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是怎么发展来的

中国是怎么发展来的

发布时间:2022-07-08 03:22:12

❶ 中国的经济是靠什么发展起来的

经济学理论认为劳动、资本和技术都是经济发展的源泉。中国过去三十年把世界上最广大的劳动人口积极性调动起来,中国的廉价劳动在世界上非常具有竞争力;中国拥有世界上前列的储蓄率,就是不差钱,铁公基创造了巨大的GDP;中国靠市场换取了大量技术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但就这三项基本要素,中国的经济至少是现在这个样子。如果体制上再解放一下,那就更不得了了。但是如果改革停滞不前,中国接下来几年乃至几十年可能会陷入经济增长极慢的中等收入陷阱中。

❷ 中国是怎样形成的

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是中国古代各民族的大融合的过程。
中国的民族大融合有3次:
1,周朝建立,到秦国灭六国,到两汉时期。
周朝时,封了几百个诸侯国,几乎每一个诸侯国就是一个民族。在春秋不断的兼并中,在战国时形成了战国七雄。任何一个国家的形成都是民族大融合的过程。到秦国灭六国后直到两汉时期,是民族大融合完成的第一个阶段,在这期间中原地区,关中地区和江南地区形成了统一的文化,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文明。
2,两汉之后,进入三国时期。在三国时期,因中原战乱,人口剧减,曹魏内迁了大量的少数民族人口到中原地带(估计占中原地区人口的三分之一多),包括匈奴人(南匈奴人投降了东汉王朝,北匈奴人远遁西方),鲜卑人等等,其中匈奴人最后灭掉了西晋;蜀国也迁了不少少数民族人口到其地盘上;孙吴则是,中原大量人口南迁江南,开发了原来地广人稀的江南。
在西晋短暂的统一后,又陷入了分裂。在北方中国,五胡乱华,前前后后大的国家有十六国。五个少数民族逐鹿中原。后来曾经两次统一北方中国的也是两个汉化,实行汉族文化的少数民族的人:前秦的符坚(他是少数民族,具体哪个忘记了),还有北魏的拓跋氏(拓跋氏的另一支到了今天的西藏青海地区,最终形成了藏族)。上面两个少数民族都靠着汉化,也就是同中原的先进汉族文化同化而统一了北方中国。而这时南方中国则由南渡的东晋王朝统治,大量的北方人口(约占八分之一)涌向南方中国,促进了南方中国的开发。
统一中国的隋朝和唐朝,他们的统一者也是汉化的少数民族,如李唐是西域的沙陀人后裔。这时中国又形成了一次民族大融合,匈奴等民族被汉族同化。汉族的含义也不再是汉朝时汉族的含义,而是包含了匈奴等少数民族,匈奴等民族退出了历史舞台。

3,唐朝末年,中国再度分裂,这时又是有好几个少数民族对北方中国进行了统治。中国又进入了民族大融合,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到宋朝时期,宋朝统治淮南地区,其民族是唐朝大融合时的汉民族;辽国则包括了原本住在辽国的汉民族,其人口可能占大多数,还有契丹和北部的其他少数民族,可能也包括高丽人。西夏则是西部的一些少数民族,和唐宋时居住在西夏的汉族。
上述三个国家除了宋朝本来就是汉族国家外,西夏和辽国金国(金国后来代替了辽国)经过200多年的统治,都不同程度的汉化,都采用了汉民族的文化。
到了元朝,忽必烈统一中国,中国在全中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民族大融合。蒙古人在采取汉族文化和保留本民族文化中斗争了90多年,除了今天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地区的蒙古人没被同化,在中原地区和江南地区的蒙古人都被汉化了。元朝因为滥发纸币而引起通货膨胀,激起人民的反抗后,蒙古的上层王公被明朝逐回了漠北。
4,元朝时期是全中国范围民族大融合形成的重要过程,明朝清朝延续了元朝的全国范围民族融合过程。元朝以后的中国,都是在今天中国的大致范围内而统一的,中华民族大致形成。这时的汉族包括了被同化的蒙古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在内。
在明朝后面的清朝,也是少数民族满蒙统治中国,最终也被汉族同化了,当然除了上层王公除外,而即使是上层王公也采取了汉族的文化,在文化上跟汉人没什么两样了。
清末,中华文化碰上了从所未有的强大的西方文化的入侵,中华文化奋起抵抗,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而中华民族的觉醒是以几千年华夏各民族融合而形成的中华文化为基础的。中国人对自己的认同是以对中华文化的自我认同为基础的。
中华民族不是随便就提出的一个名词,就像美利坚民族一样,都是以共同的文化为自我认同而形成的一个民族。执泥于汉族,非汉族是不能说明古代中国的变迁的。因为汉族的内涵本来就是随时在变的。现在的汉族,他的祖先可能是匈奴人,也可能是鲜卑人,也可能是蒙古人,汉族本来就是几千年来华夏无数个民族大融合形成的。

❸ 中国的发展历史与进程是怎么样的

中国,是以华夏文明为源泉、 中华文化为基础,并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国家,通用汉语、汉字,汉族与少数民族被统称为“ 中华民族”,又自称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约5000年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进而形成 国家,后历经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

直至形成多民族国家的 大一统局面。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君主政体退出历史舞台,共和政体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中国文化渊远流长,是东亚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国,在世界文化体系内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的差异,人文、经济方面也各有特点。传统文化艺术形式有 诗词、戏曲、书法、国画等,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则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3)中国是怎么发展来的扩展阅读

中国的文化

文学

从先秦始,诗经、楚辞、汉赋、晋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章回小说、民国杂文,描绘了中华古代文学史的灿烂。

经史子集是传统中国的学问。东晋李充正式确定甲乙丙丁即经史子集次序,但尚未直接用经史子集之名。唐初编成《隋书·经籍志》,这是正式以经史子集为类名的四部分类法中现存的第—部目录。它分经史子集4部,下分40细类,

经史子集各部书籍六万九千五百七十余卷,译本书千三百二十余册,释藏七千零&八卷,书画图象等约二百余种。其外又有艺术志、道书志、书志、画志、通为八目。

绘画

中国画在中国被称国画,主要是用毛笔、软笔或手指,用墨和国画颜色在帛或宣纸上作画。

中国画按照内容可分为花鸟画、山水画及人物画;按照技巧可分为工笔画、写意画、重彩画、水墨画、白描画、壁画、内画;按照艺术层次可分为具象国画和抽象国画等。

中国画擅长写意,其重在神似不重形似,强调观察总结不强调现场临摹,运用散点透视法不用焦点透视法,重视意境不重视场景。

❹ 中国经济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

中国经济的发展,首先是政策与发展道路。
其次是全体中国人民思想解放,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活力迸发,创造力涌现。

❺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经济到底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经济到底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

中国经济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崛起的呢,我先说一个范围啊,92年到95年来,这是以名义美元计价的,中国经济规模在1991年之前也全世界最大的人口体量,中国经济规模在世界上的占比却一直徘徊在2%~3%的水平,特别是87年~93年啊,中国经济力的规模在全世界占比仅在1.06%左右。中国的经济发展到现在这一步 ,不仅依靠了我们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而且是依靠了我们 中国民众 ,可以说没有中国民众的支持,中国的经济是不可能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的 ,同时我们要感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没有党的领导,我们也是不可以 发展如此之好的。

❻ 建国之后中国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领导人高瞻远瞩,改革开放!

❼ 中国的经济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中国经济起初1978改革开放,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实行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我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1984年4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又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这14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起经济技术开发区

1985年起,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1988年增辟了海南经济特区,海南成为我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
199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着眼,又做出了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我国的对外开放出现了 一个新局面
我国的五个经济特区, 深圳市. 厦门市.珠海市. 汕头市.海南岛.
珠江三角区以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市区、惠东县、博罗县、肇庆市区、高要市、四会市长江三角区以上海。:南京 无锡 常州 苏州 南通 盐城 扬州 镇江 泰州:杭州 宁波 温州 绍兴 嘉兴 台州 湖州 舟山 金华 是中国经济体系。如今振兴东北。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 未来又是中国一大经济体系

❽ 中国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楼主这个问题太高深了 中国发展基本上是在改革开放后 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 只有跟外界交流才能发展,人跟国家都是一样,闭门读书是不行的

❾ 中国历史发展是怎么进行的

中国历史的发展是在中原王朝与周边各游牧民族的互动过程中进行的,历代中原王朝面临的共同危险,即来自北方(西北、北方、东北)游牧民族的持久威胁,也就是传统所谓的“边患”,“防虏”成为历代边疆经营的中心任务。

勒尼·格鲁塞在其名着《草原帝国》中曾指出,在欧洲、小亚细亚、伊朗、印度及中国都早巳达到同一物质文明阶段后,“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地带曾经摆脱了这种运动。这就是那伸展于欧亚大陆中部和北部的一条长方形的领土,草原地带。它从满洲边界直至布达佩斯和西伯利亚森林,是在它的北方边缘延伸着。在那里,除了一些孤立的小方块土地以外,地理条件不允许农业生活的发展,把居民们限制于永远过着畜牧的生活、游牧生活;在几千年前新石器时代末期时的生活还存在于其余的人类中间。更有甚者,这些部落中的一部分,即森林地带的部落,还停留于马德林式猎人的文化阶段。因此,草原和森林地带遂成为野蛮人生活的保留地”。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研究了公元1500年以前世界文明史的进程后也指出,自从人类进入第一个文明时代——古代文明(前3500年~前1000年)开始,欧亚大陆边缘地带的各文明中心,就已面临游牧民族入侵的持久威胁。原因是:“在地处大草原西部的印欧各族和地处大草原东部的蒙古一突厥人之间,有一条最早的分界线,这就是阿尔泰山脉和天山山脉。这条分界线以东的大草原,地势较高、干燥,气候通常也更恶劣……这一地理上的不平等造成相应的历史上的不平等。即出现一个持久的、影响深远的、由东向西的民族大迁徙……只要有机会,它们就不时地侵入中国。”所以,他认为,1500年以前人类历史几乎是游牧民族在“自然法则”支配下南下,对南方诸文明帝国压迫以至于征服的历史。

中国境内北方的高原和草原,恰恰是欧亚大陆游牧民族生存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匈奴、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几个在世界古代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民族,都在这一地区生活过,使这里成为少数民族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中国历史上的紧张状态正与这一大背景息息相关。从公元前4世纪末开始,草原部落中就不时会出现一些强大的集团,“胡骑南下”,挺进和占据这一地区,并大规模地扑向中原,给中原王朝造成巨大压力。比如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2世纪,有秦、汉与匈奴的对抗。魏晋时是所谓的“五胡乱华”,匈奴、鲜卑、羯、氐、羌等轮番进入中原。到了南北朝和隋唐,则有突厥、回纥、吐蕃相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隋唐二代边疆经营中的首要问题。此后,则有契丹、女真、蒙古、满族从其在北方和东北的原居住地崛起。可以说,游牧民族此起彼伏,由秦汉时的“寇边”到后来据有半壁江山,甚至入主中原,一直是历代中原王朝面临的威胁。所以,历代中原王朝无不苦于北部边疆问题。正如汉代的扬雄所说:“北地之狄,五帝所不能臣,三王所不能制”,即使边疆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实现了大一统,但因为亚洲内陆游牧民族的迁移不定,新人居其发祥地的游牧民族,会重新构成对中原王朝的威胁,中原王朝仍面临着所谓的“防虏”问题。对此,着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就指出:“在历史上,最威胁中国的是北族。他们和中国人的接触,始于公元前4世纪秦、赵、燕诸国与北方的骑寇相遇,至6世纪之末五胡全被中国同化而告终结,历时约1000年。其第二批和中国的交涉,起于4世纪后半铁勒侵入漠南北,至10世纪前半沙陀失却在中国的政权为止,历时约600年。从此以后,塞外开发的气运,暂向东北,辽、金、元、清相继而兴……这三大批北族,其逐渐移人中国,而为中国人所同化,前后相同。惟第一二期,是以被征服的形式移人的,至第三期,则系以征服的形式侵人。”

因此,建立稳定的边疆秩序,有效对付游牧文明的流动性格以及大草原兴衰无常、充满变数的政治形势,是中国传统边疆经营艰巨而经常性的任务。因为,尽管中原王朝与境内周边游牧民族的关系是一国之内中央政府和地方政权之间的关系,但强大的边疆民族政权的存在,对中原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安定,对大一统局面都是最严峻的挑战。中央政府如不能有效抵御或反击来自这些游牧民族的威胁,保护边疆,则中央的威信势必难以维持,大一统的政治秩序就面临动摇和被打破的危险。所以,防御游牧民族的袭扰,解除其对边疆的安全威胁,将其纳入大一统政治秩序的支配,成为历代大一统帝国边疆经营的主要任务。

对于这种游牧民族周期性南下的现象,从历史上以来就有不同的解释,这些意见归纳起来不外有以下几条:一是认为游牧民族“虏性狼狠”。如唐朝史官在《晋书·刘曜传》中有一段“史臣曰”就非常典型:“彼戎狄者,人面兽心,见利则弃君亲,临财则忘仁义者也。投之遐远,犹惧外侵,而处之于封畿,窥我中衅”;二是归之于气候变化或地理环境因素;三是认为草原地带人口的过度膨胀威胁到游牧民族的生存,使其不得不向外扩张;四是认为缘于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的贸易受阻,如林恩显先生就认为“北亚游牧民族对中原农业民族的一切行动动机,多数出于经济上的需求;而农业朝廷对北亚游牧政权的要求,则多属于政治性”;五是认为掠夺对游牧民族有利;六是认为游牧贵族为了扩大自己的统治而发动战争;七是认为源于双方的文化隔阂和冲突。这些观点有的从人性论出发,有的归之于地理环境或文化,有的归之于经济贸易,但基本上只是道出了现象而未触及本质。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自然条件通过对生产方式的制约进而影响到经济结构和社会行为。“中国政治生活一直受‘夷狄’影响主要是因为地理环境所致——草原与农耕地区紧紧地连在一起,不可避免地存在与地理上的不同相适应的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亚洲腹地草原于燥,没有河流流入大海,不可能从事大面积农耕。西藏高原和蒙古草原缺乏充足的水资源,因而人口稀少。这些‘夷狄’所居住的地区大约是中国面积的两倍,但人口不可能超过中国人口的四十分之一。”所以,游牧经济与定居农业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上存在的极大反差,生产力技术构成的低下以及社会经济结构单一,内部转化产品途径的过于狭窄,使得他们的周期南下成为草原社会发展的自然过程。于是,“进行掠夺在他们看来是比创造劳动更容易甚至更荣誉的事情”。也就是说,游牧经济对农业经济的依赖性刺激游牧民族向农业区掠夺,而经济上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又增加了其劫掠的欲望,“于是这种人文地理上的问题变成了社会问题……。在这样的条件下,游牧人民定期性向农业区域侵犯便成了一种自然法则”。

历史上某些时期,中原王朝固然可以凭军事实力或行之有效的战略,扼制边疆地区游牧民族的袭扰,或与之达成和解,解决“边患”,但这仍然只是暂时的,因为,“人文地理上的严酷法则在继续起着它的作用。假使汉化了或波斯化了的汗王们没有被当地居民的反击,逐渐地或突然地淘汰了的话,却有新的部落出现于他们的边境;那些出现于草原深处而还在忍受着饥饿的部落把他们的堂兄弟只看作是一个暴发的塔吉克斯坦人或一个拓跋人,一个波斯人或一个汉人,他们重新开始不利于他的同样的冒险行动。这种冒险行动几乎常常是成功的,同样一个调子在一千三百年间,因为从匈奴人据洛阳到满族进入北京恰为一千三百年,重弹了几次”。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游牧民族相对于农业民族的军事优势。作为“马背上的民族”,游牧民族行军作战固然骑马,平时也“逐水草而迁徙”,如此,日常生活也就如同行军打仗。严酷的自然环境又磨练了其人“耐饥冻,习劳苦”的性格。因为,“游牧生活要求游牧人较之定居的绿居民,要具有更强健的体魄,同时它也要求游牧人比定居居民具备更加独立的意识。因为这可使游牧者在危急关头敏捷地做出判断,采取主动。这对于被束缚在无休止的农业劳动中的定居者来说,几乎是无法想象的。在争夺牧场、部落内讧以及血亲复仇的战争中,游牧者自然地形成了侵略的本性,这种侵略本性,再加上他们对定居社会产品的需求,使游牧者经常对自己的邻人进行掠夺。这些掠夺的习性以及他们所带来的毁灭,使游牧者得到了天生蛮夷的称号”。马背上民族的这种空前的灵活机动性和善战在向中原进犯中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因为狞猎和牧马职业,是以箭术和骑术的技艺为先决条件的,而对于为了短期战役招募来的没有受过长期训练的农民或绿洲居民战士来说,要具备这些技艺则是不可能的”。因而,习惯于游牧生活的民族,在军事战术上超过农业民族的步兵,能够很容易地征服人口更多且文明水准远远高于自己的民族。

此外,原始的部落组织更增强了其军事力量。游牧帝国不像中原农业帝国行政与军事分离,其军事组织与行政组织(氏族部落体制)是合一的,成年男子无疑都是部落的战士,所谓全民皆兵。部落首领平时组织部民游牧狩猎,战时即为军事长官,便于动员,能够做到“指麾而令从”。投降匈奴的汉人中行说与汉朝使者辩论时就说,匈奴军政合一的优点在于“约束径,易行;君臣简,可久。一国之政犹一体也”。可见其部落组织也就是军事组织,基本不存在向战时体制转变的问题,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能够全力以赴地投入战争。以农业立国的中原王朝虽然社会经济发达,但同时社会结构复杂,国家力量为各种各样的活动所分散,军事动员复杂而困难。同时,定居的农业经济难以承受战争的巨大负担,旷日持久的战争对社会造成的是破坏性的影响,比如,没完没了的兵役使农民难以忍受,并影响到农业生产,军队数量的无限制扩大又会增加纳税者的负担,使农业经济不堪重负,从而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历史上,因频繁发动边疆战争而导致亡国的王莽、隋炀帝等,给后代统治者留下的是不尽的教训,所以,游牧民族在同中原王朝的战争中往往居于主动,而中原王朝的边疆经营却有着先天的困难。

❿ 新中国怎么发展起来的

新中国是从一穷二白、自力更生、勤俭建国的初级社会主义阶段,经过几十年广大劳动人民战天斗地、同甘共苦、同舟共济,艰苦创业逐渐走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阶段,中国立在世界的东方,令全世界人民刮目相看,并产生羡慕嫉妒恨。

阅读全文

与中国是怎么发展来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伊朗商业包机为什么到兰州 浏览:778
我的世界中国版如何创造铁轨 浏览:492
梦中人印度文字怎么写 浏览:392
骨髓纤维化吃印度什么药 浏览:401
中国人怎么往外服游戏充钱 浏览:605
伊朗战力和伊拉克比怎么样 浏览:241
印尼出入境能带多少东西 浏览:565
印尼红鱿鱼哪里不能吃 浏览:168
越南怎么买的药 浏览:498
印尼华人钢厂有多少 浏览:16
卡卡为什么会有意大利国籍 浏览:849
lol意大利全民赛哪里可以看 浏览:268
中国水稻最高产多少斤一亩 浏览:791
越南红木街在哪里 浏览:289
英国留学生吃什么粥 浏览:368
意大利北部火山灰来自哪里 浏览:824
中国性都是哪个城市 浏览:926
印度签证在淘宝上怎么用 浏览:64
伊朗目前有多少将军 浏览:529
伊朗为什么和美国断交 浏览: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