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式摔跤如何用腰
你好:中国式摔跤所有的技术都是用腰来完成,手只是把对方控制住,双手与腰的紧密配合,只有通过基本功和器械的练习,才能达到理性的结果。在练基本功和实战中必须学会但天上提,才能发挥腰的作用。
‘贰’ 摔跤应该练什么
比赛不计的话,实战里面最实际好用就是中国跤术,尤其是传统的快跤,绝对是一项系统的绝技。要学会摔跤,有几样东西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第一,抓力,要练到能抓到对方任何部位,如衣领,胳膊,腰带之类,都能把对方的身形拧背第二,腰胯力,要把对方摔倒或者掼出去,是腰在发力,不是手臂第三,腿力,腿除了要站得稳之外,还要用钩挂扫拌的招数,来对付对方的支撑腿。锻炼的时候力量训练就朝这三个大方向练就对了。然后技术就要找个专门的老师带一段时间。自己可以练习抱腿,双手抱紧对方两条大腿,往上一提,对方就肯定倒。
如何练好摔跤
‘叁’ 中国式摔跤要练什么基本功怎么练
摔跤下盘一定要稳,训练半蹲把!
‘肆’ 中国式摔跤这个体育运动主要是怎么进行的呢
在外国摔跤很盛行的一个环境之下,许多人都是不太了解中国式摔跤的,中国式摔跤其实也是有着比较长的发展历史的,而且中国式摔跤的基本步法,手法,服装等各方面也具有一些特色,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式摔跤这个体育运动主要是怎么进行的呢?
以上这观点仅代表小编个人的见解,如果有任何错误,敬请谅解。
‘伍’ 学中国式摔跤有什么要注意的要怎么才能学好摔跤
《中国式摔跤规则》,规则规定比赛场地为10米见方的草垫,体重分为8个级别。虽然一场比赛仍是三局,但每局摔的跤数不限,摔倒一次得1分,三局得分多者为胜。这样完全改变了摔跤比赛的战术。运动员即使前边输了几跤,后边仍然有机会转败为胜,打消了运动员输两跤就输掉全场的顾虑,促使他们敢于进攻,充分发挥技术。这些措施鼓舞着广大摔跤爱好者积极锻炼,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从而迅速推动了摔跤运动的开展。许多地方的私人跤场增多,一些厂矿也有了摔跤小组。 由于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倡导,职工的摔跤活动在各级工会的领导下,蓬勃开展起来。许多厂矿购置了摔跤衣,组成摔跤队进行经常性的训练。各地相继举行了职工摔跤比赛,如火车头体协在各路局基层比赛的基础上举行了全国铁路系统的摔跤比赛。1957年在内蒙呼和浩特市举行了"十一城市及内蒙古自治区职工摔跤比赛大会",把职工的摔跤活动推向高潮。 第1届全运会有19个单位的128名运动员参加中国式摔跤比赛。运动员身体素质好,基本功扎实,个人的绝招准确、多变。大部分人经受过全国比赛的锻炼,又多次参加过一些省、市间的对抗赛,经验丰富,在技术上也有创新。例如,解放军队(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运动员何润宗根据原来的"揣"和"揣花兜"而创立了"披"。后来许多运动员使用这个技术,并有了各种变化。各地的教练员和运动员还根据规则的精神,交流的技术和经验,经过深入的研究,都把本地区传统的摔跤特技应用于中国式摔跤中去。经过系统训练,不仅技术水平有提高,而且各队的技术特点更加鲜明和突出。例如,北京、天津运动员擅长手法和小巧动作,以巧取胜。内蒙古运动员腿脚灵活,力量大,常以"假踢真拧"、"得合勒"等技法击败对手。新疆运动员喜欢搂抱上摔,大毛拉的"撒网"(把对方抱起来抡几圈再摔下去)堪称一绝。山东、辽宁、河南的运动员动作扎实,基本功好。山西队的抱腿神出鬼没,防不胜防。在这一届运动会上,技术向准确多变的方向发展。 第1届全运会后,由于三年自然灾害,练习摔跤的人少了,技术水平下降,中国式摔跤一时处于低潮。1963年后才逐渐恢复,业余体校有了摔跤班,并组织了各种形式的比赛。第2届全运会上,得分标准改为根据对方身体倒地情况分别判得1分或2分,促使运动员使用大动作。为鼓励运动员积极进攻,快速得分,使比赛更为激烈、紧张,并防止因技术水平相差悬殊出现伤害事故,限定一场比赛两人得分相差10分即结束比赛、判为绝对胜利。 十年动乱期间,各种摔跤。比赛停止了,有的地方甚至禁止人们练习摔跤。直到1974年才恢复全国比赛。1975年第3届全运会上的摔跤比赛参加比赛的单位和运动员不多,技术也没有发展。 打倒"四人帮"后,摔跤界通过拨乱反正,逐渐恢复正常活动。私人跤场和厂矿的摔跤队逐渐恢复活动,练习中国式摔跤的人又多起来。1982年和1986年的第2届和第3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都把摔跤列为主要比赛项目。第4届全运会上,摔跤比赛分为十个级别。摔倒对方一跤根据动作的幅度和倒地的情况可以得1分、2分或3分。参赛运动员都经过系统训练,技术水平普遍提高。技术战术向着积极快速的方向发展,一代新手在成长。如内蒙古队员董雅臣勇猛顽强,体力充沛,动作敏捷、连贯,善于抓上就用,连续进攻,不给对方喘息机会,他的比赛所向披靡,名震跤坛。 我国开展国际摔跤(古典式摔跤和自由式摔跤)和柔道以来,与中国式摔跤之间相互影响,互相促进。中国式摔跤吸收了国际摔跤和柔道的一些技战术和教学训练方法。例如,古典式摔跤的过胸摔、自由式摔跤的抱腿、柔道的抓袖背等技术和配对练习等训练方法。在规则方面吸收了国际摔跤的绝对胜利和限制消极的精神,洋为中用、丰富了中国式摔跤的技术武库,促进了中国式摔跤的发展和提高。 第6届全运会使用的1986年修订的规则,从得分标准到比赛服装都要充分体现中国式摔跤的特点--一个倒下,一个站着,讲究不砸不落,鼓励运动员使用干净利索的技术。规则的得分标准是按中外古今摔跤评分原则--把对方摔倒的情况和身体落地的部位确定得分多少。例如,得了分的标准是将对方摔成身体腾空(两脚有一同时离地过程)后躯干(肩、背、臀、胸、腹、胯)或头着地,而自己仍保持站立。如果没有使对方身体腾空,仅把对方摔倒使之躯干着地,自己自然站立不倒;或是把对方摔得身体腾空、躯干着地而自己没有站稳,用手撑在对方身上,则只能得2分。把对方摔成四肢着地,或把对方摔倒后,自己也随着倒地,只能得1分。为了促使比赛摔得更激烈、更精采,把每场比赛时间缩短为两局,每局仍是3分钟,但要求运动员积极主动进攻,不允许长时间消极防守,如果持续30秒钟不进攻,就要警告一次,判对方得1分。3次警告便取消该场比赛资格。运动员比赛的摔跤衣为国红和天蓝两色,摔跤衣的边沿有花纹。颜色要美观、大方、协调,并有民族特色。这些规定不仅体现了中国式摔跤的民族形式、特点,而且会进一步促使中国式摔跤技术水平提高和广泛开展。 中国式摔跤是我国的一项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它的历史悠久,锻炼价值高,在城市和农村都深受人们的喜爱。我们相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摔跤运动也将会有更大的跃进,这一民族体育运动必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陆’ 中国式摔跤有什么特点
中国跤变化多端,摔法多达几十种。摔跤要练习扎实的基本功,特别要加强腰腹、腿部力量和灵活性练习。还要注意动作迅速和上下肢的协调配合、手脚动作的密切配合。根据每个人的身高、体重和身体素质等条件的不同,要选择适于自己使用的技术。例如身材矮小、动作比较灵活的人,可以选练小得合、捞、磨、端踢、掐撮、躺刀、入、穿档靠、蹩、掏、耙、刀勾、豁、揣、捆等技术动作;而身高、体重、力气大的人,可以依靠勾、别、缠、踢、掰、叉、涮、拧、锓、拄、撮、肘、拍、装、错、披以及大得合等技术形成自己的风格。
‘柒’ 打架的时候怎样发挥中国式摔跤
基本功扎实,多耙泥鳅。
没事找个师兄弟穿常服或者褡裢多练。
主要熟练自己的几个适合的招式,比如高个的就多练脑切子牵别,个矮的多练德合了手别之类的。
等打架的时候近身一靠上就有跤了。
我建议你要是打架练散打效果更好。中国跤想摔好了太难。
非得要打架用,最好加上柔道的舍身技,拳击的组合拳。这样最科学。
远踢 近打 贴身摔 这是武术的应用方法。
一个好的跤手浑身都是跤,不用考虑打架时候怎么发挥,只要能够到对方的距离之内,必能让之倒地。但没有多年的寒暑功夫是出不来的。
‘捌’ 谁知道中国式摔跤运动中徒手和器械练习方法及其配合技术动作
摔跤基本功既有单式练习又有联合练习,既有徒手练习又有器械练习。
摔跤的基本功不仅是熟练地掌握和提高摔跤技术的重要环节,而且是有效地发展专项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摔跤的技术是千变万化的,只有全面地掌握摔跤的基本功,练习基本功,才能为掌握摔跤技术打下良好基础。
第一节 倒地功
中国式摔跤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项目,目的是要摔倒对方而自己保持平衡。常言道:“要想摔人,必须先会倒地。” 这就是说,练习摔跤,要先学会倒地的功夫,才能避免受伤,做到自我保护,同肘锻炼身体能经受震动,发展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在练习倒地功时,必须注意: 1.倒地时,身体接触地面的面积要大。 2.倒地时,要憋气、团身、全身紧张,以免内脏受到 震动。 3.手撑地时,手指稍向里扣,屈肘。 4.被摔倒时,要及时松手,以防砸伤.
倒地功的内容有: 1.前倒:同“前滚翻”的动作。 2.左前倒:由左架开始,上体前倾,两膝交屈,左手 在前,右手在后。左手指向里撑地,接着迅速屈肘、低头、 团身左前滚。左肩先着地,然后右肩着地。 3.右前倒:方法与左前例相同,只是向右前方倒地。 4.左后倒:由左架开始,低头、团身、屈膝,身体向 左后方倒。左手指向里,并在身体左侧撑地,然后迅速屈 臂,使身体向左后方着地。 5.右后倒:方法与左后倒相同,只是向右后方倒地。 6.后倒:同“后滚翻”,但手臂和后背要同时着地, 低头、含胸、憋气。 7.直立前倒:身体直立前倒,两臂微屈,两手手指稍向里指,两手撑地后,以迅速屈肘的动作来缓冲落地的冲击力。在整个动作的过程中,要抬头、憋气,全身紧张用力。 f练习倒地的功夫,最好从原地开始,根据掌握的情况,可改变姿势或在活动中练习,逐渐增加难度,以适应比赛时的情况
中国式摔跤是通过摔跤衣发挥手法的作用。术语讲:“手是两扇门,全靠腿赢人。”形象地道出手法技术在摔跤运动中的重要作用,实战中有了有利的把位才能组织进攻,从而战胜对方。
中国式摔跤优于其它跤种,手脚分工明确就是中国跤鲜明的特点。它说明了中国式摔跤的先进性和文明性。中国式摔跤技法博大精深,功法和技术繁多。就手法而言,有抢手(抓握),防手(防抓握),蹬手(蹬把),引手(主动给对方抓握,借以反攻),借手(借对方紧握我时我借其手进攻)。拿法就是借用跤衣或肘腕拿摔。
一般情况左侧进攻者左手为上手,也叫前手。右手为底手,也叫后手。术语讲:“跤摔一把手。”就是讲一把底手,也叫准手。抢手也就是抢底手,也叫争手。抢底手争上手是手法技术的基本技术。
中国跤在实战中运动员均要穿布制开胸、半袖的短上衣,叫跤衣。也叫褡裢。腰系中心带也叫腰带。跤衣跤带各部位均有名称。(把位示意图)
一、 跤衣把位名称,把位和抓法
● 跤衣部位
1、 衣领叫领
(1) 正领
(2) 偏领(磨盘领)
(3) 倒扒领
2、 衣袖叫小袖
3、 胸襟叫门子
(1) 直门
(2) 偏门
(3) 挂门
(4) 软门
4、 腰带叫中心带
(1) 前带
(2) 偏带
(3) 后带
5、 跤衣下摆游离部分叫小杈
(1) 直握
(2) 反握
6、 跤衣背后部分叫后契
(1) 后带上
(2) 后带下
● 实战中除抓握跤衣外还可以抓握身体上肢各部位
1、 握腕
(1) 反握腕
(2) 正握腕
(3) 双手握腕,又叫双剁腕
(4) 掳腕
2、 握肘
(1) 掐肘
(2) 掳肘
3、 抱脖
(1) 单臂夹颈
(2) 单臂反夹颈(反夹锅)
(3) 单手抱脖(向后扒抱)
(4) 双手夹颈(双手扣腕)
● 跤衣把位抓握方法
1、 抓握大领方法
(1) 正领、偏领:拇指在内,四指在外
(2) 倒扒领:由对方腋下扒对方领,四指在内
2、 抓小袖方法(抓异名侧衣袖)
四指在内,拇指在外
3、 胸襟的抓法
(1) 直门:抓异名胸襟上部,拇指在内,四指在外,将跤衣翻起。
(2) 偏门:抓同名侧胸襟上部,四指在内,拇指在外。
(3) 反挂门:反腕抓异名侧胸襟上部,拇指在外,四指在内。
(4) 软门:抓异名侧中带上,胸襟下部,拇指在内,四指在外翻起。
4、 跤带抓握法
(1) 正握后带:又叫盖后带,拇指插入,四指下勾。
(2) 反握后带:又叫挎后带,四指反腕插入,拇指在外。
(3) 偏带:双手或单手抓握异名侧偏带,拇指在内,四指勾挂。
(4) 中带:又叫中心带,单手或双手抓握对方前带,拇指在外,四指插入,反腕抓握叫端中带。
5、 后契的抓握法
(1) 单手抓握对方背后带上跤衣
(2) 但手抓握对方背后带下跤衣
6、 杈的抓握法
(1) 反手抓:反手抓握异名侧跤衣下摆游离部分。
(2) 正手抓:正手抓握异名侧跤衣下摆游离部分。
‘玖’ 中国式摔交的主要技法和名称
中国式摔交的主要技法:
踢别崴勾揣撮捆,切蹩缠耙拱崩刀。肘拉浸欺扒弹拄,豁打装掰披挡削。
扠穿拧掀躺垂抹,捂吸咬搧靠撒杓。撕磨摔刮搂涮挤,管掐拢折倒撴掏。
中国式摔跤技术要求严谨,要有固定的站立基本姿势,一般称之为“跤架”。规则的跤架:两脚与肩同宽,上体稍前倾,两手半握空拳。然后一脚向前迈半步,脚尖稍内扣,两腿略屈。上手在前,底手在后;前脚为虚,后脚为实。后脚为底桩。约60%的体重由后脚支撑。左脚在前称左跤架,左手必须在前,右脚在前称右跤架,右手必须在前。在前之手称上手(上把),再后之手称底手(底把)。通常右跤架的跤手右边进攻的技术多,而左跤架则左边进攻的技术多。
按跤手跤架的高矮,又有高架和矮架姿势之分。高架子如同普通人丁步站立,步裆距太近,底盘范围也过小,不符合跤姿的要求。像矮架办应作为过度性姿势。双方往往互揪抓在一起都进行防守。就会出现矮架姿势。按俗称为看着、撑着、楞着、等到着。现在比赛时容易被罚消极。因此不应长时间保持这种姿势,要在突出矮下之后,立即借力进攻。
由于两跤手的跤架不一,又分顺架和顶架。两跤手都是左跤架或右跤架称为顺架;一跤手右跤架对另一左跤架,或一跤手右跤架称之为顶架。
顺架和顶架是传统术语。顺架,对摔的甲乙都是走圆场的跤步。如甲是右架与乙对摔,在他转动走跤步时必须横挪左脚,紧跟右脚。乙的跤步同甲,这样双方可以灵活顺方向转圆圈。当甲乙互相用前脚(腿)进招,无论是奔向对方前腿或后桩都很顺便,所以叫顺架。相反,如果甲右乙左(或乙右甲左),这样两跤手都走不出圆跤步来,因双方的前脚(腿)接触到一起互相顶档,周旋起来形成一进一退。倘双方都是一边偏(又俗称半边俏),则互相都会感到别扭,不便用大拿踢、勾、掏、耙等绊。故左对右或右对左叫顶架。但这种顶架在某些进招方法上也有一利,如稍一滑步即可填腰、提胯,从而便于勾、别、揣;或往后伸腿即可使蹩、管、掰、靠。
在此还应提出两种不正确的跤架。如:左臂右腿或右腿左臂出架,都不便于进招。中国式摔跤之所以强调跤架,是因为其使用的方法和跤架是密切配合的。跤架的臂与腿有误就无法进招,或称鸟架子。再如:两脚尖齐平出架,或称齐步,或称骑裆出架式,也属于不正确的姿势。
‘拾’ 中国式摔跤的爆发力怎么练
爆发力的训练主要靠力量训练为主,上肢的力量训练可以采用杠铃,做分组递增重量训练,注意好保护,另外还要注意营养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