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哪些比较出名的诗僧你喜欢诗吗
历史上有哪些人既是和尚又是着名的诗人呢?固然和尚会作诗的多的是,但是十分知名的却又少之又少。
天下的诗人千千万万,会写诗的僧人最心爱。在中国长久的历史长河中,还有许多善文、以诗知名的侍僧,如除唐代三大侍僧之外的寒山、贾岛、清代的仓央嘉措等等,这些都是很有名的诗僧。
㈡ 唐代的诗僧是谁他们为何会被雍正御封为“和合二圣”
唐代的诗僧叫寒山,虽然当时没有考取功名,但是他的诗作比较多,成为唐朝历史上比较着名的诗人之一,所以后来才能被称为诗僧,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作诗能力和过人的才华,得到了清朝掌权者的青睐,后来到了雍正时期,雍正将寒山和拾得两人称为和圣与合圣,所以就有了和合二圣之说。这跟伯牙子期的关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这两个人虽然生活在唐朝,但是他们的思想见解独到,文学精神清新脱俗,所以影响到了后世,以至于到了清朝时期,得到了雍正皇帝的青睐,后来雍正皇帝将二人的才华和友谊合并成为二圣,和合二圣就由此开始,寒山和拾得从此开始扬名天下。两人的组合成为唐朝诗僧的瑰宝之一。
㈢ 历史上有哪些诗僧﹖
诗僧[shī sēng] .speak{background:url(/static/lemma/view/img/speak_f653ac77.gif) no-repeat -29px 5px}.speaking{background:url(/static/lemma/view/img/speak_f653ac77.gif) no-repeat 0 5px}通晓文艺,善于诗作之僧。又称文僧。一般特指唐代江左之诗僧。所谓江左,即江苏、浙江一带,系继长安、洛阳之后,自中唐以降成为文艺中心地。于唐音癸签卷三十之方外部中所收录唐代诗僧之作品集,计有僧惠颐(八卷)、玄范(二十卷)、法琳(三十卷)、灵澈(十卷)、皎然(十卷)、灵一(一卷)、怀浦(一卷)、无可(一卷)、栖白(一卷)、尚颜(荆门集五卷)、子兰(一卷)、齐己(白莲集十卷、外编十卷)、贯休(三十卷)、虚中(碧云集一卷)、修睦(东林集一卷)、处默(诗一卷)、可明(玉腼R集十卷)、昙域(龙华集十卷)、辩光卷)、自牧(括囊集十卷)、楚峦(诗一卷)、无颜(一卷)、应之(一卷)、智暹(一卷)、康白(诗一卷)、寒山子(诗七卷)、智闲(偈颂一卷二百余篇)。又于全唐诗收有一一五人、二九一三首之作品。唐代诗僧以皎然、灵澈、贯休等人为代表人物。至宋代,虽有参寥子道潜、觉范慧洪等杰出诗僧,然彼等之作品犹不如一般士大夫之作,故于当世颇有酸馅之讥。较值得注意者为明代之诗僧。于钱谦益之列朝诗集中收录元末至明末诗僧一○七人之小传及作品。[全唐文卷九一九、全唐诗话、诗人玉屑卷二十、唐书艺文志]
㈣ 唐朝的几位着名诗僧,您最喜欢谁的诗
中唐诗僧里还有海印、灵一等,都比较出名,这里就不细讲了。
㈤ 文学史上有哪些着名的诗僧
道潜和尚,他是北宋的诗僧。本姓何,字参寥,赐号妙总大师。自幼出家。与苏轼诸人交好。
他的诗歌,苏轼甚爱之,认为他的诗句清绝,与林逋不相上下。此后二人交往甚笃,唱和往还,结为忘形之交。轼谪居黄州时,他曾专程前去探望。
元佑中,住杭州智果禅院。因写诗语涉讥刺,被勒令还俗。后得昭雪,复削发为僧。着有《参寥子诗集》。
他的代表作品有:
《临平道中》
风蒲猎猎弄清柔,欲立蜻蜓不自由。
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州。
㈥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哪些比较出名的诗僧
中国的文化悠久,历史上出现了许多诗人,当中不乏有一些优秀的诗僧。唐朝晚期的僧人齐己,从小就喜欢诗文,出家人更加的热爱,并在出游时创作过许多佳作;唐代僧人皎然,他是吴兴杼山妙喜寺庙的主持,不仅诗文不错,并且还精通茶道、佛学;唐朝末期的僧人贯休,天赋异禀,不仅过目不忘,创作许多优秀的诗文,并且还擅长绘画;唐朝时期的灵澈,文学非常的优秀,跟刘禹锡、柳宗元关往密切,并互相诗相赠;而最有名的僧人莫过于-寒山,他所创作的诗集,在元代传入日本和鲜鲜等国,并且被后世翻译成多国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
㈦ 古代诗人简介20个
1.李白。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2.杜甫。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3.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4.李贺。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着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着有《昌谷集》。
5.陈子昂。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人,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6.王勃。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7.贺知章。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
8.王昌龄。王昌龄 (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着名边塞诗人。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着,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9.王维。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唐朝着名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着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10.孟郊。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着名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登科后》等。
11.贾岛。贾岛(779~843年),唐代诗人,字阆仙,人称“诗奴”,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人。自号“碣石山人”。代表作有《长江集》,《诗格》,《病蝉》,《唐诗纪事》等。
12.刘禹锡。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13.李商隐。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晚唐着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代表作有《锦瑟》《无题》《春雨》等。
14.杜牧。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着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代表作有《阿房宫赋》《遣怀》《樊川文集》等。
15.孟浩然。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是唐代着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代表作有《孟浩然集》《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等。
16.李清照。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人。宋代女诗人,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代表作有《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夏日绝句》等。
17.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人,北宋着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代表作有《梅花》《登飞来峰》《王临川集》等。
18.辛弃疾。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代表作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美芹十论》《稼轩长短句》等。
19.苏轼。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人。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代表作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20.唐寅。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字伯虎,明代着名画家、书法家、诗人。代表作有《江南四季歌》、《桃花庵歌》《落霞孤鹜图》《六如居士全集》等 。
㈧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比较出名的诗僧
怀素(公元725年-公元785年)唐书法家,字藏真,俗姓钱,幼年好佛,出家为僧,僧名怀素,长沙人(另一说零陵人)。精勤学书,以善狂草出名,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与唐代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
可以说是古典的浪漫主义艺术,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他也能做诗,与李白、杜甫、苏涣等诗人都有交往。好饮酒,每当饮酒兴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人谓之“醉僧”。
㈨ 近代佛教史上有哪些着名僧人
民国四大高僧:太虚大师,谛闲法师,虚云法师,印光大师。
还有如弘一大师、圆瑛法师。
1、释太虚
(1890年1月8日-1947年3月17日),法名唯心,字太虚,号昧庵,俗姓吕,乳名淦森,学名沛林,属牛,出生在清代光绪十五年十二月十八日,在上海玉佛寺示寂于公元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七日,原籍浙江崇德(今浙江桐乡),生于浙江海宁,近代着名高僧。
2、谛闲法师(1858--1932)浙江黄岩人,号卓三。法师毕生幸勤弘法,诲人不倦,教通三藏,学究一乘,为天台泰斗。对近代佛教有扶衰起弊之功。且梵行高尚,弟子甚众。一生着述宏丰,有《大佛顶首楞严经序指昧疏》等。
3、虚云禅师(1840--1959),湖南湘乡人,俗姓萧(一说肖),名古岩,字德清,六十岁后改字幻游,号虚云,乃近代“一身而系五宗法脉”之禅宗大德。
虚云禅师,十九岁出家,二十岁依福州鼓山涌泉寺妙莲老和尚受具足戒;四十岁发心朝五台山,以报父母深恩,由普院心起香,三步一拜备受饥寒而道心愈朗,三年遂愿;后在滇中阐教近二十年;九十五岁返曹溪,重建南华,中兴云门。历任福建鼓山、广东南华、云门大觉诸大寺院住持。
虚云老和尚一生一衲、一杖、一笠、一钟行遍天下,由自度而度人。于一九五九年农历九月十二日示寂,世寿一百二十岁,戒腊一百零一。
4、印光法师(1861(辛酉年)~1940(庚辰年)),即释印光,法名圣量,字印光,自称常惭愧僧,又因仰慕佛教净土宗开山祖师--当年在庐山修行的慧远大师,故又号继庐行者。大师俗姓赵,名丹桂,字绍伊,号子任。陕西郃阳(今合阳)孟庄乡赤城东村人。大师振兴佛教尤其是净土宗,居功至伟,是对中国近代佛教影响最深远的人物之一。大师在佛教徒中威望极高,与近代高僧虚云、太虚、谛闲等大师是均为好友,弘一大师更是拜其为师,其在当代净土宗信众中的地位至今无人能及。
5、 李叔同(1880-1942),即弘一法师,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着名的音乐、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中国话剧、中国油画、广告画的开拓者之一,也是西方乐理传入中国的第一人。弘一法师精研律学,弘扬佛法,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代表作品《送别》、《南京大学校歌》等。
6、中国近代佛教领袖,1929年与太虚共同发起成立中国佛教会,并连续数届当选主席,法师一生为团结全国佛教徒、促进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成立,被推选为第一任会长。
㈩ 诗穷、诗妖、诗僧、诗绝、诗帝、诗袓分别是谁
1、诗穷:
《诗穷》是宋代诗人黄庚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2、诗妖:谭文婉
谭文婉,原名意歌,小字英奴,晚唐名士谭从道的女儿,幼年家道末落,沦为乐妓,幸得养母丁婉卿呵护备至。
3、诗僧:文秀
为唐代诗僧。文秀出生于江南,昭宗时居长安,为文章供奉。与郑谷、齐己为诗友。曾游南五台。文秀的主要成就是《端午》。事迹见卷七四、《唐才子传》卷三。
4、诗绝:王桐乡
原名王佐,(1428-1512)字汝学,号桐乡。少年时代就深受业师唐舟、丘浚的器重。今海南省临高县博厚镇透滩村人,因他家乡盛产刺桐,故名王桐乡,是五百年前明代的着名诗人。
他与明代文臣之宗的丘竣、“海青天”的海瑞和清代海南唯一的探花郎张岳崧合称为海南“四绝”(即“四才子”)。
因他以诗闻名,志书称他“博学多识,精思力践,见道精审,故其诗和平温厚,文气光明正大,当比唐宋诸大家。”
其主要着作有《鸡肋集》、《经籍目略》、《琼台外纪》、《庚申录》、《原教篇》、《金川玉屑集》、《珠崖表录》等。
5、诗帝:李煜
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6、诗祖:一般指中国古诗的创始人尹吉甫、屈原和荀况。
尹吉甫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人,是中国第一部诗集《诗经》的第一位编撰者,比屈原的《楚辞》整整早600年,而荀况则与屈原并称为“辞赋之祖”。
屈原的事迹,主要见载于司马迁的《史记》。根据《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可推定屈原出生于因此屈原应当是出生于楚宣王二十八年正月二十六日,公元前342年3月6日诞生于楚国丹阳,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从屈原的作品中看,他作为贵族参与了楚国的巫术活动。考古文献表明,楚国上层贵族信巫成风。 学者称:“将江陵楚墓竹简所载诸神和《楚辞·九歌》祭祀的神灵进行对应比较,可以发现竹简所载的神与《九歌》所描写的神都是相互配套的,各自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系列,这进一步为人们了解屈原当年从事巫术活动的具体内容提供了旁证材料。”
屈原生活的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朝廷一切政策、文告,皆出于其手。
屈原为实现振兴楚国的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上官大夫靳尚出于妒忌,趁屈原为楚怀王拟订宪令之时,在怀王面前诬陷屈原,怀王于是“怒而疏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