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古代启蒙教育的书有哪些
古代启蒙教育的书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弟子规》,《朱子家训》,《增广贤文》等。
1、《三字经》,是知名度极高的蒙学读物,数百年来,流传广泛,家喻户晓。《三字经》有着丰富的内容。近代学大师章太炎说:“其书先举方名事类,次及经史诸子,所以启导蒙稚者略备。”也就是说《三字经》是一种内容全在同的启蒙读物。它的内容排列也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训儿童重在礼仪孝梯,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梯,次见闻。”
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可以说,《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着作。《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2、《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采用四言体斧正,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便读来顺口,易学好记。《百家姓》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它所辑录的几个姓氏,体现了中国人对宗脉与血缘的强烈认同感。姓氏文化,或谱牒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是世界上“寻根意识”最重的族群。
《百家姓》在历史的衍化中,为人们寻找宗脉源流,建立血亲意义上的归属感,帮助人们认识传统的血亲情结,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据。它是中国人认识自我与家族来龙去脉不可缺少的文化文献基础蓝本。在传本《百家姓》中,我们看到的既有古“姓”,也有今“氏”。中国人的姓氏流变,就在这一部小小的《百家姓》中了。
3、《千字文》,全名为《次韵王羲之书千字》,梁周兴嗣编撰。《千字文》相传为梁武帝萧衍命周兴嗣取王羲之碑拓一千个不重复的字,编为韵语而成。《千字文》知识丰瞻,音韵谐美,非常适宜蒙童记诵、学习,成为千百年来传统的经典蒙学教科书。
即使在今天,阅读并学习《千字文》,对于青少年感知传统文化与文明,了解中国历史,体会汉字传情达意的准确与精美,认识古人的智慧,一窥国学堂奥,都是入门的捷径。《千字文》为孩子们提供了最为浓缩的国学精神。阅读并理解《千字文》的孩子,与没有阅读过《千字文》的孩子,在文化构成与精神养成方面的不一样的。
4、《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5、《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着名学者、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后改名为《弟子规》。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tì,同“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
㈡ 中国经典古籍有哪些
1、《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2、《中庸》:儒家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着,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宋代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3、《孟子》:《四书》之一。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着,为孟子、孟子弟子所作。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4、《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着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5、《三字经》: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㈢ 我国古代的蒙学教材有哪些
1、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
《千字文》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并译有英文版、法文版、拉丁文版、意大利文版,是中国影响很大的儿童启蒙读物。
2、《百家姓》是一部关于中文姓氏的作品。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
3、《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3)中国传统教材有哪些扩展阅读:
三字经的历史背景:
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大多数后代学者倾向的观点意见是“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即王应麟为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读书,于是编写了融会经史子集的三字歌诀。
王应麟是南宋人,《三字经》原着中的历史部分只截至到宋朝为止。随着历史的发展,为了体现时代变迁,各朝代都有人对《三字经》不断地加以补充,清道光年间贺兴思增补的关于元、明、清三代的历史,共计二十四句话。
㈣ 小学生中国传统文化书有哪些
1、“少年读国学”系列
本丛书精选“三百千弟”和“四书”等国学启蒙教育经典,原文采用大字注音,并附有准确释义,配以精彩故事或典故,每则故事还有原汁原味的古代插画,以反映当时的生活情境,汇集丰富多彩的中华元素,打造与众不同的国学盛宴。
2、《有故事的汉字》(第三辑)
遵循由易到难,从简到繁的原则,《有故事的汉字》系列(全3辑)精选了小学生应该掌握的600多个基础汉字,讲解每个汉字的造字本义和演变过程,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为小读者讲述汉字背后的故事,让你了解汉字的前世与今生,并由此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
3、《给孩子的唯美唐诗》(彩绘版 全3卷)
诗歌之美,就在于它能给孩子灵性,让孩子在诗意的空间里自由驰骋,并最终去往想去的任何地方。唐诗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水平,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本书甄选了文辞优美、感发人心的110首唐诗经典篇目,用诗词最质朴的语言,带孩子感受自然、感受美,通过诗词营造的意境,体味中国传统文化最深邃的魅力。
4、《国学新童谣》
《弟子规》是清朝中期李毓秀撰写的一部蒙学读物,告诉儿童为人处世应当遵循的道德和行为规范,被誉为“开蒙养正最上乘”的读物。《国学新童谣》系列紧紧围绕《弟子规》原典,对原文先进行注释,然后以儿歌的形式来表现适合孩子诵读的故事,旨在让当代儿童更好地理解《弟子规》的思想内涵,指导孩子从小培养规矩意识,并为孩子们架起一道沟通古今的艺术桥梁,培养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5、“国学启蒙经典”系列
国学是中华文明的魂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值得我们世代传承。中国自古以来重视儿童启蒙教育,流传下来诸多蒙学读物,即使在今天,它们仍然具有其他传统文化教育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㈤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有哪些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有:古诗,书法,画画等等传统文化课程。
㈥ 民间文学教材有哪些
段宝林,中国民间文学,黄涛,中国民间文学概论,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乌丙安,中国民俗学,民族学通论林耀华,人类学通论庄孔韶。
是指民众在生活文化和生活世界里传承,传播,共享的口头传统和语辞艺术,从文类上来说,包括神话,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叙事、民间小戏,说唱文学,谚语,谜语、曲艺等。
中国民间文学是作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属的自设二级学科,以及社会学一级学科下属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二级学科而并存,世界上民间文学研究较为发达的有美国、中国、日本、芬兰、德国、韩国、俄罗斯等。
像那恒河沙数的民间谚语是农民,渔民,工匠等片断的而往往精当的生活经验总结和工作指南。这是他们生活和劳作的教科书,不少劳动歌,是他们在各种劳动进行中调整呼吸,动作和鼓舞情绪的不可缺少的东西。
许多世代相传的古老神话和传说,不但传述了一定的历史知识,还培养着国家民族团结的感情,许多保卫乡土,保卫祖国的英雄传说,永远给予广大人民以鼓舞力量,许多描写卑贱者,受压迫受虐待者的反抗故事,歌谣和小戏,都长时期地广泛地教育着人民,培养着他们高尚的情操和品格。
㈦ 中国古代的儿童读物大致有哪几种
各个时代是不同的,总体来说叫蒙学。
最着名的就是“三百千”了,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一般私塾“开蒙”则必先学这三种。
另外再学就是《弟子规》、《幼学琼林》、《朱子家训》、《千家诗》《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声律启蒙》《文字蒙求》《增广贤文》等等初级读物。
这些都算是儿童启蒙读物。每个私塾所教授的各不相同,但“三百千”却是几乎所有的私塾开蒙的必读书。
(7)中国传统教材有哪些扩展阅读
蒙学,是对我国传统的幼儿启蒙教育的一个统称。与小学、大学并列,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目前,学术界所称的蒙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上讲,泛指古代启蒙教育,包括其教育体制、教学方法、教材等内容;狭义上讲,专指启蒙教材,即童蒙读本。
古代,儿童“开蒙”,接受教育的年龄一般在四岁左右,现在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四岁恰好是儿童学习汉字的最佳年龄段。
蒙学教育的基本的目标培养儿童认字和书写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能够具备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并且掌握一些中国基本文化的常识及日常生活的一些常识。
另外蒙学也指蒙馆,启蒙的学塾,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或小学。吴沃尧《历史小说总序》:“吾曾受而读之,蒙学、中学之书都嫌过简,至于高等大学或且仍用旧册矣。”
㈧ 古代的启蒙教科书都有哪些
古代的启蒙教科书有很多,《三字经》、《论语》、《弟子规》……还有很多,就列举些咱们比较熟悉的。
1、《三字经》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育,说到他中国人都知道,即便长大后忘记了大部分内容,但是随随便便还是能够脱口而出。为什么从古至今家长都喜欢给孩子的读物选上三字经呢?因为它本身的句子结构就很琅琅上口,加之里面的知识超级丰富,能够让孩子明白基本的礼仪、了解许多历史,再从中get到传统国学的身影,明白许多的道理。这样的读物方便孩子们理解,又方便记忆,这也就是为什么孩子家长都喜欢的缘故了。
还有很多的古代启蒙教科书,例如《千字文》、《百家姓》等等,大家都可以去探索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