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海监、渔政、海警等的舰艇装备种类
海监渔政属同一单位:海洋渔业局。应该四龙闹海。
Ⅱ 小艇是什么
小艇——其实就是指小船,不过,从现在的角度上来讲,小艇为机动船。
Ⅲ 中国啥时有潜水艇的
天津机器局于1880年就制造出了中国第一艘潜艇。当时的报纸介绍说,该船入水后半浮水面,样式如橄榄,能驶往水底暗送水雷并置于敌船之下。船上装有水标及吸气机,且其水标缩入船一尺,船即入水一尺。中秋节下水试行,非常灵捷好用,因当时河水不深,船入水后水标仍然浮出水面。如果涉大洋,可令水面一无所见。这些描述,与当时世界潜艇的发展水平极为吻合。
这个小艇目前在天津博物馆展示。与现代大型核潜艇相比,它不过是个模型或玩具,但在100多年前,清朝时有人能在美国之后十几年设计潜水艇,也是相当先进的了。
Ⅳ 中国海军舰艇如何命名编号
早期舰艇命名
中国海军最早期的舰艇来源,多是自台湾海军所掳获或叛逃而得。中国遂以其在与台湾部队作战时,具有特殊意义的城市乡-地名来命名,如原为台湾海军第一舰队旗舰长治号中国海军即将之更名为“南昌”号,其中自不无纪念其“南昌事件”之意;其他如“延安”、“遵义”号护卫舰;“兴国”、“瑞金”号炮舰;[张店”、“枣在”号扫雷舰等舰的命名
意义亦同。而自台湾缴获的美制LSTI/542级战车登陆舰,则以井岗山、大别山、太行山、武功山…等山岭来命名。
之后,中国海军开始自前苏联手中接收舰艇,并加以仿制。其中在大型舰艇部份,则曾分两批接收了4艘俄制驱逐舰;中国海军内部对于首2艘驱逐舰的命名曾引起一些争议,最后决定以“鞍山”、“抚顺”等两个工业大城来命名,以代表中国海军对早日实现自力造舰的期望;而后2艘舰则命名为“长春”、“太原”,亦为大陆的工业重镇。至于其他早期舰则是以大陆地名来命名,然除以军舰大小来决定命名城镇大小的原则外,并无其他规定。
近期舰名、舷号授予原则
随着中国海军各类舰艇逐渐增多,舰艇在平日管理与新建命名时,遂造成许多不必要的困扰。于是在中央军委批准下,中国海军于1978年ll月18日公布“海军舰艇命名条例”,条例中规定各类舰艇的命名机关、命名规则和相关规定。1986年7月10日,中国海军对“海军舰艇命名条例”又加以补充修改,要求与外国船舰及本国船舰的舰名加以区别并要兼具条理 性、方便记忆、字音清楚、名称响亮、有尊严等诸多要求。
依据“海军舰艇命名条例”规定,核子潜舰与巡洋舰应由总参谋部命名;驱逐舰、护卫舰以下舰艇及传统潜舰是由海军命名。新建造的舰艇或是要更改舰号、舰名的舰艇(注2),会依照“舰艇条令”举行命名典礼,由其领导机关正式授予舰名与舷号,并颁发“舰艇命名证书”。已命名的舰艇其舰名享有“终身制”优惠,一般来说在服役中途不会予以变更;而舰艇退役后,其舰名与舷号则由授予机关予以注销,而不会再授予后续舰艇。
而其具体命名规定如下:核子动力潜舰是以“长征”加序号命名;传统动力飞弹潜舰以“远征”加序号命名;传统动力鱼雷潜舰是以“长城”加序号命名;巡洋舰是以行政省(区)或词组命名;驱逐舰、护卫舰是以大型与中型城市命名;反潜护卫艇(猎潜艇)以“火县”命名;扫雷舰以“火州”命名;船坞登陆舰、战车登陆舰以“火山”命名;步兵登陆舰以“火河”命名;辅助船舰以所在海区和性质的名称(如南运、东拖、东油、北标、海捞)再加序号命名。
为了避免舰名出现重覆的现象,中国海军舰名的命名是以地区来划分;也就是说,北海舰队辖区的舰名是以中国大陆东北、华北、西北等14个省市区(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北京、天津)的地名来命名;东海舰队辖区的舰名则是以华东7个省市区及新疆自治区(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上海、新疆)的地名来命名;而南海舰队辖区的舰名是以华南、西南等9个省市区(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重庆)的地名来命名。
中国海军舰艇的命名向来不用人名,但却有2艘军舰例外,那就是同属大连舰艇学院的郑和号及世昌号训练舰。其中编号81号的郑和号远洋航海训练舰,是不纪念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而命名,于1987年4月在上海求新造船厂下水;而1996年12月底下水服役,编号82号的世昌号远洋综合训练舰,则是为纪念在中日甲午海战中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邓世昌而命名。
舷号编定
目前舷号以1XX开头的为飞弹驱逐舰,其中105-113属北海舰队;131-134属东海舰队;160-166属南海舰队。舷号以2XX、3XX开头的为传统动力潜舰,而部份扫雷舰亦以3XX开头。舷号以4XX开头的为核子动力潜舰。舷号以5XX开头的为导弹护卫舰。舷号以6XX开头的为反潜护卫艇。舷号以7XX开头的包括了反潜护卫舰及飞弹巡逻舰。舷号以8XX开头的篇扫、雷舰。舷号以9XX开头的为战车登陆舰及中型登陆舰。(以上原则不包含各式勤务舰艇)。至于其他作战“艇”则以4位数字编码,而由其编号亦可看出该艇所属舰队及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