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现在缅甸的局势怎么样了,现在怎么很少报道了。
是这样的, 8月中旬缅甸能源部门大幅提高能源产品的供应价格,导致物价普遍上涨。此举引发缅甸部分市民和僧侣上街示威游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缅甸有关当局于25日宣布在仰光和曼德勒实行为期60天的宵禁。
由于缅甸政府对民族问题、民主问题没有处理得当,引发游行中的冲突。美国总统布什于当地时间9月27日向中国外交部长明确表示希望中国运用自己的影响力尽快协助平复缅甸矛盾。
缅甸国内事件理当缅甸政府自己搞定,美国如此紧张不知为何。
关注缅甸问题的人士都会对今年一月份的一个事件记忆犹新,那就是联合国当地时间1月12日下午,英美抛出“缅甸问题决议草案”,中国动用否决权否决了该草案。缅甸问题决议草案”声称“缅甸局势已经对地区及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需要对缅甸采取强硬态度。中国、俄罗斯、南非等国均投下了反对票。泰国、老挝均明确表示反对英、美的这些态度。东盟大部分国家也不赞成美国对缅甸所持观点。1月13日晚类似“新闻联播”的缅甸电视8点档新闻中断正常播出节目,专门感谢中国等国家对缅甸的支持。“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凡事必有因果。美国联合英国之所以长期关注缅甸定然有其原因。布什一上台就把缅甸列为6个“暴政前哨国”之一。要弄清美国的想法就要先观察其对象的处境。缅甸地处南亚,连接中国、印度,是东南亚内陆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唯一连接东南亚和南亚的陆路通道。占有缅甸便可扼守南亚洲陆路咽喉,北可制衡中国,西可遏制印度,南可控制南太平洋。遏制中国能源海上通道,削弱中国南海影响力的目的可轻松达到。加上美国在中国东海外围的军事势力,在北亚——韩国、日本的军事势力,在西部中亚的军事势力,美国便完成了对中国的全面包围,一旦冷战或热战,美国均先行占领了有利地形。
所以,美国对缅甸的关注与对朝鲜的关注如出一辙。面对海洋日益重要的当代,缅甸对中国的战略影响比朝鲜更为重要。中国把不轻易使用的否决权投出决非意气用事,更是非投不可。
中国的人均水平还很低,但是中国综合国力在世界已经不容小觑,正是这种情况引发了美国在体制与利益方面的忧虑,从而对中国一再布局防范。
中国有句古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美国在别国周围布防的时候应当首先考虑自己是否喜欢被其他国家布防。美国在干涉其他国家内政的时候应当首先考虑自己国家的事情是否喜欢别国插手。
Ⅱ 中使馆是如何回应缅甸商人账户被冻结的
据报道,近日缅甸当地媒体报道称,100多名缅甸商人在中国的1000多个银行账户6月15日被冻结,造成400亿缅币(合2942万美元)的资金无法流转,对此中国使馆称,将同缅方有关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和友好协商,尽快妥善解决相关问题。
据了解,为维护两国边民共同利益,打击边境地区非法活动,近期中方有关部门在调查涉嫌跨境案件过程中,依法要求两国从事边贸人员配合调查并临时冻结了一些人员账户,其中包括部分缅方边贸人员账户。中方上述临时措施,也是为了维护两国合法边贸人员的正当权益和中缅边贸正常秩序。
中国使馆回应称,中方高度关注缅方关切,将同缅方有关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和友好协商,本着促进两国边贸正常发展,维护两国人民切身利益的原则,尽快妥善解决相关问题。
Ⅲ 各媒对果敢难民事件的评论
中国青年网
2009年8月,缅甸果敢地区发生武装冲突,并不断演化升级,到8月27日,缅甸政府军和果敢军开始发生战事。8月28日以来,又有3枚炮弹从缅甸落入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境内,造成我国边民1死数伤。同时,另有14名中国边民在缅甸的战火中伤亡。缅甸果敢战事导致3万多名缅甸边民从缅甸东北部地区涌入我国云南境内,其中绝大部分边民涌入了云南省临沧市,另有小部分边民到云南省德宏州避难,众多难民的涌入已构成我国最高级别的“I级突发事件”。
边境的战火以及难民的涌入也给边境的临沧市和德宏州的群众心理带来了恐慌,并对边境地区的社会秩序带来了一定影响。
而此时,2009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中就有数名志愿者正在云南边陲的临沧市和德宏州开展志愿服务。经过近一个月的时间,随着缅甸果敢地区局势的逐渐平稳、入境边民的陆续返回以及云南边境社会秩序的恢复,西部计划志愿者已经在云南边陲安全度过了缅甸果敢战事。在这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西部计划志愿者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应对果敢战事,在战事发生后不久便立即取得联络,相互关心,相互安慰,相互鼓励,保持稳定的情绪,表示不会因战事的影响而放弃西部计划的志愿服务,愿意坚守在各自岗位上将一年的志愿服务坚持下去。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吴波在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服务,这里紧挨缅甸果敢,受战事的影响最大。当果敢战事开始影响到云南边境时,吴波就参与到镇康县的边境维稳工作中去,积极应对各种可能的突发事件。随着战事的升级有数万名难民涌入到镇康,吴波又积极参与到难民接待与安置工作中进去,在8月28号一天一人就接待安置了1000多名缅甸难民,并在后续阶段做好食品、药品等物质的发放工作,以保证了难民的正常生活。在9月初,果敢地区的局势逐渐平稳,吴波又投入到对难民的劝返工作中去,使得滞留在云南边境地区的缅甸难民早日返回到家园。到9月中下旬,镇康县已基本恢复到正常的社会秩序状态,吴波的志愿者工作也逐渐归为常态。
在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侨爱中学开展服务的张旭平萤表示,由于难民到耿马的较少,受到影响不大。不过,她积极与其他志愿者保持联系,从而了解战事情况以便应急。另外,由于她开展的是支教服务,她在课堂积极引导学生们对战事的看法,使学生克服心理的恐慌,以稳定学生的情绪,进而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
在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开展服务的朱达俊表示,由于梁河离果敢有一百多公里的距离,基本没有受到影响。但是由于自己是到德宏州的队长,而有队员在德宏州的边境城市瑞丽市服务,所以在战事发生后,就立即与队员联系,询问当地情况,稳定大家情绪并提醒要注意人身安全。对于部分志愿者提出的到中缅边境的出行计划,也建议大家认真考虑,以确保人身安全。(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人民检察院公诉科 朱达俊)
————————————————————————————————————
广西电视网
(南伞综合电)美国呼吁缅甸政府军停止攻击果敢族难民,并同他们举行对话。
随着逃到中国云南省的果敢族难民陆续返回家园,中国当局也拆除了为他们而设的临时避难所。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凯利周一说:“我们呼吁缅甸当局停止他们的军事行动,同少数民族和缅甸民主派反对党进行诚恳的对话。”
他指出:“残忍的斗争已迫使数以千计的平民离家逃往泰国和中国避难,这将对缅甸的稳定和达致全民和解的进程造成影响。”
缅甸政府军同果敢军的军事冲突已经平息,三分之二逃到中缅边境南伞市的难民也陆续回返家园。
中国当局昨天开始拆除为这些难民搭建的蓝色营帐,并出动巴士将他们送到附近的边境。
中国虽然没有正式称这批为数3万7000多人的果敢族为难民,却为他们提供食物、水和临时住宿。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昨天重申希望缅甸维持和平、稳定与发展。她说:“维护中缅边境稳定符合两国人民切身利益,是两国政府的共同责任。”
不过,对于缅甸军人政府声称果敢已恢复平静,法新社在南伞市访问的难民却表示质疑。
24岁的农民李俊(译音)说:“我亲眼见到他们对平民开枪。我们不相信他们所说的,我们害怕回去。”
——————————————————————————————————
Ⅳ 中国如何处理缅甸战机事件
2015年3月13日下午,缅甸军机炸弹落入中方境内,造成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孟定镇大水桑树村正在甘蔗地作业的无辜平民4死9伤。2015年3月13日晚,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紧急召见缅甸驻华大使,就缅军机炸弹造成中方人员死伤提出严正交涉。
Ⅳ 中国媒体能否到缅甸开办广播电台有那些困难和不利因素
缅甸开放程度较低,媒体管制较为严格,如需开通广播电视业务,必须向当地相关广电宣传部门咨询清楚,一面触犯外国法律,得不偿失。困难就是,要入乡随俗,一定要遵守法律,尊重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融入当地文化中的广电事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要牢记媒体都是为政治服务的,按照最高领导阶级(统治阶级)的思想走一般不会出错。
Ⅵ 最近的缅甸内战是怎么回事又为何升温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除了缅甸民族的矛盾,剩下的就是大国博弈。(引用国际问题专家的分析—)
1:解释缅甸内战:
最近愈演愈烈的缅北战事就在中国云南省德宏州、保山市、怒江州、临沧市等地境外发生,有些战场距离中国边境仅几十公里,邻国的和平与稳定同样会影响到中国边境地区的安宁,因此,缅北战事也引起了国内及国际上的广泛关注。
截止到2015年2月4日,缅甸政府军与克钦独立军和德昂民族解放军的战事已全面升级,战火已蔓延至接近缅甸古都也是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缅甸政府军陆军差不多一半的兵力已经投入到缅北战场上,其精锐部队33师、66师等已全部投入战斗。
仅刚刚在抹谷、孟密、瑙丘、皎迈、莫湄等地区与德昂民族解放军爆发的大规模武装冲突中,缅甸政府军参战部队就有:明布驻军重装88营、曼德勒驻军重装95营、莫湄驻军机动223营。
到目前为止,双方交火仍在继续中。
其它在克钦邦密支那、八莫、帕敢等地,掸邦还有如棒赛、蛮岗、大勐稳、南帕嘎等很多地方的武装冲突也仍在继续中。
现在缅北地区,缅甸政府军与克钦独立军、德昂民族解放军之间的激烈武装对抗交火仍持续不断,且有扩大蔓延的趋势,武装冲突尚未看到有趋缓和停止的迹象。
中缅两国接壤并有着长达2000多公里的国境线,中缅边境国境线南段全部在云南境内,北段在西藏。
缅甸自独立以来,缅甸政府与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从未曾得到过真正的和解。
所谓的缅北战事其实由来已久,如果对缅甸的国情没有一定的了解,只是看新闻是弄不明白缅北战事究竟是怎么回事的,追根溯源就要回到缅甸的民族问题上去。
一些朋友在媒体上看到了关于缅北战事的报道,近日来已经不止一次被问到缅北战事的情况,但多数朋友可能并不清楚缅甸国内民族矛盾的来龙去脉,因此现特将祝湘辉先生关于介绍缅甸民族矛盾的一篇文章整理如下。
看完这篇文章或许就能对缅北战事的由来和成因略知一二。
《缅甸政府军与克钦60年的恩怨缠斗》
——作者:祝湘辉
由于地理上的原因,加上各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步,作为缅甸主体民族的缅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民族矛盾和较深的隔阂。
缅甸政府与各少数民族武装之间的战火绵延半个多世纪,少数民族武装(国内习惯称之为民地武)数量之多也属罕见,民地武与缅甸政府对抗之激烈,持续时间之长,不仅在东南亚独一无二,在全世界也属独一份。
缅甸各少数民族与缅甸政府冲突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政治、文化、经济和社会等背景,想要弄明白这一切就要追朔到缅甸独立之前甚至更久远的历史。
2:升温原因:
简单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一下。
一、殖民地时期:埋下祸根
缅甸自古就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在这片土地上,各民族共同繁衍生息,彼此之间形成了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
缅族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在十一世纪至十九世纪期间,建立了蒲甘、东吁、贡榜三个封建王朝。
孟、掸、若开等少数民族也曾分别建立起过自己的政权或曾一度统治过缅族。
由于地理原因,加之缅甸各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步,缅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在政治、文化、经济等各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距,并因此演变成为不同程度的民族矛盾,彼此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深。
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只是形式上处于中央政权的统治下,但在中央政权出现危机时,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就会反抗缅族统治,积极谋求摆脱缅族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
十九世纪,英国通过三次英缅战争建立了对缅甸的殖民统治。
英国殖民者为维护殖民统治,制定了“分而治之”的政策,在缅族集聚居住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并先后启动了一系列行政司法制度改革。
1942年日本入侵缅甸,取代了英国在缅甸的殖民统治,也埋下了民族矛盾的祸根。
二战初期,被誉为“缅甸联邦之父”的昂山将军选择了与日军合作,试图依靠外部力量谋求缅甸独立,而克钦、克伦和印度选择效忠英国。
在随后发生的战争中,50万印度人被迫离开缅甸,同时克伦族在与昂山领导的缅甸独立军的冲突中,也造成1800名克伦人的死亡。
虽然昂山此后努力加强民族关系和解,但缅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不信任这时已根深蒂固难以改变。
二战结束后,昂山将军来到缅北,说服了掸族、钦族和克伦族一起联合建立国家。
1947年9月24日,各民族力量经过较量并利益均衡后,共同制定了缅甸联邦宪法。
宪法规定给予各民族上层很大权利,包括保留了各民族的世袭特权,还规定了掸邦和克耶邦可以在10年后通过投票决定是否继续留在联邦内。
但1947年的宪法并未能最终解决克伦族问题。
二、吴努时期:打开潘多拉盒子
缅甸独立后,以吴努为首的自由同盟开始执政。
缅甸中央政府开始尝试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方面实现全国统一,对缅甸独立前许诺给予各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的特权采取了限制、削弱和剥夺的措施。
中央拒不兑现1947年宪法赋予掸邦和克耶邦可以通过公民自决选择是否脱离联邦的权利,同时在各民族中推广佛教、推行缅语、着缅服等各方面对各少数民族进行其统一缅甸的措施。
接着在1961年缅甸联邦议会通过宪法第三修正案,这一举措激发了各少数民族的民族主义情绪。
1949年1月,克伦族为谋求民族独立,正式与缅甸中央政府决裂,开始了克伦族与缅甸政府间旷日持久的武装冲突。
战火迅速蔓延开来,点燃了其它少数民族要求独立或谋求更大自治的热情,一时间缅甸烽火四起,大大小小的战争此起彼伏,硝烟弥漫。
在克伦族联盟的支持下,以苏貌雷为首的克伦族民族武装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实现民族独立,成立克伦国。
在掸邦,由于上层失去了传统特权,而缅甸政府军以追剿国民党残军为由进入掸邦,引发当地掸族的不满,最终形成武装对抗。
与此同时,各少数民族纷纷揭竿而起,虽然各少数民族的诉求不尽相同,有的是为了获得更大的自治权,有的是要求独立建立自己的民族自治邦,反对缅甸政府干预少数民族内部事务,尽管各少数民族政治诉求五花八门,但都是以反对联邦政府为目的。
这一时期,缅甸民族矛盾已完全激化,武装对抗持续不断,延续至今。
三、奈温时期:压制与反抗
1962年3月2日,在缅甸民族问题日趋严峻的形势下形势下,缅甸国防军总司令奈温将军领导的军人集团发动军事政变,接管了国家政权,组成缅甸联邦革命委员会,行使国家的行政权和立法权。
军事政变之后,奈温立即宣布中止1947年宪法,并解散了联邦议会和地方议会。
在民族政策上,奈温监禁了多名掸邦和克耶邦的领袖及其它少数民族上层首领,还加大对少数民族武装的军事打击力度,企图减少或消灭民族自治权。
奈温政府还采取了“以夷制夷”的策略,以允许贩卖毒品为条件,要求各地的自卫队效忠缅甸政府,并协助缅甸政府打击其它少数民族武装。
奈温政府迷信武力征服,就在政府军人数不断增多的同时,少数民族武装也像滚雪球一样日益壮大起来。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上个世纪80年代末,缅甸共有29支少数民族反政府武装,这些少数民族武装主要有:克伦、掸、克钦、克耶、孟、若开、勃欧、崩龙、拉祜、佤等民族的反政府武装,总人数超过4万人。
奈温政府统治时期,其中实力最强的一股反政府武装是缅共人民军,缅共人民军鼎盛时期总兵力曾经达到1.5万人,缅共人民军其中大部分士兵就是来自于少数民族,主要是佤族。
奈温政府越采取高压政策,缅甸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地方政府间的矛盾就愈发尖锐。
在奈温执政的20多年间,民族武装冲突一直是缅甸国内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因为缅甸中央政府与各少数民族武装之间的连年战乱,使得缅甸的社会经济发展严重受阻,甚至倒退。
四、新军人政府时期:国中有国
在经历了长期的经济凋敝,缅甸的生活物资严重匮乏,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1988年3月开始,缅甸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政府游行,迫于反政府运动的压力,奈温辞职,但随后上台的领导人仍然未能控制住国内局势。
1988年9月18日,以国防军总参谋长兼国防部长苏貌将军为首的高级军官发动军事政变,接管政权,对缅甸实行军事管制。
新军人政府对少数民族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和改革,改变了过去主要依靠军事镇压和政治强权的做法,转而采取了一系列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软硬兼施的策略。
从1989年以来,新军人政府先后与脱离缅共的4支少数民族武装进行和谈并达成停火签署了停火协议。
对于仍然支持反政府武装的少数民族地区,军政府继承了奈温时期的坚壁清野的战略,将少数民族群众强行驱赶到政府划定的居住区,换句话说,也就是把少数民族群众强行迁移至政府控制区内居住,想以此切断少数民族武装与当地群众的联系。
军政府的少数民族政策所产生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经过新军人政府的一系列行动,直至上个世纪末,共有17支少数民族武装与新军人政府签订了和平或停火协议,由此,与新军人政府签订协议的少数民族武装控制区在形式上成为了“特别行政区”,缅甸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武装之间长达50多年的对抗关系开始得到逐步缓解。
停火协议和特区自治模式虽然为缅甸换来了20年的相对和平,缅甸经济在此期间也得以复苏,但却因此形成了“国中有国”的尴尬割据局面,实际上缅甸并未能实现真正的统一,也没有真正解决缅甸国内的民族矛盾。
为了在2010大选前彻底解决少数民族问题,为未来的民选政府执政铺平道路,2008年4月开始,新军人政府分别与克钦独立军、掸邦军和佤邦联合军等少数民族武装进行了谈判,要求他们将自己的军队改编为边防警卫部队,并安插政府军官实行双重领导,但枪杆子是缅北民地武(缅甸少数民族武装的简称)安身立命的保障,因此,由新军人政府提出的方案遭到各少数民族武装的断然拒绝。
2009年8月,新军人政府对果敢特区发动了军事攻势,驱逐了彭家声政权,扶植了听命于中央政府的白所成,并持续向佤族特区和克钦特区增兵。
在新军人政府的高压下,部分民地武如克钦新民主军(丁英部,原缅共101军区)和克伦尼各少数民族人民解放阵线逐步接受了政府的改编,但新军人政府与佤邦联合军、克钦独立军、掸东同盟军的谈判却陷入了僵局。
五、吴登盛时期:推动和平进程
2010年11月7日,缅甸举行了20年来的首次大选,但第二天在泰缅边境妙瓦底地区就爆发了民主克伦佛教徒军第五旅与政府军的军事冲突。
2011年上半年,掸邦、若开邦、克伦邦、克耶邦、克钦邦等几个地方武装较多的邦基本开始处于战争状态,战争一触即发。
佤邦联合军和掸东民主同盟军等武装则与政府军没有爆发大规模正面冲突,但双方也断绝了政治关系与对话,自此与政府军形成对峙。
2011年2月,12支少数民族武装在泰国清迈成立了联合民族联邦委员会,开始共同对抗中央政府。
时间进入2011年下半年,新政府发出与民地武和解的信息,吴登盛于2011年8月18日发表了与缅甸各少数民族建立和平的宣言,并向各民地武提出停战谈判的邀请。
佤邦联合军和掸东同盟军与缅甸政府在掸邦东部的景栋进行了谈判,会后签署了初步和平协议。
直至2012年底,先后有钦民族阵线、南掸邦军、克伦民族联盟等10支少数民族武装与缅甸政府达成停火协议或和平协议。
但非常吊诡的是,缅甸政府一方面与主要民地武进行和谈或达成停火、和平协议,另一方面却又与克钦独立军矛盾激化,2011年6月9日以来,缅甸政府军与克钦独立军双方发生了多次大规模武装冲突,使得整个缅北局势严重动荡。
Ⅶ 为什么内地的媒体对缅甸军机入侵一事如此冷漠
一。不是不管,是在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二。背景很复杂。果敢武装背后有美国暗中支持。目的是破坏中缅油气管道建设。缅甸政府军镇压果敢武装,符合中缅两国根本利益。
三。果敢人就是汉人。中国政府必须把果敢一般老百姓与少数被美国收买的领导人严格区分开来。不宜采取武力干涉。
四。这是一场表面上是缅甸内战,实际上是中美暗斗的政治事件。要慎重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