方国家。维生素E对提高成年人生育能力、抗氧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儿童、青少年过量则有较大风险。
镁 镁缺乏症患者并不多,几乎只有患呼吸不良症、呕吐情形严重或注射大量缺镁输液,才会发生缺镁症状。镁过量会引起运动肌障碍,且会妨碍体内的铁效利用,建议中国人不要盲目补充。
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和在人体内仅停留4小时的维生素C不同,维生素B12在肝内的储存可以供3~6年之需。因此,中国缺乏维生素B12的人十分罕见。
维生素B12过量,不仅会导致叶酸缺乏,还会出现哮喘、湿疹、面部浮肿、寒颤等过敏反应,发生心前区痛、心悸,常能使心绞痛的病情加重或发作次数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