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和尚一天都干些什么
我在7月底去了山西五台山
在寺庙挂单3天
亲眼见
世间上可能不是很肯定
很辛苦的
每天早起
3点多
就起来
打扫
然后4点前吧
诵经
每天的功课是很劳累的
早上大约在6点多吧
吃早点
就是米粥
馒头
咸菜
上午就是正常的事物
晚上不到9点
就都睡觉了
有上晚课的
也睡觉的很早
吃饭
清淡的很
第一次感觉好
吃了三天
感觉淡的出了鸟
B. 现在当和尚每天都干嘛
佛教刚传入时原本更多的是哲学思想 信佛不是信神 而是用佛法引导和完善自己的人生 破解自己的迷茫
原本寺庙里的高僧 和尚就相当于哲学大学里的老师 学生 就像以前科学家追寻相对论 晦涩难懂 但很吸引人 佛也更多的是一个指引 一个目标
虽有层级 但更多的还是在知识学识上的教授与引导
但到了中国 无论哪个朝代
和尚成了专门经营寺庙的职业 佛成了专职的神 和尚成了神的代言人 还分出三六九等
算命 开光 超度 卜卦成了和尚的主业 刺点的和尚去收香火钱和管理寺庙 和尚成了一个合法的利用迷信满足人们宗教需要和心灵寄托的职业
没有和尚再去探究佛法 传道布经 替人解惑了
满街听得大悲咒 几人识得要集经?
我认为一个和尚 一个僧人 信的应该佛法 而不是神佛 他的一生应该是不停的探寻佛法
坐禅 念经 云游修行 听别人讲经才是他的主业
但现代这样的和尚你见不到了 即使有也注定是孤独的
C. 和尚一天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每天早晨大约四点起床,洗漱之后到大殿做早课,然后早餐,一天中的修行包括——有诵经、听讲经,学习戒律,出坡劳动,拜忏,参加法会,管理寺院事务,各司其职,等等。晚上6点左右,上晚课。晚上9点熄灯就寝。
目前,全国大多数寺院,僧人的作息时间大概都是这样的。我在几个寺院住过较长时间,是我亲眼所见。
D. 我想和尚每天在寺里干吗他们是怎么生活他们会锻炼身体吗中国一共有多少和尚为什么有的人要去当和尚
其实和尚的一天也是很充实的。他们会做早晚课,除了一日三餐之外,平时就看每个和尚不同了。有的一天禅定打坐坐一天,有的泡泡茶念念经,有的喜欢种点蔬菜,也有一些是有电脑的。其实和尚和我们是一样的。如果到了初一十五或者是一些佛菩萨的诞生日,寺庙里还会来很多佛教徒来念拜佛。而且又是寺庙里还会有一些比较有名望的法师开讲座,讲经或者是一些养生之类的知识。
我以前去过寺庙里佛教夏令营过。他们是免费办起来给我们上课的,平时和他们一起上早晚课,给我们讲故事,教我们怎么做人,怎么打坐,喝茶等等。
现在的有很多假和尚借着佛教的名号出来骗钱,导致很多人对佛教的看法不好,其实大部分和尚都是很好的,他们不会出尔反尔,不会骗你,所以在寺庙呆着很舒服,感觉有一种特殊的磁场。
E. 和尚的一天
以下是在网上搜索到的,文中所述与末学所呆过的丛林作息时间是一样的,所作的功课也是一样的。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清晨两点,寺里的“夜巡”(相当于更夫)敲三下木板,把厨房的人们叫醒做饭。三点,再敲四下叫醒全寺的僧人们,然后,僧众们就起来洗漱穿衣,并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好队准备上殿。
除了厨房人员以外,全寺僧众都要聚集到大殿里上早课。每人都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方丈站在殿门左边,僧值站在殿门右边。前面佛像前站着“维那”,由他敲响大磬,率领僧众们颂经。站在他后面的是当值悦众,手持引磬;三个当值僧,手持木鱼、钟鼓、铛子等物,这一队人组成了月兆唱诵是的小乐队。大殿中央,分成两排站着数百僧人。一般说来,职位越高的僧人就能越靠近佛像。禅堂住僧们则亦在念佛堂众僧前面。在最后一排近门处,站着的是临时在寺院挂单的云水僧人们。如果没有值僧允许,任何人都不可离开大殿。
多数寺院里,早课通常念诵的程序是:《楞严咒》《大悲咒》《小几咒》《心经》《赞佛偈》等。早课的第一段就是诵《楞严咒》。传说佛陀的弟子阿难被魔女蛊惑,佛陀诵念这道咒语,救出了阿难。所以,念这道咒可以有效的保护自己不受性欲的诱惑。接着,诵《大悲咒》和《小几咒》,诵念他们是为了祈求四元及僧众平静无难。之后在诵《心经》,这是早课的中心内容。第三段,首先诵《赞佛偈》,之后众僧排队绕佛像行走,并合掌念“南无阿米陀佛”数百甚至上千遍。然后回到原来的位置跪下念三菩萨名及发愿文、三皈依文等,最后念《韦陀赞》,顶礼佛祖,早课结束。
僧众们听到远处打竹板的声音,那就是即将吃早饭的讯号。这时,在大殿里,掌管香烛的僧人将一大碗粥供奉在佛像前面,大约6点钟,木鱼梆声敲响,和尚们就去斋堂吃“早粥”,这是僧人们一天里的第一餐。
在斋堂里,和在大殿里一样,众僧按照职位高低,坐在东西向的狭长桌子后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座位。职位越高,座位就越靠近后面中央。方丈坐的位置在一尊低佛像的后面。这是行堂(斋堂管理者)早已替僧人们盛好了早粥。在吃之前,僧人们先要念《供养偈》,然后服侍长老的侍者从佛像前的碗里取出7粒米,放在庭院中一个廊柱的小木板上,并弹指向恶鬼施舍食物。
早粥时,僧人们不仅要素净,还要集中思想做“五观”,也就是五种思想。这五观是:一观食,观想思量食物的来之不易;二观身,思量自己的德操,如何补不足;三观心,即观想如何防止贪心而不犯过失;四是正视良药,即把吃饭视作吃药一样,是为了滋养身体;五是成道业,把吃饭看成修行,吃饭是为了成就道业。吃完饭,念《结斋偈》,僧值布置一天的工作,然后排队离开斋堂,各回住处。
禅僧回到禅堂,脱去袈裟,换上便袍和便鞋,然后参加“跑香”。当维纳高喝“快”时,众僧便开始疾走,这就叫“跑香”。他们跑成几个向右绕的圆圈。距中央佛坛最近的是清僧(普通僧人),外面一圈的是文职僧人,最外面的是班首和维纳。离得最远的是“散香”,他手里举着竹棒边跑边敲打地面。之后僧众们落座,两眼注视不远于第三排不近于第二排的砖上,脊柱保持平直,控制着呼吸。为保持肃静,绝对禁止讲话,如果有人畜生,班首和维纳就会用香板打他,但不能用香板尖端打人,也不能打脸。坐禅一柱香的时间后,8点左右,第二次跑香开始。
11点,在众僧坐禅和第二次跑香后,他们前往斋堂吃午饭。午饭通常是将各种蔬菜和豆腐煮在一起的“罗汉粥”。吃完午饭回禅堂,清洁洗漱后开始行香。这行香坐禅期间,共有三次茶送到他们座位上。茶和禅很久以来就有密切的联系,不过现在寺院里送给僧众的茶仅仅是热开水而已。
晚课在日暮后举行,仪式和早课大致相同,只是所诵的经文有区别。晚课共有三堂功课:一堂念诵《阿弥陀经》和佛名,以此祈求自己往生西方净土;一堂礼拜88佛和念诵《大忏悔文》,88佛是指婆娑世界的53尊佛和现在的35尊佛,向他们忏悔可以灭罪;一堂是放蒙山施食,念《破地狱真言》和《心经》。
晚上9点,僧众们去回禅房休息。
F. 寺庙的和尚一天到晚都在干什么
出家师父一般是四点起床(有的要三点半)上早殿 ;然后过堂;打扫卫生;出坡;中午过堂;午休;集体诵经念佛或自修;晚殿;止静。
每个寺院看自己的实际情况定。这只是一个大体的,要想真正了解,还是亲自去体验一下吧。不过,每月的四月半到七月半一般寺院都会安居,会很忙。 除了课业还有劳动,身性双修。吃饭 喝水 睡觉 表面看和平常人一样 但内心是平静的持念佛号不断。南无阿弥陀佛
G. 和尚的工作是什么
和尚,又可以称为出家人,或者僧人,出家人的工作包括日常佛事活动,节日佛事活动,专项佛事活动
出家人的工作是日常佛事活动,指的是僧人天天都要做的佛事活动,这是僧人为自己而做的,包括早课、晚课和诵戒。
1、早课
太阳出山之前。在住持主持下,全寺僧人集中诵经。早课地点没有定规,一般在佛殿、文殊殿或观音殿进行。五台山海拔高,气候凉,一到严冬,早课多移至禅堂举行。课诵经文,不同宗派有不同选择,各所寺庙又各有专修。然而,早课之始终,却是按定仪进行的,如第一项,大佛顶首楞严神咒,分第一会至第五会诵念;第二项,大悲咒;第三项,十小咒;第四项,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等。经文是在主念僧带领下由全体僧众齐诵的,伴以鼓磐木鱼等法器。
2、晚课
太阳落山前后进行,经文异于早课,如阿弥陀经、往生咒、礼佛忏悔文等等。晚课将毕时,同早课一样,众僧依序排列,由引磐为前导,绕殿而行,边行边诵。
3、诵戒
每半月举行一次,多数在十五和三十举行。届时,受戒的僧人集合于戒堂,一是念诵戒本,二是检查戒行,三是令犯戒者忏悔。检查戒行的方法,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叫做自己发露和别人举过。节日和专门性佛事活动
出家人除了日常佛事活动外,还有节日佛事活动指的是于固定时间举办的道场、法会和斋会。五台山的节目性佛事活动,主要有六月道场、十寺法会和各寺自办的法会与斋会。
1、道场
譬如举行庙会,期间各寺庙门大开,灯火辉煌,香烟缭绕。僧人身披袈裟,撞钟击鱼,诵经拜佛,少数高增设坛讲经,弘扬教义。四方佛家信士,云集台怀,或礼佛,或还愿,或布施钱财,或参加法会,不少蒙藏信徒,千里迢迢而来。
2、法会
初一至初十,各个寺庙的僧众,齐集一处,每天都要四进大佛殿、文殊殿或其它殿宇,拜佛诵经。
3、斋会
主要内容是吃斋供佛,斋期亦有定规。
出家人还有一些专项佛事工作,这时是根据需要而不定期举办的。这种活动,有的个人专办,有的集体会办,如造塔建寺、雕塑佛像、译经写经、刻经印经、讲经听经、传戒受戒,以及念谱佛等等。
1、讲经听经
有时一寺自办,有时几寺联办。主讲者有时为本寺僧人,有时为外来僧。
2、传戒
由寺院设立戒坛,为出家男女二众和在家男女二众传授戒法的一种宗教仪式,亦称开戒、放戒或菩萨戒。海内佛教居家和出家的佛教徒都视受戒于五台山为荣。五台山塔院寺、广宗寺、碧山寺等寺庙,专为求戒者举行传戒仪式。
3、念谱佛
应施主之请,由增人举办的一种佛事仪式。为生人做佛事,一般在上午念延寿谱佛。为亡人做佛事,则于下午念往生谱佛。
H. 现在的和尚工资很高,他们每天的工作内容都是什么
每日大致就是在吃斋、念佛、普渡。
1、吃斋——素食、过午不食。
所有人都知道的,大多数的和尚都是恪守着素食的传统,他们不占荤腥酒肉,守着清规戒律。
不过可能很少人知道的是,他们一天一般吃两餐,早上很早就起来做早课,早课结束之后就是早餐。而中午还有一顿午餐,吃完午餐晚上可就不再进食了。
当然,他们每天所需的营养还是能够保障的,不至于因为营养不足而导致了身体机能太差。反而不少僧人因为健康的饮食,又经常锻炼,反而看起来比较健硕,而不是弱不禁风的样子。最常被人拿来说的例子,莫过于《西游记》中的八戒,吃了斋还是那么胖……
当然,他们的工作内容并不仅仅是这些,不过大多数时候是以这些为主。有时候他们还会出外行走,虽然与我们的徒步类似,但是他们的修行时间更长,路途也更远……
I. 和尚一般每天都做些什么
清晨两点,寺里的“夜巡”(相当于更夫)敲三下木板,把厨房的人们叫醒做饭。三点,再敲四下叫醒全寺的僧人们,然后,僧众们就起来洗漱穿衣,并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好队准备上殿。
除了厨房人员以外,全寺僧众都要聚集到大殿里上早课。每人都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方丈站在殿门左边,僧值站在殿门右边。前面佛像前站着“维那”,由他敲响大磬,率领僧众们颂经。站在他后面的是当值悦众,手持引磬;三个当值僧,手持木鱼、钟鼓、铛子等物,这一队人组成了月兆唱诵是的小乐队。大殿中央,分成两排站着数百僧人。一般说来,职位越高的僧人就能越靠近佛像。禅堂住僧们则亦在念佛堂众僧前面。在最后一排近门处,站着的是临时在寺院挂单的云水僧人们。如果没有值僧允许,任何人都不可离开大殿。
多数寺院里,早课通常念诵的程序是:《楞严咒》《大悲咒》《小几咒》《心经》《赞佛偈》等。早课的第一段就是诵《楞严咒》。传说佛陀的弟子阿难被魔女蛊惑,佛陀诵念这道咒语,救出了阿难。所以,念这道咒可以有效的保护自己不受性欲的诱惑。接着,诵《大悲咒》和《小几咒》,诵念他们是为了祈求四元及僧众平静无难。之后在诵《心经》,这是早课的中心内容。第三段,首先诵《赞佛偈》,之后众僧排队绕佛像行走,并合掌念“南无阿米陀佛”数百甚至上千遍。然后回到原来的位置跪下念三菩萨名及发愿文、三皈依文等,最后念《韦陀赞》,顶礼佛祖,早课结束。
僧众们听到远处打竹板的声音,那就是即将吃早饭的讯号。这时,在大殿里,掌管香烛的僧人将一大碗粥供奉在佛像前面,大约6点钟,木鱼梆声敲响,和尚们就去斋堂吃“早粥”,这是僧人们一天里的第一餐。
在斋堂里,和在大殿里一样,众僧按照职位高低,坐在东西向的狭长桌子后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座位。职位越高,座位就越靠近后面中央。方丈坐的位置在一尊低佛像的后面。这是行堂(斋堂管理者)早已替僧人们盛好了早粥。在吃之前,僧人们先要念《供养偈》,然后服侍长老的侍者从佛像前的碗里取出7粒米,放在庭院中一个廊柱的小木板上,并弹指向恶鬼施舍食物。
早粥时,僧人们不仅要素净,还要集中思想做“五观”,也就是五种思想。这五观是:一观食,观想思量食物的来之不易;二观身,思量自己的德操,如何补不足;三观心,即观想如何防止贪心而不犯过失;四是正视良药,即把吃饭视作吃药一样,是为了滋养身体;五是成道业,把吃饭看成修行,吃饭是为了成就道业。吃完饭,念《结斋偈》,僧值布置一天的工作,然后排队离开斋堂,各回住处。
禅僧回到禅堂,脱去袈裟,换上便袍和便鞋,然后参加“跑香”。当维纳高喝“快”时,众僧便开始疾走,这就叫“跑香”。他们跑成几个向右绕的圆圈。距中央佛坛最近的是清僧(普通僧人),外面一圈的是文职僧人,最外面的是班首和维纳。离得最远的是“散香”,他手里举着竹棒边跑边敲打地面。之后僧众们落座,两眼注视不远于第三排不近于第二排的砖上,脊柱保持平直,控制着呼吸。为保持肃静,绝对禁止讲话,如果有人畜生,班首和维纳就会用香板打他,但不能用香板尖端打人,也不能打脸。坐禅一柱香的时间后,8点左右,第二次跑香开始。
11点,在众僧坐禅和第二次跑香后,他们前往斋堂吃午饭。午饭通常是将各种蔬菜和豆腐煮在一起的“罗汉粥”。吃完午饭回禅堂,清洁洗漱后开始行香。这行香坐禅期间,共有三次茶送到他们座位上。茶和禅很久以来就有密切的联系,不过现在寺院里送给僧众的茶仅仅是热开水而已。
晚课在日暮后举行,仪式和早课大致相同,只是所诵的经文有区别。晚课共有三堂功课:一堂念诵《阿弥陀经》和佛名,以此祈求自己往生西方净土;一堂礼拜88佛和念诵《大忏悔文》,88佛是指婆娑世界的53尊佛和现在的35尊佛,向他们忏悔可以灭罪;一堂是放蒙山施食,念《破地狱真言》和《心经》。
晚上9点,僧众们去回禅房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