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

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

发布时间:2022-01-25 01:01:01

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是必然趋势。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应该如何对待经济全球化?
中国目前最关键的并不是反对或支持经济全球化,而应该立足自身,全力发展本国的经济。在意大利热那亚结束的8国首脑会议美其名曰首脑峰会,其实就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在一起开的一个沙龙。这些占全球GDP80%-90%的大国对全球的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现状下,即使规模再浩大的示威游行也不可能改变这些国家为自身利益着想的立场。
经济全球化后,诸如IBM这样的大型美国跨国公司就可以在全球各地进行零部件等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从而使这些跨国公司有更大的选择空间,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而对那些技术和生产能力较弱的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后可获得的利益显然不及经济大国。由此拉开的差距是许多人不愿意看到的。
据悉,在俄罗斯这个军事大国被接纳为这个“富国沙龙”前,7国首脑会议曾有意拉拢中国加入沙龙。
但对于中国这个发展中大国,全力增强本国经济实力,显然要比参加首脑会议务实得多。制定正确的战略:增强综合国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要积极支持和参与国际经济组织和地区性经济组织,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努力提高和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中国应该在不形成对外过分依赖的前提下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利用国际市场的有利资源,弥补本国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稀缺;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来迅速实现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经济结构的变革……
不知这样说对不对,但希望对你有用!

② 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挑战

一、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
我国实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是在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进行的,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大胆吸收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成果,有利于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增强我国科技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通过大胆的吸收引进,用较短的时间缩小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所以说中国需要世界。
中国拥有低廉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市场和逐步完善的其他设施条件,对跨国公司具有巨大的投资吸引力,中国已成为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国外技术转移的重要场所。中国巨大的市场和强劲的经济发展后劲,是经济全球化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经济全球化离开了中国这一大市场,也是不完整的。
二、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内部调整
Q:看“竞争中求发展”,回答P185问题
(关税作用:维护和发展本国民族经济的工具。
中国的农业因为经营分散,规模小,批量小,劳动生产率低。西方国家人均粮食产量90—140吨,中国0.4吨。1995年起,中国粮食价格开始高于国际市场,30%左右。入世后,中国现有的购销体系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很可能形成国家收购的粮食不能顺价销售,被迫长期囤积,而市面却充诉着外国的低价粮食,这样一来,政府的财政资金就越来越多的沉淀在粮仓里,一旦财政无力承受,停止高价收购政策,抛售存粮,粮价将全面暴跌,大批农民将破产。)
所以我们要从现在起,预防这种情况发生,要对农业进行产品和产业结构调整。怎么调整,我们看看能不能从彩电业的发展得出什么启示。
Q:P185面对全球化……启示?
(引进先进技术和自我创新相结合,同时实施品牌战略,扬长避短。)
Q:行业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的高级化和现代化,通过产业结构的提升来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三、 走出去
Q:“走出世界的海尔”问题
(主动出击
海尔的成功证明了只有主动出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如果只是被动应战,就永远处于落后挨打的地位,最后只能沦为全球化的牺牲品。)
Q:什么是走出去,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有什么作用?
四、 遵守规则,运用规则
1、知识产权
商标属于知识产权,中国以前很多企业都不注重对商标的保护,曾经出现过“中华老字号”等知名商标被恶意强注,知名商标在对外合资合作中失去自主权的现象,给国家带来了重大的无形资产的流失。
1991年,上海家化和美国庄臣父子公司合资成为上海庄臣公司,上海家化是以牺牲“美加净”“露美”两个品牌为代价,结果产品销售量锐减了54%,1995年,不得以重金赎回,当年的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
2、应对倾销指控
Q:P187问题
(上述两个事例从正反双方说明了我国企业应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学习并运用世贸规则,自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从两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到,只要中国企业愿意与反倾销指控进行抗争,就可能在外国的反倾销调查中获胜。)
(小结)
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策略建议
一、 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加国际竞争。
二、 主动熟悉经济全球化的规则,加强国家的经济安全防范。
三、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国际竞争力。
四、 发挥政治、经济大国的优势,积极倡导建立全球化的新规则。
五、加大科教的投入,创造知识资源,以确立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根本之策。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的进步。我国只要能够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并保持自己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经济全球化就将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促进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

③ 中国企业如何面对全球化

中国企业如何面对“全球化”

中国总理朱镕基在谈到全球化与中国企业的关系时明确指出:中国将“在更为广泛的领域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中国企业到境外投资和经营,增进与各国人民的经贸往来。”
这是中国第三代领导人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主动出击,将改革开放全面推向深入的重大战略决策。
中国即将加入WTO,这是中国融入“全球化”的决定性步骤。它意味着,中国的企业,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不管有利还是不利,都将很快加入“全球化”的时代进程。
抓住“全球化”机遇,迎接“全球化”挑战,将成为中国企业在新的世纪求得生存发展的主旋律。那么,我们应如何奏响这个主旋律呢?
首先,中国的企业家们应该及时、清醒地认识到,“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遏止、无法逃避的世界潮流。恰如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所说:“全球化的综和逻辑是不可动摇的,其势头是无法抗拒的。”“全球化”不是渺茫飘忽的一片云,不是偶而刮过的一阵风,不是“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它已是雷声大作,暴雨倾盆,冲刷激荡着世界每一个角落;它的影响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从纽约华尔街的银行老板到北京胡同里的普通百姓,没有一个人能躲得过去。我们都是“全球化”惊涛骇浪中的船。因此,只有面对现实,认识到时间和形势的紧迫性,再一次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投入,敢于拼搏,才能争取主动,成为“全球化”浪潮中的赢家。在有关企业如何面对全球化和新经济的讨论中,李嘉诚先生的见解特别富于启发意义。他认为:“对于新经济对传统企业的冲击,企业必须有创造力。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精神。全球化不是一蹴可就,新经济不会只是短暂的现象,而是一个持久的方向。全球化是国与国的资金、科技及资讯互相结合,会与当地文化、地域、传统与民生产生拉力。全球化要面对的是在不同层次的全球化竞争。例如,面对开发中国家,必须与其低廉的劳工竞争;对已开发国家,又必须与其教育水平、贸易、税制与市场竞争。在急速变化的年代中,更要有效率地与时间竞争,不会容许有太多反复的尝试。”
在这方面,已被着名的瑞士国际管理学院列入教案的“海尔经验”格外值得注意。张瑞敏先生在谈到“海尔经验”时披露说: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海尔集团已经积极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在全球主要经济区搭建了有竞争力的贸易网络、设计网络、制造网络、营销与服务网络。
第二,中国的企业家们应尽快认清“全球化”的经济态势,深入把握“全球化”的经济规律,在“全球化”的大视野中,从企业概念、企业结构、企业关系到企业运做都自觉主动地重新定位。这样,才能把握“全球化”提供的机遇,规避“全球化”带来的的风险,收获“全球化”的丰硕果实。马来西亚副总理阿卜杜拉.艾哈迈德.巴达维说得好:“公司要在新世纪兴旺发展,必须抛弃工业时代久经考验的理念,建立一套全新的指导原则。”有关这个问题,美国《商业周刊》上一篇文章的论点特别发人深省:“不久以前,领导们还认为长期积累资产能保证竞争优势。在这个新世纪,成功的将是那些以合伙方式创造新未来的公司,而不是把大量的资产注入资产负载表的公司。领导人曾认为在竞争者中激烈争夺能激励他们的员工,保证成功。但是在今后的日子里,公司最激烈的竞争者可能也是他最重要的合作者。从开始出现贸易以来,每一位企业领导人都希望建立永恒的企业。然而,在新世纪,人们会有意让公司朝生暮死,成立是为了创造新技术或产品,一旦使命完成,就会被赞助的公司所吸收。”
第三,中国的企业家们应充分地认识到,“全球化”意味着从上海到悉尼,从巴黎到墨西哥城的整个世界都必须遵循同一种新的商业规则,都必须掌握同一种新的市场运做,都必须适应同一种新的时空观念,而这种新的商业规则、运做方式和时空观念,都是由高科技的最新发展、最普遍的形式、最有效率的工具--因特网的特点所决定的。可以说:互联网是“全球化”的科技支柱。它对经济发展乃至整个人类生活的革命性影响,丝毫也不亚于、甚至要超过蒸汽机或者装配线带来的工业革命。对因特网造成的革命性变革,我们才刚刚有所感觉。如《商业周刊》所指出的那样:“因特网使组织中的每一个人,从底层的职员到董事长,能从任何地方即可得到大量信息。思想点子能在瞬间传遍全球,而不是用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慢慢渗透下去。这意味着21世纪的公司必须适应通过网络管理的方式。它必须以持续的变化而不是以稳定为基础,围绕网络而不是森严的等级组织,在不断变化的合作和联盟关系的基础上发展,利用技术优势。”
因此,能否从观念到举措都尽快地发动、完成中国企业的网络革命,将是中国企业能否成功融入“全球化”的决定性因素。
面临“全球化”考验的中国企业家们,读一读全球化理论的创立者、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夫.奈教授的论述,一定会大有益处:“当今的全球化有着它自身的特点。也就是说,它比以往更远、更快、更深、更便宜。更远是指世界上各个洲、各个国家、各个地方都受到全球化的影响;更快不仅是在技术方面,而且它还改变了许多类似股票市场这样的机构的运做。现在若把全球股票市场看成一个整体,它是24小时开放的;更深是指在技术上为金融市场提供了更先进的技术,使人们能更多地参与到市场中来;更便宜是指由于Internet通讯费用的降低,任何一个小的组织甚至个人,只要拥有计算机和调制解调器,就能轻易地把信息传递到世界各地,而它的费用也许仅仅是几美分。”
如何能更快、更远、更深、更便宜,是每一个面临全球化的中国企业都必须解决的生死攸关的课题。
下面随手得来的资料是触目惊心的:
在美国,买一台电脑需要一个月的收入,在孟加拉国,则要花掉八年的收入。
十多家大公司不久将控制全球整个食品行业。
世界最富有的三个家族的财富总和比最不发达国家6亿人口的年收入还要多。
面对“全球化”的世界潮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肯定不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就国际正义来说,发达国家有责任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各种形式的优惠,但这是一种道义上的责任,而非法律上的义务。也就是说,发达国家愿意不愿意在“全球化”潮流中提携发展中国家,增强其竞争实力,全凭发达国家的良心。而良心在经济利益面前往往是靠不住的。发展中国家自己要争气,应勇敢地改革自己的不适应“全球化”潮流的种种制度性的弊端,跟上时代步伐。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已经使中国的企业在面临“全球化”时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和基础。只要中国的企业家们能够坚定信心,不失时机,开拓进取,敢于创新,就一定能够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凯歌行进。

④ 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必然趋势。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应该如何对待经济全球化?

中国目前最关键的并不是反对或支持经济全球化,而应该立足自身,全力发展本国的经济。在意大利热那亚结束的8国首脑会议美其名曰首脑峰会,其实就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在一起开的一个沙龙。这些占全球GDP80%-90%的大国对全球的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现状下,即使规模再浩大的示威游行也不可能改变这些国家为自身利益着想的立场。

经济全球化后,诸如IBM这样的大型美国跨国公司就可以在全球各地进行零部件等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从而使这些跨国公司有更大的选择空间,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而对那些技术和生产能力较弱的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后可获得的利益显然不及经济大国。由此拉开的差距是许多人不愿意看到的。

据悉,在俄罗斯这个军事大国被接纳为这个“富国沙龙”前,7国首脑会议曾有意拉拢中国加入沙龙。

但对于中国这个发展中大国,全力增强本国经济实力,显然要比参加首脑会议务实得多。制定正确的战略:增强综合国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要积极支持和参与国际经济组织和地区性经济组织,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努力提高和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中国应该在不形成对外过分依赖的前提下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利用国际市场的有利资源,弥补本国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稀缺;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来迅速实现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经济结构的变革……

不知这样说对不对,但希望对你有用!

⑤ 中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充分利用其所提供的机遇,奋起直追地赶超发达国家,为此要制定
正确的战略:增加综合国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
与国际竞争;要积极支持和参与国际经济组织和地区性经济组织,加强区域经济
合作;努力提高和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

⑥ 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进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积极利用国际分工深化和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采取符合本国国情的对外开放战略和政策,引进外国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本国的产业结构和产品质量,尽快地提高本国民族企业的竞争力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使国内资源得到充分合理配置,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此外,经济全球化也可推进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改革,加速民主化进程。
挑战:
(1)发展中国家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随着全球贸易和全球生产体系的迅速发展,以及跨国公司及其资本的不断扩张,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也不断增大。
(2)经济全球化导致和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进一步不平衡,南北差距不断扩大,发展中国家更加落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造成那些处于最底层的发展中国家更加贫穷落后。
(3)发展中国家内部不平衡发展也在加剧发展的不平衡趋势如不设法解决或抑制,将对投资构成潜在的威胁,刺激泡沫经济的发展,为金融危机埋下隐患。
(4)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最大问题或者说最大威胁,是它们的国家主权受到冲击和削弱,国家经济安全受到挑战。
(5)对发展中国家的改革带来巨大的压力。经济全球化使得经济传递和同步性加强,如何接受经济的正传递,抑制副传递,成为发展中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难题。

⑦ 面对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1)中国面临的机遇。其—,世界形势的缓和,为中国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其二,在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的形势下,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提高。

(2)中国面临的挑战:其一,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下,地区或集团的经济贸易保护主义壁垒,使中国的对外经济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其二,正面临着新科技革命的挑战。世界两极格局瓦解以后,军备竞赛的作用相对下降,综合国力的竞争提到了首位。各国都在调整国家战略,把发展科技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各国都把科技开发作为综合国力一个关键因素。如何选择适应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并使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迎接和战胜新科技革命的挑战,是当今时代向中国提出的新课题。
第三,正面临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挑战。历史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按国际经济惯例办事,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合作,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任何国家已很难保持封闭的经济模式,所以,中国的唯一选择,是适应这一趋势,争取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第四,正面临着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考验。在两极格局解体以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在推行强权政治时减少了前苏联的牵制,对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压力也会相应增加。

(3)面对以上挑战,只有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只有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只有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才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综合国力,迎接各种挑战,尽快地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⑧ 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应该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把握机遇和挑战。引进外来资本和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

⑨ 中国面对经济全球化,应该如何应对机遇和挑战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中国应以积极参与、合作的态度对待经济全球化,趋利避害,以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应该着重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 建立健全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过改革开放20年来的努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已经初步形成,但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基础作用还须进一步加强。首先,要加快政府部门职能转变。其次,要加快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第三,要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创造开放、公平、竞争、有序地多元市场环境。
(二) 确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型国际贸易体制
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以WTO的多边贸易体制为框架,以国际贸易惯例为参考,尽快建立起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开放型国际贸易体制。 (三) 研究和实施与国际经济接轨的经济结构调整战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生产和生产力的分配也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更大的动态的调整

⑩ 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1、争取对半式双赢,以求在全球化过程中实现利益均沾我们不能仅仅强调与国际“接轨”,不能只是跟着发达国家制定的模式和规则走,而要参与制定全球化运行的规则,积极谋求本国的利益。我们旗帜鲜明的主张应是对半式双赢,即要努力争取获得同等比例的利益。

只有这样,才能防止自己滑落到很可能来临的新一轮的“中心—边缘”世界格局的边缘。在全球化的制度形成中,我们要关注制度的定位,要关注本国获得的利益份额。

2、尽快对外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以为本国企业争取好的竞争环境一般来说,各个主权国家为了民族的利益,都对民族产业实行一定程度的保护,对所谓的幼稚产业尤其如此。但长期以来,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能较大地吸收外来资本,反而对外资实行一种较国内资本更有利、更优惠的政策,即“超国民待遇”。

迄今为止,中国仍在对外资实行这种“超国民待遇”。结果,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的存在,导致地区差距扩大、引起不平等竞争,反而恶化了市场环境,甚至出现了大量的假合资和被迫合资的现象。

3、加大科教投入,创造知识资源,以确立应对全球化的根本之策长期以来,中国的国际比较优势一直停留在农产品(相关,行情)和纺织品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方面,而且有越来越下降的趋势。贸易状况同中国的教育和科技水平密切相关。

科教在提高知识资源中的根本作用,以及中国目前科教现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都迫切要求把握时机,大力发展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有效地实施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真正把科教兴国落到实处,争取使中国成为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弄潮儿。

试图主动让出国内教育市场来搞强中国科教事业和人才培养的做法,并不合乎日韩等新兴国家的普遍经验,当前亟须避免。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任何国家都回避不了,我国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

同时又要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保持清醒认识,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加强防范工作,增强抵御和化解能力,切实维护我国经济安全,更好地发展和壮大自己。我国主张,我国需要世界各国“共赢”的全球化,所有国家都应是全球化的受益者。

阅读全文

与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现在修建的最大水电站是哪个 浏览:95
为什么印度人炒菜用铝锅 浏览:67
英国王朝机票怎么回国 浏览:170
越南哪里有方便面 浏览:89
中国哪个城市的初中最多 浏览:707
伊朗信什么宗教 浏览:130
印尼斗鱼吃什么饲料 浏览:124
印度大坝为什么倒塌 浏览:124
有什么越南歌好听的 浏览:390
越南古井酒多少钱 浏览:239
印度哪些地方有暴雨 浏览:58
印尼疫情主要出现在哪里 浏览:473
中国的护照如何在越南办理 浏览:382
英国人算数为什么要画线 浏览:783
英国革命的后果是什么 浏览:745
南京到越南有多少公里 浏览:27
中国养殖貂的上市公司是哪个 浏览:258
衣服上有印尼怎么处理 浏览:19
印尼舞蹈叫什么地方 浏览:654
伊朗击沉航母有什么后果 浏览:758