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中印边境陈兵数十万,但是印度在害怕什么
未来中印发展的前景并不明朗.
中印虽然同为金砖四国,且目前在一些领域有合作,但实际上中印的关系并不良好.印度历来对中国就有狼子之心,近年来随着印度的发展,对中国的觊觎之心更是昭然可见,从近几年印度媒体的挑衅之言,以及中国国庆60周年印度官方的不逊之谈,以及印度某将军叫嚣要与中国部队硬扛得姿态,可见印度随着国力增长自信心,野心逐渐膨胀,而不能看到自己的综合实力仍然很落后.甚至敢于在中国西藏边界陈兵数十万,可笑之极.
对于印度,中国的态度应是不与理会,但也不能一味妥协,以助长印度的嚣张气焰.并且对于印度频繁的小动作也要有所警惕,更应该择时亮出中国身为世界五大国之一,美国所期翼的G2国家的强大力量,威慑印度,也使中国周边包括有不轨之心的东南亚地带,韩国,日本,都是时的清醒一下,衡量一下自己是否有与中国抗衡的实力
2. 印度对中国有哪些威胁
中国的一切威胁归根结底都在美国身上。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第三名要想当上第二名有两种方法,一个是联合第二打败第一,另一个是联合第一打败第二。
所以只要中国排在第二,那么全世界对中国都有威胁。
任何一个有志于提升自己国家地位的国家,都必须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但是在这个秩序已经基本成型的世界上,空间是有限的
这种发展空间不仅是地理上的,比如领土和海上交通线。也是政治上的,比如联合国安理会的位置。还是经济上的,比如在国际产业链上的地位。
因此每一个国家在向上爬升的过程中都必须从竞争对手那里夺取必要的空间。在任何情况下,联强敌弱都是最优的选择,因此排在第二的中国在相当长时间内都是全世界大多数国家主要竞争对手。
让我们把经济问题掰开来说。
国际产业链条上不同的产业是分层级的。
最底下是资源型产业。中国是资源大国,但不是资源强国,因为国内的资源不够用,中国每年出口的资源性产品只占出口总量的一个零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中国是很依赖资源进口的,由于中国有钱而且需求庞大,将全世界的资源性产品价格抬得很高,这对于所有的资源进口国都造成了巨大的竞争。特别是印度,因为印度是一个资源更加稀缺的国家,而且这个国家还站在工业化前夜,它要想发展起来需要比中国更大的资源投入,但是它偏偏没钱去跟中国抢资源。不要误会了,印度没有媒体说的那么财大气粗,印度的财政状况在金砖国家中是最糟糕的,俄罗斯的外汇储备差不多是印度的两倍。所以说公平竞争抢资源,印度抢不过中国,没资源就发展不起来,就更没钱,然后更抢不过。只要中国自已不出问题,根本不用担心印度。况且,印度自己到目前仍然是一个资源出口大国,其资源型产品出口额占到出口总额的一半左右。因为它国内的工业落后,消费不了那么多资源,而且需要大量出口资源来换取外汇,平衡贸易。
对于日本来说,他们是有钱抢资源的,只不过需求量不那么大。但是日本是一个高度依赖资源进口的国家,而由于它的地理位置,它的海上交通线不可避免的必须经过中国附近。因此日本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把中国彻底打垮,使中国不能或不敢威胁日本的海上交通线;要么干脆不要跟中国翻脸。当日本没有能力做到第一条,又不情愿第二条的时候,它就希望将美国拖下水,让老大和老二干一仗,自己渔翁得利。当然,美国希望的是中日两败俱伤,而不是中美两败俱伤让日本捡便宜。所以美日两家跳来跳去的演戏,但要真跟中国干一仗,那就是傻子干的事了。
第二层是农业。农业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中国是农业大国,但资源有限,也仅仅是够吃而已。如果有一天,中国由于国内粮食减产,需要在国际市场上突然收购5000万吨粮食,那会发生什么后果呢?我们知道中国一年的粮食产量已经接近6亿吨,5000万吨实际上也就是一个月的消费,而且对于中国的国库来说这点钱也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国际粮食市场来说,这一下就要卷走一半以上的交易量,那么毫无疑问的国际粮食价格会出现暴涨。粮食价格暴涨的后果十分严重,美国这样的粮食出口大国要笑了。但日本是粮食进口大国,不过他们有钱,为了稳定国内的粮食市场,日本不可避免的拿出大笔的钱,也到国际市场上卷走一笔,并且进一步推高粮食价格。这一来俄罗斯和印度可就真的要哭了,俄罗斯人口少,钱多,还能撑得住,但印度可就不好办了。印度2011年粮食产量达到了2.53亿吨,不到中国的一半,人均粮食消费量约200公斤。尽管大部分印度人是不吃肉的,这样的粮食消费水平也就是比一个正常人类维持生命要稍微高一点而已。当然有很多人,特别是一些中国人替印度遮掩,说人家信教,吃素,言下之意印度不需要生产那么多粮食。但是难道吃素就不能吃得好一点吗?难道印度人不希望自己吃得好一点?傻子都不信!在中国和尚都能吃得肥头大耳,可见信教以及吃素不能成为饮食水平低下的理由。不过有意思的是,它在2012年还出口了价值86.7亿美元的粮食,比上一年还上涨了69%,但考虑到2012年印度急剧恶化的国际收支情况,这种奇怪的现象似乎又可以理解了。印度农业的极度落后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了,而且它在这十几年中粮食增产速度是小于人口增长速度的。2000年和2011年这两个年份都是粮食丰收年,他们的粮食从2.35亿吨增加到了2.53亿吨,而人口却从10.4亿增加到12.4亿。很明显这种状况是不可持续的,连同饿着肚子出口口粮来换取外汇的做法都是不可持续的。粮食危机这种事情绝不是危言耸听,2006年~2008年之间曾经发生过一次世界粮食危机,当时作为世界大米出口大国的越南,国内大米价格曾经涨到15元人民币一公斤。根据当时印度媒体的报道,印度人均粮食消费量曾经低到178公斤——这基本上已经是世界最低水平。而且印度在那几年也被迫从粮食出口国变为进口国。随着印度人口和经济的增长,“谁来养活印度”绝对会成为一个令人绝望的问题。
印度的农业必须大幅度的提高才能保证国家发展的需要。然而印度的农业发展又会遇到一只拦路虎:中国。这是怎么回事呢?由于印度的农业极其落后,吸纳了极其庞大的劳动力。因此农业提高的过程不可避免的伴随着大量劳动力的释放,中国在三十多年内创造了超过5亿人进城的盛况。而对于印度来说,这一只极其庞大,但文化素质又极其低下的劳动力大军的安置就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他们别无选择的必须从中国嘴边抢下这5亿人的饭碗,但他们抢得下来吗?
第三层次是初级工业产品。其中包括了工业原材料和日用消费品,这一层级的产品属于必需品,广泛用于世界各个国家,因此市场非常庞大。同时这一层级的门槛很低,也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的第一选择,因此在这一层级参与竞争的国家很多,利润也很薄。其中竞争力最强的不用说就是中国了,而且中国事实上目前占领着这一层级,可以说只靠中国一个国家的力量就足以支撑全世界的消费,中国不让出份额,其他国家就基本不可能在这一个层级获得大的发展。由于中国的发展需要,我们的工业正在不断上升,这种低利润、高污染、高能耗的行业已经不再适合中国。所以中国实际上正在逐渐退出这一层级。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中国愿意付出一定的代价,例如维持较低的工资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维持较高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我们是可以把这些行业留在中国的,但是我们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不再愿意付出这样的代价了。况且,通过产业转移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逐渐提高,可以更多的购买中国的高级工业产品,因为在高级工业产品的中下层级,第一大国就是中国。所以,中国的逐渐退出既有被动成分也有主动成分。另一方面,由于这些行业能够吸纳庞大的劳动力,所以中国的退出是缓慢的,有步骤的。
日本实际上已经退出了大部分的这类行业,他们与我们在这里没有大的竞争。
印度曾经是发展中国家这一层级的翘楚,50年前印度纺织业曾经远比中国强大。但到了2012年,印度纺织和服装出口大约120亿美元,而中国则是2400亿美元。虽然很多人都会想起印度的软件神话,但我们要知道,软件业在全世界的市场份额是很小的,而且它能够容纳的劳动数量也是很小的。更何况中国每年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能够超过印度全部出口总额的两倍!印度作为一个站在工业化门槛上的国家,而且是一个人口与中国不相上下,青壮年更多而且劳动力素质比中国还要低一个档次的国家,它的发展需要,不可避免的要求将中国在这一层级的统治地位完全接过来。但是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任务。
当然中国自己是不愿意很快的让出地位。别看中国目前正在逐渐退出,但实际上中国的竞争力还是很强的,因为中国的工业体系完整,基础设施完善,劳动力素质相对较高。当其他国家在发展类似的产业时,小规模的时候还看不出来,当产能扩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出现,电力供应不够,交通运输能力不够,配套产业力量不足,熟练劳动力不足等等问题。而中国的优势恰恰就是印度的劣势,在这些方面印度甚至不如东南亚。就目前来讲,初级工业的转移方向东南亚和拉美都比印度要优先,因为这些国家的基础更好,而且可以就近获得中国和美国庞大工业体系的便利支持。
那么印度是否能够迅速解决这些问题呢?首先,印度需要巨量的资金,几万亿甚至十万亿的美金。这可不是乱说的,看一下中国工业化过程中的投资规模就知道了。但是目前来说,印度缺乏投资吸引力,这涉及到很多方面的东西,但主要在于政府的决策能力和魄力。有了钱就要有基础设施,印度基础设施差是出了名的,没有基础设施就不用奢谈工业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初级工业本身又是资源消耗大户,这就回到前面所说的抢资源的问题,这又反过来需要很多很多的钱。有钱,有设施还不够,还得有人。根据驻孟买总领馆经商室网站转载印度时报2008年7月6日的报道,印度还有3亿成年人不会写自己的名字。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在70年代时中小学教师就达到了500万人,到2009年共拥有小学教师567万人,初中教师352万人。而印度在2010年初等教育(8年级以下)教师只有不到400万人。可以说印度要赶上30年前中国的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整整这一代人都指望不上了,下一代人能不能赶得上都不好说。
第四层级,高级工业产品,包括工业机器设备和耐用消费品。这一类产品的消费对象是特定和有限的,中国的崛起过程已经使得这一市场获得了成倍的扩张。这一层级有竞争力的国家就很少了。由于发达国家逐渐的产业空洞化,大量资金从实体经济转向虚拟经济,制造业一直在整体性的衰退。中国在这一层级是个什么地位呢?中国2012年出口的机电产品总额大约1.18万亿美元,占到全部出口总额的57%,从这个数字也可以看到,中国三万亿的外汇储备绝不是靠买袜子挣来的;其他国家,德国大约7000亿,美国5700亿,日本4800亿,韩国2900亿,法国2100亿;而恐怕很多人都想不到的是,俄罗斯只有127亿,而进口却高达1377亿,工业强国的形象早已荡然无存,俄罗斯现在是一个靠卖资源换钱来进口工业产品的国家,他们出口70%以上是资源,进口70%以上是工业产品。
在这一层级当中,中国大而不强,优势主要还是在中低档次的产品上,而且远达不到统治地位。在中国的上升通道中,中下层主要是挤压韩国的空间,其他国家整体上已经无法与中国竞争。中上层主要是与日本抢夺空间,因为日本工业的衰退是比较明显的,最近几年工业品出口一直在下降;欧洲国家中德国太强,其他国家已经逐渐去工业化了。美国的份额也在逐渐向中国流动,最明显的事实是美国也需要从中国进口大量的工业设备,美国造军舰也要用到中国生产的吊车。
中国工业上升的过程附带一个效果,那就是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准确的说是在发展初级工业的过程中大量依赖中国生产的机电设备。所以印度也很尴尬,不愿意买中国的通信、电力、机械设备,但又不得不买。
印度机电和运输类产品的出口额大约386亿,基本上对中国不构成竞争力。而且在很长的时间,它的发展重点只能放在初级工业品上。
第五层级,装备制造业,也就是制造机器所用的机器。这是真正的高科技。中国在这一层级只能说是有,远远谈不上好。例如中国虽然已经是数控机床产量第一的国家,最高级的加工中心也能生产,但进口量还是远远大于出口量。在这一层级,中国在国际上基本没有竞争力,还是要老老实实把基础打好。印度基本上就不用提了。
综合而言,中国和印度之间经济上的竞争主要在资源和初级工业产品上,由于印度整个社会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使得它缺乏与中国竞争的实力,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并不构成威胁。中国与日本之间的竞争主要发生在高级工业产品上,日本工业的衰退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也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双方仍存在很漫长的斗争过程。
3. 印度害怕中国控制水源 印度之所以怕中国,是不是因为
不是
印度的水资源量占世界总量的4%,而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6%,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同时,其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也极不均匀。
而印度国内相对缺乏大型的水利灌溉设施,对水资源的调控能力非常弱,再加上印度国内严重的水污染,使得印度部分地区已经产生了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所以,印度十分重视国内的水资源调度。该国水利部于1980年提出,通过河流联网的方法把水资源从水量丰富的流域调往缺水流域,即“内河联网计划”。作为一个大规模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其规模在世界上也无先例,据目前估计,通过流域内调水可以补充缺水地区水量12000~14000亿m⊃3;。
按照这一计划,印度水利部门拟将全国主要河流联成网络进行水量的统一调配,共修建37条引水主干渠道(总长约900km,配套水渠总长12500km)、32座拦河大坝和数百个蓄水库。计划由印度南部的半岛水系开发和印度北部的喜马拉雅水系开发两大部分组成,最终再通过连接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将两大水系连为一体。
引自中国的水源非常少
4. 印度为什么“怕”中国
为什么说怕?可能感觉上有点像中国美国一样?其实不一定吧,中国和印度一直因为宗教、领土问题、巴基斯坦问题关系紧张。所以互相报道的多以负面为主。其实在印度人眼里不是怕中国,而是瞧不起和恨中国。(他们的历史一定会写过去很辉煌,连大唐也得去他们那学习,就像日本到大唐学习一样(宗教、文化))。每个国家都在统治舆论工具,培养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所以中国到处都是以天朝自居的人,中国是文明古国,但是天朝就有点夸张了(对周边小国还可以称天朝),可能因为中国以前的闭关锁国有关,历史上的大帝国很多,中国了解的很少(民国以前)。印度现在没中国强,但是就像朝鲜不怕中国一样,他们更不怕中国。到时就得我们中国怕他。
5. 地缘政治14 印度为什么怕中国
《地缘政治14:印度为什么怕中国》一文中,对南亚地缘结构做了分析:
作为南亚次大陆的两大核心板块,恒河流域相对于印度河流域有两大地缘优势:
基斯坦地处南亚次大陆核心板块
首先,是自身地缘实力更强。印度河全长仅为1368公里;而恒河则长达2510公里;在流域面积上,印度河流域与恒河流域大致相当;但气候环境的不同,导致印度河流域干燥少雨;恒河中下游地区却降雨量丰富,为恒河流域的工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
其次,地缘格局上,印度河流域位居南亚次大陆边缘;而恒河却居于中心地带。这种不同的区位决定了,恒河平原是南亚次大陆的地缘核心。在两大地缘板块的竞争中,恒河平原不仅自身条件占优,还可以凭借中原的优势,整合东部的孟加拉和南部的德干高原,获得整体实体的提升——而这是偏居西北的印度河流域无法做到的。
所以,我们看到,虽然印度河流域是印度文明的发源地;但到最后,恒河大平原却成了印度文明的核心区域,印度教的圣河也是恒河,而不是印度河。
当然,印度河板块和恒河板块的地缘博弈,说到底也只是南亚次大陆内部的事。由于双方同属一个整体地缘板块,通常情况下,这种博弈与文明核心的转移,并不会影响造成文明的分裂——东亚大陆的文明核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后,它们仍然都是中国和华夏文明的组成部分。
但南亚次大陆的情况却完全不同。印度河板块与恒河板块的地缘博弈 ,最后竟演变成两大地缘板块在政治和人文上的分道扬镳——不仅形成了巴基斯坦和印度这两个不同的国家,印度河板块的文明特质也彻底发生改变,这个印度文明的原生地,最后居然成了发源自西亚的伊斯兰文明的一部分。
6. 印度为什么怕中国
中国从来不怕他。这一点可以肯定的告诉你。
要说清楚中印,就要说清国际关系和形势。
印度占领了藏南,我们在西边也占领了他的一小块,但远没藏南那么大。
1.为什么当年没解决好这个问题?
我的理解是中国当时的领导人认为这是个历史错误(麦克马洪线由于老蒋没能解决好而得到国际一致默认),1962年中印一战,印度虽全线溃败,但中方寄希望于国际的平台(如联合国讨论通过)或双边谈判来解决。当时由于连连征战,不愿再由此而导致印度借口“被侵略”来邀请联合国出兵与中国展开角逐。中国若不退兵,印度可能找借口在联合国的名义下邀请美英法等国卷入战争,必将是一次历史豪赌。
2.中国永远不可能放弃藏南。
中国之所以有些忌讳中印开战,不在于其他,而是台湾一直没解决。这好比左脚右脚边各有一只老虎,你去收拾左边,右边的就会乘机捣捣乱。但中国从来不怕打仗,若必须打的时候,中国绝对会不顾一切的后果、不惜一切代价的去打,而且不惜一切也要打赢。这是解放军的一贯风格。所以你可能误读了某些信息。(我读书时比较喜欢国际关系方面的东西,工作后比较喜欢了解军事方面的东西)。
印度最害怕的不是中国到底要印度必须归还哪些领土,而是最害怕台湾回归中国大陆,一旦如此。印度最可能的结果是藏南所有的中国都会要回来,给不给,都不是他说了算。
3.印度为什么挑衅而中方比较低调?
这一点有很多网友都分析的非常透彻,目的就是一个:让所有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日本认为他是中国的敌人从而得到美日及欧洲的经济尤其是军事援助和支持。这是一种充分利用国际关系来得到自己急需资源的技巧。
印度的这一技巧玩得很成功,也很熟练。骨子里,印度最害怕与中国打仗,他与中国一样渴望有和平稳定的环境发展经济去圆他的亚洲大国梦,但他们一直把分寸掌握的很好:先是用舆论(官方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或网络)鼓噪中国威胁制两国的矛盾,感觉若可能导致中国方面有军事的动向,就会赶快派政府高层辟谣,说“中印一直友好,永远不可能有战争,两国之间有的只是合作和友谊,不可能有冲突”,或立即派人到北京出访阐明他的友好共处的立场;若国内舆论太平静,又不能吸引美国等国的注意力,就又在舆论上大大炒作。如此循环。
7. 印度最害怕中国的哪五款武器
很简单,美国人和俄罗斯人都认为,印度就是个渣,无论给他们什么先进武器都不会对本国造成威胁,同时作为中国南边一个有领土争议的国家,很适合作为牵制中国的炮灰,所以,啥都能卖。
楼下说 因为印度的国际处境远优于中国,这来源于印度人根深蒂固的奴隶性,印度人自从被英国殖民后就基本上没什么骨气了,现代印度的建立还是“非暴力”恳求英国来的,英国一个“蒙巴顿方案”就把南亚好大的一块地分割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形成了一些争端,其中最严重的是克什米尔问题,为印巴日后的长期冲突埋下了伏笔。这么一帮软蛋,能不被西方白人看中么。
8. 印度为什么撤出洞朗地区,原来是他们害怕中国了
“洞朗僵持:中国摆设了1.2万人,5月就已开端”,《印度快报》25日的这一“独家报导”吸收很多存眷。报导称,在大众印象中,中印洞朗僵持只发生在小规模军事职员之间。“但实际情况是,在73天的僵持中,中方在洞朗附近的春丕山谷地带集结的戎行超越1.2万人,另有约150辆中国坦克及火炮在该地段待命……”这些夸大形貌出自印度作家尼汀·高哈勒的旧书《莫迪保卫印度的方式:精准打击》。
据此前中国外交部公布的音讯,6月18日,印度边防队伍合法超出中印锡金段已定鸿沟进入中国洞朗地域。8月28日,印方越界职员和装备全盘撤回鸿沟印方一侧,洞朗僵持和平解决。中国南亚学会常务理事钱峰2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国在洞朗地域摆设1.2万人”的说法分明言过其实。这位印度作者这么说,不过是想标明“面临中国的弱小压力,莫迪当局依然不逞强”,为印度当局脸上贴金。
25日,印度执政党印度人民党召开天下大会,主席阿米特·沙阿感激总理莫迪指导的当局和平解决洞朗僵持,“体现了耐心、持之以恒和政治自大”。
9. 印度为什么"怕"中国
因为中国是一个后期起来的世界强国,印度怕我们侵略他们,怕我们打败他们
10. 印度之所以怕中国,是不是因为水源地让我们控制缘故因为我们可以阻断怒江雅鲁藏布江南水北调去…渴死他们
中印曾爆发多小规模的战争,印度阿三曾被中国军打得很惨。
印度同样是大国,一直想在各方面把中国比下去,却一直比不过中国,主要是实力悬差太大....
另外,中国人从来不把印度阿三当棵菜,印度阿三觉得更伤自尊了,于是发誓,一定要把中国比下去。
这就是为什么印度会买美国和俄罗斯二手武器的原因,因为它们都是蠢货,自己不会造不说,还去买人家二手的,结果是被人家敲诈,成了全世界的笑柄,现在谁都想跟印度阿三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