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鸦片战争签订什么条约
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 中英《南京条约》 又称《江宁条约》。1842年8月29日签订。条约规定:1、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港口;2、割让中国领土香港;3、中国赔偿二千一百万。 1843年7月22日和10月8日,又签订了两个补充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进一步规定了英国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1、压低中国关税,规定进口税率5%;2、允许外国兵船停泊在中国通商港口;3、准许英国在“五口”租界。 中美《望厦条约》 1844年7月3日签订。又称《五口通商章程》。条约使美国取得了英国《南京条约》同样的特权,并又规定:扩大领事裁判权,允许美国兵船自由出入中国通商港口。 中法《黄浦条约》 1844年10月24日签订。即《五口贸易章程》,使法国除取得了英、美在中国的同样特权外,还增加:1、允许和保护在通商港口建造天主教堂和坟地;2、取消清政府对天主教的禁令,发还教堂。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等1858年签订的众多不平等条约。《 中俄瑷珲条约》即《中俄瑷珲和约》。1858年(咸丰八年)5月28日,沙俄乘英、法侵华联军进攻天 津,威胁北京的时候,用武力迫使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由清政府黑龙江将军奕山与俄国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在瑷珲(今爱辉)签订。主要 内容是:俄国割去黑龙江 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只在瑷珲对岸精奇里江以南的一小块地区(后称江东六十四屯)仍保留 中国方面的永久居住和管辖权;并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 《中俄天津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以调停为名诱迫清政府定 立的不平等条约。 <北京条约>《中英北京条约》原称《中英续增条约》。英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 关于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1860年(咸丰十年)10月24日清钦差大臣奕昕(此字为言字旁)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北京签订。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皇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掠夺中国东北领土的条约。又称《中俄瑷珲和约》。瑷珲条约是各个条约中我国割占领土最多的一个
‘贰’ 鸦片战争爆发后 中国共签定了多少条不平等条约
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了《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中美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了《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一、《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该约于1842年8月29日,由清朝政府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代表璞鼎查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
《南京条约》共十三款,其中要求中国:
1、割让香港岛;
2、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
3、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人居住并设派领事;
4、协定关税,英商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中国海关无权自主;
5、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在华自由贸易等。
二、《五口通商章程》
该章程共15款,主要内容有:
1、承认英国享有领事裁判权,规定:“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为何种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破坏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司法主权。
2、通商口岸准许停泊一般英国“官船”。
3、议定海关税率相当于值百抽五,中国关税自主权丧失。
三、《中美望厦条约》
中美《望厦条约》共34款,并附有海关税则。主要内容为美国在通商、外交等方面,享有与英国同等的权利。
也就是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获得的特殊权益,除割地、赔款外,美国全部获得,而且在许多方面危害中国更厉:
1、协定关税。条约规定:“倘中国日后欲将税率变更,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此为《南京条约》规定“协定关税”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经济。
2、扩大领事裁判权范围。条约规定:中国国民与美国国民发生诉讼事件,美国国民由美国领事等官员捉拿审讯,按照美国法律与惯例处理。
3、侵犯中国的领海权。美国兵船可以任意到中国港口“巡查贸易”,清朝港口官员须“友好”接待。停泊在中国的美国商船,清朝无从统辖。
4、规定了12年后可以“修约”的条款。此外,条约还同样规定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如中国日后给他国以某种优惠,美国应一体均沾。
四、《黄埔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共36款,并附有“海关税则”。主要内容有:
1、法国人可以在五个通商口岸永久居住,自由贸易,设立领事,停泊兵船等。对法国人的家产、财货,中国政府负责保护,中国人均不得欺凌侵犯。
2、中国将来如改变海关税则,应与法国“会同议允后,方可酌改”。
3、法国享有领事裁判权,法国人与中国人或其他外国人之间发生诉讼,中国官员均不得过问。
4、片面最惠国待遇。
5、法国人可以在五口建造教堂、坟地,清政府有保护教堂的义务。
五、《瑷珲条约》
《瑷珲条约》,又称《瑷珲城和约》,是俄罗斯帝国东西伯利亚总督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穆拉维约夫和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于1858年5月28日在瑷珲(今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签定的不平等条约。
该条约令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黑龙江、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只航行;当时清政府拒绝批准该条约。1860年订立中俄《北京条约》时清政府始予认可。
六、《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是清咸丰八年(1858)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强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特权而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爆发于1856年10月,1860年10月结束。
1858年,英法舰队在美、俄两国支持下,袭击大沽口。大沽炮台失陷,英法联军进犯天津。清政府派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俄、美、英、法各国代表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七、《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包括《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是1860年清朝政府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分别与英国、法国、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清政府委任钦差大臣奕䜣作为谈判及签约代表。签约地点在北京礼部衙门,今天安门广场东南角。另外,1887年与葡萄牙签定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亦称《中葡北京条约》。
三个条约约文现存于台湾地区,典藏于台北外双溪国立故宫博物院。该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
‘叁’ 鸦片战争签定了什么条约
第一次鸦片战争:
中英--《南京条约》 《五口通商章程》 《虎门条约》
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美、俄、英、法--《天津条约》
中英、法--《北京条约》
中俄--《瑷珲条约》 《堪分西北界约记》 《改定条约》
‘肆’ 鸦片战争后我国签订了什么条约
南京条约及附件
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
1.中英《南京条约》
又称《江宁条约》。1842年8月29日签订。条约规定:1、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港口;2、割让中国领土香港;3、中国赔偿二千一百万。
1843年7月22日和10月8日,又签订了两个补充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进一步规定了英国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1、压低中国关税,规定进口税率5%;2、允许外国兵船停泊在中国通商港口;3、准许英国在“五口”租界。
2.中美《望厦条约》
1844年7月3日签订。又称《五口通商章程》。条约使美国取得了英国《南京条约》同样的特权,并又规定:扩大领事裁判权,允许美国兵船自由出入中国通商港口。
3.中法《黄浦条约》
1844年10月24日签订。即《五口贸易章程》,使法国除取得了英、美在中国的同样特权外,还增加:1、允许和保护在通商港口建造天主教堂和坟地;2、取消清政府对天主教的禁令,发还教堂。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签订
1.中英《天津条约》
1858年6月26日签订。主要内容是:1、英国公使得驻北京,并在通商港口设领事馆;2、增开南京、台南、汉口、九江等九个通商口岸;3、英国人可以往内地游历、通商;4、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往来;5、中国给英国赔偿白银四百万两等。
2.中法《天津条约》
1858年6月27日签订。使法国除取得英国上述特权外,又规定:1、允许天主教入内地自由传教;2、法国兵船可以在通商口岸停泊;3、中国给法国赔款白银二百万两。
3.中俄《瑷珲条约》
1858年5月签订。主要是:1、中国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大片领土割让给俄国;2、乌苏里江以东至海的中国土地改由中俄共管。
4.中俄《天津条约》
1858后6月13日签订。主要是:1、允许俄国在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南、琼州七口通商;2、准许在中国设领事,并派兵船在通商口岸停泊;3、准许俄国教士入内地自由传教;4、日后中国若给其它国家以通商等特权,俄国得一律享受。
5.中美《天津条约》
1858年6月18日签订。主要是:1、美国公使驻北京;2、增开潮州(汕头)、台南通商;3、扩大最惠国待遇等。
6.中英《北京条约》
1860年10月24日签订。又增加:1、开天津为商端口;2、准许英国招募华工出国;3、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4、增加赔款为八百万两。
7.中法《北京条约》
1860年11月2日签订。又增加:1、开天津为商端口;2、准许法国招募华工出国;3、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土地,建造自便;4、增加赔款为八百万两。
8.中俄《北京条约》
1860年11月2日签订。增加:1、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东至海的大片中国领土划给俄国;2、规定蒙、新西北边界,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大片中国领土;3、开放喀什噶尔为商端口等。
9.中美《续增条约》
1868年7月28日签订。主要是:1、扩大掠夺华工;2、美国可在中国设学校;3、对侨民不得“欺侮凌虐”。
10.中葡《天津条约》
1887年12月1日签订。主要是1、允许葡萄牙永驻澳门;2、同样享受英、美等在中国的特权。
11.中俄《伊犁条约》
1881年2月24日签订。主要是争夺伊犁河流域的中国领土,并将兵费增为九百万卢布。
12.中英《烟台条约》
或称《滇案条约》,1876年9月13日签订。主要是:1、英国得派员至云南调查;2、英国可经甘肃、青海、四川等地进入西藏,转赴印度;并可由印度进入西藏;3、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4、租界免收洋货厘金;5、减少进口税;等。
‘伍’ 中国在鸦片战争时期一共签了哪几个不平等条约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同时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1843年英国政府又强迫清政府订立了《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约,增加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条款。
列强不欲英国坐大,纷纷与中国签订更多不平等条约。1844年7月3日,中美签订《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10月24日,法国与中国签订《黄埔条约》,享有领事裁判权和传教权等。1843年10月8日,中英签署了《虎门条约》,重新规定了英国所享有的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从1845年起,比利时、瑞典等国家也都胁迫清政府签订了类似条约,中国的主权遭到进一步破坏。
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
《天津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撤离天津,沿海陆续南下。咸丰帝对条约内容感到忧恐,令桂良等在上海与英、法代表谈判通商章程时,交涉修改《天津条约》,取消公使驻京、内地游历、内江通商等条款,并设法避免英、法到北京换约。11月,桂良等与英、法、美代表分别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鸦片贸易合法化;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照时价百抽五征税;洋货运销内地,只纳2.5%子口税,免征一切内地税;聘用英国人帮办海关税务。但是,英、法不容修改《天津条约》的各项条款,并坚持要在北京换约。——常识历史篇。
‘陆’ 1840年鸦片战争后签订了什么条约
1840年鸦片战争后签订了《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内容
(1)割让香港岛;
(2)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
(3)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人居住并设派领事;
(4)协定关税,英商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中国海关无权自主;
(5)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在华自由贸易等。此外,也规定双方官吏平等往来、释放对方军民以及英国撤军等事宜。
《南京条约》影响
1、从社会性质上看,《南京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政治上,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开始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
3、经济上,中国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由于战后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而逐渐解体,中国经济也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4、依据革命史观,随着社会性质的改变,阶级斗争的形势也发生了变化。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社会革命任务(革命对象)也发生变化,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5、对英国来说,《南京条约》将其军事侵略的结果确定下来。而《南京条约》及其附约赋予的各项特权,有利于其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同时,也便利了其对华政治控制、文化渗透。
‘柒’ 第一次鸦片战争,我国与英国签订了什么条约
1842年8月29日,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主要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3)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4)英国在中国的进出口货物纳税,中国与英国共同议定。(5)英国商人可以自由地与中国商人交易,不受“公行”的限制。1843年英国政府又强迫清政府订立了《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约,增加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条款。
1844年7月、10月,美国和法国乘火打劫,效仿英国,先后威逼清政府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获得除割地、赔款之外,与英国同样的特权。从1845年起,比利时、瑞典等国家也都胁迫清政府签订了类似条约,中国的主权遭到进一步破坏。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政治上独立自主的中国,战后由于领土主权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捌’ 鸦片战争中,中国先后与英法签订三个不平等条约,
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前,香港先后隶属于番禺县、宝安县、东莞县、新安县管辖。虽然朝代更迭、建制更改,县名更换,实际一直归广东省靠近深圳河的县所辖。鸦片战争后,香港成为割让给西方列强的第一块珍贵的国土,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块殖民地,因而也成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1842年,英军兵临南京城下,清道光皇帝派钦差大臣耆英与英侵华全权使臣璞鼎查在英国“康沃利斯”号军舰上,签订了城下之盟,即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根据条约第三款规定,将面积75.6平方公里的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1860年英法联军攻破北京,火烧圆明圆,强迫清咸丰皇帝签订《北京条约》。条约第六款规定,将面积11.2平方公里的九龙半岛并归英属香港界内。至此,英军完全控制了维多利亚港湾。
1898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西方列强竞相在中国划定势力范围,英国加快了瓜分中国的步伐,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专条规定,包括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九龙半岛北部面积为975.1平方公里的大片土地及附近235个岛屿租借给英国,租期为99年。租借的这片中国领土领海,被英国人称为新拓展的地界,因此有了统一的新地名叫“新界”
‘玖’ 鸦片战争时期签订的是什么条约
同学你好!
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签订的条约有《天津条约》,《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
回答完毕 ,感谢你的提问,希望对你有帮助,记得给好评呦,祝你学习进步!
‘拾’ 中国在鸦片战争时期一共签了哪几个不平等条约
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了《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中美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了《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一、《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该约于1842年8月29日,由清朝政府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代表璞鼎查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
《南京条约》共十三款,其中要求中国:
1、割让香港岛;
2、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
3、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人居住并设派领事;
4、协定关税,英商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中国海关无权自主;
5、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在华自由贸易等。
二、《五口通商章程》
该章程共15款,主要内容有:
1、承认英国享有领事裁判权,规定:“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为何种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破坏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司法主权。
2、通商口岸准许停泊一般英国“官船”。
3、议定海关税率相当于值百抽五,中国关税自主权丧失。
三、《中美望厦条约》
中美《望厦条约》共34款,并附有海关税则。主要内容为美国在通商、外交等方面,享有与英国同等的权利。
也就是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获得的特殊权益,除割地、赔款外,美国全部获得,而且在许多方面危害中国更厉:
1、协定关税。条约规定:“倘中国日后欲将税率变更,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此为《南京条约》规定“协定关税”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经济。
2、扩大领事裁判权范围。条约规定:中国国民与美国国民发生诉讼事件,美国国民由美国领事等官员捉拿审讯,按照美国法律与惯例处理。
3、侵犯中国的领海权。美国兵船可以任意到中国港口“巡查贸易”,清朝港口官员须“友好”接待。停泊在中国的美国商船,清朝无从统辖。
4、规定了12年后可以“修约”的条款。此外,条约还同样规定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如中国日后给他国以某种优惠,美国应一体均沾。
四、《黄埔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共36款,并附有“海关税则”。主要内容有:
1、法国人可以在五个通商口岸永久居住,自由贸易,设立领事,停泊兵船等。对法国人的家产、财货,中国政府负责保护,中国人均不得欺凌侵犯。
2、中国将来如改变海关税则,应与法国“会同议允后,方可酌改”。
3、法国享有领事裁判权,法国人与中国人或其他外国人之间发生诉讼,中国官员均不得过问。
4、片面最惠国待遇。
5、法国人可以在五口建造教堂、坟地,清政府有保护教堂的义务。
五、《瑷珲条约》
《瑷珲条约》,又称《瑷珲城和约》,是俄罗斯帝国东西伯利亚总督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穆拉维约夫和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于1858年5月28日在瑷珲(今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签定的不平等条约。
该条约令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黑龙江、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只航行;当时清政府拒绝批准该条约。1860年订立中俄《北京条约》时清政府始予认可。
六、《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是清咸丰八年(1858)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强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特权而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爆发于1856年10月,1860年10月结束。
1858年,英法舰队在美、俄两国支持下,袭击大沽口。大沽炮台失陷,英法联军进犯天津。清政府派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俄、美、英、法各国代表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七、《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包括《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是1860年清朝政府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分别与英国、法国、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清政府委任钦差大臣奕䜣作为谈判及签约代表。签约地点在北京礼部衙门,今天安门广场东南角。另外,1887年与葡萄牙签定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亦称《中葡北京条约》。
三个条约约文现存于台湾地区,典藏于台北外双溪国立故宫博物院。该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第一次鸦片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第二次鸦片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